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指导书2014(0209)

合集下载

2014 水实验指导书解析

2014 水实验指导书解析

实验一颗粒自由沉淀实验1.实验目的(1)加深对自由沉淀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2)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的方法,并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计算和绘制颗粒自由沉淀曲线。

2.实验原理浓度较稀的、粒状颗粒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其特点是静沉过程中颗粒互不干扰、等速下沉,其沉速在层流区符合Stokes(斯托克斯)公式。

但是由于水中颗粒的复杂性,颗粒粒径、颗粒密度很难或无法准确地测定,因而对沉淀效果、特性的研究,通常要通过沉淀实验来实现,沉淀实验可以在沉淀柱中进行,方法如下。

取一定直径、一定高度的沉淀柱,在沉淀柱中下部设有取样口,如图所示,Array将已知悬浮物浓度C O的水样注入沉淀柱,达到规定的高度H后,沉淀实验开始并进行计时,经沉淀时间t1,t2...,t i从取样口取一定体积水样,分别计下沉淀柱中水深高度H,分析各水样的悬浮物浓度C1,C2,...,C i,从而通过下面公式计算颗粒的去除百分率。

E=(C0-C i)/C0*100%式中C O——原水中SS浓度值,mg/LC i——某沉淀时间后,水样中SS浓度值,mg/L。

同时计算未被移除悬浮物的百分比P i=C i/C0*100%式中C O——原水中SS浓度值,mg/LC i——某沉淀时间后,水样中SS浓度值,mg/L。

应当指出,从取样口取出水样测得的悬浮固体浓度C1,C2,...,C i等,只表示取样口断面处原水经沉淀时间t1,t2...,t i后的悬浮固体浓度,而不代表整个H水深中经相应沉淀时间后的悬浮固体浓度。

严格地说经过沉淀时间t1,t2...,t i后,应将实验筒内有效H的全部水样取出,测出其悬浮固体含量,来计算t时间内的沉淀效率。

但这样的工作量太大,而且每个实验筒只能求一个沉淀时间的沉淀效率。

为了克服上述的弊端,又考虑到实验筒内悬浮物浓度沿水深的变化,所以我们提出的实验方法是将取样口定在H/2处,近似的认为该处水样的悬浮物浓度代表整个有效水深内悬浮物的平均浓度。

实验指导书2014(0209)

实验指导书2014(0209)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实验指导书邱雪娜编写宁波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工程学院2014 年1 月目录实验一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 (1)实验二三相异步电动机星形-三角形降压起动控制实验 (4)实验三PLC 认识性实验 (6)实验四基本指令实验 (8)实验五定时器/计数器应用 (11)实验六抢答显示系统控制 (14)实验七交通信号灯的自动控制实验 (17)实验八机械手的控制 (20)附录可编程控制器认识实验 (24)实验一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一、实验目的1、了解常用低压电器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通过对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起停控制线路的实际接线,掌握由电气原理图接成实际操作电路的方法。

3、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的原理和正反转的控制方法。

二、实验器材三、实验内容和步骤本次实验使用DD01 电源控制屏上方的交流电源。

接线之前,开启电源总开关,按下绿色“启动”按钮,将电源控制屏上方的交流“电压指示切换”开关切换到“三相调压输出”位置,旋转控制屏左侧的三相调压器旋钮,将其输出电压调到220V 后,按下红色“停止”按钮。

D61 挂箱上没有安装开关Q 和熔断器FU,图中的Q 和FU 可用控制屏上的接触器和熔断器代替,学生可从控制屏上方交流调压输出的U、V、W 端子开始接线。

1、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起、停控制:按图1-1 接线(电动机接线星形和三角形均可),图中SB1、SB2、KM1、FR 选自D61 挂件,电机M 选用DJ16 三相鼠笼异步电动机。

检查接线无误后,按下绿色“启动”按钮,通电实验:1)按下起动按钮SB2,松手后观察电动机M 运转情况。

2)按下停止按钮SB1,松手后观察电动机M 运转情况。

3)实验完毕,按下红色“停止”按钮。

图1-1 自锁控制线路2、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停—反控制:按图1-2 接线(电动机接线星形和三角形均可),图中SB1、SB2、SB3、KM1、KM2、FR 选自D61 挂箱,电机M 选用DJ16 三相鼠笼异步电动机。

(2014春版)《现代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

(2014春版)《现代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

《现代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李学聪冯燕编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二0一四年二月实验一 热电偶测温及校验一、 实验目的1.了解热电偶的结构及测温工作原理;2.掌握热电偶校验的基本方法;3.学习如何定期检验热电偶误差,判断是否及格。

二、 实验内容和要求观察热电偶,了解温控电加热器工作原理; 通过对K 型热电偶的测温和校验,了解热电偶的结构及测温工作原理;掌握热电偶的校验的基本方法;学习如何定期检验热电偶误差,判断是否合格。

三、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1. CSY2001B 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台(下称主机) 1台2. 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 1块3. 热电偶镍铬 ― 镍硅热电偶(K,作被校热电偶) 1支 镍铬 ― 锰白铜热电偶(E,作控温及标准热电偶) 1支4. 213位数字万用表 1只四、 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1.观察热电偶,了解温控电加热器工作原理。

①拿起热电偶并握紧黑柄,然后旋开热电偶的金属保护套,缓慢抽出,观察热电偶的外形。

观察完后,将其旋紧并注意不可以让热电偶和金属保护套接触。

②温控器:作为热源的温度指示、控制、定温之用。

温度调节方式为时间比例式,绿灯亮时表示继电器吸合电炉加热,红灯亮时加热炉断电。

2.仪器连线(如图1所示)① 首先将综合实验台的电源开关置“关”, 然后将电源插头(实验桌前面)和加热炉电源插座插入综合实验台面板上的“220V 加热电源出”处;② 将热电偶工作端插进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上的加热炉炉膛内, E 和K 分度热电偶的冷端按极性(注意区分“+”和“—”)分别接在“温控”和“测试”端。

3.开启电源 将综合实验台和加热炉的电源开关打“开”。

4.设定温度和测量数据将功能开关置“设定”,调节旋钮设定温度为50℃, 然后将开关拨至“测量”位置;当炉温达到设定值时, 等待3―5分钟炉温恒定后,分别测量“温控”和“测试”的电压(开关保持在“温控”状态),交互测量四次,把输出的热电势记录于表2中。

2014电路实验指导(DOC)

2014电路实验指导(DOC)

电路实验目录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实验五实验六实验七实验八实验九实验十常用元器件的识别与简单测试 (2)常用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 (6)直流电路测量分析 (9)一阶电路的时域响应 (12)正弦交流电路测量 (15)相频幅频特性及RLC串联谐振 (19)互感电路 (23)三相交流电路测量 (28)集成运算放大器 (30)直流稳压电源 (35)实验十一无源和有源滤波器 (39)实验十二T型电阻电路实现D/A转换 (42)实验十三非正弦交流电路信号分析 (46)实验十四555集成定时器及其应用电路 (49)实验一常用元器件的识别与简单测试一.基本知识点(1)元器件的基本知识,识别不同元器件的种类、规格及用途。

(2)用万用表检测电阻,电容;判别二极管的极性,测量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判别三极管的类型和e、b、c三个管脚。

(3)电阻串联分压电路、电阻并联分流电路的特性以及测量电压、电流的方法。

(4)元器件的伏安特性的测试方法,替代法测量回路电流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与元器件(1)硬件基础电路实验箱、数字万用表、直流稳压电源、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

(2)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

三.实验概述1. 预习明确实验原理、内容、步骤和注意事项,根据实验内容制表以备实验时填入实验数据。

预习有关电阻、电容、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内容。

元器件是组成电路的基本部件,电阻、电容是最常用、最基本的电子元件,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是组成分立元件电子电路的核心器件。

弄清数字万用表,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直流稳压电源的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万用表分模拟式和数字式两大类。

数字万用表采用了先进的集成电路、模数转换器和数显技术,将被测量的数值直接以数字形式显示出来,显示清晰直观,读数准确,它除了具有模拟万用表的测量功能外,还可以直接测量显示电容值、二极管的正向压降、晶体管直流放大系数,检查线路短路告警等。

2. 常用元器件的识别与简单测试(1)电阻电阻在电路中的主要用途是:分压、限流和充当负载。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含设计(2014版)分解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含设计(2014版)分解

实验一:50Hz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分解与合成一、实验目的1、掌握周期信号傅里叶级数的概念和意义。

2、观测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分解与合成。

二、实验仪器THKSS -A 型信号与系统实验箱,双踪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

三、实验原理一个非正弦周期信号可以用一系列幅度、初相不同,频率成整数倍的正弦信号来表示,其中与非正弦信号具有相同频率的成分称为基波或一次谐波,其它成分则根据其频率为基波频率的2、3、4、…、n 等倍数分别称二次、三次、四次、…、n 次谐波,其幅度将随谐波次数的增加而趋于减小。

反过来,幅度和初相不同的各次谐波(含直流)可以合成一个非正弦周期信号。

非正弦周期信号可用傅里叶级数来表示,各项系数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叫频谱,不同的非正弦周期信号具有不同的频谱图。

方波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表达式为)7sin 715sin 513sin 31(sin 4)(⋅⋅⋅++++=t t t t u t u mωωωωπ,信号波形和相对频谱如图1.1所示。

图1.1 方波信号波形和相对频谱图各种不同信号的波形如图1.2所示,其傅氏级数表达式对应如下。

图1.2 各种不同信号的波形图各种不同信号的傅里叶级数表达式:1、方波)7sin 715sin 513sin 31(sin 4)(⋅⋅⋅++++=t t t t u t u mωωωωπ 2、三角波)5sin 2513sin 91(sin 8)(2⋅⋅⋅++-=t t t U t u m ωωωπ3、半波 )4cos 1512cos 31cos 421(2)(⋅⋅⋅+--+=t t t U t u m ωωωππ 4、全波 )6cos 3514cos 1512cos 3121(4)(⋅⋅⋅+---=t t t U t u m ωωωπ5、矩形波)3cos 3sin 312cos 2sin 21cos (sin 2)(⋅⋅⋅++++=t Tt T t T U T U t u m m ωτπωτπωτππτ四、实验内容和步骤实验装置的结构如图1.3所示。

分析化学试验指导书

分析化学试验指导书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书实验一、混合碱含量的测定【任务要求】1. 学会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中各组分的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 进一步熟练掌握滴定分析操作技术以及滴定终点的判断。

(查阅资料了解测定混合碱的分析意义)【测定原理】混合碱是Na 2CO 3与NaOH 或Na 2CO 3与NaHCO 3的混合物,对于上述混合物中的各组分的测定,通常有两种方法:(1)氯化钡法;(2)双指示剂法。

这两种方法中,双指示剂法比较简单,但因其第一计量点酚酞变色不敏锐,误差较大。

氯化钡法虽多几步操作,但较准确。

这两种方法均是国际公认的对化工产品烧碱或纯碱进行质量检定的标准分析方法。

本任务以NaOH 与Na 2CO 3的混合物作为检测试样,采用双指示剂法进行测定。

所谓双指示剂法就是指在同一份试液中采用两种指示剂,利用其在不同计量点时的颜色变化来确定组分含量的方法。

测定原理是:在混合碱的试液中加入酚酞指示剂,用HCl 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红色褪去,为第一计量点,消耗HCl 标准溶液V 1。

此时试液中所含NaOH 被完全中和,Na 2CO 3也被滴定成NaHCO 3,反应如下:NaOH + HCl == NaCl + H 2ONa 2CO 3 + HCl == NaCl + NaHCO 3 再加入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HCl 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为第二计量点,消耗HCl 标准溶液V 2。

此时NaHCO 3被中和成H 2CO 3,反应如下:NaHCO 3 + HClNaCl + H 2O + CO 2↑ (甲基橙,V 2)根据V 1和V 2的大小,可以判断出混合碱的组成,并能计算出混合碱中各组分的含量。

(1)若V 1>V 2,试液为NaOH 和Na 2CO 3的混合物。

其中,用于中和NaOH 的HCl 标准溶液体积为V 1—V 2;而用于中和Na 2CO 3的HCl 标准溶液体积为2V 2。

(2)若V 1<V 2,试液为Na 2CO 3和NaHCO 3的混合物。

2014年物检组作业指导书 幻灯片

2014年物检组作业指导书 幻灯片

• •
4.6脱模及养护 (1)对于24h龄期的,应在破型试验前20min内脱模;对于24h以上龄期的,应在成型后 20—24h之间脱模。

2.5按要求自动控制时,可将开关拔至“自动”位置,仪器按自动控制程序进行工作,数字显示到 120s自动停机。如时间控制有特殊要求时,可将开关拔至“手动”位置,自行控制筛析时间,待所需 筛析时间到时关闭电源开关即可。 2.6检查被测样品,被测样品不得受潮,结块或混有其它杂质。


• •
2.7试验样品应充分拌匀,并通过0.9mm方孔筛。
• • • • • • • • •
2. 试验材料; 2.1天平:称水泥时,天平的分度值要求为2g ;称砂子时,天平分度值要求为5g。 2.2水泥试样应充分拌匀,通过0.90mm方孔筛 2.3ISO标准砂 2.4试验用水必须是洁净的淡水。 3. 温度、湿度 3.1试验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大于50%。 3.2养护箱温度为20±l℃,相对湿度大于90%。 3.3养护水温度为20±l℃。
物检组岗位作业指导书
陈 军
比重的测定方法(液体排代法)
• • • • • • • • • 1.仪器及工具 l.1李氏瓶:符合GB/T208—94的有关规定。 1.2天平分度值0.01g。 1.3无水煤油:符合GB253的要求。 1.4恒温水槽或恒温盛水容器。 1.5不锈钢或塑料小匙。 1.6滤纸。 2.试验条件 2.1试验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大于50%。
• (2)从恒温水槽中取出李氏瓶, 用滤纸将李氏瓶细长颈内没有煤油的 部分仔细擦于净。 • (3)用小匙将试样一点点装入李氏瓶中,反复摇动,至到没有气泡排 出
• 将李氏瓶再次置于恒温水槽中,恒温30min,记下第二次读数。 • (4)第一次和第二次读数,恒温水槽的温度差不大于0.2℃。

实验指导书-全集1.docx

实验指导书-全集1.docx

实验一固体和液体物质的称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分析天平的基本操作和直接法、减量法称量样品的方法,做到较熟练地使用天平,为以后的分析实验打好称量技术的基础。

2.经过称量练习,要达到在5min内,小于三次减量称量成功一份样品。

3.培养学生准确地、简单地记录实验原始数据的习惯,不得胡乱涂改原始数据。

二、实验要求1.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天平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2.提前通知学生自备细纱手套。

3.将称量瓶、锥形瓶洗净备用。

三、讲解与示范1 •讣学生按学号找天平号,并坐在自己的天平前,不许乱用别人的天平。

2.讲解称量练习内容(直接法称量表面皿A、B,减量法称量一定范围的样品:0.1~0.2g 三份;0.11~0.16g三份o3.示范减量法称量操作:注意在将称量瓶中样品敲到锥形瓶中的过程中,要在锥形瓶正上方慢慢倾斜称量瓶,用瓶盖轻轻敲打瓶口的上部,使样品慢慢落入锥形瓶中,估计倾出样品量达到所需的量时,在锥形瓶上方边敲边慢慢竖起称量瓶并使粘在瓶口的样品回到瓶中。

4.示范单盘电光天平的基本操作:①取下天平罩并叠整齐放置在天平上前方,用毛刷轻轻地清扫秤盘和底座上的灰尘。

②取下天平上盖,讲解天平内部结构,然后盖好天平上盖。

嘱咐学生一律不许打开上盖,发现问题由指导教师解决。

③检查圆水准仪,看天平是否处于水平位置,如果气泡偏离中心,则缓慢旋动左边或右边的调整脚螺丝(由指导教师操作,学生一律不许动,如发现问题向老师说明),使气泡位于中心。

④调整天平零点。

⑤减量法称量全过程演示,其中要特别强调旋转舷码和全开天平时不要用力过猛,天平全开时,不能加减祛码,不能取放称量物。

⑥称量结束,所有確码回零,再检查天平零点,看天平的变动性。

⑦关好天平开关,盖好天平罩,将天平使用情况登记在天平记录本上,由指导教师检查学生实验记录和天平后,学生方可离开天平室,最后指导教师将所有天平检查后方可离开。

四、注意事项1.本次实验为今后天平的使用打下基础,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及时纠正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实验指导书邱雪娜编写宁波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工程学院2014 年1 月目录实验一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 (1)实验二三相异步电动机星形-三角形降压起动控制实验 (4)实验三PLC 认识性实验 (6)实验四基本指令实验 (8)实验五定时器/计数器应用 (11)实验六抢答显示系统控制 (14)实验七交通信号灯的自动控制实验 (17)实验八机械手的控制 (20)附录可编程控制器认识实验 (24)实验一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一、实验目的1、了解常用低压电器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通过对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起停控制线路的实际接线,掌握由电气原理图接成实际操作电路的方法。

3、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的原理和正反转的控制方法。

二、实验器材三、实验内容和步骤本次实验使用DD01 电源控制屏上方的交流电源。

接线之前,开启电源总开关,按下绿色“启动”按钮,将电源控制屏上方的交流“电压指示切换”开关切换到“三相调压输出”位置,旋转控制屏左侧的三相调压器旋钮,将其输出电压调到220V 后,按下红色“停止”按钮。

D61 挂箱上没有安装开关Q 和熔断器FU,图中的Q 和FU 可用控制屏上的接触器和熔断器代替,学生可从控制屏上方交流调压输出的U、V、W 端子开始接线。

1、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起、停控制:按图1-1 接线(电动机接线星形和三角形均可),图中SB1、SB2、KM1、FR 选自D61 挂件,电机M 选用DJ16 三相鼠笼异步电动机。

检查接线无误后,按下绿色“启动”按钮,通电实验:1)按下起动按钮SB2,松手后观察电动机M 运转情况。

2)按下停止按钮SB1,松手后观察电动机M 运转情况。

3)实验完毕,按下红色“停止”按钮。

图1-1 自锁控制线路2、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停—反控制:按图1-2 接线(电动机接线星形和三角形均可),图中SB1、SB2、SB3、KM1、KM2、FR 选自D61 挂箱,电机M 选用DJ16 三相鼠笼异步电动机。

检查接线无误后,按下绿色“启动”按钮,通电实验:1)按下SB1,观察并记录电动机M 的转向、接触器自锁和联锁触点的吸断情况。

2)按下SB3,观察并记录M 运转状态、接触器各触点的吸断情况。

3)再按下SB2,观察并记录M 的转向、接触器自锁和联锁触点的吸断情况。

4)实验完毕,按下红色“停止”按钮。

图1-2 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四、讨论题1、说明图中各个电器如Q、FU、KM1、FR、SB1、SB2、SB3 各起什么作用?已经使用了熔断器为何还要使用热继电器?已经有了开关Q 为何还要使用接触器KM1?2、说明图1-2 电路能否对电动机实现过流、短路、欠压和失压保护?3、试分析图1-1、图1-2 各有什么特点?并画出运行原理流程图。

4、说明接触器和按钮的联锁触点在继电接触控制中起到什么作用?实验二三相异步电动机星形-三角形降压起动控制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时间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星形-三角形起动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及接线方法。

3、熟悉上述线路的故障分析及排除故障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三、实验内容及步骤按图2-1 三相鼠笼式异步电机星-三角降压起动控制线路进行正确接线,先接主回路,再按控制回路。

自己检查无误并经指导老师检查认可后合闸通电实验。

1、保持时间继电器延时时间不变。

2、合上三相电源开关Q。

3、按下起动按钮SB1,观察电机、时间继电器及各接触器的工作情况。

4、按下停止按钮SB2,断开三相电源开关Q。

图2-1 时间继电器控制Y-Δ起动四、讨论题1、采用Y-降压起动的方法时电动机有何要求?2、降压启动的自动控制线路与手动控制线路比较,有哪些优点?3、时间继电通电延时常开和常闭触点接错,电路工作状态怎样?实验三可编程控制器认识实验一、实验目的1、认识并熟悉三菱FX2N 系列PLC 机型的结构和外部接线方法。

2、了解和熟悉FX2N 系统编程软件SWOP-FXGP/WIN-C 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器材1、FX 系列PLC 一台2、编程电缆3、连接导线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设置开关量输入板信号端,并且接入到PLC 的输入端,用编程电缆连接PLC 和计算机的串行通信接口,并将PLC 的工作模式开关扳到STOP 位置,接通计算机和PLC 的电源。

2、打开SWOP-FXGP/WIN-C 编程软件,运行软件,设置计算机与PLC 的通信端口参数。

3、在编程软件中创建新文件,设置PLC 的型号。

4、用梯形图和指令语句表编写简单语句,完成程序设计与输入。

5、检查程序的合法性。

6、下载程序到PLC。

7、程序运行与元件监控。

8、在线修改程序。

9、从PLC 读入程序到计算机。

10、给元件和程序加上注释。

四、编程要求1、实验板输入信号接X0、X1、...X7。

2、用LD、LDI、OUT 指令编程实现用输入按钮控制输出指示灯状态的功能。

3、在PLC 编程操作环境练习实验内容要求。

五、实验报告1、记录实验操作过程。

2、说明在SWOPC-FXGP/WIN-C 软件中实现上述操作的方法。

3、画出FX2N 型PLC 的I/O 接线端子图。

4、记录实验程序和运行PLC 的结果。

实验四基本指令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PLC 基本指令实现基本逻辑组合电路的编程。

2、掌握MPS、MRD、MPP 指令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器材1、FX 系列PLC 一台2、模拟开关板一块3、编程电缆4、连接导线三、实验内容和步骤1、基本指令实验如图4-1 所示,根据梯形图编写指令表,分别接通PLC 输入端开关为ON 或OFF,观察PLC 输出结果。

图4-1 基本指令程序2、组合电路的PLC 编程实验如图4-2、4-3 所示,根据梯形图编写指令表,分别接通PLC 输入端开关为ON 或OFF,观察PLC 输出结果。

图4-2 组合电路指令程序(1)图4-3 组合电路指令程序(2)3、置位、复位和脉冲指令的编程实验如图4-4 所示,根据梯形图编写指令表,分别接通PLC 输入端开关为ON 或OFF,观察PLC 输出结果。

当X0 闭合时,Y0 有输出,即使X0 断开,Y0 仍然保持有输出;当X1 闭合时,Y0 无输出。

当X2 闭合时,Y1 有输出,当X3 闭合时,Y1 仍然有输出,只有当X3 再断开时,Y1 无输出。

图4-4 置位、复位和脉冲电路指令程序4、栈指令实验栈指令编程梯形图实例如图4-5 所示。

图4-5 栈指令编程实例实验步骤:(1)按图4-5 输入程序。

(2)检查程序,使其正确。

(3)运行该程序,当X0=1(ON)时,观察输出状态。

① Y0 的状态取决于X1 或X2 的状态。

② Y1 的状态取决于X3、X4 相与或X5、X6 相与的状态。

③ Y2 状态取决于X7 的状态。

④ Y3 状态取决于X7 及X10 或X11 的状态。

置X0=0 时,观察Y0~ Y3 的状态。

四、实验报告要求1、整理实验操作结果。

2、整理实验所记录的波形。

3、总结实验中用到的指令的使用方法。

实验五定时器/计数器应用一、实验目的1、掌握定时器、计数器指令的格式及编程方法。

2、掌握定时器、内部时钟脉冲参数的设置方法。

3、掌握计数器、定时器的功能及定时技巧。

二、实验器材1、FX 系列PLC 一台2、FX-10P-E 或FX-20P-E 手持编程器一台3、模拟开关板一块4、编程电缆5、连接导线三、实验内容和步骤1、定时器指令实验定时器指令的梯形图和语句表如图5-1 所示:图5-1 定时器梯形图语句表实验步骤:(1)按图5-1 输入程序。

(2)检查程序,使其正确。

(3)运行程序,观察输出结果。

当X1,X2 闭合时,定时器T0 和T33 开始计时,经过10s,Y0 和Y1 有输出。

说明T0 和T33 的计时脉冲为100ms,计100 次为10s。

当闭合X0,再闭合X1 和X2 时,经过10s,Y0 有输出;经过1s,Y1 有输出。

说明M8028 控制T32~T55 的定时脉冲:当M8028 闭合时,T32~T55 定时脉冲为0.01s,当M8028 断开时,T32~T55 定时脉冲为0.1s。

2.计数器指令实验计数器指令的梯形图和语句表如图5-2 所示。

图5-2 计数器梯形图语句表实验步骤:(1)按图5-2 输入程序。

(2)检查程序,使其正确。

(3)执行程序,观察输出结果。

当X0 断开时,X1 闭合10 次,Y0 有输出;当X0 闭合时,再把X1 闭合10 次,Y0 无输出。

3、定时器/计数器综合实验该实验的梯形图和语句表如图5-3 所示。

图5-3 计数器/定时器梯形图语句表实验步骤:(1)按图5-3 输入程序。

(2)检查程序,使其正确。

(3)运行程序,观察输出结果。

当X0 接通,定时器T0 开始计时,经过10s,T0 的常闭接点断开,T0 定时器断开复位,待下一次扫描的时候,T0 的常闭接点才闭合,T0 线圈又重新接通(即T0 接点每10s 接通一次,每次接通时间为一个扫描周期)。

计数器C0 对这个脉冲信号进行计数,计到20 次时,C0 常开触点闭合,使线圈Y0 有输出。

从X0 接通到Y0 有输出,时间为(100×0.1s)×20=200s。

四、实验报告要求1、整理实验结果,按标准写出实验报告。

2、画出本次实验中定时器、计数器程序中的输入/输出波形。

3、总结使用定时器和计数器指令的体会。

实验六抢答显示系统控制一、实验目的根据控制要求,掌握PLC 的编程方法和程序调试方法,使学生了解用PLC 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

二、实验器材1、FX 系列PLC 一台2、计算机一台3、模拟开关板一块4、编程电缆5、连接导线三、实验内容和步骤控制要求:系统初始上电后,主持人在总控制台上单击开始按钮后,允许各队人员开始抢答,即各队抢答按键有效。

抢答过程中1-4 队中的任何一队抢先按下各自的抢答按钮后,该队指示灯点亮,同时,数码管显示当前的队号,并联锁其他参赛选手继续抢答无效。

主持人对抢答状态确认后单击复位,按钮后清除显示数码,系统又继续允许各队人员开始抢答,直至又有一队抢先按下各自的抢答按钮。

1) 根据控制要求列出I/O 元件分配表;2) 设计控制程序、并输入程序3) PLC 接线4) 调试程序,并记录结果5) 运行程序并监控四、思考题1、上述过程中,如发现程序运行与控制要求不符,应记录现象,找出原因,修改程序,直至符合控制要求。

2、总结编程的基本方法及要点。

图6-1 硬件接线图图6-2 软件流程图实验七交通信号灯的自动控制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PLC 控制十字路口交通灯的设计方法。

2、熟悉PLC 指令的功能。

3、学会用PLC 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思路。

二、实验器材1、FX 系列PLC 一台2、计算机一台3、模拟开关板一块4、编程电缆5、连接导线三、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要求: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可以用PLC 对其进行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