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4.4面积的变化-苏教版(2014秋)
面积的变化-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面积的变化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面积的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面积的变化规律3.实际问题中的面积应用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面积的概念并掌握计算方法2.理解面积的变化规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相关问题3.能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面积的变化规律的掌握和应用,教学难点在于实际问题中的面积应用。
四、教学方法和预备知识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和问题解决的方式,通过教师引导和提供相关资源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现。
预备知识包括面积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教师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并与学生一起讨论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面积以及如何计算面积。
步骤二:自主探究教师提供相关材料和题目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面积的变化规律和应用。
步骤三:问题解决教师提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使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六、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并提交。
评估重点在于学生对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面积变化规律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在探究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帮助学生举一反三,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面积知识。
2.在实际问题解决环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逐步发现问题中的规律和特点,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3.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八、教学资源1.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课本2.相关练习册和试卷3.在线资源,如视频、图片和网站等。
九、教学后思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如果存在不足之处,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面积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这些是我们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反思的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_比例》小学数学-有答案-同步练习卷(4)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比例》小学数学-有答案-同步练习卷(4)一、细心填写1.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________.2.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括号里填合适的数。
1:43=________:121.4 ()=7 100.5:0.2=58:________________:110=1523. 解比例是根据________.二、准确计算.解比例。
20:x=2 3 : 4 51.5 1.6=x 3.2x:1.6=5:14根据条件写出比例,再解比例(1)25和2的比等于12和x的比。
(2)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是5和12,两个内项是3和x.三、解决问题将糖和水按5:100的质量比配制成糖水,现有糖20克,需要水多少克?两个圆柱的底面积相等,第一个圆柱与第二个圆柱高的比是7:11,第二个圆柱的体积是132立方分米,第一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一、细心填写一幅图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一幅图的比例尺是1:2000,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________倍,也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________米。
这是________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的________千米。
在照片上小华的身高是5厘米,她的实际身高是1.6米。
这张照片的比例尺是________.二、解决问题.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之间的距离是6.5厘米,两地实际相距325千米。
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一个精密零件长4毫米,画在图纸上是8厘米,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________.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360千米,画在图上只有12厘米。
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实验小学要修建一个圆形花坛,如图是这个花坛的平面图。
已知这个花坛的实际直径是6米,求这幅平面图的比例尺,并在图的右下方用线段比例尺表示出来。
一、细心填写.在比例尺是的地图上,实际距离360千米在图上应画________厘米,图上4.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________千米。
六年级下册数学小升初试卷-毕业会考试卷(十四) 苏教版(2014秋)(含答案)

是( ( ) )g ()。
题号 一二三四五附加题总分得分一、填空。
(2 ×3+3 × 7+6 × 1=33 分)1. 把 三张卡片任意摆成一个三位数,那么这个三位数小于 500 的可能性 。
2. 请你将 , 6 , 15 , 10 , 20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7 19 46 33 43( )<( )<( )<( )<( ) 3. 1 < 7 < 4 的□中可以填写的自然数有( ) 个。
2 □ 54. 若3a +2b +5=10.8,则6a +4b -5=( )。
5. 一种商品,按进价的 14%加价定价,现在这种商品的进价降低了 5%,若仍按原定价出售,则这种商品现在的利润率是()%。
6. 今年小明的年龄是爸爸年龄的 1 ,8 年后小明的年龄将是他爸爸年龄的 2,今年小明4 5() 岁。
7. 甲、乙两个长方形,它们的周长相等,甲的长与宽的比是 3∶2,乙的长与宽的比是 7∶5, 甲与乙的面积比是()。
8. 李明 2008 年 1 月 28 日到银行存了定期存款 1000 元,年利率是 4.14%,利息税是 5%, 2009 年 1 月 28 日到期时,他可得本金和税后利息共() 元。
9. 64=2 × 2 × 2 × 2 × 2 × 2,则 f (64) =6;27=3 × 3 × 3,则g (27)=3。
那么f (16) =10. 右图是创艺广告公司为某种商品设计的商标图案,若每个小长方形面积为“1”,则涂色部分的面积是()。
11. 下面是汛期绘制的某水库水位变化情况统计图(以警戒水位为标准,记作 0 米)。
1. 5 1 0. 5 0 -0. 5 -1 -1. 58月1日8月3日 8月5日 8月7日8月9日 (1)( ) 月() 日水位最高,超出警戒水位() 米。
六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4.比例 苏教版(2014秋)(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4.比例一、单选题1.校园平面图的比例尺为1:5000,100米的道路应该画( )厘米。
A. 1B. 2C. 3D. 502.小丽用一些同样大小的小长方形纸板恰好圈成了一个大长方形,如下图。
小长方形长与宽的比是( )。
A. 6:5B. 3:2C. 5:4D. 4:33.一幅图的比例尺是1:12000000,那么在这幅地图上1厘米表示的实际距离是()千米.A. 12B. 120C. 1200D. 120004.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按3:1放大,得到的图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A. 24B. 60C. 2165.解比例2.4∶32=x=()A. 1.5B. 2.7C. 5.1D. 146.解比例x=( )A. 0.8B.C.D. 0.6二、判断题7.比例尺是前项为1的最简整数比。
8.一个正方形按3∶1放大后,周长和面积都扩大了3倍9.10.一个图形按1∶10缩小,就是把这个图形的面积缩小为原来的。
11.比例尺大的,实际距离也大三、填空题12.在一幅比例尺是1:5000的学校平面图上,量校门口到教学楼的距离是4cm,校门口到教学楼的实际距离________米.13.在比例尺是1︰500的平面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2cm,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________ m.14.解比例.X=________15.解方程x∶12.8=10∶8x=________16.在比例尺为1:50000的平面图上,量得一条大道的长度是10厘米,这条大道的实际长度是________千米.17.东台高速路出口距离西溪景区8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间的距离为4厘米,这幅东台的比例尺是________.在这幅东台上量得安丰镇到甘港村史馆的距离为9厘米,安丰镇到甘港村史馆的实际距离是________千米.18.在线段此例尺为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2.5cm,甲、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是________千米?四、计算题19.(4.5﹣x):0.6=(10+x):2.20.解比例。
六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之第二单元:圆柱表面积的三种增减变化方式专项练习(解析版)苏教版

2021-2022学年六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之第二单元:圆柱表面积的三种增减变化方式专项练习(解析版)1.一个底面积为x平方厘米、高为h厘米的圆柱切成若干个小圆柱。
每切1次,表面积都增加( )平方厘米,切5次表面积增加( )平方厘米。
【解析】一个圆柱每切1次表面积就增加2个截面的面积,切5次表面积增加(2×5)个截面的面积,截面面积为x平方厘米。
一个底面积为x平方厘米、高为h厘米的圆柱切成若干个小圆柱。
每切1次,表面积都增加( 2x )平方厘米,切5次表面积增加( 10x )平方厘米。
2.把一个半径2分米、长1米的圆木平均截成3段,表面积共增加( )分米2。
【解析】把圆木截成3段,增加了3×2=6(个)面,这6个面的每个面都和圆木的底面相同。
据此,利用圆的面积公式,先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再将其乘6,求出表面积共增加的面积。
(3.14×22)×6=12.56×6=75.36(平方分米)所以,表面积共增加了75.36平方分米。
3.把一个底面半径是4dm,高10dm的圆柱沿底面直径垂直切成相同的两块(如图),表面积增加( )dm2。
【解析】看图分析,表面积增加的部分为两个切面。
每个切面均是长方形,长为高,宽为底面直径。
据此,结合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列式计算出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增加部分。
10×(4×2)×2=10×8×2=160(平方分米)所以,表面积增加160平方分米。
4.一个圆柱,若沿着一条底面直径纵切后,可以得到一个边长是8厘米的正方形的截面,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这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8厘米,高也是8厘米。
据此,根据圆柱的表面积公式,列式计算出它的表面积即可。
3.14×(8÷2)2×2+3.14×8×8=100.48+200.96=301.44(平方厘米)所以,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301.44平方厘米。
小学-数学-苏教版(2014秋)-苏教版四上期末检测卷(二)

苏教版四上期末检测卷(二)一、填空题1、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单位名称(填“立方厘米”“毫升”或“平方分米”).一张普通试卷的面积约是6______;牙膏盒的体积约是150______;一个人一次能喝水约400______.2、下图中共有______条线段.3、芳芳和3个小伙伴2天共做了176朵小红花,平均每人每天做______朵.4、在下图中添上一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使得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有______种添加方法.5、下面是三年级同学参加兴趣小组情况统计图.由图可知,长绳队的人数比合唱队多______人,三年级参加兴趣小组的一共有______人.6、梅岭小学的同学积极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活动.美术组有4个小组,电脑组有5个小组,书法组有3个小组;美术组每组27人,电脑组每组24人,书法组每组32人.美术组和书法组一共有______人;书法组比美术组少______人.7、在一个不透明的箱子里放有30个蓝色球,20个红色球.从箱子里任意取出一个,取出______色球的可能性更大.8、水果店运来8筐苹果和5筐梨,苹果一共重360千克,梨一共重240千克.平均每筐苹果比每筐梨轻______千克.二、选择题9、小丁丁今年11岁,明年()12岁.A. 一定B. 不可能C. 可能10、一个太阳能热水器可以容纳()水.A. 5升B. 15升C. 150升11、关于算式28×(46-25÷5)的运算顺序,正确的是().A. 乘→减→除B. 除→减→乘C. 乘→除→减12、下图中共有()个角.A. 4B. 8C. 1013、小明要从点O过马路,最短的路线是().A. OAB. OBC. OCD. OD14、军军很喜欢看书,一本480页的故事书,他30天就可以看完.照这样的速度,一本655页的书,他()在40天内看完.A. 能B. 不能15、根据42÷7=6可以知道84÷14=().A. 6B. 12C. 6016、下面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和从()看,形状不一样.A. 上面B. 左面C. 右面17、下图表示各种颜色气球的数量:红色、绿色和蓝色的气球总共有()个.A. 45B. 46C. 5118、张阿姨五楼家里装修,上水泥,3次上了12袋.照这样计算,8次可以上水泥()袋.A. 28B. 32C. 48三、判断题19、因为59÷6=9……5,所以590÷60=9……5. ()20、一个物体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这个物体是由4个小正方体组成的. ()21、下个星期日一定下雨.()22、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相交,就一定互相平行.()四、计算题23、脱式计算:60+150×3÷5.24、脱式计算:120-80÷4+67.25、脱式计算:(900-720÷18)×6.26、脱式计算:72×[(200-45)÷5].五、解答题27、某种汽车行驶100千米,大约用油10升.如果从甲地到乙地大约有3000千米,大约要用油多少升?28、一个车间的12名工人7天共加工了672个零件,平均每名工人每天加工零件多少个?29、幸福村要修一条长522米的水渠,3天共修了174米.照这样的速度,剩下的还需要几天才能完成?30、食堂运来面粉420千克,运来的大米比面粉的2倍还多120千克.如果每天用掉60千克大米,那么这批大米够用几天?参考答案1、【答案】平方分米,立方厘米,毫升【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体积单位、容量单位、面积单位的选择.【解答】根据常识可知,一张普通试卷的面积约是6平方分米;牙膏盒的体积约是150立方厘米;一个人一次能喝水约400毫升.故本题的答案是平方分米,立方厘米,毫升.2、【答案】6【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数线段的条数.【解答】由图可知,线段有:AB,AC,AD;BC,BD;CD,共6条.故本题的答案是6.3、【答案】22【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解答】已知芳芳和3个小伙伴2天共做了176朵小红花,求芳芳和3个小伙伴1天做了多少朵小红花,列式计算为:176÷2=88(朵);求平均每人每天做多少朵花,列式计算为:88÷4=22(朵).列综合算式为:176÷2÷4=22(朵).故本题的答案是22.4、【答案】2【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根据视图摆放小正方体.【解答】在题图中添上一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使得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有2种添加方法,分别是在前面两个小正方体上加一个小正方体,如图所示:、.5、【答案】5,90【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解答】由图可知,参加美术组的有35人,参加长绳队的有25人,参加合唱队的有20人,参加航模组的有10人,求长绳队比合唱队多多少人,列式计算为:25-20=5(人).三年级参加兴趣小组的一共有:35+25+20+10=90(人).故本题的答案是5,90.6、【答案】204,12【分析】先根据题意求出各兴趣小组的人数,再相加减即可.【解答】美术组的人数:27×4=108(人);电脑组的人数:24×5=120(人);书法组的人数:32×3=96(人),所以美术组和书法组一共有108+96=204(人),书法组比美术组少108-96=12(人).故本题的答案是204,12.答案第1页,共5页7、【答案】蓝【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与事物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在总数中所占数量越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所占数量越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小. 【解答】因为30>20,所以从箱子里任意取出一个,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更大.故本题的答案是:蓝.8、【答案】3【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既有加减又有乘除的混合运算.【解答】根据题意,先求出每筐苹果有多少千克,再算出每筐梨有多少千克,最后相减即可,列综合算式是240÷5-360÷8=3(千克).故本题的答案是3.9、【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解答】小丁丁今年11岁,明年一定12岁.选A.10、【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认识容积和升.【解答】由常识可知,一个太阳能热水器可以容纳150升水.选C.11、【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解答】28×(46-25÷5)是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首先要计算小括号里面的式子,括号里面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所以这个算式应先计算除法再算减法,最后算乘法.选B.12、【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数角的个数.在计数问题中,常常利用握手问题的解答方法,来统计角的个数.【解答】根据角的意义可知,共顶点的5条射线,由于每条射线都要和另外的4条组成一个角,所以一共组成:5×4=20(个)角.又因为每两条射线只组成一个角,去掉重复计算的情况,实际只有20÷2=10(个)角.选C.13、【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垂线段最短问题.【解答】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图中OB垂直于马路,所以小明要从点O过马路,最短的路线是OB. 选B.14、【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解答】军军很喜欢看书,已知一本480页的故事书,他30天就可以看完,则他每天看的页数为:480÷30=16(页).照这样的速度,求他40天能看多少页,列式计算为:40×16=640(页).因为640<655,所以一本655页的书他不能在40天内看完.选B. 15、【答案】A【分析】商不变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被除数由42到84,乘了2,除数由7到14,乘了2,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可得:商不变.因为42÷7=6,所以84÷14=6.选A.16、【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的组合物体.【解答】题中的立体图形是由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从正面、上面、左面看都是:.从右面看是:.选C.17、【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解答】由统计图可知,红色气球有12个,绿色气球有15个,蓝色气球有18个,则红色、绿色和蓝色的气球总共有:12+15+18=45(个).选A.18、【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归一问题.【解答】张阿姨五楼家里装修,上水泥,3次上了12袋.照这样计算,求8次可以上水泥多少袋,列式为:12÷3×8=32(袋).选B.19、【答案】×【分析】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但余数相应乘或除以相同的数.【解答】根据商的变化规律可知:59÷6=9……5,商9余5,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10,商不变,还是9,但余数也乘10,为:5×10=50,即590÷60=9……50.故本题错误.20、【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从不同方向观察简单的组合体.【解答】单从左面观察物体是无法判断此物体由多少立方体组成的,它有可能是由4个答案第3页,共5页立方体组成的,也可能是有更多个立方体组成的.故本题错误.21、【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解答】下个星期日可能下雨,可能也不下雨.故本题错误.22、【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解答】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平行和相交,所以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平行.故本题正确.23、【答案】60150356045056090150+⨯÷=+÷=+=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既有加法又有乘除的混合运算.【解答】脱式计算过程见答案.24、【答案】12080467120206710067=167-÷+=-+=+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既有加减又有除法的混合运算.【解答】脱式计算过程见答案.25、【答案】()()90072018690040686065160-÷⨯=-⨯=⨯=【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只含有小括号的整数混合运算.【解答】脱式计算过程见答案.26、【答案】72[[1555]2232⨯÷⨯÷⨯(200-45)5]=72=7231=【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答案第5页,共5页最后算括号外面的.【解答】脱式计算过程见答案.27、【答案】大约要用油300升.【分析】首先用甲地到乙地之间的距离3000除以100,求出从甲地到乙地大约有多少个100千米,然后乘每100千米的用油量即可.【解答】3000÷100=3010×30=300(升)答:大约要用油300升.28、【答案】平均每名工人每天加工零件8个.【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解答】672÷12÷7=8(个)答:平均每名工人每天加工零件8个.29、【答案】剩下的还需要6天才能完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归一问题.【解答】列综合算式如下:58÷÷÷(522-174)(1743)=348=6(天)答:剩下的还需要6天才能完成.30、【答案】这批大米够用16天.【分析】先求出一共运来多少大米,再算够用多少天.【解答】列式计算如下: 606060⨯÷÷÷(4202+120)=(840+120)=960=16(天)答:这批大米够用16天.。
4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4.4 认识比例尺课后练习同步练习一课一练含答案

4.4 认识比例尺1.判断。
(1)小华在绘制学校操场平面图时,用20厘米的线段表示地面上40米的距离,这幅图的比例尺为1︰2。
()(2)某机器零件设计图纸所用的比例尺为1︰1,说明了该零件的实际长度与图上是一样()。
()(3)一幅图的比例尺是6︰1,这幅图所表示的实际距离大于图上距离。
()2.选择。
(1)如果某图纸所用的比例尺小于1,那么这幅图所表示的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A.小于B.大于C.等于(2)学校操场长100米,宽60米,在练习本上画图,选用()作比例尺较合适。
A.1︰20B.1︰2000C.1︰2003. 一种精密零件,画在图上是12厘米,而实际的长度是3毫米。
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4.英华小学有一块长120米、宽80米的长方形操场,画在比例尺为1 :4000的平面图上,长和宽各应画多少厘米?5.在比例尺为1 :200000的一幅地图上,城和城相距5厘米,两城实际相距多少千米?参考答案1.(1)×(2)√(3)×2.(1)A (2)B3.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 = 比例尺12厘米 = 120毫米 120 : 3 = 40 : 1答:这幅图的比例尺是40 : 1。
1 = 3厘米4.长:120米 = 12000厘米 12000 ×40001 = 2厘米宽:80米 = 8000厘米 8000 ×4000答:长应画3厘米,宽应画2厘米。
1 = 1000000厘米 = 10千米5.5 ÷200000答:两城实际相距10千米。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答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答案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5. (1)篮球:15%足球:20%排球:10%乒乓球:45%羽毛球:10%练习一4. (1)3(2)1.5(3)185. 9.5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圆柱和圆锥的认识5. (1)C(2)C6. 长、宽、高至少各是36厘米、24厘米、10厘米。
圆柱的表面积7. 50.24平方米8. 第二块,计算略练习二4. 78.5平方厘米533.8平方厘米5. 78.5%圆柱的体积(1)4. 423.9升5. 178.98平方分米226.08升6. 1.5米圆柱的体积(2)7. 188.4毫升8. 60.288立方米9. 15700立方厘米练习三6. (1)15857平方厘米(2)39250立方厘米7. 1099立方厘米圆柱的体积2. (1)×(2)×(3)×3. A10. 14.13厘米练习四5. 62.8立方分米6. 471平方分米整理与练习(1)7. 12.6平方米8. 251.2立方厘米整理与练习(2)1. (1)A(2)B(3)C5. 12.56立方厘米 3.14立方厘米20.096立方厘米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1)5. 12.56厘米22厘米25.12厘米6. 小明、小林、小芳分别采集了9千克、6千克、2千克。
解决问题的策略(2)4. 大和尚:10人小和尚:40人5. 6天练习五6. 4题7. 12.56平方厘米第四单元比例比例的意义4. 第181页练习六4. (1)15∶9=5310∶6=5310∶3=103(2)15∶9=10∶6 7. 6∶3=14∶7或7∶3.5=12∶6比例的基本性质4. x=16x=512x=16x=325. 9∶8练习七8. 68.5米9. 40人比例尺3. 5厘米6. 1∶1000练习八1. (1)B(2)C(3)C6. 甲车70千米/时乙车90千米/时面积的变化5. 4800平方米6. 9∶1540第五单元确定位置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1)4. 北偏东45°方向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2)4. 甲列车行了648千米,乙列车行了432千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面积的变化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 将一个周长12厘米的正方形变换成面积为3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是按()的比放大的。
A. 1:2
B.1:3
C. 1:4
2.下列四幅图中,第()幅图是由左图按比例缩小的.(单位:厘米)
3.如图将四边形AEFG变换到四边形ABCD,其中E、G分别是AB、AD的中点,下列叙
述不正确的是()
A.这种变换是相似变换
B.对应边扩大到原来的2倍
C.各对应角的大小不变
D.面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
4.将一个三角形按1:2的比放大后,面积是原来的()倍。
A.1
B.2
C.4
D.8
5.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按1:4的比例尺放大后它的面积是()A.48平方厘米B.96平方厘米C.192平方厘米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6.把正方形按5:1的比放大,放大后图形的边长是原来正方形边长的_______倍,面积
是原来正方形面积的________倍。
7.把一个长4cm,宽2cm的长方形按3:1放大后,得到的新图形面积是_____cm2.
8. 把一个长方形按3:1的比放大,放大后与放大前长方形的面积比是___:_____。
9.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按3:1的比放大,得到的长方形的周长是
______厘米,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
10.把一个长4cm、宽3cm的长方形按3:1放大,得到的图形的面积是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1.(1)把图中的长方形按1:2的比例在网格线上画出来.
(2)把图中的梯形按2:1的比例在网格线上画出来.
12.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图。
(1)按2:1的比画出正方形放大后的图形;
(2)按1:2的比画出三角形缩小后的图形.
13.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按3:1的比例放大后,得到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4.(1)如图中,图形B是把图形A按什么比例缩小后可以得到的?
(2)图形A与图形B的面积比是多少?
.
参考答案
1. A
【解析】原正方形的周长=12÷4=3。
放大后的正方形的周长是:6。
则放大前后
的边长之比为3:6=1:2。
2. A
【解析】根据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的性质,放大或缩小后的长宽之比不变。
在原图中,长宽之比是2:6=1:3,在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A选项的长宽之比是1:3,故选
A。
3. D
【解析】由于E、G分别是AB与AD的中点,所以边长是按1:2的比例放大的,则放大前后的面积之比则是1:4。
面积扩大到原来的4倍。
故D错。
4. C
【解析】长度按1:2放大后,放大前后的面积之比为1:4,则面积扩大4倍。
故选C。
5. C
【解析】当长度按1:4扩大后,面积按1:16扩大,则扩大后的面积=12×16=192平方厘米。
6.5、25
【解析】按5:1放大后,边长是原来的5倍。
面积扩大为原来的52=25倍。
7.72
【解析】原长方形的面积=4×2=8平方厘米。
按3:1放大后,面积按9:1扩大,则新图形的面积=8×9=72平方厘米。
8.9:1
【解析】当长度按3:1放大后,面积按(3:1)2=9:1放大。
9.42、108
【解析】按3:1扩大后的长、宽分别为12厘米和9厘米。
则得到的周长=(12+9)×2=42厘米,面积=12×9=108平方厘米。
10.108
【解析】原长方形的面积=4×3=12平方厘米。
按3:1放大后,面积按9:1扩大,则新图形的面积=12×9=108平方厘米。
11.解:
原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为4与8。
按1:2比例缩小后,得到的长宽分别为2与4
原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分别为4和2,按2:1放大后,得到的上底和下底分别为8和4。
画出如下:
12.原正方形的边长为2,按2:1放大后得到的边长为4
原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高的长度分别为8和4,按1:2缩小后得到的底边和高分别为4和2
画出图如下:
13.解:
原长方形的面积=8×6=48平方厘米
当长度按3:1放大后,得到的面积是原面积的9倍
则得到的面积=48×9=432平方厘米。
14.(1)图形A与图形B的底边之比=15:5=3:1
高之比为9:3=3:1
则图B是图A按1:3的比例缩小得到的。
(2)由(1)可知,图B是图A按1:3的比例缩小得到的则图B与图A的面积之比=(1:3)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