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健康教育课教案汇总(全)第1-6课

初中体育健康教育课教案汇总(全)第1-6课
初中体育健康教育课教案汇总(全)第1-6课

第一课《现代健康观》教案

备课人:时间:

【课时】共2课时,本案1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

2、掌握现代健康观与传统健康观的区别;

【教学重点】人类对自身健康的理想追求

【教学难点】现代健康观与传统健康观的先进性和进步

【教具】课件

【教学内容及过程】

新课引入:播放课件

师设问:同学们,你健康吗?生:健康,从不感冒。

一、健康的新定义

1、没病= 健康?(不是)

师:什么才称得上健康?

生:翻阅P1页,探究答案

2、健康定义: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还要保持躯体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完美状态。

定义的组织及年份:

第一次:世界卫生组织 1946年

第二次:世界卫生组织《阿拉木图宣言》

可见:身体没有疾病算不算健康呢?答案是(不一定)

师:必须同时满足哪三个条件才算健康?

生:躯体、精神、社会都健康的人才算健康。(真聪明)

3、新定义的意义

这新定义称为现代健康观,没病称为传统健康观;

(1)现代健康观将健康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

正确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纠正了“健康就是没有疾病”这一观点的偏差。

(2)明确指出健康应该包括精神和身体两个方面,纠正了那种把身体、心理、社会诸方面机械分开的观念;

(3)把“健康”放置于人类社会的广阔背景中,进一步指出关心人们的健康不仅是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目标,而且也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一句话总结:现代健康观反映了人类对自身健康的理想追求。

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按照现代健康观的标准,你算不算健康呢?你是否精神和社会活动方面都和谐正常呢?我们来进行一个自测吧!

二、现代人的健康标准

师:分6个小组,每个小组分读1条标准,其它5组进行自测,以每条10分计算,

共计60分为满分。

生:朗读教材内容并计分

1、有充沛的精力,能够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而不感到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多种变化;

5、能够抵抗感冒和一般性疾病;

6、体重得当,身材匀称,站立时肩臂位置协调,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

炎,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疼痛,无出血现象,头发有光泽,无头屑,肌肉有弹性,

走路感觉轻松。

师:同学读得很用心,现在评一评自己多少分。

生:宣读自己的健康分值,说一说自己在哪一方面要加强。

参考意见:你的心态好吗?

你平时多吃水果鸡蛋等食物吗?

你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吗?

你是否吃了一些保健品,钙片,等?

你父母家人的身高体重匀称吗?

2、我国健康专家为国人提出的中国人的健康标准

(1)吃得快:进食时有很好的胃口,表明内脏功能正常。

(2)便得快:一旦有便意,能很快排泄大小便,且感觉轻松自如,表明胃肠消

化功能良好。

(3)睡得快:上床后能很快熟睡,醒后精神饱满,头脑清醒,说明中枢神经系

统的兴奋、抑制功能协调,且内脏也无病理性信息的干扰。

(4)说得快:语言表达正确,说话流利,表示头脑清楚,心肺功能正常。

(5)走得快:行动自如,活动敏捷,说明精力充沛旺盛。

(6)良好的个性人格:性格温和,意志坚强,具有坦荡胸怀与豁达乐观的心境。

(7)良好的处世能力:看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自我控制能力,能适应复杂的社

会环境。

(8)良好的人际关系:待人接物能大度和善,不过分计较,能助人为乐,充满

热情。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都知道了身体没有疾病并不一定表示这个人是健康的。只有当一个躯体、精神和社会三方面都健康是,才是一个真正健康的人。

作业:请你按中国的健康标准,制作一张“自我健康评测表”进行自评。

【教学小结】

对于自评环节学生比较积极,提高了课堂的实用性。通过两种健康观的对比,使学生对健康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

体育与健康教育第2课

《情绪与健康》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健康行为的实践,由知觉进而形成一个人的价值观念,只有以学生自己为中心所形成的价值观念,才能真正地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行为,而情绪与健康是健康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情绪是影响中学生学习生活最主要和最常见的因素之一,通过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生可以更好的投入到学习生活中,达到最佳效果,健康的情绪也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价值观。

2、重点难点

重点:调控情绪的方法

难点: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第二个逆反心理时期,有人把这个阶段称为情绪的“暴风骤雨”时期,情绪的两极性、极端性、不稳定性是这个时期最显著的特点,即:情绪表现不稳定、不成熟,容易冲动且肤浅、强烈、不协调,两极性明显,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此,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情绪变化的特点,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主动调控情绪,保持积极的、良好的情绪状态,克服消极情绪是当务之急。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了解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学会分析自己的情绪,掌握调控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运用观察、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情绪与健康的教学,让学生认识情绪的好坏变化是可以转化的。

(2)培养学生对情绪的科学态度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法和学法

教法:组织学生阅读材料、观看图片和录象、分组讨论、展示评比。

学法:独立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生同唱《歌声与微笑》

2、导入语: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事情让我们开心快乐,但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有许多事情让我们伤心痛苦,我们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些不良情绪呢?这就是今天我和同学们共同探讨的话题《情绪与健康》。

【设计意图】

激发学习兴趣,烘托课堂气氛

(二)、组织新授

1认识情绪

(1)、让学生观看2010冬奥会女滑夺冠视频。

(2)、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国代表队和韩国代表队在裁判员裁决前、后,态度体验是怎样的?态度体验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师生共同归纳情绪相关概念

情绪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产生积极情绪;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产生消极情绪。

情绪的基本类型:喜、怒、哀、惧。

【设计意图】

通过直观教学,让学生深切感知什么是情绪

2、探讨情绪与健康的关系

(1)、《冰心在微笑中写作》﹙文字材料﹚

通过这一事例引导学生能体会到积极情绪有助于身心健康。

(2)、诸葛亮三气周瑜(录象资料)

通过看录象和与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得出消极情绪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通过学生对以上两个事件的分析得出结论:

①、情绪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

②、积极情绪有助于身心健康。

③、消极情绪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设计意图】

通过正反对比的方式,让学生鲜明地感悟到情绪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积极情绪有助于身心健康,消极情绪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引导学生调节不良情绪,做情绪的主人,从而过渡到下一环节

3、调节不良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1)、学生交流自己遇到过的影响情绪的事,并介绍自己是怎样调节走出低谷的。

(2)、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及时不断地总结出调节的方法,通过课件展示调节的方法。

①、合理宣泄法:

遇到不良情绪时,通过简单的“宣泄”痛痛快快地表达出来,或将不良情绪通过别的方式宣泄出来。如:哭泣宣泄倾诉宣泄运动宣泄书写宣泄情绪宣泄要注意场合和方式,要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既不能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身心健康,也不能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

②、转移注意力

当人的情绪激动时,为了使它不至于爆发和难以控制,可以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其他事物或活动上去。如:打球、跑步、听音乐、郊游等。

③、自我暗示法

是一种使用言语对人的情绪活动施加影响,并进而控制外部行为的一如,心中默念:“我很放松”,“我能行”,“胜利一定属于我”等

④、换位思考法

指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当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时,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考虑到对方感受。这样可以减轻或消除不良情绪。如与父母、老师发生矛盾冲突时,多理解父母、老师的良苦用心。

【设计意图】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调节方法,然后师生共同提炼出所运用的方法实际就是心理学中调节方法,让学生感悟方法就在自己的身边,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对方法的实质进一步理解,从而达到灵活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调节自己情绪的目的,顺利完成本节课的重点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