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

合集下载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绿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绿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绿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10.12•【字号】宁政办发[2017]183号•【施行日期】2017.10.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绿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宁政办发[2017]183号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南京市绿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10月12日南京市绿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幸福都市、人文都市、绿色都市”,构建融合生态环保、健身运动、休闲游憩等多种功能的绿道网络体系。

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省十三次党代会和市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展现城市特色、改善环境质量、引领低碳发展,构建具有南京特点的生态健康游憩绿道系统,提高人民群众归属感、幸福感和获得感,为打造长三角区域重要中心城市、落实“两高两强”新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一)规划引领,彰显特色。

按照《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确定的绿道规划目标,充分依托现有的绿地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按照环山、顺水、沿城、连景的绿道设计理念,结合城市发展实际情况,高水平规划建设绿道线路,凸显南京绿道主题特色。

(二)以人为本,功能为先。

绿道布局充分考虑市民休闲健身需求,注重市民人文体验,与城市整体交通体系交融,有机衔接城市慢行系统,方便市民百姓通达进出,重点突出社会服务功能,辅以完善各项配套设施,体现现代健康生活新理念。

(三)统筹城乡,市区共建。

南京市城市绿地系统案例

南京市城市绿地系统案例

南京市城市绿地系统案例今天咱来唠唠南京市的城市绿地系统,那可真是个超棒的存在呢!一、南京绿地系统的概况。

南京啊,可是个有历史底蕴又充满现代活力的城市。

它的城市绿地系统就像一张绿色的大网,把整个城市都给温柔地“包裹”起来了。

从紫金山开始说起吧,这紫金山就像南京的绿色大靠山。

山上那大片大片的树林,郁郁葱葱的,各种树木像一群群坚守岗位的绿色卫士。

春天的时候,漫山遍野的花就像给山披了一件花衣裳,吸引着无数市民和游客去爬山、踏青。

而且紫金山里还有很多小径,走在里面就像走进了一个绿色的童话世界,鸟儿在枝头唱歌,松鼠在树上蹦跶,那种感觉可惬意了。

二、公园绿地的魅力。

南京的公园绿地那也是多得很。

比如说玄武湖公园,这可是南京的“绿肺”之一。

湖水清澈得像一面大镜子,湖周围一圈都是绿地,有大片的草坪,就像毛茸茸的绿色地毯。

很多家庭周末的时候就喜欢带着野餐垫、小帐篷到玄武湖公园来。

孩子们在草坪上跑来跑去放风筝,大人们就在旁边聊天、晒太阳,感觉整个城市的节奏都慢了下来。

还有莫愁湖公园,那是充满着江南水乡的韵味。

湖边的垂柳依依,像是一个个婀娜多姿的姑娘在对着湖水梳妆打扮。

湖中的荷花盛开的时候,那景色简直绝了,荷叶田田,荷花娇艳欲滴,就像一幅活生生的水墨画。

这些公园绿地不仅给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还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起到了超级重要的调节作用呢。

三、道路绿地的巧思。

走在南京的街道上,你也能时刻感受到绿地系统的贴心。

道路两旁的行道树就像一把把绿色的大伞,夏天的时候为人们遮荫,走在路上都感觉凉快不少。

而且南京在道路绿地的设计上还很有创意呢。

比如说一些路口的小花园,虽然面积不大,但是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五颜六色的花朵在风中摇曳,让等红绿灯的时间都变得有趣起来。

这些道路绿地就像城市的绿色丝带,把各个区域的绿地都连接起来了。

四、绿地系统与城市文化的融合。

南京的城市绿地系统还巧妙地和城市文化融合在了一起。

在一些古老的园林里,像瞻园,你能看到传统的江南园林建筑被绿色植物环绕。

南京综合公园绿地系统分析

南京综合公园绿地系统分析

南京综合公园绿地系统分析
汪琼
【期刊名称】《中国园艺文摘》
【年(卷),期】2013(000)009
【摘要】综合公园为规模较大、服务半径较广、内容丰富多样并有相应配套设施、面向全市或城区范围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城市户外绿地。

综合公园在城市公园绿地中数量不多,但由于其面积较大,所以对城市景观空间的影响重大。

其景观主题是一个城市综合性资源特色的展示,对城市的整体景观风格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文章将从南京市的6个综合公园角度分析南京绿
地系统特色,塑造独具特色的南京城市风貌。

【总页数】2页(P141-142)
【作者】汪琼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南京 21003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南京综合公园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现状及分析 [J], 杜芬玲;张磊
2.试论城市综合公园绿地的树种选择 [J], 马红雅
3.南京市绿地规划发展方向初探--以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2013-2020)为例 [J], 王丹宁;蒋闻
4.公园餐饮谁做主——南京市级综合公园餐饮服务设施调查与优化研究 [J], 苏博昊; 殷洁; 罗滢; 田逸哲; 范银华
5.基于网络评论的城市综合公园使用后评价研究——以南京市玄武湖公园为例 [J], 黄姝姝;汪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京绿地住宅项目设计方案

南京绿地住宅项目设计方案
五. 社区总体规划
• 觃划结构
• 觃划布局 :基地呈近正斱形,不正南北轴线成约35度夹觇。场地觃则, 南北长约220米,东西长约230米。拟建17+1F~18+1F高层住宅。沿 地秀路路设置小匙主入口,沿经七路呾经二路设置小匙次入口。本觃划 以地块南北及东西中轴营造景观轴线,住宅围合一个中央花园,营造围 合静谧的环境呾氛围。通过建筑、小广场、林荫道、绿化、小品景观、 水景串串相连,以步行道构成的交通路线,幵不小匙各个铺地广场相贯 通,形成规视上延续的轴线。
通过觃划以中小户垄为主、全生命周期住宅产品为品牌提升手段,创 造一个满足社会各阶段多斱面需求的,物质条件不社会生态良好的,宜 人的居住社匙。
单体住宅设计通过建筑形式、户垄、空间的多样性;动静分匙、食寝 分匙、洁污分匙、厨房卫生间设备及管线的设计合理性;住宅公共交往 空间的拓展不创造富于创新性;智能化技术、节能技术呾成套产品等科 技的引入从而实现高品质住宅的目标。
• 现代风格简洁、大气,有利于打造面向青年时尚人群、具有活力的社匙 形象。
• 竖向设计:用地范围地势略有起伏,南北高差约2米,为了提高小匙的 环境质量,同时考虑到尽可能减少回填土,结合建筑物的布局呾地下车 库的设置,使匙内地坪高于周边道路,竖向设计采用台地式为主的布置 斱式,场地标高逐级抬升。根据用地的周边条件,消防车道呾消防扑救 登高操作面的纵坡要求,同时尽量减少土斱工程量,确保场地雨水尽快 的排除,幵使出入口道路不市政道路合理衔接,确定场地的设计标高呾 排水斱向,以及建筑物±0.00的绝对标高见竖向设计总图。
小匙停车采用地面停车不地下停车相结合的斱式 ,商业为地面停车, 住宅主要为地下车库停车,地面仅布置少量访客车位。机动车停车位设 置:90㎡以下每户1个车位,90㎡~144㎡以上户垄按每户 1.2个车位计,商业配套0.7辆/百平米。商业停车全部在地上, 住宅停车主要在地下,局部设机械车位;少量住宅停车位于地上(少于 20%)。

南京市“十二五”绿色城市发展规划

南京市“十二五”绿色城市发展规划

南京市“十二五”绿色城市发展规划一、前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是大势所趋。

世界各国纷纷启动了“绿色新政”,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在“十二五”规划中首次提出“绿色发展”的概念,侧重于发展方式的调整和改变,从而实现发展本身的可持续性,体现了强烈的绿色意识和转型取向,既表明了我国参与世界绿色发展行动的决心,也标志着我国现代化进程步入新的历史起点。

“十二五”时期,是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是“办好青奥会、建设新南京”的关键时期。

牢牢把握主题主线,落实绿色发展战略,推进生态现代化,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是我市既紧迫又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课题。

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和有限的空间内,落实“生态为基”方针,破解城市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把南京打造成为独具魅力的绿色都市,寻求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融合发展的路径,是摆在我们面前现实而艰巨的任务。

绿色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绿色城市,要求大力倡导生态文明,是城市发展的新潮流,意味着污染能耗有效控制、资源能源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绿色南京,是我市富有竞争力的城市战略品牌,“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彰显南京“山水城林”生态优势,推进生产清洁化、生活低碳化,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迈出决定性的步伐,实现生态良好宜居、市民健康文明,让家园更美丽,让生活更美好。

(一)规划原则本规划编制重点把握四个关系,一是把握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把发展与保护辩证地统一起来,既要毫不动摇促发展,又要坚定不移抓保护,通过发展水平的提升,更好地促进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发展植入更多的绿色GDP。

二是把握好有形与无形的关系。

不仅关注包括绿色经济、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在内的一系列有形之绿,更重视包括绿色文化、绿色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无形之绿。

三是把握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

既要立足当前,集中力量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利益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问题,又要着眼长远,从根本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完善。

南京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特色简述

南京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特色简述

南京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特色简述
李蕾;张成
【期刊名称】《中国园林》
【年(卷),期】1996(12)2
【摘要】1995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

南京将建成经济发达、环境优美,融古都风貌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江滨城市,到21世纪初,跻身世界中
等发达国家同类城市行列,并实现国际化大都市的远景目标。

【总页数】3页(P11-12,4)
【作者】李蕾;张成
【作者单位】南京市园林局;南京市园林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1
【相关文献】
1.试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地方性特色
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特色分析--以宿迁、临沂、盐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
3.重视文化景观特色塑造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探索——以昆明中心城区为例4.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讨r——
以南京江北新区为例5.论析构筑功能完善、山水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以怀化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京市公园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南京市公园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南京市公园绿地系统规划研究潘良;冯佳;王欢【摘要】以《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中有关城市公园绿地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对南京市公园绿地系统规划内容进行了自评估,并总结了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规划调整建议,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4(040)032【总页数】2页(P207-208)【关键词】评价标准;系统规划;公园绿地【作者】潘良;冯佳;王欢【作者单位】金陵科技学院后勤管理处,江苏南京210038;南京林业大学工程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37;金陵科技学院园艺学院,江苏南京21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5.124《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2007~2020)由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于2007年完成编制工作,在编制的过程中《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尚未颁布实施。

而该《标准》是中国第一部对城市园林绿化进行综合性评价的推荐性国家标准,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本文以《标准》中城市公园绿地建设评价体系为基础,对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有关内容进行自评估,找出目前规划与《标准》的差距,从而在公园绿地系统规划方面提出对规划修编的一些建议。

1.1 评估说明此评价是从规划角度进行的自评估,假设规划能够实现为前提,以《标准》中规定采用的评价方法和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相关内容进行公园绿地系统规划评价。

1.2 评估结果总结从表1可知,南京市公园绿地系统规划基本达到城市园林绿化Ⅰ级标准。

从以上自评估可以看出,规划贯彻了国家园林城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绿色南京等规划理念,在公园绿地建设方面基本实现了城市园林绿化Ⅰ级目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数据资料统计口径不一致。

规划对于综合公园的分类与统计中,将部分设施配套比较完善,但面积不足10 hm2的公园绿地也纳入综合公园范畴,对照《标准》条文说明,该部分不应计入综合公园统计。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的通知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的通知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3.20•【字号】宁政发[2014]74号•【施行日期】2014.03.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的通知(宁政发〔2014〕74号)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现将《南京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南京市人民政府2014年3月20日南京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前言生态红线是指对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必须实行严格管理和维护的国土空间边界线。

合理划定生态红线区域,构建与优化国土生态安全格局,对于有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监管、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将其作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习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在重要生态功能区、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红线。

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编制工作走在全国前列,2012年全面启动全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优化调整工作,2013年8月省政府正式颁布《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划定了占全省国土面积22.23%的生态红线保护区域面积,为全省生态保护与建设、自然资源有序开发和产业合理布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市生态文明建设面临严峻挑战,突出表现在城市建设、经济发展需求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足的矛盾、生态基底良好与环境污染突出的矛盾、人民群众对优质生态产品的急迫需求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滞后的矛盾,迫切需要进一步优化人口、土地、产业、环境等要素配置,用创新的思路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加快构建安全格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第一章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一、概况与自然条件1、南京市概况南京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处于北纬31°54′~32°16′,东经118°32′~119°24′之间;东邻仪征、句容、溧阳3县,北与安徽天长县交界,南接安徽郎溪、宣城二县,西面自北向南与安徽来安县、滁县、全椒县、和县、马鞍山市和当涂县相邻。

南京市是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长江下游主要的中心城市。

南京建城于公元前472年,历经东吴、东晋、宋、齐、梁、陈、五代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十朝定都,史称“十代故都”。

南京市现辖10个区、五个县,面积6516平方公里,其中10区是玄武、白下、秦淮、建邺、鼓楼、下关、雨花台、栖霞、浦口、大厂区;5个县是江宁、江浦、六合、溧水和高淳县。

长江由西南到东北流贯南京市中部,分全市为江南、江北两个部分。

江南有8个区和江宁、溧水、高淳3县,江北有浦口、大厂2区和江浦、六合2县。

2.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南京市平面位置南北长、东西窄,成正南北向;南北直线距离150公里,中部东西宽50~70公里,南北两端东西宽约30公里。

南面是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

地貌区域为宁、镇、扬山地的一部分,低山山陵占全市总面积的64.52%。

长江南京段长度约95KM;江南有秦淮河,江北有滁河,为南京市境内两条主要的长江支流,其河谷平原为重要农业区。

水面占全市总面积11.4%,平原、洼地占24.08%。

南京山脉主要由3个背斜组成,地貌上形成宁镇山脉西段的3个分支:北支沿长江南岸向西延续,包括栖霞山——乌龙山——幕府山——狮子山,海拔130~286米;中支至南京东边城墙,脉延伸入市区,包括钟山——富贵山——九华山——北极阁——鼓楼岗——五台山——清凉山,海拔32~486米;南支绕城东南、南部,包括青龙山——方山——牛首山——三山——云台山,海拔95~382米。

江北部分,西南为老山山地,海拔442米;南部是滁河河谷平原,北部为大片岗地和零星分布的丘陵。

南京市平原主要有河谷平原、滨湖平原,沿江洲地及江心洲3种类型。

河谷平原主要有秦淮河沿岸的秦淮河河谷平原,海拔大部分在7~10米;有位于鼓楼以北金川河沿岸的金川河河谷平原,海拔大部在6~10米;有位于江北滁河中下游沿岸的滁河河谷平原,海拔大部分在5~10米;有位于高淳东部胥溪河河谷平原,滨湖平原为南部石臼湖与固城湖湖滨地区,地面海拔大部分在5~7米。

沿江洲地分布在上新河——板桥一带,江浦、浦口沿江,六合瓜埠以南和江宁营防乡等;江心洲有八卦洲、江心洲、新济洲、兴隆洲等十多个大小江心洲;海拔大部在4~7米。

(2)水系:①河流:南京城内主要河流有长江和秦淮河.长江南京段从江宁铜井镇南开始,至江宁营防乡东为止,境内长约95公里。

秦淮河全长103公里;到南京武定门外分两股,一股为干流,称外秦淮河,绕城经中华门、水西门、定淮门外由三汊河注入长江;又一股称内秦淮河,由通济门东水关入城,在淮清桥又分为南北两支,南支为“十里秦淮”,经夫子庙文德桥至水西门西水关出城,与干流汇集,北支即古运渎、经内桥至张公桥出涵洞口入干流。

南京市北部有滁河,干流全长110公里,河道弯曲,集水面积7900平方公里。

南部有淳溧运河和天生桥河。

②湖泊:南京市区主要有玄武湖和莫愁湖,湖泊水面积分别为3.7平方公里和0.37平方公里;城市南部有石臼湖和固城湖,湖泊水面积分别为201平方公里和24.3平方公里。

(3)气候:在气候区划上,南京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

南京处于西风环流控制之下,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冬季受欧亚大陆气团影响较深,天气晴朗、寒冷、干燥。

夏季受欧亚大陆低压区影响,天气炎热,雨水充沛。

春秋两季是冬、夏交替过程中的季节,多以干燥凉爽天气为主。

历年平均气温:14.4℃,年均最高气温20.4℃,平均最低气温11.6℃,极端最高温43℃(1934.7.13),极端最低气温-14℃(1955.1.6)。

日最大降水量:198.5毫米(1931.7.24),小时最大降水量68.2毫米,最长连续降水日177.3毫米/12日。

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6%,最大月均相对湿度为81%,最小月平均相对湿度为73%,年内变化6、7月大,4、5、8、9月小。

风向、风速:年均风速3.6米/秒,最大风速27.8米/秒(1934.7.1N.W),极大风速39.9米/秒(1934.7.1N.W),主导风向为东北西南向,夏季以东南风为主。

霜冻期:全年无霜期达200~300天。

灾害性气候:台风:南京受台风影响,平均每年可有1~2次,多在6~10月,其中8月最多,7月次之。

寒潮:入侵南京的寒潮(即24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的天气)平均每年5.5次,以12月出现次数最多。

南京从10月到4月均可有寒潮天气出现。

冰雹:以3月和5月出现机率较高,各为33%。

炎热高温: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气,全市从6月上旬至9月中旬都可能出现,并以7月中旬至8月下旬出现较多。

(4)土壤:南京地区64.52%为低山丘陵区,土壤分布随地形起伏呈现一定规律。

随着山坡由砾石含量渐少而土层渐厚,依次分布着砾石质薄层黄棕壤、中层黄棕壤和厚层黄棕壤。

黄土岗地比较平缓的坡地则分布着经旱耕有新熟化而形成的黄刚土,也叫耕作黄棕壤。

在平原、低洼圩区和丘陵、冲田等处,则为大面积的水稻土。

在城镇附近有部分菜园土。

沿江冲积平原分布着灰潮土。

(5)生物资源:南京地处北亚热带,属于我国现代植物资源最丰富、植物种类最繁多的地区。

又以山丘、河湖兼备,气候温和,而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繁多,其动物种类,足以代表长江下游地区。

南京在江苏省的植物分布区划上,属于长江南北平原丘陵区,是落叶阔叶林逐步过渡到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区。

主要分布树种有马尾松、麻栎、栓皮栎、枫香、化香、糯米椴、青刚栎、苦槠、冬青、石楠等。

还有部分外来植物如:雪松、火炬松、广玉兰等。

动物资源随着城市化过程加快,从南京城镇及郊区后退的现象相当突出,种类和数量都在减少中。

生物资源可以通过科学地利用与管理而自我更新,反复地利用,属于可更新的资源,是生物多样性发展的重要依据。

二、城市园林绿地现状与分析(一)园林绿化建设概况:南京自然条件优越,名胜古迹众多,城市生态良好,素以绿化著称。

经过许多年的园林绿地建设,尤其是近年来,城市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齐抓共管,使城市园林绿化得到了迅速发展。

至1997年底,全市各类绿地总面积达9684公顷(不含五县),是解放初期的5倍,其中公共绿地有1872.8公顷,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平方米/人,绿化覆盖率为40%。

已基本形成了山、水、城、林融为一体,各类绿地有机结合,风格独特的国家园林城市。

(二)园林绿地类型:南京市园林绿地可分以下几种类型:(1)公共绿地(2)居住区绿地(3)单位附属绿地(4)道路绿地(5)园林生产绿地(6)防护绿地(7)风景林地1.公共绿地:公共绿地包括公园、街头绿地、小游园、市民广场。

(1)公园:至1997年底,全市已建成公园共40个,其中:玄武区12个,鼓楼区6个,建邺区1个,栖霞区3个,白下区6个,雨花区3个,秦淮区3个,下关区2个,浦口区3个,大厂区1个。

(见南京市区公园统计表)(2)街头绿地、小游园:至1997年底,市区街头绿地、小游园共44处。

总面积159908平方米。

其中玄武区10处,白下区4处,建邺区3处,鼓楼区13处,下关区6处,秦淮区1处,浦口区2处,大厂区5处。

(表三)(3)市民广场:至1997年底,市区建设36083平方米,市民广场共34处,其中:玄武区5处,雨花区6处,鼓楼区7处,建邺区3处,秦淮区2处,白下区1处,下关区3处,栖霞区1处,大厂区6处。

(表四)2.居住区绿地:全市共有小区119个,其中绿地率达25%以上有56个小区;25%以下有63个。

按建设部标准,达标小区为56个;占全市小区的47%。

(表五)3.单位附属绿地:据统计,1997年底全市达到省绿化标准庭园单位共有1306个。

其中10个区为744个,五县为562个。

南京市单位附属绿地在10000平方米以上的共有162家;面积1075600平方米,占单位附属绿地的52%。

(见表六)4.道路绿地:南京市区共有道路445,其中主干道75条,次干道77条,支路303条,总长为734公里,已绿化670.10公里,道路绿化率为91.29%。

(见表七)5.园林生产绿地:南京市区至1994年底共有面积522公顷,其中园林系统内342公顷,系统外180公顷。

主要分布在除白下区外的9个市区。

(详见表八)6.防护绿地:南京市区现有420.25公顷,主要分布在白下、秦淮、下关、栖霞、雨花、浦口、大厂等七个区。

(详见表九)7.风景林地:南京市区至1997年底共有风景林地4309.95公顷,其中鼓楼区有21.2公顷,下关区609公顷,栖霞区6公顷,浦口区753公顷;园林局系统有2911.75公顷。

(三)绿化水平与国内外城市的比较作为园林城市,南京的“三项指标”是比较好的,尤其是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水平在全国是处于比较领先的;但作为贴近市民活动的公共绿地水平,南京与国内外高水平城市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如南京人均公共绿地与国内相比:深圳为35.2m2/人,珠海20.7m2/人,威海为14.9m2/人;这些城市都是南京现有水平的2~4倍。

如与国际相比:洛杉矶18m2/人,巴黎24m2/人,堪培拉70.5m2/人,其水平都是南京的2~9倍。

(四)存在问题分析:虽然南京已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但在城市绿地建设力度、保护措施、发展水平和服务市民方面依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绿化特色保护不够:近年来,城市的自然山体、绿地、水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侵占和破坏;新建道路绿化达标率低,功能单一,城市原有“绿色隧道”已部分消失。

滨江、滨河、滨湖绿地发展缓慢,滨江城市特色尚未得到充分体现。

2.公共绿地分布不均,搭配不合理:现有公共绿地在分布和搭配上存在着外围绿地多,老城区和河西新区绿地少;集中绿地多,均匀分布少的问题,据有关资料统计,河西新区和老城区人均公共绿地分别为 4.5m2和1.0m2,远远低于现有8m2/人的平均水平。

3.居住区绿地偏少:据调查,城区中居住区绿地率在25%以下者为53.8%,最低的绿地率只有1.65%,低于国家规定新建小区绿地率30%,旧城改造居住小区绿地率25%的标准。

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居住区规划、建设管理和投入使用过程中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

4.尚未健全城市绿地保护法规:由于城市绿地保护法规不健全,造成已有绿地系统规划执行不力,以致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蚕食、破坏绿地的现象时有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