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及镁合金熔炼特点

合集下载

【免费下载】镁合金熔铸工艺特点及典型熔炼工艺

【免费下载】镁合金熔铸工艺特点及典型熔炼工艺

镁合金熔铸工艺特点及典型熔炼工艺 在熔炼镁合金过程中必须有效地防止金属的氧化或燃烧,可以通过在金属熔体表面撒熔剂或无熔剂工艺来实现.通常添加微量的金属铍和钙来提高镁熔体的抗氧化性.熔剂熔炼和无熔剂熔炼是镁合金熔炼与浇注过程的两大类基本工艺.1970年之前,熔炼镁合金主要是采用熔剂熔炼工艺.熔剂能去除镁中杂质并且能在镁合金熔体表面形成一层保护性薄膜,隔绝空气.然而熔剂膜隔绝空气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熔炼过程中氧化燃烧造成的镁损失还是比较大.此外,熔剂熔炼工艺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容易产生熔剂夹杂,导致铸件力学性能和耐蚀性下降,限制了镁合金的应用;另一方面熔剂与镁合金液反应生成腐蚀性烟气,破坏熔炼设备,恶化工作环境.为了提高熔化过程的安全性和减少镁合金液的氧化,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了无熔剂熔炼工艺,在熔炼炉中采用六氟化硫(SF6)与氮气(N2)或干燥空气的混合保护气体,从而避免液面和空气接触.混合气体中SF6的含量要慎重选择.如果SF6 含量过高,会侵蚀坩锅降低其使用寿命;如果含量过低,则不能有效保护熔体.总的来说,无论是熔剂熔炼还是无熔剂熔炼,只要操作得当,都能较好地生产出优质铸造镁合金. 1熔炼保护工艺 (1)熔剂保护熔炼工艺 将熔体表面与氧气隔绝是安全地进行镁合金熔炼的最基本要求.早期曾尝试采用气体保护系统,但效果并不理想.后来,人们开发了熔剂保护熔炼的工艺.镁合金用熔剂见表7.3.在熔炼过程中,必须避免坩锅中熔融炉料出现"搭桥"现象,将余下的炉料逐渐添加到坩锅内,保持合金熔体液面平稳上升,并将熔剂轻轻撒在熔体表面. 每种镁合金都有各自的专用熔剂,必须严格遵守供应商规定的熔剂使用指南.在熔化过程中,必须防止炉料局部过热.采用熔体氯化工艺熔炼镁合金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收集Cl2.在浇注前,要对熔体仔细撇渣,去氧化物,特别是影响抗蚀性的氯化物.浇注后,通常将硫粉撒在熔体表面以减轻其在凝固过程中的氧化. (2)无熔剂保护工艺 压铸技术中采用熔剂熔炼工艺会带来一些操作上的困难,特别是在热压室压铸中,这种困难更加严重.同时,熔剂夹杂是镁合金铸件最常见的缺陷,严重影响铸件的力学性能和耐蚀性,大大阻碍了镁合金的广泛应用.20世纪70 年代初,无熔剂熔炼工艺的开发成功是镁合金应用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突破,对镁合金工业的发展有着革命性的意义. 1)气体保护机理 如上所述,纯净的N2,Ar,Ne 等惰性气体虽然能对镁及其合金熔体起到一定的阻燃和保护作用,但效果并不理想.N2易与镁反应,生成Mg3N2 粉状化合物,结构疏松,不能阻止反应的进行.Ar和Ne等惰性气体虽然与Mg不反应,但无法阻止镁的蒸发. 大量试验研究表明,CO2,SO2,SF6 等气体对镁及其合金熔体可以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其中以SF6的效果最佳. 熔体在干燥纯净的CO2中氧化速度很低.高温下CO2与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Mg(L)+CO2=2 MgO(S)+C 反应产物为无定型碳,它可以填充与氧化膜的间隙处,提高熔体表面氧化膜的致密性,此外还能强烈地抑制镁离子透过表面膜的扩散运动,从而抑制镁的氧化. SO2与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Mg(L)+SO2=2 MgO(S)+ MgS(S) 反应产物在熔体表面形成一薄层较致密的MgS/ MgO复合膜,可以抑制镁的氧化.20世纪70年代,SF6的保护效果没有得到认可前,人们广泛采用SO2气体来抑制镁合金的氧化与燃烧. SF6是一种人工制备的无毒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为164.1,密度是空气的4倍,发生化学反应可能产生有毒气体,在常温下及其稳定.含SF6的混合气体与镁可以发生一系列的复杂反应. 2Mg(L)+O2=2 MgO(S) 2Mg(L)+O2+SF6=2 MgF2(S)+ SO2+ F2 2MgO(S)+SF6=2 Mg F2(S)+ SO2+ F2 MgF2的致密度高,它与MgO一起可形成连续致密的氧化膜,对熔体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应当注意的是,采用含SF6保护气氛时,一定不能含有水蒸气,否则水分的存在会大大加剧镁的氧化,还会产生有毒的HF气体. 然而,各种气体对镁合金熔体的保护效果可能与合金系有关.M.H.Kim等开展了保护性气体对Mg-Ca系合金熔体氧化特性影响的研究,发现Ar,N2,和CO2三种气体中N2的保护效果最好.流速较小时,CO2与镁合金熔体反应生成的氧化层具有双层多孔性结构,表层富碳,内层富氧,不能抑制Mg-Ca系合金熔体的氧化与燃烧.显然,Kim与其他人的研究结果相悖. 2)SF6保护气氛 目前,人们在镁合金熔炼与生产过程中广泛采用SF6保护气氛.SF6保护气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保护气氛,能显著降低熔炼损耗,在铸锭生产行业和压铸工业中得到普遍应用.实验研究表明,含0.01vol.%SF6的混合气体可有效地保护熔体,但实际操作中,为了补充SF6与熔体反应与泄漏造成的损耗,SF6的浓度要高些.在配置混合气体时,一般应采用多管道,多出口分配,尽量接近液面且分配均匀,并且需要定期检查管道是否堵塞和腐蚀.采用SF6保护气氛熔炼合金时,应尽可能提高浇注温度,熔体液面高度和给料速度的稳定性,以避免破坏液面上方SF6气体的浓度.此外要注意保护气体与坩锅发生反应,否则反应产物(FeF3,Fe2O3)将与镁发生剧烈反应. SF6保护气氛主要有两种,一种时干燥空气与SF6的混合物,另一种时干燥空气与CO2 和SF6的混合物.SF6保护气氛中SF6浓度较低(1.7~2)vol.%,且无毒无味.压铸温度比较低,且金属熔体密封性好,SF6浓度较低的空气混合物就可以提供保护(通常小于0.25 vol%).在熔剂熔炼工艺中,细小的金属颗粒会陷入坩锅底部的熔渣中而难以回收,因而熔体损耗较高.在无熔剂工艺中,由于没熔剂,坩锅底部熔渣量大大减少,从而熔体损耗相对较低. 由于在镁合金熔炼温度下SF6会缓慢分解和与其他元素发生反应生成SO2,HF和SF4等有毒气体,在815℃还会产生剧毒的S2F10,但S2F10在300~350℃会分解出SF6和SF4,因此镁合金的熔炼温度一般不超过800℃.SF6浓度低于0.4 vol.%的保护气氛便能对镁合金熔体提供有效保护,因而产生的有毒气体可以忽略.表7.12列出了SF6气体的技术要求.SF6价格高且存在潜在的温室效应,因而要尽量控制SF6的排放量.保护性气氛中SF6的浓度不容许超过2vol.%,否则会引起坩锅损耗.特别是在高温下,SF6浓度超过某一特定的体积分数时,坩锅内可能发生剧烈反应甚至爆炸,因此必须对混合气体中SF6浓度进行严格控制.此外,带盖的坩锅不能采用纯SF6气氛进行保护.SF6是影响镁合金寿命周期指标(LCA)的主要因素,也是制约镁合金成为21世纪绿色材料的关键因素.2000年,国际镁协会(IMA)呼吁镁界人士重视开发保护性气体以代替SF6.1.3.1 熔化工具及原料的准备新坩埚在使用前须经没有渗透及X射线检验,证明无渗漏及影响使用的缺陷后方可使用。

镁合金熔铸工艺特点及典型熔炼工艺

镁合金熔铸工艺特点及典型熔炼工艺

镁合金熔铸工艺特点及典型熔炼工艺在熔炼镁合金过程中必须有效地防止金属的氧化或燃烧,可以通过在金属熔体表面撒熔剂或无熔剂工艺来实现.通常添加微量的金属铍和钙来提高镁熔体的抗氧化性.熔剂熔炼和无熔剂熔炼是镁合金熔炼与浇注过程的两大类基本工艺.1970年之前,熔炼镁合金主要是采用熔剂熔炼工艺.熔剂能去除镁中杂质并且能在镁合金熔体表面形成一层保护性薄膜,隔绝空气.然而熔剂膜隔绝空气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熔炼过程中氧化燃烧造成的镁损失还是比较大.此外,熔剂熔炼工艺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容易产生熔剂夹杂,导致铸件力学性能和耐蚀性下降,限制了镁合金的应用;另一方面熔剂与镁合金液反应生成腐蚀性烟气,破坏熔炼设备,恶化工作环境.为了提高熔化过程的安全性和减少镁合金液的氧化,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了无熔剂熔炼工艺,在熔炼炉中采用六氟化硫(SF6)与氮气(N2)或干燥空气的混合保护气体,从而避免液面和空气接触.混合气体中SF6的含量要慎重选择.如果SF6 含量过高,会侵蚀坩锅降低其使用寿命;如果含量过低,则不能有效保护熔体.总的来说,无论是熔剂熔炼还是无熔剂熔炼,只要操作得当,都能较好地生产出优质铸造镁合金.1熔炼保护工艺(1)熔剂保护熔炼工艺将熔体表面与氧气隔绝是安全地进行镁合金熔炼的最基本要求.早期曾尝试采用气体保护系统,但效果并不理想.后来,人们开发了熔剂保护熔炼的工艺.镁合金用熔剂见表7.3.在熔炼过程中,必须避免坩锅中熔融炉料出现"搭桥"现象,将余下的炉料逐渐添加到坩锅内,保持合金熔体液面平稳上升,并将熔剂轻轻撒在熔体表面.每种镁合金都有各自的专用熔剂,必须严格遵守供应商规定的熔剂使用指南.在熔化过程中,必须防止炉料局部过热.采用熔体氯化工艺熔炼镁合金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收集Cl2.在浇注前,要对熔体仔细撇渣,去氧化物,特别是影响抗蚀性的氯化物.浇注后,通常将硫粉撒在熔体表面以减轻其在凝固过程中的氧化.(2)无熔剂保护工艺压铸技术中采用熔剂熔炼工艺会带来一些操作上的困难,特别是在热压室压铸中,这种困难更加严重.同时,熔剂夹杂是镁合金铸件最常见的缺陷,严重影响铸件的力学性能和耐蚀性,大大阻碍了镁合金的广泛应用.20世纪70 年代初,无熔剂熔炼工艺的开发成功是镁合金应用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突破,对镁合金工业的发展有着革命性的意义.1)气体保护机理如上所述,纯净的N2,Ar,Ne 等惰性气体虽然能对镁及其合金熔体起到一定的阻燃和保护作用,但效果并不理想.N2易与镁反应,生成Mg3N2 粉状化合物,结构疏松,不能阻止反应的进行.Ar和Ne等惰性气体虽然与Mg不反应,但无法阻止镁的蒸发.大量试验研究表明,CO2,SO2,SF6 等气体对镁及其合金熔体可以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其中以SF6的效果最佳.熔体在干燥纯净的CO2中氧化速度很低.高温下CO2与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Mg(L)+CO2=2 MgO(S)+C反应产物为无定型碳,它可以填充与氧化膜的间隙处,提高熔体表面氧化膜的致密性,此外还能强烈地抑制镁离子透过表面膜的扩散运动,从而抑制镁的氧化.SO2与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Mg(L)+SO2=2 MgO(S)+ MgS(S)反应产物在熔体表面形成一薄层较致密的MgS/ MgO复合膜,可以抑制镁的氧化.20世纪70年代,SF6的保护效果没有得到认可前,人们广泛采用SO2气体来抑制镁合金的氧化与燃烧.SF6是一种人工制备的无毒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为164.1,密度是空气的4倍,发生化学反应可能产生有毒气体,在常温下及其稳定.含SF6的混合气体与镁可以发生一系列的复杂反应.2Mg(L)+O2=2 MgO(S)2Mg(L)+O2+SF6=2 MgF2(S)+ SO2+ F22MgO(S)+SF6=2 Mg F2(S)+ SO2+ F2MgF2的致密度高,它与MgO一起可形成连续致密的氧化膜,对熔体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应当注意的是,采用含SF6保护气氛时,一定不能含有水蒸气,否则水分的存在会大大加剧镁的氧化,还会产生有毒的HF气体.然而,各种气体对镁合金熔体的保护效果可能与合金系有关.M.H.Kim等开展了保护性气体对Mg-Ca系合金熔体氧化特性影响的研究,发现Ar,N2,和CO2三种气体中N2的保护效果最好.流速较小时,CO2与镁合金熔体反应生成的氧化层具有双层多孔性结构,表层富碳,内层富氧,不能抑制Mg-Ca系合金熔体的氧化与燃烧.显然,Kim与其他人的研究结果相悖.2)SF6保护气氛目前,人们在镁合金熔炼与生产过程中广泛采用SF6保护气氛.SF6保护气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保护气氛,能显著降低熔炼损耗,在铸锭生产行业和压铸工业中得到普遍应用.实验研究表明,含0.01vol.%SF6的混合气体可有效地保护熔体,但实际操作中,为了补充SF6与熔体反应与泄漏造成的损耗,SF6的浓度要高些.在配置混合气体时,一般应采用多管道,多出口分配,尽量接近液面且分配均匀,并且需要定期检查管道是否堵塞和腐蚀.采用SF6保护气氛熔炼合金时,应尽可能提高浇注温度,熔体液面高度和给料速度的稳定性,以避免破坏液面上方SF6气体的浓度.此外要注意保护气体与坩锅发生反应,否则反应产物(FeF3,Fe2O3)将与镁发生剧烈反应.SF6保护气氛主要有两种,一种时干燥空气与SF6的混合物,另一种时干燥空气与CO2 和SF6的混合物.SF6保护气氛中SF6浓度较低(1.7~2)vol.%,且无毒无味.压铸温度比较低,且金属熔体密封性好,SF6浓度较低的空气混合物就可以提供保护(通常小于0.25 vol%).在熔剂熔炼工艺中,细小的金属颗粒会陷入坩锅底部的熔渣中而难以回收,因而熔体损耗较高.在无熔剂工艺中,由于没熔剂,坩锅底部熔渣量大大减少,从而熔体损耗相对较低.由于在镁合金熔炼温度下SF6会缓慢分解和与其他元素发生反应生成SO2,HF和SF4等有毒气体,在815℃还会产生剧毒的S2F10,但S2F10在300~350℃会分解出SF6和SF4,因此镁合金的熔炼温度一般不超过800℃.SF6浓度低于0.4 vol.%的保护气氛便能对镁合金熔体提供有效保护,因而产生的有毒气体可以忽略.表7.12列出了SF6气体的技术要求.SF6价格高且存在潜在的温室效应,因而要尽量控制SF6的排放量.保护性气氛中SF6的浓度不容许超过2vol.%,否则会引起坩锅损耗.特别是在高温下,SF6浓度超过某一特定的体积分数时,坩锅内可能发生剧烈反应甚至爆炸,因此必须对混合气体中SF6浓度进行严格控制.此外,带盖的坩锅不能采用纯SF6气氛进行保护.SF6是影响镁合金寿命周期指标(LCA)的主要因素,也是制约镁合金成为21世纪绿色材料的关键因素.2000年,国际镁协会(IMA)呼吁镁界人士重视开发保护性气体以代替SF6.1.3.1 熔化工具及原料的准备新坩埚在使用前须经没有渗透及X射线检验,证明无渗漏及影响使用的缺陷后方可使用。

镁合金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镁合金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镁合金材料的制备与应用随着科技和工业的不断发展,材料科学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其中,镁合金材料是一种备受瞩目的高强度、轻质、环保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电子、医疗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镁合金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一、镁合金材料的制备镁合金是由镁和其他金属元素合成的合金,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耐腐蚀性好等特点,常用于制造航空、汽车、电子、医疗等领域的零部件和器件。

镁合金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真空熔炼法真空熔炼法是一种制备高纯镁合金的方法,主要通过高温真空熔炼将镁和其他金属元素的混合物合成镁合金。

该方法制备的镁合金纯度高、含氧量低、杂质少,但制备过程复杂、成本高。

2. 粉末冶金法粉末冶金法是一种材料制备方法,主要通过高能球磨或化学还原等技术将镁和其他金属元素粉末混合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压制成型。

该方法制备成本低、工艺简单、能够制备出各种形状的材料,但制备周期长、工艺参数难控制。

3. 氮化物反应法氮化物反应法是一种制备高性能镁合金的方法,主要通过将金属镁和氮化物在高温下反应制备成镁氮化物,之后通过还原反应获得镁合金。

该方法制备出的镁合金密度高、强度高、延展性好,但制备过程复杂、成本高,需要使用高温等特殊条件。

二、镁合金材料的应用随着人们对环保和能源消耗的重视,镁合金材料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逐步增加。

以下是镁合金材料常见的应用场景。

1. 航空领域航空领域对材料的高强度、轻质、抗疲劳等要求很高,镁合金正是符合这些要求的材料之一。

在飞机、直升机等飞行器的制造过程中,将镁合金用作机身结构材料、发动机外罩、支撑件等,能够大幅度降低整个飞行器的重量,提升飞行器的效率和性能。

2. 汽车领域镁合金也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领域。

在汽车制造过程中,将镁合金用作车身结构材料、发动机散热器、变速器壳体、制动器等部位,能够降低整车重量、提高车辆的燃油效率和动力性能,同时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电子领域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对电子材料的性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镁合金的熔炼与精炼

镁合金的熔炼与精炼
夹杂物
如氧化物、氮化物等,需控制夹杂物的数量和分 布,以保证镁合金的质量。
熔炼工艺与技术
01
熔炼前的准备
清理炉膛、准备工具和原料,确 保熔炼前的准备工作充分。
03
搅拌与混合
在熔炼过程中进行搅拌和混合, 促进成分均匀分布,减少偏析现
象。
02
熔炼温度与时间
根据镁合金的种类和成分,控制 适当的熔炼温度和时间,以保证
镁合金的熔炼与精炼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6
目录CONTENTS
• 镁合金简介 • 镁合金的熔炼 • 镁合金的精炼 • 镁合金的铸造与加工 • 镁合金的回收与再生
01
镁合金简介
镁合金的特点
低密度
镁合金的密度低于钢和铝合金,具有轻量化 优势。
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01
02
03
喷涂
在镁合金表面喷涂防腐漆 或金属涂层,以提高耐腐 蚀性能。
电镀
在镁合金表面电镀一层金 属,以提高耐腐蚀性和导 电性。
阳极氧化
通过电解方法使镁合金表 面形成一层氧化膜,以提 高耐腐蚀性和美观度。
01
镁合金的回收与再 生
回收方式与技术
机械回收
将废旧镁合金进行破碎、筛选,再通过熔炼和重铸的方式进行回 收。
精炼原料与配料
镁合金
主要原料,根据需要选择不同成分的镁合金 。
精炼剂
用于去除熔液中的杂质,如氧化物、硫化物 等。
合金元素
为了调整镁合金的性能,可添加适量的合金 元素。

镁合金性质与特点

镁合金性质与特点

比重小 抗冲击
减震 性好
电磁屏蔽 优良
耐腐蚀 性能差
比强度高
延展 性差
易再生 利用
材料 镁合金
铝合金 工程塑料 铸铁
ρ/gcm-3 1.74-1.90
2.70 1.13-2.0
7.15
E/GPa 45
70 15-25
180
E/ρ 24-26
σ/MPa
σ/ρ
减震系数
180-300 118-172 30-60%
2020/7/1
9
合金元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Si: (1) 改善铸件的热稳定性, (2) 降低塑性 (3) 提高流动性
Be: (1) 微量Be能有效降低镁合金在熔融、铸造和焊接过程中熔体表面的氧化 (2) 晶粒粗化
Re: (1) 提高耐热性 (2) 晶粒粗化
Cu、Fe、Ni: 降低合金的耐腐蚀性,需严格管控
5
合金材料的处理状态
2020/7/1
6
镁合金的分类
2020/7/1
7
镁合金的强化方法
纯镁的室温性能很差,通过以下处理性能得以大幅改善
2020/7/1
8
合金元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镁合金中的主要合金元素有Al、Zn、Mn等,有害元素有Fe、Ni、 Cu
Al: (1) 强度、硬度及铸造性,含量过高时脆化
针对性能主要从以下五种成型方式介绍:
砂型和永久型铸造、压铸、锻造、挤压、片材与板材
2020/7/1
15
不同制备方法的材料性能
2020/7/1
16
不同制备方法的材料性能
2020/7/1
17
不同制备方法的材料性能
2020/7/1
18

镁及镁合金熔炼特点

镁及镁合金熔炼特点

镁及镁合金熔炼特点镁合金的熔点不高,热容量较小,在空气中加热时,氧化快,在过热时易燃烧;在熔融状态下无熔刘保护时,则可猛烈地燃烧。

因此,镁合金在熔铸过程中必须始终在熔剂或保护性气氛下进行。

熔铸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熔剂的质量和熔体保护的好坏。

镁氧化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镁的比热容和导热性较低,MgO疏松多孔,无保护作用,因而氧化处附近的熔体易于局部过热,且会促进镁的氧化燃烧。

镁合金除强烈氧化外,遇水则会急剧地分解而引起爆炸,还能与氮形成氮化镁夹杂。

氢能大量地溶于镁中,在熔炼温度不超过900℃时,吸氢能力增加不大,铸锭凝固时氢会大量析出,使铸锭产生气孔并促进疏松。

多数合金元素的熔点和密度均比镁高,易于产生密度偏析,故一次熔炼是难以得到成分均匀的镁合金锭。

有时采用预制镁合金,再重熔的办法。

为防止污染合金,熔炼镁合金时不宜用一般硅砖作炉衬。

由于镁合金对杂质也很敏感,如镍、被含量分别超过0.03%及0.01%时,铸锭便易热裂,并降低其耐蚀性。

对熔剂要求很严格,要有较大的密度和适当的黏度,能很好地润湿炉衬。

在熔炼过程中熔剂会不断地下沉,因而要陆续地添加新熔剂,使整个熔池覆盖好且不冒火燃烧。

在个别地方出现氧化燃烧时,应及时撒上熔剂将其扑灭。

用Ar、Cl2、CCl4去气精炼时,吹气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粗化晶粒。

用N2气吹炼时可能形成氮化镁,温度不宜过高。

镁合金的流动性较小,应稍提高浇温。

但浇温过高会使形成缩松的倾向增大。

铸锭时要注意熔体保护和漏镁放炮。

浇温和浇速过高,易产生漏镁和中心热裂;但浇温浇速过低,则易形成冷隔、气孔和粗大金属间化合物等。

此外,由于镁合金密度小,黏度大,一些溶解度小而密度较大的合金元素不易溶解完全,常随熔剂沉于炉底,或随熔剂悬浮于熔体中成为夹杂。

因此,镁合金中常出现金属夹杂、熔剂夹渣及氧化夹渣。

归纳起来,镁合金的熔铸技术具有如下特点:1)镁的化学活性很强烈,在熔态下,极易和氧、氮及水气发生化学作用。

镁合金熔炼覆盖剂材质单

镁合金熔炼覆盖剂材质单

镁合金熔炼覆盖剂材质单镁合金熔炼覆盖剂是一种应用于镁合金熔炼过程中的辅助材料,它广泛应用于镁合金熔炼工艺中。

覆盖剂的主要功能是防止氧化、污染、烧损、渣化等现象发生,从而提高镁合金的质量和性能。

本文将主要介绍镁合金熔炼覆盖剂的材质、性能、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镁合金的特点。

镁合金具有密度低、比强度高、切削性好、机械性能优良等特点,因此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镁合金容易氧化、污染以及烧损,使得熔炼过程复杂而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发了镁合金熔炼覆盖剂。

镁合金熔炼覆盖剂的主要材质包括石墨、石英、高岭土、黏土等。

这些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而且能够与镁合金直接反应,形成一层致密的防护膜,防止镁合金表面的氧化和烧损。

同时,熔炼覆盖剂还可以吸附镁合金表面的氧气和杂质,减少污染。

此外,覆盖剂还具有润湿性好、流动性佳等优点,能够将覆盖剂均匀地覆盖在镁合金表面,有效防止氧化、污染等现象的发生。

在实际应用中,熔炼覆盖剂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加入到镁合金熔炼过程中,例如在炉底喷射、均匀撒播、炉内直接投料等方式。

熔炼覆盖剂的添加量根据具体的合金成分和熔炼工艺可以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在熔炼覆盖剂材质的选择和性能优化方面,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是耐高温性能,熔炼过程中会产生高温,所以覆盖剂必须具有较高的熔点和热稳定性,以保证覆盖剂在高温下不会熔化和蒸发。

其次是抗浸渗性能,熔炼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金属液体会浸渗到覆盖剂中,因此覆盖剂必须具有一定的抗浸渗性能,以防止金属的进一步污染。

此外,还需要考虑覆盖剂与镁合金的相容性,以及覆盖剂的粒度和颗粒度分布等因素。

目前,熔炼覆盖剂正在不断研发和改进中,以适应不同类型的镁合金和熔炼工艺的需求。

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研发更高性能的熔炼覆盖剂,以提高镁合金的质量和性能。

二是优化覆盖剂的添加方式和添加量,以实现更好的覆盖效果。

【冶金原理及工艺】5.4 典型合金的熔炼工艺-镁合金-

【冶金原理及工艺】5.4 典型合金的熔炼工艺-镁合金-
(2) 镁合金的变质处理。未经变质处理的镁合金晶粒比较粗大,在厚壁 处更为明显。晶粒粗大将使合金的缩松和热裂倾向大大增加,力学性能下 降,所以需对镁合金液进行变质处理,使基体组织细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对于含铝的ZM5镁合金,可采用“过热变质”,即把精炼后的镁液升温 到850~900oC, 保温10~15min,然后迅速冷却到浇注温度进行浇注。经验表 明,“过热变质”的Mg-Al合金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铁。其机理可能是随着 温度上升,铁在镁中的溶解量增加,迅速降温时,这些铁就以大量不溶于 镁液的Mg-Al-Fe或Mg-Al-Fe-Mn化合物细小质点的形式析出,成为镁合金 凝固时的结晶核心,使晶粒细化。
由于Mg-H2O反应更为激烈,所以在熔化镁合金时要特别注意采取适当 措施以防止发生事故。除此之外,镁合金的疏松缺陷也与镁液中的氢有关, 主要来源于Mg-H2O反应,所以镁合金熔化工艺中的除气问题日益引起人们 重视。
(3)镁与其他气体间的反应。镁与氮发生反应生成Mg3N2膜,此膜是多孔 的,不能阻止反应继续进行。但Mg-N反应的激烈程度较Mg-H2O及Mg-O反 应小,在较低温度下此反应进行得极慢。
① 镁合金中加锆的主要困难
a. 锆的熔点约为1850oC,相对密度为6.5; 而镁的熔点为651oC,相对密 度为1.74。 所以纯锆加入镁合金液中呈固态,难以溶解。而且由于其相对密 度大,易形成比重偏析。
b. 锆和镁在液态时不能无限溶解,锆在镁中的溶解度仅为0.6%左右。 在镁铝系合金液中,锆的溶解度也小于1%。 由于锆在镁液中溶解度低,故 很难熔制含锆量高且成分又均匀的中间合金。
c. 加锆前应进行适当的精炼。研究表明,MgO会使镁合金液中锆沉淀析 出,增加锆的损耗,因此,在加锆前需用熔剂进行精炼,以清除合金液中 的MgO夹杂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镁及镁合金熔炼特点
镁合金的熔点不高,热容量较小,在空气中加热时,氧化快,在过热时易燃烧;在熔融状态下无熔刘保护时,则可猛烈地燃烧。

因此,镁合金在熔铸过程中必须始终在熔剂或保护性气氛下进行。

熔铸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熔剂的质量和熔体保护的好坏。

镁氧化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镁的比热容和导热性较低,MgO疏松多孔,无保护作用,因而氧化处附近的熔体易于局部过热,且会促进镁的氧化燃烧。

镁合金除强烈氧化外,遇水则会急剧地分解而引起爆炸,还能与氮形成氮化镁夹杂。

氢能大量地溶于镁中,在熔炼温度不超过900℃时,吸氢能力增加不大,铸锭凝固时氢会大量析出,使铸锭产生气孔并促进疏松。

多数合金元素的熔点和密度均比镁高,易于产生密度偏析,故一次熔炼是难以得到成分均匀的镁合金锭。

有时采用预制镁合金,再重熔的办法。

为防止污染合金,熔炼镁合金时不宜用一般硅砖作炉衬。

由于镁合金对杂质也很敏感,如镍、被含量分别超过0.03%及0.01%时,铸锭便易热裂,并降低其耐蚀性。

对熔剂要求很严格,要有较大的密度和适当的黏度,能很好地润湿炉衬。

在熔炼过程中熔剂会不断地下沉,因而要陆续地添加新熔剂,使整个熔池覆盖好且不冒火燃烧。

在个别地方出现氧化燃烧时,应及时撒上熔剂将其扑灭。

用Ar、Cl2、CCl4去气精炼时,吹气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粗化晶粒。

用N2气吹炼时可能形成氮化镁,温度不宜过高。

镁合金的流动性较小,应稍提高浇温。

但浇温过高会使形成缩松的倾向增大。

铸锭时要注意熔体保护和漏镁放炮。

浇温和浇速过高,易产生漏镁和中心热裂;但浇温浇速过低,则易形成冷隔、气孔和粗大金属间化合物等。

此外,由于镁合金密度小,黏度大,一些溶解度小而密度较大的合金元素不易溶解完全,常随熔剂沉于炉底,或随熔剂悬浮于熔体中成为夹杂。

因此,镁合金中常出现金属夹杂、熔剂夹渣及氧化夹渣。

归纳起来,镁合金的熔铸技术具有如下特点:
1)镁的化学活性很强烈,在熔态下,极易和氧、氮及水气发生化学作用。

在熔体表面如不严加保护,接近800℃时就很快氧化燃烧。

为减少烧损、生产安全以及保证金属质量,在整个熔铸过程中,熔体始终需用熔剂加以保护,避免与炉气和空气中的氧、氮及水气接触。

因此,给工艺带来了许多问题,如大量熔盐
给产品质量、人身健康和安全生产带来不少麻烦。

2)除少数组元(元素)如Cd、Zn、Al、Ag、Li等外,其他组元在镁中的溶解度都非常小;此外,在难熔组元间又易形成高熔点化合物而沉析,因此在工艺上加人很困难。

由于铁难溶于镁中,故在镁合金的熔铸过程中,可使用不加任何涂层的铁制工具。

3)在有些镁合金铸锭中,易于发生局部晶粒大小悬殊现象。

同时晶粒尺寸较大,晶粒形状易于出现柱状晶和扇形晶,严重影响压力加工性能和制品的力学性能。

因此,对不同合金要采取相应的变质处理方法来细化晶粒,并适当改变晶粒形状。

近年来,采用电磁搅动液穴中熔体的方法,对晶粒细化有良好的效果。

永磁搅拌法也开始使用。

由于镁合金晶粒粗化倾向较大,对镁合金铸锭晶粒的尺寸大小和形状原则上不作严格要求。

4)镁合金的氧化夹杂、熔剂夹渣和气体溶解度远比铝合金多。

因此,需要进行净化处理。

目前,在我国多采用熔剂精炼法,有些国家也采用气体精炼法,并研发了一些新的净化技术。

镁合金的净化剂都是沉降型的,这点不同于铝合金和其他有色金属,这就给工艺和制品质量带来许多麻烦。

因此,在净化后需要有充分的静置时间。

在炉底还需另设排渣口,扒底渣的工序亦不容忽视。

在整个熔铸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熔剂,同时外加大量的化工材料(加入组元和变质处理用),它们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合金质量,为此,对熔剂和熔盐应有严格要求。

5)以〖H〗对镁合金也有一定影响。

除了能影响含锆-镁合金中锆的溶解度外,当氢含量超过某一限额时间(16cm3/100g镁),将在铸锭上出现不同程度的显微气孔。

因此,对氢含量也不应忽视。

6)由于镁合金热含量较低,当加人高熔点组元或批量较大的化工材料时,将使熔体温度降低较大。

所以,镁合金的熔炼温度应比铝合金高。

熔体过热会使晶粒粗化,而且氧化、氮化及热裂纹倾向性等,都随着过热温度的提高趋于严重。

因此,在工艺中应尽力避免熔体过热。

在镁一铝系合金中有金属过热细化晶粒的效应。

但用这种方法细化晶粒将引起其他缺陷,效果不好。

同时细化效应时间也是短暂的,熔体停留时间稍长则晶粒又复粗化。

7)镁合金远比铝合金熔炼工艺复杂,但在研究方面却比铝合金差。

因此,许多机理问题还有待确证。

如熔盐性质、净化机理、变质处理等重要工艺,在机理方面许多还只是些假说,有些尚未经确证。

8)镁合金的安全技术问题是很重要的。

大多数熔盐都有潮解性,大多数化工材料都有结晶水。

在工艺过程中,液态金属直接见水就产生飞溅性爆炸,务必严加注意。

此外,有害气体和粉尘,都应妥善处理。

9)金属组元、金属镁以及加入的大多数化工材料,多数都是昂贵稀缺的原材料。

在工艺过程中烧损较大,实收率较低,严重影响制品的经济效果。

影响实收率的因素很多,如加人方法、操作方法、批量、熔体温度以及伴加混合盐的数量和质量等,这些都要严加注意。

最近引进的一些新熔剂,可减少锆和铈的烧损。

如用2号熔剂,MB8合金中铈的损失为16.3%,而用5号熔剂时,其烧损只有1.2%。

又如MB15合金,用2号熔剂时锆的损失为16.3%,而用新的5号熔剂时,就几乎没有损失。

同时新熔剂还基本消除了MB8合金的熔剂夹渣废品。

10)为了保证镁合金制品有高而均匀的性能,对铸锭的致密度和成分区域偏析也应重视。

11)镁合金的热裂纹倾向较大,因此铸造时的结晶速度不宜过高。

但结晶速度较小时,又将促进金属中间化合物的形成和发展。

可见,热裂纹和金属中间化合物,二者在工艺上有矛盾,这也是工艺复杂和困难的原因所在。

必须全面考虑,适当选择。

但由于镁合金的弹性模量比铝合金小得多(镁的E=45000MPa,铝的E=72000MPa),因此,镁合金铸锭的内应力远小于铝合金,其冷裂纹倾向性要比铝合金小得多。

镁合金的熔炼方法依据变形镁合金的上述特点,其熔炼工艺装备大体分两大类:火焰反射炉和坩埚炉。

坩埚炉有电坩埚炉和燃料坩埚炉两种。

电坩埚炉又分工频坩埚炉和电阻坩埚炉两种。

在国外基本上是用5~12t火焰炉,或用坩埚锅炉熔制变形镁合金。

国内既使用大型火焰反射炉,也采用工频坩埚炉。

坩埚炉更有利于提高金属质量和改善生产条件。

备注:
熔炼时,所使用的熔剂都要进行干燥处理,水分控制在3%以内;所使用的流槽、分流盘等都要进行200℃~350℃的预热;所使用的熔铸工具(铁质工具)除高温烘烤外,表面的氧化物都要去除干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