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讲义-物态变化

合集下载

完整版)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知识预览:物态变化是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温度计和融化、凝固这两个方面的知识。

一、温度计温度计是一种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在液体温度计中,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义为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义为100摄氏度,表示为℃和100℃。

℃和100℃之间为100个等分,每一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

使用温度计时,需先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底或壁。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在温度计中,绝对零度为-273.15℃,而开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为T=273+t,单位为开尔文,简称开,符号为K。

常见的温度计有实验室温度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等。

它们的玻璃泡液体、刻度范围、分度值、构造和使用方法都有所不同。

二、融化和凝固融化和凝固是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之一。

其中,融化是指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

实验中常用的熔化装置是水浴加热法,它能够使物质均匀受热,实验进度便于控制。

使用方法包括将温度计、烧杯、铁架台和石棉网等组成装置,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用石棉网起到均匀受热的作用,如果要缩短加热时间,可以在烧杯上加盖、减少水、用热水替代冷水等。

晶体与非晶体的熔点不同,而同一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一样。

晶体是由分子间整齐规则排列的固体组成,而非晶体则是由分子杂乱无章的排列的固体组成。

水滴达到一定大小时,就会落下来形成雨。

特性:非晶体没有明确的熔点。

影响熔点的因素包括压强和杂质。

凝固的必要条件是温度达到凝固点并且不断放热。

晶体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不变,而非晶体则会不断吸热且温度不断上升。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物态变化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我们常见的物态变化有固态到液态的熔化,液态到固态的凝固,液态到气态的蒸发,气态到液态的凝结,固态到气态的升华,以及气态到固态的凝华。

在这八年级物理中,我们主要学习的是熔化、凝固、蒸发和凝结这四种物态变化。

首先,熔化是指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当给固体物质加热时,它的温度会逐渐升高,当达到一定温度时,固体开始熔化成液体。

熔化的温度称为熔点,不同物质的熔点不同。

在熔化过程中,物质的分子间距离逐渐增大,分子的运动速度增加,最终形成液体。

接下来,凝固是指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当液体物质受冷却时,它的温度会逐渐下降,当达到一定温度时,液体开始凝固成固体。

凝固的温度称为凝固点,不同物质的凝固点不同。

在凝固过程中,物质的分子间距离逐渐减小,分子的运动速度减慢,最终形成固体。

蒸发是指液体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变为气态的过程。

当液体受热时,部分液体分子会获得足够的能量逃离液体表面,形成气体分子,这个过程被称为蒸发。

蒸发的速度受到温度、液体表面积和空气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蒸发是一种温度下的表面现象,只发生在液体表面,因此蒸发时液体的体积不变。

凝结是指气体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变为液态的过程。

当气体受冷却时,气体分子运动减慢,分子间距离减小,最终形成液体,这个过程被称为凝结。

凝结的温度称为凝结点,不同物质的凝结点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熔化、凝固、蒸发和凝结是一对互逆的物态变化,即一个物质经历熔化变为液体,再经历凝固变为固体;一个物质经历蒸发变为气体,再经历凝结变为液体。

这些物态变化都是由物质的内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引起的。

除了这四种物态变化,还有两种比较特殊的物态变化,即升华和凝华。

升华是指物质由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的过程,当固体物质受热时,它的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不经过液态直接转变为气体。

凝华则是指气体物质由气态直接转变为固态的过程,气体受冷却时,不经过液态直接转变为固体。

总结起来,八年级物理学习的物态变化知识点主要包括熔化、凝固、蒸发和凝结这四种物质状态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升华和凝华这两种特殊的物态变化。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1. 物态变化的概念物态变化又称为相变,是指物质从一个物态转化为另一个物态的过程。

物质在不同的物态之间转化时,呈现出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2. 物质的三态物质的三态指的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2.1 固态在固体状态下,物质的分子固定在一个位置,只有极小的振动,形态不易改变。

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2.2 液态在液态状态下,物质的分子仍然有固定的位置,但是由于振动幅度增大,分子间距也增大,因此能够相互滑动,呈现定形态和流动形态。

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确定的形状。

2.3 气态在气态状态下,物质的分子不断地运动、振动,并且保持着不断的碰撞,因此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气体具有无定形的形状和无定量的体积。

3. 物态变化的类型3.1 固态与液态之间的相变3.1.1 熔化熔化指的是将物质从固态转变成液态的过程。

在熔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使分子内部的相互作用减弱,使得分子可以相互滑动而变得流动。

3.1.2 凝固凝固指的是将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在凝固过程中,物质放出热量,从而使分子内部相互作用增强,使分子逐渐变得固定在一个位置上。

3.2 液态与气态之间的相变3.2.1 汽化汽化指的是将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在汽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使分子内部相互作用减弱,分子不再相互吸引,不断地向外运动,以变成气态。

3.2.2 液态凝馏液态凝馏指的是将物质从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在液态凝馏过程中,物质会放出热量,使分子内部相互作用增强,反而会引起向内运动,逐渐变得固定,变成液态。

3.3 固态与气态之间的相变3.3.1 升华升华指的是物质由固态直接转化为气态的过程。

在升华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使分子内部相互作用减弱,分子不断地向外移动,逐渐变得无定形,直接变成气态。

3.3.2 凝华凝华是指物质由气态直接转化为固态的过程。

在凝华过程中,物质放出热量,分子内部相互作用增强,不断地向内运动,逐渐变得固定,直接变成固态。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冰、雾、冰雹、雪、霜的形成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冰、雾、冰雹、雪、霜的形成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冰、雾、冰雹、雪、霜的形成雨: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冰晶熔化成的小水滴落到地面成为雨雪:水蒸气凝华成的冰晶落到地面上云: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漂浮在空中雾:水蒸汽在地面液化成小水滴漂浮在地面附近露:水蒸气在地面的植物上液化成的小水滴霜: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

雹:随着云中的水气的聚集,就会能够形成降雨,如果降雨过程中遇到冷空气的话就会形成冰雹.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现象叫做物态变化。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水有三态:固态:冰雪的霜等.液态:雨雾露.气态:水蒸汽.雨的形成:由液态水滴(包括过冷却水滴)所组成的云体称为水成云。

水成云内如果具备了云滴增大为雨滴的条件,并使雨滴具有一定的下降速度,这时降落下来的就是雨或毛毛雨。

由冰晶组成的云体称为冰成云,而由水滴(主要是过冷却水滴)和冰晶共同组成的云称为混合云。

从冰成云或混合云中降下的冰晶或雪花,下落到0℃以上的气层内,融化以后也成为雨滴下落到地面,形成降雨。

雪的形成:云中的水汽向冰晶表面上凝华,而过冷却水滴却在蒸发,这时就产生了冰晶从过冷却水滴上"吸附"水汽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冰晶增长得很快。

另外,过冷却水是很不稳定的。

一碰它,它就要冻结起来。

所以,在混合云里,当过冷却水滴和冰晶相碰撞的时候,就会冻结沾附在冰晶表面上,使它迅速增大。

当小冰晶增大到能够克服空气的阻力和浮力时,便落到地面,这就是雪花。

云的形成:漂浮在天空中的云彩是由许多细小的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有的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混合在一起组成的。

有时也包含一些较大的雨滴及冰、雪粒,云的底部不接触地面,并有一定厚度。

云的形成主要是由水汽凝结造成的。

雾的形成:当温度下降,空气又相当潮湿,那么当它冷却到一定的程度时,空气中一部分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变成很多小水滴,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这就是雾。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四种物态变化详细精讲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四种物态变化详细精讲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四种物态变化详细精讲今天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篇有关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四种物态变化详细解读的相关内容物态变化:∙固态→液态(吸热)∙凝固:液态→固态(放热)∙汽化:液态→气态(吸热)∙液化:气态→液态(放热)∙升华:固态→气态(吸热)∙凝华:气态→固态(放热)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change of state)首先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物质从固态转换为液态时,这种现象叫熔化,熔化要吸热,比如冰吸热熔化成水,反之,物质从液态转换为固态时,这种现象叫凝固,凝固要放热,比如水放热凝固成冰。

在这些从固态转换为液态的固体又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熔点,就是温度达到熔点时(持续吸热)就会熔化,熔化时温度不会高于熔点,完全融化后温度才会上升。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不定。

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存在三种状态,例:冰熔化时,温度为0℃,同时存在冰的固态,水的液态和冰与水的固液共存态。

然后是物质气态与液态的变化关系,物质从液态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汽化,汽化又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发生在液体表面,可以在任何温度进行,是缓慢的。

沸腾发生在液体表面及内部,必须达到沸点,是剧烈的。

汽化要吸热,液体有沸点,当温度达到沸点时,温度就不会再升高,但是仍然在吸热;物质从气态转换为液态时,这个现象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例如水蒸气液化为水,水蒸发为水蒸气。

加快液体的蒸发速度的方法一般有:1.增加液体的表面积;2.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3.提高液体的温度;4.降低周围环境的水蒸气含量,使其无法饱和(就是使空气干燥。

)。

最后是我们不常见的物质固态和气态的关系,物质从固态直接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做升华,然后是物质直接从气态转换为固态,这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在发生物态变化之时,物体需要吸热或放热。

当物体由高密度向低密度转化时,就是吸热;由低密度向高密度转化时,则是放热。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雾(液态)低空中的水蒸气由于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浮尘上便是雾
霜(固态)地面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很冷物体凝华成的大冰晶附在物体表面便是霜雪(固态)高空中的水蒸气由于气温急剧下降在云上凝华成大冰晶下落便是雪
雨(液态)高空中的水蒸气由于温度降低在云上液化成大水珠下落便是雨
云(液态和固态共存)高空中的水蒸气由于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珠和凝华成小冰晶便组成云
冰花(固态)由于温度降低水蒸气凝华在玻璃上形成冰花。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的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的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的知识点一、物态变化的概念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强条件下,由一个物态转变为另一个物态的过程。

常见的物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二、固态的特征和变化固态是指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紧密排列,具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的状态。

固态的特征包括硬度大、形状稳定、不易流动等。

固态物质在温度升高时会发生熔化,即固态转变为液态;在温度降低时会发生凝固,即液态转变为固态。

三、液态的特征和变化液态是指物质的分子或原子较为松散排列,具有固定体积但没有固定形状的状态。

液态的特征包括流动性强、不易压缩等。

液态物质在温度升高时会发生汽化,即液态转变为气态;在温度降低时会发生凝固,即液态转变为固态。

四、气态的特征和变化气态是指物质的分子或原子间距离较大,无固定形状和体积的状态。

气态的特征包括可压缩性强、流动性好等。

气态物质在温度降低时会发生液化,即气态转变为液态;在温度升高时会发生气化,即液态转变为气态。

五、气体的物理性质气体的物理性质包括体积、压强和温度等。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P为压强,V为体积,n为物质的物质的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T为温度),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气体的体积与温度成正比,温度升高则体积增大;气体的体积与压强成反比,压强增大则体积减小;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摩尔数成正比,物质的摩尔数增加则体积增大。

六、相变的热量变化物态变化过程中会伴随着热量的吸收或释放。

固态转变为液态时吸热,称为熔化;液态转变为固态时放热,称为凝固;液态转变为气态时吸热,称为汽化;气态转变为液态时放热,称为液化。

这些相变过程中的热量变化与物质的性质有关,并且在相变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七、物态变化的应用物态变化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固态转变为液态的熔化过程被应用于熔化金属、制作冰淇淋等;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汽化过程被应用于烧开水、发电等;气态转变为液态的液化过程被应用于液化石油气等。

八、物态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物态变化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必背知识点一、基本概念1.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常见的物质状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二、物态变化的类型及特点1. 熔化与凝固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例如,冰熔化成水。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例如,水凝固成冰。

晶体与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温度持续升高。

2. 汽化与液化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是缓慢的。

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必须达到沸点才能进行。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例如,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

3. 升华与凝华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例如,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例如,霜的形成。

三、温度与热量1.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2.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度量,是一个过程量,用 “吸收”或“放出”来描述。

四、温度计与体温计1. 温度计: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测量温度的仪器。

使用时要注意观察量程、分度值,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 体温计: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

其测量范围为35℃~42℃,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体温计的结构特点是有一个缩口,使得水银柱不能自动流回玻璃泡内,因此需要甩一甩才能再次使用。

五、物态变化与日常生活1. 熔化与凝固的应用:如冰的熔化用于降温、金属的凝固制造零件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计考点一、温度1、温度(1)概念: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2)常用单位:摄氏度,符号为℃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 0℃和100℃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

例题精讲:1、生活中几个常见的温度:令人感觉舒适的温度为。

;人体正常的体温为。

夏天公共场所的空调温度不得低于。

2、夏天的早晨,无锡地区自来水龙头流出水的温度最接近于( )A、0℃B、15℃C、25℃D、40℃习题精炼1、下面对哦0℃的说法正确的是()A、0℃是指没有温度。

,B、0℃是指最低的温度。

C、0℃标准大气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无法确定2、(2008江苏无锡)如图所示,先把手同时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了一段时间后,在将两手同时放入温水中,这时两手的感觉(选填“相同”或“不同”).这个事实说明 .,考点二、温度计2、温度计(1)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要正确使用温度计,一定要到“两看清,四要,一注意”.①测量前要看清量程,看清分度值②使用温度进行测量时,要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要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一段时间,待示数稳定了,再来读数;读数时要让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上表面相平.③注意不要让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3.体温计(三种温度计)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分度值是0.1℃例题精讲1.(2009山东临沂)在制作液体温度计时,为了提高灵敏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玻璃管内颈细一些B.玻璃管内径粗一些C.玻璃泡容积小一些D.以上都不正确2.(2006山东青岛)小丽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热水倒入另一杯中少许,然后像图所示的那样测量和读数,她这样做被小宇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的有问题,请你把它跳出来()A、不应将水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C、读数时,视线应该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D、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放在水中读数3、(2008·广安)温度计是一种常见的测量工具,图1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A.-4℃ B.-6℃.C.6℃ D. 16℃.4、(2008山东枣庄)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的异同点,下面哪些说法不正确的是()A.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实验室温度计要高B.体温计玻璃管的内径有一弯曲处特别细,实验室温度计没有C.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测量,实验室用温度计也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测量D.体温计可以用力甩动使水银回到玻璃泡中,实验室用温度计不能用力甩5、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9.6℃的体温计。

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6℃,则测出的体温是()A.36.6℃ B.39.6℃ C.38.6℃ D.76.2℃6、、李明有一支温度计,虽然它的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标度却不准确,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是-7℃,在沸水中的读数是103℃。

(1)这只温度计的分度值是多少?(2)当它指示气温是5℃时,实际温度是多少?习题精练1.在使用实验用液体温度计时,下列要求中正确的是()A.先把温度计的液体甩回玻璃泡内B.读数时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C.记录结果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D.将温度计插入被测液体中便可迅速读数2.(2008湖北黄冈)严冬,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但冰下面鱼儿仍在游动.为了为了测出并下水的温度,,李刚同学在冰上打了一个洞,拿来一只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用下列四种方法测水温,正确的做法是()A.用线将温度计栓牢从洞口放入水里,待较长时间后从水里提出,立即读出示数。

B.取一塑料饮水瓶,将瓶拴住从洞口放入水里,水灌满平后取出,再用温度计测瓶中水的温度。

C.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口放入水里,水灌满平后待较长时间取出,立即从瓶外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D.手拿温度计,从洞口将温度计插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取出,立即读出示数。

3.以下是用温度计测量某液体温度的实验步骤,请你将合理的序号填在短线处A.选取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B.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C.取出温度计D.让温度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E.观察温度计的示数4、一天小明感觉自己好像在发烧,在测了体温后用力甩了几下体温计,随后将体温计放在窗台上,晚上放学回家,发现体温计的读数是如图4-1-3,他以此判定今天的最高温度是,其理由是5、.如图所示的是某同学用体温计测量“开水”温度的示意图,请你指出他实验中存在的错误:(1)(2)(3)6、有一只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当把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时4℃,在标准大气压下,插入沸水显示的温度是96℃,把它插入温水中,示数是20℃,则该水的实际温度是7、(2009·南昌)今年全球流行甲型H1N1流感,患上这一流感后第一症状就是发热,因此要用到体温计测量体温.如图4-1-5所示是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请简要说出它们在构造或使用上的三个不同点.(1) ; (2) ; (3) . 8、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

使用时,它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 体读数。

图8中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

9、据天气预报报道,中考前后几天的天气相差不大, 南南同学记录了6月16日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温度如下表:(1)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4-1-7中绘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提示:可以用柱形图、线形图或曲线图表示) (2)请根据你华出的图像预测6月17日下午13:30的大致温度_______________。

(3)温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以下给 出了一组常见的温度值,你认为合理的是( )A 、人体正常体温是39℃B 、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C 、沸水的温度一定是100℃D 、适合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约70℃10、(2008江西南昌)据天气预报报道,中考前后几天的天气相差不大,南南同学记录了6 月16日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温度如下表:(1)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中绘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提示:可用柱形图、线形图或曲线图表示)(2)请根据你绘出的图象预测6月17日下午13:30的大致温度_____________。

(3)温度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下给出了一组常见的温度值,你认为合理的是 A .人体正常体温是39℃B .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C .沸水的温度一定是100℃D .适合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约70℃11、如图中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读作 ;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 读作 .时间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温度/℃ 14 16 18 22 24 26 26 28 28 27.5 27图4-1-6图4-1-712、(2009广东汕头)如图所示,小红利用烧瓶、橡皮塞和玻璃做液体温度计,该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原理来工作的;使用中发现,微小的温度变化液柱升、降不明显,对此你提出一条改进的办法第二节熔化和凝固考点一: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1.熔化和凝固自然界中的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吸热过程。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是放热过程。

例题精讲1.下列不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太阳将积雪晒化B.点燃的蜡烛不断的流着蜡烛油C.刚块投入炼钢炉后变成钢水D.食盐投入水中,过一会就不见了2.(2007四川成都)冰豆腐里面有小孔的成因是()A.豆腐自身冻缩而成B.豆腐自身膨胀而成C.外界的冰雪扎进豆腐里而成D.豆腐里面的水受冻先结冰,再融化成水后而成习题精炼1、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发出来后,岩浆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是()A.熔化B.凝固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考点二:熔点和凝固点2.熔点和凝固点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例题精讲1.我国最北端的漠河地区冬天室外气温最低可达-50℃左右,这一地区所使用的温度计内的液体不能用()A.酒精 B. 甲苯C.水银 D.煤油2. (2008江苏镇江)炒菜用的铁锅坏了不能用焊锡补,烧水用的铁壶坏了能用焊锡补,这是因为()A.炒菜时锅内有盐,与焊锡会有化学反应B.炒菜时锅的温度可超过焊锡的熔点C.炒菜时锅上有油,锡焊不上D.以上判断均不正确习题精练1、(2008·义乌)在2008年初的南方冰雪灾害中.为了更快地使路面上坚硬的冰熔化,住冰面上撒盐成为有效的辅助手段,其原因主要是冰与盐混合后,能降低冰的。

公路上的积水在寒冷的天气里,常会在公路表面形成一层薄冰,这个过程在科学上称为。

2、(09福州市)北国的冬天,真的很美。

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有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描述,其中冰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凝华考点三:晶体和非晶体3.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相同点:熔化时吸收热量,凝固时放出热量不同点: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如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都是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都是非晶体。

(2)晶体(A、B)和非晶体(C、D)的熔化和凝固图像A B C D例题精讲1.下列各组物质中,全部属于晶体的是()A.海波、石英、玻璃 B. 食盐、萘、沥青C.海波、冰、水晶 D. 松香、玻璃、沥青2.在图4-2-3中,描述晶体熔化图像的应是()习题精练1、下列各组物质中,全部属于晶体的是()A.海波,石英,玻璃B.食盐,萘,沥青C.海波,冰,水晶D.松香,玻璃,沥青2、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上升B.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C.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D.天上飘落的雪花是非晶体3、(2009年黔东南州)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海波在BC段没有吸热B.海波在CD段是气态C.海波的熔点是48℃D.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4、(2009年广东省)某种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如图所示,该图象可以反映()A.蜡的熔化过程B.蜡的凝固过程C.海波的熔化过程D.海波的凝固过程12.图是一定质量的某种晶体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这种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考点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4.熔化吸热,凝固放热(1)晶体物质熔化特性:晶体熔化过称吸热,温度(熔点)保持不变(2)晶体物质熔化的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不断从外界吸热(3)非晶体熔化的特性:非晶体熔化过程吸热,温度逐渐升高(4)晶体物质凝固特性:晶体物质凝固过程放热,温度(凝固点)保持不变(5)晶体物质凝固条件:①达到凝固点②不断向外界放热(6)非晶体物质凝固特性:放热,温度不断下降例题精讲1.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物温度保持不变,图中表示球内材料熔化的图像是()2.小明同学点燃一支蜡烛,不小心蜡油贱到了手上,他“啊”的一声,发现已经在手上凝固可手上烫起了水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