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要抓住特点教案
教案写人要抓住特点

教案:写人要抓住特点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物描写的意义和特点;2. 学习如何抓住人物的特点,并在写作中进行巧妙运用;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前热身活动:请学生在课前阅读一篇小说或文章,并提取出文中的一个人物特点;2. 教师引入:介绍人物描写的特点和意义;3. 教学重点:学习如何抓住人物的特点,并在写作中进行巧妙运用;4. 学生练习:请学生自行选择一个人物进行描写,并突出其特点;5.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鼓励学生进行改进。
三、教学过程1. 课前热身活动请学生在课前阅读一篇小说或文章,并提取出文中的一个人物特点。
2. 教师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人物描写的特点和意义,并给出相关例子。
例如:(1)描写人物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使人物更加立体化、具体化,增强人物的形象感染力;(2)描写人物可以通过塑造人物的个性、细节和特点,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并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阅读经历,提供一些经典的人物描写作品,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等,引导学生探究其特点和意义。
3. 教学重点教师针对人物描写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和解析。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如何抓住人物的特点?人物描写的关键在于抓住人物的特点,这需要我们通过对人物的细节、言行、行为等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找出其个性和特点,如以下几个方面。
特点1:外表的特点(包括人物的体貌特征、服装、发型)特点2:性格的特点(包括人物的行为、语言、思想、情感等方面)特点3:行为的特点(包括人物的行动、交往、处事等方面)特点4:人物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
(2)如何进行巧妙的运用?在描写人物时,需要巧妙地运用以下几个方面。
方法1:多角度、多层次的描写。
不要仅仅停留在人物的外貌特点或性格特点上,还要通过人物的行为、语言、思想、情感等多个方面,全面深入地描写人物。
聚焦人物特点,让阅读体验更加深刻——初中语文《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教案设计

聚焦人物特点,让阅读体验更加深刻——初中语文《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1、通过深度阅读,掌握人物特点的抓取技巧,加深阅读体验和品味;2、在写作中运用抓取人物特点的技巧,表现出生动具体、深度感知的文学形象;3、培养学生对艺术的鉴赏力和创作能力,加深情感共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抓取人物特点的技巧,包括细节描写、毛笔写作等方法;2、理解人物特点对于文学形象的塑造和文学意义的传递的重要性。
难点:1、如何将抓住的人物特点融入到整个作品中去,不显得突兀和生硬;2、如何根据不同的作品类型和主题运用不同的抓取技巧。
三、教学过程1、案例分析与讨论为了让学生深入掌握抓取人物特点的技巧,我们先可以以一些具体的文学作品为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和探讨。
我们可以以鲁迅《阿Q正传》为例。
通过阅读全文,我们可以发现,阿Q是一个颇具特点的人物形象。
他的胸膛是扁平的,瞪着一对大小不一的眼睛,乱糟糟的头发上又长有几根白丝。
这些细节描写恰恰是抓住了阿Q的特点,让他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阿Q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特质,从而深入反思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内涵。
我们再来看一下沈从文的《边城》。
通过这个小说,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于女主人公琴娘的深刻描绘。
琴娘细长黝黑的手指,像小葱穗般粗的齐膝长发,是作者对于她的精准刻画。
此外,琴娘的勇敢、坚强、深情也是她的特点之一。
通过对她特点的抓住,作者成功创造了一个真实又美丽的女性形象,深刻表达了对于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于女性品格的赞美。
通过这些分析,学生们将更深刻地认识到抓取人物特点的重要性,同时为后面的写作打下夯实的基础。
2、写作实践与指导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抓住人物特点的技巧,现在,我们将进入写作实践环节,看看学生如何将这些技巧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以下是几个具体的写作提示和指导:1、结合人物特点,构思合适的情节和场景在写作中,情节和场景的构思对于塑造人物形象至关重要。
第三单元《写人要抓住特点》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人物特点的基本概念。人物特点包括外貌、性格、习惯等方面。它是写作中塑造人物形象、使文章生动有趣的关键。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具体事例和生动描绘来抓住人物特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观察人物细节和运用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人物特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难点举例: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用新颖的方式描绘人物特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写人要抓住特点》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观察过身边人的特点?”比如,你的朋友有什么特别的行为习惯,或者你的家人有什么独特的外貌特征。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抓住人物特点的奥秘。
-习惯特点:如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等。
-人物描写的表达技巧:教授学生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典型的事例,表现人物特点,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语言表达:运用形容词、动词、成语等,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事例描绘: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展现人物特点。
写人要抓住特点教学设计

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细致观察的习惯,捕捉人物特点,学习抓住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2.养成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的习惯,能够将这些信息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准确、形象地表达出来。
重点:1.学习抓住人物特点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学习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情境预设生活是五彩缤纷的,生活中的人千姿百态。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特点,有的人内向,有的人泼辣;有的粗犷,有的细腻;有的人幽默,有的人朴实……那么如何将身边不同类型的人用文字真实地记下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个性特征,使他们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呢?今天,让我们共同探讨写人作文的方法和技巧。
二.写法导航1.听故事,思考:大家为什么能猜出这幅画画的是裴楷?东晋时的大画家顾恺之曾经为好朋友裴楷画像。
裴楷脸上有三根又黑又粗的毫毛,很不雅观,别人为裴楷画像总是加以回避,可顾恺之不但不回避,还特地将这三根毫毛画得异常突出。
正是这样的处理,使裴楷的肖像格外生动,像活了似的,跃然纸上。
别人一见都拍手称妙,一下就说出了裴楷的名字。
抓住了裴楷最突出的外貌特征——三根毫毛,将其画得异常明显。
因此,要想写好一个人物,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是非常重要的。
2.看漫画,思考:画家抓住了人物哪些方面的特征?他们分别是鲁迅和爱因斯坦。
鲁迅最突出的是他的头发和胡子,爱因斯坦最突出的除了头发、胡子,还有满脸的皱纹。
【任务驱动二】:学会描写,凸显人物个性1.抓住特征写外貌下面的语言片段属于什么描写?是从哪些方面写的?有怎样的顺序?用了怎样的手法?突出了人物怎样的特点?这是一位有着极好身材的女子,大家都很亲热地叫她嘉乐林夫人。
第一次见面便特别使他惊异的是她的美丽的白头发,简直是一顶白发王冠;那头发在这个仅仅三十六岁的年轻的妇人额上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效力。
她那始终乌黑而浓密的眉毛,在她那貂皮领围绕着的面庞上,保持了一种青春,一种奇特的活泼的神气。
教学设计写人要抓住特点一等奖

教学设计写人要抓住特点一等奖第1篇教学设计写人要抓住特点一等奖教学目标:1、回忆生活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人,能在头脑中再现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并能精确把握人物的特点。
2、学习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等的刻画,突出人物的特点。
课前预备:回忆生活中特点鲜亮的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回忆人物,激活形象1、回忆本组课文中的几个人物,说说他们的特点。
2、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人也给你留下了深刻鲜亮的印象?课堂沟通,要求学生说清:(1)这个人是谁?(2)这个人有什么特点。
3、这个人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呢?认真回忆这个人的一些状况,比方做过的事,他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
闭上眼睛,让人物在你的头脑里动起来,像放电影一样。
4、说说回忆起来的一些状况。
在学生说得过程中,教师可以追问一些关键的细节,帮忙学生在头脑中进一步清楚人物形象和特点。
但是不要把学生头脑中的人物概念化,而是要典型的形象的语言和行动。
比方:他的习惯动作是什么?他在这样的时刻说了什么?他的手怎么放的二、快速作文,固定形象1、读读本组课文中的一些人物描写的片断,简洁的说说人物描写的方法。
2、想想预备怎样来描写自己头脑中的人物。
3、课堂沟通:抓住人物的那些方面来突出人物的特点。
在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要敬重学生的想法,可以用详细的描写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怎样写得更好。
4、学生作文,教师可以巡回指导。
其次课时一、典型讲评,修改作文1、选择典型的作文。
教师在巡回的指导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写作状况有大致的”了解,要快速推断学生作文中的普遍问题是什么,并选择带有这些问题的作文作为讲评的例文。
2、课堂评议。
评议应当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来说说例文中好的方面和存在的问题。
可以把整篇例文都读完,再请学生评议;也可以在关键的地方停下来,就某一点请学生评议。
评议的重点是人物的特点是不是突出,假如不突出,缘由在哪里?怎么改?一般包括这些方面:(1)描写外貌,不宜千人一面,面面俱到,要因人而异,依据表达的需要有重点地写,必需学会抓住人物与众不同的特点,敏捷地描写人物的外貌既可以用一般文字集中介绍,又可以穿插在人物做事的全过程中屡次描写,力求用较少的笔墨勾画出人物的外貌特征,反映出人物的年龄、职业、生活经受和共性等特点,给人以鲜活之感。
七年级语文上册:写人要抓住特点 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写人要抓住特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写人文章的基本技巧,包括观察、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等。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和抓住人物特点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范文,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如何抓住人物特点进行写作。
运用小组讨论、仿写练习等方法,提高学生写人文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增强写作自信心。
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学会发现他人的优点和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写人文章的基本技巧。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和抓住人物特点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具体的描写和刻画,突出人物的特点。
如何在写作中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有趣人物。
提问:写人文章应该如何抓住人物的特点呢?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范文,注意观察文中人物的形象特点。
3. 课堂讲解:讲解写人文章的基本技巧,包括观察、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等。
强调抓住人物特点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具体的描写和刻画来突出人物特点。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人物特点,以及如何运用写作技巧来表达这些特点。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分享,大家共同学习和借鉴。
5. 仿写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人物描写的仿写练习。
学生互相交流、评价,教师进行指导。
四、课后作业:1. 结合课堂所学,修改和完善自己之前的写作作品。
2. 观察身边的人,选取一个有趣的人物,写一篇短文,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写人文章的基本技巧,并学会了如何抓住人物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鼓励。
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他们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发现他人的优点和特点。
六、教学拓展:1.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人物形象,讨论这些人物的特点以及作者是如何抓住这些特点进行描写的。
七年级语文初一上册《写人要抓住特点》教案

七年级语文初一上册《写人要抓住特点》教案一、教学背景在初一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写人要抓住特点》这一知识点。
通过这个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描写人物形象,了解如何通过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塑造人物形象。
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了解和掌握如何抓住人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物形象;•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自己和别人的情感和思维能力。
2. 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人物的特点;•如何通过语言表达来描写人物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通过讲述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来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并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如:你见过这样的人吗?你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他/她?你觉得他/她有哪些特点?2. 知识讲解1.什么是写人要抓住特点?写人要抓住特点是指在描写人物时,要通过语言表达来突出人物的重要特点,使读者能够更准确地了解人物形象。
2.如何抓住人物的特点?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抓住人物的特点:–外貌特点:如身高、容貌、身材等;–行为举止:如言谈举止、动作神态等;–性格特点:如性格开朗、冷静沉着、温柔善良等;–喜好和爱好:如喜欢阅读、喜欢运动等。
3.如何通过语言表达来描写人物的特点?–形容词、副词的运用:通过形容词、副词来突出人物的外貌特点、行为举止、性格特点等;–比喻、象征的表达:通过比喻、象征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喜好和爱好等;–对话的表达: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3. 教学实践1.以一个具体的人物为例,让学生尝试用语言表达来描写这个人物的特点,并进行分享;2.让学生在写作中尝试通过形容词、副词、比喻和对话等方式,来表达人物的特点;3.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并及时进行点评和反馈。
4. 总结评价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在抓住人物的特点方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够通过语言表达来描写人物形象。
《写人要抓住特点》教学设计

《写人要抓住特点》教学设计【课标内容解析】课程总目标中提出“积极观察、感知生活……”,作为“生活”主体的人,当然应该作为观察、感知的对象,学习写人也是学习观察、感知生活的过程。
第四学段课程目标“表达与交流”中提出“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为写作奠定基础”,由此可见,“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是写作的基础,对于本次写作来说,只教“怎么写”,没有教其“基础”,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学业质量描述”中提出“能多角度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写人的文章本质上是表达作者对所写人物的认识,材料的选择、事件的叙述、人物的形象无不是作者的主观加工。
从以上内容可见,教“写人要抓住特点”,其基础在于写前的“发现特点”,而不在写时怎么“表现”或“突出”特点。
【教材分析】从教材写作教学体系来看,这是义务教育统编教材中安排的第九次写人的专题训练,是初中教材中的第一次,其内容均围绕“特点”来进行,可见这是教材中写人记叙文学习的核心内容。
本册前两个写作实践分别为《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学会记事》,第一单元为写作理念课,包含了整套教材写作教学的基本理念,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分别集中于“写事”和“写人”。
七下和八上又各安排了一次写人记叙文学习,分别为《写出人物精神》《学写传记》,教学内容呈现进阶式安排。
本次写作实践与《写出人物精神》高度相关,二者有联系也有区别,要对其教学内容进行区分,否则容易重复。
从本单元阅读教学内容来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寿镜吾先生、同窗的描写都很典型,《再塑生命的人》虽然是节选,但是能作为一篇较完整的写人记叙文,作者抓住了莎莉文老师的特点及对自己的巨大影响来写人物。
第二单元中《秋天的怀念》《散步》也都在事件的叙述中展现了人物的特点。
但是,因这两个单元阅读教学的内容集中于朗读和默读的阅读方法、体会作者情感和关注关键语句的阅读策略,写人方面的内容并未作为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选文第二段中,作者细致描写“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等环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为后面写牧羊人的植树做了铺垫,这大片荒凉的原野、废弃的家园、稀少的人烟、贫瘠的土地、干燥的气候都与后面呈现出来的绿色、富饶、滋润、美丽幸福的乐园似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牧羊人植树所创造的奇迹。
第二部分(13-18自然段):第二次见到牧羊人时,山地环境因牧羊人植树有了很大的改变。
第三部分(19-21自然段):在牧羊人的坚持下,以前的荒地变成了绿洲。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下表。
二、新知传授,落实目标:
(一)学生平时作文出现的主要问题
1、不懂人物描写的方法,简单叙事。
学生作文出现最大的问题就是简单叙事,没有运用各种人物描写方法。另外由于许多学生因为对身边的人物缺少细心观察,内容空洞。
2、人物形象不够生动鲜明。
(二)知识指导
首先,要认真观察,仔细比较,抓住“这个人”在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特点,加以细致描绘,突出人物的性格特性,让读者如见气人,如闻其声。
2.第五段侧重于哪一方面的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本段侧重于对牧羊人居住环境的描写。这与他周围荒凉、破败的大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牧羊人的居住环境充满生活气息
3.“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课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这一段话有什么作用?
成龙大鼻子,小眼睛,一笑起来就眯着眼的和善的样子,永远一副唐装打扮。
李咏!他鼻子很大!脸长,卷发。脸长长的!主持人,风度翩翩。
姚明!他方方的国字脸上有一对浓浓的眉毛,眼睛炯炯有神,厚厚的嘴唇显得很老实。
小沈阳:三七开的发型和女士的打扮,尤其是他那一身穿偏了的苏格兰裙子。
赵本山:富有喜剧色彩,旧得卷了舌的“老解放帽”,一身农民的打扮。
本课教学要点:
1.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2.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环保因素,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培养自己的环保习惯。
教学步骤及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牧羊人故事并分析牧羊人的形象,今节课,我们将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环保因素,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培养自己的环保习惯。
D.几个学校的老师找刘成辉同学就克服学习困难交换了意见。(修改:“几个”调到“学校的”后面)
4.仿照下列句子,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一致。
爱是冬日里的一束阳光,爱是();爱是漫漫长夜里的一豆灯光,爱是()。
六、总结归纳,作业训练:
完成练习册《南方新课堂》中,《植树的牧羊人》第一课时的练习。
第(二)课时
请问这样的小偷能抓得到吗?
猜猜他是谁?
只见他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服,提一柄九齿钉耙。(猪八戒)
他有三头六臂,脖子上套着乾坤圈,脚踏风火轮,威风八面。(哪吒)
他身穿金光闪闪的战袍,头戴金冠,手持从东海龙宫掠来的金箍棒,显出一副威武霸气的样子。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透露出铲除一切妖魔的决心。浑身透露出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孙悟空)
因为缺乏鲜明的个性描写,导致人物“千面一孔”。
1、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是对人物的长相、穿着、打扮等特征的描写。
肖像描写要点:肖像描写不要求面面俱到,但要抓住特征,写出与众不同之处。也就是抓住人物典型的外在特点,反映其个性。
请大家看个笑话:
古代一个县官,他贴出一张告示,抓一个小偷,告示上是这样写的:个子不高不矮,身材不胖不瘦,脸呢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巴不宽不窄。
明确:种下的十万颗橡子,仅有一万颗能够生长存活,通过具体数字的对比,突出了种树的困难。在这么艰苦的大环境中,牧羊人仍在坚持自己的事业,表现了人物的坚定信念。
4.“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这段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本段写出了环境的初步变化,和最初的环境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示了环境向好的方面转化的成效,突出了牧羊人的劳动成果。
C.帐篷péng缝隙xì酬劳chóu
D.琢磨zhuó慷慨kǎi呼啸xiào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这个人最大特点就是慷慨仗义,所以人们都很敬重他。
B.学习只靠老师讲解是不够的,还要靠自己琢磨,心领神会才行。
C.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奶奶不禁感叹万分。
D.这棵百年大树的根须到底有多长,只有刨根问底才能知道了。
明确:无私,俭朴
四、拓展延伸
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认识或听说过这样的人吗?试为他写一段文字,记录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
五、当堂检测,反馈效果: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薰衣草xūn坍塌tān废墟xū
B.浇灌guàn流淌tǎng干涸kū
3.下列各句修改后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学习雷锋报告会,使我们进一步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修改:删去“使”)
B.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我们积极探究、独立思考、互相合作。(修改:“我们”后加入“做好”)
C.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教学楼房倒塌事故,教育局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修改:删去“不”)
教学方法
教授法、练习法
教辅工具
ppt、黑板
1课时
本课教学要点:
1.学会观察,写出个性
2.运用描写,突出个性
教学步骤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生活中的人也各具形色:有的刚正耿直,有的能言善辩,有的乐观阔达,有的多愁善感。面对如此美丽的生活,我们如何通过自己的生花妙笔来让人物鲜活地“站”在我们面前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二、新知传授,落实目标:
1.本文的结构包括什么特点?
明确:以时间为顺序,以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将人物的活动放在一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之下以突出人物的品质,以及生命的价值
2.本文的结构对你的作文有何启示?
明确: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条理清晰。行文中注意前后对比、照应;用第一人称叙事,“我”作为一个见证人,使故事才显得真实可信,又通过我的所想所感,对植树人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
写人要抓住特点教案
(七)年级(语文)科组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课题
《写人要抓住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主备人
白海琼
集备组
七年级语文组
复备老师
教学内容
个性复备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写出个性
2.运用描写,突出个性
教学重点
要认真观察,仔细比较,抓住“这个人”在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
运用人物描写手法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2、找出表现人物品格或性格的内容,概括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假如你想了解谁是真正品行出众的人,恐怕得花好几年观察:看看他的行为是否无私;动机是否慷慨;同时他还必须在大地上留下明显的印记。我很幸运地认识一位“种树的男人”,他正好符合以上所说的条件。
明确:无私慷慨
(2)他很少说话,但可以感觉得出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的人。
明确:自信果断
(3)他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衣服也一针一线地仔细缝过,看不出任何补丁。
明确:积极生活,爱整洁
(4)他说,这块高原因为没有树,正走向死亡。反正他没事业的压力,正好可以担负起拯救大地的任务。
明确:目标远大而高尚
(5)或许正因为布非耶拥有无私的心灵,加上住在有益健康的山林,过着俭朴的生活,上帝才赐予他如此强健的体魄。
5.第五段对于风的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此处通过嗅觉和听觉等,用“飘着香气的微风”和“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对风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写,这与上文第2段对废墟上风的描写“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老人植树的巨大作用。
6.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明确:本文通过“牧羊人”坚持种树改变环境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牧羊人这一壮举的崇敬和赞美之情,同时表达了希望人们积极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共建绿色地球的美好愿望。
怎样才能成功的进行肖像描写呢?
一、画龙点睛法
二、千人千面法
三、穿衣戴帽法
以上常常综合运用
(二)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快速默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
(1)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请从文中找出标志性词句。
(2)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
2、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你为本文划分层次结构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12自然段):我在阿尔卑斯山地上初识牧羊人,发现他坚持在那里种橡树。
四、拓展延伸
面对日益被破坏的环境,我们该做些什么?
五、当堂检测,反馈效果:
教学反思(得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