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新高考18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专题五机械能第2讲动能动能定理课时作业170803281
南方新高考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专题提升五动能定理的解题例析课件

位移.
第五页,共20页。
解:(1)为使小物块下滑,应有(yīnɡ yǒu) mgsin θ≥μ1 mgcos θ
θ即满当足θ的=条a件rcttaann θ0≥.005.05时物块恰好(qiàhǎo)从斜面开始下滑.
W(2f)=克μ服1m摩gL擦1c力os做θ+功μ2mg(L2-L1 cos θ)
关键点
获取信息
光滑圆弧管道 BC
BC 管道无摩擦力做功
竖直光滑圆周轨道
竖直圆轨道无摩擦力做功
小球由静止从 A 点释放
小球的初速度 vA=0
①小球在圆轨道 BC 的最低点,
小球刚到 C 时对轨道的 具有竖直向上的向心加速度
压力
②利用牛顿第三定律确定小球
对轨道的压力
第二步:找突破口
(1)A、C 两点的高度(gāodù)差 hAC =1.8R+5Rsin 37°;
(2)碰撞后,对钉子,有- Ff x′ =0-Ek′
已知 Ek′ =20 J
Ff=
k′x′ 2
又由题图丙得 k′=105 N/m 解得 x′=0.02 m.
第十三页,共20页。
突破三 应用动能定理解决(jiějué)平抛运动、圆周运动问题 1.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都属于曲线运动,若只涉及位移和 速度而不涉及时间,应优先考虑用动能定理列式求解.
(2)应用动能定理的关键在于对研究对象进行(jìnxíng)准确的受力
分析及运动过程分析,并画出运动过程的草图,借助草图理解
物理过(程3)之当间物的体关系的.运动包含多个不同过程时,可分段应用动能定 理求解;当所求解的问题不涉及中间的速度时,也可以全过程 应用动能定理求解,这样更简便.
南方新高考2018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 专题五 机械能 第2讲 动能、动能定理课时作业

第2讲动能、动能定理一、单项选择题1.(2015年河北邯郸摸底)如图K521所示,跳水运动员最后踏板的过程可以简化为下述模型:运动员从高处落到处于自然状态的跳板(A位置)上,随跳板一同向下运动到最低点(B位置).对于运动员从开始与跳板接触到运动至最低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K521A.运动员到达最低点时,其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B.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一直在减小C.在这个过程中,跳板的弹性势能一直在增加D.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员所受重力对她做的功大于跳板的作用力对她做的功2.用起重机提升货物,货物上升过程中的vt图象如图K522所示,在t=3 s到t =5 s内,重力对货物做的功为W1、绳索拉力对货物做的功为W2、货物所受合力做的功为W3,则( )图K522A.W1>0 B.W2<0C.W2>0 D.W3>03.物体A和B质量相等,A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B置于粗糙的水平面上,开始时都处于静止状态,在相同的水平力F作用下移动相同的位移,则( )A.力F对A做功较多,A的动能较大B.力F对B做功较多,B的动能较大C.力F对A和B做功相同,A和B的动能相同D.力F对A和B做功相同,但A的动能较大4.(2015年安徽江淮十校联考)一物块沿倾角为θ的斜坡向上滑动.当物块的初速度为v时,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如图K523所示;当物块的初速度为2v时,上升的最大高度记为h.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物块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和h分别为( )图K523A.tan θ和2HB.tan θ和4HC.⎝ ⎛⎭⎪⎫v 22gH -1tan θ和2H D.⎝ ⎛⎭⎪⎫v 22gH -1tan θ和4H 5.水平粗糙的地面上放着质量为0.5 kg 的足球,一小孩用10 N 的力踢球,使球沿水平面向前运动了2 m ,这时速度大小为6 m/s 并与竖直墙壁碰撞,碰撞后足球沿相反方向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反弹回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孩对足球做的功为20 JB .小孩对足球做的功为9 JC .墙对足球做的功为0D .墙对足球做的功为18 J6.如图K524所示,将质量为m 的小球以速度v 0由地面竖直向上抛出.小球落回地面时,其速度大小为34v 0.设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不变,则空气阻力的大小等于( )A.34mgB.316mgC.716mgD.725mg图K524 图K5257.如图K525所示,一块长木板B 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再在B 上放一物体A ,现以恒定的外力拉B ,由于A 、B 间摩擦力的作用,A 将在B 上滑动,以地面为参考系,A 、B 都向前移动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 )A .外力F 做的功等于A 和B 动能的增量B .B 对A 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A 的动能增量C .A 对B 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B 对A 的摩擦力所做的功D .外力F 对B 做的功等于B 的动能的增量二、多项选择题 8.质量不同而具有相同动能的两个物体,在动摩擦因数μ相同的水平面上滑行直到停止,则( )A .质量大的物体滑动距离大B .质量大的物体滑行距离小C .质量大的物体做功多D .它们运动的加速度一样大9.如图K526所示,电梯质量为M ,在它的水平地板上放置一质量为m 的物体.电梯在钢索的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加速运动,当上升高度为H 时,电梯的速度达到v ,则在这个过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K526A .电梯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做的功等于mv 22 B .电梯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做的功大于mv 22C .钢索的拉力所做的功等于mv 22+MgHD .钢索的拉力所做的功大于mv 22+MgH 10.如图K527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上只有AB 段粗糙,其余部分都光滑,AB 段长为3L .有若干个相同的小方块(每个小方块均可视为质点)沿斜面靠在一起,但不粘接,总长为L .将它们由静止释放,释放时它们下端距A 点的距离为2L .当小方块下端运动到A 点下面距A 点L2处时,小方块运动的速度达到最大.设小方块与粗糙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小方块停止时下端与A 点的距离为x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K527A .μ=tan θB .μ=2tan θC .x =2LD .x =3L 三、非选择题11.(2015年广东揭阳一中、金山中学、广大附中联考)如图K528所示,半径为r = 0.4 m 的1/4圆形光滑轨道AB 固定于竖直平面内,轨道与粗糙的水平地面相切于B 点,CDE 为固定于竖直平面内的一段内壁光滑的中空方形细管,DE 段被弯成以O 为圆心、半径R =0.2 m 的一小段圆弧,管的C 端弯成与地面平滑相接,O 点位于地面,OE 连线竖直.可视为质点的物块b ,从A 点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经地面进入细管(b 横截面略小于管中空部分的横截面),b 滑到E 点时受到细管下壁的支持力大小等于所受重力的1/2.已知物块b 的质量m=0.4 kg ,g 取10 m/s 2.(1)求物块b 滑过E 点时的速度大小v E .(2)求物块b 滑过地面BC 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 f .(3)若将物块b 静止放在B 点,让另一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 ,从A 点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滑到B 点时与b 发生弹性正碰,已知a 的质量M ≥m ,求物块b 滑过E 点后在地面的首次落点到O 点的距离范围.图K528第2讲 动能、动能定理1.C 解析:从接触跳板到最低点,弹力一直增大,合力先减小后增大,故A 错误.加速度的方向先向下后向上,速度先和加速度同向再和加速度反向,可知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动能先增大后减小,故B 错误.形变量一直在增大,弹性势能一直在增加,故C 正确.根据动能定理,重力做正功,弹力做负功,动能在减小,所以运动员所受重力对他做的功小于跳板的作用力对他做的功,故D 错误.2.C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货物一直向上运动,根据功的定义式可得:重力做负功,拉力做正功,即W 1<0,W 2>0,A 、B 错误,C 正确;根据动能定理:合力做的功W 3=0-12mv 2,v =2 m/s ,即W 3<0,D 错误.3.D 4.D 解析:以速度v 上升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知-mgH -μmg cos θ·Hsin θ=0-12mv 2,以速度2v 上升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知-mgh -μmg cos θ·h sin θ=0-12m (2v )2,联立解得μ=⎝ ⎛⎭⎪⎫v 22gH -1tan θ,h =4H ,故D 正确.5.C6.D 解析:根据动能定理,对小球运动全过程有:-2fH =12m (34v 0)2-12mv 20,上升过程:-(mg +f )H =-12mv 20,联立两式得:f =725mg ,选项D 正确.7.B 8.BD9.BD 解析:以物体为研究对象,由动能定理得W N -mgH =12mv 2,即W N =mgH +12mv 2,选项B 正确,选项A 错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由动能定理得W T -(m +M )gH =12(M +m )v 2,即W T =12(M +m )v 2+(M +m )gH >mv 22+MgH ,选项D 正确,选项C 错误.10.BD11.解:(1)物块b 滑过E 点时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N =m v 2ER 代入 N =12mg联立解得v E =gR2=10×0.22m/s =1 m/s.(2)物块b 从A 点到E 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 (r -R )-W f =12mv 2E解得W f =0.6 J.(3)物块a 从A 滑到B 的过程机械能守恒,设物块a 滑到B 点时速度为v ,则有 12Mv 2=Mgr 解得v =2 2 m/s设碰撞后物块a 、b 的速度分别为v a 、v b ,碰撞过程由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得 Mv =Mv a +mv b 12Mv 2=12Mv 2a +12mv 2b 联立解得v b =2M M +m v =2v1+mM因为M ≥m ,由上式可知,碰撞后v ≤v b <2v ,即2 2 m/s≤v b <4 2 m/s 物块b 从B 点到E 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R -W f =12mv E ′2-12mv 2b物块b 离开E 点后做平抛运动,设时间为t ,首次落点到O 点的距离为x ,则有 x =v E ′·t R =12gt 2 由以上三式联立解得0.2 m ≤x <1 m.。
2024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专题五机械能第2讲动能动能定理课件

【解析】对物块沿斜面上滑过程,由动能定理可得-(mgsin 30°+f)s= Ek-40 J,结合物块动能Ek与运动路程s的关系图像,可知物块受到沿斜 面的合力为4 N,即mgsin 30°+f=4 N,同理,对物块沿斜面下滑过程, mgsin 30°-f=3 N,联立解得m=0.7 kg,f=0.5 N, A正确.
2.[对动能定理的理解]滑雪运动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如图所示,某滑雪运 动员(可视为质点)由坡道进入竖直面内的圆弧形滑道AB,从滑道的A 点滑行到最低点B的过程中,由于摩擦力的存在,运动员的速率不变, 则运动员沿AB下滑过程中( ) A.所受合外力始终为零 B.所受摩擦力大小不变 C.合外力做功一定为零 D.机械能始终保持不变 【答案】C
D.m16vπ0L2
【解析】在运动过程中,只有摩擦力做功,而摩擦力做功与路径有关,
根据动能定理-f·2πL=0-12 mv02,可得摩擦力的大小f=m4vπ0L2,故B正 确.
2.(2022年莆田检测)图甲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雪如意”跳台滑雪场地, 其简化示意图如图乙,助滑道AB的竖直高度h=55 m,B、C间的距离s =120 m,B、C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30°.某质量m=60 kg的运动 员从出发点A沿助滑道无初速度下滑,从起跳点B处沿水平方向飞出,在 着地点C处着地,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求: (1)运动员在起跳点B处的速度v0; (2)运动员在助滑过程中阻力做的功Wf.
解:(1)第一次篮球下落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得E1=mgh1, 篮球反弹后向上运动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可得0-E2=-mgh2, 第二次从1.5 m的高度静止下落,同时向下拍球,篮球下落过程中,由动
能定理可得W+mgh3=E3, 第二次从1.5 m的高度静止下落,同时向下拍球,在篮球反弹上升的过程
2018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专题五机械能第2讲动能动能定理课件

)
图 5-2-3
A.滑块的动能始终保持不变
B.滑块在 bc 过程克服阻力做的功一定等于
mgh 2
C.滑块经 b 点时的速度大于 gh+v2 D.滑块经 b 点时的速度等于 2gh+v2
解析:由题意知,在滑块从 b 运动到 c 的过程中,由于摩
擦力做负功,动能在减少,所以 A 错误;从 a 到 c 的运动过程
滑动,A、B 对地的位移不等,故二者做功不相等,C 错误;对
B 应用动能定理, WF- WF f=ΔEkB,即 WF=ΔEkB+ WF就是外 f 力 F 对 B 做的功,等于 B 的动能增量与B 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之和,D 错误;由前述讨论知 B 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与 A 的动 能增量(等于 B 对 A 的摩擦力所做的功)不等,故 A 错误. 答案:B
【考点练透】 1.如图 5-2-2 所示,质量相同的物体分别自斜面 AC 和 BC 的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相同, 物体滑到斜面底部 C 点时的动能分别为 Ek1和 Ek2,下滑过程中 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分别为 W1 和 W2,则( )
图 5-2-2 A. Ek1>Ek2,W1<W2 C. Ek1=Ek2,W1>W2 B. Ek1>Ek2,W1=W2 D. Ek1<Ek2,W1>W2
1 做的功 Wf′<2mgh,设在 b 点的速度为 v′,根据动能定理: 1 1 2 2 mgh-Wf′=2mv′ -2mv ,可得 v′> gh+v2,故 C 正确,
D 错误. 答案:C
【考点练透】 2.如图 5-2-4 所示,质量为 M=0.2 kg 的木块放在水平台面 上,台面比水平地面高出 h=0.20 m,木块离平台的右端 L= 1.7 m.质量为 m=0.10 M 的子弹以 v0=180 m/s 的速度水平射向
【南方新课堂】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 专题五 第2讲 动能、动能定理课件

【纠错强化】 1.(双选,2011 年东北模拟)如图 5-2-8 所示,长为 L 的
长木板水平放置,在木板的 A 端放置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物块, 现缓慢地抬高 A 端,使木板以左端为轴转动,当木板转到与水 平面的夹角为α时小物块开始滑动,此时停止转动木板,小物 块滑到底端的速度为 v,则在整个过程中( )
第 2 讲 动能、动能定理
考点 1 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__运__动____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2.公式:Ek=___12_m__v_2 _. 3.单位:焦耳,1 J=1 _k_g_·_m__2/_s_2 4.性质:动能是标量,是状态量,与 v瞬时对应,具有相对 性,大小与参照物的选择___有__关___.
(2)动能定理实际上是根据一个过程中做了多少功,导致动 能变化了多少来列方程的,所以运用动能定理时要注意选定过 程.
(3)运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①明确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过程. ②分析整个过程中各力对研究对象的做功情况. ③明确初、末状态的动能. ④列出动能定理方程,并求解.
【跟踪训练】 2.(双选)如图5-2-1,质量为m的小车在水平恒力F推动
在不断变化,即大小不恒定,不适合用公式 W=Fs=Flsinθ.
正确解析:本题中不能简单地用 W=Fscosθ,可运用动能 定理.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受三个力的作用,可认为速度大小不 变,其中绳的拉力与小球瞬时速度的方向垂直不做功,根据动 能定理得 W总=WG+WF=ΔEk=0,可知-WG=WF=mgh,即 重力做的负功和拉力做的功相等,选择 C.
1.(2011 年苏北模拟)如图 5-2-4 所示装置由 AB、BC、 CD 三段轨道组成,轨道交接处均由很小的圆弧平滑连接,其中 轨道 AB、CD 段是光滑的,水平轨道BC的长度 x=5 m,轨道 CD 足够长且倾角θ=37°,A、D 两点离轨道BC的高度分别为 h1=4.30 m、h2=1.35 m.现让质量为m的小滑块自 A 点由静止 释放.已知小滑块与轨道BC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取重力 加速度 g=10 m/s2,sin37°=0.6,cos37°=0.8.求:
全程复习构想2018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机械能 2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一、选择题(1~4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5~7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 )A .速度变化,动能变化B .速度变化,动能不变C .速度不变,动能变化D .速度不变,动能不变解析:速度是矢量,动能是标量,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速度的方向随时变化,但大小不变,故速度在变,动能不变,故选项B 正确.答案:B2.如图所示,光滑斜面的顶端固定一弹簧,一小球向右滑行,并冲上固定在地面上的斜面.设小球在斜面最低点A 的速度为v ,压缩弹簧至C 点时弹簧最短,C 点距地面高度为h ,则小球从A 到C 的过程中弹簧弹力做功是( )A .mgh -12mv 2 B.12mv 2-mghC .-mghD .-⎝⎛⎭⎪⎫mgh +12mv 2 解析:小球从A 点运动到C 点的过程中,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对小球做负功,由于支持力与位移始终垂直,则支持力对小球不做功,由动能定理,可得W G +W F =0-12mv 2,重力做功为W G =-mgh ,则弹簧的弹力对小球做功为W F =mgh -12mv 2,所以正确选项为A.答案:A3.质量m =2 kg 的物体以50 J 的初动能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滑行,其动能变化与位移关系如图所示,则物体在水平面上的滑行时间t 为( )A .5 sB .4 sC .2 2 sD .2 s解析:由图可以看出,当物体动能减为0时,物体滑行的位移为10 m ,设滑行过程中,物体所受阻力为F f ,则由动能定理,有-F f x =0-E k 0解得F f =E k 0x =5010=5 N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F f m=2.5 m/s 2,再由运动学公式x =12at 2,得t =2x a=2×102.5=2 2 s .选项C 正确.,若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5 m/s1.2 m.小物块在桌面上克服摩擦力做8 J的功0.9 J一质量为m的人站在观光电梯内的磅秤上,高度,在此过程中( )如图所示为一滑草场.某条滑道由上下两段高均为37°的滑道组成,滑草车与草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滑草车从坡顶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经过上、下两段滑道后,计滑草车在两段滑道交接处的能量损失,sin37°=0.6,cos37°=h=0①sin37°答案:AB 二、非选择题8.泥石流是在雨季由于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它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大.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虽然只有很短时间,但由于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某课题小组对泥石流的威力进行了模拟研究,如图甲所示,他们设计了如下的模型:在水平地面上放置一个质量为m =5 kg 的物体,让其在随位移均匀减小的水平推力作用下运动,推力F 随位移变化如图乙所示,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6,g 取10 m/s 2.(1)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为多大? (2)在距出发点多远处,物体的速度达到最大? (3)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最大位移是多大? 解析:(1)当推力F 最大时,加速度最大.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μmg =ma a =10 m/s 2.(2)由图象可知:F 随x 变化的函数方程为 F =80-20x速度最大时,合外力为零 即F =μmg 所以x =2.5 m.(3)位移最大时,末速度一定为0 由动能定理可得 W F -μmgx =0由图象可知,力F 做的功为W F =12Fx =160 J所以x =16030m =5.33 m.答案:(1)10 m/s 2(2)2.5 m (3)5.33 m9.如图所示,半径为R =0.4 m 的光滑圆弧轨道BC 固定在竖直平面内,轨道的上端点B 和圆心O 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30°,下端点C 为轨道的最低点且与粗糙水平面相切,一根轻质弹簧右端固定在竖直挡板上,质量m =0.1 kg 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从空中A 点以v 0=2 m/s 的速度被水平抛出,恰好从B 点沿轨道切线方向进入轨道,经过C 点后沿水平面向右运动到D 点时,弹簧被压缩至最短,C 、D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L =1.2 m ,小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取g =10 m/s 2,求:(1)小物块经过圆弧轨道上B 点时速度v B 的大小;求物块进入圆轨道时对轨道上的A点的压力;判断物块能否到达圆轨道的最高点E.若能,求物块离开点的距离;若不能,则说明理由.设物块随板运动撞击竖直墙壁BC时的速度为v,由动能定理得。
2018版高考物理(新课标)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五章机械能第2讲动能定理及其应用含答案

第2讲动能定理及其应用知识点一动能1。
定义: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
2.公式:E k=.3。
单位:,1 J=1 N·m=1 kg·m2/s2.4。
标矢性:动能是,只有正值,动能与速度的方向.5.动能的变化:物体与之差,即ΔE k =.答案:1.运动2。
错误!mv23。
焦耳4。
标量无关5。
末动能初动能知识点二动能定理1.内容:在一个过程中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
2。
表达式:W=ΔE k=E k2-E k1=.3.物理意义: 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
4.适用条件(1)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
(2)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做功。
(3)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作用。
答案:1。
动能的变化 2. 3.合力4。
(1)曲线运动(2)变力(3)分阶段(1)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就是动能. ( )(2)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但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
( )(3)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动能一定保持不变。
( )(4)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动能与下落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 ()(5)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变速运动,动能一定变化。
( )(6)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的合外力必定为零。
()答案:(1)×(2)√(3)√(4)√(5)×(6)×考点动能定理的理解1.合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间的关系(1)数量关系:合外力做的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具有等量代换关系,但并不是说动能变化就是合外力做功.(2)因果关系:合外力的功是引起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3)量纲关系:单位相同,国际单位都是焦耳.2。
标量性:动能是标量,功也是标量,所以整个动能定理是一个标量式,不存在方向的选取问题。
当然动能定理也就不存在分量的表达式.例如,以相同大小的初速度不管以什么方向抛出,在最终落到地面速度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所列的动能定理的表达式都是一样的。
2018高考物理(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五章 机械能 第2课时 动能 动能定理

A )
解析:下滑过程中,只有重力和摩擦力做功,重力做正功,摩擦力做负 功,当以6 m/s的初速度下滑时,根据动能定理可得WG-WFf=0,即WG=WFf,
当以6 m/s的速度下滑时,由于路径不变,所以重力做功不变,但是由
于速度变小了,所需要的向心加速度也变小了,即支持力变小了,所以 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变小了,而路径不变,所以摩擦力做功减小了,
2(m gR W ) mR
A.a= C.N=
B.a= D.N=
2m gR W mR 2(m gR W ) R
3 m g R 2W R
〚核心点拨〛 (1)由静止释放到最低点的过程中摩擦力做功为-W. (2)在最低点时,支持力和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解析:质点 P 下滑过程中,重力做正功,摩擦力做负功,由动能定理得 mgRW=
1 2
m v1 2 .
m ( v 2 v1 ) 2F
(2)W=
1 2
m v22 -
1 2
m v1 2
2.质量为2 g的子弹,以300 m/s的速度射入厚度是5 cm的木板,射穿后的速 度是100 m/s,如图所示,则
(1)子弹射穿木板的过程中动能的变化量为多大? (2)子弹受到木板阻碍作用的位移为多大?子弹射穿木 板的过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是多大?
1 2
mv ,根据圆周运动知识得最低点时,a=
2
v
2
R
,故 a=
2(m gR W ) mR
,选项 A
正确,B 错误;最低点时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充当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 得 N-mg=ma,得 N=
答案:AC
3 m g R 2W R
,选项 C 正确,D 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动能、动能定理
一、单项选择题
1.(2015年河北邯郸摸底)如图K521所示,跳水运动员最后踏板的过程可以简化为下述模型:运动员从高处落到处于自然状态的跳板(A位置)上,随跳板一同向下运动到最低点(B位置).对于运动员从开始与跳板接触到运动至最低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K521
A.运动员到达最低点时,其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B.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一直在减小
C.在这个过程中,跳板的弹性势能一直在增加
D.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员所受重力对她做的功大于跳板的作用力对她做的功
2.用起重机提升货物,货物上升过程中的vt图象如图K522所示,在t=3 s到t =5 s内,重力对货物做的功为W1、绳索拉力对货物做的功为W2、货物所受合力做的功为W3,则( )
图K522
A.W1>0 B.W2<0
C.W2>0 D.W3>0
3.物体A和B质量相等,A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B置于粗糙的水平面上,开始时都处于静止状态,在相同的水平力F作用下移动相同的位移,则( )
A.力F对A做功较多,A的动能较大
B.力F对B做功较多,B的动能较大
C.力F对A和B做功相同,A和B的动能相同
D.力F对A和B做功相同,但A的动能较大
4.(2015年安徽江淮十校联考)一物块沿倾角为θ的斜坡向上滑动.当物块的初速度为v时,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如图K523所示;当物块的初速度为2v时,上升的最大高度记为h.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物块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和h分别为( )
图K523
A.tan θ和2H
B.tan θ和4H
C.⎝ ⎛⎭⎪⎫v 2
2gH -1tan θ和2H D.⎝ ⎛⎭
⎪⎫v 22gH -1tan θ和4H 5.水平粗糙的地面上放着质量为0.5 kg 的足球,一小孩用10 N 的力踢球,使球沿水平面向前运动了2 m ,这时速度大小为6 m/s 并与竖直墙壁碰撞,碰撞后足球沿相反方向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反弹回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孩对足球做的功为20 J
B .小孩对足球做的功为9 J
C .墙对足球做的功为0
D .墙对足球做的功为18 J
6.如图K524所示,将质量为m 的小球以速度v 0由地面竖直向上抛出.小球落回地
面时,其速度大小为3
4
v 0.设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不变,则空气阻力的大小
等于( )
A.34mg
B.316mg
C.716mg
D.725
mg
图K524 图K525
7.如图K525所示,一块长木板B 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再在B 上放一物体A ,现以恒定的外力拉B ,由于A 、B 间摩擦力的作用,A 将在B 上滑动,以地面为参考系,A 、B 都向前移动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 )
A .外力F 做的功等于A 和
B 动能的增量
B .B 对A 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A 的动能增量
C .A 对B 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B 对A 的摩擦力所做的功
D .外力F 对B 做的功等于B 的动能的增量
二、多项选择题 8.质量不同而具有相同动能的两个物体,在动摩擦因数μ相同的水平面上滑行直到停止,则( )
A .质量大的物体滑动距离大
B .质量大的物体滑行距离小
C .质量大的物体做功多
D .它们运动的加速度一样大
9.如图K526所示,电梯质量为M ,在它的水平地板上放置一质量为m 的物体.电梯在钢索的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加速运动,当上升高度为H 时,电梯的速度达到v ,则在这个过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K526
A .电梯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做的功等于mv 2
2 B .电梯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做的功大于mv 2
2
C .钢索的拉力所做的功等于mv 2
2
+MgH
D .钢索的拉力所做的功大于
mv 2
2
+MgH 10.如图K527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上只有AB 段粗糙,其余部分都光滑,AB 段长为3L .有若干个相同的小方块(每个小方块均可视为质点)沿斜面靠在一起,但不粘接,总长为L .将它们由静止释放,释放时它们下端距A 点的距离为2L .当小方块下端运动到A 点下面距A 点L
2
处时,小方块运动的速度达到最大.设小方块与粗糙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小方
块停止时下端与A 点的距离为x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K527
A .μ=tan θ
B .μ=2tan θ
C .x =2L
D .x =3L 三、非选择题
11.(2015年广东揭阳一中、金山中学、广大附中联考)如图K528所示,半径为r = 0.4 m 的1/4圆形光滑轨道AB 固定于竖直平面内,轨道与粗糙的水平地面相切于B 点,CDE 为固定于竖直平面内的一段内壁光滑的中空方形细管,DE 段被弯成以O 为圆心、半径R =0.2 m 的一小段圆弧,管的C 端弯成与地面平滑相接,O 点位于地面,OE 连线竖直.可视为质点的物块b ,从A 点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经地面进入细管(b 横截面略小于管中空部分的横截面),b 滑到E 点时受到细管下壁的支持力大小等于所受重力的1/2.已知物块b 的质量m
=0.4 kg ,g 取10 m/s 2
.
(1)求物块b 滑过E 点时的速度大小v E .
(2)求物块b 滑过地面BC 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 f .
(3)若将物块b 静止放在B 点,让另一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 ,从A 点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滑到B 点时与b 发生弹性正碰,已知a 的质量M ≥m ,求物块b 滑过E 点后在地面的首次落点到O 点的距离范围.
图K528
第2讲 动能、动能定理
1.C 解析:从接触跳板到最低点,弹力一直增大,合力先减小后增大,故A 错误.加速度的方向先向下后向上,速度先和加速度同向再和加速度反向,可知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动能先增大后减小,故B 错误.形变量一直在增大,弹性势能一直在增加,故C 正确.根据
动能定理,重力做正功,弹力做负功,动能在减小,所以运动员所受重力对他做的功小于跳板的作用力对他做的功,故D 错误.
2.C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货物一直向上运动,根据功的定义式可得:重力做负功,
拉力做正功,即W 1<0,W 2>0,A 、B 错误,C 正确;根据动能定理:合力做的功W 3=0-12
mv 2
,
v =2 m/s ,即W 3<0,D 错误.
3.D 4.D 解析:以速度v 上升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知-mgH -μmg cos θ·H
sin θ
=0
-12mv 2,以速度2v 上升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知-mgh -μmg cos θ·h sin θ=0-12
m (2v )2,联立解得μ=⎝ ⎛⎭
⎪⎫v 2
2gH -1tan θ,h =4H ,故D 正确.
5.C
6.D 解析:根据动能定理,对小球运动全过程有:-2fH =12m (34v 0)2-12
mv 2
0,上升过程:
-(mg +f )H =-12mv 20,联立两式得:f =7
25
mg ,选项D 正确.
7.B 8.BD
9.BD 解析:以物体为研究对象,由动能定理得W N -mgH =12mv 2,即W N =mgH +12
mv 2
,选
项B 正确,选项A 错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由动能定理得W T -(m +M )gH =12
(M +m )v 2
,即
W T =12(M +m )v 2
+(M +m )gH >mv 22+MgH ,选项D 正确,选项C 错误.
10.BD
11.解:(1)物块b 滑过E 点时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N =m v 2E
R 代入 N =12
mg
联立解得v E =
gR
2=
10×0.2
2
m/s =1 m/s.
(2)物块b 从A 点到E 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mg (r -R )-W f =1
2
mv 2E
解得W f =0.6 J.
(3)物块a 从A 滑到B 的过程机械能守恒,设物块a 滑到B 点时速度为v ,则有 12
Mv 2
=Mgr 解得v =2 2 m/s
设碰撞后物块a 、b 的速度分别为v a 、v b ,碰撞过程由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得 Mv =Mv a +mv b 12Mv 2=12Mv 2a +12
mv 2b 联立解得v b =2M M +m v =2v
1+
m
M
因为M ≥m ,由上式可知,
碰撞后v ≤v b <2v ,即2 2 m/s≤v b <4 2 m/s 物块b 从B 点到E 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mgR -W f =12mv E ′2
-12
mv 2b
物块b 离开E 点后做平抛运动,设时间为t ,首次落点到O 点的距离为x ,则有 x =v E ′·t R =12
gt 2 由以上三式联立解得0.2 m ≤x <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