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导学案的设计(模板)讲课教案
小学数学导学案范例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示例1:
鹿寨县小学数学导学案(教师用)
小学数学导学案(学生用)
2、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
这个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
4、学生反馈说说自己的发现
环节四:我闯关我快乐
第一关:
1.口算下面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底12米,高7米;
(2)高13分米,第6分米;
第二关:
求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第三关:
下面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环节四:小结反思:
备注:
1.学生用导学案依靠教师用导学案作操作指导,二者一定要配套使用;教师用的导学案相当于教师用的教案,学生用的导学案相当于学生的学习卡。
2.学生用导学案可不用表格形式设计,排版美观即可;
3.可酌情增减、调整教学环节(但必须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展示交流)、学生学习事项与教师导控内容;
4.涉及的自测题、当堂检测题可以完全打印,也可采用“见页码”的形式,或可部分
打印、部分采用“见页码”的形式,建议主要采用同一套资料,便于课堂操作.。
导学案模板

重点 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垂径定理、记住垂径定理的题设和结论. 难点:对垂径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在解决问题时想到用垂径定理. 导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步骤 一: 情 景 导 入
学生活动
三: 学生 展示
四:教师点评 六: 课 堂 小 结
第五步:课堂练习
课 后 反 思
西戌中学导学案
年级:九 课题 名称 课型 导 学法 导学 目标 新授课 三环六步 教师 教具 科目:数学 时间 江 丽 导学案 节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理解圆的轴对称性;掌握垂径定理,理解其探索和 证明过程;能初步运用垂径定理解决有关的计算和证明问题。2、能力目标:在研究过程 中,进一步体验“实验—归纳—猜想—证明”的方法;在解题过程中,注重发散思维的 培养,同一个问题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解决。3、情感目标:通过圆的对称性,培养学 生对数学的审美观,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导学案设计模板

导学案设计模板一、概述导学案是指在课前设计,用以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提供学习资源的教学工具。
本文将介绍一个导学案设计的模板,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
二、导学案设计模板1. 课程信息•课程名称: [填写课程名称]•授课对象: [填写受众对象,如初中一年级学生]•授课时间: [填写授课时间,如2022年9月1日]•授课地点: [填写授课地点,如教室编号]2.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填写知识目标,如掌握某个知识点]•能力目标: [填写能力目标,如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填写情感目标,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3. 学习任务•[填写学习任务1]•[填写学习任务2]•[填写学习任务3]•…4. 学习资源•教材: [填写教材名称和页码]•辅助资料: [填写辅助资料,如PPT、视频等]•网络资源: [填写网络资源链接]5. 学习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识•[填写导入新知识的步骤,如通过提问、展示实物等方式引起学生兴趣]步骤二:学习任务1•[填写学习任务1的步骤,如讲解、讨论、小组活动等]步骤三:学习任务2•[填写学习任务2的步骤,如观察、实验、讨论等]步骤四:学习任务3•[填写学习任务3的步骤,如练习、归纳总结、展示成果等]6. 总结与拓展•[填写总结与拓展的内容,如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归纳总结、拓展学习的内容等]三、总结以上就是一个导学案设计的模板,可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规划和设计教学活动。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置,导学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促进他们的主动参与和探究精神。
希望本文的模板能对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导学设计教案范文

高中物理导学设计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提高物理学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热力学方面的知识,包括热量、热容、热传导等;
2. 力学方面的知识,包括力的概念、受力分析等;
3. 光学方面的知识,包括光的性质、光的衍射等。
三、教学重点
1. 热力学方面的知识;
2. 力学方面的知识。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热力学和力学方面的知识;
3. 实验:进行相关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4. 总结: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5.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五、教学评价
1.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2. 实验能力:通过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情况进行评估;
3. 分析能力: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进行评估。
六、教学反思
1. 教学方法:反思本堂课的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学内容:反思本堂课的内容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教学效果:反思本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学案导学设计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基本技能。
2. 教学难点:学生难以理解或掌握的知识、技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 自主学习(1)学生根据学案,自主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合作探究(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形成共识。
4. 展示交流(1)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2)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表现,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5. 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 总结反思(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提出自己的疑问。
(2)教师点评学生的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四、作业布置1. 完成学案中的作业题。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2. 教学重难点是否突破?3.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提高?4. 教学方法是否合理?5. 教学效果如何?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3. 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4.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通过以上学案导学设计教案模板,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使教学更加高效、有序。
导学案模板教案模板电子教案

主备教师
参加备课教师
知识与能力
(教学目的)
教学思考
(法)
解决问题
(重难点)
教具准备
导学过程
(导学案)
导学图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主人】
练习案
【随堂和课后练习】
个性修改
导学过程
(导学案)
导学图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主人】
练习案
【随堂和课后练习】
个性修改
导学过程
(导学案)
导学图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主人】
练习案
【随堂和课后练习】
个性修改
板
书
设
计
教
后
感
导学案语文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学习作者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 通过朗读、品味、感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主题,把握作者情感。
- 学习作者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方法。
2.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把握作者情感变化。
- 运用修辞手法进行仿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展示课文相关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题。
2. 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重点词语和句子,做好笔记。
- 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3. 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 学生举例说明修辞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加深理解。
4. 朗读感悟-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调、语气、节奏的把握。
-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表达情感。
5. 课堂小结- 总结课文主题,回顾学习过程。
-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按照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仿写一段文字。
3. 阅读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课外资料,撰写读书笔记。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导学教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 学生能够了解课程的发展历程和最新研究成果。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学生能够提高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精神。
- 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课程的核心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 关键技能和方法。
2. 教学难点:- 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引入课程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简要介绍课程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2. 课堂讲授- 按照教学目标,系统地讲解课程内容。
- 运用多媒体、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3. 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堂练习- 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及时反馈。
5. 课堂讨论- 引导学生围绕课程内容进行讨论,激发思维。
-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6. 总结与反思-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 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阅读相关资料,拓展知识面。
3. 思考并撰写一篇关于课程内容的总结报告。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出勤、课堂参与度、团队合作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质量和完成度。
3. 课堂练习与讨论: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思考深度。
4. 总结报告: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及相关参考资料。
2. 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源。
3. 互联网资源,如在线课程、学术论文等。
八、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实际需求。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是实施“121”高效课堂模式的重要载体。
导学案的编制核心要素: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效果测评。
导学案的编制形式: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
一节课一篇导学案。
导学案一般要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分为ABCD四个级别。
【A级】为“识记类内容”,部分内容也可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解决。
【B级】为“理解类”,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
【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
【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
“导学案”是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的一体化的教学方案。
它是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121”课堂教学模式特点,集思广益,兼融教师的个性特点而形成的,目的在于摒弃课堂的形式主义,追求课堂的实效。
一方面它是教师集
《×××××》导学案(第×课时)课外部分
【复习巩固旧知识】(10-15分钟)
【课前预习新知识】(10-15分钟可以放在“自主学习”环节进行)
课堂部分公倍数和公因数易错题目
一、求有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1、A÷B=8(AB均为非0的自然数),A、B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2、A=B+1(或A-B=1)(AB均为非0的自然数),A、B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3、均是不为0的自然数,如果A ×15 = B,A和B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4、如果A=2×2×3,B=2×3×3,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二、求特殊数值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求下面数字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8和57 34和91 52和91
三、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实际应用问题。
1、工地上有两根长短不一的钢筋,一根长20米,另一根长12米。
要求将两根钢筋分别截成相等的小段且没有剩余,每段最长多少米?
变形题:工地上有两根长短不一的钢筋,一根长20米,另一根长12米。
要求将两根钢筋分别截成相等的小段且没有剩余,最少可以截成几段?
2、一块长方形铁皮的长是72厘米,宽是40厘米,要把它剪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且没有剩余,这种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多少厘米?至少被剪成几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