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 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历年真题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诗歌选读》自测题1

《中国古代诗歌选读》自测题1

《中国古代诗歌选读》自测题1《古代诗歌作品选读》自测题(半开卷)1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部分一、选择题1、《采薇》一诗选自《诗经》的A、卫风B、秦风C、大雅D、小雅2、《蒹葭》一诗选自《诗经》的A、卫风B、郑风C、秦风D、豳风3、《诗经》中属于周代贵族的诗歌是A、“十五国风”B、《商颂》C、《大雅》《小雅》D、《鲁颂》4、《诗经》中“雅”的作者是A、国君B、百姓C、国君及百姓D、贵族5、《蒹葭》的主题是A、思念恋人的甜蜜B、寻找贤人的痛苦C、思念、追寻情侣的迫切心情D、想念、追寻情侣而可望不可及的痛苦6、《蒹葭》表现了中国文学中的一个传统母题是A、渴望B、奋斗C、追寻D、悲秋7、屈原的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A、《离骚》B、《九歌》C、《九章》D、《天问》8、楚辞原来是单篇流传,后将其编为一辑的是A、刘向B、屈原C、孔子D、萧统9、《山鬼》是《楚辞》()中的作品A、《离骚》B、《天问》C、《九歌》D、《九章》10、“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是谁的诗句?A、李清照B、辛弃疾C、曹植D、屈原11、后来人将楚辞称为“骚体”的原因是A、屈原的代表作叫《离骚》B、楚地也称为“骚地”C、楚辞大部分作品是抒发不平的牢骚D、“骚”是楚地特有的音乐乐调12、《行行重行行》属于A、《诗经》B、南北朝乐府C、乐府D、“古诗十九首”13、“古诗十九首”的编选者是A、班固B、曹操C、萧统D、曹植14、史称“登高必赋”,“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的诗人是A、陈子昂B、曹操C、辛弃疾D、陆游15、“建安诗歌”因为其鲜明的特点而被称为什么?A、建安诗骨B、建安风韵C、建安之音D、建安风骨16、“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出处是A、《观沧海》B、《蒿里行》C、《龟虽寿》D、《短歌行》17、“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出自A、《观沧海》B、《蒿里行》C、《龟虽寿》D、《短歌行》18、《观沧海》的作者是A、屈原B、李白C、曹操D、陶渊明19、“扬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出自A、《从军行》B、《白马篇》C、《饮马长城窟行》D、《战城南》20、曹植表现武艺高强的游侠少年形象的是A、《从军行》B、《白马篇》C、《饮马长城窟行》D、《战城南》21、“古诗十九首”的作者是A、萧统B、汉代某一个文人C、汉代某一群文人D、从古至汉代的文人23、中国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是A、曹操B、王维C、谢灵运D、谢朓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共收入西周的诗歌共300篇,先秦时通称为诗或诗三百。

201810考期真题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含解析)

201810考期真题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含解析)

2018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题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试卷(课程代码 00532)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部分选择题(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诗经》的“颂”分为【】A.《夏颂》《商颂》《周颂》B.《夏颂《商颂》《鲁颂》C.《周颂》《鲁颂》《商颂》D.《周颂》《鲁颂》《秦颂》【答案】C.《周颂》《鲁颂》《商颂》【解析】本题正确选项为C。

《诗经》中的“颂”是王室宗庙祭祀用的舞曲,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2.下列史书中采用编年体的是【】A.《左传》B.《国语》C.《战国策》D.《史记》【答案】 A.《左传》【解析】《国语》《战国策》为国别体史书,《史记》为纪传体通史,故B、C、D 三项均可排除。

选项中只有A项《左传》为编年体史书。

3.《鲁仲连义不帝秦》中鲁仲连批驳的对象是【】A.苏秦B.张仪C.辛垣衍D.冯谖【答案】C.辛垣衍【解析】本题正确选项为C。

在秦围赵国都城邯郸而赵国求救于魏之际,鲁仲连挺身而出,批驳魏将辛垣衍尊秦为帝、向秦屈膝的主张,使辛垣衍惭愧而退。

4.《齐桓晋文之事》中与孟子对话的是【】A.齐闵王B.齐宣王C.齐景公D.齐桓公【答案】B.齐宣王【解析】本题正确选项为 B.孟子曾游说过齐宣王和梁惠王,且做过齐室王的客卿。

《齐桓晋文之事》写的是孟子和齐宣王关于齐桓公和晋文公事迹的探讨。

5.《劝学》选自【】A.《老子》B.《庄子》C.《孟子》D.《荀子》【答案】 D.《荀子》【解析】《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6.名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出自【】A.《离骚》B.《湘君》C.《湘夫人》D.《涉江》【答案】C.《湘夫人》【解析】“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出自先秦屈原的《九歌·湘夫人》。

三、汉代乐府民歌和文人五言诗

三、汉代乐府民歌和文人五言诗

(二)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
• 1、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现实批判精神。
• 汉乐府民歌源于民间,所反映的都是社会 下层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喜怒怨愤,与汉代 文人文学以反映上流社会生活为主有天壤 之别,因而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二)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
• 1、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现实批判精神。
• 同时汉乐府民歌以叙事的手法反映生活,强化了 诗歌的生活气息。 • 汉乐府民歌所反映的生活事实早已存在,而且后 来也长期存在,这不仅使读者更容易受到感染, 也为后代诗歌创作提供了内容极其广泛的题材。 尤其是在表现社会生活时,汉乐府民歌体现出关 注民生疾苦的忧患意识和揭露社会黑暗的现实批 判精神。
• • • • • • • • • • • •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 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 “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 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 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 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 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 从乞求与孤儿买饵,对交啼泣, 泪不可止:“我欲不伤悲不能已。” 探怀中钱持授交。 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 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
《十五从军行》汉乐府
• 十五从军行,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升旅谷,井上升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2、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 ②乐府民歌展现了战争和劳役给民众带来 的深重苦难。
• 《战城南》: • 直接描绘战死的士卒横尸疆场听任乌鸦啄 食的惨烈场景,这是民生的悲剧。 • 《古歌》、《悲歌》抒发出远离家乡的征 夫浓厚而沉重的乡愁和怨愤。
2、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东汉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

东汉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

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这首诗写失意之士怨同门友新贵后忘却 遗弃旧友之情,有世态炎凉之感。
(三)及时行乐的消极颓废情绪
——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一、游子之歌
(一)追求功名富贵、立身荣名之志
今日良宴会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贫贱,轗轲长苦辛。 这首诗借阐明曲中真意,抒发人生短促, 应当速求富贵,莫守贫贱。
客从远方来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位思妇将丈夫远方捎 来的绮裁为合欢被的细节,展现了思妇内 心的喜悦,表现游子思妇坚贞不渝的爱情 。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相思→采芳草→望旧乡→相思,回环曲折的抒 情中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因常年游历仕途不得归 家的相思难遣、苦闷忧伤的情绪。
二、思妇之辞

相思 别怨 痴情 忠贞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倚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这首诗表现一位思妇对离家远行、久 别不归的游子的刻骨思念与怨情。

Chapter13古诗十九首

Chapter13古诗十九首

大学语文题库古诗十九首一、单选题1《行行重行行》一诗中开篇有“与君生别离”的描绘,其中“生”字可有三种解释,不包括以下(A)项。

A 作生疏,疏离解B 生离死别之意C 生生拆散之意D 作动词,表示从无到有的过程2《古诗十九首》最早出现在(D)。

A 《后汉书》B 《艺文志》C 《史记》D 《文选》3我国已知最早的爱国诗人是(B)。

A 阮籍B 屈原C 文天祥D 杜甫4王国维先生用三句诗来表述人生的三境界,其中形容第三境界的是(C)。

A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

B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C 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D 劝君歌少息,人生亦如此。

王国维先生用三句诗来表述人生的三境界,其中不包括以下(D)项。

A.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

B.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C.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D.劝君歌少息,人生亦如此。

5李白《玉阶怨》一诗,“玲珑望秋月”中的“秋月”代表的是一种(C)的意境。

A 人生悲欢离合的愁绪B 寄托思念故乡C 代表心灵对美好的追寻与向往D 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感6李商隐的《燕台四首》主要描述的是一种(D)情感。

A 愤懑不得志B 怀古C 思乡D 女子对爱人的思盼7古代诗词中常出现“慷慨”一词,与现代的用法相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 壮士不得志于心的一种感慨B 与现代的用法一致,表示大方之意C 面临失意时的无奈D 指有志不获成的内心情怀8优秀作品可分为三个层次,其中不包括(C)。

A 情思上的感动B 感官上的触动C 内心的共鸣D 思想上的感发9古代文人常写诗抒怀,一般有内向和外向两种不同的精神追求路数。

(C)作开启了文人有待于外的肯定这种精神追求的传统。

A 《楚辞》B 《论语》C 《诗经》D 《孟子》10学习诗词创作首要的任务是(D)。

A.抄写B.自行创作C.背诵D.知识储备11按照情感主题对《古诗十九首》进行划分,不包括以下(C)项。

汉乐府考试题目及答案

汉乐府考试题目及答案

汉乐府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汉乐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朝代?A. 商朝B. 周朝C. 秦朝D. 汉朝答案:B2. 汉乐府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宗教仪式B. 宫廷娱乐C. 民间祭祀D. 军事训练答案:B3. 汉乐府中最著名的诗歌是以下哪一首?A. 《离骚》B. 《诗经》C. 《孔雀东南飞》D. 《木兰诗》答案:C4. 汉乐府诗歌的特点之一是?A. 抽象含蓄B. 直白朴实C. 华丽辞藻D. 长篇大论答案:B5. 以下哪位诗人与汉乐府诗歌有密切关系?A. 李白B. 杜甫C. 曹操D. 王维答案:C6. 汉乐府诗歌中,以下哪一项不是其常见的主题?A. 爱情B. 战争C. 田园D. 神话答案:D7. 汉乐府诗歌的韵律特点是?A. 严格遵循平仄B. 无韵律要求C. 韵律自由灵活D. 韵律固定不变答案:C8. 汉乐府诗歌的创作主体主要是?A. 宫廷文人B. 民间艺人C. 宗教人士D. 军事将领答案:B9. 汉乐府诗歌中,以下哪一项不是其常见的艺术手法?A. 比喻B. 夸张C. 讽刺D. 抽象答案:D10. 汉乐府诗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 诗歌形式B. 诗歌内容C. 诗歌主题D. 诗歌风格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汉乐府诗歌中常见的主题包括哪些?A. 爱情B. 战争C. 田园D. 神话E. 政治答案:A, B, C, E12. 汉乐府诗歌的特点包括哪些?A. 直白朴实B. 韵律自由灵活C. 篇幅短小精悍D. 抽象含蓄E. 多用比喻答案:A, B, C, E13. 汉乐府诗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诗歌形式B. 诗歌内容C. 诗歌主题D. 诗歌风格E. 诗歌韵律答案:A, B, D, E14. 汉乐府诗歌的创作主体包括哪些?A. 宫廷文人B. 民间艺人C. 宗教人士D. 军事将领E. 农民答案:B, E15. 汉乐府诗歌中常见的艺术手法包括哪些?A. 比喻B. 夸张C. 讽刺D. 抽象E. 直白答案:A, B, C, E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6. 汉乐府诗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________朝。

古诗十九首诗词练习题

古诗十九首诗词练习题

古诗十九首诗词练习题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们以简洁、深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学习古诗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帮助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下面是一些古诗的练习题,通过对这些诗歌的理解和创作,我们可以更好地领悟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1. 杜甫的《登高》中有一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请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句诗的意境。

2.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一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请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3. 李白的《静夜思》中有一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请描述一下你在静夜中看到的月亮,以及你的感受。

4.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一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请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句诗的意境。

5. 杜牧的《秋夕》中有一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幅画面,并谈谈你的感受。

6. 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有一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请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7.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有一句“世人谓我恋长安,其实只恋长安人”,请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8.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一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请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句诗的意境。

9.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有一句“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请描述一下你在月夜中听到的雁声,以及你的感受。

10. 李白的《将进酒》中有一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请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以上是一些古诗的练习题,通过对这些诗歌的解读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古人的情感和思想。

古诗是一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希望大家能够通过练习题的完成,更好地领略古诗的魅力。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汉代文学-汉乐府及文人五言诗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汉代文学-汉乐府及文人五言诗
宿瘤女者,齐东郭采桑之女,闵王之后也。——项有大瘤,故 号曰“宿瘤”。闵王出游,至东郭,百姓尽观,宿瘤采桑如 故。闵王怪之,召问曰:“……”封曰:“妾受父母教采桑,不 受教观大王。”王曰:“此奇女也!”……命后乘载之……以为 后。(《齐宿瘤女传》)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 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七月》)
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完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思考题:对比《诗经·氓》与《上山采蘼芜》
(四)讽刺政治黑暗、揭露权贵荒淫。汉代谣谚多 为史书所录,旨在反映社会、政治问题。
• 汉乐府一经文人的改造,就从里到外发生了变化, 从思想内涵和审美情趣就与民歌大相径庭。文人 们自不必“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而是更 多地体现自我,表现自我,多抒发羁旅他乡的哀 愁,人生苦闷,及时行乐的情感
五言诗起源于民间
萌芽于《诗经》五言句式 • 五言诗的萌芽可上溯到《诗经》中的一些五言句式,如《召
辩女者,陈国采桑之女也。晋大夫解居甫使于宋,道过陈, 遇采桑之女,止而戏之,曰:“汝为我歌,我将舍汝”。采 桑女乃为之歌曰:“……”大夫曰:“为我歌其二。”女曰: “墓门有梅,有鹗萃止。夫也不良,歌以讯之。讯予不顾, 颠倒思予!”大夫曰:“其梅则有,其鹗安在?”女曰:“陈, 小国也,摄乎大国之间,因之以饥饿,加之以师旅,其人且 亡,而况鹗乎!”大夫乃服而释之。(《陈辩女传》)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楚辞·国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乐府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
一、单项选择题
06.4
12.最早收录“古诗十九首”的总集是()
A.《玉台新咏》B.《文选》
C.《乐府诗集》D.《古诗纪》
07.4
20.《乐府诗集》中保存两汉乐府民歌最多的类别是()
A.《鼓吹曲辞》
B.《杂曲歌辞》
C.《相和歌辞》
D.《杂歌谣辞》
09.4
7.最早录载“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的著作是()
A.《后汉书》
B.《乐府诗集》
C.《文选》
D.《汉书》
8.下列作品属汉乐府民歌的是()
A.《涉江采芙蓉》
B.《上山采蘼芜》
C.《陇头流水歌》
D.《子夜四时歌》
9.下列作品中,属于《古诗十九首》的是()
A.《枯木期填海》
B.《驱车上东门》
C.《北方有佳人》
D.《艳歌何尝行》
10.4
14.“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一语评价的是()
A.《国风》B.《九章》
C.汉乐府民歌D.《古诗十九首》
11.4
13.从现存资料看,较早对汉乐府进行分类的是( )
A.应亨
B.蔡邕
C.夏侯宽
D.郭茂倩
14.下列诗句出自《古诗十九首》的是( )
A.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B.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
C.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D.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二、多项选择题
05.4
33.下列关于五言诗起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西汉中期的“苏李诗”,是五言诗形成的标志
B.先秦时期的五言民谣,是五言诗形成的标志
C.东汉前朝的文人五言诗,是五言诗形成的标志
D.五言诗的形成,经过了长期的孕育
E.王言诗的形成,是文人创作的结果
三、名词解释
四、简答题
40.简述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05.4
41.简述《古诗十九首》的情思内涵。

05.4
41.简述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11.4
五、论述题
08.4
44.汉代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唱出了人民的心声,也具备民歌的鲜明色彩。

试以《东门行》、《艳歌行》、《战城南》、《十五从军征》、《鸡鸣》、《有所思》、《上邪》、《陌上桑》等名篇为例,具体论说汉乐府民歌在情感内涵和艺术表现方面的特色。

10.4
44.试以《行行重行行》、《回车驾言迈》、《迢迢牵牛星》为例,论析《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