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赏识教育

合集下载

赏识教育教师心得体会

赏识教育教师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

在教育过程中,赏识教育是我一直秉持的理念。

通过赏识教育,我见证了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

一、赏识教育的重要性赏识教育是一种以鼓励、激励、引导为主的教育方法。

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差异,激发学生的潜能。

在我看来,赏识教育具有以下重要性:1.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赏识教育关注学生的优点和进步,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增强自信心。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赏识教育鼓励学生尝试新事物,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赏识教育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挑战,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挥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4. 促进师生关系和谐。

赏识教育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理解,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赏识教育的实践1. 关注学生的优点。

在教学中,我时刻关注学生的优点,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例如,在课堂上,我发现某个学生回答问题很准确,我会及时给予表扬,让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2. 尊重学生的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我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他们的个性进行因材施教。

例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会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3. 鼓励学生尝试。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勇于尝试,让他们在尝试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例如,在组织课外活动时,我会鼓励学生尝试各种项目,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4.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赏识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在教学中,我会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关心和疏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三、赏识教育的感悟1. 赏识教育是一种爱的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用爱心去关注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2. 赏识教育是一种信任的教育。

我们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潜力,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和支持,让他们在信任中成长。

《赏识教育》师德演讲稿

《赏识教育》师德演讲稿

《赏识教育》师德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向各位老师们讲述一种教育方法,那就是赏识教育。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而赏识教育正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有效方法。

首先,赏识教育是一种正向的教育方法。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批评指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之处,但是我们是否经常夸赞、鼓励学生的进步和努力呢?赏识教育强调关注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让学生感受到师长的关爱和支持。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赏识教育是一种个性化教育方法。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自己的兴趣和天赋。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发现和发展每个学生的特长。

通过赏识教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和方式,帮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个性化的教育目标。

此外,赏识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情绪和社交能力。

赏识不仅仅是对学生的成绩和表现的赞赏,更是对他们的品德和品质的认可。

通过赏识教育,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培养他们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这样有助于改善学生的情绪状态,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赏识教育应该是持续的、深入的。

赏识教育不仅仅是偶尔夸奖一两句,而是要成为教育工作的一部分,贯穿于教育的整个过程。

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努力,及时表达肯定和赞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动力。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们,赏识教育是一种温情的教育方式,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为教师,让我们用赏识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呵护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共同建设更美好的教育环境!谢谢大家!。

《赏识教育》师德演讲稿

《赏识教育》师德演讲稿

《赏识教育》师德演讲稿尊敬的教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赏识教育》。

教育是传递知识、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而赏识则是构建良好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教师同学都曾经或正在受益于赏识教育的力量。

赏识教育,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赏识来激励和鼓励学生。

与传统教育相比,赏识教育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主选择,更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和尊重。

在赏识教育的环境下,教师会真诚地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潜力,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学生则更加自信、积极地参与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赏识教育并非一味地追求表面上的成功,而是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和成长。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力和特长,不论他们的成绩好坏。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都有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只是需要有人来发现和引导。

因此,赏识教育更加注重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和环境,帮助他们尽展所长。

赏识教育不仅要面向学生,也需要贯穿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中。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榜样,他们应该以赏识为出发点,用真诚的态度和关怀的心去对待每个学生。

教师要善于看到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及时给予赞赏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感。

只有教师以赏识的态度对待学生,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当然,赏识教育也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学校要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支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活动;家庭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尊重,与教师共同合作,为孩子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只有三方面的合作与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赏识教育的目标。

在今天这个社会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需要培养出更多具有自信、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赏识教育无疑是培养这样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让我们一起努力,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用赏识的方式教育每一位学生,为我们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试论小学德育教学中的赏识教育

试论小学德育教学中的赏识教育

试论小学德育教学中的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的积极优点和成就进行肯定和赞扬,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

在小学德育教学中,赏识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赏识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小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身成长的认知和评价对自信心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成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当学生被赞扬和肯定时,他们会感到自己是被关注和重视的,这对于促进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是非常有益的。

赏识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赏识教育不仅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肯定,还会对他们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进行赞扬和鼓励。

通过赏识教育,老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善良、守时、乐于助人等良好品德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要积极倡导和践行这些品德。

老师还可以通过赏识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整理书包、守规矩、保持环境卫生等。

赏识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德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通过赏识教育,学生可以得到教师的动态评价和指导,从而及时纠正错误和改进不足。

赏识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他们更加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

赏识教育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会交往和合作意识的培养,通过肯定和赞扬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激发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赏识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赏识教育强调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和表达权,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

当学生的独特优点和创造成就得到赏识和肯定时,他们会更加积极地追求个性化的发展和创造性的表现。

有关赏识教育师德师风心得体会(通用5篇)

有关赏识教育师德师风心得体会(通用5篇)

有关赏识教育师德师风心得体会(通用5篇)有关赏识教育师德师风心得体会(通用5篇)当我们备受启迪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

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赏识教育师德师风心得体会(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赏识教育师德师风心得体会1爱是师德的核心,爱是教育最好的别名。

如果我们能做到喜欢每个学生,教育无疑会进入一种别样的境界。

爱是让孩子拥有甜甜的批评。

每接一个班,总有不喜欢的学生。

但要尊重他,不要冷落他,漠视他。

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关注,用真诚换得真诚。

因为只有差别,没有差生。

把自己当作孩子,把孩子当作与自己平等的人,激励、期待的话只要能对一个人起作用,就不放弃任何一个人。

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段话语,足可以传递出或善意或严厉的批评,但都可以是甜甜的,甜甜的批评是出于对孩子的尊重,是对孩子深深的爱,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愿我们每个老师都能让孩子感觉到批评是甜的。

爱是让每个孩子都充满信心的成长。

自信是通往成功的最佳通道。

因而要非常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给予学生自信的力量,从潜意识方面引导学生向正面的、积极向上的方面发展。

比如;我教过的学生中有个叫宋肖毅的同学,由于没人辅导孩子的功课,学习成绩不理想,比较自卑,看到这种情况,我就主动给他补课,渐渐地我们成了朋友,他开心的笑了。

同学们对他也刮目相看。

他变了,变得爱说、爱笑了,变得自信了。

看到他的进步,我心里比喝了蜜还甜。

要成为孩子们喜欢的好教师,就要去爱孩子们,因为爱是架起师生感情的桥梁,是一条无形的纽带,是一把金光闪闪的钥匙。

如果教育缺乏了爱,就像池塘中没有了水。

在平凡的工作中,把爱洒入每个孩子的心田,把爱渗透到每个细节,只有自己心中拥有太阳,才能给人以阳光。

既然做了教师,就不要吝啬自己的情感,只有自己心中拥有太阳,才能给人阳光,只有掌握了爱的艺术,我们的心血才会浇灌出灿烂的希望之花!赏识教育师德师风心得体会2作为一名基层教师,我认真的参加了本次学习和活动,通过系列学习,我对教师师德师风在工作中的重要性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对自己今后工作中应该强化的一些方面也有了粗浅设想。

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实践(3篇)

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赏识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强调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赏识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赏识教育的内涵、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实践方法以及赏识教育在实践中的成效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二、赏识教育的内涵1. 尊重学生:赏识教育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和需求,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选择。

2. 关爱学生:赏识教育要求教师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予学生关爱和支持。

3. 激发兴趣:赏识教育强调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4. 培养能力:赏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

5. 塑造人格:赏识教育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实践方法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

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引导,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兴趣点,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

2. 创设和谐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应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适时表扬,增强学生自信心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给予肯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从而增强自信心。

4.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关爱学生成长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予关心和支持,帮助学生度过难关。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关心学生的成长,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试论小学德育教学中的赏识教育

试论小学德育教学中的赏识教育

试论小学德育教学中的赏识教育引言小学德育教学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赏识教育是德育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通过赏识和肯定学生的优秀品质和行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其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赏识教育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赏识教育的概念赏识教育的核心是“赏识”。

通过发现学生的优点、特长和闪光点,并对其进行肯定和赞赏,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教育者对自己的尊重和认可。

这种正向的肯定和鼓励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强其学习的动力和信心,促进其健康成长。

1.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赏识教育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增强其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德育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良好品质和行为进行赏识和肯定,能够使学生对美好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对学习和生活的热爱,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赏识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其综合素质。

通过赏识和肯定学生的优秀品质和行为,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独特之处,从而增强其内在动力,主动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提高综合素质。

3. 促进班级和谐发展赏识教育有助于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秀品质和行为,并进行公开赞扬和鼓励,从而增强学生之间的信任和友谊,增加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

三、小学德育教学中赏识教育的具体应用1. 设立表扬奖励制度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可以设立表扬奖励制度,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的优秀品质和行为进行赏识和肯定,鼓励学生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可以设立“每周之星”、“最佳表现奖”等奖项,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德育教学中,老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正面的肯定和鼓励,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独特之处和价值,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试论小学德育教学中的赏识教育

试论小学德育教学中的赏识教育

试论小学德育教学中的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小学德育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育方式,它通过对学生积极向上的行为、优秀品质和成绩的赞赏与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德育品质。

下面我将详细论述小学德育教学中的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能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动力。

学生天性喜欢被赞美和肯定,当他们在学习中得到老师或同学的赞赏时,会感到自豪和自信,进而对学习更加投入,积极参与其中。

而当学生经过努力取得好成绩时,得到老师的赏识和肯定,会更加珍惜成绩,进一步激发自己的学习动力,继续取得更好的成绩。

赏识教育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赏识教育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品质。

赏识教育注重对学生学习进步、道德行为和优秀品质的肯定与赞赏,鼓励学生坚持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通过赏识教育,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培养自我肯定和自信心。

赏识教育还能引导学生欣赏、尊重和包容他人,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感。

赏识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德育品质。

赏识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学生在受到赏识和肯定的激励下,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努力去克服困难和提高自己。

通过赏识教育,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制定出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赏识教育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要注意赏识教育的方式方法。

赏识教育要注重情感沟通和个性化服务,要让学生感受到真诚与关爱。

老师可以对学生的进步和优秀行为进行公开赞扬,也可以通过写赞扬条等方式进行私下赞扬。

赏识教育要注重课堂实施,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肯定学生的优势和成就。

赏识教育还要注意适度,不能因为赏识教育而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和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一文库()/演讲致辞/师德演讲稿
师德——赏识教育
师德——赏识教育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已不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即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于祖国的未来。

今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在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显得极为重要。

职业道德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相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做医生的有医德,当演员的有艺德,做教师的有师德。

教师是“为人师表”的神圣职业,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下一代的成长,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几天来的师德专题培训,更加强对自己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育,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加强素质教育思想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依法从教水平。

尤其在处理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方面让我有了新的认识和理
解--赏识教育。

赏识-成功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也就是说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

应该说,赏识教育的提出对于中国家庭教育而言是一剂良药。

因为长期以来,中国的父母们习惯了对孩子指责、挑剔、贬低,孩子即使有了进步也被要求“不要骄傲”、“好上加好”,如果不如人意就更不用说了。

缺乏赏识、肯定、赞美的激励机制,孩子的成长很多时候显得动力不足。

但对于赏识的“度”的问题,我想谈一些比较粗略的看法。

大批父母以“赏识”为圣经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指出“赏识教育”的局限所在。

在学校教育)中,赏识作为一种手段是必要的,运用得当,它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但是,赏识毕竟只是众多教育手段中的一种。

既然是手段,它就缺乏作为一种模式来推广的根基。

对于一般孩子来说,赏识不可滥用。

我们需要认识赏识的作用,但也不能把赏识作为万用万灵的法宝。

孩子是需要赏识的,但赏识要有节制,要有原则,要有具体目标,否则“赏识”就是一种让人上瘾的毒品,单纯的赏识将造成教育的灾难。

首先,赏识不可能解决一切教育问题,“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绝不等于“每个孩子都是天才”。

换句话说,“赏识”其实改变的并非孩子的现实,而只是改变了孩子的心理感觉。

如果对赏识缺乏必要的控制,无限度地对孩子一切方面“赏识”,孩
子的心理感觉与孩子的现实便可能出现很大的差距。

这时,孩子便可能满足于“赏识”提供给他的幻梦,而不愿去面对现实。

这还不单单是我们常说的“被表扬冲昏了头脑”,更重要的是,如果教师过于强调孩子在某一方面的潜能,孩子的一种本能反应可能是让潜能永远成为潜能,他不愿意尝试着去使之成为现实。

为什么?因为恐惧。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看起来更聪明,当自己真的在别人心目中显得“更聪明”之后,我们又盼望
保持住这种良好的感觉,我们会惧怕做事,因为它可能打破这个美丽的肥皂泡。

在一部最近火热的韩国电影里有这样一个细节:男主角回忆自己的童年时说:绝对不要夸奖你的孩子聪明,要是那样,他们就永远不会学习。

其次,赏识是一种重要的激励孩子的手段,它之所以有效,一个重要的心理前提是每个孩子都希望讨大人欢喜,每个孩子都信任大人的权威;而这又埋下了一种危机:如果一味用赏识满足孩子,并让孩子一味期待大人的赏识,最后可能导致一种“赏识依赖症”。

原本,赏识孩子是为了激励孩子努力,可后来却转变成孩子努力是为了获得大人的赏识。

他们奔跑不是为了前面的目标,而是为了身后拉拉队的喝彩;父母、教师当然乐于充当孩子的拉拉队,但问题在于,孩子们总有一天会发现,身后的拉拉队已消失不在,这个时候,他们还有信心和动力跑下去吗?
危险在于:许多孩子已经养成了因为表现良好就期待奖赏和刺激的习惯,他们念念不忘表扬,因为做好了一件事情而想得到
金色的五角星,父母的夸奖或者金钱奖励。

在整个童年以及少年时代,他们或许会是父母、老师心目中的宠儿,但一旦长成,成人的赏识失去作用,他们便或多或少地感觉失落,他们没有学会从自己的行为本身获得满足和动力,他们没有学会自己为自己加油。

打个也许不恰当的比方,“赏识”有点像精神上的兴奋剂。

它的确可以让人精神一振,力量倍增,但如果使用不当,它对身体的健康也是有害的。

一位教育专家这样提醒:“如果没有标准,没有明确的教育指向,一味地赏识,就会演变为一种“精神鸦片”,而现实世界是不可能永远提供给孩子“赏识”这种鸦片的。


教师是一种社会职业,它可以是一些人所热爱的事业,也可以是谋生的手段。

而一个有职业道德的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