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南戏《舍钗记》等抄演出本峦±轶事
元明清戏剧3(南戏)

失传的南戏《闵子骞单衣记》,《孝义 井记》《华孝子故址记》《五节妇诗》 等作品,都是直接宣扬以孝为中心的道 德观的。
秋灯明翠幕,夜案览芸编。今来古 往,其间故事几多般。少甚佳人才
子,也有神仙幽怪,琐碎不堪观。 正是: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 论传奇,乐人易,动人难。知音君 子,这般另做眼儿看。休论插科打 诨,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妻贤。 骅骝方留步,万马敢争先?
孝道对于蔡伯喈来说,只是一种义务,
而这种义务来自于那些被认为是天经地 义的说教,是社会舆论的需要和希望, 而并非本人的意愿。因此我们说这样的 孝道必然掩藏着虚情假意,它只是一种 教条,一种不能不尽的义务,它与父母 的实际需要并不相干,那些所谓的孝子 的言辞只是一种标榜,经不起细致的推 敲。 对于他的妻子赵五娘,虽然他对牛小姐 说自己心里还想着旧弦,但是实际上赵 五娘不过是他奉养父母的工具,‚娶妻 所以养亲‛,根本没有什么爱情可言。
《拜月亭》歌颂了王蒋之间患难与共,
坚贞不渝的爱情,以及他们为了爱情与 封建家长所做的斗争,批判了专横跋扈, 以权势压人的封建家长。
《杀狗记》
全名《杨德贤妇杀
狗劝夫》,根据清 初文学家朱彝尊研 究,《杀狗记》由 元人萧德祥的《杀 狗劝夫》改编,改 编者是元末徐畛, 字仲由,也有人认 为是冯梦龙改编的。 共36出。
赵五娘:自从公婆身亡后,再要相逢不能够。
丹青且把慈影留,强似梦中暂聚首。 待要描,描不就,倒叫我提笔泪先流。 犹记我嫁到蔡家后,只见他两月光阴稍优游。 到后来饥寒交迫苦难受,望儿不归泪盈眸。 我要画他脸庞儿带厚,可是他枯黄消瘦; 我要画他欢容笑口,可是他满脸忧愁。 似这样背驼腰佝,似这样衣衫褴褛, 再不像蔡伯喈当初的父与母, 恰正是赵五娘近日的亲姑舅!
第一部研究南戏的著作

第一部研究南戏的著作
我国戏曲史上第一部研究南戏的专著是《南词叙录》。
《南词叙录》是第一部研究南戏的专著,它是明代杂剧代表作家徐渭创作的,此
后的传奇作家们的创作受到这本书的极大影响。
明中叶前,一部分士大夫文人中尤其
崇尚北曲,歧视南戏,《南词叙录》作者批评了这种重北轻南的传统观念,为南戏做
辩护。
明代自《香囊记》始,出现了一种“以时文为南曲”、流行用典故、追求辞藻
华丽的不良倾向。
《南词叙录》被称为“南戏之厄”,主张“曲本取于感发人心,歌之使奴童妇女皆喻,乃为得体”,提倡每一句话都发自内心以求真实的南戏优良传统。
这些特点,都
有针砭时弊的积极意义。
书末附录宋元南戏剧目65种,明初南戏剧目48种,为戏曲
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戏剧资料。
《南词叙录》是中国最早的、也是宋元明清四代唯一的专论南戏的著作。
在书中,作者详尽的论述南戏的源流发展、风格特色、声律音韵等,还包括作家、作品的评论,术语、方言的考释。
《南词叙录》不但具有史料价值,还包含独到的见解,和明人多
认为南戏产生在元杂剧之后,在北曲的基础上法阵而来的看法不同,此书认为南戏是
由“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发展而来,从而揭露了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问
题的真相。
历史印记——明代教坊司乐官乐工事迹考

《明史·志第三十七·乐一》
(卷六十一),中华书局,1974,第 1509 页。
123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022 年 第 2 期
·文化视域·
关于武宗恩赐臧贤官服之事,明代沈德符讲
行”字样的明刻本《盛世新声》一经公布于众,立即
得比较清楚,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说:伶人
《黄莺记》
《尝胆记》
《和戎记》
《风月记》
《红叶记》
赘述。
《复仇记》
《金印记》
《卖铁记》
《西厢记》
《兴刘记》
《琵琶记》
《征蛮记》
《结义记》
《寒衣记》
《风情记》
《织绢记》
《救母记》
《三国记》
《征辽记》
《鲤鱼记》
《 破 窑 记》
《箱 环 记》
《阴 德 记》
《绣 襦 记》
《升
平 记760046)、
南 通 大 学 人文社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明代礼乐制度研究”、2021 年度江苏高校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项目“中国古代儒家乐教思想及现代价值研究”
(项目编号:2021SJA1605)研究成果。
①〔明〕皇甫录:
《皇明纪略》,新文丰出版公司,丛书集成新编,1984,第 85 册,第 254 页。
达到思想前瞻与艺术美感高度统一。
正德间教坊奉銮臧贤者,承武宗异宠,扈
(二)程万里与《大明春》
从行幸……令伺上举动。
“ 良之”,贤字
《鼎锲徽池雅调南北官腔乐府点板曲响大明
也,逆藩之巧,乐工之横,至此极矣。
②
在这些士大夫看来,男子冠“字”,彰显美称。
汤显祖的代表作_汤显祖有哪些代表作

汤显祖的代表作_汤显祖有哪些代表作汤显祖,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是中国明代著名的戏曲作家、文学家。
那汤显祖有哪些代表作?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汤显祖的代表作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汤显祖的代表作汤显祖戏曲代表作有《牡丹亭》,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诗文《感事》、《闻都城渴雨,时苦摊税》等,小说《续虞初新志》。
《牡丹亭》又名《牡丹亭还魂记》,过程离奇曲折,可谓是旷世奇缘。
杜丽娘为太守之女,梦中与一书生相会。
梦醒,日渐消瘦,一病不起。
柳梦梅是一介书生,进京赶考时恰好投宿在杜丽娘死前所住的花园中。
二人认出对方是梦中的伴侣,杜丽娘让柳梦梅挖坟助自己复生,柳梦梅让杜丽娘帮自己报讯。
后被杜丽娘的老师和父亲发现,棒打鸳鸯。
二人将此事告到皇帝面前,皇帝成人之美。
杜柳二人有情人终成眷属。
《紫钗记》展现了爱情力量的强大,也揭露了当时官场的黑暗和人心的丑恶。
元宵夜,李益在赏灯时帮霍小玉寻找紫玉钗,二人一见钟情,许下“钗在人在,钗亡人亡”的诺言。
李益高中,卢太尉欲招李益为婿,被李益拒绝。
卢太尉将李益调去关外,二人惜别。
李益所写家书被卢太尉变成休书。
小玉遭人讨债典当紫玉钗。
李益功成归来得知小玉另找有钱夫婿。
小玉被李益拒绝一病不起。
之后,黄衫客慷慨相助,两人重逢,真相大白。
《南柯记》阐述了“人生如梦”的主题,梦中的得失荣辱回归现实只是虚无缥缈。
淳于棼武艺高强却因酒失职。
在参加盂兰大会时偶遇蝼蚁仙人,仙人见其风姿绰约,邀其入槐安国。
淳于棼在国内封为额驸,派到南柯治理政事。
被召回朝后,结交权贵,淫乱仙人。
国王听人进谏,令淳回故里。
淳于棼醒来,之前发生的事情皆为梦境。
按梦所述,去到槐树下察看导致蝼蚁遭受灭顶之灾。
淳于棼惊觉四大皆空,立地成佛。
汤显祖纪念馆汤显祖纪念馆坐落于江西省抚州市南郊却家山,开放时间为夏季8:30——17:30,冬季8:30——17:00,门票免费。
南戏五大传奇

南戏五大传奇维普资讯 ////0>.一 ? ? 至 ?? 聂前丽一屙凰值寄●豢一树供镐夫妻重团。
南戏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荆钗记》、《白兔记》、《拜《荆钗记》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月亭记》、《杀狗记》和《琵琶记》等被称它通过王十朋和钱玉莲的爱情故事.为南戏五大传奇这些戏大多根据民抨击了为富不仁.为官不正的黑暗现实.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对封建间传说改编成舞台戏.它们的内容以爱情、婚姻、家庭为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的不满与控诉它歌颂了钱玉莲家庭、婚姻伦理观。
现简单介绍于下: 和王十朋坚贞不渝的爱情:对封建买卖婚姻作了有力的讽刺.谴责了嫌贫《荆钗记》爱富的势利思想但作品中又宣扬了《荆钗记》是南戏四大剧本之一。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的封建相传为元代人柯丹邱所作到明代初伦理道德和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宿年又有朱权的昆山腔传奇改本剧情命论思想这表明了封建社会作者思大意为:在宋朝熙宁年间,温州才子王想的局限性十朋和钱玉莲订婚约.以荆钗为聘礼. 剧本中塑造的一些人物形象取得结婚以后,两人感情很好。
为了求取功了一定成就王十朋是一个出身贫寒名,婚后半年,王十朋进京赶考,得中的知识分子。
但他做了官以后,仍然坚状元.简放饶州佥判.因为拒绝做万俟守“糟糠之妻不下堂.贫贱之交不可丞相的女婿,被改调潮阳。
王十朋到任忘”的信念.他不受权豪势要的逼迫和饶州时,即托“承局”送信回家.接取家利诱.是一个具有正义感与反抗精神眷,一同赴任。
再说温州五马坊大门楼的人物.是一个有骨气的知识分子然阔少孙汝权,因爱慕钱玉莲的美貌.企而,在他身上有着浓厚的封建意识.有图占为己有.就设计请“承局”到酒店不少地方变成了封建道德的传声筒吃酒,并自己偷改了王十朋的家信.说钱玉莲不为富贵钱财所引诱.她反对王十朋已经入赘相府,叫玉莲改嫁同买卖婚姻,反对豪强的凌辱.不听信谣时又勾通玉莲的姑母张氏.强迫玉莲言,忠于爱情,最后被逼投江她这种嫁给孙汝权.玉莲被迫无奈.投江自追求真正爱情和幸福生活的愿望.是尽,却被钱安抚救起,并收为义女,带可贵的。
潮剧历史的见证物——明本潮州戏文

潮剧历史的见证物——明本潮州戏文潮剧是用潮州方言演唱,流行于粤东、闽南、香港、台湾,以及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地的比较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
本世纪30年代以来,流存于海外的明代潮剧本的发现,以及明代艺人手抄南戏剧本在潮汕出土,潮剧的渊源得到了史料佐证的论说。
1936年,我国历史学家向达,在《北平图书馆馆刊》上,发表《记牛津所藏的中文书》一文,首次介绍存于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的潮剧明代刻本《班曲荔镜戏文》(即《陈三五娘》剧本)。
戏文的全题《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人诗词北曲勾栏荔镜记戏文》。
牛津大学所藏的这个刻本,因“最后一页有残缺,不能知道此书究竟刊于何时”,但向达认为“就字体各插图形式看来,类似明万历左右刊本”。
1956年,梅兰芳和欧阳予傅倩率中国京剧团到日本访问,在日本天理大学的明刊本《班曲荔镜戏文》,一个是藏于东京大学东洋大学研究所的《重补摘锦潮剧金花女大全》(附刻《苏六娘》)。
藏于天理大学的明刊本《班曲荔镜戏文》与英国牛津大学所藏的《班曲荔镜戏文》是同一刻本。
但该本保存完好,末页是明世宗朱厚燠年号,嘉靖丙寅年即公元1566年。
藏于东京大学东洋大学研究所的《重补摘锦潮调金花大全》,没有刊刻年号,但据专家考证,系明代万历年间刻本。
1964年,牛津大学东方研究所主任、汉学家龙彼得教授,在奥地利维也纳国家图书馆,又发现潮剧的另一个明代刻本,这就是刊于明万历辛巳(公1581年)的《新刻增补全像乡谈荔枝记大全》。
这个“新刻增补”的潮剧本,不称《荔镜记》,而称《荔枝记》,是与《荔镜记》同一故事内容的不同演出本。
这个刻本是“新刻增补”本,说明在万历之前,已在原刻存在了。
1958和1975年,在揭阳县渔湖和潮安县凤塘两地的明墓中,相继出土《蔡伯皆》(即《琵琶记》)和《刘希必金钗记》手抄剧本。
手抄本中夹杂不少潮州方言,如“你们”称“恁”,“我们”称“阮”,“什么”称“乜”,“刁难”称“吊割”,“好东西”称“好物”等。
浅谈元明清戏剧中的负心婚变剧

浅谈元明清戏剧中的负心婚变剧发表时间:2011-09-29T15:10:34.250Z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6月下供稿作者:王玥李翀邱玥[导读]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戏剧文学在元明清时代中,大放异彩。
◎王玥李翀邱玥(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中图分类号:I20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6-108-01摘要: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戏剧文学在元明清时代中,大放异彩。
又因为在这一时期,妇女在社会重的地位低下,男权社会对女性进行了严酷的压制,所以,负心婚变剧在这一时期成为了元明清戏剧重要的题材之一。
动人心魄的情感、催人泪下的情节、令人振聋发聩的道德评判让负心婚变剧激荡着人们的心弦。
这类作品闪烁着人性和人文精神的光辉。
关键字:元杂剧;明清戏剧;戏剧题材;负心婚变;古代文人一、负心婚变剧的背景弃妇的悲怨从《诗经》时代开始,就萦绕在文学世界的天空。
在《诗经》和汉魏六朝时期被弃的女性只是悲怨和哀求,女性的附庸地位决定了她们没有为自己争取平等和幸福的能力,更没有谴责的意识。
汉魏六朝之前封建礼法虽对女性有着种种要求,但是女子再嫁和改嫁仍是自由不受歧视的,社会并没有杜绝她们再婚的路途,她们的痛苦也仅止于情爱的失落。
因而,这时期的婚变尽管频繁,但不至于触动人们强烈的道德感。
唐宋以后,婚变的内容和形式因为科举制的施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科举制提供给士人了改变身份和地位的机会,不论等级贵贱,门第高低,只要考试得中就可做官。
这时候,借助婚姻来改变地位获得富贵也就成了可能。
尤其是宋代以来,科举便成了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但想要快速飞黄腾达,就必须寻找靠山,捷径之一便是与阀门大户联姻。
于是,离弃寒贱妻、另娶富贵女,成为一部分追求安逸富贵的文人普遍的选择。
以往书生为了求的最初的发展而负心,是不公平考试制度下不得已的选择,而后来发展为变本加厉,他们不仅弃妻,而且为了掩盖已有妻室的事实,还要置贫贱妻于死地。
明代戏曲 南柯记

明代戏曲南柯记第一出提世【南柯子】〔末上〕玉茗新池雨。
金柅小阁晴。
有情歌酒莫敎停。
看取无情虫蚁也关情。
国土阴中起。
风花眼角成。
契玄还有讲残经。
为问东风吹梦几时醒。
〔问答照常〕登宝位槐安国土。
随夫贵公主金枝。
有碑记南柯太守。
无虚诳甘露禅师。
第二出侠槪【破齐阵】〔生背剑上〕壮气直冲牛斗。
乡心倒挂扬州。
四海无家。
苍生没眼。
拄破了英雄笑口。
自小儿豪门惯使酒。
偌大的烟花不放愁。
庭槐吹暮秋。
〔蝶恋花〕秋到空庭槐一树。
叶叶秋声似诉流年去。
便有龙泉君莫舞。
一生在客飘吴楚。
那得胸怀长此住。
但酒千杯便是留人处。
有个狂朋来共语。
未来先自愁人去。
小生东平人氏。
复姓淳于。
名棼。
始祖淳于髠。
善飮。
一斗亦醉。
一石亦醉。
颇留滑稽之名。
次祖淳于意。
善医。
一男不生。
一女不死。
官拜仓公之号。
传至先君。
曾为边将。
投荒久远。
未知存亡。
至于小生。
精通武艺。
不拘一节。
累散千金。
养江湖豪浪之徒。
为吴楚游侠之士。
曾补淮南军裨将。
要取河北路功名。
偶然使酒。
失主帅之心。
因而弃官。
成落魄之像。
家去广陵城十里。
庭有古槐树一株。
枝干广长。
淸阴数亩。
小子每与羣豪纵飮其下。
偶此日间羣豪雨散。
则有六合县两人。
武举周弁。
吾酒徒也。
处士田子华。
吾文友也。
今乃唐贞元七年暮秋之日。
分付家僮山鹧儿。
置酒槐庭。
以款二友。
山鹧儿何在。
〔丑扮僮上〕腿似水牯子。
脸像山鹧儿。
禀吿东人。
置酒槐阴庭下。
二客早到。
【捣练子】〔净扮周末扮田上〕花月晚。
海山秋。
人生只合醉扬州。
惯使酒的高阳吾至友。
〔周〕小子颖川周弁是也。
〔田〕小子冯翊田子华是也。
〔周田〕我二人将归六合。
去与淳于兄吿别。
〔丑〕主人槐阴庭等候。
〔见介〕〔集唐〕县古槐根出。
秋来朔吹高。
黄金犹未尽。
终日困香醪。
〔生〕数日门客萧条。
令人困闷。
〔周田〕连小弟二人日晚归舟。
竟来吿别。
〔生〕二兄也要回去。
好不闷人也。
槐庭有酒。
且与沈醉片时。
〔酒介〕【玉交枝】〔生〕风云识透。
破千金贤豪浪游。
十八般武艺吾家有。
气冲天楚尾吴头。
一官半职懒踟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金钗 记》 出土本 ,不是高人 雅士的善本 书 , 而是 艺人 作 为 “ 枕 中秘 ”的演 出本 。这 类本 子在 国
史实 考辨
代 南戏《 舍钗记》 等抄演 出本 峦±轶 事
。刘 亦 实 张 家胜
四年前 ,福建 《 收藏快报》上刊出的 《 古乐器
“ 阮咸 ”与音 乐珍 品 “ 南音 ” 》一 文 中提及 “ 汉晋 时 期 ,中原士族大批南迁 ,他们不仅带来 了先进的生
产 技
我 国戏剧 发展 的重 要资 料 。 这个剧 本 是在 一对 夫妇 并列 两穴 的墓 葬 里发 现 的 ,它放在 男 棺里 的颅 骨下 面 。用一 个浅 褐 色 芋麻 布 包裹 着 ,是 一个 约八 开大 的对 折 草纸本 子 ,长3 9 厘 米 ,宽2 6 厘米 ,正文7 2 页 ,后 面 附有锣 鼓谱 《 三
期地方乐曲与中原乐曲互相碰撞兼容 ,不断形成独
具地 方 特色 的音乐 和表 现形式 ,为泉州 地方 戏 曲的 形成 打下 了坚 实 的基 础 … … ”此一 观 点 颇有 见 地 , 福建 与广 东地 域相 接相 连 ,均 为我 国南 方省 份和 南 戏流 行地 区 。历史文 化 背景多 有相 同相 通之处 。 近4 0 年前 ,明代 南戏 《 金 钗记 》手 抄演 出本 在 广东 潮安县 的出土是 一次很 重要 的考 古发 现 .因为 这部 历史 久远 、弥足 珍 贵的手 抄本起 着 承前启 后 的
感情写照。剧本末尾还有 “ 弟子廖仲 、奉神禳谢 ” 字 样 ,也足 见墓 中人 的身份 是一 个艺 人 ,棺 中一 起
出土的 “ 秀才 巾 ” 、小 墨 锭 、兔 毫 笔 和瓷 墨碟 等 , 也 与 这个身 份 相应 。一 件 出土文 物不 能概 括历 史 全 貌 ,它带 来 的 只是 一 点 点 发人 思 索 的 讯息 ,然 而 , 人 们凭 借它 ,却 可 以 向历 史 的纵 深去探 索 。这 就是
《 荆钗记》就更近了,成为我国明初另一个保存完
《 金钗记》出土的意义
( 作 者 单位 :南 京 图书馆 )
整的传奇本子。它的出土 ,为我们提供 了一件研究
61
种 ,且 多经 明人 改编 。 1 9 7 5 年1 0 月 .在 广 东省潮 安 县 凤 塘 公 社 书 图大 队西 山 溪 治 涝 工 地 出 土 的 古 剧
处 。还题有这样的诗句 : “ 一二三四五六七 ,从此 天 涯 数第 一 ;手奉 呈 云不 敢 飞 ,一 声 唱入 青 宵
( 霄 )毕 。 ”这 显然 是各 地游 荡 的戏 曲艺 人 的生活 和
棒鼓》 、《 得胜鼓》一页,南散曲 《 黑麻序》两页。 每页两面 ,用毛笔以楷 、行体直书,每页八行 ,每
行3 5 字 。共 有6 7 出。在第 一 出末 角登 场时 。对 剧情 作 了简介 ,是写 邓州 南 阳县刘 子龙 ( 字 希 必 )与其 妻 萧 氏悲欢 离合 的故 事 的 。
本 ,全名 《 刘希必金钗记》 。它不是一个单纯 的文
学 剧本 ,而 是一个 带着 纯朴 民 间气息 、雅俗 共 赏 的 演 出本 。这 个本 子是墓 中那位 艺人 ,从 明初 宣德 六 年 至七 年 六月 ( 1 4 3 1 ~ 1 4 3 2 年 )整 整 一 年 整编 增 订 而 成 的 ,距今 已有 5 7 6 年 了 。那 时正 是 宋元 南 戏 获 得 进 一 步 发 展 ,传 奇剧 目兴 起 的 年 代 。 它 编 订 之 时 ,距 高 则 诚 写 《 琵 琶记 》 不 到 8 0 年 ,距 朱 权 的
《 金钗记》以主角上下场分 出,采用 中原音韵 , 运用 明代早期曲牌和南北合套的曲牌连缀形式。全
剧共 有9 7 个 曲牌 ,其 中不但 有 北 曲 ,而 且连 唐代 大 曲也 保 留 了下 来 。
作用 ,还成为了我们探索南戏历史的钥匙 。不少人 都知 道南 戏 是 我 国戏 曲最 早 的成 熟 形 式 ,由杂 剧 、
内还 没有见 过 ,这 是 目前 能见 到 的唯一 一本 。我 们 从 剧本 的字里 行 间 ,可 以看 到许 多朱 笔 圈点 的演 唱 处 理 记 号 和 大 量 的 错 别 字 和 当时 的简 体 字 。 末 页
全本 流传 的只有 《 牧羊记》 、 《 拜月亭》 、 《 荆钗 记》 、 《 白兔记》 、 《 杀狗记》和 《 琵琶记》等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