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耳病驯化

合集下载

采用血清驯化控制蓝耳病通常有这些问题……

采用血清驯化控制蓝耳病通常有这些问题……

采用血清驯化控制蓝耳病通常有这些问题……展开全文血清驯化控制蓝耳病的常见问题蓝耳病控制与净化能否成功,取决于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猪场管理流程和后备猪引种驯化等多个因素。

现总结有关血清驯化方面的常见问题。

文字节选自《猪业》2018年第1期,作者:伍少钦等。

1血清驯化可能会有什么风险?在美国至今为止约有30%规模化猪场坚持采用本场血清驯化(国外也叫血清治疗)的方法来控制猪蓝耳病。

血清驯化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毒株安全性。

血清驯化病毒株来源于本场,病毒毒力未知,一般比疫苗毒株强,接种后会引起猪群的临床反应。

全群母猪血清驯化时,严重情况下妊娠母猪的流产率可达到10%以上,同时会导致木乃伊、死胎比例升高,繁殖水平下降,同时会引起产房仔猪和保育猪出现呼吸道疾病。

驯化时效性。

希望第一时间发现母猪场PRRS不稳定,不太容易。

有时虽发现PRRS不稳定造成猪场的临床表现,但最佳全群驯化时机已经过去。

毒株选择。

有时会检出2个或以上的PRRSV毒株,如何选择优势毒株,如何把握病毒的裁量,有一定难度,需要专业的实验室和临床试验进行鉴别。

血清质量。

血清的来源非常讲究,若场内存在多种疾病,比如猪瘟、猪伪狂犬病等,就不太适合采用血清驯化,极有可能会造成其他病原在本场的扩散,得不偿失。

2血清驯化用的病毒来源,如何确定驯化用的优势毒株和用量?根据本场流行病学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案,会筛选到可靠PRRSv。

通常驯化用的病毒来源于流产母猪、产房弱仔和保育发病猪等。

血清中分离到病毒,要送去专业测序公司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

一般测序仅针对PRRSv ORF5片段。

通过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确定本场有几个毒株;根据序列及遗传演化分析,结合猪群临床症状,大概可确定该毒株是优势毒株、还是变异的新毒株。

用量的确定:首先根据猪病学(第九版)介绍,理论上20个病毒粒子可以使猪发病。

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中的病毒载量;根据检测结果大致确定血清驯化的使用量。

如何利用唾液对猪蓝耳病进行监测与驯化

如何利用唾液对猪蓝耳病进行监测与驯化

如何利用唾液对猪蓝耳病进行监测与驯化作者:黎先伟译来源:《兽医导刊》 2017年第2期到目前为止,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又称猪蓝耳病,PRRS)仍是全球养猪业中的一种头号疾病,严重阻碍仔猪和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同时严重影响种猪群繁殖性能的稳定性,给养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虽然大量研究已对猪蓝耳病(PRRS)的流行特定和发病机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全球的众多养猪场来说,要想成功的控制猪蓝耳病(PRRS)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通常来说,猪蓝耳病(PRRS)的有效控制需要把完善的生产管理措施(如适当的生物安全措施、全进全出和单向猪群流动)和疫苗接种方案相结合。

猪群感染或接种猪蓝耳病活病毒(弱毒)并产生高水平的抗体后,对日后再感染同源性高的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具有较好保护效果。

但是,由于猪蓝耳病病毒(PRRSv)是单链的RNA 病毒,其要比其他DNA 病毒(如猪伪狂犬病毒)更容易发生重组变异,因此,疫苗毒株往往与田间分离野毒株,在同源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猪蓝耳病病毒(PRRSv)的这种特性使得一些养猪场在接种疫苗后仍不能很好的控制猪蓝耳病(PRRS),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猪场并没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安全性好、同源性高的)猪蓝耳病疫苗。

目前,市面上猪蓝耳病活病毒疫苗的毒株多达7 种,这给养猪户在疫苗的选择上带来很大的烦恼,以至于很多猪场利用药物来替代接种疫苗,而这往往更不能达到防控猪蓝耳病(PRRS)的预期效果。

另一方面,定期的对猪群进行病原(猪蓝耳病病毒)检测可清楚的掌握猪场内病原的实际状况,了解场内猪蓝耳病的主要流行毒株及变异程度,同时有助于我们选择合适的疫苗来更好地防控猪蓝耳病。

本文主要阐述如何使用唾液来在后备母猪的驯化过程中进行猪蓝耳病(PRRS)的控制。

自从2015 年下半年以来,全国的猪价行情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养猪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春天。

在这波行情下,一些猪场会选择扩大自家的饲养规模,从生物安全和疫病防控来说,通过自繁自养的方式来逐步扩增母猪群的数量是最为理想的,不过这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

蓝耳活跃场的曙光:驯化有新招了

蓝耳活跃场的曙光:驯化有新招了

蓝耳活跃场的曙光:驯化有新招了导读:目前,不少猪场因猪只免疫背景不同,场内蓝耳活跃等原因导致蓝耳抗体水平参差不齐,抗体水平变异系数大,这类猪场在疫苗选择上给管理者带来了难题,甚至部分猪场会因此造成生产上的不稳定及巨大的经济损失。

众所周知,猪的蓝耳抗体检测结果判定标准为:S/P≥0.4判定为蓝耳抗体阳性;S/P<0.4判定为蓝耳抗体阴性。

免疫良好的猪场S/P 值正常为0.8—1.8。

有的可能>2.0 很少>2.5 大于2.5提示蓝耳病毒感在该场异常活跃甚至有蓝耳病毒血症的可能。

该类场生产性能往往受影响,母猪繁殖障碍比例较高,仔猪问题频出,常令猪场管理者苦不堪言。

蓝耳的驯化对象:种猪抗体间变异系数超过80%,抗体高差距明显,免疫背景复杂(免疫过毒力大不相同的疫苗),或场内生物安全措施有待完善,病毒仍然在场内活跃的猪场。

蓝耳驯化目就是减少猪场蓝耳抗体变异系数,促进猪场稳定。

通俗的说就是通过一定的措施将抗体S/P值非常高的种猪降低到合适的范围内。

以往猪场也尝试过各种办法,但检测抗体发现效果并不明显,这也定蓝耳活跃场异常郁闷。

广东某猪场购进的后备母猪蓝耳抗体水平高低不一,猪群也不太稳定(无名发烧的比例较高),检测抗体后将S/P值>2.0的母猪进行蓝耳驯化。

驯化方法:全群饲料中添加贝丽健1kg/吨+解毒包2kg/吨,连用1个月。

驯化开始前10天饲料中添加150-200ppm泰万菌素预混剂,其目的是修复病毒对肺泡的损伤,防止细菌病感染。

驯化后母猪进行蓝耳抗体水平检测,以比较其驯化前后变化情况。

驯化前蓝耳抗体水平:根据上图可以看母猪蓝耳极其不稳定,S/P值出现高低不平稳。

红色标记的S/P值均在2.0以上,系驯化对象。

将S/P值>2.0的后备母猪挑出,饲料中添加贝丽健+解毒包连用1个月驯化后,抽血检测结果见下表:结合生产过程中后备猪群非常稳定,健康度高,说明贝丽健+解毒包对蓝耳病毒驯化效果明显,能够保持猪场蓝耳抗体水平的平稳状态。

蓝耳病阴性猪PRRSV攻毒试验结果及在血清驯化中的应用

蓝耳病阴性猪PRRSV攻毒试验结果及在血清驯化中的应用

72猪业科学  SWINE INDUSTRY SCIENCE 2016年33卷第10期对于猪蓝耳病(PRRS)的控制与净化,20多年来国内外有已经有多种方法和措施成功地应用于猪场,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由于PRRSV 本身的特点,目前并没有一个普适的方法,各猪场只能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性地采用适合本场的控制方法。

目前常见方法有采用空气过滤等生物安全措施保持猪场PRRS 阴性,疫苗免疫控制猪场PRRS 稳定或净化PRRS,也有常用血清驯化法控制与净化PRRS。

良圻原种猪场从2007年开始尝试血清驯化,2008年开始在后备猪采用血清驯化控制猪蓝耳病。

由于驯化用的PRRSV 不是固定不变的,有时会根据病毒测序结果,进行相应的更换。

为了解驯化用PRRSV 毒株的特点,特开展相应的试验:用不同剂量的猪蓝耳病毒对抗原抗体双阴性猪只(35日龄)进行攻毒,跟踪抗原及抗体消长情况,以便为后续的猪场PRRS 的血清驯化提供试验依据。

1 试验材料制备的PRRSV 阳性血清,2015年制备,公司内部保存;PRRS 抗原抗体双阴性猪,35日龄、来源良圻原种猪场PRRS 双阴性核心场;IEDXX PRRS 抗体检测试剂盒;ABI 7 500 FAST 荧光PCR仪,TAKARA PCR仪,Taqman 荧光定量PCR 成套试剂。

2 试验方法2.1 病毒稀释方法对病毒阳性血清用PBS 进行倍比稀释,使得每毫升血清稀释液所含原血清量为1 μL、0.2 μL、0.02 μL、0.002 μL、0.001 μL,经荧光定量PCR 分析,所含病毒拷贝数分别为20 000、4 000、400、40、20;每头猪只相应攻毒剂量为1 mL 血清稀释液。

2.2 攻毒方法每头猪只分别按相应量进行攻毒,如表1。

2.3 采血检测在攻毒后的第1、2、3、4、5、6、7、9、11、13、15、21天进行采血和检测。

3 试验结果3.1 攻毒前猪只PRRS 监测情况PRRS 双阴性猪只的检测情况如表2,说明试验动物是符合要求的。

猪蓝耳病阳性猪场-母猪适应性驯化

猪蓝耳病阳性猪场-母猪适应性驯化

猪蓝耳病阳性的猪场-母猪适应性驯化蓝耳病感染阳性场稳定生产技术是当前养猪生产的核心,母猪适应性驯化是重要的技术之一。

后备母猪适应性饲养包括:引种(转群)和配种前的隔离及适应性驯化过程。

后备母猪适应性饲养要达到的目标是:(1)接触多种传染因子并得到康复;(2)接种疫苗并产生相应抗体;(3)发育至性成熟并取得持久的好繁殖成绩。

后备母猪的健康状况必须相当于或者好于目标场的成年母猪。

因此,所有的后备母猪在驯化和进入猪场以前,必须饲养在远离其他种猪的隔离猪场内。

在隔离期间,兽医应检测后备母猪的健康状况。

隔离21天后,后备母猪还应通过接触目标猪场的微生物群予以驯化。

接触的微生物类型和驯化期的长短取决于后备母猪和目标场其他猪的疾病状况。

即使在多点生产体系内部生产的后备母猪,其隔离和驯化也是必需的。

隔离步骤引进的后备母猪应饲养在远离目标场(最好2公里或以上)的隔离猪舍中。

隔离猪舍的进出最好应设置淋浴区。

隔离时可对后备母猪采样,并检测各种传染病原。

与此同时,还应对目标场相似日龄的猪进行采样,检测感染状况,根据检测结果,将判断在后备母猪中是否有与目标场不同的传染因子。

后备母猪至少在隔离区饲养21天,以便有足够的时间采样和进行诊断试验。

如果后备母猪处于一种疾病发生的潜伏阶段,那么这段时间也能使这一疾病的临床症状在这些后备母猪中或在供种场中发生。

驯化过程从目标场繁殖区母猪中搜集粪、尿和唾液等材料,制成水悬液加于后备母猪的饲料中,每周3次,持续2周,使这些后备母猪接触未知传染因子。

若有患PRRSV的新生仔猪,也可将其组织加入悬液中。

如果PRRSV阴性或PRRSV阳性后备母猪被引入PRRSV阳性或PRRSV阴性的猪场,那么驯化步骤必须在远离繁殖生产阶段的隔离区进行,而且隔离和驯化适应的过程至少需要60天(21天的隔离期和35天的驯化期),这60天是指在接受后备后备母猪后至移入种猪群之前的这段时间。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驯化期间接触PRRSV并未造成后备母猪的感染,那么隔离和驯化时间需延长至120天(21天的隔离和100天的驯化期)。

发展绿色动物保健,推动猪蓝耳病驯化——访福建威耳动科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涂义定

发展绿色动物保健,推动猪蓝耳病驯化——访福建威耳动科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涂义定
去年,威耳药业启动了“驯蓝计 划”,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帮助规模 猪场更好地控制猪蓝耳病,推动我国养 猪业猪蓝耳病驯化,进一步提升我国养 猪业的生产效率。我们希望未来有越来 越多的母猪加入“驯蓝计划”,平均提 升MSY 1头以上。
本刊:目前研制成功的猪蓝耳病商 品化疫苗有很多种,这些疫苗的推广应 用为有效防控猪蓝耳病病毒感染发挥了 重要作用。在品种繁多的疫苗中,选择 适合本场的疫苗是猪场管理者关注的核 心问题,那么您是怎么衡量疫苗质量标 准的?
本刊:涂总,您好!请涂总结合自 己之前的求学经历与工作履历,谈一下 在怎样的机遇下加入威耳动科?
涂总:我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兽医 药理与毒理学系,毕业后主要从事疫苗 企业及兽药企业的兽医临床技术服务及 销售管理工作。2014年,福州穗丰公司 控股威耳药业,我作为企业合伙人加入 威耳药业,任副总经理兼技术总监。从 事兽药的研究与生产,可以使自己更好 发挥这么多年来的专业积累,个人也可 以潜心下来思考养猪业一些疾病困境的 解决出路。这几年来,威耳不断加强与 中国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 兽医中药与动物保健重点实验室等科研 院校的科研协作关系,重点开发中兽药 绿色动保产品。目前我们已拥有专利3
项,未来3年将达到至少6项,同时也在 申报针对猪蓝耳病、腹泻等养猪业顽疾 的特效新兽药。
本刊:请涂总介绍下公司的发展历 程及当前公司的整体情况。
涂总:威耳药业成立于2005年,注 册资金3 000万元,总投资5 000万元, 是我国正式实施兽药GMP认证后成立建 设的动保企业,占地33 700 m2,建有6 条GMP生产线,1条预混合饲料添加剂 生产线,是福建省兽药制剂生产线最多 的GMP企业之一。至今已3次通过兽药 GMP验收,拥有中药提取、注射液、粉 散剂、消毒剂、饲料添加剂等生产线。

血清驯化在猪蓝耳病防控中的应用

血清驯化在猪蓝耳病防控中的应用

主题策划F E A T U R E血清驯化在猪蓝耳病防控中的应用伍少钦\吴志君 '曹玉美1,陆江\孙龙,(1.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有限公司良圻原种猪场,广西南宁530317; 2.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530022)摘要:血清驯化是控制和维持猪蓝耳病稳定的有效措施。

通常用于后备猪的驯化,常年对后备猪进行血清驯化的猪场, -般猪蓝耳病稳定且场内PRRSV 变异较小。

在母猪场猪蓝耳病变解稳定,比如流产增加,产房弱仔增加且流产前 母猪检出PRRSV ,整个母猪群可策略性使用血清驯化。

分析2007-2016年8个母猪场约10年间的11次血清驯化:母 猪流产在驯化后第2天就开始出现;平均6.2 d 为流产高峰期;10.4 d 停止流产。

2014年期间,对一个1 200头母猪的PRRS 不稳定场,采用愈清驯化,引入7个月后备猪,封群管理,成功实现猪蓝耳病的净化。

血清驯化为规模猪场PRRS防控提供重黯考。

关键词:后备猪;母猪群;猪蓝耳病;防控;血清驯化;流产表1血清驯化和母猪的流产持续期猪场s r 首次SI * 二次事件发生时间八丁#首现八丁#高峰AT #结束首现天数/d高峰持续F 17/14/20077/16/20077/16/20077/20/20077/27/20072613F 16/30/20137/2/20136/30/20137/6/20137/12/20130612F 52/26/20112/28/20112/26/20113/4/20113/11/20110613F 48/7/2007\8/7/20078/14/20078/18/20070711F 43/8/20113/10/20113/12/20113/17/20113/21/20114913F 39/12/2007\9/12/20079/17/20079/23/20070511F 29/14/2007\9/15/20079/20/20079/23/2007169F 81/18/20141/20/20141/19/20141/22/20141/24/2014146F 64/9/20144/11/20144/12/20144/15/20144/17/2014368F 63/26/20163/30/20163/26/20164/1/20164/2/2016067F 73/30/20164/2/20163/30/20164/6/20164/10/20160711#AT =流产*S I =血清驯化平均16.210.4表2 H 母猪场PRRS 抗体检测结果(2014-2018)项目年份公猪母猪后备猪仔猪保育育肥201426647175522645302015247408221725441221样本20161162735721 0661 0071 12820171342851 3551 1031 0542 8232018062057217784605311568201460%52%45%19%14%13%20152%24%1%5%0%0%S/P > 0.4 阳性20162%12%1%0%0%0%20170%2%1%0%0%1%201806200%0%1%0%0%1%20140.710.620.480.30.190.2320150.060.270.040.10.040.01S /P 平均值20160.030.140.040.040.020.0220170.010.040.040.010.010.03201806200.020.020.040.020.03〇前言随着养猪业的规模化发展,中国 与美国的养猪模式越来越接近,猪场 生产髙度集约化,猪群健康度成为 企业能否盈利的关键因素之一。

畜牧生猪养殖蓝耳病病原、传播途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蓝耳病感染疾病预防及治疗基础知识

畜牧生猪养殖蓝耳病病原、传播途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蓝耳病感染疾病预防及治疗基础知识

畜牧生猪养殖蓝耳病病原、传播途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蓝耳病感染疾病预防及治疗基础知识病原: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蓝耳病)病毒,是一种有囊膜的RNA病毒。

传播途径:主要经口腔、鼻腔、唾液、尿液、粪便、精液、血液等。

临床症状:1、会出现一过性的耳朵、会阴发绀、腹下出现蓝点、乳头发青、倒数第二对乳头最明显,有无继发,继发感染死亡率高。

2.眼睑肿胀、粘眼、结膜炎。

3.拉稀、黄色稀粪(抗生素治疗效果不好)不易控制。

4.蓝耳病发生时保育和产房成活率低。

5.消瘦、喘气、皮肤变白、炸毛。

病理变化1、肺:肺脏红褐色花斑状,手感发硬,“橡皮肺”,病变组织和健康组织界限不分明;肺有淡红色瘀斑,肺间质增宽;肺尖叶会延长(俗称象鼻肺)。

2、心脏:心包积液、心肌柔软。

3、脾脏:脾多肿大,有小点出血。

4、肾脏:肾上有针尖状出血点,或白色坏死小点。

5、淋巴结肿大,外观褐色(仅表面),切开白色肿大。

蓝耳病因素影响母猪严重的繁殖障碍与蓝耳病有关。

当猪场中母猪群繁殖障碍比例远远超出预警线时(年度流产比例一般在2%,周流产比例则为0.038%),首先应考虑蓝耳病。

母猪繁殖障碍主要体现在流产、产弱仔、死胎、木乃伊胎以及返情和产后不发情等。

经典毒株在临床上一个相对的规律常被用以区分蓝耳病与其它疾病引起的母猪群的繁殖障碍,即妊娠后期流产,主要是因为母猪妊娠早期胎盘对PRRSV有一定的封阻作用,大多数的垂直传播仅发生在妊娠的后1/3期,当然这也并非绝对。

由于目前PRRSV在猪群中感染的普遍性以及免疫密度扩大,临床上因PRRSV感染所致母猪群高返情率及产后不发情现象似乎比流产、死胎更为普遍。

PRRSV感染活跃只发生在某一个生产阶段的猪,使得实际临床诊断更加困难,而且很容易造成误诊。

2、哺乳仔猪拉稀、消瘦等也与蓝耳病有关。

哺乳仔猪发生蓝耳病,主要症状可能表现拉稀,甚至呈水样腹泻,表现呼吸困难、消瘦,哺乳仔猪至保育仔猪感染PRRSV出现严重眼结膜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蓝共舞”——猪场蓝耳病的驯化
目前猪场中变异的PRRSV很多。

2008年监测的数据表明经典毒株和变异株的比例大致各占50%,但去年的监测数据已表明变异的病毒株占主导地位。

目前,世界上比较公认的防控蓝耳病的做法就是驯化蓝耳病病毒,就是让一个毒株在机体里面占主导,让其他毒株很难增殖,如让一种弱毒在猪群中占据主导地位后,即便高致病性毒株感染,它复制的数量也不足,致病性也就不那么强。

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与蓝共舞”。

驯化蓝耳病有两个侧重点:一方面是减少外源性血清型蓝耳病对现有猪群造成冲击;另一方面是尽量减少猪群内部蓝耳病的交流传播,从而产生变异和重组。

现实生产中,蓝耳病防控的各项工作都围绕上述的思路开展。

一、同步感染
理论上讲,商业化疫苗是理想的感染工具,注射蓝耳病疫苗,使免疫猪维持较高水平抗体,保护猪群免遭野毒的感染,可是无论是弱毒苗、灭活苗、基因重组疫苗所引发的中和抗体效价不高(约32倍),中和抗体出现的时间也相当缓慢(约8周),且保护效果也不一致,对变异较大的病毒株交叉免疫保护性低。

所以蓝耳病的疫苗只能是一个同步感染的工具,我们无法对疫苗的保护期望太高。

二、加速清除病毒血症、抑制带毒猪排毒
当蓝耳病在猪群中处于活跃期,封群是相对保守但比较有效的方法。

蓝耳病不像伪狂犬病,没有终身带毒的猪存在,只有持续感染的猪,蓝耳病病毒感染在闭锁的群体里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

封群期间不引进后备猪,为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封群前要准备好半年的后备种猪。

及时做好每次卖猪时出猪台的消毒,不使用外来种公猪精液。

通过封群来清除猪群中蓝耳病的感染,需要很长时间,很多感染猪在封群期间死亡。

可以考虑将那些蓝耳病带毒严重的母猪淘汰。

三、维持蓝耳病感染动态平衡
1、慎重引种
一个规模化猪场要尽量做到慎重引种、少引种。

引种后一定对后备种猪做好隔离驯化工作,目的是阻止外来蓝耳病血清型混入本场,同时让所有的后备母猪
感染,从而对本场的同源PRRS病毒产生免疫力。

隔离驯化在专门的隔离舍进行(距离生产区猪群越远越好),时间尽量长些。

种猪进场前要检测蓝耳病抗体及血清型,选择本场内准备淘汰的未孕母猪与之接触,饲喂蓝耳病带毒组织如粪便、流产胎儿、发病仔猪肺等,驯化过程中及时检测后备猪群感染情况,理想的结果是IDEXX ELISA试剂盒检测蓝耳病S/P值先升后降,数值稳定在0.8-1.5之间,血清型与本场猪群同源性不低于80%。

制作血清注射后备猪,可以缩短驯化时间,但一般都不少于60天时间。

2、尽量不使用外来种公猪精液
为防公猪精液带毒传播蓝耳病,不推荐使用本场之外的精液,特别是蓝耳病阳性猪场。

供精站由于群体小,通过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可以做到蓝耳病净化,在特殊情况下,可以选择使用。

3、卖猪时做好消毒工作
运猪车几乎每天出入各个猪场与屠宰场,运猪车上PRRSV很容易通过空气或猪场工作人员等途径进入猪场,所以猪场卖猪时一定做好消毒工作,挑出的育肥猪不可返回猪群。

4、及时淘汰蓝耳病排毒母猪
防控PRRS的重点在于限制病毒在生产各环节的传播,关键措施在于稳定母猪群,及时将那些蓝耳病带毒的亚健康母猪淘汰很有必要。

连续2次ELISA抗体检测数值都高于2.0以上,有眼结膜炎、背部有出血点、繁殖性能差的这部分母猪不但不能为猪场创造效益,还不断散毒,感染其他母猪。

蓝耳病带毒的亚健康母猪所产仔猪大多天生带毒,与其他猪只混养危害极大。

同理,产房、保育和育肥阶段明显有蓝耳病症状的病弱猪及时做好隔离或淘汰,减少蓝耳病散毒传播的来源。

5、全进全出
母源抗体消失后,蓝耳病的重新感染主要发生在保育期,所以保育舍的清空与彻底消毒相当重要。

保育舍彻底清空消毒后再进下一批猪,避免不同批次猪群间蓝耳病传播感染。

同理,有条件的猪场,育肥舍也做到消毒清空一段时间后再转入新的猪群,做到真正的全进全出,保证猪群的单向流动。

6、更换注射用的针头
猪场注射用的针头,最好每注射一头猪更换一个针头,如果做不到,起码保证每头种猪只用一个针头,产房仔猪、保育猪、育肥猪每栏一个针头。

针对国内猪场的养殖环境和现有水平,我们认为蓝耳病的控制需从“驯化”入手,保持猪群稳定是“与蓝共舞”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