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语文课件-一句话-语文S版【小学学科网】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20 一句话|语文S版(共11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20 一句话|语文S版(共11张PPT)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秋瑾﹚ 愿为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
作业:
1.背诵这首诗歌。 2.搜集闻一多的其它诗歌读一读,并
给其中一首做批注赏析。 3.试着模仿本文写几句爱国诗歌。
“咱们的中国!”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闻一多 最后一次演讲 在封建军阀黑暗的统治下,有一些
想要改变中国现状的爱国人士奋起反 抗,却被无情的杀害了,这其中就包 括被国民党特务迫害的李公朴先生。
那个死时候的水中国好一些的田地都是归地主所有,大部分
从村百姓闻只一多能给他们做农奴,而有一点自己地的自耕农他们
必须负担政府的勒索,各种本地官吏的零星窃盗,以及驻在
(2、3项作业可选一项完成)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 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 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 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 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 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 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 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 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 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六年级语文上S《一句话》课件

六年级语文上S《一句话》课件
“咱们的中国”这句话是在重压下,沉默了千百 年,一旦突发就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力量的话。
学习第二节
理解“铁树开花”,体会这句话。
用“铁树开花”比喻建设“咱们的 中国”来之不易但终会成事实。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写出反动者慑于民众的爆发力量,企图 极力维护自身统治所带去的恐慌和畏惧。
这是让反动派恐惧的话,也是能实现的话。
体会情感
进一步体会“咱们的中国!”
把两节连起来读一读, 思考:为什么这句话要重复两遍?这首诗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新中国的强烈的渴望与赞美。
• 闻一多先生怀着赤诚爱国心,通过 这首《一句话》表达出对现状的强 烈不满和渴望改变旧中国的激情。
祈祷 闻一多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 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 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
20 一句话
授课教师 王娟娟
人物简介
在中国的近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人:
他,自称“东方老憨”,然而却感 情丰富,热情洋溢,拥有着一个诗人 的灵魂,朱自清称他是中国抗战前 “唯一的爱国诗人”;
他,对《周易》、《诗经》、《庄 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与研 究,被郭沫若称之为“前无古人,后 无来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说出就是祸”暗示反动统治者对民众 革命的惧怕和镇压;
• “能点得着火”暗示民众普遍存在不 满和反抗情绪;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黑 暗,革命一触即发的社会现实.“火” 隐喻民众革命;
• 通过“祸”与“火”的写实和比喻, 揭露黑暗现实对民意的压制,也寓示 着民众积蓄着的巨大的力量。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咱们的中国”
突然晴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20 一句话|语文S版 (共35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20 一句话|语文S版 (共35张PPT)
2)写实手法与隐喻手法的运用。 这首诗注意写实,语句大多平易朴实,但又凝炼, 贴切,富于表现力。“这句话叫我今天怎么 说”“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几近口语。同时这 首诗又大量运用了隐喻手法如: “一句话”隐喻火种,“火”隐喻民众革命,“火 山”隐喻蕴藏着巨大力量的民众。“霹雳”隐藏喻 民众的反抗和呐喊, 以“铁树开花”隐藏喻不相 信民众会当家作主。
爆一声:
写出了当时中国政治黑暗、革命一触 即发的社会现实。
“咱们的中国!” “咱们的中国”指什么?“咱们的中国”暗 示未来的中国将有人民当家做主。
1 写旧社会黑暗现实压
制下的民意蕴含着无
大人 民群众的,为了中国的明天,我们每个中 国人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为她振臂高呼, 掀翻压在她身上的一切苦难,用我们的热 血,创造一个新中国。
2)反复手法的运用。
• 两节诗的末三句重叠,运用了反复的修 辞手法,有一唱三叹之妙,一方面强化了 诗的主题即“霹雳”和“咱们的中国”, 另一方面也突出了全篇高昂自信的激情和 格调。
• 两次重复的不同在于:第一次表现的是 作者对它突出性的认识,第二次则强调了 作者对它的期待和信念。
重难点问题1
一、概括诗中表现的情感内容 诗歌表达了热切希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与理想中国必 然寤的思想感情、充分表达了对民众革命的信心和浓 厚的爱国主义思想。
二、分别说明文中所用隐喻的含义 诗中大量运用了隐喻手法。 “一句话”隐喻火种;“火”隐喻民众革命;“火山” 隐喻蕴藏着巨大力量的民众;“霹雳”喻民众革命的 声威和力量,表现出诗人对民众和民众革命的坚定信 心。
三、诗中的反复修辞手法的运用。 两节诗的末三节运用反复修辞手法,在情感上一唱三 叹,突出了主题,而且高潮迭起,强化了全诗高昂自 信的激情和格调。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20 一句话|语文S版 (共19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20 一句话|语文S版 (共19张PPT)

这是一句怎样的话呢?你能结合课文 内容,谈谈你对“一句话”的理解吗? 有不懂的问题吗? 联系课文内容与时代背景,自学课文, 想一想。小组讨论。
学习第一节
抓住“祸”“火”两字体会这是句怎样的话:
联系当时时代理解:
“祸”:军阀封建统治的黑暗现实对人的 压制。(对他们自身来讲是埋下了祸患。) “火”:民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
③“咱们的中国”,暗示未来的祖国将由人民当家 作主,表现出诗人对理想中国的向往和赞颂。
④“铁树开花”暗示某些人对民众革命的怀疑。
(2)反复修辞的作用:两节诗的末三句重复,仅将“突然 ”换成了“等到”,这用的是“反复”修辞手法。起作用 :有一唱三叹之妙,不仅强调了“霹雳”和“咱们的中国 ”,突出了主题,而且高潮叠起,强化了全诗高昂自信的 激情和格调。
齐读,读出这种翻天覆地 的力量
学习第二节 理解“铁树开花”,体会这句话。
用“铁树开花”比喻 建设“咱们的中国”来之不易但终会成事实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火山有一天不再沉默了,将会迸发出势不可挡的力量
写出反动者慑于民众的爆发力量, 企图极力维护自身统治所带去的恐慌和畏惧。
• 这是句让反动派恐惧的话,也是能实现的话
质疑问难
这首诗的名字叫《一句话》这是怎样பைடு நூலகம்一句话呢? 快打开语文书,看看这句话是什么?
课 文 朗 读
思考讨论
这句话是——“咱们的中国!” 与“我们的中国!”“咱们的中国。”进行对比 体会。感情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使用“咱们”,口头语,说的人与听的人之间 显得关系亲密,体会出作者那颗强烈的爱国之 心那团强烈的爱国的烈火。
(一旦爆发将把旧社会彻底改变)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 默?”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20 一句话|语文S版 (共26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20 一句话|语文S版 (共26张PPT)
他,自称为“东方老憨”,然而却感情丰富,热情 洋溢,拥有着一个高尚的灵魂,朱自清先生称他是中国 抗战前“唯一的爱国新诗人”;
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 四大古籍的整理与研究成就卓著,被郭沫若称之为"前 无古人,后无来者";
他,面对着被列强践踏、掠夺,灾难深重的祖国,以 满腔忧愤写下了《七子之歌》;
• 闻一多先生怀着赤诚爱国心,通过 这首《一句话》表达出对封建军阀 黑暗统治的强烈不满和渴望改变旧 中国建立新中国的激情。
七子之歌
• 《七子之歌》是一组诗,共有七 首。诗人闻一多作于1925年。诗 人把当时我国被外国侵略者占据的 七个地方(澳门、香港、台湾、威 海卫、九龙、广州湾、旅顺大连) 拟人化为远离母亲的“七个儿子” ,一首诗写一个“儿子”,所以总 称为“七子之歌”。
小组交流
• 把两节连起来读一读,思考:为 什么这句话要重复两遍?你感受 到什么? 对新中国的强烈的渴望与赞美。
咱们的中国!
• 第一节开头以“有一句话说出 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提纲挈领,反映了封建军 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第二节 ,作者以火山忍受不了缄默呼 应了上一段的“火山的缄默” ,用“铁树开花”比喻建设“ 咱们的中国”虽然会来之不易 ,但终究会成为事实。
七子之歌——澳门
•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 闻先生曾说:“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 的祖国,爱他的人民。”1925年他留美回国, 看到的是封建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和民不 聊生的景象,于是,赤诚爱心转化为对现状 的强烈不满和渴望改变旧中国的激情。这种 情绪在这首诗中得到充分体现。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20 一句话|语文S版 (共25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20 一句话|语文S版 (共25张PPT)
美”。 2)写实手法与隐喻手法的运用。
这首诗注意写实,语句大多平易朴实,但又凝炼,贴切,富于表 现力。“这句话叫我今天怎么说”“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几 近口语。同时这首诗又大量运用了隐喻手法如: “一句话”隐喻火种,“火”隐喻民众革命,“火山”隐喻蕴藏 着巨大力量的民众。“霹雳”隐藏喻民众的反抗和呐喊, 以 “铁树开花”隐喻不相信民众会当家作主。
孩子们,把你们内心的那份情感,那份自豪融入到朗读中吧!
让我们把这份激情化作力量,共同建设——“咱们的中国”!
这是句让反动派恐惧的话,也是能实现的话。
火山爆发就预示着?
人民群众的觉醒,人民力量的爆发!
中国民众被压榨了千百年,也沉默了千百年, 然而一旦反抗,那力量将如火山爆发,那声势将似
晴天霹雳。请带着这种感觉朗读这一小节吧!
体会情感
进一步体会“咱们的中国!”
把两节连起来读一读, 思考:为什么这句话要重复两遍?你又感受到什么?
请你朗读第98页”学习链接“
这首诗的名字叫《一句话》,这是怎样的一 句话呢?听老师朗读,看看这句话是什么?
课 文 朗 读
“咱们的中国!”
“咱们”指谁?为什么不说 “我们的中国!”呢?
“我们”显得庄重严肃;“咱们”是口头 语,它把读者和作者的心一下子拉近了,显得 很亲切,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
语文出版社 (S版)第20课
课:一句话
20 .一句话
作者:闻一多
有一位诗人于1922年远赴美 国留学,在美国留学期间,他饱 受民族歧视和压迫,这使他的灵 魂受到极大的震动。1925年,他 怀着赤诚的爱国之情回到祖国, 看到的却是封建军阀统治下的黑 暗现实和民不聊生的景象。于是, 对祖国的火热之心促使他拿起如 刀巨笔,创作诗歌。这个人就是 闻一多。

六年级上语文课件一句话_语文S版

六年级上语文课件一句话_语文S版
《七子之歌》代表作品新诗集 《红烛》、《死水》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诗的名字叫《一句话》,来齐读课 文,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句话呢?
“咱们的中国”
时代背景
1925年他留美回国,看到的 是封建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和 民不聊生的景象,于是,赤诚爱 心转化为对现状的强烈不满和渴 望改变旧中国的激情。这种情绪 在这首诗中得到充分体现。全诗 以“一句话”——“咱们的中国” 为构思中心,运用写实和隐喻相 结合的手法,反复咏叹,极力渲 染烘托。
2、当奥运圣火在鸟巢点燃,中国健儿在赛 场上摘金夺银时,我们看到了一个自强 不息的中国,我们要竖起大拇指说,这 就是——“咱们的中国!”
拓展延伸
3、当洪水、雪灾、地震、干旱等一系列自 然灾害频频向我们袭来时,我们看到了 一个万众一心的中国,我们要拍着胸脯 说,这就是——“咱们的中国!”
4、当我们目睹着这群幼小的身影踉踉跄跄, 然而又无比坚定地跋涉于背水路上时, 我们看到了一个无限蓬勃、青春激荡的 中国,我们要挺直腰板说,这就是—— “咱们的中国!”
回顾总结
同学们,把你内心的情感融入到朗 读中,我们齐读课文——
课文虽然学完了,然而诗人闻一多 那深沉的爱国激情却仍在我们彼此心中 升腾,让我们把这份激情化作力量,共 同建设——“咱们的中国!”
谢谢观赏
2021/8/2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理解感悟
闻一多是怎样将他的情感 传递给我们大家的呢?自由读 诗,画出你感触最深的语句, 体会一下。
火山爆发
铁树开花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262021/8/26Thursday, August 26,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262021/8/262021/8/268/26/2021 12:38:20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262021/8/262021/8/26Aug-2126-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262021/8/262021/8/26Thursday, August 26, 2021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 一句话精选优质PPT课件 语文S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 一句话精选优质PPT课件 语文S版
默默的等待是一场默默的徒劳 若付出必有回报,投入必有结果 那是不是,我还没有投入 是不是付出太少,我默默等待 默默考量自已的信心和爱的程度的做法 是否令我错过适当的机会? 愿你今夜能有一个好梦 如果你在梦中也露出甜美的笑容 那是我托明月清风祝福你 爱上你,毕竟也是淡淡的哀愁
(3)语言特点:这首诗形式整齐,语言自然平易而 富于节奏感,有适于吟诵的特点。
主题思想
这首诗是对黑暗中国的揭露,对理想 中国的赞颂,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民众革命 胜利的坚定信心和渴望建立人民当家做主 的“咱们的中国”的爱国主义思想。
课Hale Waihona Puke 练习• 一、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缄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霹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树开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封建军阀将会“发 抖,伸舌头,顿脚”,这些诗句形象地揭示了反动 势力凶狠而又虚伪的本质,充分肯定赞颂了具有五 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力量,体现了作者对 社会历史的清醒认识与敢于追求真理的胆魄。
(1)表现手法:诗中大量运用了隐喻手法。
①“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其中,“一句话”隐喻火种,b “火”隐喻民众革命, “说出就是祸”暗示反动统治者对民众革命的惧怕和 镇压,能点得着火”暗示民众普遍存在着不满和反抗 情绪。
缄默
霹雳 铁树开花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沉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等到青天里一声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子之歌 –澳门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 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一句话
闻一多
作者简介
• 闻一多(1899-1946),本名 闻家骅,字友三,中国现代伟 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 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 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 派代表诗人和学者。主要成就 《七子之歌》代表作品新诗集 《红烛》、《死水》
回顾总结
同学们,把你内心的情感融入到朗 读中,我们齐读课文—— 课文虽然学完了,然而诗人闻一多 那深沉的爱国激情却仍在我们彼此心中 升腾,让我们把这份激情化作力量,共 同建设——“咱们的中国!”
2015/8/17
拓展延伸
3、当洪水、雪灾、地震、干旱等一系列自 然灾害频频向我们袭来时,我们看到了 一个万பைடு நூலகம்一心的中国,我们要拍着胸脯 说,这就是——“咱们的中国!” 4、当我们目睹着这群幼小的身影踉踉跄跄, 然而又无比坚定地跋涉于背水路上时, 我们看到了一个无限蓬勃、青春激荡的 中国,我们要挺直腰板说,这就是—— “咱们的中国!”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诗的名字叫《一句话》,来齐读课 文,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句话呢?
“咱们的中国”
时代背景
1925年他留美回国,看到的 是封建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和 民不聊生的景象,于是,赤诚爱 心转化为对现状的强烈不满和渴 望改变旧中国的激情。这种情绪 在这首诗中得到充分体现。全诗 以“一句话”——“咱们的中国” 为构思中心,运用写实和隐喻相 结合的手法,反复咏叹,极力渲 染烘托。
理解感悟
闻一多是怎样将他的情感 传递给我们大家的呢?自由读 诗,画出你感触最深的语句, 体会一下。
火山爆发
铁树开花
拓展延伸
闻一多先生确实拥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1、如今,在这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我 们终于可以无所顾忌地肆意讴歌、深情 呼唤,因为这是——“咱们的中国!” 2、当奥运圣火在鸟巢点燃,中国健儿在赛 场上摘金夺银时,我们看到了一个自强 不息的中国,我们要竖起大拇指说,这 就是——“咱们的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