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索隐引书考实(上下册)

合集下载

从《史记》三家注到考史三大家 那些为二十四史做注的人

从《史记》三家注到考史三大家 那些为二十四史做注的人

封面故事从《史记》二家注到考史二大家那些为二十四史做注的人得一部靳书,便是千秋大业;注得一部方书,免为万世安功。

”—请•张潮《幽f影》文I震江在古代著书立说被称为是“千古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写新书不易,注古书更难。

注古书是译注古人的思想与学说,使其更容易被人理解和流传。

为古书作注,便于今人与后人研读,自然是一项功德无量的盛事。

注释古籍,起源于战国,当时学术初由官府流入民间,此前为官府专有的《诗》《书》《礼》《易》《春秋》等成为儒家诵习的教材,称之曰“经”。

这些经最初并没有多少高深的含义,到了儒家手里就给予种种哲理化的讲解,用文字写出来就叫“传”或“说”,流传至今的如《春秋左氏传》《公羊传》《礼记》以及《尚书大传》《韩诗外传》之类。

到了汉代,秦以前的许多典籍由于种种原因人们不能完全读懂,有 一些人专门为这些古书做注解,像毛 亨、孔安国、马融、郑玄等,都是著名 的注解家。

裴驱:采自诸家,兼附己见受经传注疏之学的影响,对子部、史部中比较著名的书也先后有人作注 释。

作为史学名著,历代为《史记》作 注的人不少,最早的要算东汉末年桓帝时的延笃,他著有《史记音义》一卷,东汉有无名氏的《史记音隐》五卷。

魏公/《毛诗注疏》,清同治十年(1871 )重刻。

由汉代毛亨作传的《诗经》称为《毛诗》,唐代孔颖达又为 之作疏,S P《毛诗注疏》晋以后,随着《史记》传播范围的扩大,给《史记》作注释的人越来越多。

如东晋南朝时期的徐广、裴胭、邹诞生等。

到了唐代,注家蜂起。

许子儒、王元感、陈伯宣、徐坚、李镇、刘伯庄、窦群、裴安时、司马贞、张守节等人都曾为《史记M乍注。

但从汉到唐各家注释,到后来只有刘宋时期裴胭的《史记集解》、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这三家得以保存下来,其他各家都先后亡佚了。

这三家注释到了北宋时被合刻在一起,称为“三家注”。

“三家注”先后递补传承,相得益彰,从文字校订、注音释义、天文地理、名物典章等方面对《史记》作出诠释,几乎是无所不包,对后人深入研读《史记》,了解太史公意旨有很大的作用。

《史记》标点商榷二则

《史记》标点商榷二则

劭” 点一 句 号。《 记 》 云 , 看 有 理 , 则 谬 之 甚 矣。 后 后 云 乍 实
因为 其 依 据 “ 《 三 州 记 》 是 后 魏 的 阚 驷 , 是 后 汉 的 应 作 十 的 不
为 一 错 , 后 记 》 再 错 耳 。众 口铄 金 , 误 他 人 。 《 为 贻
认 为 应 劭 未 作 《 三 州 记 》 不 独 以 上 所 言 二 者 。库 本 十 的 《 经 注 集 释 订 讹 》 二 十 五 于 “ 劭 十 三 州 记 曰漆 乡 邾 邑 水 卷 应 也 ” “ 劭 ” , 者 沈 炳 巽 按 : 《 三 州 记 》 王 义 仲 所 之 应 下 作 “十 乃 著 , 中屡 见 , 云 应 劭 , 。 Ⅲ 氏 之 说 , 谬 矣 。 首 先 , 注 此 误 ” 沈 亦
V0. 8 12 NO 6 。 0 9 . 2 0
文 章 编 号 :0 6—2 2 ( 0 9 0 10 9 0 2 0 ) 6—0 5 0 8—0 2
《 记 》 点 商榷 二 则 史 标
李 正辉
摘 要 : 华 书局 校 点 本 《 中 史记 》, 众 多社 科 研 究 者 进 行 考 辨 和 商 榷 。 是 其 值
关键词 : 史记 ; 点 ; 勘 标 校

作 者 简 介 : 正辉 , 州市 图 书馆 馆 员( 州 4 0 1 ) 李 郑 郑 50 2 。
题 中 所 言 《 记 》 版 本 , 中华 书 局 的 繁 体 竖 排 校 点 史 之 指 本 ,9 9年第 一 版 ,9 2年 再 版 。所 言 标 点 商 榷 二 则 , 为 15 18 一 《 记 ・ 隐》 史 索 的标 点 , 为 《 记 》 文 的标 点 。 一 史 正 先 说 《 记 ・ 隐 》 的一 处 标 点 问题 。 《 记 》 五 十 史 索 中 史 卷 五《 留侯 世 家 》 : 放 牛 桃 林 之 阴 , 示 不 复 输 积 。今 陛 下 云 “ 以 能放牛不复输积乎? 在“ 牛 桃林之 阴 ” , 马贞 《 隐》 ” 放 下 司 索 曰:晋灼云 ‘ 弘农阌乡南谷 中 ’ “ 在 。应 劭 。《 三 州 记 》‘ 十 弘 农有桃 丘聚 , 桃 林也 ’ 《 古 。 山海 经 》 ‘ 父 之 山 , 有 桃 云 夸 北 林 , 三 百 里 ’ 。 j 史 记 点 校 后 记 》( 下 简 称 《 广 也 ”l“ 《 2 以 后

《史记正义》引书校札十二则9页word

《史记正义》引书校札十二则9页word

《史记正义》引书校札十二则《史记正义》百三十卷,唐张守节撰。

张守节,其人不详。

在唐代,《正义》原有单刻本流行(现已不复可见) ,唐以后,为后学增改删补,失其本真。

到了宋代,《正义》被附在《集解》、《索隐》之后散入《史记》正文下进行合刻,逐成“史记三家注”。

关于《史记三家注》引书,《索隐》至甚,《正义》次之,《集解》最少。

程金造先生在《论史记三家注解》曰:“三家所引之书,合之可千有余种,若除其重复,尚可得五百种上下。

”然就《正义》引书而言,据笔者粗略统计,去其重复,引书近250 余种。

近来笔者从《正义》引书切入,试校勘其文本,发现修订本《史记》尚有可商榷之处,今列出12 则,参照《史记》其他版本①,结合相关资料,进行讨论。

本文以中华书局2014年8 月第1 版,2014 年8 月北京第1 次印刷的修订本《史记》为底本,写出校勘记十二条。

诸所论述,于每条之后,随文标注册数、页数、行数,以便核校。

百济国西南海中有大岛十五所1.《括地志》云:“百济国西南海中有大岛十五所,皆置邑,有人居,属百济。

又倭国西南大海中岛居凡百余小国,在京南万三千五百里。

” ( 1/51/15 ) 按:疑“海”上脱“渤”字。

《史记?夏本纪》“岛夷卉服”《正义》引《括地志》作“百济国西南渤海中有大岛十五所”。

又《说文解字义证? 山部》“岛”引《括地志》作“百济国西南渤海中有大岛十五所,皆置邑落,有人居,属百济。

”当据补在洛州阳城县北二十三里也2.《括地志》云:“华山在华州华阴县南八里。

熊耳山在虢州卢氏县南五十里。

嵩高山亦名太室山,亦名外方山,在洛州阳城县北二十三里也。

桐柏山在唐州桐柏县东南五十里,淮水出焉。

横尾山,古陪尾山也,在安州安陆县北六十里。

”(1/86/6 )按:疑“北”上脱“西”字。

《史记?封禅书》“嵩高也”《正?x》引《括地志》作“在洛州阳城县西北二十三里。

”又《玉海》卷九十八《郊祀?封禅?汉礼登中岳》引《括地志》作“嵩山,亦名太室,在洛州阳城县西北二十三里。

_引书_中几则趣味导引

_引书_中几则趣味导引

44《引书》中几则趣味导引姚海燕摘 要:张家山汉简《引书》是我国至今发现最早的导引专著。

对书中记载的两千多年前的健身球——木鞠、荡秋千治病,以及眼保健操等有趣味的内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引书》;导引;保健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志码:E 文章编号:1673-6281(2011)01-0044-02《引书》是1983至1984年于湖北江陵县张家山西汉墓出土的一部刻在竹简上的古医书,因首简背面题有“引书”二字而得名。

这是我国至今发现的最早的一本导引专著,书中详细记载了包括各种导引术式、导引健身、治病术及导引理论等丰富内容。

其中也记载了两千多年前的健身球——木鞠、荡秋千治病,以及眼保健操等有趣的内容。

一、两千多年前的健身球——木鞠一提到鞠,人们自然想起古代蹴鞠运动,即中国最早的足球运动。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穿域蹋鞠。

”索隐曰:“今之鞠戏,以皮为之,中实以毛,蹴蹋为戏。

”《汉书·枚乘传》:“弋猎射驭狗马蹴鞠刻镂。

”颜师古注曰:“鞠以韦为之,中实以物,蹴蹋为戏乐也。

”这些都告诉人们,制造鞠的一般材质是韦,即熟牛皮,其中的填充物为毛,其游戏的方式为蹴蹋。

其实,鞠的制作材质除了韦皮以外,还有木;鞠除了可供人们蹴蹋游戏外,还可用来治病。

《引书》第52简就载有:“支尻之上甬(痛),引之,为木鞠,谈(倓)臥,以当甬(痛)者,前后榣(摇)之,三百而休。

”这则简文详细记载了用木鞠治疗“支尻之上甬(痛)”的方法,即:仰卧在木鞠上,用木鞠抵在疼痛部位,前后摇动三百下。

可以看出,木鞠的这种治病方法与当今健身运动中非常流行的健身球运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二、荡秋千治病荡秋千,在人们的观念中更多的只是一种游戏,并且古已有之,流传至今。

据说秋千起源于少数民族,春秋时就已传入中原地区,汉代则进入宫廷。

唐代的《艺文类聚》中就有“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为戏”的记载,历代文人诗词中更不乏见,如宋代欧阳修《越溪春》词中就有这样的描述:“三月十三寒食日,春色遍天涯。

裴骃及其《史记集解》

裴骃及其《史记集解》

裴骃及其《史记集解》作者简介:连雪(1988,12—)女,汉族,籍贯:河北保定,硕士,北方民族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汉语史。

(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摘要:司马迁撰写的《史记》作为中国古代“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从它流传于世之后,历代为它作注释的注家有很多,裴駰是系统注释《史记》的第一位功臣,《史记集解》是现存最早的旧注本,是集汉魏两晋时期《史记》注释之大成的训诂著作。

关键词:裴骃《史记集解》训诂中图分类号:k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1-0000-011.《史记》研究与《史记》三家注《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司马迁撰,他在《报任安书》中说编写《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史记》大概成书于武帝征和二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司马迁去世之后,《史记》并没有被人重视,立刻流行。

在正统思想家眼里《史记》是离经叛道之作,被视为“谤书”,同时,史学在两汉时期只是作为经学的附庸列入《春秋》之列,还没有树立独立的地位,再加上当时的文人骚客推崇对偶工整、辞藻华丽的诗赋,故“(《史记》)比于班书,微为古质,故汉晋名贤未知见重,所以魏文侯听古乐则唯恐卧,良有以也。

”(司马贞:《史记索隐序》)东汉中期以后,儒家的传统思想受到思想解放潮流的冲击,史学也开始摆脱经学的附庸地位,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史记》才得以流传开来。

汉宣帝时司马迁的外孙杨恽最早传播《史记》,从此开始了《史记》的研究,关于《史记》的研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并逐渐形成了专门的学问——“史记学”。

“史记学”萌芽于汉魏六朝,形成于汉唐时期,宋元明清及近代是“史记学”的发展时期,研究至今,各种校勘、注释、考证、评论等专著大量出现,日趋成熟。

从魏晋至隋唐以《史记》三家注为标志,形成“史记学”发展的一个高峰,这一时期的训诂著作,流传下来的只有三家——刘宋裴骃《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张守节《史记正义》,世称《史记》三家注,是汉唐时代“史记学”集大成之作,注释达一万多条,是《史记》研究史上第一座里程碑。

《史记》研究的重要书目

《史记》研究的重要书目

《史记》研究的重要书目1、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此本是新式点校的唐代三家注合排本,1959年初版,直行繁体字排印,分装10册,235万字,多次重印,影响较大。

所谓三家注,是在裴骃的“集解”、司马贞的“索隐”之外,加上了张守节的“正义”。

点校本《史记》以清同治年间金陵书局刊行的“史记集解索隐正义合刻本”为底本,这就保证了迄今为止《史记》校勘的最佳质量。

因为金陵书局本经过晚清著名校勘学家张文虎与唐仁寿校订。

张、唐二人根据钱泰吉的校本,又博采宋元明清诸善本汇校汇考,又采择梁玉绳《史记志疑》、王念孙《读书杂志》、钱大昕《史记考异》等书成果,详为校勘,考其同异,精审采择,世称善本。

点校本在此基础上参考稚隆的《史记评临》、吴见思的《史记论文》、张裕钊校刊的归方评点本和吴汝纶点勘本等的句读。

2、《史记全本新注》张大可注释。

三秦出版社1990年初版,1992年再版,2000年华文出版社重出,简称《史记新注》。

全套精装4册,200万字。

《新注》以阐明司马迁一家之言为宗旨,打破传统旧注的局限,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起来,创造了全新的注释体例,包括序论、五体说明、解题、段意、简注、简论等六项内容。

3、《史记考索》朱东润著。

开明书店1943年初版,1948年再版。

全书收入18篇,约14万字。

讨论史例者四篇,论史实者3篇,论史注者4篇,辑佚3篇,附录史公年谱订正、太史公释名、《史记》书名、《史记》伪窜等考辨文4篇。

作者卷首小识记述作之因,为诸生讲演《史记》,所论为开课专题。

时值“乡邑沦陷”,艰苦抗战的1939年,客居于四川乐山,“箧笥既乏”,所据仅《史记会注考证》、《一切经音义》数种资料。

正由于此,使得本书具有以《史记》考《史记》的特点,即以司马迁自己的阐述为依据,用《史记》赞序与传文比照,以“三家注”为佐证,对《史记》断限、体例、史实抵牾、伪窜、异文等问题进行辨析,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由于条件所限,朱东润的立论与疏证较为简略,但都是神思熟虑依本证为言,合于史公大旨,对读者掌握《史记》本义很有启迪。

《史记》 三家注引 《水经注》 考论

《史记》 三家注引 《水经注》 考论

《史记》三家注引《水经注》考论姜苗苗;严正道【摘要】《史记》三家注各家注引《水经注》条目不少,虽有相关研究,但不尽详细.今将有关《水经注》条目全部抽取比勘,发现其存在综括、经注混淆、文意错误、文字讹衍等问题.现将有疑误者,悉数列举,略加考证,以期对相关研究者有所助益.此外,三家注在古典注释学中具有典型性,此研究可见古书征引文献特征之一二.【期刊名称】《安顺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20)002【总页数】7页(P30-35,52)【关键词】《史记》三家注;《水经注》;引书考【作者】姜苗苗;严正道【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四川南充637002;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四川南充637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2《史记》三家注是古典注释学方面的典范之作,其中保留了大量的丰富文献资料,历来为学者所推重。

三书前后递补,相辅相成,时间跨度大,从中可管窥由南北朝至唐的文献流传情况,对后世是一份尤为珍贵的文献遗产。

关于三家注的研究一直在持续,近年来,又涌现出了诸多关于三家注引文的优秀研究成果。

一、学界对三家注的研究概述三家注在注释学方面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近来多有学者对其分析探讨,考虑到研究成果繁多、驳杂,兹仅选取在文献、文学、文字等方面研究有代表性作品作简要叙述。

如应三玉从整体上对三家注的价值进行了论述。

其认为三家注在文献学、注释学、史料学及对后世影响方面无可替代,三家注在集结前人《史记》注释成果的基础上,考释辩证,阐发幽微,将古代《史记》注释推向顶峰[1]。

叶文举从史实考订和文献辑佚方面,以三家注引《古史考》为例进行解析。

其认为《古史考》不仅对史记的某些观点和史实作了纠偏和补充,而且就司马迁对某些史实的历史观作了深入的阐述和辩驳,除此之外,在君王的世系、相关封地与典章制度上亦多有考究。

《古史考》现已亡佚,其幸依托三家注得以存留后世,今人可以借此约略看到其吉光片羽[2]。

冯洁从校勘入手,详细分析了三家注校勘的内容、特点及对《史记》版本的贡献。

《史记三家注引书索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史记三家注引书索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史记三家注引书索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史记三家注引书索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查检《史记》三家注征引文献的工具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索隐引书考实(上下册)
《史记三家注》索隐述赞(先秦)
下载此文本文档第1页/共4页下一页>
文本预览:
本纪五帝:帝出少典,居于轩丘。

既代炎历,遂禽蚩尤。

高阳嗣位,静深有谋。

小大远近,莫不怀柔。

爰洎帝喾,列圣同休。

帝挚之弟,其号放勋。

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郁夷东作,昧谷西曛。

明扬仄陋,玄德升闻。

能让天下,贤哉二君!夏:尧遭鸿水,黎人阻饥。

禹勤沟洫,手足胼胝。

言乘四载,
动履四时。

娶妻有日,过门不私。

九土既理,玄圭锡兹。

帝启嗣立,有扈违命。

五子作歌,太康失政。

羿浞斯侮,夏室不竞。

降于孔甲,扰龙乖性。

嗟彼鸣条,其终不令!殷:简狄吞乙,是为殷祖。

玄王启商,伊尹负俎。

上开三面,
下献九主。

旋师泰卷,继相臣扈。

迁嚣圮耿,不常厥土。

武乙无道,祸因射天。

帝辛淫乱,拒谏贼贤。

九侯见醢,砲格兴焉。

黄钺斯杖,白旗是悬。

哀哉琼室,殷祀用迁!周:后稷居邰,太王作周。

丹开雀录,火降乌流。

三分既有,八百不谋。

苍兕誓众,白鱼入舟。

太师抱乐,箕子拘囚。


康之日,政简刑措。

南巡不还,西服莫附。

共和之後,王室多故。

檿弧兴谣,龙漦作蠹。

穨带荏祸,实倾周祚。

秦:
柏翳佐舜,皁斿是旌。

蜚廉事纣,石椁斯营。

造父善驭,封之赵城。

非子息马,厥号秦嬴。

礼乐射御,西垂有声。

襄公救周,始命列国。

金祠白帝,龙祚水德。

祥应陈宝,妖除丰特。

里奚致霸,卫鞅任刻。

厥後吞并,卒成凶慝。

秦始皇:六国陵替,二周沦亡。

并一天下,号为始皇。

阿房云构,金狄成行。

南游勒石,东瞰浮梁。

滈池见遗,沙丘告丧。

二世矫制,赵高是与。

诈因指鹿,灾生噬虎。

子婴见推,恩报君父。

下乏中佐,上乃庸主。

欲振穨纲,云谁克补。

项羽:亡秦鹿走,伪楚狐鸣。

云郁沛谷,剑挺吴城。

勋开鲁甸,
势合砀兵。

卿子无罪,亚父推诚。

始救赵歇,终诛子婴。

违约王汉,背关怀楚。

常迁上游,臣迫故主。

灵壁大振,成皋久拒。

战非无功,天实不与。

嗟彼盖代,卒为凶竖。

高祖:高祖初起,始自徒中。

言从泗上,即号沛公。

啸命豪杰,
奋发材雄。

彤云郁砀,素灵告丰。

龙变星聚,蛇分径空。

项氏主命,负约弃功。

王我巴蜀,实愤于衷。

三秦既北,五兵遂东。

氾水即位,咸阳筑宫。

威加四海,还歌大风。

吕太后:高祖犹微,吕氏作妃。

及正轩掖,潜用福威。

志怀
安忍,性挟猜疑。

置鸩齐悼,残彘戚姬。

孝惠崩殒,其哭不悲。

诸吕用事,天下示私。

大臣菹醢,支孽芟夷。

祸盈斯验,苍狗为菑。

世家吴太伯世家第一太伯作吴,高让雄图。

周章受国,别封於虞。

寿梦初霸,始用兵车。

三子递立,延陵不居。

光既篡位,是称阖闾。

王僚见杀,贼由专诸。

夫差轻越史记三家注研究《史记三家注研究》将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对早期《史记》注家佚著的考索;二是从版本和注释两个角度对《史记集解》、《史记索隐》及《史记正义》进行考释;三是对《史记正义》佚文问题的考辨;四是对裴驷、司马贞、张守节以及《史记》三家注所引各家有关情况的探究;五是对《史记》三家注的形成及渊源关系的探究,其中包括三家注的引典情况,与《汉书》注的关系,三家注彼此间的疏解和承继关系,以及版本的分合关系等诸多方面;六是揭示《史记》三家注在注释学、版本学及相关领域的价值及其影响;七是指出《史记》三家注在版本及注释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必要的考辨。

这是从《史记》产生以来唯一的一部全面、系统地研究《史记》三家注的专著。

《史记三家注研究》主要通过对《史记集解》、《史记索隐》和《史记
正义》的版本、注释以及相关情况的考释,旨在从整体上把握《史记》三家注的全貌。

书名:史记索隐引书考实(上下册)
作者:程金造
出版社:中华书局
原价: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