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模板4

合集下载

太阳导学案(优秀模板4套)

太阳导学案(优秀模板4套)

太阳导学案(优秀模板4套)太阳导学案套1《太阳》一课我的导学案设计如下。

在尝试的过程中有收获也有疑惑。

同学们,和太阳有关的神话故事、传说故事有很多,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太阳的科普短文。

这是一篇说明文,它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为我们介绍了很多和太阳相关的知识。

请你根据下面的自学提示先自己学习,遇到不懂得地方也可以查工具书或者问老师同学,然后我们再集体交流。

第一课时导学案整体感知部分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尤其是下面的词语要注意。

其实箭法摄氏度抵得上估计鸟兽生存繁殖蔬菜麻烦比较杀菌预防治疗疾病凝成2、课文主要介绍了太阳的什么?从介绍内容上看课文可分为几个大的部分?默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的1-3自然段介绍了太阳的哪些特点?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并思考一下,这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词语盘点在练习本上抄写下面的词语,争取默写上来。

其实箭法摄氏度抵得上估计鸟兽生存繁殖蔬菜麻烦比较杀菌预防治疗寸草不生日夜不停提示:“区”的笔顺见黑板第二课时导学案1、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2、默读课文思考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叫什么句子?有什么用?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太阳和人类的关系密切?联系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说一下对“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理解。

3、日积月累背诵课文最后一段以上是我在太阳一课中设计的导学案。

结合以前的实践我将导学案分为两课时,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有明确的目标,并且按照这样的目标进行自主学习。

如果将两课时的目标合而为一那么学生一堂课中不可能全部学完,也不可能有所消化,即便是交流也浅尝辄止,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这样做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操作起来都行之有效,从整体感知到词语积累到精度感悟到片断积累最后是目标检测,这样做设计的目的是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困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导学案模板设计

导学案模板设计
4、有效训练
A级
作业本1-6题
B级
我的问题
五、课后练习
学生学案
一、探究新知
学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观点、看法的语句。
2、自学检测
提问1:在这些表达作者的观点里面,你觉得哪一句话最能够反映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提问2:围绕这一观点,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3、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
(1)如何理解文中“业”的含义?
(2)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3)课文中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讨论一下,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
(4)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去做。
导学案模板设计
学期
上学期
年级

科目
语文
学时
3
主备教师
邱彤
备课教师
曹霞、贺青、李颋、周耀煌课题源自敬业与乐业学习内容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积累“敬业乐群、安居乐业、断章取义、不二法门、言不及义、亵渎、强聒不舍”等词。
2.体会演讲词的文体特点。
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过程与方法:1.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地论述自己的观点。(重点)
2.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高中政治导学案教案模板

高中政治导学案教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高中政治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1)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2)政治学科的研究方法;(3)政治学科的价值取向。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以下能力:(1)分析问题的能力;(2)解决问题的能力;(3)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2)政治学科的研究方法;(3)政治学科的价值取向。

2. 教学难点:(1)政治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2)政治学科价值取向的树立。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播放政治学科相关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简要介绍政治学科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新课导入(1)介绍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2)引导学生分析政治学科的研究方法;(3)讨论政治学科的价值取向。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分析政治学科的研究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分享讨论成果,总结政治学科的价值取向。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2)提问学生,检验学生对政治学科基本概念的掌握。

2.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政治现象;(2)引导学生运用政治学科的研究方法,分析案例中的问题;(3)讨论案例中的政治价值取向。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政治现象;(2)分享讨论成果,总结政治学科的价值取向。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布置课后作业。

六、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政治学科价值取向的论文;2. 搜集并整理政治学科研究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3. 思考政治学科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

七、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2.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备注:本教案模板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高中英语导学案模板

高中英语导学案模板
B. will feel sad
C. might not feel very happy
3. Charles wasto give up his lifestyle of a rich man.
A. forced B. pleased C. reluctant
4. How did Charles deal with his money?
【自主学习】
Task 1 Find out the English expressions in the text
Task2 Match the important phrases:
【合作探究】
Task3
After the millionaires get all the money,they still work hard to
Before
now
House
Money
Furniture
Garden
Clothes/something
Task 6 Read the article. Decide if the sentences below are true, false or there is no information.
Charle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Gray was a rich businessman.( )
To develop your reading comprehension’s abilities by active discussion and cooperation.
To guide ss to form a right attitude to money
重点
难点
知识点的掌握与应用
1.

部编版一年级社会上册导学案(表格式)

部编版一年级社会上册导学案(表格式)

部编版一年级社会上册导学案(表格式)
一、课题
- 课题:部编版一年级社会上册
- 导学案类型:表格式
- 字数要求:800字以上
二、目标
本导学案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一份部编版一年级社会上册的导学资源,以便帮助他们更好地准备和自主研究社会科学知识。

三、导学格式
本导学案采用表格格式,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四、注意事项
- 学生应按照表格中的步骤来进行研究和复社会科学知识。

-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进度自主安排研究时间。

- 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随时向老师请教。

五、总结
本导学案为部编版一年级社会上册提供了一个清晰的研究计划
和目标,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社会科学知识。

通过自主研究和复,学生能够更系统地了解家庭、学校和社区等社会组织的构成和功能。

同时,他们也能够培养自主研究的能力和惯。

(字数:191)。

导学案设计模板

导学案设计模板

8、《一个文官之死》导学案编订者:邓洁玫一)预习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及其作品的主要特点。

2、学习通过小说的三要素分析小说。

3、体悟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和感情变化;能找出切尔维亚科夫打了喷嚏后的心理历程,分析其心理活动表现出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4、探索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

5、认识反复写作手法在文中的作用,学习使用这一写作手法。

二、作者简介: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短篇小说巨匠,著名剧作家,他的代表作品有《装在套子里的人》、《一个文官的死》、等。

与、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三、写作背景:小说写于19世纪80年代,当时沙皇政府为了镇压民粹派而实行高压政策,警察和官僚飞扬跋扈,社会非常黑暗。

在沙皇专制统治下,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官贵民贱,官官相卫,大官压小官,小官欺小民,官场中强者倨傲专横,弱者唯唯诺诺。

政府暴戾无道,扼杀自由;百姓饱受压制,怨声载道;整个社会气氛令人窒息,人心惶惶。

当时社会黑暗与专制导致人民的恐惧和心理扭曲与压抑。

四、初读作品:1、字词积累:庶务()喷嚏()咳嗽()惶惶不安 ( ) 嘟嘟哝哝()2、小说中死去的文官谁?他的死因是什么?3、概述小说大体故事情节。

(叙述格式: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五、研读作品:4、为了一个喷嚏,文官道歉了几次?5、找出文官的神态变化和心理变化的语句。

(在书本中圈划出来)神态变化:心理变化:6、找出将军面对道歉的反应的语句。

(在书本中圈划出来)7、小说结尾写切尔维亚科夫之死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6分)8、“反复道歉”是小说的主体,分析“反复”在文中的作用。

二)探究案1、死因探究: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不管是谁,也不管在什么地方,打喷嚏总归是不犯禁的。

农民固然打喷嚏,警察局长也一样打喷嚏,就连三品文官偶尔也要打喷嚏。

大家都打喷嚏。

”打喷嚏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为何竟会导致一个人的死亡?他是被什么吓死的?2、探索小说主题:(1)从切尔维亚科夫的死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如何?(2)作者对这种社会环境和处在这种环境中的切尔维亚科夫的态度如何?(小说主题)三)检测案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踉跄靓妆斗量车载相互谅解B.书箧挈带切骨之仇锲而不舍C.况味粗犷旷日持久框架结构D.数落数说滥竽充数数典忘祖2、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梁朝伟在电影《色•戒》中的表演真可谓出类拔萃,人们透过他的眼神可以穿越时空,窥看人物内心深处存留的关于人性的复杂纷扰的记忆。

高中导学案模板

高中导学案模板

1【预习案】(或基础回顾等)一.知识梳理(预习问题)(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 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 中的一部分。

(2)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_________的活动。

2.物质(1)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2)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_________,而不是指某一种_______________。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的物质性(1)从其产生和发展看:人类社会是_________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______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从其构成要素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_______________,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是______的。

(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_____________。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______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探究案】探究一:(活动)21世纪是科学竞争的世纪,有人预测,21世纪是生物工程世纪,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越来越表现在对生物具体形态的改造上。

人们已经制造出一些“基因羊”、“基因猪”等新型物种。

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人们还会有意识地制造出更多的新型物种。

有人认为:人们根据基因变化规律制造新型物种的事实表明:自然界中的万物是根据人的意志创造出来的。

初中语文导学案模板

初中语文导学案模板

初中语文导学案模板篇一:初二语文导学案模板东辰学校初2015级语文导学案编号17号姓名日期 17、寻找时传祥编写人:审查人:审核人:初二语文组【学习目标】1、领会文章表达的主旨,体味人物通讯的特点;2、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品析冷峻平实的语言。

【教学重点】把握时传祥精神的实质,理解其现实的针对性。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含而不露、朴素奇崛的语言风格。

【学法指导】编写小传,梳理内容;分析人物,深入开掘。

【知识链接】1、通讯简介:通讯是具体形象地报道有新闻意义的人物、事件和情况的文体,可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等。

其特点:报道详细深入;注要思想意义;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可叙可议、具有明显的评论性。

2、作者简介:孙德宏,辽宁盖县人,1962年出生。

1985年毕业于东北师大中文系,现任《工人日报》编委、一级主编。

著作有:《困境中的思索》、《中观新闻论》、《中国房地产狂潮》(合著)、《开发商决策论》(合著)等。

3、相关背景:《寻找时传祥》最早发表于1995年5月17日,是《工人日报》1995年推出的“重访精神高原”系列报道中的一篇。

该通讯曾获1995年第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通讯发表后引起较大的反响,先后有十余种报刊或选集转载,并被一些新闻院系选为必读篇目。

预习案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夹菜(jiá jiā∨)耿大爷(ɡěnɡ∨ɡěn)倪志福(líní∨)...揣着(chuāi∨zhuì)诚挚(zhì∨zhí)偌大(ru? nu?∨)...2.给下列形似字注音、组词。

蔑(mia )(蔑视)偌(ru? )(偌大)篾(mia )(竹篾)诺(nu? )(诺言)赚(zhuàn)(赚钱)漠(m? )(冷漠)嫌(xián )(嫌恶)寞(m? )(寂寞)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C)A.偌大京城,人海茫茫,人世沧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课春秋战国的科技和文化
一、自主预习
1、战国时期,各国兴修了一些重要的水利工程,其中以秦国修建的最为著名。

这项水利工程由父子主持修建,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

它消除了水患,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

2、战国时期,运用楚国方言和民歌形式,创造出新的诗歌体裁——“”。

他的代表作中抒情长诗《》。

3、战国时之乐盛行。

湖北随县出土的全套,制作精良,音域宽广,音色优美,是当时最珍贵的乐器。

4、时期,绘画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长沙出土的战国《》和《》,是我国最古老的帛画。

二、畅所欲言
三、合作探究
1、后人修建“二王庙”来纪念李冰父子。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2、屈原在《离骚》中写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表达了屈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检测
1、战国时期,在岷江流域修筑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可谓天府也”。

这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是()
A大运河B都江堰C灵渠D郑国渠
2、关于都江堰的作用,最准确的说法是()
A防洪排水B防洪蓄水C防洪灌溉D蓄水防洪
3、后人修建的“二王庙”是为了纪念()
A夏禹父子B周文王父子C李冰父子D鲁班父子
4、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组成部分不包括()
A《风》B《雅》C《颂》D《离骚》
5、端午节那天我们家家户户吃粽子,有的地方还划龙舟,相传这是为了纪念()
A齐桓公B屈原C司马迁D项羽
6、最能代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最高水平的是()A编钟B铜钟C七孔骨笛D陶埙
五、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他创作出许多优秀的诗篇。

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的精华,采用楚国的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其中比较著名的一篇是《离骚》。

屈原以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感情,表达了对楚国人民的热爱。

材料二屈原生活的时代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当时秦国由于商鞅变法而强大,而楚国由于政治腐败衰落,他希望革新政治,使国家富强,但受到当权者的排挤,遭到流放。

后来楚国都城被秦国攻陷,屈原怀着悲愤的心情,跳江殉国,传说这一天是家历五月初五。

后来,人们在这一天划龙舟、吃粽子,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屈原。

请回答:
(1)屈原是我国哪一历史时期的人物?他开创的新体诗歌被后人称为什么?
(2)分析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屈原为什么受到人们的怀念和尊敬?
(3)从屈原身上我们能学到的可贵精神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

”————二王庙大殿联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太守”指的是谁?
(2)这位“太守”的什么功绩为人所称道?
(3)他的这一功绩至今还有哪些价值?
第十一课百家争鸣
一、自主学习
1、孔子是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核心是“”。

2、相传,孔子整理了《》等书,还根据鲁国史籍编订了《》。

他的弟子根据他的言行,编成《》一书。

3、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孟子是孔子的学说的继承人,后人将他和孔子合称“”,他主张实行“”。

4、墨子是创始人。

5、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6、法家代表人物主张以法治国。

7、军事家孙膑著有《》。

二、畅所欲言
三、合作探究
1、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有哪些?
四、课堂检测
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主张用“刑罚”加强统治的党派是()A儒家B法家C道家D兵家
2、推动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因素是()
A频繁的争霸战争B井田制的瓦解C社会大变革D新兴地主阶级产生
3、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中,主张“兼爱”、“非攻”的是()
A墨子B庄子C孟子D韩非子
4、荀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广泛吸收各党派思想的精华。

下列名项中,属于荀子提出的主张是()
A“弱者道之用”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天行有常”、“制天命面用之”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谁的思想观点()
A老子B孔子C孟子D墨子
6、下列战国时期的学说和商鞅的思想最接近的是()
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五、材料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这是谁说的?他的言论记载于哪部书?
(2)他在思想上的成就是什么?对后世有何影响?
(3)从材料中我们能领悟到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随着奴隶制度的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的步确立,社会正经历着一场划时代的变革,出现了许多思想流派。

他们发表不同的主张,互相展开争论,于是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材料二孔子在中国被视为“文圣”,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民名人之首,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2)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儒、法、道三家的思想主张有什么不同?
(3)你认为在当时最有可能受到统治者重用的是哪一学派?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哪个党派?简要说明理由。

(4)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文化绚丽多彩,源远流长,请结合材料二,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