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3-2第四章电磁感应第3节《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选修3-2《4.3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选修3-2《4.3楞次定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能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解答有关的问题. 2•掌握右手定则知道右手定则是楞次定律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实验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判断方法:重温实验,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收集证据。
寻求中介,归纳规律。
实验验证,评估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科学家对规律的研究过程,学习他们对工作严肃认真不怕困难的科学态度。
2.体验楞次定律实验探究过程,提高分析,归纳,概述及表述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理解楞次定律,初度掌握使用楞次定律的步骤。
2•通过知识应用,学会应用右手定则。
难点:1•理解楞次定律。
2.理解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反映。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提出问题:感应电流的方向与什么有关?如何判断?多媒体展示实验4.2-2各种感应电流产生情形。
(教师)猜想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根据观察实验现象,猜想。
----- 磁通量的变化和原磁场方向与感应电流方向有关。
(二)新课教学」、实验:探究感应电流方向遵循的规律(教师)问题1•利用4.2-2实验探究感应电流我们因该注意先知道哪些?----- 首先要弄清楚线圈导线的绕行方向,电流方向,指针摆动方向与电流表红黑接线柱的关系。
(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问题:感应电流的方向跟线圈内磁通量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我们可以利用“中介” ------- “感应电流的磁场”来表述这种关系。
(教师)根据实验记录填写下表感应电流方向原磁场方向磁通量变化增加 增加减少减少逆时针(俯视) 顺时针(俯视)顺时针(俯视)逆时针(俯视)感应电流磁场 方向向上向下向下向上t相对运动情况向下 向上 向下向上$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 流的磁通量的变化(教师):问题 1由实验现象分析知道,当线圈中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是有助 于磁通的增加还是阻碍了磁通的增加?问题2:由实验现象分析知道,当线圈中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是有助于磁通的减少还是阻碍了磁通的减少? (学生):自主回答。
高中物理第四章电磁感应第3节楞次定律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2(new)

第3节楞次定律1.楞次定律的内容是: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2.楞次定律可广义地表述为: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要反抗(或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常见的有三种:①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增反减同”);②阻碍导体的相对运动(“来拒去留”);③通过改变线圈面积来“反抗”(“增缩减扩”).3.闭合导体回路的一部分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可用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一、楞次定律1.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1)实验器材:条形磁铁、电流表、线圈、导线、一节干电池(用来查明线圈中电流的流向与电流表中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
(2)实验现象:如图431所示,在四种情况下,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
图4。
3。
1①线圈内磁通量增加时的情况图号磁场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甲向下逆时针(俯视)向上乙向上顺时针(俯视)向下②线圈内磁通量减少时的情况图号磁场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丙向下顺时针(俯视)向下丁向上逆时针(俯视)向上(3)实验结论表述一:当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反;当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同。
表述二:当磁铁靠近线圈时,两者相斥;当磁铁远离线圈时,两者相吸。
2.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二、右手定则1.内容伸开右手,使拇指与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都与手掌在同一个平面内;让磁感线从掌心进入,并使拇指指向导线运动的方向,这时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
如图43。
2所示.图4。
3.22.适用范围适用于闭合电路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的情况。
1.自主思考——判一判(1)感应电流的磁场总与原磁场方向相反。
(×)(2)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原磁场的磁通量。
(×)(3)感应电流的磁场有可能阻止原磁通量的变化。
4.3_楞次定律_教案(人教版选修3-2)

4.3.2 楞次定律教案(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楞次定律的内容,能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
2.知道右手定则与楞次定律的关系。
3.通过楞次定律理解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守恒。
(二)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体验楞次定律的探究过程。
2.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概括以及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科学家对物理规律的研究过程,学习他们严肃认真,不怕困难的科学态度。
2、体验科学语言的准确、精炼以及高度的概括性。
解题策略:1.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四个步骤。
(1)明确原磁场的方向;(2)明确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是在增加还是在减少;(3)根据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4)利用安培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1.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2.右手定则:伸开右手,使拇指与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都与手掌在同一个平面内;让磁感线垂直从掌心进入,并使拇指指向导线运动的方向,这时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总是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反B.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C.楞次定律只能判定闭合回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D.楞次定律可以判定不闭合的回路中感应电动势的方向4.如图1所示,一线圈用细杆悬于P点,开始时细杆处于水平位置,释放后让它在匀强磁场中运动,已知线圈平面始终与纸面垂直,当线圈第一次通过位置Ⅰ,Ⅱ,Ⅲ时(位置Ⅱ正好是细杆竖直位置),线圈内的感应电流方向(顺着磁场方向看去)是()A.Ⅰ,Ⅱ,Ⅲ位置均是顺时针方向B.Ⅰ,Ⅱ,Ⅲ位置均是逆时针方向C.Ⅰ位置是顺时针方向,Ⅱ位置为零,Ⅲ位置是逆时针方向D.Ⅰ位置是逆时针方向,Ⅱ位置为零,Ⅲ位置是顺时针方向5.如图2所示,当导体棒MN在外力作用下沿导轨向右运动时,流过R的电流方向是()A. 由A→BB. 由B→AC.无感应电流D.无法确定【概念规律练】知识点一楞次定律的基本理解1.如图3所示为一种早期发电机原理示意图,该发电机由固定的圆形线圈和一对用铁芯连接的圆柱形磁铁构成,两磁极相对于线圈平面对称,在磁极绕转轴匀速转动过程中,磁极中心在线圈平面上的投影沿圆弧XOY运动(O是线圈中心),则() A.从X到O,电流由E经G流向F,先增大再减小B.从X到O,电流由F经G流向E,先减小再增大C.从O到Y,电流由F经G流向E,先减小再增大D.从O到Y,电流由E经G流向F,先增大再减小2.如图4所示,一均匀的扁平条形磁铁的轴线与圆形线圈在同一平面内,磁铁中心与圆心重合,为了在磁铁开始运动时线圈中能得到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磁铁的运动方式应是()A.N极向纸内,S极向纸外,使磁铁绕O点转动B.N极向纸外,S极向纸内,使磁铁绕O点转动C.磁铁在线圈平面内顺时针转动D.磁铁在线圈平面内逆时针转动3. 如图表示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ab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情景,导体ab 上的感应电流方向为a→b的是( )4.如图5所示,导线框abcd与通电直导线在同一平面内,直导线通有恒定电流并通过ad和bc的中点,当线框向右运动的瞬间,则()图5A.线框中有感应电流,且按顺时针方向B.线框中有感应电流,且按逆时针方向C.线框中有感应电流,但方向难以判断D.由于穿过线框的磁通量为零,所以线框中没有感应电流【方法技巧练】一、增反减同法5.某磁场磁感线如图6所示,有一铜线圈自图示A处落至B处,在下落过程中,自上向下看,线圈中的感应电流方向是()A.始终顺时针B.始终逆时针C.先顺时针再逆时针D.先逆时针再顺时针6.电阻R、电容C与一线圈连成闭合回路,条形磁铁静止于线圈的正上方,N极朝下,如图7所示,现使磁铁开始自由下落,在N极接近线圈上端的过程中,流过R的电流方向和电容器极板的带电情况是()A.从a到b,上极板带正电B.从a到b,下极板带正电C.从b到a,上极板带正电D.从b到a,下极板带正电二、来拒去留法7.如图8所示,当磁铁突然向铜环运动时,铜环的运动情况是()A.向右摆动B.向左摆动C.静止D.无法判定8.如图9所示,蹄形磁铁的两极间,放置一个线圈abcd,磁铁和线圈都可以绕OO′轴转动,磁铁如图示方向转动时,线圈的运动情况是()A.俯视,线圈顺时针转动,转速与磁铁相同B.俯视,线圈逆时针转动,转速与磁铁相同C.线圈与磁铁转动方向相同,但转速小于磁铁转速D.线圈静止不动三、增缩减扩法9.如图10所示,光滑固定导轨M、N水平放置,两根导体棒P、Q平行放置于导轨上,形成一个闭合回路,一条形磁铁从高处下落接近回路时()A.P、Q将相互靠拢B.P、Q将相互远离C.磁铁的加速度仍为gD.磁铁的加速度小于g10.如图11(a)所示,两个闭合圆形线圈A、B的圆心重合,放在同一水平面内,线圈A中通以如图11(b)所示的交变电流,t=0时电流方向为顺时针(如图箭头所示),在t1~t2时间段内,对于线圈B,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11A.线圈B内有顺时针方向的电流,线圈有扩张的趋势B.线圈B内有顺时针方向的电流,线圈有收缩的趋势C.线圈B内有逆时针方向的电流,线圈有扩张的趋势D.线圈B内有逆时针方向的电流,线圈有收缩的趋势。
人教版选修3-2第四章第3节 楞次定律 教案1

楞次定律的教案教学目的1.掌握楞次定律,会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探索物理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的逻辑思维能力。
3.从能量守恒的角度理解电磁感应现象和楞次定律,进一步认识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普遍意义。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师: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生: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师:(出示螺线管、大型演示电流计和条形磁铁。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见图1),当我把条形磁铁插入螺线管,放在螺线管中不动和从螺线管中拔出时,在这三个过程中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发生偏转,并解释偏转或不偏转的原因。
生:(略)引入新课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看到电流表的指针有时向左偏,有时向右偏。
这表明在不同的情况下,感应电流的方向是不同的。
那么,感应电流的方向遵循什么规律呢?(板书课题)一、感应电流的方向楞次定律[演示实验](1)交待线圈的绕线方向(板画);(2)用干电池确定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方向和电流方向的关系(板画);(3)把条形磁铁的N极向下插入线圈中,并从线圈中拔出;把条形磁铁的S极向下插入线圈中,并从线圈中拔出。
][投影[每次实验后都要求学生回答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和据此确定的感应电流的方向,并在相应的投影图形(见图2)上用箭头表示出来。
]为了找出规律,我们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分析。
由于磁铁的运动,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线圈中产生了感应电流。
感应电流又要产生磁场。
这时线圈中同时存在两个磁场:磁铁的磁场和感应电流的磁场。
我们先来研究一下,这两个磁场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启发,然后由学生填表格,总结规律。
)[投影] 结论:当磁通量φ增大时,B1与B2反向。
当磁通量φ减小时,B1与B2同向。
师:两个磁场有时反向有时同向,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呢?当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大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磁铁的磁场方向相反。
这时感应电流的磁场对正在增大的磁通量起什么作用呢?生:起抵消作用。
高中物理 第四章第三节 楞次定律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2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一中高中物理第四章第三节楞次定律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2课前复习1、安培定则。
2、磁通量的概念。
新课学习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及不同的描述方法。
2.掌握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问题。
3.会用右手定则及楞次定律解答有关问题。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对楞次定律的理解及应用、右手定则的应用。
难点:用楞次定律解答相关问题。
学习过程:一、实验探究某同学根据条形磁铁插入、拔出螺线管实验得到感应电流的方向如下图所示:二、实验结论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注:1、对“阻碍”的理解:①谁在阻碍?感应电流的磁场。
②阻碍什么?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
③如何阻碍?原磁通量增大,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其相反,原磁通量减小,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其相同。
(增反减同)④能否阻止?不能阻止。
2、楞次定律有两层含义:①从磁通量变化的角度来看,感应电流总要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
②从导体和磁体的相对运动的角度来看,感应电流总要阻碍它们的相对运动。
三、右手定则对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的判断有特殊的方向:右图所示,当导体棒ab以速度υ向右运动时,利用楞次定律判断abcd回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右手定则:伸开右手,使拇指与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都与手掌在同一个平面内;让磁感线从掌心进入,并使拇指指向导体运动的方向,则其余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
(四指电流拇指动,磁感线要穿掌心)四、楞次定律的应用例1:右图所示,两同心金属圆环,使内环A通以顺时针方向电流,现使其电流增大,则在大环B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如何?若减小电流呢?⑴由安培定则A环中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向里⑵穿过大环B的磁通量增大⑶由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的磁场向外⑷由安培定则得外环B中感应电流为逆时针方向同理当电流减小时,外环B中感应电流方向为顺时针例2:右图所示,在长直流导线附近有一个矩形线圈abcd,线圈与导线始终在同一个平面内。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2教案设计 4.3《楞次定律》

楞次定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情况下产生的感应电动势.(2)掌握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变化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3)了解平均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动势的即时值.2.过程与方法通过推理论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运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来研究问题,渗透物理思想的教育.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总结实验得出楞次定律及初步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2.难点对演示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出楞次定律。
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的步骤。
3.疑点定律中“阻碍原磁场磁通量的变化”应如何理解?4.解决办法做实验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边实验,边提问,边观察,边总结,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索、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条形磁铁、线圈、立式电流表、电池、导线、开关、挂图。
四引入新课图1[事件1]教学任务: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生活动:让学生将仪器按如图1所示的电路连接好。
【演示】分别将条形磁铁的N极插入线圈、拔出线圈,观察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方向,再分别将条形磁铁S极插入线圈、拔出线圈,观察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方向。
观察并思考:分别将条形磁铁N极插入线圈、拔出线圈时电流表指针偏转的方向与分别将条形磁铁S极插入线圈、拔出线圈时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有什么不同?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针对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提出问题,然后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为: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进而引出本节课题——楞次定律。
五讲授新课[事件2]教学任务:提出猜想与假设。
讨论并猜测:根据事件1演示中观察到的现象,猜想感应电流的方向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知识回顾:感应电流的产生与什么因素有关?问题引导:感应电流的方向是否也与磁通量的变化有关?学情预测:学生讨论后,总结归纳出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有关因素可能有两个:磁通量的变化及原磁场的方向。
[事件3]教学任务:设计探究方案。
高中物理 第四章第3节 楞次定律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2

选修3-2第四章电磁感应第3节《楞次定律》一、教材分析楞次定律是二期课改教材的拓展课中重要的一节,它对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以及理解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转化的规律有重要的意义,对右手定则的理解也有帮助。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2)、能初步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方向。
(3)、理解楞次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是相符的。
(4)、理解楞次定律中“阻碍”二字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探索和总结出感应电流方向的一般规律(2)、通过实验教学,感受楞次定律的实验推导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学会由个别事物的个性来认识一般事物的共性的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楞次定律并能利用其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难点:对楞次定律“阻碍变化”的理解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学生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有了清醒的认识,本节课针对感应电流的方向做一个探究。
学生实验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都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
五、教学方法1.类比法:将感应电流比喻成一个专门与“父母”“对着干”的“坏孩子”,不仅将抽象的内容生动具体化,还调节了课堂气氛。
2. 实验法: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实验3.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4.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导学案、学生实验器材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分小组合作学习,分6个学习小组。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新课标人教版3-2选修三4.3《楞次定律》WORD教案1

4-4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学案) 姓名: 班级:一.知识回顾1.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2.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磁通量发生变化的方式有哪些情况?3.恒定电流中学过,电路中存在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什么?二.感应电动势:1.在图a 与图b 中,若电路是断开的,有无电流?有无电动势?2.电动势大,电流一定大吗?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3.图b 中,哪部分相当于a 中的电源?哪部分相当于a 中电源内阻?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三.电磁感应定律讨论与思考:1.在实验1中,电流表指针偏转原因是什么?实验1 实验2-32.电流表指针偏转程度跟感应电动势的大小有什么关系?3.实验1中,将条形磁铁从同一高度插入线圈中,快插入和慢插入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讨论与思考:1. 实验2中,滑动变阻器滑片处在不同位置,通过线圈A的电流相同?线圈A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相同?线圈B中磁通量变化情况一样?所用时间是否相同?电流计指针偏角是否相同?偏转角大说明什么?原因是什么?2.实验3中,两次滑动过程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量是否相同?所用时间是否相同?电流表的指转角是否相同?偏转角大说明什么?其原因是什么?归纳总结:①内容:②表达式:为ΔΦ/Δt时,则线圈L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多少?比较:磁通量Φ、磁通量的变化量△Φ、磁通量的变化率∆Φ四.导线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思考:如图所示,把矩形单匝线圈abcd 放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和磁感线垂直。
设线圈可动部ab 的长度为L ,以速度v 向右匀速平动,则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多少?问题讨论:1.上图的电路中,哪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ab 导体的运动v 与磁感线方向B 有何关系?2.若导体运动方向与导体本身垂直,但与磁感方向不垂直,设v与B 夹角为θ(如右图),又如何计算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呢?比较:公式E=n ∆Φ与E=BLv sin θ的区别与联系五.反电动势思考与讨论:如右图所示,电动机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以及ab、cd两个边受力的方向都表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楞次定律》一、教材分析《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选修3—2》“电磁感应”一章的重点和难点,原因是:第一、涉及的因素多(磁场方向、磁通量的变化、线圈绕向、电流方向等),关系复杂;第二、是规律比较隐蔽,其抽象性和概括性很强。
因此,学生理解楞次定律有较大的难度,成为本章教学的难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过程,总结出感应电流的方向所遵循的一般规律——楞次定律,并对定律内容有初步的认识。
本节教学内容的处理是建立在第二节“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基础上,虽说教科书中的实验都是前面教学中做过的,但是,从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角度考虑问题,就需要重新研究第二节中的两个学生实验。
楞次定律对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以及理解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转化的规律有重要的意义,对右手定则的理解也有帮助,在考试大纲中属于二级要求。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2)、能初步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方向。
(3)、理解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反应。
(4)、理解楞次定律中“阻碍”二字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探索和总结出感应电流方向的一般规律。
(2)、通过实验教学,感受楞次定律的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学会由个别事物的个性来认识一般事物的共性的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楞次定律并能利用其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难点:对楞次定律“阻碍变化”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在全县五所高中里边属于二流学生,数学功底普遍薄弱,理解能力较差。
在每一个班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实验能力又有差距。
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新课教学前吃透教材,熟悉学情,充分挖掘信息技术的最大潜力,利用计算机软件,同时借助物理实验,整合高中物理教学,备好教学方法。
通过上一节《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的教学,学生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已经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本节课针对感应电流的方向做一个详细的实验探究。
学生实验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都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
五、教学方法1.类比法:将感应电流比喻成一个专门与“父母”“对着干”的“坏孩子”,不仅将抽象的内容生动具体化,还调节了课堂气氛。
2. 实验法: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3.学案导学,以学定教。
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导学案、学生实验器材。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分小组合作学习,分6个学习小组。
七、教学过程(一) 检查预习、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发现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①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运用磁铁推、拉闭合的金属圆环这个奇妙的物理现象来导入今天的楞次定律这堂课。
感应电流是个坏“孩子”。
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通量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本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究感应电流与磁通量的关系,即楞次定律。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1)、探究目标: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2)、探究方向:从磁铁和线圈有磁力作用入手。
(3)、探究手段:分组实验(器材:螺线管,灵敏电流计,条形磁铁,导线)(4)、探究过程问题1、能否根据表中第四、第七行的内容找到感应电流I的方向跟线圈磁通量Φ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学生很难概括两者关系,于是教师正好从此入手引导学生通过一个中介——“感应电流的磁场”来揭示这种关系。
)问题2、比较表中第三、第五行的内容可以看出,感应电流的磁场/B的方向并非仅由原磁场B的方向决定,它还与什么因素有关系?比较表中第四、第五行的记录可以看出,感应电流磁场/的方向也并非仅由磁通量Φ的变化决定,它还B与什么因素有关系?与原磁场B方向相反,感应电流问题3、当磁通量Φ增加时感应电流磁场/B磁场/B与磁通量Φ的增加起什么作用?当磁通量Φ减小时感应电流磁场/B与原磁场B的方向相同,感应电流磁场/B对磁通量Φ的减小起什么作用?问题4、请你仔细分析上表,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究竟如何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并说出你的概括中的关键词语。
问题5、你能从导体和磁体相对运动的角度来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吗?如果能,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并试着从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角度去解释你的结论?学生四人一组相互交流、分析、讨论,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组的结论。
教师巡视各组的情况,然后指定某些组公布本组的成果在全班进行交流,师生共同讨论,形成结论。
探究二、分析归纳论证、得出结论。
概括1: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概括2: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反抗(或阻碍)引起它的那个原因结论:增反减同展示多媒体课件再次看看多媒体模拟的电磁感应中感应电流的产生过程。
投影展示楞次定律内容及其理解:探究三、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1)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教师指出上述结论是物理学家楞次概括了各种实验结果提出的,并对楞次的物理学贡献简单介绍。
)(2)理解:①、阻碍既不是阻止也不等于反向,增反减同“阻碍”又称作“反抗”,注意不是阻碍原磁场而阻碍原磁场磁通量的变化。
②、注意两个磁场:原磁场和感应电流磁场③、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磁体和导体的相对运动。
“来拒去留”。
④、阻碍的过程中,即一种能向另一种转化的过程阻碍的过程中,即一种能向另一种转化的过程。
例:上述实验中,若条形磁铁是自由落体,则磁铁下落过程中受到向上的阻力,即机械能→电能→内能。
(3)应用楞次定律解题步骤:①、明确原磁场的方向;②、明确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是增加还是减少;③、根据楞次定律(增反减同),判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④、利用安培定则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4)楞次定律的应用例:多媒体投影课本例1,让学生先小组讨论,然后教师总结。
(5)楞次定律的特例——闭合回路中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问题1:当闭合回路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也会引起磁通量的变化,从而使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这种情况下回路中的电流的方向如何判断呢,可以用楞次定律判断电流的方向吗?答:当然可以用楞次定律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如果导体棒ab向右运动,则由楞次定律可知,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增加,则感应磁场就要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即感应磁场方向向外,所以感应电流的方向adcba问题2: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过程很复杂,能否找到一种很简单的方法来判断闭合回路中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流的方向呢?答:有简单的方法,如果我们仔细研究电流I的方向、原磁场B的方向、导体棒运动的速度v的方向,就能找出一种方法——右手定则:(6)右手定则多媒体投影用右手定则判断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
说明:①、适用条件:切割磁感线的情况。
②、右手定则是楞次定律的特例,用右手定则求解的问题也可用楞次定律求解。
③、右手定则较楞次定律方便,但适用范围较窄,而楞次定律应用于所有情况④、当切割磁感线时电路不闭合,四指的指向即感应电动势方向(画出等效电源的正负极)(三)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四)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
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八、板书设计一、楞次定律1.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2、理解:二、楞次定律的特例——闭合回路中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1)、右手定则(2)、适用条件:切割磁感线的情况九、教学反思1、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多种能力的培养:本节内容应以实验为主,通过实验总结楞次定律。
通常情况,都是由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得出结论。
但本节课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实验,得出结论,验证结论等等,教师只起引导和组织的作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楞次定律理解深刻,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分析、归纳、概括、总结等逻辑思维能力。
2、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虽说实物演示最直观明了地反映事物的某些现象,但通过它我们只能看到一些宏观现象,对定律微观本质的分析就无能为力了,教师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引进课堂,应用生活中的有趣物理实验,生动形象地展示两磁场间"阻碍"作用,不仅突出本节的重点,还突破了难点,使学生对定律有一个深刻理解,生动的记忆,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采用类比教学变抽象为具体:本节课除了采用常规的启发式、实验等直观教学法等,还特别注意利用比喻的方法,尤其对于楞次定律这一类字数少但难理解和记忆内容,教师在师生得出定律之后,将定律概括成“增之减之,减之增之”八个字,方便了学生理解和记忆,之后又做个拟人化的比喻,将感应电流比喻成一个专门与“父母”“对着干”的“坏孩子”,不仅将抽象的内容生动具体化,还调节了课堂气氛。
4、注重德育渗透这一节课讲授的楞次定律是从实验分析开始,归纳概括出初步结论后,再用实验来验证,不仅体现物理学科是实验学科的特点,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还符合辩证法中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验中去的认识规律,达到对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