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自考国际商务管理整理

合集下载

2012.10月《国际商务》小范围重点-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答案

2012.10月《国际商务》小范围重点-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1.进口替代战略:就是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的制造和其他工业,替代过去的制成品进口,以带动经济增长,实现工业化,纠正贸易逆差、平衡国际收支2.出口导向战略:使本国的工业生产面向世界市场,以制成品和半制成品逐步代替过去的初级产品出口,这种贸易发展战略也叫出口主导型贸易发展战略。

目的是利用扩大出口来积累资金,带动整个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增长3.对外贸易:一国(地区)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4.贸易术语:指用一个简短的概念(如Free On Board)或英文缩写字母(如FOB)来表示价格的构成和买卖双方在货物交接过程中有关手续、费用和风险的责任划分5.托收:债权人(出口人)出具汇票委托银行向债务人(进口人)收取货款的一种支付方式6. 经济全球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7. 国际服务贸易: 指国家间服务输入与服务输出的贸易形式8.过境交付: 又称跨境提供,是指一国向另一国提供服务,没有人员的流动,而是通过电讯、邮电、电脑网络等完成的服务 9.转口贸易: 指一国进口某种商品不是以消费为目的,而是将它作为转卖商品再向别国出口的贸易活动。

属于复出口,是过境贸易的一部分10.国际展览会: 指某一国家通过选择适当的场所,将其商品集中进行展出和销售的贸易方式。

是现货交易11.国际博览会: 指在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城市定期举办,各国商品集中展销一种贸易方式也叫国际集市。

12.补偿贸易:是在信贷的基础上,一方进口机器设备或技术,不用现汇支付,而以产品或劳务分期全额或部分偿还价款的一种贸易做法13.ATA单证册: 是货物临时进口免税的国际海关文件,是货物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临时出口又复进口、在另一个或几个国家(或地区)临时免税进口又复出口或过境的国际通用的通关文件14.关税: 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其进出口商所征收的税收15.原产地规则: 指任一国家或地区为确定货物原产地而实行的普遍适用法律、法规及行政决定16.进口配额制: 又称进口限额制,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以后,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的限制的 17.进口许可证制:指进口国家规定某些商品进口必须事先领取许可证,才可进口,否则一律不准进口 18.“自动”出口配额制: 又称“自动”限制出口: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内(一般为3—5年)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制,在限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 19.出口信贷: (Export Credit)是一个国家的银行为了鼓励商品出口,加强商品的竞争能力,对本国出口厂商或进口厂商提供的贷款20.保税区:又称保税仓库区,是由海关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设置的特定地区和仓库21.BOT方式:是指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类方式,也是一种私营机构参与基础设施的开发和运营的方式。

2024国际商务考前必背名词解释10题

2024国际商务考前必背名词解释10题

2024国际商务考前必背名词解释10题1. 重商主义★富必不可少的是贵金属,如金银等。

一个国家拥有越多的金银,就会越富有、越强大。

出口的结果是金银等贵金属的流入,因为贸易出超才会导致贵金属的净流入。

因此对外贸易必须保持顺差,即出口必须超过进口。

2. 绝对优势和绝对优势理论★★★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其著作《国富论》中提出的。

该理论系统批判了重商主3. 比较优势和比较优势理论★★★★况的差别,造成了比较优势的产生。

而比较优势的差别直接导致了生产物品的专业化(即所谓的“社会分工”)和贸易的产生。

比较优势理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其《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的,该理论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该理4. 要素禀赋★★★★要素禀赋(K/L)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反过来,他国则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国家。

5. 要素密集度★★★★就是指生产一单位该产品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

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只要所投入的各种要素的相对比率相同,那么这两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就是相同的。

6. 要素禀赋理论(H-O理论)★★★★★要素禀赋论是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后经萨缪尔森等人不断加以完善。

要素禀赋论对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从各国要素禀赋方面的差异解释了生产成本差异的原因,从而解释了国际贸易发生的根本性原因,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奠定了基础。

7.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H-O-S)★★★★国际贸易通过商品价格的均等化,会导致要素价格的均等化,从而在世界范围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由于要素价格的变动,国际贸易会影响一国收入分配格局,即相对丰富要素的所有者会从国际贸易中获利,而相对稀缺要素的所有者会因贸易而受损。

国际商务管理学总复习

国际商务管理学总复习

国际商务管理学总复习国际商务管理学总复习第一章国际商务管理概论一、国际商务管理的内涵:1.国际商务: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有关商品、服务、技术、生产要素、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交易或交流活动。

2、国际商务活动的形式:⑴.国际贸易,即进出口;⑵.对外直接投资;⑶.通过特许经营、合资经营、工程承包等对外经营活动。

3、国际商务活动的最基本形式是国际贸易。

4、服务商品与有形商品相比,有自身特点:①、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②、价值与使用价值的转移分离。

◇世界贸易组织规定,服务贸易包括4种方式:P3看书理解⑴.越境提供;⑵.境外消费;⑶.商业存在;⑷.自然人移动。

5、国际商务管理的概念(名词解释)国际商务管理:是指在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过程中寻找、分析、评价有利的市场机会和不利的市场风险,作出相应决策并加以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过程。

实质国际化经营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作出决策。

⑴.宏观国际商务管理是指一国的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从一国整体利益角度出发,进行的限制、引导、辅助等活动。

⑵.微观国际商务管理是指某个企业或企业集团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在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过程中寻找、分析、评价有利市场机会和不利的市场风险,做出相应决策并加以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过程。

二、国际商务管理特殊性的具体表现?答: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业务环境复杂困难、业务活动复杂、风险比较大等几个方面。

1.比从事国内困难得多:语言不同,法律、风俗习惯不同,障碍多于国内市场,市场调查、交易接洽、纠纷处理困难。

2.复杂得多:货币与度量衡差别很大、商业习惯复杂、海关制度及其他贸易法规不同、国际汇兑复杂、货物运输和保险手续复杂。

3.风险大:信用、商业、汇兑、运输、价格、政治风险等多个方面。

三、国际商务发展的历程:20世纪60年代以前:贸易主导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前:投资主导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全球商务阶段。

二、当代国际商务的主要特征?(领会)1.生产活动国际化;2.国际贸易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空前增长;3.国际商务活动所需要的需求环境逐渐形成;4.无形商品和无形贸易在国际商务活动中越显重要;5.生产经营跨国公司化;6.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7.贸易和投资壁垒逐步拆除。

自考二学历国际商务管理汇总版DOC

自考二学历国际商务管理汇总版DOC

国际商务管理汇总版一:填空1国际商务管理的过程按职能划分有国际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等职能。

2在处理上下级关系时,法约尔谈及统一指挥和统一领导原则。

3领导工作的重点是协调人际关系。

4领导工作目的使被领导者高效率和高满意度的完成职责126。

5大型企业与小型企业的组织结构相比,大型组织6组织设计中,与纵向控制相关的目标效率与稳定。

与横向控制相关的目标学习,创新和适应。

7与制造型企业相比,服务型企业的决策适宜于自由。

8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合作性契约协议主要有许可证贸易、特许经营和分包三种形式。

9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选择包括本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和选择适当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

10波特教授提出的五力模型包括供方、买方、潜在入侵者、替代品和产业竞争者。

11波斯顿矩阵开发的企业资产组合矩阵,表明行业的增长率和基于企业市场占有份额的相对竞争关系间的联系。

外汇风险是由于不确定的汇率波动造成的承受损失的可能性。

12 员工和顾客是驱动服务创新最关键的因素。

13换算风险暴露的根源是用同一种货币计量的净负债和净资产不匹配。

14国际避税的方式以跨国公司内部转让定价和避税地避税为最常见的国际避税方式。

15FDI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采取新建 19 ,另一种是兼并和收购。

16 SWOT分析法设计了四核因素:外部良机,外部威胁,内部优点和内部弱点。

17国际商务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18 是第一部真正以信息资源为逻辑起点的信息资源管理专著。

19波特完整版的钻石体系比原先的钻石体系增加了两个要素,一是政府,另一个是机会。

20 人力资源是企业中流动性最强、最活跃的部分。

21依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低成熟度的下属适合采用指导型领导方式。

22德尔菲法是目前国际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中使用最为广泛、有效最好的方法之一。

23 团队型领导方式最适合国际企业团队的领导方式。

24服务业属于。

25 按照程序,决策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37和非决策性程序。

国际商务名词解释

国际商务名词解释

国际商务名词解释国际商务是指在国际范围内进行的跨国贸易和商业活动。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国际商务已经成为很多公司的主要业务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国际商务名词的解释:1. 跨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MNC):指在一个以上的国家开展业务并在各个国家都有子公司或分支机构的公司。

跨国公司通常在多个国家之间进行产品生产、销售和服务等商业活动。

2. 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指投资者在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企业进行直接投资,通过购买或建立新的子公司来进行经营活动。

3. 货物贸易(Trade in Goods):指国际间物品的买卖交易。

包括出口和进口的物品,如原材料、商品和成品等。

4. 服务贸易(Trade in Services):指国际间服务的买卖交易。

包括金融服务、咨询服务、旅游服务等。

5. 关税(Tariff):指政府对进口货物征收的税项。

关税的目的是保护国内产业,提高进口产品价格,从而鼓励国内生产和消费。

6. 关税配额(Tariff Quota):指在关税限额内规定的允许进口的商品数量。

当进口超过关税配额时,将额外征收高额的关税。

7. 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是一个国际组织,致力于促进跨国贸易,降低贸易壁垒,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

WTO的成员包括世界上大多数国家。

8. 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成立的为促进贸易自由化而设置的特殊区域。

自由贸易区会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鼓励区内的贸易和投资活动。

9. 贸易保护主义(Trade Protectionism):是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和企业免受国际竞争造成的压力。

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包括提高关税、实施配额限制等。

10. 供应链(Supply Chain):是指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销售的整个生产和分销过程。

国际商务名词解释

国际商务名词解释

GNP国民生产总值: Gross national Product. The market value of goods and service produced by the property and labor owned by the economy.GDP 国内生产总值: Gross Domestic product. The market value of all goods and services produced within the geographic area of an economy.Anti-dumping duty反倾销税: a tax levied by a country on imports that it believes to constitute dumping in its own market. Anti-monopoly law反垄断法: a law used to prevent companies from fixing prices, carving up the market, and gaining unfair monopoly advantagesBalance of payments国际收支平衡: a statistical system that records all external expenditure and income activities of a country第一部分金融绝对购买力评价: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之间的均衡汇率是通过两国货币之间的购买力或物价水平表现出来的Absolute purchasing power evaluation: the exchange rate between domestic and foreign currencies is expressed by the purchasing power or price level between the two currencies 相对购买力评价:两国之间的通货膨胀率决定两种货币之间的均衡汇率Relative purchasing power evaluation: the inflation rat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determines the exchange rate between the two currencies短期投资是指企业购入的各种能随时变现、持有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有价证券,以及不超过一年的其他投资Short-term investment refers to all kinds of securities purchased by enterprises that can be realized at any time and held for no more than one year, as well as other investments that do not exceed one year.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随时变现,持有时间超过1年的企业对外投资Long-term investment refers to the outward investment of an enterprise that is not ready to be realized at any time and has been held for more than one year.对冲指特意减低另一项投资的风险的投资。

国际商务管理

国际商务管理

国际商务管理第一章、国际商务管理概论1、国际商务的含义:国际商务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企业之间所进行的有关商品、服务、技术、生产要素、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交易、合作或交流活动。

2、国际商务活动的形式分为国际贸易(进出口),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贸易三大类。

其中国际贸易分为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

3、国际商务管理的内涵:国际商务管理是指在从事国际商务活动过程中寻找、分析、评价有利的市场机会和不利的市场风险,做出相应决策并加以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过程。

4、从国际商务管理的主体方面分析,其可分为微观国际商务管理与宏观国际商务管理。

微观国际商务管理是指某个企业或企业集团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在从事国际商务活动过程中寻找、分析、评价有利的市场机会和不利的市场风险,做出相应决策并加以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过程。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范畴)宏观国际商务管理是指一国的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从一国整体利益角度出发,对在外国从事经营活动的本国企业的经营活动所进行的限制、引导、帮助等各种活动。

(对外经济管理的范畴)5、国际商务管理与国内商务管理的异同:同:国际商务管理与国内商务管理的相似性体现在从事商务活动过程中寻找、分析、评价有利的市场机会和不利的市场风险,做出相应决策并加以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过程,管理过程在项目上大同小异,管理过程的目的都是取得利润或经济效益。

国际商务管理是商务管理从国内到国际的延伸,国际商务管理的基本理论、手段、技巧与国内商务管理基本相同。

异: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市场范围不同:国内市场通常同性质比较高,而国际市场则是由多个国别市场构成的,同性质比较低。

因此,国际商务管理的核心和实质是认识国际商务活动所面临的东道国多种多样的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法律和技术环境的差异,并领会这些差别对国际商务活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各种经营战略、手段和技巧。

国际商务管理与国内商务管理在具体管理过程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从事国际商务活动要比国内商务活动困难得多。

434国际商务名词解释大全

434国际商务名词解释大全

434国际商务名词解释大全1. 国际商务(International Business):指跨越国界进行的商业活动,涉及跨国贸易、投资、合作等方面的经济活动。

2. 进出口贸易(Import and Export Trade):指在国家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买卖活动,包括商品的进口和出口。

3. 跨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指在多个国家开展经营活动并拥有跨国经营能力的公司,通常在多个国家设有子公司或分支机构。

4. 外包(Outsourcing):指企业将原本在内部完成的某些工作、业务或服务外部委托给其他公司或机构进行处理。

5. 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指一国企业或个人直接在其他国家投资设立企业并参与其经营活动。

6. 公司并购(Mergers and Acquisitions):指一家公司通过购买或合并其他公司来扩大自身规模或进入新的市场。

7. 跨文化沟通(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交流和互动的过程,需要克服语言、价值观、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8. 贸易壁垒(Trade Barrier):指国家为保护本国产业或市场而采取的措施,如关税、配额、技术壁垒等,对跨国贸易造成限制。

9. 跨国营销(International Marketing):指企业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市场需求和特点,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和方案。

10. 子公司(Subsidiary):指一家公司控制或持有另外一家公司的股份,并能对其经营和决策产生影响。

11. 贸易平衡(Trade Balance):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商品和服务的出口与进口之间的差额。

12. 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指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在市场中具备的特殊优势,包括技术、创新、成本、品牌等方面的优势。

13.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指企业在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和客户之间构建和协调的物流与信息流的整体运作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自考国际商务管理整理国际商务: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有关商品、服务、技术、生产要素、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交易或交流活动国际商务管理:是指在从事国际商务活动过程中寻找、分析、评价有利的市场机会和不利的市场风险,作出相应决策并加以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过程。

宏观国际商务管理:是指一国的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从一国整体利益角度出发,对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本国企业的经营活动所进行的限制,引导帮助等各种活动。

微观国际商务管理:是指企业或企业集团从自身利益出发,在从事国际商务活动过程中寻找、分析、评价有利的市场机会和不利的市场风险,作出相应决策并加以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过程。

经济体制: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下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具体形式国家指导经济:指国家在企业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知道作用的经济体制类型,在这种经济中政府通过产业政策指导私营企业的投资活动以及通过其他规定指导企业从事符合国家目标的商务活动通货膨胀率:是反映经济状况和金融政策的综合指标。

现在世界上主要的国际经济联盟组织。

(1)EU:欧盟(欧洲联盟),包括英国、法国等15个国家,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区经济贸易组织(集团)。

(2)NAFTA:北美自由贸易区,包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是以美国为核心的地区经济贸易联盟组织。

(3)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洲太平洋地区经济贸易组织,目前包括21个国家和地区。

(4)ASEAN: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东南亚地区的经济贸易联盟组织,包括印度尼西亚、新加波等10个国家。

(5)LAIA:拉美一体化联盟,包括巴西、阿根廷等11个国家。

其前身是拉美自由贸易区。

WTO: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其前身是关税及贸易总协议(GATT)。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是多边贸易体系的法律和制度基础,是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成果的结晶。

截至2003年5月,WTO共有145个成员。

最惠国待遇是指一个成员方对于原产于或运往另一个成员方的产品给予的利用、优惠、特权或豁免,应立即无条件给予原产于或运往所有其它成员方的相同产品。

换言之,WTO一个成员方给予其它任何一个成员方的产品的优惠待遇,所有其它的成员方的相同产品均有权享受。

国民待遇原则:是指世界贸易组织的任一成员方在本国市场上对来自其他成员国的进口产品,在从其入境到被最终消费的整个过程中给予的一切待遇不应低于本国的同类产品。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各国政府之间的国际金融机构,截止2003年5月,共有184个成员国。

World Bank:世界银行,全称是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是负责长期贷款的国际金融机构,截止到2003年5月,共有184个成员国。

世界银行集团:包括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

OECD:经合组织,全称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是一个由工业化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主要是从事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研究。

ICC:国际商会,是全球唯一的代表所有企业的权威代言机构。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一个全球性的非政府组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具权威性的国际标准化专门组织。

截止2003年5月,ISO共有146个成员。

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非政府性国际电工标准化机构。

不正当竞争是行为人故意规避法律或直接违反法律政策,以牟取非法利益为目的,采取不合法的或格格不入的商业行为作为竞争手段,损害了消费者或其它经营者的利益,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

它是法律禁止的行为。

价值观指人们判定正确与错误,好与坏,重要与不重要的基本观念。

态度是人们对一些事物的特定感觉和行为方式的持久性。

社会阶层:是指一个社会中具有相对的同质性和持久性的群体,各个社会阶层式按等级排列的,每一个阶层的成员具有类似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行为方式。

权利距离:是指一个社会中不同的组织和机构成员在权力上的差异程度。

外汇管制: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限制的一种制度。

进口限制:一国政府通过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制度,进口押金制度,高额关税制度等制度限制进口产品的进入税收管制:政府通过调整税收的种类和税率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施加管制价格管制:政府用限价的办法来影响外国投资者的营销活动。

反托拉斯法,反垄断法,对利用市场势力谋取不正当利用的企业进行处罚的各种法律的统称。

产品安全法是对各国有关产品安全标准的法律规定的统称。

产品责任法是对各国有关产品损害赔偿责任的法律规定的统称。

专利权:指一国政府主管部门根据发明人的申请,经审查认为该发明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条件而授予发明人的、在一定时期内对其发明享有的一种特别权力,即专有权。

商标:生产者或经营者为了将自己生产、加工、销售的商品区别于他人的商品,而在其商品或包装上使用的标志。

商标权:商标所有人在其商标满足了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后,对其商标享有的专有使用权。

著作权:出版机构和作者对合法出版物的复制、使用、销售、署名等权利。

倾销:是指以低于产品正常价值的价格,将产品输入到另一国的商业行为。

反倾销:是一种极为有效地贸易保护手段。

通俗地讲,当一国产品在他国某出口产品的低价倾销下遭到损害时,便可以此为由对这种进口产品课以重税。

合同是规定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它是当代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法律形式。

国际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针对本国的进出口贸易所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边境税调整:是指本国商品离开边境出口时,政府退还原来在国内征收的间接税,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

进口配额制:又称进口限额制,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的限制。

自愿出口限制:是指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压力下,自动规定在一定时期内特定商品对进口国的出口额度,超过额度即禁止出口。

电子商务是指各参与方之间以电子方式而不是以物理交换或直接物理接触方式完成任何形式的业务交易。

项目评估是指在有限的人力、时间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对被评估的项目所进行的专业化分析和筛选过程。

招标指购买产品(服务)或发包工程项目标机构将相关信息要求,提供给多家愿意提供产品(服务)或承包工程的机构,要求后者进行报价,从中选择合适投标人达成交易的行为。

所谓谈判区,就是谈判双方可以接受的利益区间,即最低利益与最高利益之间的区域。

国际商务合同是指不同国家的经济组织、个人之间签订的经济合同。

要约也称发盘或发价,指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提出订立合同的建议。

承诺也称为接受,指受要约人完全同意要约条件的意思表示。

要约一经有效承诺即达成合同。

不可抗力又称人力不可抗拒,是指在合同签订以后,发生了当事人不能预见、又无法避免的意外事件,以致不能履行或不能如期履行合同。

国际贸易纠纷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由于在商品质量、数量、价格、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争议产生的纠纷。

贸易术语是国际贸易中用来说明商品的价格构成、风险费用划分等问题的专门用语。

FOB 是国际贸易中常用的价格术语之一指装运港船上交货价即成本价又称“离岸价”)CFR 是国际贸易中常用的价格术语之一,指成本加运费价。

它是介于FOB 和CIF 之间的一种价格术语。

CIF 是国际贸易中常用的价格术语之一指成本、运费加保险费在内价又称“到岸价”)。

出口信贷:是指一个国家为了鼓励商品出口,通过银行对本国出口商或国外进口商提供的贷款。

它包括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

国际保理又称保付代理业务或承购应收账款业务,是指出口商在货物装船后将有关单据卖断给保理商,收取全部或部分货款,从而取得资金融通的一种业务形式。

福费庭业务是指延期付款的大型设备贸易中,出口商将进口商承兑担保的远期汇票(期限半年以上到5~6年)出售给出口商所在地的银行, 提前获得贷款的一种资金融通形式。

补偿贸易是由缔约的一方以赊销方式向对方提供机械设备,同时承诺购买一定数量或金额的产品(由该设备生产或其它产品)。

进口设备方用出售产品所得的货款,分期摊还设备的价款和利息。

国际工程承包:是指通过国际间的招标投标或其它协商方式,由承包人与业主签订承包合同,承包人按照合同规定组织项目实施,并在项目经业主验收合格后收取费用的一种业务形式。

交钥匙合同,又称“一揽子合同”,即承包商对工程方案、建筑施工、设备供应安装、人员培训直到试生产承担全部责任的合同。

企业竞争战略,是指企业最高管理层作出的有关企业长期发展目标和竞争手段的一系列重大决定。

核心竞争力是指对于企业战略和业绩水平发挥根本性作用的资源和特长。

企业拥有别人不具有的特长,如优秀品牌形象、顾客的忠诚等。

整体产品,是既包括有形的物体又包括无形的服务观念,由三个层次构成,即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附加利用产品。

卖方垄断:是指跨国公司作为国际市场上商品的主要供应者时,利用其垄断地位抬高国际市场商品价格,获得超额利润。

买方垄断:是指跨国公司作为国际市场上商品的主要购买者时,利用其垄断地位压低国际市场价格。

国际市场销售管道指商品从一个国家的生产企业流向国外最终消费者的流程,是商品所有权的转移所必须经过的途径及中间机构。

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更多的企业,为实现某一战略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合作性的利用共同体。

离岸货币是指存放于发行国之外的货币,因这种业务最初出现于欧洲而被称为欧洲货币。

经营离岸货币业务的市场被称为离岸货币市场。

多边净额是指一个国际企业的母公司与各个子公司之间并不就每一笔业务进行支付,而是先进行内部结算,只就各方间现金结算的余额进行支付。

国际商务项目调研:就是系统地收集、记录和分析国际市场信息,以使企业能正确认识市场环境,评价企业自身行为,为其国际商务决策提供充分依据。

社会文化环境:是指一个社会的民族特征、风俗习惯、语言、意识、道德观、价值观、教育水平、社会结构、家庭制度的总和。

询问法:是通过一定方式把研究人员事先拟定的调查项目或问题以某种方式向被调查者提出,要求给予答复,由此获取被调查者或消费者的动机、意向、态度等方面的信息的一种方法。

观察法:指由调查人通过亲自观看或仪器进行记录的方法来获取资料。

实验法:即调研人员通过改变某些变量的值而保持其他变量不变,用以衡量这些变量对我们关注的一些变量的变化的影响。

随机抽样:就是按照随机原则进行抽样,即调查总体中每一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都是一样的,是一种客观的抽样方法。

有简单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和分群抽样非随机抽样:属于主观抽样范围,调查者根据他的经验和判断选择抽样样本,每个样本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是不一样的,调查人员无法利用统计方法计算非随机样本的置信度,也就是说无法确定预计的抽样误差。

定性分析:依靠预测人员所掌握的信息、经验和综合判断能力对资料进行分析、判断、进而得出结论。

定量分析:指运用数学模型、计算方法和计算机技术,来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