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及其与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
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是西方 国家 四大 主要致 盲 眼 病之 一。据 统计 每 年有
1 2 0 0 0~ 2 4 0 0 0例 新 盲 人 是 由 D R所 致 。 本 研 究 通
过对 2型 D M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 的相关危 险因素进 行分析 , 为D M微血管病变 的防治提供 临床参考依据 。
l 资料与方法
・
2 66 0・
广东医学
2 0 1 3年 9月 第 3 4卷第 1 7期 Gu a n g d o n g M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 S e p . 2 0 1 3 ,V o 1 .3 4 ,N o .1 7
2型 糖 尿 病合 并 微 血 管 病 变 患 者相 关 危 险
e G F R水平 降低 ( P< 0 . 0 1 ) 。P D R患者 s C r 和U A E R水平高于 N P D R患者 ( P< 0 . 0 5 ) 。与无肾病 患者相 比, 微量白
蛋 白尿 患 者 S B P升 高 ; 大 量 蛋 白尿 患 者病 程 、 空腹血糖( F B G) 、 P B G、 H b A 、 S B P和 s C r 水平升高 ; 肾 功 能 不 全 患 者 病程 、 F B G、 P B G、 H b A 低 密 度 脂 蛋 白胆 固 醇 ( L D L—C ) 、 S B P和 s C r 水 平 升 高 。与 微 量 白蛋 白尿 患者 相 比 , 肾功 能
者。U A E R连续 2次 以上 ≥2 0 g / a r i n作 为 D N病例 入选 , 并 排除 发热 、 泌尿 系感 染 、 D M 急性并 发症 和其 他原 因引起 的。 肾脏损害等 。根据 U A E R和 肾功能情况
分为 4组 : 正常 白蛋 白尿组( U A E R< 2 0 g / m i n ) 、 微量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外, 血脂 异常 , 而致 密 的 L L升高 ,D 小 D L L的主要 蛋
白质成分 A o pB也被 A E 糖化 , A E 修 饰 的 Gs 被 Gs L L因与肝脏 的受体亲和力下降而半衰期延长 , D 与 血管壁上清道夫的受体结合而形成泡沫细胞 。L L D 半 衰 期 延 长 可 增 加 L L氧 化 , 致 动 脉 粥 样 硬 D 导
定 空腹 血糖 ( P , 用直 接 法 测 定糖 化 血 红蛋 白 F G) 采
H A F G、 b P 血脂 、 尿微 量 白蛋 白等 明 显 相关 , 示 提 下肢 血 管病变 是在 高血 糖 的慢 性持续 过程 基础上 由 多种 因素综 合 作用 所致 。高 血糖几乎 可使所 有蛋 白 质发 生糖 化 , 生糖 基 化 终 末 产物 ( G s , 现 为 产 A E)表 H A, 高 。A E 形 成 过程 中可产 生 氧 自由基 , b 升 Gs 损 伤血 管 内皮细 胞 及 其 功 能 , G s与单 核/ 噬细 胞 AE 巨 综合 刺激 产生 细胞 分裂 素 、 生长 因子 和基 质成分 , 使
愈 、 肢坏 疽 和截 肢 的重 要 原 因。彩 色 多 功 能 超声 下 检 查可 早期 诊 断糖 尿病 下 肢 动 脉 病 变 , 以膝关 节 以 下 动脉 血 管狭 窄或 阻塞为 主 。其 病 理主要 为 血管 内 膜 和 中层 病变 , 见 斑块 形 成 和 钙 化 等 。本 研究 发 可 现 ,2 M 下肢 血管 病变 患者 动 脉 搏动 减 弱 、 流速 TD 血 度 降 低 、 脉 内径 变 细 ] 且 与 病 程 、B D P、 动 , S P、 B
血 管组 织增 生 , 进 动 脉 粥样 硬 化及 斑 块 形 成 ; 促 另
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关系

中外医疗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DOI:10.16662/ki.1674-0742.2021.05.014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关系张危1,丁超2,赖娇11.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云南曲靖655000;2.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北城医院内科,云南曲靖655000[摘要]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与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关系,寻找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单有效的预测指标,为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0月56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眼底检查无异常者为对照组10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为观察组466例,其中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NPDR)组321例和增殖期视网膜病变(PDR)组145例。
收集所有对象的饮酒、吸烟情况、收集UACR、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临床指标。
比较3组对象各项指标的统计学差异。
结果3组间性别[男47.1%vs 40.2%vs 4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1,P=0.827);年龄[(59.7±8.5)岁vs (59.8±10.4)岁vs (63.7±5.8)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21.517,P=0.121)];3组间的病程[(4.5±3.2)年vs (8.4±4.0)年vs (10.7±3.8)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2.254,P<0.001);饮酒百分率[10.7%vs 19.3%vs 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2,P=0.015)];吸烟百分率[14.7%vs 25.5%vs 4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10,P=0.029)和BMI[(24±3.28)kg/m 2vs (26±2.04)kg/m 2vs (29±3.87)kg/m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9.091,P=0.021)。
HbA1c、LDL-C、HDL-C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

- 67 -①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 江苏 苏州 215000通信作者:张媚琰HbA1c、LDL-C、HDL-C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李婷婷① 张媚琰① 【摘要】 目的:探究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是否发生糖尿病肾病将其分为合并肾病组(n =35)和未合并肾病组(n =85)。
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检测两组HbA1c、LDL-C、HDL-C。
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HbA1c、LDL-C、HDL-C 水平。
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
分析HbA1c、LDL-C、HDL-C 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
结果:合并肾病组糖尿病病程长于未合并肾病组,吸烟史占比高于未合并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合并肾病组HbA1c、LDL-C 水平均高于未合并肾病组,HDL-C 水平低于未合并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logistic 分析结果显示,HbA1c、LDL-C、吸烟史、糖尿病病程均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HDL-C 是保护因素(P <0.05)。
HbA1c、LDL-C、HDL-C 联合检测的AUC 最高。
结论:HbA1c、LDL-C、HDL-C 联合检测应用于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联合检测 2型糖尿病肾病 危险因素 doi:10.14033/ki.cfmr.2024.04.01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4)04-0067-05 Diagnostic Value of HbA1c, LDL-C and HDL-C Combined Detection in 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LI Tingting, ZHANG Meiyan.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4, 22(4): 67-71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glycated hemoglobin (HbA1c),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and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combined detection in 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 Method: A total of 120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dmitted to Su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to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January 2019 to December 2021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patients had diabetic nephropathy,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group with nephropathy (n =35) and the group without nephropathy (n =85). General data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llected. HbA1c, LDL-C and HDL-C were detected in both groups. General data and levels of HbA1c, LDL-C and HDL-C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risk factors of 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 was analyzed.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HbA1c, LDL-C and HDL-C in 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 was analyzed. Result: The duration of diabetes in the group with nephropathy was longer that in the group without nephropathy, and the proportion of smoking history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group without nephropathy,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levels of HbA1c and LDL-C in the group with nephropathy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group without nephropathy, the HDL-C level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group without nephropathy,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logistic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HbA1c, LDL-C, smoking history, and duration of diabetes were all risk factors for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 and HDL-C was the protective factor (P <0.05). The highest AUC was detected by combining HbA1c, LDL-C, and HDL-C. Conclusion: The combined detection of HbA1c, LDL-C and HDL-C has high diagnostic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 and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 [Key words] HbA1c LDL-C HDL-C Combined detection 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 Risk factors First-author's address: Su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to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uzhou 215000, China 肾脏在长期高血糖的状态下结构和功能均受到损害,导致炎症出现及肾小球损伤,从而引发糖尿病肾病[1]。
糖尿病在线学习试题答案

RR.B.氯吡格雷(75mg/d)
(单选题)口服阿卡波糖对餐后高血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为:
SS.A.抑制α糖苷酶活性
(单选题)二甲双胍降糖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为
TT.B.胃肠道反应
(单选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呼吸气味是:
UU.D .烂苹果味
(单选题)以下关于糖尿病患者吃水果的错误说法是:
EE.D.吃水果的时间不受限制,想吃就吃
(单选题)男性,50岁,身高180cm,体重88kg,BMI=27.16Kg/m2患2型糖尿
病1年,经饮食控制,体育锻炼,空腹血糖8mmol/L,糖化血红蛋白7.8%。治疗
方案首选下列哪项:
D.二甲双胍
(单选题)胰岛素促泌剂的主要不良反应为
XX.D.补液同时静脉滴注胰岛素
(多选题)属于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是:
YY. A.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B.糖尿病乳酸酸中毒C.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单选题)关于高血糖高渗状态HHS诊断标准,错误的是:
ZZZ.D.血清酮体为强阳性
(单选题)关于高血糖危象错误的是:
AAA.D.若考虑高血糖危象,无需处理,立即转诊
A.合理膳食B.控制体重C.适当运动D.戒烟限酒E.限盐
(单选题)肾小球滤过率小于( )ml/min/1.73m2时二甲双胍禁用
C.45
(单选题)2型糖尿病患者总胆固醇的控制目标为:
C.<4.5mmol/L
(单选题)有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预期寿命较短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血红蛋白控制目标是:
D.<7.5%
B.3.9-6.1
(单选题)患者王某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
5.6 mmol/L,OGTT 2h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标准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标准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标准,包括症状、触诊、运动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生化检查等方面。
一、症状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症状主要包括腿部疼痛、肿胀、感觉异常等。
腿部疼痛通常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即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腿部疼痛,休息后缓解,再行走再疼痛。
肿胀通常表现为下肢水肿,感觉异常通常表现为下肢麻木、刺痛、灼热感等。
二、触诊通过触诊可以检查下肢动脉病变的情况。
医生在触诊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测量动脉搏动:医生可以触摸下肢的股动脉、腘动脉和足背动脉等,检查是否有搏动减弱或消失的情况。
2.判断血管壁是否光滑:医生可以触摸下肢血管的表面,检查是否有血管壁不光滑、有结节或硬块等情况。
三、运动功能检查通过运动功能检查可以了解下肢动脉病变的程度和范围。
医生在进行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测量跛行距离:医生可以让患者行走一段距离,观察患者行走时的表现,并记录跛行距离,以判断病变程度。
2.确定血管狭窄程度:医生可以通过触诊和运动功能检查来确定血管狭窄程度,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四、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重要手段,包括动脉造影、CTA等。
动脉造影可以清晰地显示血管狭窄、闭塞等病变情况,是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金标准。
CTA可以显示整个下肢动脉的走行和血流情况,对于病变的定位和定性有一定的帮助。
五、生化检查生化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小板等指标,对于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在生化检查中,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测定血糖: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指标,医生需要多次测定患者的血糖值,以了解患者血糖控制情况。
2.测定血脂:高血脂是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医生需要测定患者的血脂水平,以指导治疗方案。
3.测定血小板:血小板功能异常与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医生需要测定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等指标,以指导治疗方案。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动脉病变对慢性肾脏病发病的预测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动脉病变对慢性肾脏病发病的预测研究作者:张新菊李融等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3年第03期【摘要】目的:探讨T2DM患者中外周动脉病变(PAD)及慢性肾脏病(CKD)发病的相关性。
方法:对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308例T2DM住院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患者根据是否存在PAD进行成组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据两组资料行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中,CKD患者的比例为36.4%, 37.9%的患者有微量白蛋白尿。
与对照组相比,PAD(ABI【关键词】 2型糖尿病;外周动脉病变;慢性肾脏病;危险因素目前伴随着慢性肾脏病(CKD)及终末期肾病(ESRD)发病率的逐年升高[1],作为常见并发症之一的外周动脉病变(PAD)可以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及患肢截肢的概率,而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紊乱及吸烟等因素作为PAD的危险因素已获得普遍认可。
本研究拟通过横断面研究,旨在探讨T2DM患者合并PAD与患者CKD和微量白蛋白尿水平的相关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08例T2DM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内分泌科住院接受治疗患者,男161例,女147例,年龄32~88岁,平均(58.1±3.6)岁。
按照ABI 指数标准将患者分为PAD组(n=107)和非PAD组(n=20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收缩压、肌酐、尿酸、冠心病、脑血管意外、CKD及微量白蛋白尿等一般情况在入组时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诊断及分型标准[2],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及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孤立肾或单侧肾全切术后者,所有患者均未接受透析治疗。
1.3 检测方法(1)GFR测定:所有患者均在本院核素室进行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99mTc-DTPA测定。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超声诊断分析

18 7 25 1
1 2
4 5
1 O一
27 5 5
0
6 5 26 5
22 0
1 5—
2 — 0—
≥2 5
O
22 O
3 讨 论
.
综 上所 述 , 以往下 肢动 脉病 变 的诊 断 , 要靠 创 主
累及 相动脉 和股 动 脉 等 , 肢 发 凉 , 肤 温 度 降 低 , 者 ) 况 , 时 也 能 间 接 提 供 心 、 动 脉 病 变 的 信 患 皮 情 同 脑 肢端 皮 肤 苍 白, 脉充 盈 时 间 和皮 肤 色 泽 恢 复 时 间 息 [ 。其 病理 改 变 主要 是 动 脉 粥样 硬 化 , 脂 代 谢 静 = 5 ] 血 均延迟 。病 程大 于 2 5年 的 D 患者 出 现组 织 营 养 紊 乱 目前被认 为是 动脉 粥样 硬化 的一个 重 要发 病 机 M 障碍性 病变 , 足 趾 发 凉 、 绀 、 甲增 厚 、 形 、 如 发 趾 变 溃 制 , 相关 研究 表 明 , ] 随着 患 者血 浆 中 、 而 密 的 低 小
下肢 动脉血 管病 变是糖 尿 病患 者严 重 并 发症 之 伤性 动 脉 造影 和 核 磁 共振 等 技 术 检查 , 管上 述 这 尽
一
,
糖 尿病 患 者 大 血管 病 变 是 糖尿 病 患 者 致死 致 残 些 手段 结果 可 靠 , 因有 创 性 、 费 大 等 原 因 , 多 但 花 大
中 国 实验 诊 断 学
21 0 2年 6 月 第 1 6卷
第 6 期
一
1 1 1 1 一
表 2 两 组 下肢 动脉 血 管 粥样 硬 化 斑 块 发 生 率 比较 ( )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4颈动脉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参数值Waldχ2值P值OR值OR值95%可信区间下限上限常数项-8.20548.3170.0000.000年龄0.09059.8230.000 1.094 1.069 1.119 HbA1c0.1429.3970.002 1.153 1.053 1.262肌酐0.011 4.9940.025 1.011 1.001 1.022表5下肢动脉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参数值Waldχ2值P值OR值OR值95%可信区间下限上限常数项-7.08425.3490.0000.001年龄0.16549.110.000 1.179 1.126 1.234高血压史-1.3007.1460.0080.2720.1050.707尿微量白蛋白0.016 4.6040.032 1.017 1.001 1.032肌酐0.0287.1310.008 1.028 1.007 1.0494讨论二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好发部位,由于颈动脉及下肢动脉血管彩超检查可操作性强,无创、及价格低廉等优点,故临床上常用来作为检查血管病变的窗口。
目前二者是否存在相关性仍有不同意见。
日本研究者通过实体解剖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累及动脉血管呈向心性,故颈动脉病变往往早于下肢[1]。
但国内学者报道糖尿病患者由于下肢血流相对缓慢,需承重,受挤压,故认为下肢病变早于颈动脉[2]。
本研究提示两者病变呈正相关。
便两者不同病变的构成比不同,下肢动脉较颈动脉病变发生早、发生率高且病变重。
两者有很多共同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病程、收缩压、尿微量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尿素氮、肌酐及高血压病史,其中年龄及肌酐更危险。
目前很多研究[3-5]已证实年龄和病程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
Bots等[6]研究结果表明动脉收缩压与颈总动脉IMT相关,收缩压在粥样硬化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Staessen等进行荟萃分析也证实积极降压治疗可使总死亡率降低26%(P<0.0001),脑卒中减少30%(P<0.0001),冠状动脉事件减少23%(P= 0.001)。
本文发现,尿微量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尿素氮与肌酐均为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各个阶段起与大血管病变有着密切联系。
我们临床上常常发现同一患者不同部位动脉病变程度不同的现象,本研究结果也支持该观点。
这就提示各种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可能对不同部位动脉作用程度不尽相同。
本文研究资料显示糖化血红蛋白是颈动脉的危险因素而非下肢动脉的危险因素,也说明血糖对颈动脉的危害大于下肢动脉。
男性、肥胖及吸烟者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很多研究已表明,女性患者缘于内源性的雌激素有抗动脉硬化作用[7]。
美国的一项调查发现:80%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吸烟。
这提示男性、肥胖及吸烟者更应早期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进行筛查下肢血管病变。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是密切相关却又不尽相同。
参考文献1.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coronary of athe rose lerosis.Nippon Rinsho2003;61(suppl4):63-68.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2:94-96.3.郭立新,王晓霞,等.新诊断2型糖尿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2008;208-210.4.许良银,牛建生,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分析.中国民康医学2008;20(9):882-885.5.谢晓敏,刘惠莉,周海燕,等.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分析.宁夏医学杂志2006;28(1):20-22.6.Bots ML,Wittem an JC,Hofm an A,et al.Low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atherosclerosis in elderly subjects.The Rotherdam Study.Arch Interm Med1996;156:843-848.7.张伟,陈向芳,赵瑛.女性冠心病病人性激素受体改变及意义.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7;28(7):791-792.(2011—03—20收稿)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及其与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分析贵州省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563003)王雪梅摘要将T2DM依据血管彩超检查是否合并下肢动脉粥样斑块分为PAD组与无PAD组,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进行PAD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两组间DN的发病率。
结果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HbA1c、血压及DN等参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TG、LDL-C、血压是PA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AD组DN发病率明显增高。
关键词2型糖尿病(T2DM);双下肢动脉病变;糖尿病肾病(DN)近来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伴有微量尿白蛋尿的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增高,并且认为MAU是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子[1]。
本文研究T2DM合并PA危险因素及其与MAO的相关性,进·65·实用糖尿病杂志第7卷第4期JOURNAL OF PRACTICAL DIABETOLOGY Vol.7No.4一步了解PA 与DN 的关系。
1研究对象2007年1月至2011年40例,分为PAD 组:T 2DM 合并下肢动脉病变者,共20例,其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56.97ʃ9.74)岁,糖尿病病程(10.23ʃ2.93)年。
无PAD 组:单纯T 2DM 组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55.23ʃ8.93)岁,糖尿病病程(8.56ʃ3.56)年。
DN :两次24h 尿微量白蛋白定量>30mg /24h 尿;标本采集受试者试验前一天晚餐低脂饮食,禁食12h 后次日清晨采集静脉血测定以下指标:HbA 1c 、TG 、TC 、HDL -C 、LDL -C 、ApoA1、ApoB ;留取24h 尿测定24hMAU 。
血脂谱采用美国Roche 公司生产的OlyMpus Au -2700全自动生化仪,全部检测均由专业人员严格按试剂盒说明程序进行操作。
双下肢动脉的检查: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股深、股浅动脉,胫前、胫后动脉,腘动脉和足背动脉。
如其中任何一支或多支动脉内存在粥样硬化斑块及动脉局部狭窄即诊断为下肢血管病变。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for windows 统计学软件。
计量资料中的正态分布资料以x ʃs 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偏态分布资料用Q ʃM 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
2结果(1)两组间的参数比较,HbA 1c 、TG 、LDL -C 、血压异常等参数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2)两组间比较糖尿病肾病发病率有统计学差异,见表2:表1两组间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的比较组别HbA 1c *TG TC HDL -C LDL -C *ApoA1ApoB收缩压*舒张压*PAD 组10ʃ0.783.94ʃ0.555.4ʃ0.441.27ʃ0.21 4.12ʃ0.41 1.1ʃ0.120.93ʃ0.08154.8ʃ3.5498.8ʃ3.26无PAD 组7.3ʃ0.42.28ʃ0.25 5.71ʃ1.161.15ʃ0.172.62ʃ0.351.37ʃ0.17 1.13ʃ0.07124.0ʃ6.6272.0ʃ3.74注:*代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 <0.05。
表2两组间DN 发病率的比较[n ,(%)]组别n DN 无DN PAD 组2014(70%)7(30%)无PAD 组208(40%)12(60%)3讨论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能发现多性质的动脉病变,能对病变定位和病变严重程度进行判断,是目前较好的检查手段,因其具备方便、价廉,而且无创伤性,在临床上广泛应用[2]。
张建兴[3]报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股段血管病变与动脉造影比较,其敏感性为86.4%,特异性为92.9%,准确率为91.1%。
其病理变化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表现为血管内膜和中层厚度增加、斑块形成和钙化[4]。
Leiter 等[5]对2型糖尿病分析结果显示,下肢血管病变患者LDL -C 明显升高,与我们的研究结果相符合。
LDL 的主要蛋白质成分ApoB 易被AGEs 糖化,被AGE 修饰的LDL 被巨噬细胞吞噬并堆积在细胞内形成泡沫细胞,促使动脉斑块的形成。
其次,LDL 的半衰期延长可增加LDL 的氧化,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由此可以认为脂质过氧化和糖基化可促进血管壁炎症,各种促炎因子、生长因子、粘附因子和趋化因子协同作用,从而导致血管壁硬化、粥样斑块形成;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 ),可产生氧自由基,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功能。
有研究表明,伴高血压的糖尿病病人并发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是不伴高血压的糖尿病病人的5倍[6]。
其机制一方面造成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另一方面也可增加脂蛋白的通透性,加重血管壁重建,进一步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MAU 的存在使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增加1倍,总病死率也增加1倍[7]。
这说明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增多不仅是糖尿病肾病的表现,而且是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所以MAU 不仅是肾脏病变的早期表现,同时也是全身内皮细胞功能损伤和大血管病变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1.Mattock MB ,Morrish NJ ,Viberti G ,et al .Prospective study of microalbuminuria as predctor of mortality in NIDDM.Diabetes 1992;41(6):736-741.2.曹永吉,李卫东.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形态学特点研究.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4;12(2):107-109.3.张建兴,沈嫱,邓法权,等.彩超对下肢动脉闭塞部位诊断价值的研究.现代诊断与治疗2001;12:24-25.4.陈家伟.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炎症机制.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4;4:附录221,附录223.5.Leiter L A ,Ceriello A ,Davidson J A ,et al.Postp randial glu-cose regulation :new data and new imp lications.Clin Ther 2005;27:S42-56.6.Hoy W ,Light A ,MegilL D.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Navajon-dians with type 2diabetes.Public Health Rep 1995;110(1):87-94.7.李博一,文磊,宋一惠,等.2型糖尿病慢性血管病变与尿MA 的关系分析.实用糖尿病杂志2007;3(2):11-12.(2011—06—24收稿)糖尿病合并肺结核178例临床分析陕西省结核病院(710100)国福云景凤英摘要将178例肺结核患者分为糖尿病组62例,非糖尿病组11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肺结核病灶特点和治疗·75·实用糖尿病杂志第7卷第4期JOURNAL OF PRACTICAL DIABETOLOGY Vol.7N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