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疾病影像诊断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学-胸部影像表现

医学影像学-胸部影像表现
肺癌合并空洞时需与结核空洞、肺脓 肿及肺曲菌球病鉴别。
五、继发性肺肿瘤 (肺转移瘤)
Metastatic tumor of pulmonary
肺转移瘤
肺部是转移瘤的好发部位。头颈 部、乳腺、消化系统、肾、睾丸、 骨等原发恶性肿瘤均易转移到肺部。
转移途径有血行转移和淋巴道转 移,以血行转移最多见。
三 、 肺结核
病理与临床
临床表现以发热(午后低热)、 盗汗、咳嗽、气急、消瘦为主,可 出现结核中毒症状,有时可出现胸 痛咯血。
症状和体征无特征性。
三 、 肺结核
分类:
1、原发性肺结核(I型)包括原发综合 征和胸内淋巴结结核。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包括急 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粟粒型肺 结核)及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型肺 结核。
病变的形态、密度及范围等方面有限度, 且不能保留影像资料,因而此种方法逐 步被胸部摄片所代替。
透视
方法简单 多体位、 动态观察
不易发现 细小病变 没有永久 记录
胸部摄影
摄片是呼吸系统影像检查最基本的方法。
1、正位:通常为后前位,X线自背部射入。 2、侧位: 患侧胸壁靠片,X线自健侧射入。 3、斜位:常用于显示肋骨腋段的骨折。
度影,边缘模糊,形态不规则。多见于两肺 上叶。
增殖性病变(肉芽肿)中等密度圆形或 类圆形病灶,边缘清楚。
纤维化病变:为吸收好转后遗留改变, CT呈中等偏高密度,形态不规则,粗细不均, 走向紊乱。
钙化病变:为结核后遗留钙质沉着, CT 呈高密度。 CT值100—500HU。
纵隔及肺门淋巴结:直径大于1.0cm的类 圆形软组织密度影。
按组织类型分为:① 鳞状细胞癌; ② 小细胞癌;③ 腺癌;④ 大细胞癌。

胸部疾病的MRI诊断

胸部疾病的MRI诊断
散运动也阻碍RF脉冲的再次激励
肺实质成像
•常规SE序列:心血管流空,反映胸部形态较理想, 但时间长,易受运动伪影影响
•快速序列:HASTE、FSE(TSE)、FLARE、 TRUEFISP、SPGR •心电门控:消除心跳伪影,不可避免呼吸运动伪影
•肺灌注成像:IR和Turbo-Flash序列。注入20ml以 上对比剂,肺实质在4-7s范围内强化幅度增大,图 象空间分辨率(0.3cm以下)高于核素扫描(1cm 以上),肺栓塞诊断作用大
常见疾病
2.3 间质性肺炎
[病因]: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 [病理]:细小支气管壁及周围肺泡壁的炎性细
胞浸润,浆液渗出。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气急及紫绀。
MRI表现
SE序列T1WI和T2WI显示肺内的小片状影呈中 等信号或稍高信号,不具特征性。
常见疾病
3. 肺脓肿
[病因]: 由化脓性细菌引起,常见有葡萄 球菌,链球菌和肺炎双球菌。
常见疾病
2.2 支气管肺炎
[病因]:常见的致病菌有葡萄球菌,肺炎 双球菌及链球菌。
[病理]:终未细支气管病变较重,支气管 粘膜发生充血,水肿及渗出,并累及呼吸 性支气管、肺泡及肺泡周围。
[临床症状及体征]:多见于婴幼儿,老年 人及极度衰弱的患者,主要症状为发热, 伴咳嗽。
MRI表现
SE序列T1WI和T2WI显示两中 下肺的小片、小结节状影,均 显中等信号或略高信号;对细 小结构的显示不如CT。
分类:柱状 囊状 混合型
临床与病理
主要症状:咳嗽、咳血和咳大量脓痰。常 有呼吸道感染及反复发热,可有杵状指
发病机制
①慢性感染引起支气管壁组织的破坏; ②支气管内分泌物淤积与长期剧烈咳嗽,引
起支气管内压增高; ③肺不张及肺纤维化对支气管壁产生的外在

2024版年度医学影像学胸部

2024版年度医学影像学胸部

01辅助诊断胸部影像学是辅助诊断胸部疾病的重要手段,能够提供肺部、心脏、纵隔等胸部结构的详细信息。

02早期发现病变通过胸部影像学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肺部肿瘤、炎症、结核等病变,有助于及时治疗和改善患者预后。

03评估治疗效果胸部影像学可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如肺部炎症的吸收情况、肿瘤的缩小程度等。

胸部影像学重要性包括胸部透视和胸部摄片,是常用的初步检查方法,能够显示肺部的大体病变。

X 线检查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能够提供胸部横断面图像,显示肺部细微结构和病变。

CT 检查即磁共振成像,对肺部病变的显示效果不如CT ,但可用于评估纵隔疾病和胸部血管病变。

MRI 检查主要用于评估胸腔积液和胸膜病变,对肺部实质性病变的显示效果有限。

超声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方法肺部疾病包括肺炎、肺结核、肺脓肿、肺肿瘤等肺部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心脏疾病可用于评估心脏大小、形态、结构和功能,辅助诊断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心包积液等心脏疾病。

纵隔疾病包括纵隔肿瘤、纵隔气肿等纵隔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胸部外伤评估肋骨骨折、气胸、血胸等胸部外伤的严重程度和并发症情况。

胸部影像学应用范围03位于胸前壁正中,由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构成。

胸骨共12对,呈弓形弯曲,后端与胸椎相关节,前端仅第1-7肋借软骨与胸骨相连接。

肋骨共有12个,与肋骨和胸骨共同围成胸廓,保护胸腔内重要脏器。

胸椎胸部骨骼结构01020304覆盖于胸廓表面,具有保护和感觉功能。

皮肤位于皮肤深面,含有丰富的脂肪组织。

浅筋膜位于浅筋膜深面,包绕胸廓各肌并形成肌鞘。

深筋膜包括肋间肌、胸大肌、胸小肌等,具有辅助呼吸和维持胸廓稳定性的作用。

胸廓肌胸壁软组织层次01胸腔02纵隔由胸廓和膈围成,内含心、肺等重要脏器。

位于胸腔正中,两侧胸膜腔之间,其内包含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等结构。

根据解剖位置,纵隔可分为上、下、前、后四个分区。

胸腔及纵隔分区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分叶状,质软,呈海绵状,富有弹性。

胸部正常影像及常见疾病表现最终版

胸部正常影像及常见疾病表现最终版
肺结核
表现为多形性病灶,如渗出、增殖、干酪坏死、钙化和纤维化等, 易形成空洞和播散。
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改变鉴别
肺水肿
肺栓塞
表现为蝶翼状阴影,肺 门周围血管增粗、模糊。
表现为楔形阴影,尖端 指向肺门,底部与胸膜
相连。
肺不张
肺气肿
表现为肺叶或肺段体积 缩小,密度增高,邻近
结构向患侧移位。
表现为肺透亮度增加, 肺纹理稀疏,膈肌下降。
监测治疗效果
03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进行影像检查可以监测治疗效果,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 影像检查将更加智能化,提高诊 断准确性和效率。
多模态影像融合
将不同影像检查技术进行融合, 如CT、MRI、PET等,可以更全 面地评估病情,提高诊断准确性。
密度特征
良性肿瘤密度均匀,多无钙化;恶 性肿瘤密度不均,可出现坏死、囊 变和钙化。
生长速度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长期随访形态 变化不大;恶性肿瘤生长迅速,短 期内可出现明显形态和密度变化。
不同病原体感染鉴别
细菌性肺炎
表现为肺叶或肺段实变,密度均匀,边缘模糊,可伴有支气管充 气征。
病毒性肺炎
表现为肺纹理增多、模糊,小片状阴影或磨玻璃样改变。
02
常见胸部疾病影像表现
肺炎
01
02
03
影像表现
肺部出现斑片状、云雾状 阴影,密度均匀,边缘模 糊。
伴随症状
发热、咳嗽、咳痰、呼吸 困难等。
治疗方法
抗感染治疗,同时对症治 疗如止咳、化痰等。
肺结核
影像表现
肺部出现斑点状、结节状、 索条状阴影,密度不均匀, 边缘较清晰。

放射科实习医生影像学总结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要点

放射科实习医生影像学总结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要点

放射科实习医生影像学总结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要点放射科在医学影像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影像学的技术手段,能够帮助医生们实现病变的早期发现与准确诊断。

作为一名放射科实习医生,正确理解并掌握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要点对于提高临床工作的效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总结一些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要点,帮助实习医生们更好地应对临床诊断工作。

一、胸部疾病1. 肺炎:在胸部X线片上,肺炎的影像学表现为片状阴影、实变或实变加暗区。

在CT扫描中,可见肺部实变、小叶中心坏死和纤维增殖。

诊断时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毒感染等相关因素。

2. 肺结核:胸部X线片上,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为斑点状或结节状影像,常见于肺尖、肺门和上叶。

在CT扫描中,可见肺部浸润和空洞,结合结核菌素试验和临床症状有助于诊断。

3. 肺癌:胸部X线片上,肺癌的影像学表现为肺实变或结节状阴影,有时伴有空洞形成。

CT扫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病灶的大小、位置和浸润范围,结合肿瘤标记物检测有助于诊断。

二、腹部疾病1. 肝脏疾病:在腹部CT扫描中,肝硬化的影像学表现为肝脏体积缩小、表面凹凸不平,肝内窦扩张和肝内血流分流形成。

肝癌的影像学表现为肝内低密度结节,边缘不规则或分叶状生长,增强扫描可见显著强化。

2. 胰腺疾病:胰腺炎的影像学表现为胰腺增大、密度增高,CT扫描上可见胰腺周围炎性渗出。

胰腺癌的影像学表现为胰腺内低密度结节或肿块,边界不清晰,增强后可见强化不明显。

3. 肾脏疾病:在腹部CT扫描中,肾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为肾脏实质内的低密度结节,增强后可见明显强化。

肾结石的影像学表现为肾脏内大小不同的高密度结石,结石所致的输尿管梗阻可导致肾盂积水。

三、骨骼疾病1. 骨折:X线检查是骨折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骨折的影像学表现为骨折断端的错位或接触不良,骨折线的形态和方向对骨折类型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2.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的影像学表现为骨密度减低,X线检查可见骨小梁稀疏细长,以及脊椎压缩性骨折。

2024版胸部影像学解读

2024版胸部影像学解读

对于一时难以确诊的病变,应进行动态观察, 比较不同时间点的影像学表现,以协助诊断。
05
常见胸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
肺炎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
细菌性肺炎
X线表现为肺叶或肺段实变,边缘 模糊,可伴有胸腔积液;CT表现 为磨玻璃样阴影或实变影,可见
支气管充气征。
病毒性肺炎
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多、模糊,小 片状阴影或广泛浸润、实变;CT 表现为磨玻璃样阴影,小叶间隔增 厚,支气管血管束增粗。
胸膜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胸膜炎
表现为胸膜增厚、粘连,可伴有胸 腔积液。
胸膜间皮瘤
表现为胸膜弥漫性增厚或肿块,可 伴有胸腔积液和纵隔淋巴结肿大。
纵隔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1
02
03
纵隔淋巴结肿大
原因多样,如炎症、结核、 肿瘤等,表现为纵隔内圆 形或椭圆形肿块。
纵隔肿瘤
包括胸腺瘤、畸胎瘤、神 经源性肿瘤等,表现为纵 隔内肿块,良性者边缘光 滑,恶性者边缘不规则。
预后评估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患者历史影像数据进行分析,预测疾病发展 趋势和患者预后情况。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多模态融合成像
将不同影像技术(如CT、MRI、PET等)融合 在一起,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信息。
精准医疗与个性化诊疗
借助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远程会诊、 移动阅片等,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
$item2_c{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呈现发布的良好效果单击此处添加正文单击此处添加 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呈现发布的良好效果单击此处添加正文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一二三四 五六七八九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单击此处 添加正文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呈现发布的良好效果单击此处添加正文单击此处添加 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呈现发布的良好效果单击此处添加正文单击5*48}

胸部X线诊断PPT演示课件

胸部X线诊断PPT演示课件
气胸的X线表现
气胸的X线表现为患侧肺野透亮度降低,肺 纹理消失,纵隔向患侧移位。
肺癌的X线表现
肺癌的X线表现为肺部肿块或结节,形态不 规则,边缘有毛刺或分叶状。
胸腔积液的X线表现
胸腔积液的X线表现为患侧肋膈角变钝或消 失,积液量多时患侧肺野透亮度降低。
X线图像分析的方法与技巧
X线图像分析的方法
医生在分析胸部X线图像时,应先观 察整体图像,再局部观察,注意观察 胸廓、肺野、纵隔等部位的异常表现。
03
胸部X线图像分析
胸部X线图像的特点与识别
胸部X线图像的特点
胸部X线图像可以显示胸部的骨骼、软组织、肺和心脏等结构 ,是诊断肺部和胸膜疾病的重要手段。
胸部X线图像的识别
通过观察胸部X线图像,医生可以识别出肺部炎症、肿瘤、气 胸、胸腔积液等异常表现。
常见胸部疾病的X线表现
肺炎的X线表现
肺炎的X线表现为肺部纹理增粗、斑片状或 云絮状阴影,边缘模糊。
肺结核
X线可见肺部斑点状、条 索状或结节状病灶,常伴 有钙化,部分患者有胸腔 积液。
肺癌
X线可见肺部结节或肿块 影,边缘毛糙,有时可见 分叶征和胸膜凹陷征。
胸膜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胸腔积液
X线表现为胸腔内液体聚集,导致 患侧肋膈角消失或胸腔体积增大 。
胸膜肿瘤
X线可见胸膜结节或肿块影,有时 伴有胸腔积液。
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动态X线技术
动态X线技术能够实时显示器官 的运动和功能,有助于发现早期
病变和评估治疗效果。
分子影像技术
分子影像技术能够揭示疾病的分 子机制,为个性化治疗和精准医
学提供有力支持。
人工智能在胸部X线诊断中的应用
图像识别与分类

胸部疾病各影像学检查的优缺点

胸部疾病各影像学检查的优缺点

胸部疾病各影像学检查的优缺点胸部疾病各影像学检查的优缺点胸部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影像学检查在胸部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胸部疾病各影像学检查的优缺点。

一、X线检查X线检查是最常用的胸部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它主要适用于评估胸部结构的形态和密度。

优点包括:⒈安全性高:X线检查无创伤、无痛苦,对患者影响小。

⒉价格低廉:相对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X线检查成本较低。

⒊检查快速:X线检查快速,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

然而,X线检查也存在一些缺点:⒈分辨率有限:X线检查的分辨率相对较低,不适用于一些细微结构的评估。

⒉无法提供功能性信息:X线检查无法提供胸部功能和代谢信息。

二、CT扫描CT扫描在胸部疾病的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优点包括:⒈高分辨率:CT扫描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能够清晰显示细微结构,对于胸部病变的定位和诊断具有较大优势。

⒉多平面重建:CT扫描可以进行多平面重建,有助于更全面地评估病变的位置和范围。

⒊三维重建:CT扫描还可以进行三维重建,提供更直观的图像显示,有助于手术规划和术前评估。

然而,CT扫描也存在一些缺点:⒈辐射剂量较高:相对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CT扫描的辐射剂量较高,对于某些特定人群可能存在潜在风险。

⒉检查时间较长:CT扫描的检查时间较长,可能会对部分患者造成不适。

⒊易造成伪影:CT扫描在一些情况下易出现伪影,可能对影像诊断造成一定困扰。

三、MRI检查MRI检查在胸部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独特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⒈多参数评估:MRI检查可以提供多参数信息,对于血流动力学、代谢情况的评估以及功能和结构的联合评估具有显著优势。

⒉无辐射:MRI检查无辐射,对于对辐射敏感的患者更加安全。

⒊显影剂安全性高:MRI检查中使用的显影剂相对较安全,患者耐受性好。

然而,MRI检查也存在一些缺点:⒈价格昂贵:相对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MRI检查的价格较高。

⒉检查时间较长:MRI检查的检查时间较长,可能会对部分患者造成不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见于小儿,气急、紫绀、咳嗽。 • 病理表现: 病变主要侵及小支气管壁及肺间 质,引起炎性细胞浸润。
影像学表现
线表现: 1.X线表现:间质性肺炎常累及两肺,以 肺门区及中下野显著。表现为肺纹理增粗、 模糊,交织成网状,并有小点状影。 • CT表现 表现: 2 . CT 表现 : 间质性肺炎的早期或轻症 病例,可表现两侧支气管血管增粗,并伴 有磨玻璃样阴影。晚期或重者伴有小叶性 实变,表现为小斑片状阴影。肺门和纵隔 淋巴结可增大。 •
M 73Y 阻塞性肺炎
(二)支气管肺炎 支 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 也称小叶性肺炎(Lobular Lobular pneumonia)
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 多见于婴幼儿、老年及极度 衰弱的病人。临床表现重,伴有 高热、咳嗽、咳泡沫脓性痰、呼 吸困难、紫绀及胸痛。
• 病理表现 病理表现:
M
16Y
原发综合征
M
14Y
胸内淋巴结结核
F
6Y
胸内淋巴结结核
(2)CT表现: CT表现: 表现 CT扫描可发现肺门及纵隔淋 巴结增大。肺内的原发灶表现为 小叶或小叶融合性高密度阴影, CT可发现早期病变内的干酪样坏 死,表现为病灶中心相对低密度 区。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II型)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II型 分 为 急 性 粟 粒 型 肺 结 核 ( acute military tuberculosis)和慢性血行播散 型 肺 结 核 ( chronic disseminated tuberculosis)
• 诊断与鉴别诊断 间质性肺炎的诊断要点: 间质性肺炎的诊断要点: (1)临床上常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史,白细 胞总数无升高。 (2)X线胸片表现为两肺门及中下肺野纹理 增粗、模糊,呈网状或小斑片状阴影。 (3)CT表现两侧支气管血管束增粗,伴有磨 玻璃样阴影或小斑片状影。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主要与支气管肺炎鉴别。
M
75Y
M 29Y 大叶性肺炎
2.CT表现: CT表现: 表现 由于CT密度分辨力较高,在充血 期可呈磨玻璃样改变。实变时可见 大叶或肺段分布的致密阴影,支气 管气像更清楚。消散期呈散在、大 小不等的斑片状阴影,最后完全吸 收。
• 诊断与鉴别诊 实变期和消散期病变应与肿瘤的阻塞 性肺炎鉴别。
CT 扫描(印戒征)
柱状支扩(轨道征) 柱状支扩(轨道征)
支扩合并右肺下叶内基底段肺炎
囊状支扩合并左后胸壁肺大泡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支气管扩张症结合临床有长期慢性 咳嗽、咳大量脓痰和咳血的病史及X线、 CT CT检查所见不难做出诊断。但需与特发 性肺纤维化后期的蜂窝肺相鉴别,蜂窝 肺囊壁较厚、无液气平,且与支气管走 行无关。蜂窝肺患者多为60岁以上的老 年患者。
• 四、肺结核 (Pulmonary tuberculosis )
肺结核是由人型或牛型结核杆菌引起的 肺部慢性传染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肺结核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 但近年肺结核的发生率有所回升。影像学 检查对肺结核的防治有重要作用。
• 临床与病理 肺结核的临床症状与肺内病变的性 质、范围以及患者的体质等因素有关。 早期常无症状或仅有轻微咳嗽、胸疼。 常见症状分为两类:一类为全身毒性 症状如低热、盗汗、疲乏、消瘦、食 欲不振等。另一类是病灶引起的咳嗽、 咳血、胸痛等症状。
胸部疾病影像诊断
川北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系 陈天武
第一节
一.支气管扩张症
胸部炎症性疾病
支气管扩张症(Bronchiectasis) 是指支气管內径不可逆异常增宽。简称 支扩。为常见的慢性支气管疾病,多见 于儿童和青壮年。常继发于肺部慢性疾 病,少数为先天性支气管内径的异常扩 张。
(一)
临床与病理
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咳嗽、咳血、咳大量脓痰。 病理机制: 病理机制: (1)慢性感染引起支气管壁组织的破坏; 1 (2)支气管内分泌物淤积与长期剧烈咳 嗽,引起支气管内压增高; (3)肺不张及肺纤维化对支气管壁产生 的外在性牵拉。
支 气 管 肺 炎
M
6Y
小叶性肺炎CT 小叶性肺炎CT表现 CT表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病变特殊的影像学部位和征 像通过X线平片即可诊断。

(三)间质性肺炎 pneumonia) (Interstitial pneumonia) 间质性肺炎是指以肺间质为 主的肺炎,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 所致。
• 临床表现:
• 中国结核病分类法(1998年8月中华
结核病学会制定)
(1)原发性肺结核(代号:I型)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代号:II型) (3)继发性肺结核(代号:III型) (4)结核性胸膜炎(代号:IV型) (5)其他肺外结核(代号:V型)
• 影像学表现 原发性肺结核( 1 . 原发性肺结核 ( Primary tuberculosis I型) (1)X线表现: 原发性肺结核的X线表现为原发综合征 和胸内淋巴结结核。 肺内原发灶------淋巴管炎-----淋巴结炎 肺门和纵隔内的淋巴结增大。
• 4.胸膜炎型(IV型)
结核性胸膜炎可与肺部结核病 变同时存在,也可单独发生。表现 为胸膜的增厚或单侧胸腔积液,一 般为浆液性,偶为血性。X线和CT检 查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胸腔积液表现。
支气管肺炎可由支气管炎及细支 气管炎发展而来,病理变化为小支 气管壁充血、水肿,肺间质内炎性 细胞渗出。
• 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 线表现: 病变多发生在两肺的中、下肺野。表现肺 纹理增多、模糊。并可见沿肺纹理的斑片状影。 2.CT表现: CT表现: 表现 CT扫描两肺中下部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可见 大小不同的结节状及片状阴影,大小约1~2cm, 边缘模糊,其间可有含气的肺组织。
M
47Y
亚急性血播
3 . 继 发 性 肺 结 核 ( secondary III型 pulmonary tuberculosis III型) 成年结核中最常见的类型。多为已 静止的原发病灶重新活动,少数为再 感染。由于机体对结核杆菌有免疫力, 因此病灶多位于肺尖、锁骨下区、下 叶背段。
(1)X线表现: 线表现:
病变多种多样,主要在锁骨上、下区,也 可发生在肺野的任何部位。 渗出性病灶-------小片云絮状影; 增殖性病灶-------梅花样结节灶; 纤维化病灶-------条状阴影; 空洞性病灶-------虫蚀样、薄壁、厚壁空洞; 干酪性病变-------肺叶样高密度片状影; 结核球-------------类园形球形影。
急性肺脓肿
F
50Y
右肺下叶背段慢性肺脓肿
2.CT表现: CT表现: 表现 肺脓肿早期表现为大片状致 密阴影,边缘模糊。随病变发展 可见其中出现多处低密度区。急 性肺脓中可伴有少量胸腔积液。 脓肿破入胸腔可引起局部脓胸或 气胸。
肺 脓 肿
• 诊断与鉴别诊断 结合临床起病急,高热,咳大量 脓臭痰及影像学表现,肺脓肿的影 像诊断是较肯定的。早期需与肺炎 鉴别;空洞形成后,慢性肺脓肿应 与结核性空洞及癌性空洞鉴别。
M
22Y
囊状支扩
F
59Y
柱状支扩
M 48Y
左肺下叶支扩伴感染表现: 高分辨力CT表现: CT表现 高分辨力CT扫描是目前支气管扩张的最佳检 出方法。 柱状型: 柱状型:CT图像上,支气管水平走向上出现 “双轨” 征。当支气管呈垂直走行时表现为戒 指环状。 囊状型: 囊状型:支气管远端呈囊状膨大,成簇的囊 状扩张 可形成葡萄串状阴影。 混合型: 混合型:曲张型支气管扩张可表现支气管径 呈粗细不均的囊状改变。 支气管内粘液栓: 支气管内粘液栓:当扩张的支气管腔内充满 粘液栓时,CT扫描可显示棒状或结节状高密度阴 影。
• 病理分期: 病理分期:
充血期----毛细血管扩张; 红色肝样变期-----较多的红细胞渗出; 灰色肝样变期-----大量的白细胞渗出; 吸收期-----肺泡内渗出物吸收、溶解。
• 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 线表现: 充血期---X线检查可无阳性发现,或只 表现纹理增多,透明度约低; 实变期---表现为致密均匀的密度影,累 及一叶时边缘清楚。支气管气像---实变肺 组织内的含气支气管影。 吸收期---表现为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 斑片状阴影。
渗出浸润为主型: A 渗出浸润为主型:病灶内可有不同性质和 不同形态的空洞形成。浸润病灶可与血行播散的粟 粒状结节病灶共存。 干酪为主型: 干酪为主型:a 结核球 b 干酪性肺炎 空洞为主型: C 空洞为主型:以纤维厚壁空洞、广泛纤维化 病灶及支气管播散病灶为主体。为结核病的主要传 播源。表现为肺广泛纤维化、胸膜增厚、胸廓塌陷、 键肺代偿性肺气肿,可合并支扩等。随病变发展可 出现阻塞性肺动脉高压、肺心病。 B
• 病理改变:结核杆菌侵入肺组织后所引起的基本病理改变 是渗出与增殖。机体的免疫力和细菌的毒力及治疗直接影 响病灶的发展及转归。 进展期改变: 进展期改变: (1)干酪样坏死; (2)液化及空洞形成; (3)播散。 吸收期改变: 吸收期改变: (1)吸收; (2)纤维化; (3)钙化; (4)空洞瘢痕性愈合; (5)净化空洞。
(二)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 线表现 X线检查可以确定支气管扩张的存 在、类型和范围。然后根据情况确定 是否采用CT检查,特别是HRCT。
(1)肺纹理改变:表现为肺纹理增多、紊 乱或呈网状。扩张而含气的支气管表现为 粗细不规则的管状透明影,扩张而有分泌 物的支气管则表现为不规则的杵状致密影。 囊状扩张可表现为多个薄壁空腔,其中可 有液平。 (2)肺内炎症:在增多、紊乱的肺纹理中 可伴有小片状模糊影。 (3)肺不张:病变区可有肺叶和肺段不张, 表现为密度不均匀三角形致密影,多见于 中叶和下叶。肺膨胀不全可使肺纹理聚拢。
• 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 X线表现: 在急性化脓性肺炎阶段,肺内出现大片 致密影,边缘模糊,密度较均匀,可侵及 肺段或肺叶大部。病变组织发生坏死液化 后,在致密的实变区中出现有液平的空洞。 慢性肺脓肿,周围炎性浸润大部吸收, 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表现为洞壁较厚的空 洞,可有或无液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