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导学案

合集下载

气压带和风带导学案 (1)

气压带和风带导学案 (1)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2 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学习重点1三圈环流的形成机制2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学习过程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意义(1)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

(2)意义:①调整了全球的分布;②各地变化和形成的重要因素。

2、“单圈环流”的形成参照课本p33活动并在右图上标示理想状态下赤道与两极地间的热力环流(1)假定条件:①;②;③。

(2)形成原因:高低纬度间不均。

(3)赤道地区暖空气上升,近地面气压,形成气压带。

极地地区冷空气下沉,近地面气压,形成气压带。

在高空赤道地区形成气压,极地形成气压,这样在北半球的赤道和极地之间就形成了闭合的单圈环流。

3、“三圈环流”的形成(1)假定条件:①;②;③。

(2)形成原因: ①高低纬度间不均。

②力。

阅读课本P34-35 文字和图2.10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思考以下问题。

(1)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会导致空气在运动过程中如何变化?(2)副热带地区空气下沉,导致近地面气压如何变化?(3)副极地地区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上升,导致近地面气压如何变化?(4)分析低纬度和中,高纬度环流的形成过程?(5)阅读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模式图,观察并归纳总结分布规律?(1)低纬环流:在赤道附近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形成A,并在30°N附近堆积下沉形成C。

A与C之间的近地面形成B。

(2)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C向高纬度流出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称为D盛行;它与G向低纬流动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的,即F气流相遇之后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了E。

气压带和风带歌诀记忆法:七压六风,三低四高。

零三六九,风压相同。

4、季节移动规律:①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②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冬季。

③移动范围:移动约5°--10°。

气压带和风带导学案

气压带和风带导学案

全球压带与风带导学案【学习目标】 1.能熟练阅读并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及其季节移动示意图2.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学习内容】 自主学习读课本第50页,回答下列问题:形成地球上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试举例说明【合作探究】 一、单圈环流条件1:只考虑地球的形状——地表物质均一,地球不自转,太阳直射赤道, 在右边地球仪上画图:(1)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画出赤道与两极之间的环流, 并比较赤道与极地的近地面的气压高低及成因(2)想一想,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二、三圈环流条件2:条件1叠加地球自转——地转偏向力(问题探究)看课本第50页低纬度环流和信风带(1)赤道高空向北分流的空气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到达30°N 附近时的风向?垂直方向上气流如何运动?近地面形成什么气压带(2)在赤道0°和30°N 之间形成了低纬环流,此处的大气环流近地面包括哪些气压带和风带?并画出近地面的风向。

(小游戏)请一位同学演示来自赤道的气流的运动,其他同学绘图表示(3)自30°N60°N 附近相遇后的运动状况会发生什么变化?近地面形成什么气压带?(5)请结合你所完成的图,归纳全球共形成几个气压带和风带,有哪些分布规律?气压带的成因是否一致?(小组合作完成图形转换):在北极俯视图中绘出各气压带和风带 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条件3:条件2叠加地球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 观看动画,总结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南移,气压带、风带就会随之;反则反之。

北半球冬季 ;北半球夏季 。

[课堂反馈]读图并思考回答(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 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

(2)A 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__ 为什么A 气流与B 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_____。

[提出疑问]观察世界一月和七月等压线分布图,与我们绘制的图形为何有差异? 四、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条件4:条件三叠加海陆分布: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如下图所示,冬季和夏季陆地上各有一个空气柱,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在空气柱中用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然后回答问题(1)冬季和夏季,陆地上分别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30°N0°30°S60°N90°N60°S90°SAB(2)从纬度位置看,图中两个空气柱分别处于哪个气压带上?如果分别以这两个空气柱为气压中心,气压带还呈带状分布吗?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七月((2)结合课本P44图2-2-15亚洲季风 完成下面表格:本节课预习中遇到的疑问:1.下列全球的气压带中,气流是上升的有()①赤道低气压带②副热带高气压带③副极地低气压带④极地高气压带A ①②B ②④C ①④D ①③2.由于受热不均而形成的气压带有:()①赤道低气压带②副热带高气压带③副极地低气压带④极地高气压带A ①②B ②④C ①④D①③3.影响我国冬季季风的强弱与大小的气压中心主要是()A印度低压B夏威夷高压C阿留申低压D蒙古高压4.东亚季风区是全球最典型的季风区,这主要是因为()A人口众多,人类活动影响B该地区冬天特别寒冷,夏天特别炎热C该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显著D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5.下列图中,正确反映南半球副热带高压两侧大气运动的是()A. B. C. D .6.关于气压带叙述错误的是( )A.全球7个气压带,3个低压带,4个高压带B. 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大致在南北纬30°左右C.气压带分布具有高低相间的规律D.低压带气流上升,多晴天;高压带气流下沉,多云雨7.冬季和夏季我国东部沿海大部分地区的风向是:()A东北风和东南风B东北风和西南风C西北风和西南风D西北风和东南风8.关于我国的季风气候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季风区内的风向一年中呈规律性的变化B我国的季风区跨越了亚热带和温带C我国全部地区都属于季风气候区D在季风区内,夏天降水较多,冬天降水较少【课外探究】*1、氟氯烃的生产与使用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因大量排放氟氯烃而产生的臭氧空洞为什么会出现在南极上空?(互联网查询)2、(观察我国连续时间的卫星云图)我国大陆高空的云为何总是自西向东运动?3、2004年7月28日我国第一个北极科考站——黄河站(78○55’N,11○56’E)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落成。

高中地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导学案

高中地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导学案

第3课时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学习目标] 1.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2.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自主梳理]1.主要形成因素 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

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1)三圈环流⎩⎪⎨⎪⎧ ①低纬环流:近地面形成信风带②中纬环流:近地面形成西风带③高纬环流:近地面形成极地东风带(2)七个气压带⎩⎪⎨⎪⎧ ⎭⎪⎬⎪⎫A 赤道低气压带(1个)G 极地高气压带(2个)热力因素 ⎭⎪⎬⎪⎫C 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E 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动力因素(3)六个风带⎩⎪⎪⎨⎪⎪⎧ B 低纬信风带(2个)⎩⎪⎨⎪⎧ 北半球:东北信风南半球:东南信风D 中纬西风带(2个)⎩⎪⎨⎪⎧ 北半球:西南风南半球:西北风F 极地东风带(2个)⎩⎪⎨⎪⎧ 北半球:东北风南半球:东南风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1)原因: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南北移动。

(2)移动规律: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思考问题]1.一般来说,近地面气温高时,该地气流上升,近地面多形成低气压,反之近地面多形成高气压;但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却与此不符,为什么?提示:副热带高气压带是运动到30°纬线附近高空的赤道上升气流,在此偏转为高空西风,不能北进,堆积下沉形成的,其属动力因素形成的高压,与热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原理不同。

2.气温高的地区气压低,气温低的地区气压高。

这种说法正确吗?提示:这种说法不准确。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膨胀上升或收缩下沉运动,从而导致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区或高气压区的原因,称之为热力原因。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气流运动造成的空气在一定区域内聚集辐合或辐散,导致气压发生变化的原因,称之为动力原因。

在近地面,气流辐合上升,气压降低;气流辐散下沉,气压升高。

考点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季节移动规律[课堂实录]不同地区、不同时间,风向、风速会有所不同,人们在进行航海、军事、飞行等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必须考虑风向、风力带来的影响。

学案1:2.5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学案1:2.5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①低纬环流圈②中纬环流圈③高纬环流圈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1七个气压带⎩⎨⎧A 为赤道低气压带⎭⎪⎬⎪⎫C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E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G 为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2)六个风带⎩⎪⎨⎪⎧⎭⎪⎬⎪⎫B 为信风带D 为西风带F 为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温馨提示](1)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且气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

(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1)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2)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

①北半球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②北半球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亚洲(印度)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节环流[温馨提示](1)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而形成的。

(2)根据陆地上的气压类型(高、低气压)和季风风向可判断季节。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影响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地球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三抓”:1.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最新最实用的导学案)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最新最实用的导学案)
全球的热力环流会怎样?(请补全图中的箭头)
2.如果地球自转,南、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是怎样形成的?(请补全图中的箭头)
①太阳辐射引起的高、低纬度之间的冷热差异,是大气环流产生的根本原因。②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水平运动产生的直接原因和原动力,加上地转偏向力的存在,促成了“三圈环流”的形成。
3.请标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一定要全名)
3.知识反馈:对照学习目标,本课的知识你都掌握了吗?
2.掌握气压带、风带的成因。
3.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



请仔细阅读课本50页—51页,完成以下内容。
1.大气环流
(1)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2)成因:________的纬度差异,造成高低纬度间的________,驱使大气不断地运动、输送和交换热量。
组成: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气压带: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风带



设疑互探
展示评价
1.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也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
点评案Leabharlann 1. 掌握读图方法,提高读图能力。
2. 通过合作学习,提高探究能力。
3.请把“三圈环流”、“7个气压带6个风带”的分布图画到改错本上。
质疑案
对本节课没有完全理解的内容,做好记录,课堂上或课后提问。
1.
2.
反思总结
运用拓展
1.请认真完成本节课的跟踪训练(今日事今日做哦!当堂习题尽量当堂完成哦)

气压带风带导学案

气压带风带导学案

气压带风带导学案一、气压带的概念及特点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空气分子对地球表面或其他物体的作用力。

而气压带则是指地球表面上不同地区气压分布的一种规律性区带分布。

气压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压带和低压带交替出现,形成环绕地球的综合气压带系统。

2. 随着纬度的递变,气压带呈现规律性的分布变化,如赤道附近多为低压带,两极附近多为高压带。

3. 对全球气候和风向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影响着全球的气象变化。

二、风带的定义及分类风带是指大气中空气在水平方向上流动的区域,主要根据产生风带的原因可以分为地转偏向力(科里奥利力)以及地表的热带地转;各种风带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作用,如副热带高压带的狂风可使得热带的气候湿润,而极地地带的冷风会使得寒带陆地更加干燥。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关系及作用气压带和风带是相辅相成的,气压带的形成是由于地球不同地区的辐射强度和温度差异而产生的,而风带则是因为气压梯度力的存在而形成的气流运动。

气压带和风带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沿着同一纬度环绕地球的气压带不同,会形成各自特定方向的风带。

2. 高压带和低压带的差异会引发风的形成和运动,从而对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产生重要影响。

3. 风带的存在和运动会影响全球气温、降水分布等气象要素,对全球气候有着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

四、气压带和风带的应用与展望气压带和风带理论不仅对于气象学、地理学等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而且在应用和展望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前景。

例如,在农业生产中,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情况,可以进行科学合理的农作物种植和灌溉管理;在城市规划中,也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压带和风带特点进行合理布局和建设。

综上所述,气压带和风带是地球大气环流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其相互作用和影响深远而广泛。

深入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预测全球气候变化,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

希望通过本导学案的学习,能够加深对气压带和风带理论的理解,为未来进一步探索地球气候与环境变化的规律性提供有益启示。

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导学案及答案

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导学案及答案

注:老师们可将导学案从第二页开始粘贴,切记千万不要删除第一页!注:老师们可将导学案从第二页开始粘贴,切记千万不要删除第一页!注:老师们可将导学案从第二页开始粘贴,切记千万不要删除第一页!注:老师们可将导学案从第二页开始粘贴,切记千万不要删除第一页!注:老师们可将导学案从第二页开始粘贴,切记千万不要删除第一页!注:老师们可将导学案从第二页开始粘贴,切记千万不要删除第一页!注:老师们可将导学案从第二页开始粘贴,切记千万不要删除第一页!注:老师们可将导学案从第二页开始粘贴,切记千万不要删除第一页!临清实验高中高一年级地理新授课学案编写人:李倩审核人:高一地理组使用日期:2013-11-21 序号:11课题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课前预习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2、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海陆气压中心季节性变化的影响;4、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

【自主学习】1.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叫做_____________。

它能够调节_____________之间、_____________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分布,并对各地的_______和______有着重要影响。

2.①赤道地区得到的太阳辐射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带,叫____________。

②上升气流在赤道地区上空集聚,气压升高,大气向两极点运动,在北半球,由于受__________的影响,在北纬30°附近上空偏转成___________,这样气流不断堆积下沉,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了一个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在北半球,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出的气流向南北运动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南的气流偏转成________________,向北的气流偏转成________________。

④北极及附近地区,由于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少,终年寒冷,空气_____________,近地面形成___________,北极大气向南流出,偏转形成________ ,它与较暖的__________在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形成___________。

地理湘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第三节 全球气压带、风带 导学案(有部分答案)

地理湘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第三节  全球气压带、风带  导学案(有部分答案)

2.3 大气环境(二) 全球气压带、风带 (教学案)【知识体系】一、全球气压带和风带1.一圈环流:地球不自转、地表均匀、冷热不均2.三圈环流(1)形成条件:地球自转、地表均匀、冷热不均 (2)组成: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 (3)近地面的气压带、风带分布(图示)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移动规律: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地表海洋占71%,陆地占29%。

若没有陆地,则气压带、风带很有规律分布,但把陆地考虑以后,情况就复杂了。

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陆地的热容量比海洋小(吸收热量比海洋快,消耗热量也比海洋快,储存热量比海洋少),故夏季,陆地上气温高于海洋上气温,气压低于海洋,陆地上受低压控制,海洋上受高压控制;冬季相反。

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3.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规律总结】在不同气压带、风带影响下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1)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2)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必备的知识1.大气垂直分布特点:高稀低密2.气压:单位面积受到该面以上空气柱里的空气 压力,单位:百帕(hpa)3.大气静止时,同海拔高度气压值相同;海拔高气压值低,海拔低气压值高。

4.气压形势:高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近地面中心气压≥1030hpa 则高压强大。

低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近地面中心气压<1000hpa 则低压强大,若中心低于 980hpa 则为台风。

高压脊:高压系统向外伸出的狭长区域。

低压槽:低压系统向外伸出的狭长区域。

季风【考点与能力要求】1.能据所学判断气压带、风带名称。

(画图表示)2.能据图判断东亚季风的出现的月份、风向、气压形势、天气特点。

例:写出右图中字母代表的内容,并分析此季节鹿寨的天气特点。

a : 月,b : (高或低)气压,c : (风向),d : (风向) 3.能简述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成因及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从理想假设出发不断附加条件,使模型逐步贴近复杂的实际情况。

②学生动手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理清气压带风带名称、分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合作探究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教学难点】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情境导入】
1、你知道“马纬度”吗?15世纪末期,欧洲移民涌向美洲新大陆,他们从欧洲装载马匹经大西洋运往西印度群岛。

当帆船队进入纬度30°附近的的洋面时,天气炎热,接连几个星期海面上平静无风,船队无法航行;大批死去的多余马匹,只好投入海中。

海面上漂浮着众多的马尸,人们就把这个无风的30°纬度叫做“马纬度”!
思考:为什么马纬度是个无风带?
2、1942年,日本搞了一次“风战”。

日本“动员”学生制作“气球风船”,使用定时装置携带燃烧弹放到高空(日本领土大部分在30—45°N、40—60°N),两三天飘到美国后降落,
使得美国森林大火此伏彼起,防不胜防。

思考:日本的气球是如何飘到美国的?
【自主梳理,重点提炼】
1、单圈环流的形成
1)、根据学过的热力环流原理,可知赤道空气受热上升→
赤道近地面形成气压,高空形成气压;极地
空气冷却下沉→极地近地面形成气压,高空形成
气压,这样赤道大气就由高空流向极地,极地大气
则由近地面流向赤道,形成单圈环流。

请在右图中标出近地面和赤道的冷热状况和气压
状况,并用箭头标出单圈环流的方向。

2)、单圈环流是在假设的基础上形成的:假设(1)地球表面是均匀的;(2)地球不自转,所以不考虑地转偏向力;(3)太阳直射在赤道上。

只考虑高低纬度间的差异。

2、三圈环流的形成(在单圈环流的基础上考虑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1)、三圈环流是在假设的基础上形成的:
假设(1)地球表面是的;(2)太阳直射在赤道上。

要考虑高低纬度间的差异和力。

2)、根据“三圈环流图及低纬环流示意图”,思考下列问题:
(1)赤道近地面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升,在南北纬5度左右的范围近地面形成______带;
(2)赤道高空向北分流的空气在__________ 力的影响下,最终的运动方向是在30°N 附近高空偏转为_____风。

(3)赤道高空的空气不断北流,在30°N附近高空堆积,导致北纬30°N附近高空的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下沉,从而使近地面形成__________ 带。

(4)30°N附近的近地面空气将向北和向南分流。

向南分流的气流偏转后形成了
__________ 带。

通过上述分析,赤道(0°)和30°N之间形成了一个__________环流。

(5)自30°N附近的近地面北流的空气和自北极地区南流的空气相比较,热力性质如何?(近地面北流的空气为暖气流;近地面南流的空气为_______气流。


在60°N附近(副极地)相遇后它们的运动状况有何不同?(_____气流沿冷气流向上运动,形成“极锋”。


因此在60°N附近近地面形成__________气压带。

(6)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30°N和60°N之间形成盛行___风带(西南风);在90°N 和60°N之间形成______风带(东北风)。

(7)在副极地上升到高空的空气将分别向______和向______分流。

通过上述分析,30°N和60°N之间、90°N和60°N之间分别形成了______ 环流和______环流。

(8)综上所述,在北半球形成了“三圈环流”,南半球同样也有。

结合上述分析在下图
标出南半球气压带的名称、风带的名称和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