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1)
鉴赏古代诗歌的意象 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意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意象”这一概念,学会赏析诗歌中的意象。
2、能根据意象领悟诗歌中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意象的理解和运用三、教学难点:通过意象把握诗歌情感四、教学准备:多媒体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法及学法:教法:诗词游戏、案例分析、影音课堂学法:头脑风暴、合作探究七、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激趣导入方式(一):寻词填诗请大家根据诗意,选择合适的词填入下列诗句,使其完整。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惊不应人。
唐·胡令能《小儿垂钓》明月别枝惊▁,清风半夜鸣▁。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声一片。
宋·辛弃疾《西江月》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先知。
唐·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几处▁▁争暖树,谁家▁▁啄春泥。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 ▁▁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翰《凉州曲》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来。
杜牧《过华清宫》▁▁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送汪伦》接天▁▁无穷碧,映日▁▁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试问卷帘人,却道▁▁依旧。
李清照《如梦令》激趣导入方式(二)寻句抒情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
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再次接受美的洗礼。
说到古诗词,同学们都耳熟能详,特别是课文中的诗词,很多同学甚至还能活学活用,下面,老师给你几个词,请你用诗句来形容一下那一时刻的心情,幻灯:“悲伤——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喜悦——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大家可以自由思考,发散思维,没有准确答案,诗句能体现出悲伤或喜悦的感情即可。
二、通过刚才的一个环节,大家可以看到,诗歌当中,包含了许多的物象,其实在古诗歌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规律,就是特定的物象总是包含着特定的情感,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意象。
鉴赏古代诗词的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

鉴赏古代诗词的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鉴赏古代诗词的人物形象教学目标:1。
阐明诗歌人物的分类。
2、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3.掌握鉴赏诗中人物的答题思路,规范答题组织。
重难点:1、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2.掌握鉴赏诗中人物的答题思路,规范答题组织。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归纳、练习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尽管每个诗人的创作方法和风格都不尽相同,但他们会通过创作特定的意象来表达特定的思想和情感。
意象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载体。
因此,要把握诗歌的主题,就必须把握意象。
因此,意象鉴赏成为诗歌鉴赏的重点。
2021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要求是: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作品意象是指诗歌作品塑造的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它体现了作者的人生理想、思想感情。
包括人物形象、场景形象和事物形象。
欣赏诗歌,要把握意象的特点,分析意象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意象的典型意义。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欣赏诗歌中的人物。
2、诗歌中的人物分类1、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的形象):(偏重抒情的诗歌)在抒情诗中,诗人是通过直接抒写自己的主观情绪,来完成对自我形象的塑造。
2.作品中刻画的人物:(诗歌强调叙事)在叙事诗中,诗人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委婉而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性格、兴趣、情感或思想。
3、了解人物形象欣赏的主题类型高考古诗歌试题中鉴赏人物形象始于2021年广东卷,在此之后,2021年天津卷,2021年山东卷、福建卷,2021年四川卷、山东卷,2021年安徽卷、湖北卷、江苏卷,2021年辽宁卷、重庆卷都有此类题目。
人物形象鉴赏题目类型有以下几种:1.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人物?2、试概括这首诗中人物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四、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及答题步骤1.范例指南1:(安徽卷2022)读下面的诗。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鉴赏诗歌形象教案设计

一、鉴赏诗歌形象教案设计【教学时间】9月17日------26日【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形象的含义;2、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技巧;3、诗歌形象鉴赏练习【教学重难点】1.找出诗词写了什么形象;2.鉴赏诗词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制渗透】(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教学时数】10课时【教学过程】:一、明确诗歌形象的含义和分类⑴古诗词中的形象,就是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具体可感的人物、事物或画面。
形象可以是抒情主体即人物形象,包括①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②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也包含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和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等等。
理解此含义时应注意:准确地把握形象所蕴含的诗人情感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
例如,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的“孤帆”“远影”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友人直到“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和留恋。
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离愁别绪、伤别情怀等等。
二、常见诗歌人物形象类别术语:①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
《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精选)-高三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精选)-高三语文</Script>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诗歌鉴赏(一)高考要求:鉴赏评价E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关于诗歌的基本知识,我指的是体裁方面的知识,因为很少考及而且以前讲过,此地处不再涉及。
一.鉴赏用词之妙(一)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
同时,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当然也是语言的艺术。
诗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
严羽说"诗有别材",其实,诗也有"别语"。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
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
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
实际上,很少有人用平常说话的语言来做诗,如果有的话,也是可笑的打油诗。
(静夜思是个例外吧!)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1)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要详加分辨。
例如: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前两句: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本篇描写与友人惜别的情景。
"夜雨"二句渲染与友人话别时的环境气氛,是历来傅诵的名句。
高中生鉴赏诗词教案

高中生鉴赏诗词教案
教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该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如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诗词知识,包括诗歌的基本形式、韵律特点、意象运用等;同时,学生应能通过诗词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力。
教学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
选取的诗词应当具有代表性和教育意义,既能体现中华文化的精髓,又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选择唐诗、宋词等不同时期的佳作,让学生感受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文学风貌。
教学方法的运用也是教案设计中的关键点。
教师可以采用讲解、讨论、朗诵、写作等多种教学方式,灵活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讲解诗词时,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在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教案还应包含评价与反馈机制。
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小测验或课堂表现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及时的反馈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调整学习策略,不断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教案的设计还应当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基础和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诗词鉴赏中获得成长和收获。
古诗欣赏教案

古诗欣赏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古诗欣赏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素养。
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及具体教学步骤等内容,旨在帮助教师有条理地进行古诗欣赏教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古诗的基本特点和常见体裁,了解古诗创作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古诗,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三、教学重点1. 掌握古诗的基本特点和常见体裁。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展示一幅古代诗人的图像或播放一段与古诗相关的音乐,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一首经典古诗,并解读其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
3. 合作学习法:教师分组给每个小组发放一首古诗,要求学生合作阅读、解读和欣赏,并进行小组展示。
六、教学步骤1. 导入- 展示一幅古代诗人的图像或播放一段与古诗相关的音乐,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 引发学生思考:你们对古诗有什么了解?你们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是什么?2. 正文- 教师示范朗读一首古诗,并解读其中的态度、意境和表达方式。
- 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和解读一首经典古诗,并尝试自己朗读和解读。
- 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首古诗,要求小组成员合作阅读、解读并欣赏该首古诗。
-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组内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3. 拓展- 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和欣赏更多的古诗,可以组织学生自由朗读和分享。
- 引导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古诗,并进行小组交流和分享。
4. 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 引导学生思考:古诗欣赏对我们的成长和生活有什么启示?七、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以学生的诗歌解读和表达能力为主要依据。
2022年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的鉴赏》0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之人物形象〔教学设计〕广西藤县第一中学 黄靖媚学习目标:1掌握考纲对诗歌人物形象类考点的要求 及命题形式。
2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3稳固练习教学过程:一、了解考纲对诗歌人物形象的要求。
考什么1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鉴赏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E 级,即鉴赏评价。
【考点1】:鉴赏作品的形象。
【考点解说】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要善于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二、PPT 展示诗歌形象之人物形象。
师生共同复习,老师作必要的补充1课文回忆,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高中阶段所学过的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都有哪 些?要求:自主完成〔2-3分钟〕 A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即诗人自己 〔偏重抒情的诗歌〕 B 、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偏重叙事的诗歌〕例如: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瑜、?木兰诗?中的木兰、?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刘兰芝抒情主人公〔诗人〕的形象:?雨霖铃?中的柳永、?定风波?中的苏轼、 ?归园田居?中的陶渊明2.近三年全国新课标卷考情回忆2021没考; 2021年全国乙卷李白?金陵望汉江? ;2021年全国甲卷苏轼?送子由使契丹?。
四、诗歌人物形象考题的命题形式。
怎样考1 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2 试概括这首诗中人物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3 结合诗句,赏析诗中某某人物的形象。
4 通过诗歌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五、掌握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
怎样应考1 回忆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
〔师生共同回忆,教师作必要补充〕思维切入点,弄清诗歌形象的三要点①写了谁〔特征身份〕;②用了什么手法?〔直接描写、侧面衬托〕;③有什么意义〔即:表现人物怎样的思想、情感、志向、品格等,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与写作意图。
〕2举例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4分〕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古诗鉴赏小学语文教案

古诗鉴赏小学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鉴赏古诗,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诗人的创作背景、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等方面的内容。
2.让学生通过鉴赏感受到诗歌的艺术美感,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通过与古诗的接触,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鉴赏古诗,让学生了解古诗的语言特点、情感意象和文学价值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
2.教学难点让学生在鉴赏古诗的过程中,逐渐掌握诗歌的审美标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
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特点鉴赏引导学生通过感性认识,感受古诗中的音、韵、节奏、韵律等方面的特点,了解诗歌的语言特色。
2.情感鉴赏引导学生通过深入解读古诗中的情感意象,了解诗歌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创作鉴赏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古诗的语言节奏和意蕴,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文学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热情。
四、教学方法1.讲解授课老师可以采用讲解授课的方式,通过背诵古诗、解词、同反义、辨析、排比等形式,引导学生逐渐领悟古诗中的语言特点和文学价值。
2.分组合作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由小组成员分别负责背诵、理解、解说和创作古诗,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3.多媒体展示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古诗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古诗的内涵和文化价值。
五、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表现:包括课前预习的认真程度、课堂听讲和参与讨论的积极程度、个别表现的突出等方面的内容。
2.学生作业质量:包括作业的完成情况、作业的准确度和深度、作业的独立思考和创作程度等方面的内容。
3.学生考核成绩:既包括课堂小测验、质量评分、口头答辩等形式的测试,也包括期末考试和评分等方面的内容。
六、结语通过古诗鉴赏小学语文教案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古诗鉴赏不仅是一种文学学科,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垂杨柳中学教案
课题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
的形象
授课日期第 3课时
授课类型共 5 课时
单元课标分析古诗文阅读在2014年北京语文高考中占了约36分,古诗词鉴赏大概占20分左右,题型基本上包括1、选择题 2、简答题 3、阅读延伸题;
考点则包括:1、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
2、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
在2014年的高考中,古诗词鉴赏的考查方式有比较大的改变,主要可能呈现出三种形式:
1、延续2013年的方式,针对一首诗词进行理解和鉴赏。
2、两首诗进行对比阅读,进行理解鉴赏。
3、诗和诗论(相关的白话文材料)结合阅读。
进行理解鉴赏
单元学情分析
在一轮复习中,学生对于古诗词鉴赏的鉴赏诗歌形象的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积累,但是还不够扎实,因此在本课中要让学生打牢基础,能够把古诗词鉴赏的形象鉴赏知识运用到理解鉴赏诗文中去。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记住诗歌形象的相关知识。
2、让学生能够把诗歌形象的相关知识运用到理解和鉴赏诗文中去。
教学重点让学生记住诗歌形象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把诗歌形象的相关知识运用到理解和鉴赏诗文中去。
教学方法阅读探究法
板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一、考点解析:
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
诗歌
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
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
思想感情。
二、鉴赏示例:
(一)鉴赏诗歌的意象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
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
常见的意境有四组: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
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
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
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
凉、冷寂
(二)、鉴赏诗歌中的物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
让学生明确诗
歌形象的考点
以及本质,识记
相关知识点。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让学生能
够明确诗
歌形象的
考点考查
的关键内
容,以便进
行复习。
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三)、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四)、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一般指“我”,即诗人自己。
课堂活动三、典型例题【形象专项训练】
1、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
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
雨骑驴入剑门。
问题:在诗的前两句中,由“酒痕”、“消
魂”可以看出,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具有
怎样情感特征的人物形象?
2 客中初夏司
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
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
有葵花向日倾。
问题:散文创作有“形散而神不散”之说,
请用这个说法分析《客中初夏》的“散”与
“不散”。
3、诉衷情晏殊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
重阳。
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
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问题:这首词写景极有特色,请简要分
析。
让学生通过典
型例题的解读
和鉴赏,巩固诗
歌形象的知识
和术语,并以此
更加明确地解
读文本内容。
巩固学生
有关形象
的知识点
识记。
小结诗歌形象的知识点 让学生自行归
纳总结
巩固诗歌
形象的知
识点识记。
练习与检测3、鹊桥仙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问题: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暗,
春晚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的一种景象?诗
人描绘这样景象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自行完成
练习
巩固本课
的重要知
识点识记。
作业
5、南邻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问题:诗中的锦里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从哪些角度来写他的性情的?
6、山园小梅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问题:⑴从对山园小梅的吟咏中,可以读出诗人怎样的品格情趣?
⑵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怎样描写小梅的优美风韵?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