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_25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_22

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崇明的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围绕建设现代化生态岛区的总目标,大力实施科教兴县主战略,坚持三岛功能、产业、人口、基础设施联动,分别建设综合生态岛、海洋装备岛和生态休闲岛,依托科技创新,推行循环经济,发展生态产业,努力把崇明建成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岛区。
功能定位崇明三岛功能定位围绕世界级生态岛的总体目标,主要体现以下六个方面:1、森林花园岛。
形成以长江口湿地保护区、国际候鸟保护区、平原森林、河口水系为主体的生态涵养功能。
2、生态人居岛。
形成布局合理、环境幽雅、交通便捷、文化先进的生态居住功能。
3、休闲度假岛。
形成以休闲度假、运动娱乐、疗养、培训、会展为主体的生态旅游功能。
4、绿色食品岛。
形成以有机农产品、特色种养业和绿色食品加工业为主体的生态农业功能。
5、海洋装备岛。
形成以现代船舶制造和港机制造为主体的海洋经济功能。
6、科技研创岛。
形成以总部办公、科技研发、国际教育、咨询论坛为主体的知识经济功能。
总体空间布局按照生态崇明的总体目标和功能定位,统筹三岛空间布局。
崇明岛综合体现“长江入口绿色之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规划建设用地约207平方公里,约占岛域土地面积的16.8% 。
长兴岛以现代船舶和港机制造为特色的岸线产业岛。
规划城镇建设用地约31平方公里,占岛域面积的38.8% 。
横沙岛以休闲度假为特色的旅游度假岛。
规划城镇建设用地约6.4平方公里,占岛域面积的12.3% 。
七大功能分区按照“统一规划、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要求,崇明划分为七大功能分区:崇东分区:以生态居住、休闲运动、国际教育为主的科教产业集聚区和门户景观区。
崇南分区:人口集聚的田园式新城和新市镇区。
崇西分区:以国际会议、滨湖度假为主的景湖会展区。
崇北分区:以生态农业为主的规模农业区和战略储备区。
崇中分区:以森林度假、休闲居住为主的中央森林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_115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以《崇明岛未来是什么样子》为例一、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冲积岛形成的地理过程,培养学生认识地理环境是在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帮助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
2.通过对崇明岛形成的历史和现实的资料搜索,整理加工,提炼地理学习过程中重视时间尺度,空间尺度,树立正确的时空观,培养学生在区域认知时所必备的时空认识能力。
3.设计冲积岛形成的地理实验,为学生模拟真实的地理情景,让其自然地从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关系;按照实验的操作步骤,提升学生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
4.展示崇明岛规划示意图,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要更好的发展,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长江流域内丰富的泥沙是冲积岛形成的物质因素。
2.流水搬运和海水顶托是冲积岛形成的动力因素。
3.科里奥利力是沉积岸和堆积岸的直接作用力。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设计实验的用具、场地、安排操作人员,明确操作步骤,安全卫生操作,书面真理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论。
讲授法;在授课过程中穿插必要的讲授是必要的,注意用语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授课过程1.欲。
2.统、境,析做准备,空观。
m d a-heyxkm0j q1t7kyrr.m p4岸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若该河为平直河道,剖面是由然力的影响,则该河位2.使学生树立人类活动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尊重自然规六、板书设计一、河口冲击岛:形成因素二、崇明岛的变迁三、崇明岛的未来:七、设计反思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认为,有效的性质概念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基础上的,因此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注意了:㈠在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和新知识间寻找“最近发展区”。
㈡引导学生通过同化,顺应掌握新知识。
㈢设法走出“性质概念一带而过,演习作业铺天盖地”的误区,促使自己与学生一起走进“重视探究、重视交流、重视过程”的新天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地表形态的塑造 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_20

高中地理新课标地理1(人教版)第四章教学设计问题探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设计思路其中崇明岛位于西太平洋沿岸中国海岸线的中点地区,地处中国最大河流长江入海口,是全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也是中国仅次于台湾岛、海南岛的第三大岛屿,有“长江门户、东海瀛洲”之称。
全岛三面环江,一面临海,西接滚滚长江,东濒浩瀚东海,南与浦东新区、宝山区及江苏省太仓市隔水相望,北与江苏省海门市、启东市一衣带水。
其中崇明岛位于西太平洋沿岸中国海岸线的中点地区,地处中国最大河流长江入海口,是全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也是中国仅次于台湾岛、海南岛的第三大岛屿,有“长江门户、东海瀛洲”之称。
全岛三面环江,一面临海,西接滚滚长江,东濒浩瀚东海,南与浦东新区、宝山区及江苏省太仓市隔水相望,北与江苏省海门市、启东市一衣带水。
本研究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学会将自然和人为因素结合起来分析地表形态的发展变化。
教学建议1.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建议做一个模拟试验,在一个狭长的水槽中,用沙土堆出山脉、河谷、平原、大海等地表形态,让一定量的水从山上流下来,观察泥沙在下游和河口的堆积情况,然后重复上述实验,直到有冲积岛形成。
2.冲积岛发育于河流入海的口外海滨地区,它的形成不仅仅与流水有关,而是河流和海洋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建议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明确阐明这个观点。
3.对资料2的分析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建议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历史年代和崇明岛的位置来加以分析。
从图中可以发现,在1101年前,崇明岛是一个小岛,而后分为南北两岛;南岛由西向东迁移,三易其位;北岛由南向北发展,四易其位;两岛于1530年前后合并,并向东迁移,于1583年形成现在的崇明岛;总体趋势是不断向海迁移。
4.对于资料3,建议教师让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
其中,问题1的答案是: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围垦滩涂、使崇明岛的面积不断增加;问题2的答案是:围海造陆扩大了人类的生存范围,但对自然环境还是有一定影响的,例如,改变了河口地区水流的速度和方向,改变水生生物的生活环境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51

“崇明岛的将来是什么样子”教课方案课题崇明岛的将来是什么样子课标联合实例,剖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要素。
知识与技术:①会用地理语言描绘崇明岛发育的地理过程和变迁;②能说出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③剖析展望崇明岛的将来;④在问题研究中学会研究性学习。
过程与方法:①经过冲积岛模拟实验,总结其形成要素;②联合长江河口冲积岛变迁图,总结崇明岛变迁的重要原由和整体变迁趋向;教课目的③用所采集到的资料,剖析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④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剖析议论,并对崇明岛的将来作出勇敢的展望;⑤经过各样方式进行查找、采集资料,培育学生剖析资料的能力,把握地理的综合性和地区性;⑥经过小组合作研究,加强组员之间协作能力,读图能力、问题的剖析及表达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激发研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育学生科学谨慎用于研究的学习品质。
教课要点崇明岛的成因剖析;剖析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教课难点崇明岛的形成过程演示;剖析展望崇明岛的将来是什么样子的教课方法实验模拟、合作议论教课过程教课环节教课内容教师的组织指引学生活动教课企图播放视频,这段视频叙述的是哪个地方?大家看完有什么感觉呢?正如视频中讲的那样,崇明岛有优秀的生态环境,树木葱翠,果树飘香,百鸟吸引学生导入新课祥景,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感觉如经过视频导入新观看视频注意力,今令无数人恋恋不舍,那它是如何形课激发学生成的?人类活动对它有何影响?它学习兴趣的将来又是什么样子呢?今日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崇明岛的前生、今生与将来。
①会用地理语言描绘崇明岛发育的地理过程和变迁;让学生明展现学②能说出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教师展现,重申学生齐读确本节课习目标响;要点内容的学习任③剖析展望崇明岛的将来;务④在问题研究中学会研究性学习。
一项研究工作要顺利展开,就要拟订过渡到下过渡科学的研究方案,本节课我们将按以一个学习下思路展开对崇明岛的研究。
活动研究思教师展现并说学生认真厘清思路便于学生路明察看的理解成就汇报:冲积课前肩负资料采集任务的小组已经提提高学生岛-崇明交了研究成就,下边有请小组代表进教师协助播放学生展现的讲堂参岛的一行展现,率领大家来认识河口冲积岛-PPT与度些基本崇明岛的一些基本状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_51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学设计课题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课标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会用地理语言描述崇明岛发育的地理过程和变迁;②能说出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③分析预测崇明岛的未来;④在问题研究中学会研究性学习。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冲积岛模拟实验,总结其形成因素;②结合长江河口冲积岛变迁图,总结崇明岛变迁的重要原因和总体变迁趋势;③用所搜集到的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④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分析讨论,并对崇明岛的未来作出大胆的预测;⑤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查找、收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资料的能力,把握地理的综合性和区域性;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增强组员之间协作能力,读图能力、问题的分析及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用于钻研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崇明岛的成因分析;分析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教学难点崇明岛的形成过程演示;分析预测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教学方法实验模拟、合作讨论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的组织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新课播放视频,这段视频讲述的是哪个地方?大家看完有什么感受呢?正如视频中讲的那样,崇明岛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树木葱郁,果树飘香,百鸟祥景,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感觉如今令无数人流连忘返,那它是怎样形成的?人类活动对它有何影响?它的未来又是什么样子呢?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崇明岛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通过视频导入新课观看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展示学习目标①会用地理语言描述崇明岛发育的地理过程和变迁;②能说出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③分析预测崇明岛的未来;④在问题研究中学会研究性学习。
教师展示,强调重点内容学生齐读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过渡一项研究工作要顺利开展,就要制定科学的研究方案,本节课我们将按以下思路开展对崇明岛的研究。
过渡到下一个学习活动研究思路教师展示并说明学生仔细观察厘清思路便于学生的理解成果汇报:冲积岛-崇明岛的一些基本情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_10

(030)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河口冲积岛的形成过程;了解崇明岛的现状;了解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并预测其未来前景。
【过程与方法】1.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对崇明岛的未来做出大胆的预测,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查找、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和影响的结果。
2.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
【预习任务】
1.通过河口冲积岛的形成过程来理解崇明岛的形成原理。
2.读P83图4.25,了解长江河口冲积岛的变迁,进一步推测崇明岛的形成过程。
3.分析人类活动从哪些方面影响崇明岛的发展。
【自主检测】
下图为某一河流的部分河段。
据此完成第1~2题。
1.若该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的地貌是()。
A.冲积平原 B.山麓冲积扇
C.沙洲 D.三角洲
2.如果河中有沙金,淘金点产量最高的可能是()。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3.西藏的城市分布,一般具有的特点是
A.高大山体的山前丘陵地带 B.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带
C.盆地内部地带 D.深切河谷地带
4.关于聚落与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平原最适宜聚落发展,凡是平原地区均是聚落密集区
②山区的聚落大多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
③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④古代乡村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两岸,主要是因为河流两岸雨热同期,气候优越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落实内容】
河口三角洲的发展变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课件_21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四个阶段: ① 雏形阶段 ② 扩展阶段 ③ 合并阶段 ④ 定型阶段
总体趋势: 北移下迁 向海迁移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材料探究 自主学习】——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 播放视频:“围垦岁月 ” 观看影像 阅读材料 思考问题 1、 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围垦滩涂、沙洲,改造地表形态,使崇明岛的面积增大。
人类影响
基本情况 形成原理 生消变迁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江 苏省
读图,描述崇明岛的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
东
31°30′
海陆位置 相对位置
海
上 海 市
121°30′
东海瀛洲 长江门户
基本情况:崇明岛是我国第三大岛,
也是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它位于万 里长江入海口,三面环江,一面临海。 全岛面积1200多平方千米,岛山地势平 坦,无山岗丘陵,形似“春蚕”,安卧 在江涛海浪之中。
问题研究
崇明岛 未来是什么样子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创设情境 导课激趣】
浪淘沙
唐 白居易
白浪茫茫与海连, 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 遂令东海变桑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PPT课件_21.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探究步骤:
未来预测
引发洪灾
4.围海造陆还使潮流、流场、
流向、流速等发生变化,导致 泥沙淤积,改变海岸线,港湾 萎缩,航道阻塞,港口资源的 利用能力下降来是什么样子
小结: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对立统一。 人类可以利用自然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改 造地表形态。 只有人类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改造地表形 态,才能造福社会,创造效益;否则将受到环 境的惩罚,自然的报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_25

《必修一 地表形态的塑造 章末检测与测试》的教学设计案例类型 复习课 学段【考纲考点】结合地貌景观图和地壳物质循环图, 考查三大岩石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和地貌形成过程教学/ 活动【教学重难点】目标重点:结合实际地貌,分析其形成过程。
难点:区分风成地貌和流水地貌,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交叉作用顺序。
本课复习课是必修一的第四单元。
分成三节,先总后分。
第一部分总论 地质作用的特点及在起作用下岩石的物质循环。
第二部分分论内力作用的代 教材分析表地貌——山岳的形成;外力作用的代表地貌——河流地貌的发育。
在介绍自然地貌的形成过程之后,扩展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学以致用的思想。
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学生,对自然界的山脉河流了解的甚少。
山脉的垂直变化,河流的汛期断流, 对于学生是陌生的。
大部分的学生的生活和体验主要来源于校园生活和书本传授。
而其与实际存在的差距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
有少部分学生通过之前学习者分析的旅行和实践对自然地貌有所理解, 大连的学生对海洋地质地貌。
所以对学生群体有很大的差异性, 参差不齐。
而本单元又是高考的重要考点, 往往是拉开比分的重要利器。
教师活动【引入】结合学生完成的学案提炼出主要问题:雅丹地貌和丹霞地貌教 的区别。
反馈预习案完成情况,肯学定学生的优点,指出问题。
展示图/片,提出问题。
活 动过【活动一】思维导图程展示学生的思维导图,指出亮点。
请一名同学梳理本章知识点。
教师概况总结梳理本章知识体系。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明确本章的自身掌握的优势和不足。
欣赏图片,了通过问题创设情境, 解雅丹地貌和丹霞地貌的5引入本课内容。
区别。
学习优秀的思维导图方3式,参与本章知识梳理, 梳理本章的主干知 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 识,教师图解是为了 系。
突破本节难点。
2【活动二】试题解析了解试卷核心考点,易错题考核知识点和错误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总结学案卷核心考点,正答率较低项。
小组交流讨论,突破对错题进行原因剖的题号,分析易错题考核知识点和个人错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地表形态的塑造章末检测与测试》的教学设计案例类型复习课学段
教学/活动
目标【考纲考点】
结合地貌景观图和地壳物质循环图,考查三大岩石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和地貌形成过程【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实际地貌,分析其形成过程。
难点:区分风成地貌和流水地貌,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交叉作用顺序。
教材分析
本课复习课是必修一的第四单元。
分成三节,先总后分。
第一部分总论地质作用的特点及在起作用下岩石的物质循环。
第二部分分论内力作用的代表地貌——山岳的形成;外力作用的代表地貌——河流地貌的发育。
在介绍
自然地貌的形成过程之后,扩展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体现了从实际出发,
学以致用的思想。
学习者分析
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学生,对自然界的山脉河流了解的甚少。
山脉的垂直变化,
河流的汛期断流,对于学生是陌生的。
大部分的学生的生活和体验主要来源于校园生
活和书本传授。
而其与实际存在的差距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
有少部分学生通过之前的旅行和实践对自然地貌有所理解,大连的学生对海洋地质地貌。
所以对学生群体有很大的差异性,参差不齐。
而本单元又是高考的重要考点,往往是拉开比分的重要利器。
教学/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
【引入】结合学生完成的学案提炼
出主要问题:雅丹地貌和丹霞地貌
的区别。
反馈预习案完成情况,肯
定学生的优点,指出问题。
展示图
片,提出问题。
明确本章的自身掌握的优
势和不足。
欣赏图片,了
解雅丹地貌和丹霞地貌的
区别。
通过问题创设情境,
引入本课内容。
5
【活动一】思维导图
展示学生的思维导图,指出亮点。
请一名同学梳理本章知识点。
教师概况总结梳理本章知识体系。
学习优秀的思维导图方
式,参与本章知识梳理,
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
系。
梳理本章的主干知
识,教师图解是为了
突破本节难点。
3
2
【活动二】试题解析
总结学案卷核心考点,正答率较低的题号,分析易错题考核知识点和明确错误选项,对易错题成因进行归类和强化。
了解试卷核心考点,易错
题考核知识点和错误选
项。
小组交流讨论,突破
个人错题。
全体集中解析
易错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对错题进行原因剖
析,找到根源,防微
杜渐。
5
5
5
【活动三】对点训练
针对易错题,当堂检测,当堂
反馈结果。
桌山位于南非开普敦附近,主
峰海拔1087米,山顶如削平的桌面,被称作“上帝的餐桌”。
桌山是地质历史浅海海底断裂后整体上升
形成,山体由石灰岩(沉积岩)构成。
山顶溪湖绝迹,植被低矮稀少,景象荒芜。
夏季在海陆风的作用下,晴天时山顶常有大片云团环绕,被
称为“上帝的桌布”。
图8桌山位置示意图,图9为桌山景观。
当堂自测,当堂反馈。
描述桌山主峰“桌面”形
成的地质过程。
(6分)
石灰岩受流水溶蚀,常发
育有峰丛、溶洞等典型的
喀斯特地貌,桌山年降水
量多达1500毫米,喀斯特
地貌却发育很差,分析其
气候原因。
(6分)
强化正确解题方法,
巩固重点。
5
5
【小结】
自然界中在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
下,形成多姿多彩的地貌。
让我们怀着敬畏去欣赏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
欣赏壶口瀑布和丹霞地貌
视频,感受大自然的美。
进行人地和谐关系
可持续发展渗透,进
行情感升华。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