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两首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_OK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_OK

2021/6/7
27
2021/6/7
7
品读诗歌,合作探究
质疑或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先 在小组解决,然后全班交流。
2021/6/7
8
品读诗歌,合作探究
• 示例1: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特指在生活中因遭 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作者写 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2021/6/7
5
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2021/6/7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6
2021/6/7
25
诵读诗歌,拓展延伸
1.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当你面对人生选择时 应怎么做? 2.运用象征手法,学写一节诗。
2021/6/7
26
小结
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 而其他许多条路由于人生的短暂而只能放弃。所以我们在 选择时必须慎重,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 作出独立自立的选择;人生的道路可能布满荆棘,困难重 重,但只要不懈努力、奋斗、拼搏,一定会有自己的人生 之路的;人生路上有无数次的跌倒、失败,不要悲伤,不 要心急,心儿永远向往着美好的未来,以一颗平常心对待 生活中的一切;人生路上充满挑战和机遇,应把握机遇, 随时迎接挑战。愿我们都能选择对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好 自己的人生之路。
谈谈对诗歌的感受(内容,思想感情)
2021/6/7
19
品读诗歌,合作探究

诗两首教学参考(优秀3篇)

诗两首教学参考(优秀3篇)

诗两首教学参考(优秀3篇)《诗二首》篇一《现代诗二首》自主学习方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让我们先跟贺敬之回革命圣地延安看看,再随徐志摩到英国著名的剑桥(康桥)上去散散步,好吗?一、搜集资料1、查阅资料,认识诗人,了解背景2、理解识记,加强人文积淀。

(1)贺敬之,当代、。

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等,剧本《》(与丁毅等合作)。

《回延安》选自《》,是贺敬之1956年重回延安参加“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时写的一首抒情诗。

(2)徐志摩诗人,有《花雨》《志摩的诗》《》等。

1918至1920年,他先后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

1925年和1928年,他出国途经英格兰,两次重访母校。

本诗是他1928年故地重游后在归国的轮船上写的。

二、积累字词1、读准字音:白羊肚()糜子( ) 荡漾( ) 青荇( )揉碎()斑斓()漫溯()笙箫( )2、辨字组词:羔()糜()窑()畔()箫()恙()靡()窖()衅()萧()三、整体感知1、默读诗歌,划分节奏,标出韵脚(1)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进亲人怀。

(2)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3)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2、诵读诗歌,了解大意,体味感情。

(1)《回延安》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全诗有五个部分,试着给每个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2)《回延安》一部分中“几回回梦里回延安”表现了;“千声万声呼唤你”表达了;“母亲延安”的表达作用是;“一头扑进亲人怀”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回到延安时的的心情。

(3)《再别康桥》写离情别绪,但全诗并不哀婉沮丧,如“河畔的金柳”像夕阳中的新娘,抒发了;“在康河的柔波里”诗人“甘心做一条水草,” 抒发了;“夏虫也为我沉默”交织着等复杂感情。

(4)读《再别康桥》的感受像()a、倾听岳飞高唱《满江红》b、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c、静听肖邦的小夜曲d、聆听阿丙的《二泉映》(5)一句话,《回延安》抒发诗人的感情;《再别康桥》抒发诗人的感情。

九年级下《诗两首》教案

九年级下《诗两首》教案

九年级下《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两首诗的基本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

2.分析两首诗的艺术特色,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两首诗的基本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

2.难点:分析两首诗的艺术特色,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江南逢李龟年》1.导入简要介绍诗人杜甫及其生平,引导学生了解诗人创作背景。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江南吗?江南有哪些美丽的风景?2.诗歌解读让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教师逐句解读诗歌,解释生僻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提问:诗人在诗中描绘了哪些江南美景?这些美景与诗人有何关联?3.分析艺术特色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分析诗人如何运用意象表达情感。

提问:诗人是如何通过描绘江南美景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韵律美,感受诗歌的音乐性。

4.拓展延伸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江南美景,感受江南文化的魅力。

提问:如果你身处江南,你会如何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第二课时:《泊船瓜洲》1.导入简要介绍诗人王勃及其生平,引导学生了解诗人创作背景。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瓜洲吗?瓜洲有哪些特色?2.诗歌解读让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教师逐句解读诗歌,解释生僻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提问:诗人在诗中描绘了哪些瓜洲美景?这些美景与诗人有何关联?3.分析艺术特色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分析诗人如何运用意象表达情感。

提问:诗人是如何通过描绘瓜洲美景来表达自己的孤独与无奈之情的?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韵律美,感受诗歌的音乐性。

4.拓展延伸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瓜洲美景,感受瓜洲文化的魅力。

提问:如果你身处瓜洲,你会如何表达自己的孤独与无奈之情?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古典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1.背诵两首诗。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解读两首诗,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提高了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诗两首》结构分析

《诗两首》结构分析

《诗两首》结构分析
《诗两首》结构分析
【层次结构】
1、《乡愁》:
第一段:写小时候离家外出读书,小小邮票封封家书寄乡愁──思念母亲。

第二段:写长大后奔走他乡谋生,窄窄船票趟趟归路连乡愁──思念爱人。

第三段:写到后来时空隔离沟通,矮矮坟墓生死分割断乡愁──怀念母亲。

第四段:写至现在形势所迫离国,浅浅海峡台湾大陆隔乡愁──思乡思国。

2、《我爱这土地》:
第一部分(第1节):以鸟眷恋土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之情。

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使诗的境界更为深邃博大。

诗人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并运用一系列意象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土地”为什么是被暴风雨所打击的?“河流”何以是悲愤的?“风”又怎样会激怒?读着这些诗句,人们不能不想到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正遭受的苦难,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进行。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课《诗两首》课文全解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课《诗两首》课文全解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课《诗两首》课文全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学习语文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必修一《诗两首》课文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语文必修一第二课《诗两首》课文全解【基础知识】重要字音:彷(páng)徨寂寥(liáo) 惆怅(chàng) 凄婉(wǎn) 颓圮(pǐ) 青荇(xǐng) 浮藻(zǎo) 长篙(gāo)漫溯(sù)斑斓(lán) 笙(shēng)箫多音字:看守看见遒劲有劲着迷执著装载记载悄悄悄然重要字形:彷徨惶然惋惜哀婉彷徨牌坊惆怅稠密丝绸追溯朔风挑衅河畔斑斓无耻谰言波澜颓圮祭祀杞人忧天重要词义:彷徨:(心事重重)地走来走去,犹疑不决。

颓圮:坍塌,毁坏。

近义词辨析:沉淀:指沉到溶液底层的难以溶解的物质,比喻凝聚,积累。

积淀:指长时间积累起来的习俗、文化。

彷徨:犹疑不决的走来走去。

倘佯:自由自在地走来走去。

文学常识: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

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的明朗、沉挚。

徐志摩(1896-1931),笔名云中鹤、南湖,浙江海宁人。

诗人、学者。

新月社的主要发起人和主要成员之一。

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名篇有《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在病中》等。

【文本释要】一《雨巷》《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

诗作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将它投寄到《小说月报》。

当时代理《小说月报》编辑的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

《诗两首》七年级优秀语文教案

《诗两首》七年级优秀语文教案

《诗两首》七年级优秀语文教案《诗两首》七年级优秀语文教案[教学思路]本文的两首诗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对母亲的深爱。

《纸船》是献给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

诗人以纸船为题,赋予纸船以特别的含义,寄托了对母亲刻骨铭心的思念。

《金色花》从假想写起,“假设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依恋。

在教学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进步感悟诗的才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安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才能。

由“假设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让学生感受到想象的新奇而美妙,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既开展学生的个性,又开展合作精神,进步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泉,母爱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美妙的感情。

我们伟大的母亲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爱,你怎样向母亲表达你的爱意呢?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

母爱一直是文学作品中永久的主题,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人深情地颂扬过母亲。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样的两首诗:中国女作家冰心的《纸船》,和印度大文豪泰戈尔的《金色花》。

二、出示目的1、把握诗文基调,表情朗读诗文,培养鉴赏诗歌的才能;背诵诗歌,丰富语言积累。

2、自主、合作、探究地进展学习。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安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才能。

三、知识积累以下知识主要让学生在预习中作好积累笔记,课堂上老师以检阅的方式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

1、字词积累大家预习了吗?看看这些字词你解决了没有?字:嗅摩衍匿祷词:匿笑祷告读一读,讲一讲。

2、作家作品知识积累:关于泰戈尔: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___年诺贝尔文学奖。

关于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诗人、散文家、小说家、儿童文学家。

29 古诗两首

29 古诗两首
29 古诗两首
预习检查
我会认


xiāo

zhú 烛
xiǎo 晓
字词乐园
我会读
• 乞巧 • 屏风
今宵 蜡烛
碧霄 破晓
渡河 偷走
字词乐园
巧记生字

霄 偷
想吃无口,苦苦哀求。
小“肖”的头上都是雨水。 一人拿走前字帽,一人前边紧紧靠。
字词乐园
比较生字
乞 ( qǐ )
(乞巧)
气 ( qì ) (天气) 宵 (xiāo) (今宵) 霄 (xiāo) (碧霄)
内(今河南沁阳)人。与杜牧齐
名,称“小李杜”。其诗风与
杜甫更为接近 。
课文详解
品词析句: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课文详解
用云母做的屏风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银河,天河
课文详解
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
长河渐落晓星沉。
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 落未落的动态
随堂练习
默写古诗《乞巧》

乞巧
) 作者( 林杰 )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随堂练习
我会解释词语
长河: 银河,天河。
应悔: 应该后悔。
夜夜心: 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独。
资料宝袋
作者简介:林杰(831—847),字智周,
福建人,唐代诗。小时候非常聪明,
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
棋艺。卒,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
诗两首。
课文详解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2《诗两首》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2《诗两首》
“嘶哑”表现出“鸟儿”歌唱不已,哪怕唱 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几多 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不会停止对 祖国的爱的表达。如果用“清脆”或“嘹亮” 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
感情的表达。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有何深意?
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 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 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
族的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
假如你是一只鸟,联系我们今天改革开 放的新时代,你会唱些什么呢?仿照例子试
一试。
示例: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清脆的 喉咙歌唱:这高峡出平湖的三峡大坝,这可
上九天揽月的神州飞船……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要欢快的歌唱: 这个养育中华儿女的家园, 这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土地, 这个被太阳照亮的前程, 和那东方雄狮崛起的时代…… ——然后,我的青春开始褪色, 为什么我仍面带微笑,心含希望?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女旷古忧愁的思乡之泪啊!
这首诗作者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寄托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
理解,用具体的事物为“乡愁”打个比方。
乡愁是串串驼铃,声声叩响游子的心扉; 乡愁是一杯月色,斟满的是绵绵的思念; 乡愁是颗颗露珠,折射长途跋涉的身影; 乡愁是一轮明月,镜子似的明月,照着家乡,
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代表作】诗集《大堰河》《北 方》,长篇小说《绿洲笔记》等。
本文写于1938年11月17日,发表于同年12月桂林 出版的《十日文萃》。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 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作者和当时文艺 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作者满怀对
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如你欺骗了生活,
以为神鬼不知,心安理得
且慢,生活并没有到此为止
有一天,它会教你向它认错
大地的心是诚实的 孩子的眼睛是诚实的 人生只有一步一个脚印 才会有无憾的付出无愧的收获
宫 玺
仿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写一首小诗。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作者简介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
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当过 纺织工人、教员、记者、经营过 农场,办过私立学校,并开始写 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 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他的诗朴实无华,却又 细致含蓄,耐人寻味。
有人说……
初读感知
读准字音 读清句读 读出感情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shùn)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既然“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为什么 “现在却常是忧郁”?

对待生活我们应该抱有积极 乐观的态度,但是生活中常 常有挫折与失意、痛苦与悲 伤,这是不可避免的。
思考
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 亲切的怀恋”?
一方面诗人强调一种积极 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 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 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 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即 使是痛苦的,所以没有必要消 极悲观。
其代表作有诗集有 《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
检查预习
幽寂: 幽静寂寞。 延绵: 延续不断。 伫立(zhù ): 长时间地站着。 涉足(shè ): 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荒草萋萋: (qī)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未选择的路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慎重选择现在的路,就是为明天的 成就作了铺垫。
写作特点的比较 《未选择的路》运用象征的手法,写得含蓄。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全诗没有意象,只 是在纯粹说理,但却没有说教意味,语气亲 切自然,清新流畅,感情热烈深沉,给人以 启示。
生字复习 忧郁(yōu yù) 涉足(shè) 萋萋(qī) 路径(jì ng) 幽寂(jì )
亚历山大· 普希金,俄 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 史称“俄罗斯文学之 父”。 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 语言的创建者和 近代俄罗斯文学 的奠基人。

他出生于贵族地主家庭, 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 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 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 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 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 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 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 38岁。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思考

“我”选择了一条什么样的路呢?

未选择的路又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
思考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这首诗中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条未选择的 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这也正是人生的真 实写照。” (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

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却放在未选 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已经作出了 选择,为什么着重写未选择呢?
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人生道路的选择 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让 人想念和留恋。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 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诗人念 念不忘未选择的路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也给 这首诗增加了忧郁的情绪。
如何理解“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自己选择的路,就一定要走到底, 无怨无悔,这样的人生才是完整而有意 义的。因此,“选择”除了需要理智的 放弃、睿智的选取,更需要意志的延续。
不久之后,他的第一本诗集《孩子的 意愿》出版了,很快就以其特有的朴素坦 率和真诚赢得了诗人们的好评。美国著名 诗人庞德特别撰文推荐,说它是美国很长 一段时间以来最好的一本诗集。 1915年弗罗斯特回到美国,此后他的 诗名日盛,分别于1924年,193年,1937 年,1943年四次获得普利策奖,并在几所著 名的大学中任教师、驻校诗人与诗歌顾问。
瞬息(shùn)
伫立(zhù) 足迹(jì ) 镇静(zhèn) 延绵(yán)
作者通过展示他的生活态度,要告诫我们的是:
要积极乐观面对困难, 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 那段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 便会变得美好起来。
思考:
面对逆境,我们就只有耐心等待,不 予抗争吗?说一说你的看法。
人的优点像一粒粒珍珠,积极的 心态像根绳子把他们串成美丽的项链, 而消极的心态则会把它们打翻在地, 失去原有的光泽。
写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普希金1825年在被 流放的日子里题在邻人女儿姬姬纪念册上的一 首哲理抒情诗。全诗共8行,既是一位长者对于 心爱的孩子的叮咛和嘱托,更是诗人在严峻艰 苦的岁月里的座右铭。
整体把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困苦甚至 不幸而身处逆境。 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 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1)弗罗斯特读高中时就开始写诗,17岁发表了 处女作。以后一直坚持写诗,但很少能发表,20 年中仅在小刊物上发表6篇。 2)弗罗斯特的祖父去世前写下遗嘱,给予他对德 里农庄为期十年的无偿使用和占有权。十年后,弗 罗斯特接近不惑之年,对“一仆不侍二主”的道理似 乎已经心领神会。在内心强烈创作欲望的召唤和驱 使下,他做出了人生中的一个重大抉择:倾注身心, 专事写诗。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 1912年9月,弗罗斯特变卖了祖父遗留的农场,再 加上几年教书所得的一点积蓄,就这样带着妻子、 四个孩子和他在农庄创作的诗歌搭船过海到了彼岸 的英国,寻求实现梦想的园地。(上海译文出版社 《弗罗斯特的乡情孕育之所》)
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 什么道理?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 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 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 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 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 独立自主的选择。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 彩的描写。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条关 于“路”的名言警句。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李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 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 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 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 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 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 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 必来,正义必胜。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有人说:“14岁那年,我读到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 次读这首诗的时候,我就知道我是不会忘了这首诗的,他将成为 我生活的一部分。” 有人说:“我17岁的时候最喜欢普希金的诗句是《假如生活欺 骗了你》中的‘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有人说:“这首诗已陪我度过许多难过的时刻,我喜欢这首诗。” 有人说:“这是第一首吸引我的诗,初中时候读到的,很感动。”
整体把握:
当生活欺骗了你时:
诗人提出了怎样的叮咛和嘱咐?
不要 悲伤 不要 心急
需要 镇定
相信 未来
整体把握:
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 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
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 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 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 都会过去;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 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 终会到来。




他是俄国诗人(1799-1837),他的创作对俄 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海》、《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等。 他的诗歌,像太阳一样照耀着十九世纪的文坛, 他被喻为“诗歌的太阳”,被称作是“俄罗斯 文学之父”。 他的说理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问世后,成 为许多人激励自己的座右铭。
每一条道路上都有出发的人, 每一个人头上都有一方天空, 每一方天空上都有莫测的云, 每一朵云都兆示着命运。 无声地选择方向, 一颗星辰或者一双眼睛, 人怎样地选择世界, 世界就怎样地选择人。 默默地选择起点, 骄傲地选择归程, 夜间选择黎明的人, 黎明选择他为自由的风。
选择飞鸟或者一片落叶, 选择岩石或者一阵烟尘, 谁在无可选择中选择, 他就是被选择的人。 每个人都有一颗无名的心, 每颗心都有寂寞的时辰, 谁选择寂寞的世界, 世界就选择他的歌声。 流星在选择中下沉。 太阳在选择中上升。 ——雪莱《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