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备考:自然科学文阅读易错点一

合集下载

2015教师招聘语文备考:自然科学文阅读要点八

2015教师招聘语文备考:自然科学文阅读要点八

2015教师招聘语文备考:自然科学文阅读要点八嗜盐菌为何能在这一系列实验中存活下来?迪鲁吉罗研究小组和西雅图系统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用现代基因测试工具观察嗜盐菌细胞DNA受损的全过程,发现嗜盐菌在受到强烈紫外线照射和被置于模拟太空的真空环境后,其整套“分子修复工具”都被激活了。

所谓“分子修复工具”是一种叫做酶的蛋白质。

嗜盐菌里有着一定数量承担修复工作并“随时待命”的酶,当受到致命剂量的辐射照射时,这些“埋伏”着的酶会很快出动,对DNA进行“抢救”,然后其他种类的酶继续其修复工作,并激活产生这些酶的基因。

迪鲁吉罗研究小组还发现,在嗜盐菌2400个基因的基因组里包含了好几套独特的DNA修复“工具”。

嗜盐菌的这些DNA修复“工具”,有的其他动植物也有,有的则是细菌才有的,还有的是一种叫做archaea的古代微生物(嗜盐菌所属的种类)所特有的,嗜盐菌则拥有所有这些修复“工具”,此外,它还有几种别的物种所没有的新奇的DNA修复“工具”。

所有这些DNA修复“工具”,对研究人类的DNA修复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也许能为增强人体修复DNA受损的自然能力开辟新的途径,并将极大地造福于太空旅行的宇航员,因为archaea太古微生物中的许多修复蛋白质与真核细胞(包括你我在内的生命组成形式)中的修复蛋白质非常相似。

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高盐浓度导致与辐射类似的后果,在强烈紫外线辐射下嗜盐菌的存活率达80%,因此在高盐浓度海水中嗜盐菌的存活率也约为80%。

B.实验证明嗜盐菌在模拟太空的真空环境中仍能继续生存,可见嗜盐菌在完全无水的极端干燥环境中也可存活下来,或处于半休眠状态。

C.如能获取嗜盐菌特有的DNA修复“工具”并将其移植到人体中,那么人类也能在致命的紫外线照射下和极端干燥的真空环境里生存。

D.美国航空航天局之所以愿意资助嗜盐菌的研究项目,一个重要原因是希望它有助于解决宇航员因受宇宙射线伤害而引发各种疾病的难题。

2015教师招聘语文备考:自然科学文阅读要点四 - 语文学科专业基础知识

2015教师招聘语文备考:自然科学文阅读要点四 - 语文学科专业基础知识

2015教师招聘语文备考:自然科学文阅读要点四- 语文学科专业基础知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要点解说】此项要点主要考查在充分理解并正确把握原文基本意思的前提下,根据阅读文章的有关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和想像的能力。

这种推断和想像必须以原文的有关信息为根据和基础,而不是凭空推想。

这类题的命题角度:或是作者在文章中对某一方面事物的发展暗示了一种倾向;或是材料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对这些材料的综合可以推测出某一方面的发展;或是结合现实社会生活或科学发展等有关常识,可推测某一新的发现、新的认识。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

首先应在整体阅读的前提下,把握全文的基本思想倾向、观点态度,筛选出文中的有关重要信息,注意不同观点之间的区别及作者对它们的评论或看法。

读通了全文,掌握了主旨,做题才会准确。

二是抓住隐含信息。

挖掘有关材料或信息中的隐含信息,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

隐含信息,或者是文中对某一方面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说法,或者是作者对问题的发展做了一定的暗示,或者是命题者对某一问题变换了一个角度,或者在文章的分析总结中临时借用了某方面的材料、观点,或者是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变换等等。

三是注意语言标志。

语言形式的提示作用很重要,应密切关注,抓住了某些关键词语也就可能找到重要信息。

如表时间、数量、趋向、主次、判断、因果、类比、总结概括等语句,句式上的因果、转折、条件等。

常用的数量限制词有:几个、少数、一些、有的、大约、接近……四是掌握必要的推断方法。

这主要指一般的逻辑推理方法,如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

在阅读理解过程中,注意通过联想、想像、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准确地获取和加工信息。

【例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最近在死海中发现了一种叫嗜盐菌的极小微生物,对它的研究,让科学家们探知了更多有关生物技术和癌症的秘密,也许还有助于解决一个难题:如何让宇航员在太空旅行中免受宇宙射线的伤害。

教师招聘语文学科知识点:自然科学文阅读要点一

教师招聘语文学科知识点:自然科学文阅读要点一

教师招聘语文学科知识点:自然科学文阅读要点一要点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要点解说】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建筑材料,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

汉语中,一个词有时会具有多种意义相关的词义,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只能有一种意义,因此要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多义词在文中的特殊含义,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还要考虑到各种制约的因素而灵活推断其实际含义。

有些词语之间孤立地看似乎没有什么关系,但在一定的上下文中就会有联系,这也需要考生注意。

“重要词语”是就这个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

正确理解这些词语,有助于准确地把握文意。

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

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普遍。

词在语言中不是孤立出现的,一般总要在句子中才表达某种特定的意思。

“重要词语的含义”包括这些词语的基本义、比喻义、语境义。

把握词语的基本义要从分析词语来源、词类、结构入手,对概念的理解要准确判断概念的本质属性。

理解与确认词语的比喻义要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分析词语的语境义,要注意从整体阅读理解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在明确词语所在的语句的句意、所在段落的含义、所在语段前后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

科技说明文中,“重要词语”主要指的是体现作者观点、立场的词语,指代性词语,限制性词语,或是全文所要说明的概念、术语等。

【例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题目。

射电天文学是利用天体在1毫米以上波段的辐射来研究天文现象的学科。

以天线电接收设备为观测手段,是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无线电工程师央斯基检测长途无线电通讯中的干扰信号时的偶然发现。

理论上以近代物理为基础来分析研究天体的物理特性、化学组成和结构演化。

当我们参观射电天文台时常看见许多仰面朝天的金属丝网或薄板构成的抛物面天线,那就是射电望远镜的本体。

为了获得高灵敏度和高角分辨率,天线的口径常相当大,最大的有美国阿勒西波的300米固定天线望远镜,俄国的RATAN-600以及德国波恩的100米可动天线望远镜。

2015教师招聘语文备考:自然科学文阅读要点二

2015教师招聘语文备考:自然科学文阅读要点二

2015教师招聘语文备考:自然科学文阅读要点二普通恒星的黑体射电辐射非常微弱。

我们探测到的射电源多是非热辐射,大多与天文世界中的能量迸发有关。

规模最小的有太阳表面的局部爆发、特殊恒星的爆发;较大的有晚期恒星的爆炸;更大的如星系核的爆发(活动星系核和类星体)等。

这些天体的非热辐射有电子和离子发生碰撞的过程中产生的韧致辐射、有相对论性电子在磁场内回转时发生的同步加速辐射和高温等离子体内出现不稳定时等离子体集合行为生成的等离子体波通过非线性效应而产生的等离子体辐射。

其表现形式有连续辐射和谱线辐射之分。

射电谱线有原子谱线、分子谱线和复合谱线之分。

它们十分重要,一般产生于低温低压和低密度的星际空间,因而是研究星际物质分布、星系结构以及原恒星和恒星形成区的重要手段。

最重要的原子谱线是波长21厘米的中性氢原子谱线。

分子谱线主要由分子的转动跃迁产生,其中有很多有机分子谱线。

中性氢的21厘米谱线和许多有机分子脉泽谱线提供了有关银河系结构和恒星形成区的许多有趣的新知识。

红移后的中性氢赖曼线系使我们发现了类星体以及星系际气体的分布和特性。

射电辐射的谱特性和时变特性也是了解天体本质和辐射机制的重要观测表象。

类星体、脉冲星和3度K微波背景的发现是射电天文对近代天体物理的三大贡献。

随着观测手段的不断革新,射电天文学在天文学的各个层次中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每个层次中发现的天体射电现象,不仅是光学天文的补充,而且常常越出原来的想像,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下面对“射电天文学”及其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射电天文学是利用天体在1毫米波段的辐射来研究天文现象的学科,以无线电接收设备为观测手段。

B.我们时常看到的许多仰面朝天的金属丝网或薄构成的抛物面天线,就是射电望远镜。

C.射电天文学对近代天体物理的三大贡献是发现类星体、脉冲星和3度K微波背景。

D.射电天文学是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无线电工程师央斯基检测长途无线电通讯中的干扰信号时偶然发现的。

2015教师招聘语文备考:自然科学文阅读练习题二 - 语文学科专业基础知识

2015教师招聘语文备考:自然科学文阅读练习题二 - 语文学科专业基础知识

2015教师招聘语文备考:自然科学文阅读练习题二- 语文学科专业基础知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00多年前的某个10月24日,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

从此以后,人们外出购物时顿感一身轻松,不需要携带任何东西,因为商店、菜场都备有免费的塑料袋。

可舒施尼做梦也没想到,到塑料袋百岁“诞辰”纪念日时,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塑料袋“糟糕”,是因为它大多是用不可降解和再生的材料生产的,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很多时候都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

据科学家测试,塑料袋埋在地里需,并且严重污染土壤;而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同样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个形象的比喻,说如果把人们每年使用的塑料袋覆盖在地球表面,足以使地球穿上好几件“白色外衣”。

一时间,“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事实上,要在短时间内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是不现实的。

积极的态度是依靠科技进步,即采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

工业包装膜、商品包装袋(膜)用后较干净,应作为主要回收利用对象,分类收集再生利用,这在国内外都已有许多成功经验。

而对于那些量大、分散、脏乱、难于收集或再生利用经济效益甚微的一次性塑料包装袋,不应该使用可降解塑料生产。

然而环保意识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树立的,一方面,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因为它的确有它的便利之处;另一方面,许多消费者认为,塑料袋是免费赠送的,不花钱的东西不用白不用。

针对这种情况,1989年7月起,美国近半数的州实施了《塑料袋禁用法》,禁止所有不能分解和还原处理的食品塑料包装袋上市。

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禁用厚度不到20微米的塑料袋,并控制生产这种塑料袋的原料。

意大利则实行《塑料袋课税法》。

这些法律的推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2015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备考:自然科学文阅读易错点二

2015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备考:自然科学文阅读易错点二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2015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备考:自然科学文阅读易错点二易错点2 归纳内容要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握作者观点和态度。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七音十二律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吗?一个争论已久的话题是:十二音律和七声音阶在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还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

所谓十二律,是中国古代的律制,律是指音调,比如用十二个长度不同的竹管,吹出十二个音调不同的标准音,用以确定乐音的高低,这十二个标准音就叫做十二律,它相当于现代音乐的十二个调。

在一首乐曲中,我们一般只使用其中的七个音来构成音阶,即所谓七声音阶。

公元1780年,传教士钱德明发表了一篇论文,认为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发明的七声音阶是从中国抄袭的。

钱德明的观点,当即遭到了欧洲学者的排斥。

法国人沙宛在1898年说,中国的音律是公元前4世纪由亚历山大东征军传入的。

1962年,李约瑟在他的书中说,音律的知识起源于古巴比伦,然后向东西两个方向传播,向东传入了古甲国,向西传入了古希腊。

在没有考古证据的情况下,人们仿佛默认了这样一个说法。

1978年曾侯乙墓出土了大型编钟,这个有关音律起源的争论,又一次喧嚣开来。

因为曾侯乙的双音编钟(即在一个钟上可以敲出两个构成三度谐和关系的乐音,这是要有成熟的音乐理论与精湛的制作工艺作为支持的),证实了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的音律知识,已经远远超过了同时期的古希腊,这种在短期内所不可能达到的成就,使人们开始怀疑音律从古巴比伦传入的可能性。

有意思的是,我们可以把两个文明古国中音律方面的成就做一番比较。

从古巴比伦的苏米尔出土的陶片上,可以看到竖琴与琴师弹拔的图刻。

这些文化遗物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显当时的弦乐已经有相当的发展。

而多数科技史家认为,和谐音律的认识,最可能源于弦乐。

在同时期的中国出现的乐器有笛、陶钟和陶埙。

商代出土的乐器种类开始增多了,但没有弦乐器的出现。

最早的弦乐器,出土于曾侯乙墓,有;十五弦瑟,十弦及五弦器。

2015教师招聘语文备考:自然科学文阅读练习题八

2015教师招聘语文备考:自然科学文阅读练习题八

2015教师招聘语文备考:自然科学文阅读练习题八1.下列对“另一种居民”含义的解释,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是指长期生活在黄土高原北部而政治、文化不同于华夏的族群。

B.是指不行礼乐,不修文字,不念诗书,却大量畜养牲口的族群。

C.是指地域与华夏相邻、有历史贡献却被汉族士大夫贬斥的族群。

D.是指生活在我国西北部地区并开创出半农半牧生活方式的族群。

答案:B。

解析:这是汉族士大夫的偏见,而不是作者的看法。

2.下列不属于“我们说,这种看法是不公平的”依据的一项是( )A.戎狄族群发展了畜牧业的规模与技术,开创了半农半牧的生活方式。

B.戎狄族群为草原大规模游牧经济的产生作出具有开创性的历史贡献。

C.戎狄族群是古代处于中国北方自然环境发生变化的边缘地带的主角。

D.戎狄族群在对自然环境变化的适应过程中,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内涵。

答案:C。

解析:原文说:“……便没有什么正面的历史贡献。

我们说,这种看法是不公平的。

”显然,这里所说的“不公平”是针对“没有什么正面的历史贡献”而言的。

文章紧接着用三个自然段分别从三个方面给予阐述,这便是A、B、D三项。

而C项虽涉及戎狄的地域作用,但不是历史贡献。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新石器时期,黄土高原上的戎狄族群就开创了大范围的半农半牧生活方式。

B.华夏与戎狄出现文化、政治、生活等方面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环境的不同。

C.相互反目,关系紧张,最终导致黄土高原出现了华夏与戎狄两个不同的族群。

D.畜牧业是戎狄族群在改造自然环境中的一个创造,是他们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答案:B。

解析:在新石器时期,黄土高原仍是“农业一统天下”。

C华夏与戎狄分化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环境的变迁。

D不是“改造自然环境”;应是“适应环境”。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戎狄创造性地发展了畜牧业的规模与技术,因此,没有戎狄世上便没有畜牧业,也就没有后来大规模的游牧经济。

2015教师招聘语文备考:自然科学文阅读练习题六

2015教师招聘语文备考:自然科学文阅读练习题六

2015教师招聘语文备考:自然科学文阅读练习题六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古代黄土高原的另一种居民戎狄,在古代是与华夏不同的族群,长期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北部地区,华夏文人称他们为“蛮族”,因为他们不行“礼乐”,不修文字,不念诗书,却养太多的牲口。

华夏的文明人,庙堂列鼎中盛满了牲口肉做的肉腊、肉糜,但他们从来低视养牲口的戎狄。

戎狄是黄土高原的另一种居民,但被把持历史记录大权的汉族士大夫给抹杀了,我们今人,也受了古代文人的影响,在歌颂黄土高原是“大地母亲”的时候,却忘了黄土高原上的另一个兄弟。

在新石器时代,气候比今天温湿,整个黄土高原是原始农业的“一统天下”。

后来气候变得干冷,黄土高原的南部问题不大,先民照样种地;但黄土高原的北部,环境逐渐恶化,庄稼生长得越来越差。

家猪要吃人的剩饭,而人已经没有剩饭了,所以猪这类东西也不易喂养了。

这里的先民,在艰苦的环境中摸爬,终于找到另外一种维持生活的方式:多养到野外食草的牲畜。

这些牲畜不与人争食,人还可以从其浑身索取生活资料。

于是,人们一于握锄,一手执鞭,开创了大范围的半农半牧的生活方式。

这样,在黄土高原的人文地理格局上,便出现了不同的区域。

在南部地区,水热条件好,农业持续发展,人口与时俱增,城郭壮大,文人滋生。

而在北部地区,人们要艰苦得多。

他们“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各分散居蹊谷,自有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余戎,然莫能相一”。

处在这种状态下,社会进化当然缓慢得多。

于是,南、北之间在政治、丈化方面的差别日益增大。

后来,南部的人叫做华夏,而北部的人称为戎狄,相互反目,关系紧张了很久。

在华夏人撰写的史书中,戎狄主要是“反面角色”,除了侵犯抢掠、祸乱华夏,便没有什么正面的历史贡献。

我们说,这种看法是不公平的。

戎狄正是古代处于中国北方的过渡地带(或曰边缘地带,生态敏感地带)的一个主角,而戎狄的起源与自然环境变化引起的整个生态变化有关。

戎狄起源的过程就是中国古代北方畜牧业大面积产生的过程,我们关于戎狄的概念离不开畜牧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2015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备考:自然科学文阅读易错点一易错点1 对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理解、分析。

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计算机能思维吗?1997年5月11日,美国纽约曼哈顿一幢高楼里正在进行一场被媒体称为“人机大战”的国际象棋比赛。

对局的一方是1985年以来一直独霸棋坛的俄罗斯棋王卡斯帕罗夫,另一方是美国IBM公司推出的“天下第一”下棋机器——名为“深蓝”的超级计算机。

尽管卡斯帕罗夫一开始就声称他是“为尊严而战”,但最后“深蓝”还是以3.5比2.5的总比分取胜。

对此,世界舆论一片哗然。

人们历来认为,人类之所以能主宰地球、驾驭生物,就是因为人有智慧、能思维。

弈棋往往被视为人类最有代表性的纯智慧活动,世界棋王常常被视为人类智慧的象征。

今天,棋王易位于计算机,人们不禁要提出疑问:机器能思维吗?思维是人类的专利吗?人类的智慧已经进化发展了成千上万年,而智能机器充其量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如果再发展几百年,我们也许很难想像那时的人工智能的水平和情景。

看来,【如果有朝一日机器在我们自以为优越的那种重要品质上超过我们.我们就要向自己的创造物双手捧出那惟一的特权!】有人甚至认为,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总有一天电脑要超越人脑,使人类成为机器的奴隶。

到那时人们讨论的已经不是人类思维的尊严问题,而是人类命运的问题了。

机器能不能思维?这不仅是一个科学命题,而且是一个哲学命题。

“深蓝”曾于1996年跟卡斯帕罗夫交过一次手,结果以1胜2平3负败北。

随后IBM的专家们一方面努力从硬件上提高“深蓝”的运算能力和速度,另一方面加深“深蓝”对棋局的“理解”,终于使其棋力大增,最后战胜棋王。

难怪卡斯帕罗夫在赛后说,这次比赛“是一群人运用电脑来向一个人的智慧和反应挑战”。

机器的“思维”本质上是人赋予的,人的思维是自然界、宇宙间最复杂的系统之一。

机器固然能具有可形式化的逻辑、理性特征,但人脑还有意志、灵感、性情和精神,这些却是计算机所无法企及的。

1.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当机器在优越品质上超过人类时,人类就将无法控制机器的思维能力。

B.当机器也具有思维能力以后,人类就将承认思维不再是人类的专利。

C.如果某一天机器在各方面超过人类,机器就将使人类丧失思维能力。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D.如果某一天机器具备了人类的重要品质,机器将享有人类的所有权利。

【错误解答】D。

【错解分析】对画线句子的理解只注重了前一半而忽略了后一半。

导致理解片面。

D 项的前半句的说法与原句的前一半是对等的,但后面的半句,就不一样了,画线中的句子是说“当机器超过我们时,我们就不得不将‘惟一特权’交出来”,这“惟一特权”是指什么呢?很显然,此段前文所说的人类“特权”就是指“思维”。

这是前文话题的中心。

【正确解答】 B。

注意抓住概念“特权”,为什么说是“惟一”。

明白了这两个概念,问题就迎刃而解。

2.从上下文看,以下对这次“人机大战”特别引人注目的原因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人跟计算机进行国际象棋比赛尚属首次,所以引起媒体的关注。

B.一方是俄罗斯棋王卡斯帕罗夫,一方是“天下第一”下棋机器“深蓝”。

C.卡斯帕罗夫并非是为他个人而战,比赛涉及到人类的尊严问题。

D.“深蓝”最终以3.5比2.5的总比分取胜,导致世界舆论一片哗然。

【错误解答】 B或C【错解分析】错误之处很明显。

文中没有说到人与计算机对弈是“首次”。

【正确解答】 A。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排除。

3.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高速发展的智能机器将来完全可以代替人类的许多智力活动。

B.有智慧、能思维才使人类取得了主宰地球、驾驭生物的优越地位。

C.“人机大战”实际上是卡斯帕罗夫一个人跟许多人的智力的较量。

D.计算机在可形式化的逻辑、理性特征方面不能跟人类相匹敌。

【错误解答】 A或B【错解分析】对原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有误。

【正确解答】 D。

原文在文末说“机器固然能具有可形式化的逻辑、理性特征,但人脑还有意志、灵感、性情和精神,这些却是计算机所无法企及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机器具有可形式化的逻辑、理性特征,但他在意志、灵感、性情和精神这几个方面,是远远赶不上人类的。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4~7题。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机器人工程师总是从自然中寻找灵感。

然而,在过去几年里,他们的研究重点开始改变了。

科学家们像先前那样为制造进更好的机器人而研究动物,而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动物而研究机器动物。

过去10年里,自动装置技术的发展以及电脑部件的不断缩小,意味着小型自动装置可以具备日益强大的处理功能。

机器动物与真的动物机比具有很多优点。

在对它们的人造大脑实行操作时,你无需考虑道德难题或动。

物权益问题。

而且,人们可以利用他们揭示很多动物行为的神经元。

【这种技术的原理相当简单。

】如果你得出了一种动物的某种行为可能由大脑的某个部位控制的理论,你就可以制造一个自动装置,设计它的电路来模仿这种大脑构造。

然后你在实验室像对待真的动物一样,利用同种观察、测量和重复技术考察其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它的行为和真正的动物相同,你很可能会有收获会有所收获。

《人工动物学》的作者之一欧文·霍兰解释说:“如果这种理论对一个动物装置适用,你就可以确定你理论的某些部分是正确的。

但如果它不适用,那么它几乎肯定是你错了。

”通常,证明理论的错误是更有用,因为这会令揭示理论存在的问题并缩小研究人员寻找答案的范围。

如果对机器动物的实验显示理论是正确的,这种理论可以反过来应用于教学,为研究人员进行真动物实验提供有价值的起点。

能够揭示是什么促成了动物行为的机器的一个例子是斯特林大学芭芭拉·韦布博士的机器蟋蟀。

在夏季繁殖期,雄性蟋蟀用歌声吸引雌性蟋蟀。

尽管生物学家们进行了多年研究,却仍未找到蟋蟀控制这种行为的神经系统,但他们估计这大约需要20个神经元。

韦布采用了一种新方法。

她制造了一个自动装置,线路设计与蟋蚌的一部分神经相仿,试验它是否能像真的蟋蚌一样找到一个交配对象。

韦布的机器蟋蟀证明,机器动物无须外形相似就可以像真的动物那样行动。

它具备了雌性蟋蟀寻找爱侣所依据的全部基本特征。

在韦布的实验中,机器蟋蟀能很容易地找到正确的路径,走向正在用歌声吸引它的雄蟋蟀。

这个令很多生物学家感到惊奇。

这个装置表明,这种看似复杂的行为只需要4个神经元就足够了。

研究人员乐观地认为,仿生自动装置的前景令人鼓舞。

芭芭拉·韦布博士说:“机器动物还不能完全替代真的动物,但我确实认为将来它大有用武之地。

随着技术的不断改善,我们将能够制造更多这种复杂的系统。

”4.第4段中加点的“这种理论”在文中具体所指的是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A.机器人工程师从自然中寻找的灵感B.自动装置具备的日益强大的处理能力C.一种动物的某种行为可能由大脑的某个部分控制的理论D.利用同种观察、测量和重复技术考察其行为所获得的结论【错误解答】 D或B【错解分析】对“这种理论”这个概念理解不清楚。

【正确解答】 C。

第4段中提到的“这种理论”是个指代性名词,首先应该明白,它是指一种“理论”,一种什么样的“理论”呢?应该从前文去找,它所指代的内容应该在附近,在上文中能够找到有样的一句话,“如果你得出了一种动物的某种行为可能由大脑的某个部位控制的理论”就是“这种理论”,所以答案是C。

5.下列对“这种技术的原理相当简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电脑部件的不断缩小,有利于对机器动物的人造大脑实行操作B.制造一种自动装置,设计它的电路模仿大脑构造来控制动物行为C.像对真的动物一样,利用同种观察、测量和重复技术来考察机器动物的行为D.机器蟋蟀找到正确路径,走向吸引它的雄蟋蟀,原估计需要20个神经元,实际只需要4个神经元就足够了【正确解答】 B。

注意指代的内容属近指。

第3段中第三句“你就可以制造一个自动装置,设计它的电路来模仿这种大脑构造”是对“这种技术的原理相当简单”的进一步诠释。

D项所说的内容在后文出现了,也符合文意。

但它不符合此段所说的内容。

6.根据原文,下列不属于机器动物优点的一项是A.在对它们的人造大脑实行操作时,无需考虑道德难题或动物权益问题B.可以利用它们揭示支配很多动物行为的神经元C.为研究人员进行真动物实验提供有价值的起点D.无需外形相似就可以像真的动物那样行动【错误解答】C。

【错解分析】没有从因果关系和本质上去分析。

【正确解答】 D。

第2段末就直接说出了B和A两个优点。

这几个句子都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完全符合原文,如果试图从与原文相对比找出说法不对之处,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ABC三项都从优点有角度来分析说明利用机器动物这个做法的好处,D项说法过于绝对,在文中也没有任何根据。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研究重点的改变,机器人工程师不再从自然中寻找灵感,而转入了对机器动物处理能力的研究。

B.无论机器运行和真的动物的行为是否相同,都能为更好地了解动物提供有价值的东西。

C.韦布的机器蟋蟀试验证明,机器动物对动物行为研究有重要贡献。

D.虽然科学家们用机器动物完成了某些动物实验,但取代所有实验中的真动物尚需时日。

【错误解答】 B或C。

【错解分析】没有从开头一句话入手分析。

文章开头说,机器人工程师总是从自然中寻找灵感。

然而,在过去几年里,他们的研究重点开始改变了。

科学家们像先前那样为制造进更好的机器人而研究动物,而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动物而研究机器动物。

【正确解答】 A。

根据第1段,正确的说法是“科学家们不像先前那样为制造更好的机器人而研究动物,而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动物而研究机器动物。

”这并不等于说“不再从自然中去寻找灵感。

”专家会诊1.从理解概念入手。

一段科技性的说明性文字,它首先要告诉你是什么内容,这就要紧紧抓住概念,离开了概念来理解文章内容是舍本逐末。

2.注意指代性词语的含义。

一般说来,指代性词语的意义就在附近,它不会指代很远的内容,如果那样会导致文章混乱。

所以,对于指代性词语意义的理解和分析我们可以就近查找分析。

3.注意”定义”的准确性。

理解概念离不开定义,出题人有时要求对其意义进行理解,有时要求对其进行定义分析。

定义就比理解概念的含义要求更为准确,不能含糊。

所从往往多用一个词语或少用一词语,关系重大,不可小视。

更多山西教师考试信息请关注:中公山西教师招聘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