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
惯性 物理知识点总结

惯性物理知识点总结一、惯性的概念惯性是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
在日常生活和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许多现象都与惯性有关。
例如,当乘坐火车或汽车突然加速或减速时,身体会有一种向前或向后的倾向;当乘坐过山车或旋转木马时,我们往往会感到身体有一种向外或向内的倾向。
这些现象都可以用惯性来解释。
二、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它的内容是:物体如果处于静止状态,则会保持静止;物体如果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会保持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惯性的体现。
三、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描述物体所受合外力与其加速度之间的关系的定律,表达式为F=ma,其中F为物体所受合外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当外力作用于物体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四、惯性力在非惯性系中,如果我们观察到一个物体受到一个惯性力的作用,这个力是由于观察者所处的坐标系加速度不为零而出现的。
举个例子,当车辆急刹车或者急加速时,乘坐车辆的人会感到一种向前或向后的推力,这就是惯性力的体现。
五、非惯性系非惯性系是指观察者所处的坐标系加速度不为零的坐标系。
在非惯性系中,物体受到的力和牛顿定律描述的力不同,需要引入惯性力来加以修正。
非惯性系的研究对于许多物理现象的理解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六、转动惯性转动惯性是描述刚体围绕某个轴线旋转时所具有的惯性特性。
刚体的转动惯性可以用转动惯量来描述,转动惯量的大小与刚体的质量分布和轴线的位置有关。
转动惯量对于许多旋转运动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七、角动量守恒角动量守恒是指在没有外力矩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角动量保持不变。
角动量守恒对于解决旋转运动的问题非常有用,例如陀螺的运动、行星公转等都可以通过角动量守恒来分析和解释。
总之,惯性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涉及到力学、运动学和旋转动力学等多个领域。
名词解释惯性

名词解释惯性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要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特性叫做惯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1、惯性:物体由于受到地心引力的作用而保持静止状态的现象叫做惯性。
2、惯性大小,质量和惯性的概念2、质量随物体的运动状态而变化,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物体所具有的惯性大小也不相同。
3、惯性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3、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但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是一种物理现象,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如果给一辆汽车加上100吨的重物,这辆汽车仍然能在公路上行驶。
这说明汽车的惯性很大,难道物体的惯性与重力有关吗?有什么关系呢?现在我们知道了,当物体具有足够大的质量时,只要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那么其惯性也就变化。
例如当车子加速运动时,其惯性也增大了;当车子减速运动时,其惯性也减小了。
所以汽车的惯性与车的质量有关。
质量越大,惯性也越大。
为了解释物体的运动,需要另一种概念来帮助理解。
质量是惯性的唯一度量,而惯性是否存在,则取决于它的变化。
是否有改变可通过对比来看。
物体在真空中不会失去向上的动量,也不会受到额外的力的作用,因此惯性等于零。
现代科学家的实验表明,当物体的加速度超过某个临界值时,该物体即出现了惯性。
我们把一个物体受到的外力对该物体所做的功与其克服这个外力做的功之比叫做惯性。
如果F是物体受到的力, W是物体的质量, F·W=mv2就是物体克服力所做的功,所以,物体克服外力所做的功,就等于物体对所作用力的惯性。
惯性也是可以测量的。
测量方法是使用扭秤。
这种仪器装有两个弹簧,中间装有一个摆锤。
当摆锤绕支点做圆周运动时,产生一个力矩,通过杠杆系统对摆锤施加扭矩。
扭秤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4、惯性大小的计算: 2M。
两种方法,质量乘以牛顿第二定律F=ma计算( kgm^2/s2) m =Vm/ V = mV/ (mV/v1)此处M指物体的质量v指物体的速度V指物体的速度可以换算成(V/v1)( m/s)N=mVm。
惯性知识点

惯性知识点1. 定义惯性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指的是物体保持其当前运动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变的性质。
这一概念最早由伽利略提出,并由牛顿在其第一运动定律中进行了形式化的定义。
2. 牛顿的第一运动定律牛顿的第一运动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表述为:一个物体若未受到外力,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
这一定律揭示了惯性的本质,即物体抵抗运动状态改变的倾向。
3. 惯性的数学表达惯性在数学上可以通过动量守恒定律来表达。
动量是物体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当没有外力作用时,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数学公式为:\[ \sum \vec{p}_{\text{初}} = \sum \vec{p}_{\text{末}} \]4. 惯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惯性是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现象。
例如,当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冲,这是因为乘客的身体想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另一个例子是,当你在旋转一个物体后松开手,它会因为惯性继续旋转一段时间。
5. 惯性与质量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质量越大的物体,其惯性越大,改变其运动状态所需的力也就越大。
这也是为什么重型车辆需要更长的刹车距离,因为它们的惯性更大。
6. 惯性在科学和工程中的应用在科学实验和工程设计中,惯性的概念非常重要。
例如,在碰撞实验中,需要考虑物体的惯性来预测碰撞后的运动状态。
在航天工程中,火箭发射时必须克服自身巨大的惯性,才能达到进入太空所需的速度。
7. 惯性的局限性虽然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普遍性质,但它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
在相对论中,当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其惯性将变得极其巨大,牛顿的运动定律不再适用,需要使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来描述。
8. 惯性与其他物理概念的关系惯性与力、能量、动量等物理概念紧密相关。
它们共同构成了经典力学的基础。
例如,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当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加时,其势能相应减少,这种能量转换过程中,物体的惯性起到了关键作用。
9. 惯性的未来研究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惯性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惯性 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惯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1. 惯性的概念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它会保持静止直至受到外部力的作用;当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它会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直至受到外部力的作用。
这就是惯性的基本概念。
2. 惯性的类型惯性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质量惯性和运动惯性。
质量惯性是指物体抗拒改变其状态的性质,即使受到外部力的作用也不会改变其速度或方向;而运动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即使受到外部力的作用也不会改变其速度。
3. 惯性的原理惯性的原理可以通过牛顿运动定律来解释。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表明,物体如果处于静止状态,就会保持静止状态;物体如果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会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就是惯性的原理所在。
4. 惯性的应用惯性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汽车行驶的时候,如果突然刹车,乘客会因为惯性而向前倾斜;又如电梯突然上升或下降的时候,人会因为惯性而感到不适。
这些都是惯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 惯性的实验惯性的实验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来观察。
例如,可以将一个物体放在水平台上,然后用一个力把它推动,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又如可以把一个物体固定在一个旋转的平台上,然后旋转平台,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
这些实验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惯性的性质。
6. 惯性的数学描述惯性的数学描述可以通过牛顿运动定律来完成。
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F= 0,即物体如果受到合力为零的作用,就会保持原有的状态。
这就是惯性的数学描述。
7. 惯性的局限性惯性也有其局限性,例如当物体受到非匀速运动或弯曲运动的作用时,惯性就会失效;又如在空间站中,由于失重状态,惯性也会出现异常。
这些都是惯性的局限性所在。
综上所述,惯性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惯性有质量惯性和运动惯性两种类型,它的原理可以通过牛顿运动定律来解释。
惯性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汽车行驶和电梯运动等,同时也可以通过实验和数学描述来进一步理解。
惯性及惯性现象

B
根据牛顿第一 定律,物体在 没有外力作用 时,会保持原 有的运动状态,
即具有惯性
C
这个定律解释 了为什么物体 会保持原有的 运动状态,即 使没有外力作
用
6
总结
总结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性质,它描述了物体抵 抗其运动状态被改变的性质
惯性现象表现为物体在受到外部作用力时,会 抵抗这种改变并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
惯性及惯性现象
-
1 惯性定义 3 惯性与力的关系 5 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关系
2 惯性现象 4 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6 总结
1
惯性定义
惯性定义
惯性是物体抵抗其运动状态被改变的性质
惯性是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即物体原有运动 状态改变时,会以同样的方式抵抗这种改变
物体的惯性可以用其质量来衡量,质量越大,惯性 也越大
2
惯性现象
惯性现象
1. 碰撞现象
在碰撞过程中,物体往往表现出 强烈的惯性。当一个物体碰撞到 另一个物体时,即使外力已经作 用在第一个物体上,第二个物体 会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即具有 惯性。这种惯性现象表现为物体 在碰撞后的一段时间内,会继续 沿原有的运动方向移动
惯性现象
2. 滑行现象
滑行现象是另一种常 见的惯性现象。当一 个物体在光滑的表面 上滑行时,即使不再 施加外力,物体也会 继续保持其原有的运 动状态。这是由于物 体具有保持原有运动 状态的性质,即惯性
惯性现象
3. 投掷现象
在投掷物体时,物体在被投掷出 去的一段时间内,会继续沿投掷 方向移动。即使手臂已经停止施 加力,物体还是会继续飞出去。 这是由于物体具有保持原有运动 状态的性质,即惯性
3
惯性与力的关系
惯性 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惯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惯性的定义惯性是物体保持其状态的性质,包括位置、速度和方向。
根据牛顿的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它会继续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种倾向被称为惯性。
二、牛顿的第一定律牛顿的第一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描述了惯性的现象。
具体表述为:“物体要么保持静止,要么以恒定速度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其上”。
换句话说,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它会保持其原来的状态,这就是惯性的表现。
三、惯性的示例1. 车辆行驶时,乘客在车内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因为车子提供了外力来维持它的状态。
一旦车子急转弯或急刹车,乘客就会感觉到惯性力的作用,使其向相反方向产生推力。
2. 人在坐车或坐地铁时,车辆突然启动或停止时,人会感觉到身体被向前或向后推动,这就是因为人体在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惯性。
3. 当一个人站在火车或公交车上时,车辆突然启动或停止,人也会感觉到身体产生向前或向后的推力,这是因为人体保持其原来运动状态的惯性导致的。
四、惯性的分类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惯性可以分为位置惯性、速度惯性和方向惯性。
这三种惯性在不同情况下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1. 位置惯性:指的是物体保持其位置的倾向。
如果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它会继续保持原来的位置,这就是位置惯性的体现。
2. 速度惯性:指的是物体保持其速度的倾向。
如果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它会保持原来的运动速度,这就是速度惯性的体现。
3. 方向惯性:指的是物体保持其运动方向的倾向。
如果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它会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这就是方向惯性的体现。
五、惯性力的概念惯性力是指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它产生的一种与外力相反的力。
它的大小和方向与外力相反,但是仅在参考系非惯性参考系中才会产生。
在惯性参考系中,物体受到的力仅包括外力,而惯性力并不会出现。
六、惯性的应用惯性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工程技术和交通运输领域中更为常见。
惯性

思考题
1、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这种
性质叫做惯性。 2、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无论物体是运动还 是静止,都具有惯性。 3、惯性在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表现出来;
4、惯性拥有利弊的两重性。
练习 1、如果自行车骑的太快,容易早成交通事故,原因是( C ) A、运动快惯性大,自行车难以停下来 B、刹车时产生的惯性不够大,自行车难以停下来 C、由于惯性即使紧急刹车,自行车也会向前运动一段距离 才能停下来 D、刹车时来不及克服惯性,自行车难以停下来
5、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下列不是为 了防止由于惯性而造成交通事故所制定的交通规 则是( C ) A、某些地段要对机动车辆限速 B、车辆快速行驶时要保持车距 C、车辆靠右侧行驶 D、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必须系安全带
6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 的是( B ) A .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越大, 跳远成绩往往越好 B .用力将物体抛出去,物体最终 要落到地面上 C .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 速向前飞行 D.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能将 敌方飞奔的马绊倒
B.只有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才有惯性
C.不受力的物体有惯性,受力的物体没有惯性。 D.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
2、正在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 机后汽车还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 距离,这是由于惯性 _______的缘故; 最后还是停下来,这是因为 汽车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右匀速直线行驶的小车突然刹车,则车中的 小球向哪个方向滚去
向左匀速直线行驶的小车中,向上抛出小球, 最终小球落在
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发生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 汽车刹车之后: 意外情况时汽车不能立即停止,因为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肌 肉动作操纵制动器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要前进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纵 器刹车 到车停下来,汽车又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 制动距离。以上两段距离之和即为汽车的停车总距离。下 面是一个机警的司机开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公 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刹车后的反应距离和制 动距离。
惯性

惯性 - 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惯性原理(Inertia)可以表述为:一个不受任何外力(或者合外力为0)的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又称惯性定律,它科学地阐明了力和惯性这两个物理概念,正确地解释了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并提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属性——惯性,它是物理学中一条基本定律。
基本介绍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惯性定律:任何物体在不受外力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义: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
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无论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惯性。
概述当你踢到球时,球就开始运动,这时,因为这个球自身具有惯性,它将不停的滚动,直到被外力所制止。
所有的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是有惯性的,它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幻想无法实现的原因--北京有个人,曾提出选一个无风的日子,乘坐气球在高空观看大地向东移动,以此来环游世界,这是否可行呢?显然不能,但这又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惯性。
当有人乘坐气球离开地球表面时,由于惯性,人和气球仍以地球自转的速度运动着。
认识惯性伽利略惯性原理是伽利略在1632年出版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书中发表的,它是作为捍卫日心说的基本论点而提出来的。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保持物体以均速运动的是力的持久作用。
但是伽利略的实验结果证明物体在引力的持久影响下并不以匀速运动,而是相反地每次经过一定时间之后,在速度上就有所增加。
物体在任何一点上都继续保有其速度并且被引力加剧。
如果引力能够截断,物体将仍旧以它在那一点上所获得的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伽利略在金属球在斜面滚动的实验中观察到,金属球以匀速继续滚过一片光滑的平桌面。
从以上这些观察结果就得到了惯性原理。
这个原理阐明物体只要不受到外力的作用,就会保持其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状态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中国选手王濛一人获得三枚金牌.下列论述错误的是()
A.王濛到达终点线后,还继续向前滑行是由于惯性的原因
B.用力蹬冰面加速,原理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王濛在领奖台上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王濛在领奖台上受到的支持力和对领奖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2.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小明没有推动静止的汽车,是由于汽车具有惯性
②火车刹车后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火车具有惯性
③高速飞行的子弹具有惯性,穿入木头静止后惯性消失
④将锤子的木柄在硬地上撞击几下,锤头便套紧了,利用了物体的惯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能在空中向上运动一段时间才落下来,这是因为( )
A.物体有惯性,同时受到重力作用B.物体的惯性大于它所受到的阻力
C.物体向上的惯性力大于向下的阻力D.物体受到一个向上的作用力
4.一个物体受到两个的作用,且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两个力一定是一对平衡力
B、这两个力可能是一对平衡力
C、这两个力一定不是一对平衡力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在航空领域发生小鸟撞飞机事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鸟受到的力大B.飞机受到的力大
C.小鸟和飞机的受力一样大D.主动撞击的一方产生的力大
6.有关重力产生的原因说法正确的()
A.物体只有接触地球,才被地球吸引.B.地球吸引物体,物体不吸引地球.
C.地球吸引物体的力大于物体吸引地球的力.D.地球吸引近地面的物体,物体也吸引地球.
7.关于摩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轮胎上做有凸凹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B减小摩擦的方法之一是用滑动摩擦代替滚动摩擦
C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受摩擦力的作用,静止的物体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D假如没有摩擦,人将无法行走
8.铅球被推出后,不计空气阻力,在空中飞行时()
A.只受到重力作用. B.受到重力和推力的共同作用.
C.只受到推力作用. D.不受任何力的作用.
9.在我们“脚下”的正对面阿根廷处,那里重力方向是()
A.竖直向下. B.竖直向上. C.垂直向下 D.都不对.
10.如图2所示,用水平力F=50N将m=2kg的物体压在竖直墙面上静止,则墙面给物体的摩擦力是(g=10N
/kg) 画出重力和摩擦力()
A.50N,竖直向上 B.2kg,竖直向上.
C.20N,竖直向上. D.70N,竖直向上.
11.关于磁悬浮列车减小摩擦的方法,正确的是().
A. 给摩擦面加润滑油
B. 减小摩擦面间的压力
C. 使接触面脱离接触
D. 变滑动为滚动
12.节能电动车为上海世博园区的观光提供了绿色交通服务。
若一辆电动车在中国馆附近的水平路面上以
8米/秒的速度沿直线行驶了50秒,则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米;若此时车内的乘客以车为参照物,则
中国馆是______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
13.N 的物体,受到10N 水平的向右的拉力,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拉力突然撤削时,此物体由于 继续向前运动,此时它受到的摩擦力为 N 。
用手握住一个质量为2千克的物体,停在空中不动,则瓶子除受重力和压力作用外,还受到 力作用,此力大小为 N 。
14.木块与小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遇到一障碍物时,小车停下,木块从车上的a 点滑至b 点(如图甲),是因为木块具有 ;木块能停在b 点,说明木块在滑动过程中受到向 (填“左”或“右”)的摩擦力作用.为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小明在障碍物上固定了弹簧测力计拉住木块,用手拉着小车向左运动(如图乙).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 (填“左”或“右”),大小是 N .
15.物理的晓丽老师在解放碑重庆百货店买了一个金灿灿的实心饰品,同学们特别想知道这个饰品是否是纯金的(ρ金=19.3×103 kg /m 3)。
他们选用托盘天平、量筒、细线、烧杯和水等,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 .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 .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C .将饰品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水和饰品的总体积;
D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E .将饰品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请你帮助同学们回答下面五个问题:
(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A 、B 、______________(余下步骤请用字母序号填出)。
(2)在调节平衡螺母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如图甲所示。
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__端调节(选填“左”或“右”),直到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
(3)用调好的天平称量饰品的质量,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饰品的质量是__________g ;用细线拴好饰品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饰品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cm 3。
(4)通过计算可知饰品的密度为__________g/cm 3,由此可以确定饰品不是纯金的。
(5)“适量的水”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乙 a b 左 右
3
3 2
2 N
障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