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变函数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实变函数期末总结高中

实变函数期末总结高中

实变函数期末总结高中一、实变函数的定义及基本性质1. 实变函数的定义实变函数是指定义域和值域都是实数的函数。

一般情况下,实变函数可以用解析式表示,例如:y=f(x),其中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

关于实变函数的定义,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实变函数的定义域是指函数自变量能取到的所有实数的集合。

(2)实变函数的值域是指函数因变量能取到的所有实数的集合。

(3)在实变函数中,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着一种确定的对应关系。

2. 实变函数的性质(1)有界性:实变函数的定义域上,函数值是否有上界或下界。

(2)单调性:实变函数的增减趋势是递增还是递减。

(3)奇偶性:实变函数的奇偶性是指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或者具有某种周期性。

(4)周期性:实变函数在某一区间上是否有重复的特点。

(5)连续性:实变函数在定义域上是否连续。

(6)可导性:实变函数在某一点处是否存在导数。

二、实变函数的常见类型及特点1. 基本初等函数(1)常数函数:f(x) = c,其中c为常数。

常数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水平直线。

(2)幂函数:f(x) = x^n,其中n为正整数。

当n为偶数时,函数图像关于y轴对称;当n为奇数时,函数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同时具有单调增或单调减的特点。

(3)指数函数:f(x) = a^x,其中a>0且a≠1。

指数函数的图像呈现出递增或递减的特点。

(4)对数函数:f(x) = loga(x),其中a>0且a≠1。

对数函数的图像关于y=x对称,并且图像从左下到右上递增。

(5)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

它们的图像具有周期性。

2. 变量变换实变函数的研究常常需要通过变量变换来简化表达式或改变函数的性质。

(1)平移变换:对于函数y=f(x),平移变换的一般形式为y=f(x-h)+k,其中h表示x轴上的平移量,k表示y轴上的平移量。

平移变换可以改变函数图像的位置。

(2)伸缩变换:对于函数y=f(x),伸缩变换的一般形式为y=af(bx)+c,其中a表示y轴上的伸缩因子,b表示x轴上的伸缩因子,c表示y轴上的平移量。

实变函数知识点总结免费

实变函数知识点总结免费

实变函数知识点总结免费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函数是数学中一个非常基础的概念,它描述了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实变函数中,函数通常表示为f: A→B,其中A和B分别是定义域和值域。

函数的性质包括单调性、有界性、周期性等,这些性质在后续的分析中都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2. 极限与连续性极限是实变函数理论中极为重要的概念之一。

它描述了函数在某一点附近的趋势,是理解函数性质的基础。

极限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是实变函数学习的重点内容,包括无穷极限、级数与收敛性等相关内容。

连续性是指函数在某一点的连续性,它与极限息息相关,是实变函数理论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

3. 可导性与微分可导性描述的是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存在性,微分则是对函数的导数进行研究的一部分。

在实变函数中,可导性的概念包括了导数的存在与连续性、高阶导数及其性质等。

微分则包括了微分中值定理、泰勒公式、泰勒展开等重要内容。

4. 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积分是实变函数理论中的另一个核心内容,包括定积分和不定积分。

微积分基本定理是积分理论的基础,它描述了积分与导数之间的关系,是理解积分性质的重要定理。

在实变函数中,积分的性质、计算方法以及应用都是学习的重点。

5. 序列与级数序列与级数是实变函数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函数在无穷情况下的性质。

序列的极限、级数的收敛性和性质是实变函数学习的重点内容,也是分析理论的基础之一。

6. 函数空间与泛函分析函数空间与泛函分析是实变函数理论的高级内容,它描述了函数集合的结构和性质。

在这一部分中,将研究函数的收敛性、完备性、紧性等概念,探讨函数空间的结构和代数性质,这是实变函数理论的深入内容,也是数学分析的重要分支。

以上是实变函数理论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实变函数理论涉及范围广泛,内容丰富,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多练习和实践,加深对概念和理论的理解,提高数学建模和问题解决能力。

实变函数知识点简要总结

实变函数知识点简要总结

实变函数知识点简要总结实变函数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在微积分、实分析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实变函数的相关知识点进行简要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

一、实变函数的定义与性质1. 实变函数的定义:实变函数是定义在实数集上的函数,即自变量和函数值都是实数。

2. 实变函数的性质:实变函数可以进行加法、乘法、求和、求积等运算,并具有可加性、可乘性、可积性等性质。

二、实变函数的连续性1. 实变函数的连续性:一个实变函数在某点连续,意味着当自变量趋近于该点时,函数值也趋近于该点的函数值。

2. 实变函数的间断点:如果一个实变函数在某点不连续,那么该点就是函数的间断点。

常见的间断点类型包括可去间断点、跳跃间断点和无穷间断点。

三、实变函数的导数与微分1. 实变函数的导数:实变函数的导数描述了函数在某一点的变化率。

导数的定义是函数在该点的极限值。

2. 实变函数的微分:实变函数的微分是函数在某一点附近的近似线性变化。

微分可以用来估计函数值的变化。

四、实变函数的极限1. 实变函数的极限:实变函数的极限描述了函数在自变量趋近于某一点时的趋势。

常见的极限类型包括左极限、右极限和无穷极限。

2. 实变函数的无穷大与无穷小:当自变量趋近于某一点时,函数值趋近于无穷大或无穷小,可以用来描述函数在该点的特性。

五、实变函数的积分1. 实变函数的不定积分:实变函数的不定积分描述了函数在某一区间内的累积变化量。

不定积分可以用来求解定积分和求函数的原函数。

2. 实变函数的定积分:实变函数的定积分描述了函数在某一区间上的平均值或累积值。

定积分可以用来计算曲线下的面积或求解物理、经济等问题。

六、实变函数的应用实变函数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物理学中,实变函数可以描述质点的运动轨迹;在经济学中,实变函数可以描述市场需求函数;在工程学中,实变函数可以描述电路中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实变函数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在微积分、实分析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实变函数期末考试重点

实变函数期末考试重点

实变函数考试重点题目第一章:求极限 Eg :求1(,)n A n n=的上下极限下极限1111lim inf (,)(,)(0,)n nm n m m A n m n m ∞∞∞======+∞上极限1111lim sup (,)(,)(0,)n nm n mm A n m n m ∞∞∞======+∞P24页 第5题5、设F 是]1,0[上全体实函数所构成的集合,c F 2=.证明:(1)设)(x E χ为E 的示性函数,]}1,0[|{⊂=E E A ,F E x B E ⊂⊂=]}1,0[|)({χ,显然B A ~,于是F B A c ≤==2;(2)设]}1,0[|))(,{(∈=x x f x G f ,}|{F f G C f ∈=,}]1,0[|{R ⨯⊂=P P D ,显然D C F ⊂~,于是cD C F 2=≤=,总之,c F 2=.P30页 定理1 定理2 P35页 第2 12题2.设一元实函数)()(R C x f ∈⇒R ∈∀a ,})(|{a x f x G >=是开集,})(|{a x f x F ≥=是闭集.证明:(1)G x ∈∀0,取0)(0>-=a x f ε,因)()(0x C x f ∈,那么对于0>ε,0>∃δ,..t s δ<-||0x x 时, ε<-|)()(|0x f x f ,即a x f x f =->ε)()(0,从而G x N ⊂),(0δ,所以G 是开集.(2)F x '∈∀0,∃互异点列F x k ⊂}{..t s 0x x k →,显然a x f k ≤)(,因)()(0x C x f ∈,有a x f x f k k ≤=∞→)(lim )(0,即F x ∈0,于是F F ⊂',所以所以F 是闭集.12、设实函数)()(nC x f R ∈⇔O ∈∀G ,O ∈-)(1G f.证明:“⇒”O ∈∀G ,)(10G fx -∈∀,因O ∈∈G x f )(0,0>∃ε..t s G x f N x f ⊂∈)),(()(00ε,那么对于0>ε,0>∃δ,..t s ),(0δx N x ∈∀,均有G x f N x f ⊂∈)),(()(0ε, 从而)(1G fx -∈,于是)(),(10G fx N -⊂δ,所以O ∈-)(1G f.“⇐”n x R ∈∀0,0>∀ε,由于O ∈=)),((0εx f N G , 那么O ∈∈-)(10G fx ,这样0>∃δ..t s )(),(10G fx N -⊂δ,从而)(),(10G f x N x -⊂∈∀δ,均有)),(()(0εx f N x f ∈,即)()(nC x f R ∈.P42页 定理4P44页 定理2 定理3定理2:∀非空n E R ⊂,0>∀d ,}),(|{d E x x U <=ρ ⇒ O ∈⊂U E . 证明:显然U E ⊂.U x ∈∀,取0),(>-=E x d ρδ,),(δx U y ∈∀,有d E x E x x y E y =+<+≤),(),(),(),(ρδρρρ可见U y ∈,这样U x U x ⊂∈),(δ, ∴O ∈⊂U E .P45页 第5.6题5、设非空n E R ⊂,则),(E P ρ在n R 上一致连续.证明:0>∀ε,取εδ=,n Q P R ∈∀,,只要δρ<),(Q P ,由于),(),(),(E Q Q P E P ρρρ+≤,),(),(),(E P P Q E Q ρρρ+≤,有ερρρ<≤-),(|),(),(|Q P E Q E P ,所以, ),(E P ρ在n R 上一致连续.6、∀非空⊕C ∈21,F F ⇒)()(nC P f R ∈∃..t s 1)(0≤≤P f ,且0)(≡P f ,1F P ∈;1)(≡P f ,2F P ∈.证明:显然)(),(),(),()(211nC F P F P F P P f R ∈+=ρρρ,1)(0≤≤P f ,且0)(≡P f ,1F P ∈;1)(≡P f ,2F P ∈.P54页 定理(3)(4) P57页 第5 7题5、设实函数)(x f 在],[b a 上连续,}),(|),{(b x a x f y y x E ≤≤==,证明0*=E m . 证明:因为],[)(b a C x f ∈,于是)(x f 在],[b a 上一致连续,那么0>∀ε, 0>∃δ, ..t s 当δ<-||t s ,时,ε<-|)()(|s f t f .取δ<-na b ,将],[b a 进行n 等分,其分点为b x x x a n =<<<= 10,记],[1i i i x x I -=,])(,)([εε+-=i i i x f x f J ,显然,)(}),(|),{(11ni i ini i J II x x f y y x E ==⨯⊂∈==,∑∑==⨯=⨯≤≤ni i ini i iJ m Im J Im E m 11*)]()([)(0εε)(2)2(1a b na b ni -=⋅-=∑=,于是,由ε的任意性,知0*=E m .7、0*>E m ,证明必E x ∈∃,..t s 0>∀δ,都有0)),((*>δx N E m .证明:反证.假设E x ∈∀,0>∃x δ,使得0)),((*=x x N E m δ ,当然存在以有理数为端点的区间x I ..t s ),(x x x N I x δ⊂∈,由于}{x I 至多有可数个,记作}{k J ,有)(1∞=⊂k kJE E 那么0)(01**=≤≤∑∞=k k J E mE m ,这与条件0*>E m 不符,说明必E x ∈∃,..t s 0>∀δ,都有0)),((*>δx N E m .P65页 定理5 定理6 P68页 第4 5 9 11题4、设M ⊂}{m E ,证明m mm mmE E m inf lim )inf lim (≤.又+∞<∞=)(1m m E m ,证明m mm m mE E m sup lim )sup lim (≥.证明:因m m k k E E ↑⊂∞= ,有m mmk km m mk km mmE EEm E m inf lim lim)()inf lim (1≤==∞=∞→∞=∞=.又因m mk k E E ↓⊃∞= ,+∞<∞=)(1 m m E m ,有m mmk km m mk km mmE EEm E m sup lim lim)()sup lim (1≥==∞=∞→∞=∞=.5、设M ⊂}{m E ,+∞<∑∞=1)(m m E m ,证明0sup lim =m mmE .证明:因m mk k E E ↓⊃∞= ,+∞<≤∑∞=∞=11)()(m mm m Em E m ,有0)(lim)(lim )()sup lim (01=≤==≤∑∞=∞→∞=∞→∞=∞=mk km mk k m m mk km mEm E m E m E m,所以0sup lim =m mmE .P103页 第2题2、证明当)(x f 既是1E 上又是2E 上的非负可测函数时,)(x f 也是21E E 上的非负可测函数. 证明:由条件知 R ∈∀a ,n E x a x f x E M ∈∈>],)(;[1,n E x a x f x E M ∈∈>],)(;[2,于是],)(;[21E E x a x f x E ∈>n E x a x f x E E x a x f x E M ∈∈>∈>=],)(;[],)(;[11 所以)(x f 也是21E E 上的非负可测函数.P104页 第6 11题6、设实函数)()(n C x f R ∈,证明:M ∈∀E ,均有)()(E x f M ∈. 证明:M ∈∀E ,R ∈∀a ,显然O ∈+∞=),(a G ,下面证明M ∈-)(1G f.},)(|{)(10nx a x f x G fx R ∈>=∈∀-,因O ∈∈G x f )(0,0>∃ε..t s G x f N x f ⊂∈)),(()(00ε,这样对于0>ε,0>∃δ,..t s ),(0δx N x ∈∀,均有G x f N x f ⊂∈)),(()(0ε,从而)(1G f x -∈,于是)(),(10G f x N -⊂δ,那么M O ⊂∈-)(1G f.由于M ∈=∈>=--)(},)(|{)(11G f E E x a x f x G f,所以)()(E x f M ∈.11、设)(x f 是E 上的可测函数,)(y g 是R 上的连续函数,证明)]([x f g 是E 上的可测函数.证明:R ∈∀a ,因)()(R C y g ∈,若O ∈-∞=),(a G ,有O ∈<=-})(|{)(1a y g y G g由于})]([|{a x f g x x <∈⇔a x f g <)]([⇔)()(1G g x f -∈⇔)]([11G gfx --∈,于是M ∈=<--)]([})]([|{11G gf a x fg x ,所以)()]([E x f g M ∈.P117页 第2题2、设K x f k ≤|)(|..e a E ,)()(x f x f mk →E x ∈, 证明K x f ≤|)(|..e a E . 证明:+∈∀N m ,当mx f x f k 1|)()(|<-,K x f k ≤|)(|时,mK x f x f x f x f k k 1|)(||)()(||)(|+<+-≤,于是]1|)(|;[m K x f x m mE m +≥= ]|)(|;[]1|)()(|;[K x f x m m x f x f x m k k >+≥-≤0]1|)()(|;[→≥-≤mx f x f x m k ,∞→k ,有0=m mE ,因↑}{m E ,有0lim ]|)(|;[==≥∞→m m E K x f x m 所以K x f ≤|)(|..e a E .课件 第四章第四节 倒数第2~5题3、定理:设)()(x f x f mk →,)()(x g x f mk →E x ∈, 则)(~)(x g x f E. 证明: +∈∀N k m ,, 若mx f x f k 21|)()(|<-,mx g x f k 21|)()(|<-,有mx g x f x f x f x g x f k k 1|)()(||)()(||)()(|<-+-≤-,于是 ]1|)()(|;[m x g x f x E ≥-]21|)()(|;[]21|)()(|;[m x g x f x E m x f x f x E k k ≥-≥-⊂ ,从而]1|)()(|;[m x g x f x mE ≥-]21|)()(|;[]21|)()(|;[mx g x f x mE m x f x f x mE k k ≥-+≥-≤000=+→, 又因∞=≥-=≠1]1|)()(|;[)]()(;[m mx g x f x E x g x f x E ,有 0)]()(;[=≠x g x f x mE ,所以)(~)(x g x f E.1、设)()(x f x f mk →,)()(x g x g mk →,E x ∈, 证明)()()()(x g x f x g x f mk k ++→. 证明:已知,0>∀σ,当2|)()(|σ<-x f x f k ,2|)()(|σ<-x g x g k ,时,σ<-+-≤+-+|)()(||)()(||)]()([)]()([|x g x g x f x f x g x f x g x f k k k k ,由于)()(x f x f m k →,)()(x g x g mk →,E x ∈,有]|)]()([)]()([|;[0σ≥+-+≤x g x f x g x f x m k k0]2|)()(|;[]2|)()(|;[→≥-+≥-≤σσx g x g x m x f x f x m k k ,所以)()()()(x g x f x g x f mk k ++→.2、设)()(x f x f mk →,)()(E x g M ∈且几乎处处有限, 证明)()()()(x g x f x g x f mk →. 证明:已知,)()(x f x f mk →,)(x g 在E 上几乎处处有限,那么0>∀σ,0>∀ε,0>∃K ..t s2]|)()(|;[εσ<≥-Kx f x f x m k , 2]|)(|;[ε<≥K x g x m ]|)()()()(|;[σ≥-x g x f x g x f x m k ]]|)(||)()(|;[σ≥-≤x g x f x f x m k]|)(|;[]|)()(|;[K x g x m K x f x f x m k ≥+≥-≤σεσ<≥+≥-≤]|)(|;[]|)()(|;[K x g x m Kx f x f x m k ,所以)()()()(x g x f x g x f mk →.3、设0)(→mk x f ,证明0)(2→mk x f .证明:已知,0)(→mk x f ,那么0>∀σ,0>∀ε,..t s εσ<≥-]|)()(|;[x f x f x m k ,有εσσ<≥=≥-]|)(|;[]|0)(|;[2x f x m x f x m k k ,所以0)(2→mk x f .。

实变函数知识点总结

实变函数知识点总结

实变函数知识点总结
实变函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定义在实数集上的函数。

以下是实变函数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1. 定义域和值域
实变函数的定义域是实数集,即函数可以接受任何实数作为自变量。

而函数的值域则是函数在定义域内所有可能的输出值的集合。

2. 极限
极限是实变函数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函数在某一点附近的行为。

当自变量趋近于某一点时,函数的输出值也会趋近于一个特定的值,这个值就是函数在该点的极限。

3. 连续性
连续性是实变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它描述了函数在定义域内的连续程度。

如果函数在某一点处的极限等于该点的函数值,那么该函数在该点处是连续的。

4. 导数
导数是实变函数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函数在某一点处的变化率。

导数可以用来求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以及函数的凸凹性等。

5. 积分
积分是实变函数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函数在某一区间内的面积或体积。

积分可以用来求函数的平均值、总和以及函数的变化趋势等。

6. 奇偶性
奇偶性是实变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它描述了函数在定义域内的对称性。

如果函数满足f(-x)=-f(x),那么该函数是奇函数;如果函数满足f(-x)=f(x),那么该函数是偶函数。

7. 周期性
周期性是实变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它描述了函数在定义域内的重复性。

如果函数满足f(x+T)=f(x),那么该函数是周期函数,其中T 为函数的周期。

以上是实变函数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实变函数。

实变函数知识归纳总结

实变函数知识归纳总结

定理 6 若A为无限集,B是至多可数集,则 A ∪ B ~ A 由证明归纳出两种证明对等的方法: (1)建立一一映射; 设 B = {b1 , b2 ,
} 为可数集, A ∩ B = ∅ ,由性质1知,A存在可数子集
A1 = {a1 , a 2 ,
} ,作映射 f : A ∪ B → A
⎫ ⎪ ⎬ ⎪ ⎭
α ∈Λ
∩ ζ α 是 X 上的环(或代数) 。
, 有 ∩ En ∈ ζ ; n =1
, 有 lim En ∈ζ , lim En ∈ζ ; n→∞
n→∞

(α ∈ Λ ) 为 X 上 σ
环( σ 代数) ,则 ∩ ζα 是 X 上 σ 环( σ
α∈Λ
代数) 。
定理 8 设 A 是由 X 的某些子集构成的集类, 则存在唯一的环 (或代数,
−1
( ∩ B )= ∩T
α∈Λ α α∈Λ
−1 c
−1
( Bα )( Bα ⊂ Y,α ∈Λ) ;
c
−1
( B ) = (T ( B ) )
由此看出原像集的性质保持比像集的性质保持要好 注解:①、 (3)中如:一个映射 f 把 X 全部映射成一个值,就可以造成左边为
空集即可; ②、 一般T -1 (T ( A) ) ⊃ A,当T为单射时,有T -1 (T ( A) ) = A ③、 一般T T −1 ( B ) ⊂ B,当T为满射时,有T T −1 ( B ) = B 定义 2 复合映射概念(舍)见教材 P10 二、集合的势 定义 3 设 A 和 B 为两集合, 若存在从 A 到 B 的一一映射, 则称集合 A 与B对等, 记为 A~B 注解:①、对等关系是等价关系 ②、设 {
α∈Λ α∈Λ

实变函数论主要知识点

实变函数论主要知识点

第二章点集
1、度量空间,n维欧氏空间中有关概念
度量空间(Metric Space),在数学中是指一个集合,并且该集合中的任意元素之间的距离是可定义的。

n维欧氏空间: 设V是实数域R上的线性空间(或称为向量空间),若V上定义着正定对称双线性型g(g称为内积),则V称为(对于g的)内积空间或欧几里德空间(有时仅当V是有限维时,才称为欧几里德空间)。

具体来说,g是V上的二元实值函数,满足如下关系:
(1)g(x,y)=g(y,x);
(2)g(x+y,z)=g(x,z)+g(y,z);
(3)g(kx,y)=kg(x,y);
(4)g(x,x)>=0,而且g(x,x)=0当且仅当x=0时成立。

这里x,y,z是V中任意向量,k是任意实数。

2、,聚点、界点、内点的概念、性质及判定(求法);开核,导集,闭包的概念、性质及判定(求法);
聚点:有点集E,若在复平面上的一点z的任意邻域都有E的无穷多个点,则称z为E的聚点。

内点:如果存在点P的某个邻域U(P)∈E,则称P为E的内点。

3、开集、闭集、完备集的概念、性质;直线上开集的构造;。

实变函数知识点

实变函数知识点

实变函数知识点实变函数是一种常见的数学函数类型,它在数学分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探讨实变函数的知识点,包括什么是实变函数、实变函数的定义、实变函数的性质、实变函数的极限和导数、实变函数的应用等内容。

一、什么是实变函数实变函数是指$f:\mathbb{R}\rightarrow \mathbb{R}$的函数,即定义域为实数集$\mathbb{R}$的函数,也称为一元实函数。

它以实数为自变量,实数为函数值。

实变函数主要研究实数集上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二、实变函数的定义实变函数的定义有多种方式,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 函数图像法根据函数的图像来定义实变函数,即$f(x)$的定义域为实数集$\mathbb{R}$,函数值为其图像上对应点的纵坐标。

2. 显式函数法显式函数是通过代数式直接给出函数的定义,如$f(x)=\frac{1}{x^2+1}$。

3. 隐式函数法隐式函数一般是指如下形式的方程:$F(x,y)=0$,其中$x$和$y$都是实数变量。

如果存在实数集上解析的函数$f(x)$,使得$y=f(x)$是$F(x,y)=0$的解,那么就称$y=f(x)$为隐式函数。

4. 参数方程法将$x$表示为参数$t$的函数$x(t)$,将$y$表示为参数$t$的函数$y(t)$,则$f(x)=f(x(t))=f(t)$为参数方程法。

五种定义方式中,显式函数和隐式函数是最常用的方法。

三、实变函数的性质实变函数具有多种性质,下面介绍一些重要的性质:1. 奇偶性若$\forall x\in \mathbb{R},f(-x)=-f(x)$,则称$f(x)$为奇函数;若$\forall x\in \mathbb{R},f(-x)=f(x)$,则称$f(x)$为偶函数;若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则称$f(x)$为一般实变函数。

2. 周期性若存在正实数$T$,使得$\forall x\in \mathbb{R},f(x+T)=f(x)$,则称$f(x)$为以$T$为周期的周期函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合的交、并、差、余运算,对偶定理
●上、下限集的定义、求法
●有关函数集合的表示
●对等的判定建立、定理
●可数集的性质、判定
●基的判定
●具体集合的基: ,,[0,1],[0,1],,(),()
c
Q Q C R M M E L E,开集、闭集全体习题:11,22,28
●边界点、内点、聚点、边界E∂、导集E'、闭包E等的含义和
求法
●稠密集、疏朗集、孤立集的定义、性质
●开集、闭集、完备集的定义、性质、判定、构造
●Cantor集的性质(完备、疏朗、连续势、零测)
习题:15,19,28
●外测度的性质(非负性、单调性、次可加性、次可数可加性、
条件可加性、平移不变形)
●测度的性质(非负性、单调性、可加性、可数可加性、平移
不变形、上下连续性)
●可测集定义、性质。

全体M关于交、并、差、余的可列运算
及极限封闭,是 代数。

●可测集全体M的构成、构造(与开集闭集的关系)
习题:13,20,21
●可测函数的定义:
性质、判定
●可测函数全体()
M E的性质,极限封闭,与简单函数的关系●依测度收敛,几乎处处收敛,一致收敛的定义,它们之间的
关系(Egoroff, Lebesgue, Riesz定理)。

●可测函数的构成(与连续函数的关系,Lusin定理)
习题:4,18,20
●积分与可积的定义、性质、运算
●极限定理(Levi定理, Fatou引理, Vitali定理,Lebesgue控制
收敛性定理)
●积分的绝对连续性。

●R-积分和L-积分间的关系
习题:1,2,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