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1)教案

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1)教案
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1)教案

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待定系数法由已知图象上一个点的坐标求二次函数y =ax 2的关系式。

2. 使学生掌握用待定系数法由已知图象上三个点的坐标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3.让学生体验二次函数的函数关系式的应用,提高学生用数学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上一个点的坐标或三个点的坐标,分别求二次函数y =ax 2、y =ax 2+bx +c 的关系式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已知图象上三个点坐标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如图,某建筑的屋顶设计成横截面为抛物线型(曲线AOB)的薄壳屋顶。它的拱高AB 为4m ,拱高CO 为0.8m 。施工前要先制造建筑模板,怎样画出模板的轮廓线呢?

分析:为了画出符合要求的模板,通常要先建立

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再写出函数关系式,然后根

据这个关系式进行计算,放样画图。

如图所示,以AB 的垂直平分线为y 轴,以过

点O 的y 轴的垂线为x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这

时,屋顶的横截面所成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对称轴是y 轴,开口向下,所以可设它的函数关系式为: y =ax 2 (a <0) (1)

因为y 轴垂直平分AB ,并交AB 于点C ,所以CB =AB 2

=2(cm),又CO =0.8m ,所以点B 的坐标为(2,-0.8)。

因为点B 在抛物线上,将它的坐标代人(1),得 -0.8=a×22 所以a =-0.2

因此,所求函数关系式是y =-0.2x 2。

二、引申拓展

问题1:能不能以A 点为原点,AB 所在直线为x 轴,过点A 的x 轴的垂线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让学生了解建立直角坐标系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以A 点为原点,AB 所在的直线为x 轴,过点A 的x 轴的垂线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也是可行的。

问题2,若以A 点为原点,AB 所在直线为x 轴,过点A 的x 轴的垂直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你能求出其函数关系式吗?

分析:按此方法建立直角坐标系,则A 点坐标为(0,0),B 点坐标为(4,0),OC 所在直线为抛物线的对称轴,所以有AC =CB ,AC =2m ,O 点坐标为(2;0.8)。即把问题转化为:已知抛物线过(0,0)、(4,0);(2,0.8)三点,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解:设所求的二次函数关系式为y =ax 2+bx +c 。 因为OC 所在直线为抛物线的对称轴,所以有AC =CB ,AC =2m ,拱高OC =0.8m , 所以O 点坐标为(2,0.8),A 点坐标为(0,0),B 点坐标为(4,0)。

由已知,函数的图象过(0,0),可得c =0,又由于其图象过(2,0.8)、(4,0),可得到

???4a +2b =0.816+4b =0 解这个方程组, 得?

??a =-15b =45 所以,所求的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 =-15x 2+45

x 。 问题3:根据这个函数关系式,画出模板的轮廓线,其图象是否与前面所画图象相同? 问题4:比较两种建立直角坐标系的方式,你认为哪种建立直角坐标系方式能使解决问题来得更简便?为什么?

(第一种建立直角坐标系能使解决问题来得更简便,这是因为所设函数关系式待定系数少,所求出的函数关系式简单,相应地作图象也容易)

三、课堂练习: P18练习1.(1)、(3)2。

四、综合运用

例1.如图所示,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分析:观察图象可知,A 点坐标是(8,0),C

点坐标为(0,4)。从图中可知对称轴是直线x =

3,由于抛物线是关于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所以此抛物线在x 轴上的另一交点B 的坐标是(-2,0),问题转化为已知三点求函数关系式。

解:观察图象可知,A 、C 两点的坐标分别是(8,0)、(0,4),对称轴是直线x =3。因为对称轴是直线x =3,所以B 点坐标为(-2,0)。

设所求二次函数为y =ax 2+bx +c ,由已知,这个图象经过点(0,4),可以得到c =4,又由

于其图象过(8,0)、(-2,0)两点,可以得到???64a +8b =-44a -2b =-4 解这个方程组,得?

??a =-14b =32 所以,所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是y =-14x 2+32

x +4 练习: 一条抛物线y =ax 2+bx +c 经过点(0,0)与(12,0),最高点的纵坐标是3,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五、小结: 二次函数的关系式有几种形式,二次函数关系式的确定,关键在于求出三个待定系数a 、b 、c ,由于已知三点坐标必须适合所求的函数关系式,故可列出三个方程,求出三个待定系数。

六、作业 1.习题 4.(1)、(3)、5。

教后反思:

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1)作业优化设计

1. 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在原点,且过点(2,4),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2.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0,0),B(-1,-11),C(1,9)三点,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3.如果抛物线y =ax 2+Bx +c 经过点(-1,12),(0,5)和(2,-3),;求a +b +c 的值。

4.已知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5.二次函数y =ax 2+bx +c 与x 轴的两交点的横坐标是-12,32

,与x 轴交点的纵坐标是-5,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2.1.1 二次函数教案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用资料 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 22.1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2.1.1二次函数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 2.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阅读教材第28至29页,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及意义. 自学反馈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1.一般地,形如________________(a,b,c是常数,且a≠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其中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分别为________. 2.现在我们已学过的函数有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表达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函数中,不是二次函数的是() A.y=1-2x2B.y=(x-1)2-1 C.y=1 2(x+1)(x-1) D.y=(x-2) 2-x2 4.二次函数y=x2+4x中,二次项系数是____,一次项系数是____,常数项是____. 5.一个圆柱的高等于底面半径,写出它的表面积S与半径r之间的关系式. 6.n支球队参加比赛,每两队之间进行一场比赛,写出比赛的场次数m与球队数n之间的关系式. 判断二次函数关系要紧扣定义. 活动1小组讨论 例1若y=(b-1)x2+3是二次函数,则b≠1. 二次项系数不为0. 例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2 cm,若从中挖去一个长为2x cm,宽为(x+1)cm的小矩形,剩余

部分的面积为y cm2. (1)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并指出y是x的什么函数? (2)当小矩形中x的值分别为2和4时,相应的剩余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解:(1)y=122-2x(x+1),即y=-2x2-2x+144. ∴y是x的二次函数. (2)当x=2和4时,相应的y的值分别为132和104. 几何图形的面积一般需画图分析,相关线段必须先用x的代数式表示出来.活动2跟踪训练(独立完成后展示学习成果) 1.如果函数y=(k+2)xk2-2是y关于x的二次函数,那么k的值为多少? 不要忽视k+2≠0. 2.设y=y1-y2,若y1与x2成正比例,y2与x成正比例,则y与x的函数关系是() A.正比例函数B.一次函数 C.二次函数D.不确定 3.有一个人患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y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人,则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 4.如图,用一段长为30米的篱笆围成一个一边靠墙(墙的长度不限)的矩形菜园ABCD,设AB 边长为x m,则菜园的面积y(m2)与x(m)的函数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求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5.已知,函数y=(m+1)xm2-3m-2+(m-1)x(m是常数). (1)m为何值时,它是二次函数? (2)m为何值时,它是一次函数? 注意(2)要分情况讨论. 6.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 cm,BC=4 cm,P是BC上的一动点,动点Q仅在PC或其延长线上,且BP=PQ,以PQ为一边作正方形PQRS,点P从B点开始沿射线BC方向运动,设BP=x cm,正方形PQRS与矩形ABCD重叠部分面积为y cm2,试分别写出0≤x≤2和2≤x≤4时,

最新最新中考二次函数动点问题(含答案)

二次函数的动点问题 1.如图①,正方形ABCD 的顶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01084,,,,顶点C D ,在第一象限.点P 从点A 出发,沿正方形按逆时针方向匀速运动,同时,点Q 从点()40E ,出发,沿x 轴正方向以相同速度运动.当点P 到达点C 时,P Q ,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求正方形ABCD 的边长. (2)当点P 在AB 边上运动时,OPQ △的面积S (平方单位)与时间t (秒)之间的函数图象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如图②所示),求P Q ,两点的运动速度. (3)求(2)中面积S (平方单位)与时间t (秒)的函数关系式及面积S 取最大值时点P 的坐标. (4)若点P Q ,保持(2)中的速度不变,则点P 沿着AB 边运动时,OPQ ∠的大小随着时间t 的增大而增大;沿着BC 边运动时,OPQ ∠的大小随着时间t 的增大而减小.当点P 沿着这两边运动时,使90OPQ =o ∠的点P 有 个. (抛物线()2 0y ax bx c a =++≠的顶点坐标是2424b ac b a a ?? -- ??? ,.

[解] (1)作BF y ⊥轴于F . ()()01084A B Q ,,,, 86FB FA ∴==,. 10AB ∴=. (2)由图②可知,点P 从点A 运动到点B 用了10秒. 又1010101AB =÷=Q ,. P Q ∴,两点的运动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 (3)方法一:作PG y ⊥轴于G ,则PG BF ∥. GA AP FA AB ∴ =,即610 GA t =. 35GA t ∴=. 3 105OG t ∴=-. 4OQ t =+Q , ()113410225S OQ OG t t ? ?∴= ??=+- ?? ?.

北京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二次函数的应用 教案

《二次函数的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巩固并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 2.能够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分析和表示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会运用二次函数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建立二次函数模型,进一步体会如何应用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进而提高理解实际问题、从数学角度抽象分析实际问题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实际生活中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 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在动手、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 3.经历求最大面积的探索过程,体会二次函数是一类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并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能利用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并能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最大值和最小值. 教学难点 能利用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过程 一、相关知识回顾 1.函数223y x x =+-的最值是,是最(填“大”或者“小”)值. 2.说说你是如何做的? 3.将函数2245y x x =+-化成顶点式,并指出顶点坐标,对称轴. 二、新课引入 1.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如图,在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内部作一个矩形ABCD ,其中AB 和AD 分别在两直角的边上. (1)如果设矩形的一边AB =x m ,那么AD 边的长度如何表示? (2)设矩形的面积为y m 2,当x 取何值时,y 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解:(1)设AD的长度为a m,则:BC=a m BC∥AD(已知) ∴ 40 3040 a x - = ∴ 3 30 4 a x =- 即 3 30 4 AD x =- (2)∵ 2 2 3 (30) 4 3 30 4 3 (20)300(040) 4 y x a x x x x x x =? =?- =-+ =--+<< 当20300 x y == 最大 时, 2.变式训练,灵活运用 议一议:如果把上题中的矩形改为如图所示的位置,其他条件不变,那么矩形的最大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知道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 解:由勾股定理可得,这个三角形的斜边长为50m 易求得斜边上的高为24m.

用二次函数解决问题优秀教案

用二次函数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会运用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2.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相关的二次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运用二次函数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把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 【教学过程】 一、温习旧知: 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 二、示标导学:

三、反馈练习: 四、拓展练习 (2014年四川资阳,第22题9分)某商家计划从厂家采购空调和冰箱两种产品共20台,空调的采购单价y1(元/台)与采购数量x1(台)满足y1=﹣20x1+1500(0<x1≤20,x1为整数);冰箱的采购单价y2(元/台)与采购数量x2(台)满足y2=﹣10x2+1300(0<x2≤20,x2为整数)。 (1)经商家与厂家协商,采购空调的数量不少于冰箱数量的,且空调采购单价不低于 1200元,问该商家共有几种进货方案? (2)该商家分别以1760元/台和1700元/台的销售单价售出空调和冰箱,且全部售完。在(1)的条件下,问采购空调多少台时总利润最大?并求最大利润。 【作业布置】 1.某商场销售一批名牌衬衫,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0元。为了扩大销售,增加盈利,尽快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经调查发现,如果每件衬衫每降价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 (1)若商场平均每天要盈利1200元,每件衬衫应降价多少元? (2)每件衬衫降低多少元时,商场平均每天盈利最多?

2. 3.某商场销售某种品牌的纯牛奶,已知进价为每箱40元,生产厂家要求每箱售价在40元~70元之间。市场调查发现,若每箱以50元销售,平均每天可销售90箱;价格每降低1元,平均每天多销售3箱;价格每升高1元,平均每天少销售3箱。 (1)写出平均每天销售量y(箱)与每箱售价x(元)之间的函数表达式(注明范围); (2)求出商场平均每天销售这种年奶的利润W(元)与每箱牛奶的售价x(元)之间的二次函数表达式;(每箱利润=售价-进价) (3)求出(2)中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并求出当x=40,70时W的值,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图象的草图; (4)由函数图象可以看出,当牛奶售价为多少时,平均每天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4.(2014?武汉)九(1)班数学兴趣小组经过市场调查,整理出某种商品在第x (1≤x≤90)天的售价与销量的相关信息如下表: 时间x(天)1≤x<5050≤x≤90 售价(元/件)x+4090

二次函数1教案

第12部分 二次函数 第1课时 二次函数的意义 课标要求 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中招考点 二次函数的概念及意义. 典型例题 例1 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1)02=-x y ; (2)2)1()2)(2(---+=x x x y ; (3)x x y 12+=; (4)322-+=x x y . 分析:形如y=ax 2+bx+c(a ,b ,c 为常数,且a ≠0)的函数是二次函数,在判别某个函数是否 为二次函数时,必须先把它化成y=ax 2+bx+c 的形式,如果a ≠0,那么它就是二次函数;否则,就不是二次函数. 例2 m 取哪些值时,函数)1()(22+++-=m mx x m m y 是以x 为自变量的二次函数? 分析:若函数)1()(22+++-=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须满足的条件是:02 ≠-m m . 解:若函数)1()(22+++-=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则 02≠-m m . 解得0≠m 且1≠m . 因此,当0≠m 且1≠m 时,函数)1()(22+++-=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 归纳反思 形如c bx ax y ++=2的函数只有在0≠a 的条件下才是二次函数. 探索:若函数)1()(2 2+++-=m mx x m m y 是以x 为自变量的一次函数,则m 取哪些值? 例3 写出下列各函数关系,并判断它们分别是什么类型的函数? (1)写出正方体的表面积S (cm 2)与正方体棱长a (cm )之间的函数关系; (2)写出圆的面积y (cm 2)与它的周长x (cm )之间的函数关系; (3)某种储蓄的年利率是1.98%,存入10000元本金,若不计利息,求本息和y (元)与 所存年数x 之间的函数关系;

二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在生活中应用 浦 桂 花 学习目标: 1、会运用二次函数及其图像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 2、初步体会到数形结合、数学建模以及函数和方程互相 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3、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激发出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一、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许多与二次函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例如:投篮后篮球运行的路线,推铅球时铅球运行的路线和喷池中水流的路线等等。今天就运用以前学过的二次函数的知识来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二、典型例题: 例1: 小明参加铅球比赛,已知铅球的运行的路线是一条抛物线.铅球 出手时的高度是 米,铅球最高处离地面3米,距离出手时的水平距离是4米. 试推测小明这次铅球的比赛成绩. 35

例2:某越江隧道的横断面的轮廓线是一段抛物线. 已知隧道的地面宽度为20米,地面离隧道最高点 C 的高度为10米. (1)、请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并求出这段抛物线所表 示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这隧道设计为双向行驶,现有一辆宽为5米,高为6 米装满货物的卡车,问这辆卡车能否顺利通过? C A B 三、巩固练习: 如图,有一座抛物线型拱桥,在正常水位时水面AB的宽是20米,如果水位上升3米时,水面CD的宽为10米, (1)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现有一辆载有救援物质的货车从甲地出发,要经过此桥开往乙地,已知甲地到此桥280千米,(桥长忽略不计)货车以每小时 40千米的速度开往乙地,当行驶到1小时时,忽然接到紧急通知, 前方连降大雨,造成水位以每小时0.25米的速度持续上涨,(货车接 到通知时水位在CD处),当水位达到桥拱最高点O时,禁止车辆通行;

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1)教案

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待定系数法由已知图象上一个点的坐标求二次函数y =ax 2的关系式。 2. 使学生掌握用待定系数法由已知图象上三个点的坐标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3.让学生体验二次函数的函数关系式的应用,提高学生用数学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上一个点的坐标或三个点的坐标,分别求二次函数y =ax 2、y =ax 2+bx +c 的关系式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已知图象上三个点坐标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如图,某建筑的屋顶设计成横截面为抛物线型(曲线AOB)的薄壳屋顶。它的拱高AB 为4m ,拱高CO 为0.8m 。施工前要先制造建筑模板,怎样画出模板的轮廓线呢? 分析:为了画出符合要求的模板,通常要先建立 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再写出函数关系式,然后根 据这个关系式进行计算,放样画图。 如图所示,以AB 的垂直平分线为y 轴,以过 点O 的y 轴的垂线为x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这 时,屋顶的横截面所成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对称轴是y 轴,开口向下,所以可设它的函数关系式为: y =ax 2 (a <0) (1) 因为y 轴垂直平分AB ,并交AB 于点C ,所以CB =AB 2 =2(cm),又CO =0.8m ,所以点B 的坐标为(2,-0.8)。 因为点B 在抛物线上,将它的坐标代人(1),得 -0.8=a×22 所以a =-0.2 因此,所求函数关系式是y =-0.2x 2。 二、引申拓展 问题1:能不能以A 点为原点,AB 所在直线为x 轴,过点A 的x 轴的垂线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让学生了解建立直角坐标系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以A 点为原点,AB 所在的直线为x 轴,过点A 的x 轴的垂线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也是可行的。 问题2,若以A 点为原点,AB 所在直线为x 轴,过点A 的x 轴的垂直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你能求出其函数关系式吗? 分析:按此方法建立直角坐标系,则A 点坐标为(0,0),B 点坐标为(4,0),OC 所在直线为抛物线的对称轴,所以有AC =CB ,AC =2m ,O 点坐标为(2;0.8)。即把问题转化为:已知抛物线过(0,0)、(4,0);(2,0.8)三点,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解:设所求的二次函数关系式为y =ax 2+bx +c 。 因为OC 所在直线为抛物线的对称轴,所以有AC =CB ,AC =2m ,拱高OC =0.8m , 所以O 点坐标为(2,0.8),A 点坐标为(0,0),B 点坐标为(4,0)。

22.1.1二次函数教学设计.doc

课题§22.1.1 二次函数的定义 备课日期年月日课 型 新授 1.能结合具体情景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 知识与技能 2.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通过具体问题情境中的二次函数关系了解二次函数的一般表述式,在类比一教 过程与方法 次函数表达式时感受二次函数中二次项系数a≠0 的重要特征 从实际情景中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 学 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去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目 情感态度 把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相联系,使学生初步体会探索数学符号感的现实意与价值观 义,并培养钻研精神。 标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概念和解析式 教学难点会建立简单的二次函数的模型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讲练结合 教学用具多媒体、导学案 课时安排 1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加【图片欣赏,导入新课】 教师提出问题,学 多媒体演示生回顾旧知,两名 学生口答 深对函数定义【以旧引新】 的理解.强调 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什么? 2.什么是函数?我们学过哪些函数? k≠0 的条件, 以备与二次函【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问题1:正方体的六个面是全等的正方形,如果正方形的棱 数中的a 进行长为x,表面积为y,写出y 与x 的关系: 问题2:n 个球队参加比赛,每两队之间进行一场比赛.比赛 比较. 的场次数m 与球队数n 有什么关系?

通过具体事问题3:某种产品现在的年产量是20 t,计划今后两年增加 三个问题学生先

产量.如果每年都比上一年的产量增加 x 倍,那么两年后这 种产品的产量 y 将随计划所定的 x 的值而确定,y 与 x 之间的 独立思考完成 , 然 后合作交流 , 教师 例,让学生列 关系怎样表示 ? 1 1 2 2+40x+20 2 (2) (3)y=20x m n n (1)y=6x 2 2 思考:观察以上三个问题所写出来的三个函数关系式有什 对个别 有困难 的 学生进行引导。 对于 “思考” 中提 出关系式,启 发学生观察, 思考,归纳出 么共同特点 ? 出的问题, 教师进 归纳:二次函数的定义 行如下 启发: 1. 二次函数与一 这几个 函数是 我 2 +bx+c (a,b,c a 0) 为常数,且 ≠ 的 函数叫 一般地,形如 y=ax 们已学 过的函 数 二次函数 . 其中,x 是自变量,a,b,c 分别是函数解析式的二次 次函数的联系 吗? 2. 这些函数 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 练习:1.下列函数表达式中, 哪些是二次函数?哪些不是? 的自变量 x 的最 高次数是多少? 若是二次函数,请指出各项对应项的系数. 2 2 +2x (1)y =1-3x (2)y =3x (3)y =x (x -5)+2 (4)y =3x 3 +2x 2 3. 比较三个式子, (1) 和(2)缺失了 1 x (5)y =x + 什么项, 你能补全 吗?4. 三个式 子 2. 函数 当 a, y 2 ax bx c(其中 a,b, c 是 常数 ), 可以统 一为什 么 形式? b,c 满足什 么条 件时 归纳定义, 叫一名 (1) 它是二次函数 ? (2) 它是一次函数? (3) 它是正比例函 学生完成, 其他学 生进行补充 数? 【合作交流 展示讲解】 例 1:若函数 y 2 (m 1)x 2 m m 为二次函数,则 m 的值为 学生自 主完成 巩 固练习, 教师提问 理论学习完二 多少? 次函数的概念

二次函数动点问题解答方法技巧(含例解答案)

函数解题思路方法总结: ⑴求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需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 ⑵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需要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由一般式转化为顶点式; ⑶根据图象的位置判断二次函数ax2+bx+c=0中a,b,c的符号.或由二次函数 中a,b,c的符号判断图象的位置.要数形结合; ⑷二次函数的图象关于对称轴对称.可利用这一性质.求和已知一点对称的点 坐标.或已知与x轴的一个交点坐标.可由对称性求出另一个交点坐标. ⑸与二次函数有关的还有二次三项式.二次三项式ax2+bx+c﹙a≠0﹚本身就是所含字母x的二次函数;下面以a>0时为例.揭示二次函数、二次三项式和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 动点问题题型方法归纳总结 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 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

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 下面就此问题的常见题型作简单介绍.解题方法、关键给以点拨。 二、 抛物线上动点 5、(湖北十堰市)如图①. 已知抛物线32++=bx ax y (a ≠0)与x 轴交于点A 和点B (-.与y 轴交于点C . (1)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 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M .问在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CMP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 如图②.若点E 为第二象限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BE 、CE .求四边形BOCE 面积的最大值.并求此时E 点的坐标. 注意:第(2)问按等腰三角形顶点位置分类讨论画图再由图形性质求点P 坐标----①C 为顶点时.以C 为圆心CM 为半径画弧.与对称轴交点即为所求点P.②M 为顶点时.以M 为圆心MC 为半径画弧.与对称轴交点即为所求点P.③P 为顶点时.线段MC 的垂直平分线与对称轴交点即为所求点P 。 第(3)问方法一.先写出面积函数关系式.再求最大值(涉及二次函数最值); 方法二.先求与BC 平行且与抛物线相切点的坐标(涉及简单二元二次方程组).再求面积。

二次函数的应用教案试讲-推荐下载

二次函数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学习,巩固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性质,理解顶 点与最值的关系,会求解实际问题中的最值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图象,理解顶点的特殊性,会把实际问题中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二 次函数的最值问题,通过动手动脑,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会一般与 特殊的关系,了解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和数学模型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和探索,建立合作意识,提高探索能力,激发 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广泛的应用价值。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性质,求最值问题 教学难点:1、正确构建数学模型 2、对函数图象顶点、端点与最值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 由于本节课是应用问题,重在通过学习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本节课以“启发探究式”为主线开展教学活动,解决问题以学生动手动脑探究为主,必要时加以小组合作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不但使学生学会,而且使学生会学”的目的。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展示学生的学习效果,适当地辅以电脑多媒体技术。 四、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由二次函数y= -x2 +20x的解析式我们能够想到的图象特征和性质是…?(2)根据同学们描述信息,画出函数的示意图为:

(二)讲解新课 1、在情境中发现问题 师: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哪些运用二次函数的实例? 生:老师,我见过好多。如周长固定时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之间的关系:圆的面积与它的直径之间的关系等。 师:好,看这样一个问题你能否解决: 活动1:如图34-10,张伯伯准备利用现有的一面墙和40m长的篱笆,把墙外的空地围成矩形养兔场。 回答下面的问题: 1.设矩形一边的长为x m,试用x表示矩形的另一边的长。 2.设矩形的总面积为y ,请写出用x表示y的函数表达式。 3.你能利用公式求出所得函数的图像的顶点坐标,并说出y的最大值吗?4.你能画出这个函数的图像,并借助图像说出y的最大值吗? 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 解:已知周长为40m,一边长为x m,看图知,另一边长为() m。 由面积公式得y= 化简得 y= 代入顶点坐标公式,得顶点坐标x=( ),y=( ) 。y的最大值为( ) 。画函数图像: 通过图像,我们知道y的最大值为( )。 师:通过上面这个例题,我们能总结出几种求y的最值得方法呢? 生:两种;一种是画函数图像,观察最高(低)点,可以得到函数的最值;另外一种可以利用顶点坐标公式,直接计算最值。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看来同学们是都理解了,也知道如何求函数的最值。总结:由此可以看出,在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需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1.4.1二次函数教案 (1)

二次函数y=ax^2+bx+c 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 2.使学生会用配方法确定抛物线的顶点和对称轴;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二次函数与抛物线的有关概念; 4.使学生会用待定系数法由已知图像上三点的坐标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向学生进行配方法和待定系数法的渗透,使学生能初步掌握; 3.在待定系数法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向学生进行事物间是互相联系及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通过二次函数的进一步研究,让学生认识到二次函数的对称轴、顶点坐标与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数学美及和谐的数学美. 二、教学方法 教师采用比较法、观察法、归纳总结法 本节重点是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及将二次函数的解析式配方,确定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等特征,进而画出这条抛物线,在学习中,学生不要死记硬背,要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熟练画出抛物线草图,结合图像研究函数的性质以及不同图像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用配方法确定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求对称轴及用待定系数法由已知图像上三点的坐标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因为它们是画出二次函数 的图像的基础. 2.教学难点:配方法的推导过程,因为虽然这种方法在前面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介绍过,但是在配方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加、减的数,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3.教学疑点:顶点式与一般式如何转化 4.解决办法:(1)知道一般式到顶点式是通过配方得到的;(2)已知三个点坐标,可用待定系数法求得抛物线一般式. 四、教学媒体 三角板 一体机 五、教学设计思路 1.出示三组练习,导入新课. 2.“如何画216212 y x x =-+的图像?”教师提问,让学生去讨论、发现:要写成2()y a x h k =-+的形式,找出对称轴,引入由一般式化成顶点式,推导出顶点坐标公式.

二次函数动点问题解答方法技巧分析

函数解题思路方法总结: ⑴ 求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需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 ⑵ 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需要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由一般式转化为顶点式; ⑶ 根据图象的位置判断二次函数ax 2+bx+c=0中a,b,c 的符号,或由二次函数中a,b,c 的符号判断图象的位置,要数形结合; ⑷ 二次函数的图象关于对称轴对称,可利用这一性质,求与已知一点对称的点坐标,或已知与x 轴的一个交点坐标,可由对称性求出另一个交点坐标、 ⑸ 与二次函数有关的还有二次三项式,二次三项式ax 2+bx+c ﹙a ≠0﹚本身就就是所含字母x 的二次函数;下面以a >0时为例,揭示二次函数、二次三项式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 抛物线上动点 5、(湖北十堰市)如图①, 已知抛物线32++=bx ax y (a ≠0)与x 轴交于点A (1,0)与点B (-3,0),与y 轴交于点C . (1)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 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M ,问在对称轴上就是否存在点P ,使△CMP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 如图②,若点E 为第二象限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BE 、CE ,求四边形BOCE 面积的最大值,并求此时E 点的坐标.

注意:第(2)问按等腰三角形顶点位置分类讨论画图再由图形性质求点P坐标----①C为顶点时,以C为圆心CM为半径画弧,与对称轴交点即为所求点P,②M为顶点时,以M为圆心MC为半径画弧,与对称轴交点即为所求点P,③P为顶点时,线段MC的垂直平分线与对称轴交点即为所求点P。 第(3)问方法一,先写出面积函数关系式,再求最大值(涉及二次函数最值); 方法二,先求与BC平行且与抛物线相切点的坐标(涉及简单二元二次方程组),再求面积。 ①特殊四边形为背景; ②点动带线动得出动三角形; ③探究动三角形问题(相似、等腰三角形、面积函数关系式); ④求直线、抛物线解析式; ⑤探究存在性问题时,先画出图形,再根据图形性质探究答案。 二次函数的动态问题(动点)

最新二次函数的应用教案1

22. 5二次函数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学习,巩固二次函数y=ax2+bx+c(a^ 0)的图象与性质,理解顶点与最值的关系,会求解实际问题中的最值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图象,理解顶点的特殊性,会把实际问题中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通过动手动脑,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会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了解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和数学模型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和探索,建立合作意识,提高探索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广泛的应用价值。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二次函数y=ax2+bx+c (a^ 0)的图象与性质,求最值问题 教学难点:1、正确构建数学模型 2、对函数图象顶点、端点与最值关系的理解与应用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 四、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由二次函数y= -x2 +20x的解析式我们能够想到的图象特征和性质是…? (2)根据同学们描述信息,画出函数的示意图为: (二)讲解新课 1、在情境中发现问题 [做一做] 1)、你能够画一个周长为40cm的矩形吗? 2)、周长为40cm的矩形是唯一的吗? 3)、谁画出的矩形的面积最大? 4)、有没有一个矩形的面积是最大呢?最大面积为多少? 2、在解决问题中找出方法 [想一想]:某小区想用40m的栅栏围成一个矩形花园,问矩形的长和宽各取多少米, 才能使花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多少? 由于本节课是应用问题,重在通过学习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本节课以“启 发探究式”为主线开展教学活动,解决问题以学生动手动脑探究为主,必要时加以小组合作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不但 使学生学会,而且使学生会学”的目的。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展示学生的学习效果,适当地辅以电脑多媒体技术。3、在巩固与应用中提高技能 变式一:如果矩形的一面靠墙,(墙的最大利用长度为18m), 那么此时用40m的栅栏可以围成矩形的面积 (1)能够为202m2吗?

九年级数学上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二课时教案

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将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一步体验二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探究,体会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广泛应用,发展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利用二次函数解决有关拱桥问题. 教学难点:建立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问题 为满足市场需求,某超市在五月初五“端午节”来临前夕,购进一种品牌粽子,每盒进价是40元.超市规定每盒售价不得少于45元.根据以往销售经验发现;当售价定为每盒45元时,每天可以卖出700盒,每盒售价每提高1元,每天要少卖出20盒. (1)试求出每天的销售量y (盒)与每盒售价x (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每盒售价定为多少元时,每天销售的利润P (元)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3)为稳定物价,有关管理部门限定:这种粽子的每盒售价不得高于58元.如果超市想要每天获得不低于6000元的利润,那么超市每天至少销售粽子多少盒? 答案 解:(1)由题意,得()7002045201600y x x =--=-+. (2)P =()()()2 2402016002024006400020608000x x x x x --+=-+-=--+,∵x ≥45,a =-20<0,∴当x =60时,P 最大值=8000元,即当每盒售价定为60元时,每天销售的利润P (元)最大,最大利润是8000元. (3)由题意,得()2206080006000x --+=.解得150x =,270x =. ∵抛物线()220608000P x =--+的开口向下,∴当50≤x ≤70时,每天销售粽子的利润不低于6000元.又x ≤58,∴50≤x ≤58.∵在201600y x =-+中,20k =-<0,∴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58时,y 最小值=-20×58+1600=440,即超市每天至少销售粽子440盒. 二、探索新知

二次函数动点问题解答方法技巧(含例解答案)33935

函数解题思路方法总结: ⑴ 求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需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 ⑵ 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需要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由一般式转化为顶点式; ⑶ 根据图象的位置判断二次函数ax 2+bx+c=0中a,b,c 的符号,或由二次函数中a,b,c 的符号判断图象的位置,要数形结合; ⑷ 二次函数的图象关于对称轴对称,可利用这一性质,求和已知一点对称的点坐标,或已知与x 轴的一个交点坐标,可由对称性求出另一个交点坐标. ⑸ 与二次函数有关的还有二次三项式,二次三项式ax 2+bx+c ﹙a ≠0﹚本身就是所含字母x 的二次函数;下面以a >0时为例,揭示二次函数、二次三项式和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 动点问题题型方法归纳总结 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 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 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 下面就此问题的常见题型作简单介绍,解题方法、关键给以点拨。 二、 抛物线上动点 5、(湖北十堰市)如图①, 已知抛物线32++=bx ax y (a ≠0)与x 轴交于点A (1,0)和点B (-3,0),与y 轴交于点C . (1)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 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M ,问在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CMP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 如图②,若点E为第二象限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BE、CE,求四边形BOCE面积的最大值,并求此时E点的坐标. 注意:第(2)问按等腰三角形顶点位置分类讨论画图再由图形性质求点P坐标----①C为 顶点时,以C为圆心CM为半径画弧,与对称轴交点即为所求点P,②M为顶点时,以M 为圆心MC为半径画弧,与对称轴交点即为所求点P,③P为顶点时,线段MC的垂直平 分线与对称轴交点即为所求点P。 第(3)问方法一,先写出面积函数关系式,再求最大值(涉及二次函数最值);方 法二,先求与BC平行且与抛物线相切点的坐标(涉及简单二元二次方程组),再求面积。

二次函数的应用_教案1

二次函数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分析和表示不同背景下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能够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小)值.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和表示不同背景下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2.通过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情感与态度: 1.经历探究长方形和窗户透光最大面积问题的过程,获得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并进一步感受数学模型思想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2.能够对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进行反思,形成个人解决问题的风格.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分析和表示不同背景下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能运用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解决最大面积问题. 难点:把实际问题转化成函数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放幻灯片2、3、4) 1.(1)请用长20米的篱笆设计一个矩形的菜园. (2)怎样设计才能使矩形菜园的面积最大?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所熟悉的图形,引入新课,使学生初步了解解决最大面积问题的一般思路. 2.如图,在一面靠墙的空地上用长为24米的篱笆,围成中间隔有二道篱笆的长方形花圃,设花圃的宽AB为米,面积为S平方米. (1)求S与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当取何值时所围成的花圃面积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3)若墙的最大可用长度为8米,求围成花圃的最大面积 . 设计意图:在上一个问题的基础上对问题情境进行变化,增大难度,同时板书解题过程,让学生明确规范的书写过程. 二、探究新知(放幻灯片5、6、7) 探究一:如图,在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内部画一个矩形ABCD,其中AB和AD分别在两直角边上,AN=40m,AM=30m. (1)设矩形的一边AB=xm,那么AD边的长度如何表示? (2)设矩形的面积为,当取何值时,的最大值是多少? 探究二:在上一个问题中,如果把矩形改为如图所示的位置,其顶点A和点D分别在两直角边上,BC在斜边上.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矩形的最大面积是多少? 探究三:如图,已知△ABC是一等腰三角形铁板余料,AB=AC=20cm, BC=24cm.若在△ABC上截出一矩形零件DEFG,使得EF在BC上,点D、G 分别在边AB、AC上.问矩形DEFG的最大面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由学生讨论怎样用直角三角形剪出一个最大面积的矩形入手,由学生动手画出两种方法,和同学一起从问题中抽象出二次函数的模型,并求其最值,同时通过两种情况的分析,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关键是教会学生方法,也是这类问题的难点所在,即怎样设未知数,怎样转化为我们熟悉的数学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变式三进行探究,进而总结此类题型,得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人教版第2套人教初中数学九上 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案

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知识 和 能力 1.使学生掌握用待定系数法由已知图象上一个点的坐标求二次函数y=ax2的关系式。 2. 使学生掌握用待定系数法由已知图象上三个点的坐标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过程 和 方法 让学生体验二次函数的函数关系式的应用,提高学生用数学意识。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教学重点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上一个点的坐标或三个点的坐标,分别求二次函数y=ax2、y=ax2+bx+c的关系式 教学难点已知图象上三个点坐标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五个一” 课堂教学程序设计设计意图一、创设问题情境 如图,某建筑的屋顶设计成横截面为抛物线型(曲线AOB)的薄壳屋顶。它的拱高 AB为4m,拱高CO为0.8m。施工前要先制造建筑模板,怎样画出模板的轮廓线呢? 分析:为了画出符合要求的模板,通常要先建立适 当的直角坐标系,再写出函数关系式,然后根据这个关系 式进行计算,放样画图。 如图所示,以AB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以过点O的y 轴的垂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这时,屋顶的横截面 所成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对称轴是y轴,开口向下,所 以可设它的函数关系式为: y=ax2 (a<0) (1) 因为y轴垂直平分AB,并交AB于点C,所以CB=AB 2 =2(cm),又CO=0.8m, 所以点B的坐标为(2,-0.8)。 因为点B在抛物线上,将它的坐标代人(1),得-0.8=a×22所以a=-0.2 因此,所求函数关系式是y=-0.2x2。 请同学们根据这个函数关系式,画出模板的轮廓线。 二、引申拓展 问题1:能不能以A点为原点,AB所在直线为x轴,过点A的x轴的垂线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让学生了解建立直角坐标系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以A点为原点,AB所在的直线为x轴,过点A的x轴的垂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也是可行的。 问题2,若以A点为原点,AB所在直线为x轴,过点A的x轴的垂直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你能求出其函数关系式吗?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1.1二次函数教案

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 22.1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2.1.1二次函数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 2.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阅读教材第28至29页,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及意义. 自学反馈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1.一般地,形如________________(a,b,c是常数,且a≠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其中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分别为________. 2.现在我们已学过的函数有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表达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函数中,不是二次函数的是() A.y=1-2x2B.y=(x-1)2-1 C.y=1 2(x+1)(x-1) D.y=(x-2)2-x2 4.二次函数y=x2+4x中,二次项系数是____,一次项系数是____,常数项是____. 5.一个圆柱的高等于底面半径,写出它的表面积S与半径r之间的关系式. 6.n支球队参加比赛,每两队之间进行一场比赛,写出比赛的场次数m与球队数n之间的关系式.判断二次函数关系要紧扣定义. 活动1小组讨论 例1若y=(b-1)x2+3是二次函数,则b≠1. 二次项系数不为0. 例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2 cm,若从中挖去一个长为2x cm,宽为(x+1)cm的小矩形,剩余部分的面积为y cm2. (1)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并指出y是x的什么函数? (2)当小矩形中x的值分别为2和4时,相应的剩余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解:(1)y=122-2x(x+1),即y=-2x2-2x+144. ∴y是x的二次函数. (2)当x=2和4时,相应的y的值分别为132和104. 几何图形的面积一般需画图分析,相关线段必须先用x的代数式表示出来.活动2跟踪训练(独立完成后展示学习成果) 1.如果函数y=(k+2)xk2-2是y关于x的二次函数,那么k的值为多少? 不要忽视k+2≠0. 2.设y=y1-y2,若y1与x2成正比例,y2与x成正比例,则y与x的函数关系是() A.正比例函数B.一次函数 C.二次函数D.不确定 3.有一个人患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y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人,则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 4.如图,用一段长为30米的篱笆围成一个一边靠墙(墙的长度不限)的矩形菜园ABCD,设AB边长为x m,则菜园的面积y(m2)与x(m)的函数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求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