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胁迫对水浮莲中Cd积累和生理特征的影响
Cd胁迫对水稻生长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Cd胁迫对水稻生长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游来勇;王昌全;罗娟;李冰;曾建【期刊名称】《生态环境学报》【年(卷),期】2015(000)005【摘要】镉(Cd)是水稻(Oryza sativa L.)生长非必需且有毒的元素,其对水稻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过程有重要影响,而内源激素平衡对水稻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因此,研究Cd胁迫下水稻生长和内源激素的变化对认知Cd对水稻毒害的生理过程有重要的意义。
以水稻亲本蜀恢498、Ⅱ-32A和杂交稻Ⅱ优498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Cd质量浓度条件(0、0.5、1、3 mg·L-1)下的水培试验,探究Cd胁迫对水稻生长和内源激素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对照处理,中Cd(1 mg·L-1)和高Cd处理(3 mg·L-1)显著降低水稻株高、地上部和根生物量;水稻中Cd质量分数和累积量均随Cd处理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1.0~3.0 mg·L-1 Cd质量浓度胁迫下,水稻地上部Cd含量和累积量表现为蜀恢498>Ⅱ-32A>Ⅱ优498;当处理浓度1.0~3.0 mg·L-1时,水稻IAA和GA3含量显著降低,而ABA则显著增加,品种间总体表现为Ⅱ优498的IAA含量显著高于亲本,ABA则显著低于亲本,GA3差异较小;随Cd质量浓度的升高(0~3 mg·L-1),水稻IAA/ABA比值先升后降,而GA3/ABA则逐渐降低,Ⅱ优498变幅明显低于亲本;Cd对杂交稻内源激素的影响明显轻于亲本。
由此可见,Cd胁迫破坏水稻体内正常的激素调节平衡,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杂交稻Cd的耐受能力强于亲本材料。
【总页数】6页(P860-865)【作者】游来勇;王昌全;罗娟;李冰;曾建【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 四川省江油市林业局,四川绵阳 621700;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1130;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5【相关文献】1.大田条件下模拟UV-B辐射滤减对水稻生长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J], 董铭;李海涛;廖迎春;梁涛;卢存福2.二甲四氯胁迫对谷子幼苗叶片衰老特性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J], 郭美俊; 白亚青; 高鹏; 申洁; 董淑琦; 原向阳; 郭平毅3.外源BR对盐碱胁迫下甜菜内源激素含量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J], 王鑫;刘丹;陈婧婷;刘新宇;张贺;王玉波;李彩凤4.干旱胁迫对栀子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J], 王得运;刘培培;陈云婷;徐月莹;周丽;罗光明5.模拟UVB增强胁迫对大田水稻生长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J], 李海涛;董铭;廖迎春;卢存福;梁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镉胁迫对植物生长及生理生态效应的研究进展

镉胁迫对植物生长及生理生态效应的研究进展作者:宋建金凤媚薛俊刘仲齐来源:《天津农业科学》2014年第12期摘要:镉(Cd)污染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可产生较大影响,低浓度的Cd胁迫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植物的生长,但高浓度的Cd胁迫对植物生长有抑制效应;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等保护性酶的调节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Cd 胁迫对植物膜脂的过氧化伤害作用。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就 Cd 胁迫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生理生态效应进行了简要综述,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关键词:镉;植物;生理生态效应中图分类号:X173 文献标识码: 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12.005重金属污染是全球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是仅次于农药污染的第二大污染。
其中镉(Cd)因周期长、移动性大、毒性高、难降解等而备受关注。
土壤中的镉污染主要是随着采矿冶炼和电镀工业的不断发展而积累起来的[1]。
镉不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但易被植物吸收,过量的镉会对植物产生毒害,导致作物减产。
镉进入植物体内能够被根系和叶片吸收,然后在各组织部位积累,进而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积累,加剧人的衰老进程,引发多种疾病,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危害[2]。
关于重金属镉的污染问题,国内外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Cd的吸收、富集以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的影响等方面。
1 Cd在植物体内的富集特征及分布不同植物对Cd的吸收累积效应大不相同,通常采用富集系数来说明某种植物对Cd的吸收累积能力。
土壤Cd被植物吸收后,大部分富集在根部,迁移至地上部的一般较少[3]。
Wang等[4]在研究6种蔬菜对Cd的富集吸收能力时发现,叶菜类蔬菜如大白菜、青菜和蕹菜比非叶菜类蔬菜如丝瓜、茄子和豇豆具有较高的富集系数,表明叶菜类蔬菜比非叶菜类蔬菜更容易吸收土壤中的Cd。
外源诱导Cd胁迫下白桦光合及Cd耐受与富集转移效应研究

外源诱导Cd胁迫下白桦光合及Cd耐受与富集转移效应研究外源诱导Cd胁迫下白桦光合及Cd耐受与富集转移效应研究导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重金属污染成为世界范围内环境问题的大头之一。
其中,镉(Cd)作为一种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对环境和生物体健康造成了广泛的威胁。
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林木之一,在重金属胁迫下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
本研究旨在探讨外源诱导Cd胁迫下白桦的光合表现、Cd耐受性及Cd富集转移效应,为解决重金属污染带来的环境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与材料:本实验从某白桦林场采集到健康的白桦苗木,经过习惯化处理后,进行Cd胁迫实验。
实验设置4个处理组:对照组、低浓度Cd处理组、中浓度Cd处理组和高浓度Cd处理组。
每个处理组均设有3个重复,共12个盆栽。
实验期间,对盆栽进行了长势观察、生理指标测定、叶绿素荧光测定、Cd积累测定等多项指标的分析。
结果与讨论:1. 白桦幼苗在不同Cd胁迫浓度下生长状况的观察结果显示,白桦苗木的生物量逐渐减少,根系发生损伤,叶片出现黄化和枯萎现象,并且随着Cd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加重。
这说明Cd胁迫对白桦苗木的生长造成了显著的抑制作用。
2. 光合作用是植物的重要生理过程,而镉胁迫会对植物光合作用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叶绿素荧光参数反映了光合能力的变化情况。
在本实验中,白桦叶片的光合作用表现明显受到Cd胁迫的影响,相比对照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光化学效率以及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降低。
3. Cd在植物体内的富集与转移是重金属污染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本实验中,通过测定白桦不同部位(根、茎、叶)的Cd含量,可以发现Cd主要富集在根部和茎部,而叶片的Cd含量较低。
这说明白桦对Cd具有一定的耐受和富集能力。
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外源诱导Cd胁迫对白桦的光合作用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抑制了其生长状况。
然而,白桦在Cd胁迫下表现出一定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主要通过根部和茎部对Cd进行积累。
镉胁迫对狭叶香蒲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

关 键 词 : 叶香 蒲 ; 胁 迫 ;根 系 活 力 ;生理 指标 狭 镉
中图分类号 :Q 4 . 1 , 5 3 2 3 9 S 16 x 0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0 7 (0 74— 3
E e t o d u s eso o h s lgc l n e e fTp a a g sf l i — U f c f a mim t s n smep yi o ia id xso y h n utoi WU Xa l .L O s c r o i a oi Y — n U Yn —h n , Y N G i og ,Z AO Y n 1 C l g f H rc l r ,N nig umi ,X i cu g g A u— n H a ( . ol e o ot u ue l e i t aj n A r utrl n es y N n n 10 5 hn ; .D p r e t fBo g ,H a i ec e o ee gi l a U i ri , aj g2 0 9 ,C ia 2 eat n i oy ui nT ah r C l g , c u v t i m o l y s l
Cd胁迫下芦苇体内氯化钠提取态镉及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活性研究

Cd胁迫下芦苇体内氯化钠提取态镉及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活性研究丁振华;苏芳莉;孙权【摘要】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对污染水体重金属Cd具有极强的富集积累能力,能有效减少生长环境中的Cd含量.Cd被芦苇植株吸收后会转化为不同形态存在,其中与蛋白质结合的氯化钠提取态镉(SCd)是芦苇体内的主要形态.为研究不同Cd浓度环境中芦苇体内SCd含量及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活性变化特征,采用5种浓度氯化镉溶液(0.5、1.0、2.0、3.0和5.0 mmol·L-1)对芦苇进行灌溉,然后测定不同生长时期的芦苇在镉胁迫下植株内SCd的积累量和γ-GCS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1)Cd浓度增加时,芦苇植株根、茎、叶的SCd积累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芦苇植株各部位不同时期镉积累量有所不同,成熟期时积累量达到最大.根部SCd的积累量为3984.16 mg·kg-1,是茎部的7.33倍,叶部的4.83倍;(3)在镉溶液浓度小于3.0 mmol·L-1时,芦苇根茎叶中γ-GCS活性随灌溉浓度增加而增加;镉溶液浓度大于3.0 mmol·L-1时γ-GCS活性被抑制.【期刊名称】《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年(卷),期】2018(034)012【总页数】6页(P1139-1144)【关键词】芦苇;镉;分布;形态;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作者】丁振华;苏芳莉;孙权【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 辽宁沈阳 110866;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辽宁沈阳 110866;辽宁双台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辽宁盘锦124112;辽宁双台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辽宁盘锦 124112;沈阳农业大学生物技术学院, 辽宁沈阳 11086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17;X50;X53重金属镉是环境中的持久性污染物,具有隐蔽性、滞后性、微量致毒性以及强移动性等污染特点[1],在植物根、茎、叶及果实中的大量累积不仅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而且还会随着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2-3]。
Cd胁迫下不同水稻品种组织细胞中Cd的转运分配研究

Cd胁迫下不同水稻品种组织细胞中Cd的转运分配研究唐杰;徐强;王昌全;曾建;李冰;张中伟;李一丁;吕政;何玉亭【期刊名称】《生态环境学报》【年(卷),期】2016(025)012【摘要】采用土培试验,以越冬稻、R1088(籽粒Cd低积累)和IR34582、太粳558(籽粒Cd高积累)4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水稻品种在Cd0(不加Cd)、Cd5(5 mg·kg-1)和Cd25(25 mg·kg-1)胁迫下对Cd的吸收、转运及其分配特征,以期为培育镉低积累水稻品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Cd胁迫下,Cd低积累水稻品种根Cd含量显著高于Cd高积累水稻品种,而地上部Cd含量却显著低于Cd高积累水稻品种;同时,其TF根-茎和TF茎-叶鞘也显著低于Cd高积累水稻品种.(2)Cd在各组织亚细胞中的含量表现为细胞壁﹥可溶部分﹥细胞膜﹥细胞器.Cd 胁迫下,Cd低积累水稻品种根系细胞壁(F1)、细胞器(F2)、细胞膜(F3)和可溶部分(F4)Cd含量均显著高于Cd高积累水稻品种,而茎、叶鞘和叶中F1、F2、F3和F4 Cd含量却显著低于Cd高积累水稻品种.(3)不同水稻品种各组织间转移系数与根系Cd亚细胞分布比例相关性分析表明,Cd5处理中,TF根-茎分别与F1和F4分配比例呈极显著负相关和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1(P<0.01)和0.702(P<0.05);Cd25处理中,TF根-茎与F1和F4分配比例呈极显著负相关和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8和0.786(P<0.01).综上所述,Cd胁迫下水稻各组织Cd含量显著增加,且Cd含量和TF根-茎在Cd高低积累水稻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根系细胞壁和可溶部分在Cd从根部向上转运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总页数】7页(P2014-2020)【作者】唐杰;徐强;王昌全;曾建;李冰;张中伟;李一丁;吕政;何玉亭【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成都 611130;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5【相关文献】1.不同Cd污染程度下糝子品种Cd富集与转运效率研究 [J], 李基光;王艳兰;王利群;汤睿;陈光辉2.不同水平Cd胁迫下低累积Cd水稻品种筛选 [J], 王萍;罗沐欣键;刘静;田茂苑;柴冠群;秦松3.外源Mg2+对不同水稻品种苗期Cd2+吸收转运特性的影响 [J], 普天贇;何腾兵;滕浪;付天岭;高珍冉;秦松;罗德强4.Cd/Cr复合胁迫下不同品种蔬菜对Cd和Cr积累与转运的差异研究 [J], 任艳军;任学军;马建军;杜彬;闫立英;秦素平;马为民5.不同水稻品种在Cd、As和Hg胁迫下的吸收积累特性 [J], 陈志德;仲维功;杨杰;王才林;王军;张永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d胁迫水培试验下水稻糙米Cd累积的关键生育时期

Cd胁迫水培试验下水稻糙米Cd累积的关键生育时期王倩倩;贾润语;李虹呈;周航;杨文弢;辜娇峰;彭佩钦;廖柏寒【期刊名称】《中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8(051)023【摘要】[目的]探究水稻不同生育时期Cd胁迫对水稻成熟期糙米Cd累积的影响,明确糙米Cd累积关键生育时期,以期适时采取阻控措施降低糙米Cd含量,为水稻安全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水稻品种湘晚籼13号(晚稻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培试验,共设计7个添加外源Cd处理,即CG(全生育时期Cd胁迫,102 d)、TS(分蘖期Cd胁迫,15d)、JS(拔节期Cd胁迫,15 d)、BS(孕穗期Cd胁迫,21 d)、FS(灌浆期Cd胁迫,18 d)、DS(腊熟期Cd胁迫,15d)、MS(成熟期Cd胁迫,18 d),以全生育时期无Cd胁迫作为空白对照(CK),每个处理重复3次.各处理外源Cd胁迫浓度相同,均为20 μg·L-1.水培试验于201 7年7月23日开始,在湖南省长沙市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水稻试验基地进行.2017年11月19日,水稻成熟后,整株采集水稻,测定指标为不同生育时期Cd胁迫下水稻农艺性状(株高、分蘖数和各部位生物量)和水稻各部位(根、茎、叶、穗、谷壳和糙米)Cd含量,计算水稻各部位Cd累积量以及不同生育时期Cd累积对成熟期糙米Cd累积的相对贡献率.[结果]不同生育时期Cd胁迫对水稻株高、分蘖数以及各部位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灌浆期Cd胁迫下,水稻成熟期糙米Cd含量最高,为1.05 mg·kg-1,显著高于水稻成熟期(0.57 mg,kg-1)、孕穗期(0.52 mg·kg-1)、腊熟期(0.38 mg·kg-1)、拔节期(0.31 mg·kg-1)和分蘖期(0.17 mg·kg-1) Cd胁迫下糙米Cd含量.各生育时期Cd胁迫下水稻成熟期糙米Cd累积量范围为0.18-1.56 μg/株,糙米Cd累积量大小顺序为:全生育时期Cd胁迫>灌浆期Cd胁迫>成熟期Cd胁迫>孕穗期Cd胁迫>拔节期Cd胁迫>分蘖期Cd胁迫.孕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是水稻糙米Cd累积的关键生育时期,对成熟期糙米Cd累积相对贡献率分别为19.7%、39.3%和22.6%,而分蘖期、拔节期和腊熟期的Cd累积对成熟期糙米Cd累积相对贡献较小,贡献率分别为2.4%、4.2%和11.9%.除全生育时期Cd胁迫外,水稻根、茎、穗和谷壳Cd含量均在孕穗期和灌浆期Cd胁迫下较高;各生育时期Cd胁迫下,水稻叶Cd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孕穗期和灌浆期Cd胁迫下根Cd累积量较高,分别为86.09 μg/株和79.23 μg/株,显著高于其他生育时期Cd胁迫下根Cd累积量(31.55-40.37 μg/株).与其他生育时期Cd胁迫相比,水稻植株Cd总累积量在孕穗期和灌浆期Cd胁迫下较高,分别为107.13 μg/株和98.35 μg/株,显著高于其他生育时期Cd胁迫下水稻植株Cd总累积量(42.24-52.47 μg/株).[结论]水稻的孕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是控制水稻糙米Cd累积的关键时期.在孕穗期和灌浆期Cd胁迫下,水稻成熟期根和糙米累积Cd最多,因此可以在水稻孕穗期和灌浆期施加改良剂阻隔根系吸收Cd或者阻隔根系吸收的Cd向糙米中转运,从而降低水稻糙米中Cd的累积.【总页数】10页(P4424-4433)【作者】王倩倩;贾润语;李虹呈;周航;杨文弢;辜娇峰;彭佩钦;廖柏寒【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稻米品质安全控制湖南省工程实验室,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稻米品质安全控制湖南省工程实验室,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稻米品质安全控制湖南省工程实验室,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稻米品质安全控制湖南省工程实验室,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稻米品质安全控制湖南省工程实验室,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稻米品质安全控制湖南省工程实验室,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稻米品质安全控制湖南省工程实验室,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稻米品质安全控制湖南省工程实验室,长沙410004【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镉胁迫条件下淹水时间对水稻吸收累积Cd\r的影响 [J], 刘昭兵;纪雄辉;官迪;谢运河;朱坚;彭建伟2.Cd胁迫下外源有机肥对土壤中Cd有效性和水稻糙米中Cd含量的影响 [J], 杨文弢; 张佳; 廖柏寒3.Cd胁迫下水稻叶片SOD活性和MDA含量与糙米中Cd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J], 彭鸥; 叶长城; 刘玉玲; 李丹阳; 刘寿涛; 罗海艳; 铁柏清4.Cd胁迫下水稻叶片SOD活性和MDA含量与糙米中Cd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J], 彭鸥; 叶长城; 刘玉玲; 李丹阳; 刘寿涛; 罗海艳; 铁柏清5.不同水平Cd胁迫下低累积Cd水稻品种筛选 [J], 王萍;罗沐欣键;刘静;田茂苑;柴冠群;秦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植物耐重金属镉胁迫分子机制研究获进展

植物耐重金属镉胁迫分子机制研究获进展佚名【摘要】镉(Cd)是生物毒性很强的重金属之一。
近年来,由于工业“三废”的排放以及大量化肥的施用,导致土壤Cd污染日益严重。
土壤中Cd极易被植物根吸收,转入到地上部和种子中积累。
Cd在植物体内的积累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更为严重的是通过食品进入人体,影响人类健康。
【期刊名称】《广西科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8)002【总页数】1页(P116-116)【关键词】植物根;重金属;分子机制;镉胁迫;镉(Cd);工业“三废”;生物毒性;Cd 污染【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03镉(Cd)是生物毒性很强的重金属之一。
近年来,由于工业“三废”的排放以及大量化肥的施用,导致土壤Cd污染日益严重。
土壤中Cd极易被植物根吸收,转入到地上部和种子中积累。
Cd在植物体内的积累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更为严重的是通过食品进入人体,影响人类健康。
因土壤Cd等重金属离子污染通常是一种面源污染,如何降低植物对Cd的吸收以及控制Cd向可食部位的转移是目前国际上研究植物重金属毒害的热点。
最近,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三个拟南芥b HLH转录因子FIT、Atb HLH38和Atb HLH39参与了植物对Cd胁迫的响应。
在高Cd胁迫时,这三个基因的表达上调。
而且双过量表达FIT/Atb HLH38和FIT/Atb HLH39,转基因植株表现出比野生型更耐受Cd的胁迫。
分子和生理实验证明,双过量表达FIT/Atb HLH38和FIT/Atb HLH39植物提高Cd的耐受性,主要是FIT与Atb HLH38或Atb HLH39的互作,组成性地启动了一些与重金属区隔化的基因(如HMA3,MTP3,IREG2和IRT2)的表达,从而将大量吸收的Cd区隔化在根部,降低了向地上部的转运。
同时,FIT与Atb HLH38或Atb HLH39的互作还组成性地启动了nicotiananmine(NA)合成酶基因(NAS1和NAS2)的表达,在植物体内催化更多NA合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d胁迫对水浮莲中Cd积累和生理特征的影响摘要:考察了不同浓度[0(对照组)、0.25、0.50、1.50、2.50、5.00和10.00 mg/L]镉(Cd)对水浮莲(Pistia stratiotes L.)植株的生长和Cd积累的影响,同时分析了矿物质元素、叶绿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经过31 d的培养,水浮莲的生长率与Cd的胁迫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n=21),而含水率无显著差异(P>0.05,n=21)。
Cd主要积累于水浮莲的根部,且地上部分和根部的Cd含量与Cd的胁迫浓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n=21)。
此外,Cd胁迫促进了水浮莲对Cu、Zn、Mg和Fe的吸收,但是抑制了其对Ca的吸收,并且还抑制了水浮莲叶绿素的合成,降低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
与对照组相比,当Cd的胁迫浓度≥0.50 mg/L时,叶绿素a和b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当Cd的胁迫浓度≥1.50 mg/L,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
关键词:水浮莲(Pistia stratiotes L.);Cd胁迫;叶绿素;超氧化物歧化酶水浮莲(Pistia stratiotes L.)是一种多年生浮水草本植物,分布广泛,根系发达,在环境修复领域应用广泛。
水浮莲不仅能修复富营养化水体[1],还可以吸附水体中多种重金属[2],甚至可作为水体重金属污染的指示生物[3]。
目前关于水浮莲修复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以及重金属对水浮莲过氧化反应和光合作用的影响[4,5],而重金属胁迫对水浮莲吸收矿物质元素的影响鲜有报道。
因此,本研究以水生植物水浮莲为吸附材料,考察了在不同浓度镉(Cd)的胁迫下,水浮莲生长及Cd积累的情况,同时分析了矿质元素、叶绿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情况,为水浮莲吸附修复水体重金属污染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水浮莲样品采集于广州市南海潘生水生植物养殖场,清洗后在生态温室中采用Hoagland营养液(pH 5.8±0.2,下同)预培养4 d后,作为供试植物。
1.2 方法1.2.1 试验方法分别选取长势较好,且大小、质量均匀的水浮莲各3株,清洗后用滤纸吸净并称重,然后置为1盆,共7盆。
每盆分别添加CdCl2·2.5H2O,设置培养液Cd浓度为:0(对照组)、0.25、0.50、1.50、2.50、5.00和10.00 mg/L。
培养31 d后,取出清洗再用滤纸吸净。
各取1株取下新鲜叶片放于4 ℃冰箱中保存,余下部分则分为地上部和根部,称重后在105 ℃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再次称重并粉碎、分装保存。
1.2.2 分析方法经培养后水浮莲植株增加的质量与培养前质量的比值即为水浮莲生长率。
培养后水浮莲植株鲜重减去干重之差与鲜重的比值即为水浮莲含水率。
取粉碎后的水浮莲地上部分和根部样品各1 g,采用H2SO4+H2O2法消解后,稀释适当倍数采用ICP发射光源的光谱分析法测定Cd和矿物质元素含量。
取水浮莲鲜叶片样品参照文献[6]测定叶绿素含量,参照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测定试剂盒的方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
数据分析采用Excel和SPSS软件,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差来表示。
2 结果与分析2.1 Cd胁迫对水浮莲生长的影响如图1所示,在不同浓度的Cd胁迫下,水浮莲的生长均受到了抑制,并且水浮莲的生长率与Cd的胁迫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n=21),相关系数(r)=-0.863 0,说明Cd的胁迫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
但在不同浓度Cd 的胁迫下,水浮莲的含水率无显著差异(P>0.05,n=21)。
当Cd的胁迫浓度超过5.00 mg/L时,水浮莲植株变褐发黄甚至枯萎,呈现负增长,即说明当Cd的胁迫浓度超过5.00 mg/L时,会对水浮莲产生明显的毒害作用。
李华等[7]研究发现剑兰(Gladiolus hortulanus)、台湾水韭(Isoetes taiwanensis)、尖叶皇冠(Echinodorus amazonicus)在Cd浓度为5.00~20.00 mg/L的胁迫下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黄尖和枯萎的现象。
而一些其他科的植物如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8]、小麦(Triticum aestivumlinn)[9],在Cd的胁迫浓度超过50.00 mg/L时才会出现严重毒害现象。
故当水体Cd污染浓度不超过5.00 mg/L时,可考虑采用水浮莲吸附修复技术。
2.2 Cd胁迫对水浮莲中Cd积累的影响由表1可知,随着Cd胁迫浓度的增加,水浮莲地上部分Cd含量和根部的Cd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且都与Cd的胁迫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n=21),r=0.992 7、0.974 6。
水浮莲中Cd的积累情况还可以通过富集系数和迁移系数来表达。
水浮莲地上部分对Cd的富集系数与Cd的胁迫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n=21),r=0.526 0,而水浮莲根部对Cd的富集系数与Cd的胁迫浓度却呈负相关。
水浮莲根部对Cd的富集系数远大于地上部分,地上部分的富集系数在Cd的胁迫浓度为5.00 mg/L时有最大值255.41±27.72,根部的富集系数在Cd的胁迫浓度为0.50 mg/L时有最大值2 259.89±265.28。
Cd在水浮莲中的迁移系数与Cd的胁迫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n=21),r=0.882 0,并且在Cd的胁迫浓度为10.00 mg/L时,出现最大值0.21±0.01。
通常认为大多数植物吸附的重金属主要积累在根部,而地上部分的含量都较低。
Upadhyaya等[10]和Su?觡e等[11]研究都发现重金属主要富集在水生植物的根部。
水浮莲根部吸收Cd能力大于地上部分的原因可能是:水浮莲根部的比表面积为4.9 m2/g[10],有较强物理化学吸附能力;水浮莲对Cd毒害的适应过程将Cd阻滞于根部[12]。
因此可以说明,水浮莲在Cd的胁迫下能富集Cd,且根部的富集能力大于地上部分。
此外,水浮莲地上部分和根部的Cd含量都与水浮莲生长率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水浮莲在富集Cd的同时也受到了Cd的毒害作用。
2.3 Cd胁迫对水浮莲中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影响水生植物对矿物质元素的吸收是一个重要的生理特征。
由表2可知,水浮莲地上部分的Zn、Mn和Fe含量与Cd的胁迫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n=21),Cu和Mg含量与Cd的胁迫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n=21)。
由表3可知,水浮莲根部的Cu和Fe含量与Cd的胁迫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n=21),Zn和Mg含量与Cd的胁迫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n=21),Mn和Na含量与Cd的胁迫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n=21),Ca含量与Cd的胁迫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n=21)。
在Cd的胁迫下,水浮莲地上部分和根部对Ca的吸收都呈现降低趋势。
这是因为Cd在水浮莲中积累的过程占用了Ca2+通道,抑制了其对Ca2+的吸收[13]。
有研究表明,Cr能导致植物叶片肿胀,增强对Mg摄取[14],Cd胁迫促进水浮莲对Cu、Zn、Mn、Fe和Mg的吸收,也有可能是Cd胁迫使水浮莲植株肿胀,再加上水浮莲植株自身物理化学吸附引起的。
Cd胁迫影响植物对矿物质元素的吸收的机理比较复杂,不同植物对矿物质元素的吸收受Cd胁迫的影响也不完全相同,如玉米幼苗对Ca、Mg、Fe和Cu的吸收量随Cd的胁迫浓度提高呈增加趋势,对K、Zn则呈降低趋势[15],而水稻的叶和鞘中Ca、Cu、K、Mg和Mn的含量也会受到Cd的抑制[16]。
2.4 Cd胁迫对水浮莲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光合作用是植物的核心代谢过程[17],而叶绿素含量是影响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
因此,研究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可以反映出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弱。
叶绿素中又以叶绿素a为主要色素,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等都是辅助色素[18]。
如图3所示,随着Cd的胁迫浓度不断增加,水浮莲叶绿素a和b的含量均有降低趋势,而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则呈增大趋势。
说明Cd胁迫能抑制水浮莲的光合作用,且对叶绿素a的抑制作用小于叶绿素b。
当Cd的胁迫浓度为0.50 mg/L时,叶绿素a和b的含量分别为0.23±0.01和0.62±0.07 mg/g。
与对照组(0.37±0.07、0.76±0.0 mg/g)相比,当Cd的胁迫浓度≥0.50 mg/L 时,叶绿素a和b的含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
徐楠[16]在研究浮萍时也发现叶绿素含量与Cd的胁迫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重金属Cd抑制植物叶绿素合成的主要原因可能是Cd进入植物叶内后,产生与叶绿体蛋白质的-SH结合物[19]和脂类过氧化物,破坏了叶绿体的功能与结构[20]。
此外Cd还有可能阻碍一些营养元素在水浮莲植株体内运输,从而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叶绿素a和b的含量与叶片中的Cd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n=21),进一步表明Cd胁迫能阻碍水浮莲叶绿素的合成,抑制其光合作用。
2.5 Cd胁迫对水浮莲SOD活性的影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植物适应外界逆境胁迫的一种重要酶类,可以清除氧自由基保护机体。
如图4所示,当Cd的胁迫浓度逐渐增加时,水浮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呈降低趋势。
当Cd的胁迫浓度≥1.50 mg/L时,与对照组138.73±17.78 U/(mg·prot)相比,水浮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显著降低(P<0.05),并且在Cd的胁迫浓度为10.00 mg/L,水浮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出现了最低值,为43.21±2.74 U/(mg·prot)。
一般认为Cd胁迫能促进细胞内活性氧组分的合成,加剧细胞的氧化胁迫[21],进而导致植物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
然而不同植物在Cd胁迫下的表现也不一样。
小麦种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随着培养液Cd的浓度增加而减少[22],而玉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随着培养液Cd的浓度增加而增加[23]。
这可能是由于不同植物体之间差异引起的,此外不同种类超氧化物歧化酶(如Mn-SOD、Fe-SOD、CuZn-SOD I、CuZn-SOD II)的活性受Cd的影响不相同[24,25],也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受Cd影响差异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