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祖父的园子
7 祖父的园子课件

• 萧红的《呼兰河传》,就是对故乡的 一本回忆录。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 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 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传达给了 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在《呼兰河 传》中,她用了许多文字写了自己的 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 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
• 为什么她对园子念念不忘呢?这个园 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 )。
• 回想起来哪些情景,让作者对童年生 活久久不能忘怀呢?请默读课文,找 到后用几个字概括。
童
年
什么时候我还托着腮帮 仰望父亲脸上 岁月碾过的道道车辙 冥想着 时光的华丽马车呼啸而至 满载我一个个天真的梦想
什么时候我还趴在母亲的膝旁 耳边的故事像山泉一样流淌 微风的抚摸是催眠的小曲儿 睡梦里 身子在云端悠悠飘荡
祖父的园子
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乃莹,黑 龙江呼兰人。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 本作品合集《跋涉》。1935年发表了成名 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l940年发 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 萧红是一朵开在中国北方原野里的花, 盛开在中国东北的农家院落里。她从 来不用浇水,任着风吹,任着太阳晒, 却越开越红。 • 在2 0世纪30年代的文坛,萧红就像是 她笔下的花一样,自由自在地开在阳 光下,无论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 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 她都用她的笔写下她的文字,大气的 文字。
什么时候我还牵着风筝的手 躺倒在绿油油的球场 蚂蚁爬上我的鼻头 跺着脚抱怨我 压塌了火期待诱人的饭香 雨点们不期而至 结果 只能把它们与欢笑 一起品尝
《祖父的园子》阅读答案

《祖父的园子》阅读答案《祖父的园子》阅读答案「篇一」阅读题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
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1)这段文字写出了“我”跟祖父在园子里_______、______和______的情景。
(2)从“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中体会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读了这段文字,你认为祖父的园子是个怎样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栽花;拔草;种菜。
(2)体会到了自由自在、天真可爱。
(3)祖父的园子是个充满快乐、自由,还有祖父的爱的地方。
《祖父的园子》阅读答案「篇二」太阳在园子里是显得特别大。
花开了,就像花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似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玉米愿意长多J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
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阅读画线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3.学习课文写倭瓜、黄瓜、玉米、蝴蝶的写法,写写自己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童年。
参考答案:1.睡醒上天说话2.示例:院子里的这些生活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着,园子里的一切都很鲜活。
7、祖父的园子

7*祖父的园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文中优美的句子。
2.在阅读过程中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领悟作者的写作方式,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梳理文章脉络,通过朗读,结合图片引导学生感悟文中描绘的情景和蕴含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体会作者通过描绘各种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的写作方式,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火烧云》片段: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
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
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站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
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
”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2.同学们,这段文字选自《呼兰河传》,它的作者是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
《呼兰河传》于童年生活的回忆中描写北方小城人民愚昧不幸的生活,而课文《祖父的园子》是《呼兰河传》中写得最纯美、最快乐的一个章节。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课文。
正确领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等词语,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个部分的大概内容是什么?明确: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3):写“我”记忆中的园子——色彩明亮、健康、充满活力。
第二部分(4~15):写“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展现了“我”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
7.祖父的园子

7﹡祖父的园子安红梅一、教学目标:1. 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读诗导入,揭示课题: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
上一篇课文,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今天,我们要走进《祖父园子里》,与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园子里的心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思考: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学生可能的会有这样的印象:(1)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好玩的地方。
(2)祖父的园子里充满了快乐。
(3)祖父的园子非常美丽。
(4)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
……2.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地朗读。
三、走进园子,品味童年:1.默读课文,园子里的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2.课堂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1)园子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①朗读第一自然段,想象描写的情景。
②用一个词概括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给你留下的印象。
(充满生机、热闹、美丽……)③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2)我和祖父在园子里边干活边玩。
①默读课文4~15自然段,画出“我”干活和玩的句子,细细地读读,想象“我”。
◇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的瞎闹……◇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祖父浇水,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②讨论: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③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祖父的园子课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祖父的园子课文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蜒、蚂蚱,样样都有。
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
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
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
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
祖母喜欢养羊,羊把果树给啃了,果树渐渐地都死了。
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还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
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
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
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
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
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
黄瓜还没有吃完,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蜒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蜒了。
《祖父的园子》生字组词近反义词与词语解释

《祖父的园子》生字组词近反义词与词语解释1、《祖父的园子》生字组词近反义词与词语解释我会写:蝴:蝴蝶蝴蝶结蝴蝶花蝶:蝴蝶蝶泳彩蝶招蜂引蝶蚂:蚂蚱蚱:蚂蚱蚱蜢樱:樱桃樱花拔:拔草拔剑选拔拔河出类拔萃(cuì)瞎:瞎闹瞎忙瞎想眼瞎黑灯瞎火铲:铲地铲平铲土铲菜铲除铁铲割:割草割掉割断割舍忍痛割爱承:承认承担承载承重继承承包拴:拴马拴住拴牢拴线拴束瓢:水瓢瓢泼瓢虫瓢饮逛:游逛闲逛逛街逛公园形近字:蝴(蝴蝶)湖(湖水)拔(拔草)拨(拨打)瓢(水瓢)飘(飘落)多音字:晃:huǎng明晃晃huàng摇晃结:jiē结果子jié结束近义词:漂亮——美丽闪烁——闪耀存心——故意特别——非常随意——随便阴凉——凉爽反义词:新鲜——陈腐漂亮——丑陋承认——否认黑暗——光明随意——拘束阴凉——炎热理解词语:【明晃晃】光亮闪烁。
【闪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
【马马虎虎】形容做事马虎、随便。
【光芒四射】指强光向四处照射。
也形容人或事物光彩照人,极具影响力。
【随意】任凭自己的意思。
词语扩展:ABB式:胖乎乎圆滚滚明晃晃毛嘟嘟蓝悠悠静悄悄黑沉沉香喷喷亮晶晶课内词语:蝴蝶蜻蜓蚂蚱樱桃榆树锄头承认水瓢随意阴凉圆滚滚明晃晃2、从实在的园子走向精神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及简评前几天,我有幸听到了一节与众不同的课──《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是我第一次听到,听说是一篇新课文。
它是著名作家萧红的作品,短文以"爱'为核心,以"趣和乐'贯穿在祖父的园子里,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幸福、快乐的家园,是"我'成长的根基,是"我'精神的故乡。
通过对"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情景的描写,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写得至真至纯。
【教学实录】一、谈话导入,通过问题把握整体师: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本书《呼河兰传》,这是著名作家萧红写的。
10-7-祖父的园子(名师版-更正了溜的读音)

→这是一个淘气的“我”
(14、15自然段)
• 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 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 着:
“下雨啰!下雨啰!”
→写出了我的活泼、淘气
栽花
拔草
种白菜
铲地
摘黄瓜 追蜻蜓
采倭瓜花
捉绿蚂蚱
浇菜 遮脸睡觉 观赏小昆虫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
)了,就像(
)似的。
(
)愿意(
)就(
)。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 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 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 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 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 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 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 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 太阳也不知道。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祖父浇菜,我也浇菜 ...... ......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种菜,我就种菜;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祖父浇地,我也过来浇。
→这是一个好奇、幼稚和可爱的“我”
(5自段)
你觉得“我”在祖父园子里做的事情哪一件最 有趣?
• 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 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
→这是“我”的天真、可爱,以及祖 父对我的宽容和耐心教导。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袓父的园子读后感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袓父的园子读后感
《祖父的园子》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作者萧红以深情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她童年时期在祖父园子里度过的欢乐时光。
这篇文章通过一系列生动鲜活的生活细节,展现了作者对童年纯真无邪、自由自在生活的怀念和对祖父深深的情感。
读完《祖父的园子》,我深有感触。
首先,这个园子不仅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自然乐园,更是一个承载着作者无尽童年记忆的精神家园。
在这里,作者与祖父一起劳作,观察生活,体验成长,这寓教于乐的过程,让人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生活的乐趣。
其次,文章传递出对童年的无比珍视和对自由天性的赞美。
无论是随意摘花、追蜻蜓、捉蚂蚱,还是在祖父的包容与爱护下“胡闹”,都体现了孩子那份未经雕琢的天真烂漫和对世界的好奇探索,这也启示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尊重并保护他们宝贵的童心和创造力。
最后,《祖父的园子》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园地,那里保存着我们最真实、最纯粹的自我。
尽管岁月流转,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守护这份纯真,就能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总的来说,《祖父的园子》是一篇充满情感温度与生活哲理的作品,它让我们回忆起那些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也唤起了我们对亲情、对自然、对生活的深深眷恋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祖父的园子2 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
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
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
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3[①这些句子写出了昆虫的什么特点?]段导读: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直接介绍园子里的昆虫。
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4[②“明晃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段导读:第2自然段写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
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
祖母喜欢养羊,羊把果树给啃了,果树渐渐地都死了。
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还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
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
5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
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③这几句写出了大榆树怎样的特点?]段导读:第3自然段写园子的过去,着重写了自己印象最深的榆树。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园子里的昆虫和树,突出园子是个大花园。
61 ☜23①写出了昆虫的色彩——白、黄、红、金、绿,以及蜜蜂的样子和姿态。
4 ②“明晃晃”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
通过“明晃晃”一词,表达了作者对园中事物的喜爱之情。
5③重点句解析:作者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勾勒出大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也写出了榆树的活力。
6④表明了“我”的天真可爱,同时也表明祖父对“我”胡闹的宽容。
⑤这是该段的总起句,下文的三句话都是围绕它展开的。
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
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④“有时……反而……”表明了什么?]段导读:第4自然段写“我”在园子里模仿大人做事,有时还会帮倒忙。
父铲地,我也铲地。
[⑤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因为我太小,7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⑥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8[⑦这句话写的是什么?“我”真在劳作吗?]段导读:第5自然段写“我”怎样铲地。
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说:“谷子。
”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9[⑧祖父的大笑和追问说明了什么?]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
10[⑨“马马虎虎”说明了什么?]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
黄瓜还没有吃完,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
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蜓跑11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
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蚂蚱不见了。
[⑩作者的童年生活有什么特点?]7⑥“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天真可爱,也说明园子不仅是“我”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
8⑦这句话写“我”怎样铲地,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劳作,而是“我”童年游戏的内容。
9⑧祖父的大笑是在否认“我”的回答,同时,祖父追问的言外之意是说这不是谷子,不能吃。
10⑨说明了“我”没有把祖父的话放在心上,“我”的兴趣不在这儿,不想在这里浪费时间,还有许多东西在吸引着“我”。
11段导读:第13自然段写“我”在园子里玩耍、嬉戏时的情景。
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
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12“下雨啰!下雨啰!”[浇水这一平常的举动在孩子眼里就是下雨,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段导读:第14、15自然段写“我”跟着祖父在园中浇水。
第二部分(第4~15自然段):写“我”在园子里模仿祖父做事情。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
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段导读:第16自然段作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把大树、土墙都赋予人的情感,使我们感到祖父的园子真美。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13[为什么说“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
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段导读:第17自然段通过写动植物的自由,充分反映了作者的自由快乐。
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14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
⑩作者的童年生活很有趣。
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
12体会到孩子的想象力很丰富,敢于异想天开,孩子的天真给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13重点句解析:这些富有孩子气的语言,同样富有诗情画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描绘了出来。
有这样美好的感受,是因为作者用自由而富有灵性的心来感知世界,所以,才这样无拘无束。
14第三部分(第16~19自然段):写在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的。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
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第四部分(第20自然段):写“我”玩儿累了,就睡着了。
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萧红的资料。
一介绍作者,揭示题目1.介绍作者。
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文坛,萧红就像是她笔下的北方院落里的花朵一样,鲜明而热烈地开放。
萧红的《呼兰河传》就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
在这本书中,她用了许多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
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萦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2.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提醒:“倭瓜”中的“倭”字读作wō。
“蚌壳”中的“蚌”字读作bànɡ。
“水瓢”中的“瓢”字读作piáo。
2.再读课文,思考: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的印象是怎样的?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归纳学生的发言)(1)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好玩儿的地方。
(2)祖父的园子里充满了快乐。
(3)祖父的园子非常美丽。
(4)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
……3.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朗读。
三走进园子,品味童年1.默读课文,园子里的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2.课堂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随机指导。
(1)这花园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①朗读第1自然段,想象描写的情景。
②用一个词概括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和蚂蚱给你留下的印象。
(充满生机、热闹、美丽……)③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2)“我”和祖父在园子里边干活儿边玩儿。
①默读课文第4至第15自然段,画出“我”干活儿和玩儿的句子,细细地读一读,想象“我”的心情。
学生甲:“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学生乙:“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学生丙:“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学生丁:“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②讨论:“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儿还是干活儿?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干活儿就是玩儿,玩儿就是干活儿,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③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3)园子里的花、鸟、虫子和倭瓜等。
①朗读课文第17自然段,你从这段话中看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②课堂交流。
引导学生关注下面的句子,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园子里的那份自由。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
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3.默读课文,思考:“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呢?可以从哪里感受到?(“我”在园子里是快乐的,是自由的。
)4.是啊,这里是作者童年的乐园,难怪作者在另一部作品中称园子是她的后花园呢!有人说,一个人的快乐是藏不住的,一张口,从你说话的声音中都能听得出。
不知道你从作者的叙述中是否感受到了这一点。
找出表现“我”心情快乐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几遍。
5.小结:园子是作者童年的乐园,给了她自由,给了她快乐,所以这个园子在她心中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温馨,那样的难以忘怀。
但是,你不觉得她的自由快乐,还来源于领她到园子中的慈爱的祖父吗?所以作者称园子是“祖父的园子”。
四总结全文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童年的纯真和美好。
童年是一幅画,绚丽多彩;童年是一首诗,耐人寻味。
让我们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再次感受童年的美好。
1.全篇以轻快、优美的文笔详尽地展现了祖父的园子的勃勃生机。
园子里的所有生命都是那么无拘无束;祖父又是那么宽厚仁爱;尤其是童年的“我”,在这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
因此,学习这篇课文时,放手让学生完全自主地阅读。
2.在学生读课文的时候,让他们画出哪里表现出了祖父的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课堂;懂得大自然处处皆学问,获得知识的途径有很多种;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的写法,用心感受生活的写法,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最后全班交流,畅谈自己的感受。
祖父的园子1.《呼兰河传》简介。
《呼兰河传》是著名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40年写于香港,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
小说共分七章,前有序后有尾声,文学巨匠茅盾作序。
创作此小说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