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格局及绿地系统结构分析——以聊城市为例
绿地系统分析范文

绿地系统分析范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建设的迅速扩张,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其中,绿地系统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化和管理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绿地系统进行分析,并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绿地系统的定义与特征绿地系统是由城市中的公园、花园、绿道、绿化带等组成的空间系统,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地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空间连续性:绿地系统包括城市中的各种绿地元素,这些元素之间通过连续的绿地组成一个整体,并且与城市其他功能区域相连通。
2.绿地多样性:绿地系统包含多种不同类型的绿地,如公园、庭院、绿化带等,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各种休闲、运动和生态服务功能。
3.生态功能:绿地系统通过植物的吸附、调节作用,可以净化空气、调节气温、吸收雨水等,对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缓解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4.社会功能:绿地系统不仅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以提供社交、文化、教育等多种功能,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交流。
二、绿地系统的优势与问题绿地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
绿地系统具有以下优势:1.生态环境优化:绿地系统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增加湿度、调节气温,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提供居住环境的质量。
2.生物多样性保护:绿地系统提供了适宜的生境条件,使得各种植物和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促进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3.水资源调节:绿地系统可以吸收雨水,减少洪涝风险,并通过地下水补给和植被蒸腾维持城市水平衡。
4.社会文化价值:绿地系统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是城市文化的载体,提供方便的社交和文化活动空间。
然而,当前城市绿地系统面临一些问题:1.绿地空间不足:城市绿地总体面积较小,无法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需求,且分布不均衡。
2.绿地质量差:部分绿地面临土壤污染、水源不足、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无法发挥应有的生态功能。
景观格局的概念

景观格局的概念景观格局是指地理空间上不同景观要素之间的组合与分布关系。
它体现了自然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植被、水体、建筑、道路等要素的改变和配置,反映了一定地理区域的整体特征和空间结构。
景观格局是地表覆盖的空间分布特征,包括景观种类的数量分布、景观要素的形状与大小、边缘的复杂程度以及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分析景观格局,可以了解到地区的资源利用方式、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景观格局的概念在生态学、地理学、景观规划、景观设计等学科领域中被广泛运用。
景观格局的要素包括景观单位、连通性、分布分析、景观矩阵等。
景观单位是指地表上的一个独立单元,如一个湖泊、一片林地、一个农田等。
连通性是指不同景观单位之间的联系,如河流将不同景观单位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连通的水系。
分布分析是对不同景观单位的数量和空间分布进行统计和分析,通过计算指标如景观斑块面积、数量、形状、边缘等,可以得知景观格局的特征。
景观矩阵是由不同景观单位组成的空间结构,反映了不同景观单位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景观格局对于人类活动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景观格局可以为景观规划和设计提供依据。
通过分析和评价不同景观要素的分布和连通性,可以确定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重点区域,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优化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的布局,提高环境质量。
其次,景观格局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有影响。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景观格局是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合理的景观格局有助于提供适宜的栖息地和连接路径,促进物种迁移和基因流动,增加生物多样性。
相反,不合理的景观格局会导致生境破碎化、物种丧失和生态系统功能退化。
再次,景观格局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合理的景观格局有助于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生活质量和人类健康。
例如,通过合理规划城市景观格局和绿地系统,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调节城市气候和防洪能力。
同时,合理的农田景观格局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1、城市绿地、城市绿地系统、开放空间的概念。
城市绿地:城市绿地是城市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城市行政区域内以自然植被和人工职位为主要形态的用地。
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
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地貌特征、基础种植和地带性园林植物,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和城市自身的情况确定的标准,将规划设计的和现有各级各类园林绿地用植物群落的形式绿化起来,并以一定科学规律给予沟通和连接,构成的完整有机的系统,这一系统同时与自然、河川等城市依托的自然环境、林地、农牧区相沟通,形成城郊一体的生态系统。
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自然子系统。
开放空间:开放空间是国外常用的大致与我国绿地相当的概念。
广义的开放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外存在的开敞空间体,是人与人、人与自然进行信息、物质、能量交流的重要场所,强调空间概念本身的开放性和可达性,不仅包括城市内部和外围的山体、水体、植被、林地等具有自然特征的空间,也包括城市中的公园、广场、庭院、步行街等人工环境。
开放空间涵盖的空间远远大于城市绿地涵盖的空间。
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其中的专项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与细化。
⏹城市总体规划应明确城市绿化的目标和布局,规定城市各类绿地控制原则和指标,分层合理布置公园绿地,确定防护绿地、其他绿地等的绿线。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明确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其他绿地的界线,规定公园绿地的绿化用地率、出入口、停车位、建筑密度等,规定附属绿地占单项建设用地的比例。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与城市规划的内容与阶段相协调,优化人居环境,满足生物多样性、景观丰富性、维护经济性等城市发展需要。
城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一、基本概念A绿地城市绿地:以植物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形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由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位、定性、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化等功能的活动。
B城市绿地的类型按在城市中的位置:城市绿地;郊区绿地按规模:大型绿地;中型绿地;小型绿地按服务对象:公共绿地;私用绿地;专用绿地按功能系统:生活绿地系统;游憩绿地系统;交通绿地系统按服务范围:全市性绿地;地区性绿地;局部性绿地C各类绿地的用地选择公园绿地1市区级综合公园:综合性公园要求有风景优美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植物种类,有开阔的草地与浓郁的林地,四季景观变化多样。
2儿童公园:位置应接近居民区,并避免穿越交通频繁的干道。
3动物园:应与居民密集地区有一定距离,与屠宰场、动物毛皮加工厂、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设防护林带,并注意防止污染城市水体。
附设在综合公园中,应在下风、下游地带,一般应布置在独立地段,以便采用安全隔离措施。
4植物园: (1)因用地较大,其位置常离居住区较远,但要尽可能设在近郊,有较方便的交通条件,便于广大群众使用。
(2)不要在有污染工业的下风下游地区,以免妨碍植物的正常生长,要有适宜的土壤水文条件。
应尽量避免建在原垃圾堆场、远郊土壤贫瘠的生荒地或地下水位过高或缺乏水源的地方。
5体育公园:体育公园用地较大(一般不小于10公顷),建设投资大、管理养护费工,在一般城市中设置一到三处。
其投资、建设、经营管理由各级体育部门负责,或与园林部门共同管理养护。
因为有大量的人流集散,要求与城市居住区有方便的交通联系。
6纪念性园林:市区以外的纪念性园林不计在公园绿地面积中。
生产绿地包括苗圃、花圃,果园、林场,科研植物园,卫生防护林、风砂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是郊区用地的一部分(也有苗圃、花圃在市区内的情况)。
第三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结构ppt课件

绿地深入城市,市民极易 到达。就近进入绿地系统, 沿绿色的廊道到达目的地
发生自然灾害,绿地空间 提供避难场所和避难通道
环形绿带控制城市无序发 展,同时楔状绿地的放射性 又给城市发展提供空间。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块状
楔 状
带 状
混合式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1)点(块)状绿地 布局:
主要出现在旧城改建中, 利用一些宝贵的空间进行 绿化。
均匀分布,方便居民使用, 但对构成城市整体艺术风貌 作用不大,对改善城市小气 候条件的作用不明显。如上 海、武汉、大连。
(4)混合式绿地布局:点、线、面的结合。如北京、 深圳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本章主要内容:
•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与主要内容 • 城市绿地的分类与指标 •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依据与基本原则 • 绿地系统布局结构 • 城市绿化的树种规划 • 城市生物多样性与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 城市绿地系统文件的编制
城市绿地系统空间结构(精)

城市绿地系统空间结构(一)规划基本理念城市绿色廊道理念:景观生态学认为,景观是由斑块、基质和廊道组成。
廊道简单地说,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
廊道可以是隔离的条状地带,几乎所有的景观都为廊道所分割,同时,又被廊道所联结,这种双重而相反的特性证明了廊道在景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廊道在运输、保护、资源和美学等方面的应用,几乎能以各种方式渗透到每一个景观中。
湿地理念: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丰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东莞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带,河带密集,水系发达,存在大量湖泊、池塘,土地潮湿,又受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在一定意义上具有湿地环境特征,尤以万江区地带特征为最。
湿地退化和受损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干扰,其内在实质是系统结构的紊乱和功能的减弱与破坏,而在外在表现上则是生物多样性的下降和自然景观的丧失。
由于生态演替的作用,只要克服或消除自然的或人为的干扰压力,并且在适宜的管理方式下,湿地环境是可以恢复的,恢复湿地的最终目的就是再现一个自然的、自我持续的生态系统,使其与环境背景保持完整的统一性。
系统建构:生态城市已经成为国际上城市发展的目标,建立城市绿地系统可以使其纳入更大的城市生态系统中去,以空间的合理利用为目标,建立科学的城市绿色环境,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城市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各类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结构、功能等方面与自然生态系统相适应。
建构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是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最高目标。
(二)城市绿地系统空间结构东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生态原理为基础,以绿廊和河岸湿地为理念,以城市设计方法为手法进行绿色空间形态布局,提出“一网、二环、二轴”的绿色空间结构模式的布局。
一网:建构城市绿色生态廊道网络。
运用绿色廊道理念,在东莞市东江两岸沿线、市区内部规划开辟不同宽度的绿色廊道,结合城市主导风向,把城市外围的生态信息,如空气、绿化等引入城市中心区域,绿色廊道与道路绿化结合形成绿化空间网络系统,从而保证城市在绿色网络中良性运行,每段绿廊、每段道路绿化和每个绿化节点,都尽可能体现出自然生态的氛围。
聊城规划最新方案

聊城规划最新方案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规划成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聊城作为山东省的一个重要中心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需要不断进行规划调整和优化,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民的生活需求。
本文将介绍聊城市最新的规划方案,以期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规划目标聊城市的规划目标是以人为本,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提高城市品质。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
城市功能区规划聊城市将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建立不同功能区,以实现城市资源的集约利用。
根据规划,聊城市将建设以下几个重要功能区: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是城市经济的核心区域,将引进高科技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技术进步。
生态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是聊城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将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修复。
开展水资源的治理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增加绿地面积,提高城市景观质量,打造宜居的自然环境。
文化旅游区聊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将打造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旅游景区,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
同时,聊城市将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品质。
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保障,聊城市将在新的规划方案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交通网络聊城市将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加强城市与周边地区的联系。
规划建设高速公路和快速路,提升交通运输效率。
同时,加大城市公共交通的投入和改造,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城市供水和供电为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聊城市将进行城市供水和供电设施的升级和改造。
优化供水和供电网络,提高供水和供电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市民生活的正常运行。
垃圾处理和环境改善聊城市将加大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投入,实现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
同时,加强环境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社会民生改善聊城市的规划方案还注重改善市民的生活品质和福利待遇。
聊城市水土保持树种

xx主要xx树种一、xx概况聊城市位于山东省西部,与冀、豫两省交界,区位独特,自然条件优越。
地理位置在北纬35°47-37°02′和东经115°16′-116°32′之间,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土质良好,其中壤质土占78%。
年平均气温13度以上,活动积温4500-5000度,无霜期190-200d,年平均降水量600-650mm,耕层pH 值在7. 1-8. 5,酸碱适中,利于各种农作物生长。
聊城市现辖9个县(市、区) ,全境8590km2 ,耕地面积5. 533万hm2 ,全市总人口5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2万人,农业人均耕地0. 121 hm2。
(一)地质地貌聊城市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低平,受黄河历次决口改道和自然侵蚀的影响,形成了微度起伏,岗、坡、洼相间的平原微地貌。
浅平洼地、缓平坡地、背河洼地和河滩高地是区内的主要地貌类型。
(二)气候条件聊城市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春季干旱多风,晚秋易旱。
地处半湿润地区,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87 mm。
降水变率一般为18.3%-25. 8%,最大可达70%,年干燥度为1. 7-1. 9,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气候较为干燥。
降水62%-67%集中在夏季,降水强度大,全区暴雨年平均日数为1.9-2. 6 d,日最大降雨量为312. 2 mm。
(三)土壤类型聊城市土壤分为褐土、潮土、盐土和风沙土4个土类。
其中风沙土类面积2.76万hm2 ,占全市土壤面积的3. 9%,主要分布在莘县、冠县、茌平、东昌府区和高唐等县市的决口扇形地和沙质河槽地边缘。
这类土壤质地松散,结构性差,抗侵蚀力差,保水保肥性能差,土壤肥力低,持水能力较差,遇中雨易产生地表径流,引起土壤冲刷,造成水土流失。
春季风蚀也比较严重。
(四)植被覆盖聊城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境内天然植被很少,仅有零星灌木林640hm2,占土地总面积的0.07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8(1):15-20城市景观格局及绿地系统结构分析——以聊城市为例赵红霞 1,汤庚国 1,张秀省 2,郭帅 2(1.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37;2.聊城大学农学院,山东聊城252000)摘要:本文采用高分辨率的IKONOS卫星遥感影像,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聊城市景观格局及其绿地系统结构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城区景观特色鲜明,为“城中有水,水中有城”格局,主要由建筑、道路、绿地和水体四种景观组成单元构成;绿地系统由斑块绿地和廊道绿地共同组成,斑块绿地为其主要组成部分并在城区中呈随机分布,绿地总面积为市区景观的33.71%。
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聊城市城市绿化建设建议。
关键词:城市景观,绿地系统,空间格局,斑块,廊道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324(2007)01-0015-06收稿日期:2006-10-01项目基金:作者简介:赵红霞(1976- ),女,山东烟台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工作。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ence. E-mail: ;; tang@AN ANALYSIS OF URBAN LANDSCAPE PATTERN AND GREEN SPACES SYSTEM STRUCTURE: A CASE STUDYOF LIAOCHENGZHAO Hong-xia 1,TANG Geng-guo 1,ZHANG Xiu-sheng 2,GUO Shuai 2(1.College of Forest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njing 210037,China;2.Agricultural college of Liaocheng University,Liaocheng 252000,china)Abstract:In this paper, landscape pattern and green spaces system structure in the Liaocheng city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high-resolution data of IKONOS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image,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the fundamentals of landscape ecolog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andscape of city was distinct, forming a water-in-city and city-in-water pattern, the city was consisted of four landscape elements: builds, roads, green spaces and water; The green patches and green corridors constitute the green spacessystem, the green patches was the main part and distributed randomly in the city, the area of green spaces took up 33.71% of the city. At the end,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Key words:Urban landscape; Green spaces system; Spatial structure; Patch; Corridor景观(landscape)是指出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缀块性的空间单元。
景观空间格局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1]。
根据组成景观的结构单元在景观中的地位和形状,可分为三种类型:缀块(patch)、廊道(corridor)和基底(matrix)。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景观的结构单元,其划分与观察尺度密切相联系[1]。
城市绿地的布局直接影响城市面貌、城市生态环境以及居民的日常休闲娱乐,布局合理、完善的绿地系统才能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的各项功能[2]。
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综合的、多层次的进行城市绿地结构和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3-14],但目前大多研究是把绿地和城市分裂开来,把绿地作为一种独立景观单独分析[3-14]。
绿地是城市景观的组成部分,城市性质、城区环境对绿地的结构和功能都有很大影响,因而把绿地作为一种独立景观是不很科学的。
本研究利用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和方法,把绿地作为城市景观的组成部分,首先分析城市景观格局,然后根据城市性质分析绿地系统结构,为城市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区概况聊城市地处鲁西北平原,35°47′~37°02′N,115°16′~116°32′E,全境东西直距114 km,南北直距138km,总面积8715km2,1994年被命名为第三批国家级历史名城。
全市为黄河冲积平原,形成岗、坡、洼相间的平原微地貌类型,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面坡降为1/6500~1/7500,海拔高度在22.8~47.8米之间;潮土占全市土壤面积的93.9%,气候为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8~13.4℃,无霜期193~201天,年降水量567.7~637.3毫米。
境内天然植被很少,多为栽培植被,仅有零星灌木林,具有明显的次生性质。
地表植被多为农作物、人工栽培的用材林、农田林网、四旁树木和经济林木及次生草木植物群落。
2 研究方法2.1 数据来源利用2006年5月聊城市IKONOS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结合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实地测量和植被调查,获取城区景观及绿地信息;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技术,结合其他分析方法对城区景观及绿地系统进行统计分析。
2.2 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指标2.2.1 景观单元比率C(landscape coverage ratio)反映各景观组成单元在景观中的地位,用于描述研究区内各景观组成单元在整个景观中所占的面积比。
C=A/S×100%式中,A为研究区某景观组成单元的总面积,S为研究区总面积。
2.2.2景观多样性指数H(landscape heterogeneity index)用来度量系统结构组成复杂程度的指数,它的大小反映景观组成单元的多少和各景观单元所占比例的变化。
当景观由单一组成单元构成时,取值最小,其多样性指数为0,当景观各组成单元的面积比例相同时,H达到最大值,H max=ln(n)。
式中,P i是景观组成单元i在景观中的面积比例;n是景观中所有的景观组成单元总数。
2.2.3 斑块形状指数S(patch shape index)经过数学转化的斑块边长与面积之比,通过计算某一斑块形状与相同面积的圆的偏离程度来测量其形状复杂程度。
当斑块形状为圆形时,取值最小,其形状指数为1。
式中,P是斑块周长,A是斑块面积。
2.2.4 斑块土壤特性指数SC(patch soil character index)反映人为干扰对斑块的影响程度和斑块的变化程度。
当斑块内都为硬质地面时,人为干扰对斑块的影响最大,取值最大,SC=1。
SC=A h/A式中,A h为斑块内硬质地面的面积,A为斑块的总面积。
2.2.5 斑块密度PD(Patch Density)反映景观空间结构的复杂性,描述景观破碎度的重要指数。
PD=N/A式中,N为某景观组成单元的所有斑块总个数,A为该景观组成单元的总面积。
2.2.6 廊道密度LD(Line Corridor Density)用于量度景观被分割和连接的程度。
LD=L/A式中,L为研究区内廊道总长度,A为研究区总面积2.2.7 斑块最小距离指数NNI(Patch nearest neighbor index)用于检验斑块是否服从随机分布,也可用来反映景观斑块集聚程度和分离程度,是测度景观空间格局的重要指数之一。
NNI=MNND/ENND式中,MNND是斑块与其最近相邻斑块间的平均最小距离,ENND是在假定随机分布的前提下MNND的期望值。
式中NND(i)为斑块i与其最近相邻斑块间的最小距离,N为给定斑块类型的斑块数,PD为斑块密度。
若NNI的取值为0,则格局为完全团聚分布,若NNI的取值为1,则格局为随机分布;若NNI取其最大值2.419,则格局为完全规则分布。
3 结果与分析3.1 景观结构分析聊城建成区面积为63.83km2,城区景观主要由建筑、道路、绿地和水体四种景观组成单元共同构成;城区中硬质地面(建筑和道路)面积最大,为36.71km2,占城区面积的57.51%;市内水体较多,面积近5 km2;占城区面积的7.79%;绿地的总面积为21.52km2(其中绿地斑块总面积为16.24km2,绿色廊道面积为5.28km2),为城区面积的33.71%;景观多样性指数为1.3218,小于其最大值1.6094,说明各景观组成单元在面积比例上相差较大(详见表1)。
表1 景观结构分析Table1 Summary of landscape content analysis从IKONOS卫星遥感影像来看,城区景观特色鲜明,“城中有水,水中有城”,以“一古城、一湖、两河”为特色。
古城位于城市中央,为面积1km2的正方形,古城的四周为面积4.2 km2的环城湖——东昌湖,两河为古运河和徒骇河。
城市特色决定绿地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及其主要功能,对于“中国江北水城”,以发展商贸、旅游为主的历史文化名城,绿地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创造水城特色和净化水体是其主要功能。
据景观生态学中的渗透理论,当生境缀块面积占景观面积的比例到40%~59%时,允许连通生境缀块(spanning cluster)出现[1]。
对于城市绿地来说,意味着绿地中的生物个体从只能在局部生境范围内运动的情形突然进入能够从城市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状态,能显著加速城市的物质流和能量流[1]。
这充分说明城市绿地面积达到40%以后,能很好的发挥其生态功能。
而聊城城区内绿地占景观面积的比例小于40%,在量上达不到质变要求,绿地内部物质流和能量流通不够通畅,影响了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
此时城市绿地间的连通性,即空间分布以及绿地内部的群落结构对其总体生态效益的发挥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