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多公司失败原因案例分析0526
爱多VCD

“爱多VCD”案例“爱多VCD”由胡志标创立。
20世纪90年代后期,“爱多VCD”红遍大江南北,一度是中国家电行业最成功的品牌之一,爱多公司也成为了当时民营企业的光辉典范。
爱多的发展曾创造了中国家电行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这个奇迹既包括成功的一面,也包括失败的一面。
爱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辉煌走向破灭,仅仅只用了四年左右的时间。
爱多失败分析爱多的成败很典型地反映了企业的领导人对企业命运的决定性影响。
这种企业的领导人由于把握住了一些难得机会,加上个人的一些特殊才干,又采用了一些特殊的运作方式,在短期内能使企业迅速崛起。
但这种成功很难延续下去,一旦遇上危机,企业就会彻底走向失败,几乎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爱多的失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到原因,同时也能看到那个时代一些类似爱多命运的企业是如何由盛而衰的。
其一:不重制度重经验只要稍微上规模的企业,其管理都很复杂。
在现代经济环境下,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其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
企业作为一个聚集各种各样资源的载体,要承担很多的功能,同时要处理好同很多与企业有关联主体的关系。
对内,有员工关系管理;对外,有供应商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等。
如果一个企业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其运营,无异于江河失去堤坝的护导,就会导致很多关系处理不到位,从而引发各种危机。
企业的领导人必须认识到制度建设对企业运营的重要性,并且下大力气来推进,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大凡比较成功的企业都很重视企业管理制度建设,而在爱多身上我们看不到这一点。
胡志标没有受过现代企业管理方面的教育,也不重视企业的制度建设。
由于他通过一系列别出心裁的策划活动带动了爱多飞速成长,于是就依赖于通过各种各样的策划来推进企业的发展。
但因为缺乏制度层面的保障,使得企业的运营变得越来越混乱。
胡志标后来说过:“公司后期管理非常混乱,大部分的广告费都交给总代理去操作,到底有多少落到了实处,也不太清楚,因为大家都是凭发票报销。
案例

误区六经营管理“一掷千金”,忽视成本控制开篇案例:风雨爱多2003年6月19日,当年引领中国VCD市场、一心想成为中国的松下幸之助的青年才俊胡志标被判入狱服刑20年,洒泪爱多。
从名不见经传的乡镇企业,到盛极一时的标王,再到被深圳人民法院查封,爱多这曾被誉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民族品牌”在前后不过四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一系列的剧变。
它为什么成功?又为什么失败?或许我们从以下的陈述中可以找到些许答案。
1995年6月农民出身的胡志标在广东创建了“爱多”公司。
1996年夏天,胡志标攻下上海市场,完成了第一轮全国推广运动。
这时,VCD的商品概念已越来越为消费者所接受。
11月,为了打响品牌,27岁的胡志标怀揣“爱多VCD,好功夫”的广告语走进中央电视台,花8200万元争得5秒标版的广告播放权,夺得“标王”桂冠,爱多因此一跃跻身国内知名家电品牌行列。
1997年,爱多的销售额从前一年的2亿元一跃而骤增至16亿元,赫然出现在中国电子50强的排行榜上。
这年底,胡志标赴荷兰菲利浦公司总部考察,电子业“巨人”以“私人飞机加红地毯”的最高规格接待了这位来自中国的年轻人。
I998年,为了打垮新科,胡志标在上海、北京等地,进行“买就送”活动,买一台1000多元的爱多VCD竟送价值700元的礼品,在半年多的时间里耗掉利润1.5亿元。
1999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这—年的1月胡志标与林莹举行了空前盛大的婚礼:138万响鞭炮,18辆车牌号码连在一起的白色奔驰花车,1000多位身份显赫的贵宾;这一年的3月,爱多危机总爆发,发难人是当年出资2000元与胡志标同占爱多45%股份(另外10%股份为爱多工厂所在地的东升镇益隆村所有),却始终没有参与爱多任何经营行为的儿时玩伴陈天南。
霎时间,那些已经被爱多拖欠货款搞得心神不宁的经销商和供应商们像发了疯一样地奔往中山。
各地传媒更是嗅到了猎物的血腥,那些昨天还站在他面前高唱赞歌的人们,变成了第一批朝他丢石子的人。
不败胡志标 爱多VCD案例分析

不败胡志标“爱多倒下了,我胡志标从来没有倒下过。
”作为吴晓波《大败局》里的典型案例,爱多VCD的倒下被众多学者搬上了课堂。
不过,它的创始人胡志标却认为自己从来没有倒下过。
90年代,27岁的胡志标缔造了爱多VCD27亿的规模,不过,这个传奇并没有得到续写。
爱多的倒下,让胡志标由一代“标王”沦落为经济罪犯,他也曾彷徨过。
但身为中山人的他,从小受着孙中山精神的影响,那种百折不饶的士气已经深入骨髓。
爱多的倒下,只是他人生征途的一个挫折,他从来不觉得自己失败过。
哪怕在监狱里,他依然坚持着创业……曾作为民营企业优秀代表的爱多早已于1999年停产,而现在的胡志标,虽然仍然活跃于民营企业当中,但已不再自己做实业。
在他的眼里,中国民营企业都是扛着棺材上路的,他已经不想再成为英雄,只想做英雄的服务员……爱多倒下我胡志标从来没有倒下过第一次见到胡志标,他已经不再是那些老照片里的中分发型,也少了些当年外露的意气风发,却有着一种无形的亲和力,多了些内敛和沉稳。
不过,说到爱多的失败,他的音量还是提高了些许。
“我告诉你,我从来都没有感觉自己失败过。
这只是一个经验教训,只是我人生事业里的一次失误而已。
爱多倒下,我胡志标从来都没有倒下过。
”事过境迁,对于爱多的倒下、外人的评价,胡志标说他并没有感到挫败,不过声音里依然透着几许激动。
九十年代中期,爱多VCD凭借成龙的代言,以及中央电视台每晚的准点广告走红全国。
而“胡志标”这个名字也在那个年代留下了深深地痕迹,甚至因为1998年以2.1亿元标得央视广告而被称为“标王”。
一个27岁的年轻人,缔造了爱多27亿的辉煌,在人们翘首期盼时,企业却因经资金链的断裂轰然倒下。
至此,爱多成了众多学者剖析民营企业失败的典型案例,但真正失败的原因尚未从当事人口中得到证实,胡志标也落得锒铛入狱的下场。
爱多的倒下、胡志标的过往,人们更多的是唏嘘和遗憾,相熟的人都期盼着他东山再起。
但是胡志标却不买账。
别人对他说,“胡总,你失败了要东山再起”,他却显得有些激动。
爱多VCDd

爱多VCD“爱多VCD”由胡志标创立。
20世纪90年代后期,“爱多VCD”红遍大江南北,一度是中国家电行业最成功的品牌之一,爱多公司也成为了当时民营企业的光辉典范。
爱多的发展曾创造了中国家电行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这个奇迹既包括成功的一面,也包括失败的一面。
爱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辉煌走向破灭,仅仅只用了四年左右的时间。
“爱多VCD”创始人胡志标胡志标,广东省中山市民众镇沙仔村人,原爱多VCD创始人、爱多企业集团董事长、总裁,一代标王,曾一度被评为20世纪末中国商业历史永远不能被遗忘的商界奇才,中国家电业鼎盛时期当之无愧的风云人物。
1998年因资金问题,胡志标未经爱多另外两大股东的同意,挪用爱多集团巨额资金以及上游零部件的材料款和下游代理商的订货款私下成立中山市爱多数字视频设备有限公司、中山市爱多音响设备有限公司、广东爱多音像有限公司,并进行了虚假注册。
1999年4月17日,和胡志标共同出资2000万元各占45%股份的股东之一陈天南在《羊城晚报》发表“股东授权声明”,爱多危机正式爆发并一发不可收拾,诸多代理商和供应商开始上门要钱。
2000年4月18日胡志标被汕头警方拘留,6月19日被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票据诈骗罪、挪用资金罪、虚假注册资本罪三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20年,罚款65万元。
2004年2月6日,广东省高院二审后认为,“爱多”诈骗罪不成立,改判胡志标有期徒刑8年,并处罚金25万元。
评价胡志标胡志标曾极具魄力,大手笔的营销策略使一个1996年的2亿产值的工厂,一年之后狂增至16个亿的企业集团。
他习惯站在公众视野中心,爱多危机爆发前几个月,他和妻子的婚礼曾轰动一时:138万响鞭炮,18辆车牌号码连在一起的白色奔驰花车,1000多位身份显赫的贵宾。
胡志标的心里应该还有做一番事业的想法。
只是,接连遭遇了几次挫折,外界给他的压力太大。
他现在不得不低调行事,或者,他把再创业的想法压在了心底,连他自己都没意识到。
6.爱多案例

综合案例三:爱多神话1[①]“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
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所以在你要战胜外界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要你能不断的自拔与更新。
”“战士啊,当你知道世界上受苦的不止你一个时,你定会减少痛楚,而你的希望也将永远在绝望中再生了罢!”傅雷先生,《约翰〃克里斯朵夫》“译者献辞”短短两三年间,胡志标成为当代中国商战中最响亮的名字之一。
“中国梦”比“美国梦”显得更精彩。
胡志标这个年轻的“追梦人”,想也没有想到自己那么快就梦想成真,与“标王”共舞。
起步——加速——狂欢——跌落,爱多神话划了一条陡峭的抛物线。
第1个大学生爱多的前身叫升达电子厂,先做游戏机,后做学习机,是胡志标和陈天南一人出2000元办起来的。
有一件不那么光彩的事是被小霸王打假打上门来,告升达假冒小霸王产品。
其实声达是有些冤枉的。
风波过后,胡志标意识到要是自己有人能写软件,就不用受这份窝囊气!这时厂长苏壮东招了一个大学生进来,叫陈津三。
苏壮东做主给了他2000元一个月,而当时胡志标、陈天南、苏壮东每人只拿800元工资。
苏壮东是胡志标从顺德一家做游戏机的电子厂请来的。
陈津三是升达厂第一个大学生。
陈津三一来,几件事一办,胡志标看了非常顺眼,就对他说:“你能不能再给我介绍几个比你更利害的人来。
”陈津三一拍脑袋,“比我更利害的人就是我的上司了。
”这个人就是刘强。
刘强毕业于江西工学院,学的是应用电子,为人十分聪明,研究研究有什么新技术是他最大的乐趣。
当时,他刚刚发明了一种无线耳机,正想找人投资。
听了自己的手下一说,中山有个老板一心想找技术,就兴冲冲跟着他到中山东升来看看虚实。
到了东升,胡志标和陈天南在东升最好的餐馆请他吃饭。
刘强介绍了自己发明的无线耳机,二人不吭声。
胡志标问:“还有什么好产品?”“还有一种产品非常有前途,但估计你们做不起来。
从爱多看企业战略管理

从爱多看企业战略管理摘要:爱多公司是一家典型的流星型的民营企业,它的成功与失败曾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和企业界的讨论热点。
爱多从快速发展到衰亡,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爱多的战略管理意识淡薄。
关键词:爱多 战略管理1 前言爱多集团曾经是高科技产品市场的宠儿,他快速的发展,壮大,在市场中叱咤风云。
但现如今,我们却再也看不到爱多的身影。
那么爱多为何如此快速的衰落呢?归根,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爱多的战略管理意识十分淡薄。
战略管理是指对一个企业或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做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
包括公司在完成具体目标时对不确定因素做出的一系列判断。
公司在环境检测活动的基础上制定战略。
是指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度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正是战略管理意识的缺乏使得爱多一步步走向衰落.2 案例回顾1994年底,时任中国最大的学习机制造企业小霸王公司总经理的段永平派人去一工厂打击“假冒”小霸王学习机时曾被一位从三楼冲下来的青年拦住,这个青年便是未来“爱多”的领导人——胡志标。
尽管事后证明他们的小厂是被冤枉的,胡志标还是毅然决定带着朋友离开这个行业,去另寻属于自己的天空。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胡志标遇到VCD,这次“偶遇”改变了胡志标的一生。
他当即决定招兵买马开发VCD。
1995年,样机开发成功,胡志标为其起名为“爱多”。
并不惜重金买下中央电视台体育新闻前的5秒标版,这也是中央电视台的第一条VCD广告。
同年6月,爱多已在广东市场立足并发展了许多经销商加盟。
这年的夏天,爱多VCD以8200万元争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后的一个5秒标版,夺得电子类第一。
第一次参加投标便高居电子类第一名,这一新闻使爱多一跃而跻身国内知名知名品牌的行列。
在梅地亚中心中标后一个月,胡志标巧妙的将即将到来的新年和“香港回归”联系起来进行炒作,将VCD价格首次降到1997元,紧接着他又实施第二次“紧急降价”……在这个被称为“阳光A计划”的降价狂潮里,爱多知名度跃居第一,成为行业老二,销售额从一年前的2亿元骤增至16亿元,赫然出现在中国电子五十强的排行榜上。
中国企业创始人分手调查:解读爱多

中国企业创始人分手调查:解读爱多摘要:在1990年代,爱多VCD曾风靡一时。
作为“标王”,胡志标也广为人知。
但谁也没有想到,在爱多危难之时,胡志标的创业伙伴陈天南给予了他致命的一击。
陈天南的“律师声明”,成为了压死爱多这个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创始人关系角度解读爱多在研究失败的案例中,爱多是非常经典的一个。
很多媒体和书籍都讨论过爱多,此外,爱多还曾登上多家商学院的讲堂。
胡志标“复出”后,曾到多家机构和学院游学,他向媒体表示,在上课时,就多次遇到教授在讲爱多的案例—当然,教授们并不知道他就坐在台下。
胡志标称,很多人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爱多,学财务的从财务的角度,学法律的从法律的角度,学零售的从零售的角度。
但他并不认同很多人的分析,包括那本曾风靡一时的经管书籍《大败局》(此书收录有爱多的案例)。
不管是教授还是媒体,抑或是外界的观察者,在分析爱多时,都在分析爱多是如何失败的,几乎没有人专门从胡志标和陈天南之间关系的角度去剖析爱多。
事实上,胡志标和陈天南关系的演变,值得很多创业者去思考、借鉴。
在创业初期,两人配合得很好。
而从1997年起,随着爱多走上正轨并广为人知,两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发生了变化。
最初,陈天南是失去了决策权。
“标王事件”、“阳光行动A计划”、“阳光行动B计划”、对抗新科……事后证明,这些决策都关乎爱多的生死,但作为和胡志标平等的大股东,陈天南却不能插手。
这让陈天南对胡志标失去了信任,这也是为什么当胡志标让陈天南停止爱多工业城项目时,陈天南会解读为当初让他负责该项目就是为了将他支走,从而让爱多变成胡志标的“一言堂”。
从1998年开始,胡志标基本上独揽大权,财政大权则由自己的太太林莹掌管,这自然助长了陈天南的不满,也给他带来了不安全感。
因此,当陈天南得知,爱多已负债累累,胡志标又私自成立子公司,而答应退还的5000万元股金又没有兑现时,便认定胡志标是在转移资产,随后,就以律师声明的方式给予了胡志标致命的一击。
爱多何以快速倒闭

“爱多”何以快速倒闭案例背景:"爱多VCD"由胡志标创立。
20世纪90年代后期,"爱多VCD"红遍大江南北,一度是中国家电行业最成功的品牌之一,爱多公司也成为了当时民营企业的光辉典范。
爱多的发展曾创造了中国家电行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这个奇迹既包括成功的一面,也包括失败的一面。
爱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辉煌走向破灭,仅仅只用了四年左右的时间。
诊断:爱多的成败很典型地反映了企业的领导人对企业命运的决定性影响。
这种企业的领导人由于把握住了一些难得机会,加上个人的一些特殊才干,又采用了一些特殊的运作方式,在短期内能使企业迅速崛起。
但这种成功很难延续下去,一旦遇上危机,企业就会彻底走向失败,几乎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爱多的失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到原因,同时也能看到那个时代一些类似爱多命运的企业是如何由盛而衰的。
其一:不重制度重经验只要稍微上规模的企业,其管理都很复杂。
在现代经济环境下,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其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
企业作为一个聚集各种各样资源的载体,要承担很多的功能,同时要处理好同很多与企业有关联主体的关系。
对内,有员工关系管理;对外,有供应商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等。
如果一个企业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其运营,无异于江河失去堤坝的护导,就会导致很多关系处理不到位,从而引发各种危机。
企业的领导人必须认识到制度建设对企业运营的重要性,并且下大力气来推进,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大凡比较成功的企业都很重视企业管理制度建设,而在爱多身上我们看不到这一点。
胡志标没有受过现代企业管理方面的教育,也不重视企业的制度建设。
由于他通过一系列别出心裁的策划活动带动了爱多飞速成长,于是就依赖于通过各种各样的策划来推进企业的发展。
但因为缺乏制度层面的保障,使得企业的运营变得越来越混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多公司是一家典型的流星型的民营企业,它的成功与失败曾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和企业界的讨论热点。
当代企业管理的主题已经由过去的生产管理、营销管理发展变化成为企业的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不仅是对企业战略的管理,还包含了对企业结构和企业文化的战略性管理。
战略管理是贯穿企业长期发展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
爱多公司正是因为缺乏战略管理而导致经营失败。
一、战略管理理念的缺乏决定爱多不可能走很远
爱多公司缺乏战略管理意识,没有具体的战略指导企业发展。
爱多的主要创始人及总裁胡志标先生凭着他过人的勇气、对市场反应的高度敏锐性以及不按常理出牌的作风,在短期内实现了企业的膨胀式发展。
同时,爱多实行的进攻性广告策略使爱多知名度短短两年间家喻户晓,年销售额从2亿元跃到20亿元。
而当时的爱多不是从战略的高度去分析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并加以调整和克服;没有研究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影响;没有把握住自己的机遇和正确地应对面临的挑战和威胁,而是把对企业的经营完全建立在其主观判断上,这种凭直觉经营企业的做法让爱多最终走向失败。
比如在开发新产品上缺乏创新战略意识,当爱多以为抱了个金牛产品与其他vcd厂商还在为vcd是否符合产品标准而斗争时,金正抢先推出了vcd的替代品dvd。
爱多远远落在了后面,产品失去了持续竞争力。
二、经营战略失策加速了爱多的失败步伐
多元化经营战略失误。
多元化经营是一种战略行为,在选择多元化经营时必须考虑到企业发展是否处于成熟期,是进入相关产业还是不相关产业,要研究进入该产业的竞争情况以及企业以什么样的方式进入等等。
爱多实施多元化经营时的情况是:当时的vcd行业已进入微利时代,爱多凭借vcd产品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品牌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和发展空间对爱多来说是必要的。
爱多选择了相关产业的多元化经营,短时间内连续创办了六个子公司,涉足电讯、音像、电视机、功放音箱、电话机等产业。
爱多的相关多元化战略在行业的选择、多元化的力度和进入的时机上明显失当,导致经营战线过长,产品缺乏竞争力。
唯一的初获成功的无绳电话在发展初期就被母公司接二连三地抽走资金,使爱多电讯公司过早夭折,其他几个子公司也由于资金方面先天不足等原因未能发展起来。
三、企业结构僵硬使爱多经营管理很难成功
公司组织结构僵化。
爱多公司的组织结构没有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合理调整。
钱得勒的著名观点“结构跟随战略”,强调企业的组织结构要根据企业制定的战略设定,其调整变化也受战略变化的驱使。
爱多没有明确的战略,组织结构也不可能得到合理调整。
爱多的组织结构在初期简单,但中期迅速膨胀,后期又大幅减少,这种无视战略而大幅调整组织架构,造成
公司内部管理混乱,对外协调能力差,市场反应不灵,竞争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