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九(第18次课)
(18-19科学二年级下册)集体备课 粤教版

1.知道兔子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周围的环境。2.经历观察、描述、交流、实践、记录等一系列过程,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表达能力。3.激发学生认识生物的兴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
教学建议
一、菜叶上的蜗牛
在观察蜗牛的身体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例如从头部到尾部依次观察。蜗牛的体型较小,在对蜗牛进行整体观察后,可以借助放大镜进行局部观察,可以提醒学生重点观察蜗牛的头部。蜗牛的头部具有触角、口和眼等,适合开展细致的观察活动。在观察蜗牛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过程中,教师应提醒学生耐心等待蜗牛伸出触角,控制好触碰蜗牛触角的力度,避免伤害蜗牛,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意识。
组织第一部分课堂探究活动时,教师应当提醒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保持安静,细心观察,爱护好小兔子,不要伤害它。胡萝卜和胡萝卜模型的外表几乎是一样的兔子的视野虽然非常大,但它的近距离视力较弱,所以它更多的是依靠灵敏的嗅觉找出胡萝卜。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下兔子其他感觉器官的知识,如兔子的胡须不是简单的体表毛发,而是一种感觉毛,可用来丈量物体的宽度和高度。组织第二部分的户外实践活动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服从教师的组织和安排。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认真观察自然状态下兔子会有哪些感知环境的表现,并和同学进行交流讨论。例如:当兔子在野外感觉到危险时,它们会尝试压低身子避免被看到。教师也可以多准备一些兔子在野外生活的常识分享给学生。
活动1:在进行本分享活动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把桌椅拼在一起,
将各自带回来的蔬菜苗放在一起观察、比较,从中发现谁的蔬菜苗长得好,谁的
蔬菜苗长势较弱,并结合各自的小园丁日记,交流自己种植和管理蔬菜的过程。
然后让学生结合小组的交流情况,向其他同学介绍本组的种植情况。综合大家的
教材依据

说明
一、教材依据:
1、教材:
教材系“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杨汉春主编:《动物免疫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5月。
2、参考书目
⑴王世若、王兴龙、韩文瑜主编:《现代动物免疫学》,吉林科学技术出版,1999.9.
⑵刘玉斌、苟仕金主编:《动物免疫学实验技术》,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0。
⑶王亚辉:《分子免疫学》,科学出版社,1982.12.
⑷张绍伦等:《医学免疫学》,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3.
⑸ J.萨姆布鲁克,E.F.弗里奇,T.曼尼阿缔斯:《分子克隆实验指导》.科学出版
社,1996.5.
二、讲授内容及授课方式
本课程主要介绍动物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技术以及新发展的细胞因子、免疫应答、免疫调控和抗体多样性的基因控制等新概念。
在临床免疫方面,重点介绍抗感染免疫和人工免疫。
免疫血清学方面着重介绍新发展起来的抗体标记技术、均质酶免疫测定、免疫探针、免疫传感器等新知识。
在实习方面,主要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免疫学的理论和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并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本课程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收集国内外最新免疫学研究信息,以进一步充实教材内容,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讲课,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适当安排了具有代表性并且较为新颖的免疫学技术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
并且,有些重点章节在讲完理论课以后,适当布置了具有思考性的课外作业,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本学期:周学时3学时,理论周数20周,总学时60学时,讲课时数36学时,实验时数18学时。
学时分配。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pdf版)

1+ 1
1- a
1- a
位数字。
分析:必须求出 a 值,观察被开方数,发现两个根号中的被开方数有互为相反数的因式,
以此为切入点。
解:∵ (a – 2) (| a | - 1)≥0 且(a – 2) (1 - | a |)≥0
∴ (a – 2) (| a | - 1) = 0
∴a = 2 或 a = 1 或 a= -1
4/9
九年级数学(实验) 第一学期 新课预习 第一周
已知:a≥0,b>0。
求证: a = a . bb
证明:Qa ³ 0, b > 0, \ a ³ 0, a ³ 0, b > 0. b
\( a )2 = a ,
而(
a )2 = (
a)2 a =.
bb
b ( b)2 b
\ a 与 a 都是 a 的算术平方根. bb b
a 2 , 1 , a (a ³ 0)L都是二次根式. " "叫二次根号. 如 : 2, 3, 16, 0 3
但 - 2,3 2, - a2 -1不是二次根式 。 而 - 2是(意义拓宽) 。
特征:<i>形式上必须含有二次根号(根指数是 2) <ii>被开方数 a 是一个非负数(a≥0)
实质:是非负数算术平方根的带有根号的表达式。
难点:对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1.二次根式的定义、性质
(一)引入:
电视塔越高,从塔顶发射出的电磁波传播的越远,如果电视塔高 hkm,电视节目信号
的传播半径为 rkm,则它们的关系约为 r = 2Rh. 其中 R 为地球半径 R≈6400km,若 h » 1 km ,则 r=80km,即传播半径为 80 公 2
2024年秋九年级第三学月阶段检测数学试卷

2024年秋九年级第三学月阶段检测试卷数学科目考生注意:本试卷共3道大题,25道小题,满分120分,时量12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四个图形分别是四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其中不属于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2.2024年月5日至25日,人民网连续第23次开展全国两会调查,调查围绕10个领域设置49个候选热词.本次调查广纳民情民意,吸引约6150000人次参与,其中6150000用科学记数法可以表示为( )A. B. C. D.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B. C. D.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抛掷一枚硬币100次,一定有50次“正面朝上”B. 为了解全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应该采用普查的方式C. 一组数据 8,8,7,10,6,8,9 的众数和中位数都是8D. “太阳东升西落”是不可能事件5.如图,OA ,OB 是☉O 的两条半径,点C 在☉O 上,若∠AOB=90°,则∠C 的度数为( )A. 30°B. 35°C. 40°D. 45°6.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是边上一点,与交于点,若,则的值为( )A. B. C. D.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10题图7.若m ,n 分别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则的值为( )A .B .12C .D .88.对于反比例函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个函数的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B. 点(2,4)在这个函数图象上C. 若图象上有两点 A (x 1,y 1),B (x 2,y 2), 且 x 1 > x 2 ,则y 1< y 2D. 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9.《孙子算经》中有一道题,原文是:“今有木,不知长短,引绳度之,余绳四尺五寸;屈绳量之,51015.6⨯61015.6⨯610615.0⨯710615.0⨯()2236a a -=2250x x +-=2mn m n --12-8-xy 8=不足一尺,木长几何?”意思是:用一根绳子去量一根长木,绳子还剩余4.5尺,将绳子对折再量木长,长木还剩余1尺,问木长多少尺?若设木长尺,绳子长尺,则下列方程组正确的是()A.B.C.D.10.反比例函数和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如图所示,点P在的图象上,轴,交的图象于点A,轴,交的图象于点B.当点P在的图象上运动时,以下结论:①ΔOBD和ΔOCA的面积相等;②与PB始终相等;③四边形的面积不会发生变化;④当PA=2AC时,PB=2BD.其中一定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③④D.①③④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是_________12.为了比较甲、乙、丙三种水稻秋苗的长势,每种秧苗各随机抽取30株,分别量出每株高度,计算发现三组秧苗的平均高度一样,并且得到甲、乙、丙三组秧苗高度的方差分别是8.6,5.8,12.8,由此可知种秧苗长势更整齐(填“甲”、“乙”或“丙”).13.如图,△ABC与△DEF是位似图形,位似比为2 : 3,已知AB=4,则DE 的长为_____.14.圆锥的侧面积为,母线长为则这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______.15.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老碗面”是陕西地方特色美食之一.图2是从正面看到的一个“老碗”(图1)的形状示意图.AB是⊙O的一部分,D是AB的中点,连接OD,与弦AB交于点C,连接OA,OB.已知AB=24cm,碗深CD=8cm,则⊙O的半径OA为______cm.16.如图,⊙O内切于四边形ABCD,若AB=10,BC=8,CD=7,则AD的长度为______.第13题图第15题图第16题图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道小题,第17、18、19题每小题6分,第20、21题每小题8分,第22、23题每小题9分,第24、25题每小题10分,共72分)17.计算:18.先化简,再求值:,其中.19.如图,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两点.(1)求直线和双曲线的解析式;(2)观察图象,请直接写出不等式的解集.20.某中学为积极落实国家“双减”教育政策,决定增设四门兴趣课,A“戏曲”、x y4.5112x yx y-=⎧⎪⎨=-⎪⎩4.5112y xy x-=⎧⎪⎨=-⎪⎩4.5112x yy x-=⎧⎪⎨=-⎪⎩4.5112y xx y-=⎧⎪⎨=-⎪⎩kyx=1yx=kyx=PC x⊥1yx=PD y⊥1yx=kyx=PA PAOB()221y x=--220)3(2131)2024(---+⎪⎭⎫⎝⎛+--xxx11112-⨯⎪⎭⎫⎝⎛-+B “跳绳”、C “无人机”、D “书法”为了了解学生对每个兴趣小组的喜爱情况,随机抽取了部分同学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制出下面不完整的统计图,请结合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共调查了 名学生;并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2)若该校共有学生2000人,则估计该校喜欢跳绳的学生人数约是 ;(3)现选出了4名跳绳成绩最好的学生,其中有1名男生和3名女生要从这4名学生中任意抽取2名学生去参加比赛,请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求刚好抽到1名男生与1名女生的概率.21.如图,点E 是正方形边上一点,过E 作的垂线,交于点F ,交的延长线于点G .(1)求证:;(2)若正方形的边长为8.点E 是的中点,求BG 的长.22.某校因物理实验室需更新升级,现决定购买甲、乙两种型号的滑动变阻器.若购买甲种滑动变阻器用了1600元,购买乙种用了2700元,购买的乙种滑动变阻器的数量是甲种的1.5倍,乙种滑动变阻器单价比甲种单价贵6元.(1)求甲、乙两种滑动变阻器的单价分别为多少元;(2)该校拟计划再订购这两种滑动变阻器共100个,总费用不超过5000元,那么该校最少购买多少个甲种滑动变阻器?23.如图,以为直径的中,点为上一点,连接,,延长至点,使得∠MCB =∠CAM , 作交于点D,交的延长线于点.(1)求证:直线为的切线;(2)如图2,若点D 是AC 的中点,连接DC ,OC ,求证:四边形AOCD 为菱形;(3)在(2)的条件下,若BM =2,求DN 的长.图1 图2ABCD BC AE CD AB ABE ECF ∽△△BC AB O C O AC BC AB M AN CM O MC N MC O24.我们把图象经过原点的函数,叫做函数。
部编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八九年级目录

(人教部编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目录七年级上册 2016年7月第1版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第3课远古的传说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第8课百家争鸣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第13课东汉的兴亡(1月13日上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附录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上)七年级下册 2016年12月第1版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第3课盛唐气象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第11课元朝的统治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第17课明朝的灭亡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第22课活动课:中国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附录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部分(下)八年级上册 2017年7月第1版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第6课戊戌变法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第9课辛亥革命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第13课五四运动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3课内战爆发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7课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2课最可爱的人第3课土地改革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第5课三大改造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9课改革开放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活动课一社会调研──家乡的昨天和今天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1课民族团结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4课钢铁长城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活动课二历史纪实大家谈──新中国的外交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第18课科学技术成就(二)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活动课三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活动课四家庭的照片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现代部分)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活动课一古代世界文化之旅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第四单元步入近代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活动课二追访历史新闻──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12课美国的诞生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活动课三我看拿破仑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20课人类迈进“电气时代”活动课四策划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世界历史大事年表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录《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4课经济大危机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活动课一老照片配文──图说法西斯暴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活动课二战地采访──反法西斯战争必胜!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第8课美国经济发展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活动课三致巴以人民的一封公开信──中国学生期盼巴以人民走向和平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第18课现代文学和美术第19课现代音乐和电影活动课四撰写历史小论文──《科学技术与未来》世界历史大事年表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录。
(精)中药药剂学实验讲义(精简版)

中药药剂学实验讲义(精简版)目录课程须知 (1)实验一煎膏剂的制备 (3)实验二糖浆剂的制备 (4)实验三液体药剂的制备 (5)实验四注射液的制备 (7)实验五软膏剂的制备 (8)实验六栓剂的制备 (10)实验七颗粒剂的制备 (11)实验八滴丸剂的制备 (12)实验九蜜丸的制备 (13)实验十散剂的制备 (14)实验十一片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15)实验十三膜剂的制备 (18)实验十四包合物的制备及验证 (19)实验十五中药制剂的剂型设计与处方优选 (20)课程须知1.依据中药学院2014 版中药学专业培养计划及教学进程表,中药药剂学实验单独设课,独立考核。
2.中药药剂学实验为2 人一组,每组人员及实验台位固定后不可随意变动。
3.除另有约定之外,上午实验课自10 点开始,下午实验课自14 点开始。
4.要求学生身穿白色实验服,仪表严谨,携带实验预习报告,经检查合格后才可进入实验室。
5.午餐及晚餐时间,各实验台至少留一人值守,用餐同学离开实验室须签离,再回到实验室须签到,用餐时间原则上不超过半小时,不得将食品带入实验室。
6.实验过程中损坏仪器应及时报告,并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对于隐瞒不报的同学一经发现,将给与相应处分。
7.实验过程中应遵守实验室纪律规范,不得迟到、早退、换组、大声喧哗,不得玩手机、看报纸、闲聊,不得做与本课程无关的事,暂时离开实验室须向实验老师请假,不能出勤须提交书面请假条。
8.实验过程中应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实验操作应符合标准操作规程,对于不规范操作并且拒不改正或严重干扰实验教学的同学,实验老师有权暂停其实验课。
9.每组同学实验结束后做所在实验台的卫生,药材渣勿入水槽,经实验管理员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10.每次实验结束后,由一组同学做实验公共卫生,包括整理擦洗边台、实剂架、水槽、公共实验仪器,清理实验垃圾、扫地、拖地等,经实验管理员检查合格后,签字确认之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11.每次实验之后的实验制剂不可自行处理,按实验老师的要求统一回收或无害处理,严禁私自带出实验室,一经查实取消实验成绩,并按校规追则。
初一生物教研组备课记录(3篇)

第1篇日期:2023年4月10日地点:学校生物实验室参与人员:初一生物教研组全体成员一、会议主题本次备课会议的主题是讨论并确定初一生物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二、会议议程1. 分析教材内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2. 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3. 制定教学进度安排;4. 讨论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5. 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提高。
三、会议内容1. 分析教材内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材分析:本次备课的教材为《人教版初中生物》。
(2)教学重点:生物的分类、生物的基本结构、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
(3)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方法、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机制等。
2. 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实验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实验演示、实物观察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3. 制定教学进度安排(1)第一周:介绍生物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认识生物。
(2)第二周:讲解生物的分类方法,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3)第三周:学习生物的基本结构,理解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4)第四周:探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了解生物的繁殖过程。
(5)第五周: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
4. 讨论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3)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4)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 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提高(1)教师A分享:在讲解生物分类时,可以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2)教师B分享:在讲解生物结构时,可以利用模型或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生物的结构。
全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介绍概要

内容处理—我国必修课程中的统计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根据所获取的 数据提取信息,做出合理的决策,是公民的必 备常识。统计与概率是以往我国数学教学中比 较薄弱的部分。必修课程以统计为主(统计16 课时,概率8课时),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 握随机抽样、样本估计总体、线性回归等最常 用的数据分析方法。这部分内容着重让学生体 会数理统计方法的作用及其思维特点。
A水平数学选修单元
力和运动的模型 AS选修 圆周运动的模型 刚体模型 微分方程模型 数据收集 AS选修 正态分布 AS选修 概率 AS选修 行为统计学 数据的概率模型 信息与编码 AS选修
A水平进一步的数学必修单元
复数 矩阵 AS必修 AS必修 AS必修 AS选修 AS选修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 是关于n的一个二次函数
n(a1 an ) n(n 1) 2 Sn na1 d An Bn 2 2 • 例2 等差数列 {an } ,S10 310, S20 1220 求 Sn
借助图像
• 例3 已知等差数列 {an } 中,a1 12, d 2 (1)求 Sn ,并画出 {Sn }(1 n 13)的图像 (2)分别求 {Sn }单调递增,单调递减的n的 取值范围,并求{Sn } 的最大(小)的项 {Sn } 有多少项大于0 ( 3)
12、13年级的基础课与能力课
• 基础课
– 十二年级:微积分;概率论/统计学 – 十三年级:微积分;解析几何;数学 基础(备择)
• 能力课
– 十二年级:微积分;概率论/统计学; 解析几何 – 十三年级:微积分;概率论/统计学; 解析几何
必修数学1
人教社A版 • 集合与函数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
实 验 报 告
学号: 姓名: 班级: 软件111 第8周
课程名称 数据库技术 实验课时 二学时
实验项目 设计论坛数据库 实验时间 10月30日
实验目的 在mysql中创建论坛数据库及其表
实验环境
mysql
实验内容
(算法、程
序、步骤和
方法)
实验内容:
根据论坛需求分析文档内容,重新构造论坛数据库各个表,设置字段
的AUTO_INCREMENT属性,测试AUTO_INCREMENT属性字段的用
法。请写出相关过程。
(接上)
实验内容
(算法、程
序、步骤和
方法)
数据记录
和计算
结论(结果)
小 结
指导老师
评 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