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要抓住特点》教学设计 (2)
教案写人要抓住特点

教案:写人要抓住特点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物描写的意义和特点;2. 学习如何抓住人物的特点,并在写作中进行巧妙运用;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前热身活动:请学生在课前阅读一篇小说或文章,并提取出文中的一个人物特点;2. 教师引入:介绍人物描写的特点和意义;3. 教学重点:学习如何抓住人物的特点,并在写作中进行巧妙运用;4. 学生练习:请学生自行选择一个人物进行描写,并突出其特点;5.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鼓励学生进行改进。
三、教学过程1. 课前热身活动请学生在课前阅读一篇小说或文章,并提取出文中的一个人物特点。
2. 教师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人物描写的特点和意义,并给出相关例子。
例如:(1)描写人物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使人物更加立体化、具体化,增强人物的形象感染力;(2)描写人物可以通过塑造人物的个性、细节和特点,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并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阅读经历,提供一些经典的人物描写作品,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等,引导学生探究其特点和意义。
3. 教学重点教师针对人物描写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和解析。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如何抓住人物的特点?人物描写的关键在于抓住人物的特点,这需要我们通过对人物的细节、言行、行为等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找出其个性和特点,如以下几个方面。
特点1:外表的特点(包括人物的体貌特征、服装、发型)特点2:性格的特点(包括人物的行为、语言、思想、情感等方面)特点3:行为的特点(包括人物的行动、交往、处事等方面)特点4:人物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
(2)如何进行巧妙的运用?在描写人物时,需要巧妙地运用以下几个方面。
方法1:多角度、多层次的描写。
不要仅仅停留在人物的外貌特点或性格特点上,还要通过人物的行为、语言、思想、情感等多个方面,全面深入地描写人物。
写人要抓住特点教案

写人要抓住特点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写人的目的和意义,明确写人要抓住人物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写人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抓住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 人物描写的基本技巧。
4. 优秀写人作文欣赏和分析。
5. 学生写作实践和指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抓住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人物特点,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写人的基本概念、抓住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和人物描写的基本技巧。
2. 示范法:展示优秀写人作文,进行分析和解说。
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和经验。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激发学生对写人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写人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阐述抓住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 示范:展示优秀写人作文,进行分析和解说。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人物特点。
5. 讲评: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和经验。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写人文学作品,如《红楼梦》、《儒林外史》等,体会作家如何抓住人物特点进行描写。
2. 组织学生进行人物采访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观察、思考和表达人物特点的过程。
3. 开展写人作文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创作,提高写作水平。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写人作文的质量:评价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是否能够抓住人物特点,表达清晰、生动。
3. 学生对写作技巧的掌握:评价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人物描写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写作实践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写人要抓住特点教学设计

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细致观察的习惯,捕捉人物特点,学习抓住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2.养成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的习惯,能够将这些信息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准确、形象地表达出来。
重点:1.学习抓住人物特点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学习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情境预设生活是五彩缤纷的,生活中的人千姿百态。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特点,有的人内向,有的人泼辣;有的粗犷,有的细腻;有的人幽默,有的人朴实……那么如何将身边不同类型的人用文字真实地记下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个性特征,使他们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呢?今天,让我们共同探讨写人作文的方法和技巧。
二.写法导航1.听故事,思考:大家为什么能猜出这幅画画的是裴楷?东晋时的大画家顾恺之曾经为好朋友裴楷画像。
裴楷脸上有三根又黑又粗的毫毛,很不雅观,别人为裴楷画像总是加以回避,可顾恺之不但不回避,还特地将这三根毫毛画得异常突出。
正是这样的处理,使裴楷的肖像格外生动,像活了似的,跃然纸上。
别人一见都拍手称妙,一下就说出了裴楷的名字。
抓住了裴楷最突出的外貌特征——三根毫毛,将其画得异常明显。
因此,要想写好一个人物,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是非常重要的。
2.看漫画,思考:画家抓住了人物哪些方面的特征?他们分别是鲁迅和爱因斯坦。
鲁迅最突出的是他的头发和胡子,爱因斯坦最突出的除了头发、胡子,还有满脸的皱纹。
【任务驱动二】:学会描写,凸显人物个性1.抓住特征写外貌下面的语言片段属于什么描写?是从哪些方面写的?有怎样的顺序?用了怎样的手法?突出了人物怎样的特点?这是一位有着极好身材的女子,大家都很亲热地叫她嘉乐林夫人。
第一次见面便特别使他惊异的是她的美丽的白头发,简直是一顶白发王冠;那头发在这个仅仅三十六岁的年轻的妇人额上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效力。
她那始终乌黑而浓密的眉毛,在她那貂皮领围绕着的面庞上,保持了一种青春,一种奇特的活泼的神气。
《写人要抓住特点(第二课时)》教案

《写人要抓住特点(第二课时)》教案附例文:成长路上那个人(待修改样文)①在我成长的路上,姥姥是我的引路人。
我爱我的姥姥,她的“热爱生活”的态度感染了我。
②我的姥姥七十出头,精神矍铄,从外表来看,她似乎与其他老太太没有什么不同,个子不高,双眼炯炯有神。
姥姥经常教育我:“要热爱生活,生活才能爱我们。
”③那年春节去姥姥家,我在门外边敲门边说:“姥姥,我来了。
”姥姥在门里说:“来了来了。
”门开了,我又看到了我的姥姥,姥姥穿着一件大红的新衣服。
我笑着对姥姥说:“姥姥,您又买新衣服了?别人都越长越老,您怎么越来越年轻。
您穿这衣服真心好看。
”我搂着姥姥。
④姥姥指着我的衣服说:“哎,你怎么穿着颜色这么暗的衣服啊!大过年的,你应该穿点鲜艳的啊,像我似的,爱生活,生活才能爱我们,外表先美起来,内心才会更美。
”姥姥拿出来一件为我新买的衣服,我换上新衣服,就和姥姥一同在镜子前秀起来。
⑤姥姥不光外表热情,内心更加热情。
⑥那天,午饭后,我读高一的表哥又坐在沙发上玩手机,我的姥姥看见了,非常严厉地对他说:“不能再玩手机了,对眼睛不好,也容易依赖手机。
”姥姥的严厉管教,改变了表哥,他终于放下了手机。
⑦一家人围到圆桌旁吃饭时,姥姥又开说了,“你们知道吗?老李他们家又添一大胖孙子,是二胎,一家人忙的不亦乐乎,但是6岁的大小子没人管,那几天在咱们家,可是把我累坏了。
”“政府提倡垃圾分类,但是1楼的老王头就是不自觉,各种垃圾混在一起,那天我好好地和他理论了一下,直到把他说服了。
垃圾放对地方就是宝贝。
”姥姥“手舞足蹈”地一边给我夹菜一边兴奋地与我们分享着她的这些“新闻”。
婆婆妈妈的姥姥,把自己的儿孙教育好了之后,又在忙碌着照顾着左邻右舍。
⑧我们眼中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但在姥姥心中,这可都是一等一的“大事”。
姥姥爱自己,更爱身边的每一个与她有联系的人,爱着这个她一直生活着的大北京。
⑨姥姥,是我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成长路上那个人(修改后)在我成长的路上,姥姥是我的引路人。
《写人要抓住特点》教学设计

《写人要抓住特点》教学设计【课标内容解析】课程总目标中提出“积极观察、感知生活……”,作为“生活”主体的人,当然应该作为观察、感知的对象,学习写人也是学习观察、感知生活的过程。
第四学段课程目标“表达与交流”中提出“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为写作奠定基础”,由此可见,“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是写作的基础,对于本次写作来说,只教“怎么写”,没有教其“基础”,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学业质量描述”中提出“能多角度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写人的文章本质上是表达作者对所写人物的认识,材料的选择、事件的叙述、人物的形象无不是作者的主观加工。
从以上内容可见,教“写人要抓住特点”,其基础在于写前的“发现特点”,而不在写时怎么“表现”或“突出”特点。
【教材分析】从教材写作教学体系来看,这是义务教育统编教材中安排的第九次写人的专题训练,是初中教材中的第一次,其内容均围绕“特点”来进行,可见这是教材中写人记叙文学习的核心内容。
本册前两个写作实践分别为《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学会记事》,第一单元为写作理念课,包含了整套教材写作教学的基本理念,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分别集中于“写事”和“写人”。
七下和八上又各安排了一次写人记叙文学习,分别为《写出人物精神》《学写传记》,教学内容呈现进阶式安排。
本次写作实践与《写出人物精神》高度相关,二者有联系也有区别,要对其教学内容进行区分,否则容易重复。
从本单元阅读教学内容来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寿镜吾先生、同窗的描写都很典型,《再塑生命的人》虽然是节选,但是能作为一篇较完整的写人记叙文,作者抓住了莎莉文老师的特点及对自己的巨大影响来写人物。
第二单元中《秋天的怀念》《散步》也都在事件的叙述中展现了人物的特点。
但是,因这两个单元阅读教学的内容集中于朗读和默读的阅读方法、体会作者情感和关注关键语句的阅读策略,写人方面的内容并未作为重点。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写人要抓住特点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写人要抓住特点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写人要抓住特点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观察人物特点,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
2.初步掌握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特殊表达效果。
3.学习体会选取典型事例,从不同角度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教学重点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特殊表达效果。
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有创意地表达出来。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
但是我们看到同学们的作文却几乎是“千人一面”“众口同腔”。
这样的作文,了无新意,让人产生视觉疲劳,也很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么,如何让我们所写的人物站立起来,走动起来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帮助大家走出“大众化”“概念化”“脸谱化”人物描写的误区。
二、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写人要抓住特点》,交流阅读感受。
1.以貌传神,写出人物的特点。
外貌描写又叫肖像描写,指对人物的体态、容貌、衣着、神情的描写。
外貌描写的要求:根据需要,抓住特征,绘形传神,刻画性格,显示灵魂。
外貌描写必须切合文章的主题,能为刻画人物服务。
2.用语言、动作、心理等展示人物个性。
(1)言为心声。
一个人的语言表达是展示其性格特征的镜子。
所以,写人一定要重视语言描写,选择人物有代表性的语句来刻画其内心世界,表现其个性和思想。
注意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
(2)动作描写能表现人物性格。
除语言外,人的行为也是受思想感情支配的。
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描写人物的行为,就必须细心观察人物的动作,精心选择最准确、最恰当的词语。
3.心理描写可直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灵魂,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人要抓住特点》教案

- 例如,在描写心理活动时,可以使用比喻、象征等手法,使描写更具表现力。
- 人物形象的立体性:学生往往容易将人物描写得过于片面,缺乏立体感。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进行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 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这些方法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能够帮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人物特点。
2. 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我的老师》这个案例。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的事例和细腻的描写,让老师的形象跃然纸上。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这节《写人要抓住特点》的课程后,我有一些想法和体会想要分享。首先,我觉得这节课让学生们明白了人物描写不仅仅是对外貌的刻画,还包括语言、行动和心理等多个方面。通过课文《我的老师》的分析,他们能够看到作者是如何将一个人物立体地呈现在纸上的。
在讲授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捕捉人物特点感到困难,他们容易陷入对人物外貌的泛泛描述,而忽略了其他更能体现人物个性的方面。于是,我特别强调了观察的重要性,鼓励他们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出发,去发现和描绘人物的特点。
3. 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学习人物描写,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表现;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课堂讨论与分享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人物描写中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性特点的作品。
核心素养目标紧密结合新教材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教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在上完《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这节课后,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首先,我发现学生在抓住人物特点方面存在一定难度,他们在写作时往往容易忽略对人物细致入微的观察。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个难点,我尝试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和具体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外貌、性格、行为等方面的特点,并鼓励他们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描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人物特点的分类和写作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如何抓住人物特点进行生动描绘。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人物特点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抓住人物特点进行描绘。
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教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一、教学内容
《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选自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引导学生掌握如何通过观察和思考,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写作;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人物形象,让学生了解写人作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结合实际练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生动特点的人物形象。具体内容包括:
-理解写人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主体、结尾,并能够在写作中合理布局。
-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通过分析课文案例,掌握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特点。
举例解释:
-在教授外貌特点时,重点讲解如何通过描述人物的身高、体型、面容等来体现人物个性。
-在讲解基本结构时,强调开头要引人入胜,主体部分要详实具体,结尾要收束全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人要抓住特点》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写人要抓住特点》。
设计理念:
七年级学生处于写作的懵懂时期,有些学生在作文写作中字不成文,主题不鲜明或者根本构建不出文章的框架。
因此我们教师要在主题、构思、表达方式、写作顺序、语言等方面进行指导。
而给框架作文正好给七年级的学生设计了一条系统的“通道”,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有方法可循,但又不拘泥于“框架”,失去创新。
教学目标:
1.读名篇,培养学生充分认真观察,善于发现的习惯,体会如何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特点,突出人物性格特征。
2.写父亲,让学生尝试抓住人物特点,学会按一定的框架设计展开来描写人物的方法。
3.写老师,练习选取多个典型事例,从人物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进行细节描写,塑造人物性格。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抓住特征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有创意地设计框架,通过细节描写反映人物个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分享日记,导入新课
昨天我在我们班一位同学的循环日记中发现了一段很精彩的描写,下面我就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这们同学的描写。
(多媒体展示)
高高的个子,蓝精灵似的大鼻子上架着一副眼镜,两弯浓眉,锃亮的脑门上长着稀疏的头发。
他上课时,讲到精彩的地方总爱“抚摸”前排同学的头和耳朵。
他提
高时,如果你回答对了问题:他便说:“你太聪明了!”当你回答不上时,他便说:“你把我愁死啥!”
……记得有一次他给我们讲一个等量代换的题时,大家都没有回答上他的问题,他便说:“把土豆片切成土豆丝你就不认识了,那把土豆丝剁成土豆泥你才认不得呢!”……
同学们笑得很开心,大家不用猜就知道这位同学描写的是我们亲爱的“数学安”。
为什么呢?
对,有同学说了,他写出了特点。
那么,在写人的作文中,我们如何才能把“这个人”写“活”,写成“他自己”,避免“千人一面”呢?今天我们不一起来探究“抓住特点写人”。
(板题)
二、赏析名段,学习框架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本单元《写作抓住人物特点写人》的第一部分内容,尝试总结写人的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并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1.认真观察,仔细比较,抓住“这个人”特点鲜明的外貌,加以细致描绘。
在本单元学习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我们已经学习了莫泊桑写人物时精彩的肖像描写,今天老师想给大家展示两段我国古典文学中对于人物的肖像描写。
(多媒体出示)
其人身长九尺五寸,髯长一尺八寸,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似巨钟,立于帐前。
——《三国演义》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红楼梦》
师:请同学们看看以上两段描写,看看他们分别是谁?对,有同学已经喊了,他们就是“智勇双全,义薄云天”的关羽和“精明能干,机关算尽”的王熙凤。
有的同学没有阅读过这两部名著,也没看过电视剧,只听到别人说过的“支言片语”,为什么看了这两段描写,也能说出他们是谁。
就是因为作者善于抓住特点写人。
你们看,从这两段描写中,你就能读出我两面描述“义薄云天”和“机关算尽”。
2.选取典型事例,围绕人物特征展开描写。
师:例如,本单元《邓稼先》一文,写了邓稼先在“文革”期间调解冲突,答复杨振宁关于中国原子弹武器工程是否有外国人参与,在井下信号消失时坚持留守现场这样几件事。
从而写出了邓稼先大公无私、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身先士卒的高尚品德。
3.要从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展开细节描写,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师:一篇文章的精彩与否,主要取决于细节描写的够不够到位;一个作者的写作水平,主要体现在对细节的把握能力上。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经典的细节片段。
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
”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 ——《孔乙己》
师点评:这一段运用神态、动作、语言描写,传神地刻画出深受封建科举制毒害,迂腐可笑的孔乙己。
轮到我背书了,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可是开头几个字我就弄糊涂了,我只好站在那里摇摇晃晃,心里挺难受,头也不敢抬起来。
——《最后一课》
师点评:这是我们第二单元学习的《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
这段描写将面临亡国的小弗郎士的羞愧、懊悔展现的淋漓尽致。
三、架构框架,尝试写作
1、构思框架化,让提纲“落到地上”
师: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尝试写人。
写作之前的第一步是构思,许多学生在布置题目后就马上动笔,想到什么写什么,这是不良的作文习惯。
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先理清思路,进而确定文章的主题。
那么,怎么才能理清思路呢?我们尝试用框架式列提纲法。
师:请同学们在列出小作文的提纲。
2、筛选框架内容,让材料“切中要害”
提纲列好后,就应该往里面添加内容了。
教师展示框架让学生尝
3、创新结构框架,让作文“个性飞扬”
多媒体出示框架
第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