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细粉体表征

超细粉体表征
超细粉体表征

超微粉体的表征

超微粉体表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超微粉体的粒度分析(粒径、粒度分布),超微粉体的化学成分,形貌/结构分析(形状、表面、晶体结构等)等。

超微粉体的测试技术有以下几种:

(1)定性分析。对粉体组成的定性分析,包括材料是由哪些元素组成、每种元素含量。(2)颗粒分析。对粉体颗粒的分析包括颗粒形状、粒度、粒分布、颗粒结晶结构等

(3)结构分析。对粉体结构分析包括晶态结构、物相组成、组分之间的界面、物相形态等。(4)性能分析。物理性能分析包括纳米材料电、磁、声、光和其他新性能的分析,化学性能分析包括化学反应性、反应能力、在气体和其他介质中的化学性质等。

3.1粒度的测试方法及仪器

粉体颗粒大小称粒度。由于颗粒形状通常很复杂难以用一个尺度来表示,所以常用等效度的概念不同原理的粒度仪器依据不同颗粒的特性做等效对比。

目前粒度分析主要有几种典型的方法分别为:电镜统计观测法、高速离心沉降法、激光粒度分析法和电超声粒度分析法。常用于测量纳米颗粒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3.1.1电镜观察

一次颗粒的粒度分析主要采用电镜观测法,可以采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两种方式进行观测。可以直接观测颗粒的大小和形状,但又可能有统计误差。由于电镜法是对样品局部区域的观测,所以在进行粒度分布分析时需要多幅照片的观测,通过软件分析得到统计的粒度分布。电镜法得到的一次粒度分布结构一般很难代表实际样品颗粒的分布状态,对一些强电子束轰击下不稳定甚至分解的超微粉体样品很难得到准确的结构,因此,电镜法一次颗粒检测结果通常作为其他分析方法的对比。

3.1.2激光粒度分析

目前,在颗粒粒度测量仪器中,激光衍射式粒度测量仪得到广泛应用。其特点是测量精度高、测量速度快、重复性好、可测粒径范围广、可进行非接触测量等,可用于测量超微粉体的粒径等。还可以结合BET法测定超微粉体的比表面积和团聚颗粒的尺寸及团聚度等,并进行对比、分析。

激光粒度分析原理:激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可以绕过障碍物,并形成新的光场分布,称为衍射现象。例如,平行激光束照在直径为D的球形颗粒上,在颗粒后得到一个圆斑,称为Airy斑,Airy斑直径d=2.44λf/D ,λ为激光波长,f为透镜焦距。由此公式计算颗粒大小D 。

3.1.3沉降法

沉降法是通过颗粒在液体中沉降速度来测量粒度分布的方法。主要有重力沉降式和离心沉降式两种光透沉降粒度分析方式,适合纳米颗粒的分析主要是离心沉降式分析方法。

颗粒在分散介质中,会由于重力或离心力的作用发生沉降,其沉降速度与颗粒大小和质量有关,颗粒大的沉降速度快,颗粒小的沉降速度慢,在介质中形成一种分布。颗粒的沉降速度与颗粒粒径之间的关系服从Stokes定律,即在一定条件下颗粒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与粒径的平方成正比,与液体的粘度成反比。沉降式粒度仪所测的粒径也是一种等效粒径,叫做Stokes直径。

3.1.4电超声粒度分析

电超声粒度分析是最新出现的粒度分析方法,,当声波在样品内部传导时,仪器能在一个宽范围超声波频率内分析声波的衰减值,通过测得的声波衰减谱计算出衰减值与粒度的关系。分析中需要粒子和液体的密度、液体的粘度、粒子的质量分数的参数,对乳液

和胶体中柔性粒子还需要粒子的热膨胀参数。此方法的优点:可测量高浓度分散体系和乳液的特性参数(包括粒径、电位势等),不需要稀释,避免了激光分析法不能分析高浓度分散体系粒度的缺陷,且精度高,粒度分析范围更广。

3.1.5库尔特粒度仪

库尔特粒度仪也称库尔特计数器,可以测量悬浮液中颗粒大小和个数。其原理为悬浮于电解质中的颗粒通过小孔时可以引起电导率的变化,其变化峰值与颗粒大小有关。此方法适用于对颗粒计数的场合,如水中的悬浮颗粒。库尔特计数器测定的颗粒体积,在换算成粒径,它可以同时测量出体积与直径。

3.2化学成分的表征

化学成分是在测试超微粉体时要确定的重要问题。最常用最方便的化学分析方法包括氧化还原法、沉淀法、中和法以及络合法等。

最基本的仪器分析法是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NMR)、质谱(MS)。其他常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利用各种化学分析特征谱线,如原子发射光谱(AES)、原子吸收光谱(AAS)、X射线荧光分析(XRFS)和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法(EPMA) ,这些方法主要是测量超微粉体的整体及其微区的化学组成,并对粉体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还可以采用X 射线光电子能谱法(XPS)分析超微粉体的表面化学组成、原子价态、表面形貌、表面微细结构状态及表面能分布等。

3.2.1傅里叶变换远红外光谱

傅里叶变换远红外光谱(FT-far-IR)可检验金属离子与非金属离子成键、金属离子的配位等化学环境情况及变化。

3.2.2紫外-可见光谱

紫外-可见光谱(UV-Vis)的原理是由于金属粒子内部电子气(等离子体)共振激发或由于带间吸收,它们在紫外-可见光区具有吸收谱带,不同的元素粒子具有其特征吸收谱(如图3-3)。因此可以通过紫外-可见光光谱,特别是米氏理论的计算结果相配合时,能够获得有关粒子粒度、结构等方面的信息。

3.2.3 X射线光电子能谱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主要用于成分和化学状态的分析,其原理是:用单色X射线照射样品,具有一定能量的入射光同样品原子相互作用,光致电离产生光子,这些光电子从生成之处输运到表面然后克服逸出功而发射,即X射线光电子发射的3步过程。用能量分析仪分析光电子的动能,得到的就是X射线光电子能谱。根据测得的光电子动能就可以确定表面存在什么元素以及该元素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即X射线光电子能谱定性分析。根据某种能量的光电子数量,便可知道某元素表面的含量,即X射线光电子能谱定量分析。

3.2.4广延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光谱

广延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光谱(EXAFS)能提供X射线吸收边界之外所发射的精细光谱,该法成为分析缺少长成有序体系的有效表征手段,能获得有关配位原子种类、配位数、键长、原子间距等吸收X射线的关于原子化学环境方面的信息。

3.3超微粉体的形貌/结构分析

超微粉体的形貌分析有很多方法,但主要是谱分析法和扫描显微技术,也可以利用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吸收电子信号等观察样品的形貌图像。对于粉体颗粒表面的确定,一般综合几种方法进行确定。超微粉体的结构分析主要指粉体颗粒的晶态结构(长短程是否有序及晶系等)。

3.3.1晶态的表征

晶态的表征最常用的方法是XRD。对于简单的晶体结构,根据粉末衍射图可以

确定晶胞中的原子位置、晶胞参数以及晶胞中的原子数。高分辨率X衍射粉末(HRXRD)用于晶体结构的研究,可得到比XRD更准确的结构信息,获得有关单晶胞内相关物质的元素组成比、尺寸、原子间距及键长等超微粉体的精确结构方面的数据与信息。

3.3.2扫描电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原理是:聚焦电子束在样品上扫描时激发的某些物理信号(如二次电子),来调制一个同步扫描的显象管在相应位置的亮度而成像。SEM是常用的材料表面测试仪器,其放大倍数高达几十万倍。其样品的制备方法是在表面喷金,然后进行测试。

3.3.3透射电镜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的原理是:以高能电子(50~200keV)穿透样品,由于样品不同位置的电子透过强度不同或电子透过晶体样品的衍射方向不同,经过后面电磁透射的放大后,在荧光屏上显示出图像。透射电镜在加速电场100KeV下,电子的波长3.7μm 。TEM分辨率高达0.3nm,晶格分辨率达0.1~0.2nm。

3.3.4扫描探针显微镜

扫描探针显微镜(SPM)以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STM)、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显微镜(SFM)、弹道电子发射显微镜(BEEM) 、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SNOM)等新型系列扫描探针显微镜为主要实验技术,利用样品与探针的相互作用在纳米级甚至原子级水平上研究物质表面的原子和分子的几何结构以及与电子行为有关的性质。

3.3.

4.1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

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基于量子理论的隧道效应,隧道电流强度对针尖与样品表面之间的距离非常敏感,因此利用电子反馈线路控制隧道电流的恒定,并用针尖在样品表面上扫描,则探针在垂直于样品方向上高低的变化就反应出样品表面的起伏。将样品表面扫描的轨迹直接在荧光屏或记录纸上显示出来,就可以得到表面态密度的分布或原子排列的图像。

STM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具有原子级的高分辨率。

(2)可以观察单个原子层的局部表面结构。

(3)配合扫描隧道谱可以得到表面原子结构的有关信息,可以通过调节隧道结偏压来观察不同的位置电子态密度分布,观测电荷转移情况,还可以得到电子结构的信息。

(4)可以实时、实空间观察表面的三维图像。

(5)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工作(如真空、大气、常温、低温、高温等)

(6)不仅可以用于成像,还可以对表面的原子、吸附的原子或者分子进行操作,从而进行纳米级加工。

3.3.

4.2 原子力显微镜

原子力显微镜(AFM)是通过原子之间非常微弱的相互作用力来检测样品表面的。

3.3.

4.3 磁力显微镜

磁力显微镜(MFM)与原子力显微镜工作原理一样,都是利用探针与样品的相互作用来探测表面或界面在纳米尺度上表现出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但各有其适用的范围和优势。与AFM 不同的是,MFM 采用的探针是磁性探针,通过检测针尖离开样品表面10~20nm范围磁力这一长程作用力的变化得到样品表面磁畴结构信息。它具有高分辨率、步破坏样品及其样品无需特别制备等特点。

3.3.

4.4

3.3.

4.5双功能弯光纤尖共振成像

双功能弯光纤尖共振成像(AF/PSTM)是在小孔径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

(A-SNOM)和另一种特殊形式的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光子扫描隧道显微镜(PSTM)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它能消假象,分离光学、形貌图像;比当前国际市场上唯一商品化的A-SNOM有更好的图像分辨率、图像对比度和光效率。

3.3.5电声显微技术

电声显微技术是把现代电子光学技术、电声技术、压电传感技术、弱信号检测和图像处理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的一种新型的无损分析和显微成像技术。它即具有声学显微术非破获性内部成像的本领,又具有电子显微术高分辨率和快速成像的特点。它的独特成像机理是基于材料的微观电学和热弹性能的变化,用它可以获得目前其他技术无法获得的信息。

3.3.6 场离子显微镜

场离子显微镜(FIM)是一种具有高放大倍数、高分辨率,并能直接观测表面原子的研究位置。这种技术是利用成像气体原子()在带正高压的针尖样品附近被场离子化,然后受电场加速,并沿着电场方向飞行到阴极荧光屏,在荧光屏上得到一个对应于针尖表面原子排列的所谓场离子像,即尖端表面的显微图像。

3.3.7谱分析法

3.3.7.1红外及其拉曼光谱

红外和拉曼(Raman)光谱的强度分别依赖于振动分子的偶极矩变化和极化率的变化,因而可以揭示材料中的空位、间隙原子、位错、晶界和相界等方面的关系,提供相应信息,可用于超微粉体的分析。根据超微粉体的拉曼光谱进行计算,有望能够得到超微粉体表面原子的具体位置。

3.3.7.2穆斯堡尔谱

穆斯堡尔谱(Mossbauer)是一项能够得到有关最外层的化学信息的有效表面研究技术。物质的原子核与其核外环境(指核外电子、邻近原子及其晶体等)之间存在细微的相互作用,从而出现超精细相互作用。穆斯堡尔谱是提供这微观结构信息的有效手段。

3.3.7.3正电子湮灭

正电子射入凝聚态的物质中,在于周边达到热平衡后,就于电子、带等效电荷的缺陷或空穴发生湮灭,同时发射出射线。正电子湮灭(PAS)光谱通过这种湮灭辐射的测量分析,可得到有关超微粉体电子结构或缺陷结构的有用信息。

总之,随着测试技术的研究和进步,超微粉体的测试手段将更加快速、准确、方便。

纳米粉体材料

纳米粉体材料 简介 纳米材料分为纳米粉体材料、纳米固体材料、纳米组装体系三类。纳米粉体材料是纳米材料中最基本的一类。纳米固体是由分体材料聚集,组合而成。而纳米组装体系则是纳米粉体材料的变形。 纳米粉体也叫纳米颗粒,一般指尺寸在1-100nm之间的超细粒子,有人称它是超微粒子。它的尺度大于原子簇而又小于一般的微粒。按照它的尺寸计算,假设每个原子尺寸为1埃,那么它所含原子数在1000个-10亿个之间。它小于一般生物细胞,和病毒的尺寸相当。 细微颗粒一般不具有量子效应,而纳米颗粒具有量子效应;一般原子团簇具有量子效应和幻数效应,而纳米颗粒不具有幻数效应。 纳米颗粒的形态有球形、板状、棒状、角状、海绵状等,制成纳米颗粒的成分可以是金属,可以是氧化物,还可以是其他各种化合物。 纳米粉体材料的基本性质 它的性质与以下几个效应有很大的关系: (1).小尺寸效应 随着颗粒的量变,当纳米颗粒的尺寸与光波、传导电子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尺寸特征相当或更小时,周期边界性条件将被破坏,声、光、电、磁、热、力等特性均会出现质变。由于颗粒尺寸变小所引起的宏观物理性质的变化成为小尺寸效应。 (2).表面与界面效应 纳米微粒尺寸小、表面大、位于表面的原子占相当大的比例。由于纳米粒径的减小,最终会引起表面原子活性增大,从而不但引起纳米粒子表面原子输送和构型的变化,同时也引起表面电子自旋构象和电子能谱的变化。以上的这些性质被称为“表面与界面效应”。 (3)量子尺寸效应 当粒子尺寸下降到某一值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成离散能级的现象成为量子尺寸效应。 具体从各方面说来有以下特性: (1)热学特性

粒度测试原理

分析了Cilas940L激光粒度仪的测试结果,并与沉降法、筛析法进行了比较.激光粒度仪测试结果的重复性较好,测量精度较高.对于玻璃珠样品,激光粒度仪和筛析法测试结果十分接近,对于天然沉积物,激光粒度仪测定的平均粒径偏粗,分选偏差.和沉降法相比,激光粒度仪测定的粘土组份(<8φ)的含量为沉降法的46.7%~70.5%,平均为60%,测定的平均粒径较沉降法偏粗,分选偏差.造成激光粒度仪与沉降法、筛析法之间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这些测试方法原理的不同和天然沉积物不规则的形状. 激光衍射法与比重计沉降法所测粒度参数的对比研究——以海滩泥沙为例 陈仕涛1,王建1,朱正坤2,娄英杰2 (1.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2.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江苏南京 210005) 摘要:用比重计沉降法和激光衍射法这两种方法,在相同条件下,对65个海滩泥沙样品分别进行了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激光衍射法的测试结果相对偏粗,二者的差异主要反映在>9Φ中和<4Φ这两个粒级范围内,上述差异对平均粒径、中值粒径、标准偏差、尖度、偏度等5个常用粒度参数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经过线性相关性分析发现,二者的平均粒径和中值粒径的相关系数R较高,分别为0.9864,0.9763,F显著性检验和分析表明,其回归方程是有意义的,可作为换算公式使用,从而求得二者数据对比与换算途径。 关键词:激光粒度仪;比重计;粒度分析;相关性 1 引言 粒度分析,也叫颗粒分析,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粒度测量的方法很多,比如传统的沉降法和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激光衍射法。沉降法之一的比重计法由于使用的仪器简单,在细颗粒样品的测量中曾广泛应用。激光衍射粒度分析法由于测量范围宽、所需样品量少、快速方便、重复性好等优点,使得用户越来越多,进而有取代其它粒度方法的趋势[1],不同的测试方法由于受原理中某些假设和仪器本身的限制,测量的数据往往各不相同[2],这就必然会导致相关数据及成果在对比与共享方面存在着客观上的困难。因此,定量分析这两

超细磨粉机是超细粉体生产的主要设备

超细磨粉机是超细粉体生产的主要设备 超细粉体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超细粉体几乎应用于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它是改造和促进油漆涂料、信息纪录介质、精细陶瓷、电子技术、新材料和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是现代高新技术的起点。在造纸行业中,造纸施胶普遍要添加10%—20%的超细粉;在高档铜板纸中,高岭土(或碳酸钙)超细粉的添加量高达40%。又如塑料制品,改性超细粉的添加量,根据产品要求的不同可高达30%—50%。在一些PVC产品的添加量已高达70%。超细粉在塑料、橡胶、电子、电缆、油漆、涂料、磨料、药品、化妆品、陶瓷、建材、食品加工和家用电器方面用量极大,如美国的面粉生产就规定了一定的滑石粉添加量。6000目以上的超细粉添加到塑料制品里(如电视机壳),不仅可以改善制品外观尺寸、光洁度、颜色、手感等物理指标,还可改善制品的强度、弹性、悠韧性和抗老化能力。超细粉体需要优质的磨粉机做生产设备,三环中速超细磨粉机,主要适用于对中、低硬度,莫氏硬度≤6级的非易燃易爆的脆性物料的超细粉加工;与一般磨粉机相比,三环中速超细磨粉机的优势还在于:1.高效、节能、环保、清洁,集四大优势于一体在成品细度及电动机功率相同的情况下,比气流磨、搅拌磨、球磨机的产量高一倍以上;采用脉冲除尘器捕捉粉尘,采用消声器降低噪声,具有环保、清洁的特点。2.易损件使用寿命可达2-5年磨辊、磨环采用特殊材料锻制而成,从而使利用程度大大提高。在物料及成品细度相同的情况下,比冲击式破碎机与涡轮粉碎机的磨损件使用寿命长2-5倍,一般可达一年以上,加工碳酸钙、方解石时,使用寿命可达2-5年。3.产品细度高,安全可靠性高三环中速超细磨粉机产品细度一次性可达到D97≤5μm;因磨腔内无滚动轴承、无螺钉,所以不存在轴承及其密封件易损的问题,不存在螺钉易松动而毁坏机器的问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良好的超细粉体出自优质的超细磨粉机,素有“微粉专家”之称的上海机器有限公司生产的三环中速超细磨粉机,是用于超细粉体生产的首选设备。 不可否认当前我国超细磨粉机行业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从长远来看我国超细磨粉机发展还要经历长期的过程,才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就目前来说,我国内超细磨粉机生产行业还面临着核心技术、环保节能、人民币升值和成本上涨等种种难题。1、核心技术难题。核心技术决定了超细磨粉机

粉体测试技术及仪器

第六章粉体测试技术及仪器 内容: 6.1粉体浓度测试方法; 6.2粉体粒度测试技术及其应用; 6.3比表面积测量 6.1粉体浓度测试方法 粉体浓度通常是指在流体流动过程中一定的容积下粉体的质量。气体含尘量的基本测量就是在悬浮气流中取得颗粒物试样进行称量。“等速取样”就是满足在等速条件下气流没有扰动而且所有颗粒并且只有这些颗粒进入取样嘴的准则。 取样点应选在节流部位的下游6倍直径以上的地方或上游3倍直径以上的地方。取样点应选择在沉降室、收尘器以及可能沉集大颗粒的长水平管道的出口端,否则应测定这些收尘装置中收到的粉尘并从测定值中扣除。 一、等速取样

二、滤纸光散射法 通过抽滤烟气中飘尘,测量清洁滤纸变脏或变黑引起的透光度改变,求得粉体浓度。 三、粉体浓度测量的其他方法 1.电容探头浓度测量技术 2.光纤探头浓度测量技术 3.光透射法浓度测量 6.2粉体粒度测试技术及其应用

1.显微镜法(microscopic method) 是将粒子放在显微镜下,根据投影像测得粒径的方法,主要测定几何粒径。光学显微镜可以测定微米级的粒径,电子显微镜可以测定纳米级的粒径。测定时应避免粒子间的重叠,以免产生测定的误差。主要测定以个数、面积为基准的粒度分布。 2.库尔特计数法(coulter counter method) 将粒子群混悬于电解质溶液中,隔壁上设有一个细孔,孔两侧各有电极,电极间有一定电压,当粒子通过细孔时,粒子容积排除孔内电解质而电阻发生改变。利用电阻与粒子的体积成正比的关系将电信号换算成粒径,以测定粒径与其分布。 测得的是等体积球当量径,粒径分布以个数或体积为基准。混悬剂、乳剂、脂质体、粉末药物等可以用本法测定。 3.沉降法(sedimentation method) 是液相中混悬的粒子在重力场中恒速沉降时,根据Stocks方程求出粒径的方法。 Stocks方程适用于100μm以下的粒径的测定,常用Andreasen吸管法。测得的粒径分布是以重量为基准的。 Stocks径的测定方法还有离心法、比浊法、沉淀天平法、光扫描快速粒度测定法等。 4.比表面积法(specific surface area method)

液相法制备超细粉体的原理及特点

液相法制备超细粉体的原理及特点 一、超细粉体材料 任何固态物质都有一定的形状,占有相应空间,即具有一定的大小尺寸。我们通常所说的粉末或细颗粒,一般是指大小为1毫米以下的固态物质。 当固态颗粒的粒径在0.1μm一10μm之间时称为微细颗粒,或称为亚超细颗粒,空气中漂浮的尘埃,多数属于这个范围。 超细粉通常是指粒径为1 ~100nm的微粒子,其处于微观粒子和宏观物体之间的过渡状态。由于极细的晶粒大量处于晶界和晶粒内,缺陷的中心原子以及其本身具有的量子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介电限域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使超细粉体材料在光、电、磁等方面表现出其他材料所不具备的特性,是重要的高科技的结构和功能材料,因而受到极大的关注,目前在冶金、化工、轻工、电子、航天、医学和生物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目前,超细粉的研究主要有制备、微观结构、宏观性能和应用等四个方面,其中超细粉的制备技术是关键,因为制备工艺和过程控制对纳米微粒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液相法制备的主要特征 (1)可将各种反应的物质溶于液体中,可以精确控制各组分的含量,并实现了原子、分子水平的精确混合。 (2)容易添加微量有效成分,可制成多种成分的均一粉体。 (3)合成的粉体表面活性好。 (4)容易控制颗粒的形状和粒径。 (5)工业化生产成本较低。 (6)液相法可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 三、超细粉体的液相制备方法 制备纳米粉体的液相方法主要有液相沉淀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微乳液法等。 (一)沉淀法 沉淀法是在原料溶液中添加适当的沉淀剂,使得原料液中的阳离子形成各种形式的沉淀物,

然后再经过虑、洗涤、干燥,有时还需加热分解等工艺过程制得纳米粉体的方法。沉淀法具有设备简单、工艺过程易控制、易于商业化等优点,能制取数十纳米的超细粉。沉淀法可分为共沉淀法、直接沉淀法、均匀沉淀法和水解法等。 1、共沉淀法 在混合的金属盐溶液中加入合适的沉淀剂,由于解离的离子是以均一相存在于溶液中,经反应后可以得到各种成分具有均一相的沉淀,再进行热分解得到高纯超细粉体。 如果原料溶液中有2种或2种以上的阳离子,它们以均相存在于溶液中,加入沉淀剂进行沉淀反应后,就可得到成分均一的沉淀,这就是共沉淀法。它是制备含有2种以上金属元素的复合氧化物超微粉的重要方法。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粉体,反应物需充分混合,使反应两相间扩散距离缩短,以有利于晶核形成,同时要注意控制生成产物的化学计量比。不足之处是过剩的沉淀剂会使溶液中的全部正离子作为紧密混合物同时沉淀。利用共沉淀法制备超细粉体时,洗涤工序非常重要。此外,离子共沉淀的反应速度也不易控制。 2、直接沉淀法 这种方法是使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直接与沉淀剂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沉淀物。 3、均匀沉淀法 均匀沉淀法是在溶液中加入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不会立刻与阳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沉淀,而是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缓慢地生成沉淀剂。是利用某一化学反应使溶液中的构晶离子由溶液中缓慢而均匀地产生出来的方法。 该方法的优点是颗粒均匀致密,可以避免杂质的共沉淀。缺点是反应时间过长。 4、水解沉淀法 水解沉淀法是指通过原料溶液的PH值或者通过改变原料液温度而使金属离子水解产生沉淀。 水解沉淀法以无机盐为原料,具有原料便宜、成本低的优势,是最经济的制备方法。除此之外,它还具有诸多优点,最显著的一点就是可以在常温常压条件下,采用简单的设备,于原子、分子水平上通过反应、成核、成长、收集或处理而获得高纯度的、组分均一的、尺寸达几十纳米的超细体。此外它还可以精确控制化学组成,容易添加微量的有效成分,制备粉体的表面活性好。易控制颗粒的形状和粒径。但是,因为必须通过液固分离才能得到沉淀物,要完全洗净无机杂质离子较困难;另一个需要特别重视的问题是容易形成团聚体,如控制不当,团聚将会严重影响分体的后续使用。 (二)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工艺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超细粉体的制备工艺,它是指金属有机或无机化合

纳米粉体制备方法

纳米粉体制备方法 纳米技术是当今世界各国争先发展的热点技术,纳米技术和材料的生产及其应用在中国已起步,可以产业化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品种,纳米二氧化钛(TiO2)、纳米氧化锌(ZnO)、纳米碳酸钙(CaCO3)便是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几个品种。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很多,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以下是对各种方法的分别阐述并举例。 1. 物理方法 (1)真空冷凝法 用真空蒸发、加热、高频感应等方法使原料气化或形成等离子体,然后骤冷。其特点纯度高、结晶组织好、粒度可控,但技术设备要求高。1。金属烟粒子结晶法是早期研究的一种实验室方法。将金属原料置于真空室电极处,真空室抽空(真空度1P a)导入102到103 P a压力的氩气或不活泼性气体,然后像通常的真空蒸发那样,用钨丝蓝蒸发金属。在气体中,通过蒸发、凝聚产生的金属蒸气形成金属烟粒子,像煤烟粒子一样沉积于真空室内壁上。在钨丝篮上方或下方位置可以预先放置格网收集金属烟粒子样品,以备各类测试所用。2。流动油面上的真空蒸发沉积法(VEROS),VEROS法是将物质在真空中连续的蒸发到流动着的油面上,然后把含有纳米粒子的油回收到贮存器内,再经过真空蒸馏、浓缩,从而实现在短时间制备大量纳米粉体。 (2)物理粉碎法 通过机械粉碎、电火花爆炸等方法得到纳米粒子。其特点操作简单、成本低,但产品纯度低,颗粒分布不均匀。例,有一种制备纳米粉体材料新方法,最适用于碳化物、氮化物及部分金属粉体的制备。其方法是先对反应器抽真空,然后充入保护气体或反应气体,在反应器中设置石墨电极,在石墨电极与反应器坩埚中的金属之间通电,使之产生高温碳电弧,由高温电弧产生金属蒸汽。采用保护气体可以生产出由石墨原子包覆的纳米镍粉、铜粉、铝粉等不易团聚的金属纳米粉末;采用反应气体可以生产碳化物、氮化物纳米粉末。与现有技术相比,生产的纳米粉末不易团聚,具有成本低,电弧功率大,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具有广泛的实用性。用冲击波处理共沉淀法制备的氧化铁与氧化锌混合物合成了铁酸锌,用XRD、TEM 和电子衍射法对这种产品进行了鉴定.与传统的高温焙烧法相比,这种产品的特点是其颗粒尺寸为纳米级.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冲击波的作用时间极短,因此生成的铁酸锌不会生长成为完整的晶粒.由此可以认为,冲击波处理可能是一种制备复合金属氧化物的纳米粉体的新方法. (3)机械球磨法 采用球磨方法,控制适当的条件得到纯元素纳米粒子、合金纳米粒子或复合材料的纳米粒子。其特点操作简单、成本低,但产品纯度低,颗粒分布不均匀。例,一种钛合金纳米粉体制备方法,原料包括钛合金粗粉、助磨键合剂、分散剂、表面活性剂;制备方法是,将所述原料按配比投入反应釜,反应釜转速200-300mpr、温度50℃-60℃,反应釜旋转时间15-30分钟;反应釜转速升高至达1000mpr以上,维持该转速1.5-2.5小时,温度为180℃以上;反应釜转速降到300mrp以下,在0.5-1.0小时内降低温度至40℃-50℃,停机,即完成纳米粉体的制备。它稳定地对钛合金实现了纳米化加工;由此为利用纳米粉体的小尺寸效应、表面积效应而使它的耐蚀优点得到提升得以实现,使之可作为一种活性添加剂与各种优良树脂结合成一种新型复合材料。 2. 化学方法 (1)气相沉积法 利用金属化合物蒸气的化学反应合成纳米材料。其特点产品纯度高,粒度分布窄。例,TiCl4气相氧化法,其基本化学反应式为:TiCl4(g)+O2(g)=TiO2(s)+Cl2(g) 施利毅、李春忠等利用

超细粉体概念与特性

超细粉体的概念 世界化工网_https://www.360docs.net/doc/0813156892.html, 任何固态物质都占有相应的空间,并且具有一定的形状和大小,即具有一定的体积.通常我们所说的粉末或细颗粒,一般是指大小为1mm一下的固态物质.当固态颗粒的粒径在0.1~10μm之间时,可称为微细颗粒,或称为亚超细颗粒/而当粒径达到0.1μm以下时,则称为超细颗粒.因此,超细粉体材料即指粒径在1~100nm范围内介于院子,分子与宏观物体之间的粉体材料. 超细颗粒按其大小可以分为三个档次: 大超细颗粒:粒径在0.1~0.01μm之间; 中超细颗粒:粒径在0.01~0.002μm之间; 小超细颗粒:粒径在0.002μm以下; 超细粉体的特性 超细粉体是介于大块物质和院子或分子之间的中间物质,是处于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接的区域.从微观和宏观的观点看.它即不是典型的微观系统,也不是典型的宏观系统,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介观系统.它具有一些列新异的物理化学特征.这里涉及到体相材料中所忽略的活根本不具有的基本物理化学问题.由于超细粉体保持了原有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在热力学上又是不稳定的,所以对它

们的研究与开发,是了解微观世界如何过渡到宏观世界的关键.随着研究手段,特别是电子显微镜的迅速发展,使得可以清楚的看到超细颗粒的大小和形状,对超细粉体的研究更加深入了. 超细颗粒具有熔点低,化学活跃性高,磁性强,热传导性,对电磁波一场吸收等特性,使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超细颗粒的直径越小,其熔点的降低越显著。例如,块状银的熔点是900℃,而银的超细颗粒的熔点可降至100℃以下,能溶于热水;块状金的熔点为1064℃,而粒径为0.002μm的超细金粉其熔点仅为327℃.超细粉体的熔点低使得在较低的温度下可以对金属,合金或化合物的粉末进行烧结,制造各种机械部件.这样不仅能节省能耗,降低制造工艺的难度,更重要的是可以得到性能优异的部件.如高熔点材料WC,SiC,BN,Si3N4 等作为结构材料,其制造工艺需要高温烧结,当使用超细颗粒时,就可以再很低的温度下进行,并且不需要添加剂就可以获得高密度烧结体.这对高性能无机结构材料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更具现实意义的制造工艺. 超细颗粒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这是由于它的直径越小,其总表面积就越大,表面能相应增加,使其化学活性增大.据此特性可作为高校催化剂,用于火箭固体燃料的助燃添加剂.研究表明,以

超细粉体表征

超微粉体的表征 超微粉体表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超微粉体的粒度分析(粒径、粒度分布),超微粉体的化学成分,形貌/结构分析(形状、表面、晶体结构等)等。 超微粉体的测试技术有以下几种: (1)定性分析。对粉体组成的定性分析,包括材料是由哪些元素组成、每种元素含量。(2)颗粒分析。对粉体颗粒的分析包括颗粒形状、粒度、粒分布、颗粒结晶结构等 (3)结构分析。对粉体结构分析包括晶态结构、物相组成、组分之间的界面、物相形态等。(4)性能分析。物理性能分析包括纳米材料电、磁、声、光和其他新性能的分析,化学性能分析包括化学反应性、反应能力、在气体和其他介质中的化学性质等。 3.1粒度的测试方法及仪器 粉体颗粒大小称粒度。由于颗粒形状通常很复杂难以用一个尺度来表示,所以常用等效度的概念不同原理的粒度仪器依据不同颗粒的特性做等效对比。 目前粒度分析主要有几种典型的方法分别为:电镜统计观测法、高速离心沉降法、激光粒度分析法和电超声粒度分析法。常用于测量纳米颗粒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3.1.1电镜观察 一次颗粒的粒度分析主要采用电镜观测法,可以采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两种方式进行观测。可以直接观测颗粒的大小和形状,但又可能有统计误差。由于电镜法是对样品局部区域的观测,所以在进行粒度分布分析时需要多幅照片的观测,通过软件分析得到统计的粒度分布。电镜法得到的一次粒度分布结构一般很难代表实际样品颗粒的分布状态,对一些强电子束轰击下不稳定甚至分解的超微粉体样品很难得到准确的结构,因此,电镜法一次颗粒检测结果通常作为其他分析方法的对比。 3.1.2激光粒度分析 目前,在颗粒粒度测量仪器中,激光衍射式粒度测量仪得到广泛应用。其特点是测量精度高、测量速度快、重复性好、可测粒径范围广、可进行非接触测量等,可用于测量超微粉体的粒径等。还可以结合BET法测定超微粉体的比表面积和团聚颗粒的尺寸及团聚度等,并进行对比、分析。 激光粒度分析原理:激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可以绕过障碍物,并形成新的光场分布,称为衍射现象。例如,平行激光束照在直径为D的球形颗粒上,在颗粒后得到一个圆斑,称为Airy斑,Airy斑直径d=2.44λf/D ,λ为激光波长,f为透镜焦距。由此公式计算颗粒大小D 。 3.1.3沉降法 沉降法是通过颗粒在液体中沉降速度来测量粒度分布的方法。主要有重力沉降式和离心沉降式两种光透沉降粒度分析方式,适合纳米颗粒的分析主要是离心沉降式分析方法。 颗粒在分散介质中,会由于重力或离心力的作用发生沉降,其沉降速度与颗粒大小和质量有关,颗粒大的沉降速度快,颗粒小的沉降速度慢,在介质中形成一种分布。颗粒的沉降速度与颗粒粒径之间的关系服从Stokes定律,即在一定条件下颗粒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与粒径的平方成正比,与液体的粘度成反比。沉降式粒度仪所测的粒径也是一种等效粒径,叫做Stokes直径。 3.1.4电超声粒度分析 电超声粒度分析是最新出现的粒度分析方法,,当声波在样品内部传导时,仪器能在一个宽范围超声波频率内分析声波的衰减值,通过测得的声波衰减谱计算出衰减值与粒度的关系。分析中需要粒子和液体的密度、液体的粘度、粒子的质量分数的参数,对乳液

粉体加工技术

第一讲绪论 粉体工程(粉体加工技术):是一门在掌握超细粉碎理论基础上,以超细粉碎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超细粉碎工艺流程为主要学习内容的课程。 一非金属矿产及加工利用简介 1非金属矿产发展 非金属矿产:是指金属矿产和燃料矿产以外,自然产出的一切可以提取非金属元素或具有某种功能可供人们利用的、技术经济上有开发价值的矿产资源。 (因此类矿产大多不是以化学元素,而是以有用矿物为利用对象,所以亦称为工业矿物与岩石。)在人类发展过程中,非金属矿产起了决定性作用。 古代:石器(工具)陶器青铜器(金属)非金属矿产受挫 近代:技术的进步和材料结构的多元化,促使了非金属矿产地位不断上升。 从科学技术角度看:已进入信息时代 从矿产资源利用看:进入一个以非金属资源为中心的综合开发时代。 (50年代开始,世界非金属矿产产值已经超过金属矿产产值,发达国家非矿产值超过金属矿产2~3倍。) 我国非金属矿产发展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非金属矿产的国家之一。但是近代由于封建制度的闭关自守及帝国主义国家列强的侵略掠夺,我国的非金属矿产发展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我国已发现有经济价值的非金属矿产有100多种,是世界上品种齐全、储量丰富的少数国家之一。 储量居世界前列的非金属矿产有:石膏、石墨、滑石、膨润土、石棉、萤石、重晶石等 储量在世界上有重要地们的非金属矿产有:高岭土、硅藻土、沸石、珍珠岩、石灰石等。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非金属矿产有:硅灰石、长石、凸凹棒石、海泡石等。 80年代开始我国非金属矿产日益受到关注(非金属在世界市场走俏)近十几年来我国非金属矿产出口增长,已成为出口创汇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我国非金属矿产加工技术――比较落后 出口的非金属矿产产品种类――原矿和初级产品 (许多工业部门和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非金属矿深加工产品还需进口,有的甚至是我们出口的原矿或初级产品加工而成。) 2非金属矿产开发利用新趋势 从目前国内外非金属矿产开发利用的特点,可反映出如下几个趋势: (1)已开发的老品种,其利用范围和开发深度不断扩大。 体现形式――大部分矿种已不限于一两个工业部门的少数用途,老矿种的新特 性新功能不断被发现并得到利用(如高岭土)。 (2)新开发的新矿种不断出现,且许多新矿种在应用方面表现出独特性能。 (3)由直接利用非金属矿原料或粗加工产品(选矿精矿及粉料产品)向深加工及制成品方向扩展。

粉体材料的制备方法有几种

粉体材料的制备方法有几种?各有什么优缺点?(20分) 答:粉末的制备方法: 气相合成、湿化学合成、机械粉碎. 1. 物理方法 (1)真空冷凝法 用真空蒸发、加热、高频感应等方法使原料气化或形成等离子体,然后骤冷。其特点纯度高、结晶组织好、粒度可控,但技术设备要求高。 (2)物理粉碎法 通过机械粉碎、电火花爆炸等方法得到纳米粒子。其特点操作简单、成本低,但产品纯度低,颗粒分布不均匀。 (3)机械球磨法 采用球磨方法,控制适当的条件得到纯元素纳米粒子、合金纳米粒子或复合材料的纳米粒子。其特点操作简单、成本低,但产品纯度低,颗粒分布不均匀。 2. 化学方法 (1)气相沉积法 利用金属化合物蒸气的化学反应合成纳米材料。其特点产品纯度高,粒度分布窄。 (2)沉淀法 把沉淀剂加入到盐溶液中反应后,将沉淀热处理得到纳米材料。其特点简单易行,但纯度低,颗粒半径大,适合制备氧化物。 (3)水热合成法 高温高压下在水溶液或蒸汽等流体中合成,再经分离和热处理得纳米粒子。其特点纯度高,分散性好、粒度易控制。 (4)溶胶凝胶法 金属化合物经溶液、溶胶、凝胶而固化,再经低温热处理而生成纳米粒子。其特点反应物种多,产物颗粒均一,过程易控制,适于氧化物和Ⅱ~Ⅵ族化合物的制备。 (5)微乳液法 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形成乳液,在微泡中经成核、聚结、团聚、热处理后得纳米粒子。其特点粒子的单分散和界面性好,Ⅱ~Ⅵ族半导体纳米粒子多用此法制备 2. 为什么要对粉体材料的表面进行改性?什么是物理吸附?什么是化学吸附?试举例说明。(20分) 答: 材料表面改性的目的 力学性能:表面硬化、防氧化、耐磨等 电学性能:表面导电、透明电极 光学性能:表面波导、镀膜玻璃 生物性能:生物活性、抗菌性 化学性能:催化性 装饰性能:塑料表面金属化 材料表面改性的意义 通过较为简单的方法使一个部件部件或产品产品具有更为综合的性能第一节材料表面结构的变化 粉体表面改性是指用物理、化学、机械等方法对粉体材料表面进行处理,根据应用的需要有目的改变粉体材料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如表面组成、结构和官能团、

超细粉体材料的制备技术现状及应用形势

文章编号:1008-7524(2005)03-0034-03 超细粉体材料的制备技术现状及应用形势* 房永广1,梁志诚2,彭会清3 (1.江西理工大学环建学院,江西赣州341000;2.化工部连云港设计研究院, 江苏连云港222004;3.武汉理工大学资环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综述了国内超细粉体材料的制备工艺、设备现状及进展,并介绍了超细粉体材料在电子信息、医药、农药、模具、军事、化工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超细粉体;制备;综述 中图分类号:TD921+.4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从上世纪50年代日本首先进行超细材料的研究以后,到上世纪80~90年代世界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我国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对非金属矿物超细粉体技术、装备进行了研究,对于超细粉体材料的系统的研究则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 超细粉体从广义上讲是从微米级到纳米级的一系列超细材料,在狭义上讲是从微米级、亚微米级到100纳米以上的一系列超细材料。材料被破碎成超细粉体后由于粒度细、分布窄、质量均匀,因而具有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高、化学反应速度快、溶解速度快、烧结体强度大以及独特的电性、磁性、光学性等,因而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医药、农药、军事、化工、轻工、环保、模具等领域。可以预见超细粉体材料将是21世纪重要的基础材料。1超细粉体的制备设备 超细粉体的制备方法有很多,但从其制备的原理上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化学合成法,一种是物理粉碎法。化学合成法是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相转换,由离子、原子、分子经过晶核形成和晶体长大而制备得到粉体,由于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而产量却不高,所以化学合成法在制备超细粉体方面应用不广。物理粉碎法是通过机械力的作用,使物料粉碎。物理粉碎法相对于化学合成法,成本较低,工艺相对简单,产量大。因此,目前制备超细粉体材料的主要方法为物理粉碎法。常用的超细粉碎设备有气流粉碎机、机械冲击粉碎机、振动磨、搅拌磨、胶体磨以及球磨机等。 1.1气流粉碎机 自从1892年美国人戈麦斯第一次提出挡板式气流粉碎机的模型并申请专利以来,经过百余年的发展,目前气流磨已经发展成熟,成为国内外用于超细粉体加工的主要设备。我国研制气流粉碎机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目前气流粉碎机可分为圆盘式、对喷式、靶式、循环式、流化床式等。 气流粉碎机又称流能磨或喷射磨,由高压气体通过喷射嘴产生的喷射气流产生的巨大动能,使颗粒相互碰撞、冲击、摩擦、剪切而实现超细粉碎。粉碎出的产品粒度细,且分布较集中;颗粒表面光滑,形状完整;纯度高,活性大,分散性好。目前超细粉碎机有很多的机型,其中流化床式气流粉碎机是其效率最高的。其工作原理为物料进入粉碎室,超音速喷射流在下部形成向心逆喷射流场,在压差作用下,使磨底物料流态化,被加速的物料在多喷嘴的交汇点汇合,产生剧烈的冲击碰撞,摩擦而粉碎,被粉碎的细粉随气流一起运动至上部的涡轮分级机处,在离心力作用下,将符合细度要求的微粉排出。其优点是粉碎效率高,能耗 # 34 # *收稿日期:2004-09-24

粉体技术思考及作业题

一超细粉碎工程基础部分 (一)思考与复习题 1 什么是粉体、超细粉体与超细粉体技术? 2 超细粉体有什么主要性能? 3 理解并简述超细粉体在现代产业中的应用。 4 断裂开始和裂纹扩展受哪两个条件的控制? 5 粉碎设备的主要施力方式有哪几种? 6 如何根据被粉碎物料性质选择合适的施力方式? 7 粉碎物料时外力所做的功主要消耗在哪几个方面? 8 物料的强度与粉碎能耗、物料硬度以及可磨性之间的关系。 9 粉碎过程的机械化学变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0 按照助磨剂添加时的物质状态分为几种? 11 选择助磨剂的原则是什么? 12 影响助磨剂作用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3 什么是堆积密度、松动堆积密度和紧密堆积密度? 14 什么是粉体堆积的空隙率?影响粉体堆积密度和堆积空隙率的因素有哪些? 15 粉体的安息角、内摩擦系数和内摩擦角、粉体流动和临界流动的充要条件是什么?(二)其它需要记住和掌握的内容 1 十种典型矿物的莫氏硬度 2 表1-6中不同强度和硬度岩石或矿物名称 3 表1-7中不同性质物料施力种类的选择 4 重力和离心力分级原理及公式 5 牛顿分级效率与细粉提取率计算公式 6 常用的几种平均粒径计算公式 7 颗粒群平均粒度和其它表征计算公式 8 粒度度分布直方(矩形)图绘制方法 9 粒度连续频率分布和累积特性曲线绘制方法 10 在粒度分布图上求峰值粒径和中位径

(三)作业题 1 某分级机小时处理量Q=4t,分级粒度为10μm,原料中-10μm含量q=60%。分级后得细产品产量F=2.38t,其中-10μm含量f=95% ; 求:1)该分级机牛顿分级效率 2)该分级机细产品提取率 2 某粒群粒度分布测试数据表中已知测试数据,完成如下内容: 1)完成数据表中计算内容 2)分别画出该粒群粒度分布矩形图、微分分布曲线图、正负累积分布曲线图,在粒度分布图上标出峰值粒径和中值粒径 3)设颗粒是边长为d的立方体,试求颗粒群体总长度、总表面积、总体积、总质量、比表面积和平均比表面积(ρ=2700kg/m3) 4)分别求出以颗粒长度基准和质量基准的颗粒体平均粒径

超细粉体的应用及制备

应用与开发 超细粉体的应用及制备 刘宏英,李春俊,白华萍,李凤生 (南京理工大学超细粉体与表面科学技术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4) 摘要:介绍了超细粉体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研究了各种超细粉体的制备技术、分级技术及设备的性能特点,分析了国内外相关技术,对超细粉体技术今后的发展和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超细粉碎;制备;分级 中图分类号:T B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116(2001)01-0030-03 超细粉体技术是指制备与使用超细粉体及其相关的技术。其研究内容包括超细粉体的制备技术,分级技术,分离技术,干燥技术,输送、混合与均化技术,表面改性技术,粒子复合技术,检测及应用技术等。南京理工大学超细粉体与表面科学技术研究所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易燃易爆材料、纤维材料、塑性材料和刚柔混合材料等特殊材料的超细粉碎、混合、乳化、分级与表面改性技术研究。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际应用,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目前该技术与设备已广泛用于军民各个领域,为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由于超细粉体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涉及知识面很广,本文就超细粉体的应用、超细粉碎技术、分级技术作简要综述。 1 超细粉体应用的研究进展 超细粉体不仅本身是一种功能材料,而且为新的功能材料的复合与开展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1]。超细粉体由于粒度细、分布窄、质量均匀,因而具有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高、化学反应速度快、溶解速度快、烧结体强度大以及独特的电性、磁性、光学性等,因而广泛应用于许多高新技术领域。 1.1 在材料领域的应用 超细粉体在材料领域应用广泛。如磁性材料、隐身隐形材料、高耐磨及超塑材料、新型冶金材料及建筑材料。利用超细陶瓷粉可制成超硬塑性抗冲击材料,可用其制造坦克和装甲车复合板,这种复合板较普通坦克钢板重量轻30%~50%,而抗冲击强度较之提高1~3倍,是一种极好的新型复合材料[2]。将固体氧化剂、炸药及催化剂超细化后,制成的推进剂的燃烧速度较普通推进剂的燃烧速度可提高1~10倍[3],这对制造高性能火箭及导弹十分有利。1.2 在化工领域的应用 将催化剂超细化后可使石油的裂解速度提高1~5倍,赤磷超细化后不仅可制成高性能燃烧剂,而且与其它有机物反映可生成新的阻燃材料。油漆、涂料、染料中固体成分超细化后可制成高性能高附着力的新型产品。在造纸、塑料及橡胶产品中,其固体填料如:重质碳酸钙、氧化钛、氧化硅等超细化后可生产出高性能的铜板纸、塑料及橡胶产品。 1.3 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 医药经超细化后,外用或内服时可提高吸收率、疗效及利用率,适当条件下可改变剂型,如微米、亚微米及纳米药粉可制成针剂使用[4]。在医疗诊断方面可将超细粉经适当处理后注入或服入人体内进行各种病理诊断。 南京理工大学超细粉体与表面科学技术研究所已成功地为上海XX医药公司、常州XX公司及浙江XX公司等单位生产了大量超细硫糖铝及超细阿基诺维奇等药,产品性能提高,达到国际标准,因而大 第29卷第1期2001年2月 江苏化工 Jiangsu Chem ical Industry V ol.29N o.1  Feb.2001 收稿日期:2000-10-18 作者简介:刘宏英(1954年出生),女,江苏南京人,高级工程师,1980年毕业于华东工学院机械制造专业,长期从事超细粉体物料的制备、粉碎、分级等技术研究,已发表论文数篇。

粉体流动性测试方法

粉体的流动性 2012-01-16 12:01:04 粉体的流动性与粒子的形状、大小、表面状态、密度、空隙率等有关 粉体的流动性(flowability)与粒子的形状、大小、表面状态、密度、空隙率等有关,加上颗粒之间的内摩擦力和粘附力等的复杂关系,粉体的流动性无法用单一的物性值来表达。然而粉体的流动性对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制剂的重量差异影响较大,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粉体的流动形式很多,如重力流动、振动流动、压缩流动、流态化流动等,相对应的流动性的评价方法也有所不同,当定量地测量粉体的流动性时最好采用与处理过程相对应的方法,表12-7列出了流动形式与相应流动性的评价方法。 流动形式与其相对应的流动性评价方法 种类 现象或操作流动性的评价方法 重力流动 瓶或加料斗中的流出 旋转容器型混合器,充填 流出速度,壁面摩擦角 休止角,流出界限孔径 振动流动振动加料,振动筛 充填,流出 休止角,流出速度, 压缩度,表观密度 压缩流动压缩成形(压片)压缩度,壁面摩擦角内部摩擦角 流态化流动流化层干燥,流化层造粒 颗粒或片剂的空气输送 休止角,最小流化速度 (一)流动性的评价与测定方法 1.休止角 休止角(angle of repose)是粉体堆积层的自由斜面与水平面形成的最大角。常用的测定方法有注入法,排出法,倾斜角法等,如图12-10所示。休止角不仅可以直接测定,而且可以测定粉体层的高度和圆盘半径后计算而得。即tanθ=高度/半径。 休止角是粒子在粉体堆体积层的自由斜面上滑动时所受重力和粒子间摩擦力达到平衡而处于静止状态下测得,是检验粉体流动性的好坏的最简便的方法。休止角越小,摩擦力越小,流动性越好,一般认为θ≤40°时可以满足生产流动性的需要。粘附性粉体 (sticky powder)或粒子径小于100~200μm以下粉体的粒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大而流动性差,相应地所测休止角较大。值得注意的是,测量方法不同所得数据有所不同,重现性差,所以不能把它看作粉体的一个物理常数。 2.流出速度 流出速度(flow velocity)是将物料加入于漏斗中测定全部物料流出所需的时间来描述,测定装置如图12-11所示。如果粉体的流动性很差而不能流出时加入100μm的玻璃球助流,测定自由流动所需玻璃球的量(w%),以表示流动性。加入量越多流动性越差。 3.压缩度 压缩度(compressibility)将一定量的粉体轻轻装入量筒后测量最初松体积;采用轻敲法(tapping method)使粉体处于最紧状态,测量最终的体积;计算最松密度ρ0与最紧密度ρf;根据公式12-31计算压缩度c。

液相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及其应用(1)(2)

纳米TiO2的液相法制备及其研究现状 摘要:作为一种新型的无机材料,纳米TiO2以其稳定的化学性质、催化效率高、无毒、耐腐蚀性强而倍受关注,制备方法主要有气相法、液相法和固相法三大类,重点介绍了纳米TiO2的液相制备法及其研究现状,并对纳米TiO2粉体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纳米TiO2;液相法;研究;应用 0.前言 纳米材料[1]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一般直径在1~100nm之间。由于纳米微粒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以及量子隧道效应,从而展现多种特殊性质。而纳米TiO2是纳米材料中的重要一员,包括纳米颗粒、纳米线、纳米薄膜、纳米块材料和纳米复合材料[2,3]。由于纳米TiO2化学性质稳定、氧化能力强、无毒无害、价格便宜催化能力强而且没有二次污染等诸多优点而在气体净化、抗菌除臭涂料表面自清洁等领域具有特别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因此倍受关注,其开发与制备更是现在研究纳米TiO2的热点之一。 1.纳米TiO2的制备 纳米TiO2粉体的制备方法分为气相法、液相法和固相法。但是液相法是现在最常采用的,主要原因[4,5]在于:气相法中原子移动起来过于自由,容易因为碰撞而改变方向,影响反应的持续高效进行,而在固相法中原子则基本不改变位置,且固相间的反应是通过混合固体颗粒来实现的,这样混合的效果极其粗糙,仍需进一步的细化,但是在液体中自由程度相对比较适中。因此,液相法相比之下更加合理,并且液相法原料来源广泛、设备简单得到的颗粒的活性好。 液相法制备氧化物的基本原理[6]是将可溶于水或有机溶剂的金属盐按化学计量比制备成溶液,然后用沉淀剂或通过水解、蒸发升华等方式使金属离子均匀沉淀或析出,最终经过干燥得到相应的氧化物。对于组分比较复杂的材料同样容易得到均匀的分散性较好的粉末。该法制备TiO2通常有:溶胶-凝胶法(sol-gel)、液相沉淀法(LPD法)、水热合成法、微乳液法。

金属超细粉体制备的研究进展

金属超细粉体制备的研究进展 摘要:简要介绍了超细粉体的制备方法,并介绍了电爆炸法和电弧等离子法制备AI、Mg 粉体的工艺技术及其研究进展。这2种方法具有产品颗粒直径分布窄、粒度大小易于控制和调节、产品纯度高、便于收集、无污染等优点,且易于工业化。它们是目前生产金属细颗粒较环保和成本较低的方法。 关键词:水反应金属燃料;Al;M g;粉体;电爆炸法;电弧等离子法 1. 引言 俄罗斯“暴风雪”超高速鱼雷利用“超空泡”(supercavitation)原理突破了水下航行体的速度限制.达到了200节航速【1】。。其所用动力推进系统为水冲压发动机,该发动机使用的燃料是“水反应金属燃料”,该鱼雷具体使用的是“Mg基水反应金属燃料”【2】。“暴风雪”鱼雷的出现引起了美、德、日等国对水冲压发动机和水反应金属燃料的极大关注,并展开大规模的研究。水反应金属燃料的优点是不仅能量特性高,而且具有充分利用雷外海水作为能源的特点,能够显著提高燃料单位体积的能量密度,使鱼雷超高速、远航程航行成为可能【3】。 目前研究所采用的水反应金属燃料的主要原料有:活性金属如Al、Mg、B、Ti、Li、Na、K、zr、w等,金属氢化物如AlH 3、M gH 2、B 2H。、ZrH:及LiAIH。及一些活性较高的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碳化物等。考虑到成本、毒性、能量密度等各方面的问题,Mg和Al 是最佳选择14】。与Mg基金属水反应燃料相比,A1的成本更低,来源更广,稳定性更好,最主要的是Al基燃料的比冲要大于Mg基燃料的比冲【5】。 对于金属燃料能否用于水冲压发动机的要求,除了看其能量密度能否满足要求外,还要看其粒度、纯度能否满足点火要求等;而决定其点火温度的主要因素是金属粒子粒度的大小。若想降低或选择合适的金属粒子的点火温度,就必须制备出超细颗粒(包括微米级、亚微米级和纳米级粒子)的金属粒子。 超细粒子的制备方法 对于超细粒子的制备已经报道了许多方法,从这些报道来看,超细粉体的制备方法可根据反应体系的不同而分为气相法、液相法和固相法【6】。 气相法一般是指用气体原料或将原料蒸发成气体,然后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作用再生成超细颗粒的方法。这类方法中包括气相化学反应、激光合成法、电爆炸法、惰性气体冷凝法和电弧等离子体法。 气相法制备金属超细粒子的特点是产品纯度高、分散性良好、粒子粒径分布窄、粒径小。此外,通过控制气氛可以制备液相法难以制备的金属、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等非氧化物超细粉体【7】o 液相法(也称溶液反应法)是当前实验室和工业上广泛采用的合成高纯超细粉体的方法。其主要优点是能精确控制化学组成,易于添加微量有效成分,超细粒子形状和尺寸也较容易

粉体粒度及其分布测定

粉体粒度及其分布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粉体粒度测试的原理及方法; 2.了解影响粉体粒度测试结果的主要因素,掌握测试样品制备的步骤和注意要点; 3.学会对粉体粒度测试结果数据处理及分析。 二.实验原理 图1:微纳激光粒度分析仪工作原理框图 粉体粒度及其分布是粉体的重要性能之一,对材料的制备工艺、结构、性能均产生重要的影响,凡采用粉体原料来制备材料者,必须对粉体粒度及其分布进行测定。粉体粒度的测试方法有许多种:筛分法、显微镜法、沉降法和激光法等。 激光粒度测试是利用颗粒对激光产生衍射和散射的现象来测量颗粒群的粒度分布的,其基本原理为:激光经过透镜组扩束成具有一定直径的平行光,照射到测量样品池中的颗粒悬浮液时,产生衍射,经傅氏(傅立叶)透镜的聚焦作用,在透镜的焦平面上形成一中心圆斑和围绕圆斑的一系列同心圆环,圆环的直径随衍射角的大小即随颗粒的直径而变化,粒径越小,衍射角越大,圆环直径亦大;在透镜的后焦平面位置设有一多元光电探测器,能将颗粒群衍射的光通量接收下来,光--电转换信号再经模数转换,送至计算机处理,根据夫朗和费衍射原理关于任意角度下衍射光强度与颗粒直径的公式,进行复杂的计算,并运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处理数据,最后得到颗粒群的粒度分布。 激光粒度测试法具有适应广、速度快、操作方便、重复性好的优点,测量范围为:0.1—几百微米。但当粒径与所用光的波长相当时,夫朗和费衍射理论的运用有较大误差,需应用米氏理论来修正。 三.仪器设备 济南微纳颗粒技术有限公司Winner2000Z智能型激光粒度分析仪、微型计算机、打印机。 四.实验步骤 4.1测试前的准备工作 1.开启激光粒度分析仪,预热10~15分钟。启动计算机,并运行相对应的软件。 2.清洗循环系统。首先,进入控制系统的人工模式,不选择自动进水点击排水, 把与被测样品相匹配的分散介质加入样品桶,待管路及样品窗中都充满介质后, 再点击排水,关闭排水。其次,按下冲洗,洗完后,自动排出。按以上步骤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