安徽巢湖教师考编培训之《教育基础知识》综合整理十

合集下载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综重点知识点汇总.doc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综重点知识点汇总.doc

2019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综重点知识点汇总1.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对态度的理解: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态度不同于能力,虽然都是内部倾向;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态度的结构:态度的认知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态度的行为成分。

2.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理解:首先,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其次,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经常地表现出一贯的规范行为才标志着品德的形成;再次,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是认识与行为的统一。

3.品德的心理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品德形成具有后天性,品德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成分。

(1) 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

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2)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

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一是直觉的道德情感,即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二是想像的道德情感,即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像而发生的情感体验;三是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

(3)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4) 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

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

2020年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统考教育综合知识辅导班考点知识点总结

2020年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统考教育综合知识辅导班考点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考点总结)考点1教育的含义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发展的活动。

教育的构成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考点2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

此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学家孟禄。

此理论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观点):代表人物是马克思。

此理论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考点3二十世纪后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特点在此时期呈现的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考点4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特点: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

教师机智是教师劳动创造性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考点5教育学的含义和发展教育学的含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发展: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

我国春秋末年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学记》。

英国哲学家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是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学专著,是教育学形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面世,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的、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

美国杜威和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

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基础知识

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基础知识

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教师编制考试是教师职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旨在评估教师对教育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本文将从教育基础知识的定义、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理论和教育法律等方面论述教师编制考试所涉及的内容。

一、教育基础知识的定义和重要性教育基础知识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备的知识,它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教育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作为教师,掌握教育基础知识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实现个人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教育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教师才能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育心理学1.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研究学习的规律和方法,探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记忆和学习动机等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教师需要了解不同学习理论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的生命周期内的发展规律,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

教师应该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特点,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适合他们发展需求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三、教育学理论1. 教育目标与教学目标教育目标与教学目标是教育学理论的核心概念。

教育目标指导教育的宗旨和目的,而教学目标则是指导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目标。

教师需要了解教育目标的分类和特点,设计符合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策略。

教育基础知识考试涉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教师们应了解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劣势,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此外,教学评价也是教师必备的教育基础知识,它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客观评价的方法和工具。

四、教育法律教育法律属于教育基础知识中的重要一环,它规范了教育行为和教育管理,保障了教育的公平和质量。

教师应了解教育法律的相关法规,遵守法律法规,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2019年安徽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过关要点10

2019年安徽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过关要点10

2019年安徽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过关要点10二)教学模式上:1)抛锚式教学模式的五个阶段:①教师介绍学习目的,呈现学习内容;②将不同类型的“锚”呈现给学生;③教师引导学生识别问题、分析问题并制定问题解决计划;④学生分组,进行问题解决,在此过程中合作学习是必要的;⑤教师进行整体评价。

2)认知学徒教学模式四个步骤:示范、指导、消退、练习。

3)随机进入教学:①呈现情境;②随机进行学习;③思维发散训练;④协作学习;⑤效果评价。

4)支架式教学:三个基本环节:①进入情境;②搭建支架,引导探索;③独立探索。

5)自上而下的教学:教学工作要适当强化以控制相应学习过程,获得希望的学习结果(三)课程设计上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学生心理辅导和教师的教育上作重大的改变。

7、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张:1)心理学的研究应以正常人的心理为主要对象,着重探讨人类不同于动物的一些复杂心理,如动机,情感和价值等;2)对人性持乐观态度,相信人性善,具有无限潜能,强调人人都有追求自我实现的基本动机;3)尊重个人心理与行为的完整性;4)理论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彼此联系,甚至有部分重叠;5)尊重个体心理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8、马斯洛与康布斯的学习理论:马斯洛学习理论:学生本身就有学习的潜在能力,学习活动应由学生自己选择和决定,教师不是教学生学知识,而是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由选择并提供指导。

康布斯学习理论:是实施情感教育的理论依据,学习的两种含义(学到新知识、知识使个人产生新意义)。

9、罗杰斯学习理论:1)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2)自由为基础的学习原则:①人性本善,人人具有学习潜力;②教材有意义且符合学生的目的才会产生学习;③在较少压力的教育情境中才会有效学习;④主动自发全心投入的学习才会产生良好效果;⑤自评学习结果可养成学生独立思维和创造力;⑥重视生活能力学习以适应变动的社会; ⑦突出学习者在教学中的地位;⑧涉及到改变对自己看法的学习是有威胁的,往往受到抵制;⑨强调要从做中学习。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综重点知识点汇总.doc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综重点知识点汇总.doc

2019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综重点知识点汇总1.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对态度的理解: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态度不同于能力,虽然都是内部倾向;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态度的结构:态度的认知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态度的行为成分。

2.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理解:首先,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其次,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经常地表现出一贯的规范行为才标志着品德的形成;再次,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是认识与行为的统一。

3.品德的心理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品德形成具有后天性,品德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成分。

(1)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

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2)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

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一是直觉的道德情感,即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二是想像的道德情感,即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像而发生的情感体验;三是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

(3)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4)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

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

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详细知识点

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详细知识点

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详细知识点XXX" Detailed Knowledge Points (XXX)I。

XXX1.Pedagogy XXX.2."Xue Ji," written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d of China。

isthe world's first XXX issues。

which is about three XXX ideas include "not to pull up seedlings to help them grow," "XXX" (reflecting the principle of progressive teaching)。

"teachingwithout constraining。

forcing without suppressing。

opening without reaching the limit" (reflecting the XXX)。

and "XXX and learning" (reflecting the teaching law of the unity of teacher-ledand student-centered roles).3."The Great Didactic" by John Amos Comenius in 1632 was the first XXX.4.XXX's "Democracy and n" emphasizes "child-centeredness" and proposes the method of "learning by doing," laying the XXX "XXX."5.XXX's "Thought and Language" takes the "gener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goal of teaching.6.XXX's "The Process of XXX.7.XXX's "Advice to XXX" and "XXX" are known as the "living pedagogy" and "XXX."8.XXX: in a broad sense。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知识点总结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知识点总结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100道常识性知识点总结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6、孔子流传于事的著作是(论语)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是孔子提出的。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荀子)9、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荀子)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11、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13、(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

14、乐正真考证是(郭沫若)完成的。

15、(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

16、(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学基础。

17、系统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被认为……18、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多婆术)。

19、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20、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理想国)。

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

21、亚里斯多德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23、夸美纽斯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所著作是(大教学论)24、洛克是(绅士教育)的代表著作是(教育漫画)25、卢俊是(自然主义)的代表;著作是(爱弥儿)26、裴斯泰洛齐是(要素教育)的代表。

被成为19世纪中期以后到20世纪世界新教育运动的开创人。

27、赫儿巴特独立化时期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是1860年出版的。

28、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29、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

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复习资料

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复习资料

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复习资料1、教育的概念(广义)是指一切能够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而教育的概念(狭义)则主要指学校教育,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

2、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3、教育的属性有教育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而教育的社会属性则是永恒性、历史性和相对独立性。

4、教育的功能是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5、学校产生的条件包括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文字的创造及社会生产生活知识的大量积累和国家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官吏和知识分子。

6、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包括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全球化、信息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和教育具有科学性。

8、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9、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是在教育科学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多学科交叉的教育研究体系,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史、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

10、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体现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决定教育的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促进教学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变革和发展等方面。

11、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包括再生产劳动力和再生产科学知识。

1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体现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权、制约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以及决定着教育体制等方面。

1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作用包括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人才、促进民主化进程和成为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14、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体现在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目的地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使用等方面。

15、教育对文化的作用包括传承和弘扬文化、培养文化人才和推动文化创新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巢湖教师考编培训之《教育基础知识》综合整理十
——明尚出品
1、我国中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性、全面性、义务性的特点。

2、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了要探索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即刺激儿童的现实水平和潜在水平。

3、20世纪中叶,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以学科的基本结构构建课程的理论。

4、任何知识都来自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桥梁。

5、因材施教原则是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出的。

6、教育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7、教育法规定国家保护教师的合法权利,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8、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9、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有别于传统的五条新的教学原则,即高难度原则、高速度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以及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10、遗传是指人们从上代那里继承下来的一些先天的生理解剖的特点,遗传素质仅仅为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可能性。

11、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12、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3、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4、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5、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6、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

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17、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18、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19、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20、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

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21、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22、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2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
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24、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25、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26、义务教育,也叫强制教育,是由国家用立法形式确定下来强制实行的国民基础教育。

27、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

28、教学手段就是指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以及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29、现场教学和个别指导是中小学教学的辅助形式。

30、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备课、上课、课外辅导、作业批改(成绩考核)四个环节组成。

31、保持是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

保持是记忆的中心环节。

32、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与回忆。

33、联想的种类与规律:接近性联想(空间、时间上的接近)、相似性联想(性质上相似)、对比律(性质上、特点上形成对比)、因果律(因果关系)。

34、良好的记忆品质有: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指能否及时地从记忆中提取出所需的知识,是提取的应用特性)。

35、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36、认知派以(魏特墨、考夫卡、苛勒)为主要代表。

它们主张“完形说”。

37、1908年,我国出现了第一本关于教育心理学的著作,是由房宗岳翻译日本小泉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之后,又出版了(陆志韦)翻译(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概论》)。

(陈德荣)翻译(盖茨)的(《教育心理学》)。

38、个体的心理发展受(先天)和(后天)两方面因素的制约。

39、(格赛尔)著名的(双生子爬递实验)
40、人类口语发展的关键期是(2-3岁);书面语发展的关键期是(4-5岁);数概念发展的关键期是(5-5、5岁)。

41、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著被誉为“活动的教育者“。

有《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42、我国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43、“六学二馆”中“二馆”指崇文馆和弘文馆。

44、、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的起源是:生产劳动。

45、“狼孩”说明遗体本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