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村村东山底畈垦造耕地项目规划设计报告
XXX市XXX镇XXX村冷水坑垦造耕地项目设计文本

XXX市XXX镇XXX村冷水坑垦造耕地项目设计文本XXX市XXX镇XXX村冷水坑垦造耕地项目◆规划设计报告◆规划设计图集承担单位:XXX市XXX镇人民政府编制单位:杭州XXXX土地规划设计公司编制日期:2012年4月目录1 综合说明 (1)2 项目概况 (2)2.1项目区基本情况 (2)2.1.1自然条件 (2)2.1.2现状 (3)3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3)3.1 基础设施条件 (3)3.1.1交通条件 (3)3.1.2农田水利设施现状 (3)3.2 土地利用限制因素 (3)3.3 新增耕地来源分析 (4)4 工程规划 (4)4.1 工程规划目标 (4)4.2 规划标准 (5)4.2.1土地平整工程设计标准 (5)4.2.2道路工程设计标准 (6)4.3 工程规划设计依据 (7)4.3.1有关法律法规 (7)4.3.2有关政策 (7)4.3.3行业技术标准 (8)4.4 工程规划 (8)4.4.1土地利用布局 (8)4.4.2开发后土地利用结构 (8)4.4.3工程布局 (9)5 工程设计 (10)5.1 土地平整工程 (10)5.1.1土方计算 (10)5.2 道路工程 (12)5.2.1道路设计 (12)5.2.2工程量 (13)5.3水土保持工程 (13)5.4土壤改良工程 (15)i6 施工组织设计 (16)6.1 施工条件 (16)6.1.1自然条件 (16)6.1.2工程条件 (17)6.1.3工程施工特点 (18)6.1.4社会条件 (18)6.1.5对工程建设期的有关要求 (19)6.2 施工总布置和主要工程施工方法 (19)6.2.1施工总布置 (19)6.2.2主要工程施工 (19)6.3 施工总进度 (25)7 实施措施与工程管理 (25)7.1 实施措施 (25)7.1.1 组织机构 (25)7.1.2 管理制度 (25)7.1.3 实施控制措施 (26)7.2 工程管理 (27)7.2.1 管理机构 (27)7.2.2 管理措施 (27)7.2.3 经费筹措 (27)ii1 综合说明该项目属于土地开发项目,项目区属低山缓坡地区。
垦造耕地工程方案

垦造耕地工程方案一、工程概述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对耕地的需求日益增加。
然而,由于城市扩张、工业化和环境污染等原因,大量的农田逐渐失去了耕作能力,导致耕地面积急剧减少,破坏了农业生产的基础。
为解决这一问题,实施垦造耕地工程是当务之急。
本项目选址位于广阔的乡村地区,计划利用闲置的土地和荒地,通过土壤改良和水利工程,开辟新的耕地,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基础资源。
项目涉及土地平整、排灌工程、耕地改良、植被恢复等多个方面,需综合考虑土地的地理条件、气候特点、土壤质量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垦造方案,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项目需求及目标1. 项目需求(1)开辟新的耕地面积,增加农田种植面积,满足当地农业生产的需求。
(2)改善农田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优化水资源利用,建设排灌工程,提高灌溉效率,确保耕地的正常生长需要。
(4)保护农田生态环境,重视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2. 项目目标(1)开垦新的耕地面积达到5000亩以上。
(2)改良土壤肥力,使土壤养分平衡,提高作物产量20%以上。
(3)完善排灌工程,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4)植被恢复工程完成率达到80%以上,实现农田生态环境的恢复。
三、工程规划1. 土地调查通过详细的土地调查,了解选址区域的地理情况、土壤质量、地形地貌等信息,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实施提供依据。
2. 土地平整根据土地植被情况和地形地貌特点,制定土地平整方案。
采取机械平整和人工整地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土地表面平整光滑,为后续的工程施工奠定基础。
3. 土壤改良通过施肥、翻耕、覆盖和调理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和高产。
4. 排灌工程建设排水沟、灌溉渠道和水库,实现农田的足量灌溉和有效排水,确保农田的正常生长需要。
5. 植被恢复通过植树造林和草原恢复等措施,恢复土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可持续利用能力。
土地复垦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某项目)

编号:****************************** 建设用地复垦项目规划设计报告项目承担单位:***************项目编制单位:***************编制日期:2011年11月25日******************************建设用地复垦项目规划设计报告项目承担单位(公章)报告编制单位(公章)负责人:复核人:编制人:编制日期:2010年7月25日目录1、项目概况- 1 -1.1项目区所在地概况-1-1.2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1-1.2.1地理位置及权属- 1 -1.2.2项目区自然条件- 2 -1.2.3土地利用现状- 4 -2、复垦目标- 7 -3、规划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依据- 7 -3.1基本原则-7-3.2主要依据-8-3.2.1有关法律、法规- 8 -3.2.2国家和地方有关政策性文件- 8 -3.2.3土地利用规划-9-3.2.3有关规范、技术标准- 9 -3.2.4其他资料- 9 -4、项目分析- 10 -4.1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10-4.1.1影响待复垦土地适宜性因素- 10 -4.1.2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与结果- 10 -4.2新增耕地潜力分析-13-4.3项目区内土方工程量平衡分析-14-4.4水资源平衡分析-14-4.5公众参与分析-14-4.6效益分析-15-4.6.1经济效益- 15 -4.6.2社会效益- 15 -4.6.3生态效益- 16 -5、规划设计和投资预算- 16 -5.1规划设计方案-16-5.1.1项目区规划建设标准- 16 -5.1.2复垦区农用排涝(洪)沟渠设计- 18 -5.1.3工程设计- 20 -5.2主要工程内容与工程量-21-5.2.1土地平整工程- 21 -5.2.2农田水利工程- 22 -5.2.3生产道路工程- 22 -5.2.4植物种植工程- 23 -5.3项目实施计划-23-5.4项目区土地权属调整-23-5.5投资预算-24-6、项目实施的保障措施- 24 -7、结论与建议- 26 -7.1结论-26-7.2建议-27-附表:1.项目片区土地利用四至表 (32)2.项目片区复垦后农用地发包方案统计表 (33)3.项目工程进度计划安排表 (34)4.项目预算汇总表 (35)附件:1.******************************建设用地复垦项目预算书 (37)2.***区建设用地置换(调整后)拟置换地块******勘测定界报告书及土地勘测定界图(1:2000) (87)附图:1、项目区现状地形图(1:2000)2、项目规划设计图(1:2000)3、土地复垦项目土方调配图4、土地复垦工程单体设计图5、项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局部复印件1、项目概况1.1项目区所在地概况******************************建设用地复垦项目位于******市***区******街道。
垦造耕地项目规划方案论证材料

地类
园地 农村道路
耕地 合计
开发整100
0.
0
0
0
1.5082
100.00
面积
开发整理后
比例
0
0
0.0300
2.00
1.4782
98.00
1.5082
100.00
二、项目具体规划目标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修筑水平梯地新增耕地面积1.4782公顷;砌筑 干砌块石挡墙3409.87m3;新建路沟结合3条,生产路3条,总长 460.4586m;
2.5727
97.09
2.6497
100.00
二、项目具体规划目标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修筑水平梯地新增耕地面积2.5727公顷;砌筑 干砌块石挡墙2508.14m3;新建生产路2条,总长751.322m;
百江镇罗山村垦造耕地项目规划图
(三):项目资金估算
1、项目投资概算
概算总投资为83.18万元,由工程施工费、其他费用、不可预见费, 三部分组成。 工程施工费:53.17万元 其他费用:28.38万元
瑶琳镇永安村垦造耕地项目规划图
(三):项目资金估算
1、项目投资概算
概算总投资为113.18万元,由工程施工费、其他费用、不可预见 费,三部分组成。 工程施工费:88.07万元 其他费用:22.89万元
其中前期工作费:8.08万元; 工程监理费1.10万元; 竣工验收费2.64万元; 业主管理费2.0万元; 政策处理补偿费9.07万元。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表 单位:公顷,%
地类 园地 特殊用地 耕地 合计
面积
2.7732 0.0550
0 2.8282
某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及预算概述

某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及预算概述浮山县槐埝乡卫西坡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及预算项目承担单位:浮山县国土资源局编制单位:山西中天盛大土地开发整理有限公司编制日期:二〇一一年十月浮山县槐埝乡卫西坡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及预算承担单位:浮山县国土资源局负责人:编制单位:山西中天盛大土地开发整理有限公司责任人:复核人:编制人:编制日期:二〇一一年十月前言土地资源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力地支持了各项生产建设和经济的发展,同时,在生产建设中,因挖损、占压、工程施工等也造成了土地资源的破坏及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部分土地资源的废弃和利用效益降低,因此,大力开展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切实保护土地资源,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由途径。
随着浮山县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城镇建设、工矿企业等建设用地,特别是民生工程,不可避免的要占用一定量的土地,在目前用地指标紧缺,建设用地总规模严格控制的情况下,如何能做到“保红线,保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临汾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临汾市建设用地综合整治整合试行办法的通知》(临政办发[2010]59号)文件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为推进浮山县建设用地复垦,优化城乡资源配置,推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给予了政策上的引导和支持。
本次规划所涉及的建设用地位于浮山县槐埝乡卫西坡村,为浮山县槐埝乡卫西坡村闲置的荒废农村居民点,涉及的住户都已搬迁。
为达到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盘活农村建设用地,增加耕地的目的,顺应当地群众对土地复垦的强烈要求和迫切愿望,经浮山县人民政府、槐埝乡人民政府、槐埝乡卫西坡村村民委员会、原宅基地使用权人等多方协商,浮山县国土资源结合《浮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浮山县槐埝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对浮山县槐埝乡卫西坡村村已经闲置的农村居民点进行复垦。
为了使本次建设用地复垦项目能顺利实施,浮山县国土资源于2012年4月委托山西中天盛大土地开发整理有限公司编制《浮山县槐埝乡卫西坡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以达到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023年垦造万亩耕地项目方案范文

2023年垦造万亩耕地项目方案范文____年垦造万亩耕地项目方案摘要:本方案旨在利用现代化技术和科学管理手段,垦造万亩耕地,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方案涵盖了项目背景、目标、实施步骤、项目投资、效益评估等内容,力求在____年完成垦造万亩耕地的目标。
一、项目背景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我国土地资源紧张,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垦造万亩耕地项目的实施,对于解决我国耕地不足的问题,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目标1. 垦造万亩耕地,扩大有效耕作面积。
2.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3. 推广现代农业科技,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效益。
4.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三、实施步骤1. 土地调查与选择:通过土地调查,选择适合垦造耕地的地区。
考虑土地质量、水资源、气候等因素,确定适宜的垦造区域。
2. 土地平整与整治:对选定的地区进行土地平整和整治工作,包括清理杂草、排除植物病虫害、改善土壤质量等。
同时,修建排水设施,确保土地排水良好。
3. 土地开垦与耕作:使用现代化机械设备对垦造区域进行土地开垦和耕作。
包括翻耕、松土、施肥等工作,确保土地的肥沃程度和适宜度。
4. 农业科技应用:推广现代农业科技,包括种植技术、施肥技术、水稻育种等。
同时,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技术水平。
5. 农机装备更新:引进和采购现代化农机设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包括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等设备的更新换代。
6. 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加强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渠道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鼓励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提供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服务。
四、项目投资本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土地购置、农机设备采购、农产品加工设备购置等。
根据初步估算,项目总投资约为XX 亿元。
五、效益评估1. 增加耕地面积:通过垦造万亩耕地,将扩大我国耕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粮食自给率。
垦造耕地项目(图片未替换)..

***********垦造耕地项目(2013)●可行性报告●规划设计书●投资概算书项目建设单位(盖章):编制单位:编制时间:二〇一五年四月项目区工程特性表名称单位数值备注一、项目概况本项目座落在***岭源村公墓山,工程总开发范围4.9790公顷,通过垦造可新增耕地2.7156公顷。
1.建设地点***岭源村公墓山2.建设规模公顷 4.97903.投资预算元2224693.224.新增耕地公顷 4.58965.新增耕地率% 92.186.项目性质垦造耕地7.建设期天约300二、建设内容1.土地平整工程1)平整土方㎡49789.792)表土覆盖m³14936.943)砌筑石坎m³14119.754)C20砼压顶m³568.52 路沟坎合算2.水利工程1)排水沟工程a.排水沟m 1713.96 2)灌排建筑物工程a.涵座8B.闸座03.道路工程1)田间道m 1238.05 2)生产路m 215.21 4.农田防护工程1)蓄水池座 4目录第一部分可行性报告 (1)1.总则 (1)1.1 编制目的 (1)1.2 编制原则 (1)1.3 编制依据 (1)1.4 目标任务 (2)2 项目概况 (2)2.1 项目区概况 (3)2.2 参建单位概况 (4)2.3 施工条件及建筑材料状况 (4)2.4 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 (5)3 主要工程量测算 (5)3.1 主要工程量 (5)3.2 工程量汇总表 (5)4资金来源 (6)5政策处理方案 (8)6项目组织管理 (7)6.1 建立领导小组 (8)6.2 建议实行项目法人代表负责制 (8)6.3 实行项目工程招标制 (8)6.4 实行项目工程监理制度 (8)6.5 合同管理制度实施方案 (8)6.6 做好土壤改良 (8)7施工计划及施工管理 (10)7.1 施工计划 (10)7.2 施工管理 (10)8效益分析及结论 (11)8.1 社会效益 (11)8.2 生态效益 (12)8.3 经济效益 (12)第二部分规划设计书 (13)1 规划设计 (13)1.1 规划设计依据及标准 (13)1.2 工程设计内容 (13)1.3 土地利用布局 (13)1.4 单体工程规划设计 (14)2主要工程量测算 (17)2.1 主要工程量 (17)2.2 梯田土地平整工程量 (16)2.3 梯田田坎工程量 (18)2.4 水利工程量 (18)2.5 田间道路工程量 (19)第三部分投资概算书 (19)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投资预算 (20)2项目分年度投资计划 (21)3预算编制依据 (19)4取费标准和计算方法的说明 (20)第一部分可行性报告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县结合本县实际,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挖掘耕地开发潜力,确保*********县的耕地占补平衡,将土地开发垦造耕地目标、任务、措施、计划等落到实处,为该项目的实施管理、监督检查以及土地开发垦造耕地结算等提供依据。
XX乡XX村土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 综合说明1.1 项目基本特性1.1.1 项目背景XX县XX乡XXX村灾毁耕地复垦项目位于XX县XX乡XXX村,属于自然侵蚀灾毁项目,项目建设总面积1.45hm2,由XX县国土资源局承担。
由于2004年XX县修建怀通高速公路,在XXX村设一处面积为1.45 hm2的弃土区,因当时高速公路修建时未规划弃土区耕地复垦方案,该处经多年废置和自然侵蚀,导致耕地丧失生产力。
当地群众强烈要求进行灾后复垦,经XX县国土资源局和XX乡政府多次现场勘察和商议,项目区地势平缓,土地权属明确,适宜耕地复垦。
1.1.2 项目类型和性质该项目为XX县县本级投资土地复垦项目,项目性质为土地复垦。
1.1.3 项目区位置和范围项目区位于XX侗族自治县东部,涉及XX乡XXX村一个行政村一个村民小组。
地理坐标如下:东径:109°46′27″—109°46′33″,北纬:27°24′05″—27°24′14″。
项目区地处舞水中下游,属丘山地陵地区,区内地貌类型为丘岗冲垅地貌。
1.1.4 项目区地貌类型项目区位于XX县东部,XX县地处舞水中上游,属雪峰山脉与武陵山脉之间的山间盆地。
XX乡XXX村灾毁耕地土地复垦项目区地处舞水中下游,属丘山地陵地区,区内地貌类型为丘岗冲垅地貌。
1.1.5 项目建设规模本次设计确定的项目建设规模用地面积为1.45hm2。
1.1.6 项目预计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率本次设计确定的项目预计新增耕地面积1.29公顷,新增耕地率为89.35%。
11.1.7 项目建设工期及工程量项目建设总工期为5个月,其中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和田间道路工程施工工期预计为3个月。
1.1.8 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为33.00万元(其中工程施工费27.45万元,占总投资的83.17%;前期工作费1.98万元,占总投资的5.99%;工程监理费0.69万元,占总投资的2.08%;竣工验收费1.06万元,占总投资的3.21%;业主管理费0.87万元,占总投资的2.64%;不可预见费0.96万元,占总投资的2.9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梁镇下村村东山底畈垦造耕地项目规划设计报告预算书项目委托单位:衢州市柯城区石梁镇人民政府规划设计单位:浙江兴农土地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项目编制日期:二〇一三年三月石梁镇下村村东山底畈垦造耕地项目规划设计报告项目委托单位:衢州市柯城区石梁镇人民政府负责人:姜益峰联系人:郭大远规划设计单位:浙江兴农土地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负责人:复核人:编制人:编制日期:二〇一三年三月目录1 综合说明 (1)2 项目概况 (2)2.1项目区基本情况 (2)2.2土地利用现状 (4)2.3基础设施状况 (4)3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6)3.1土地利用限制因素 (6)3.2新增耕地来源分析 (6)3.3公众参与分析 (7)4 工程规划 (8)4.1工程规划目标 (8)4.2规划标准 (8)4.3工程规划设计依据 (10)4.4工程规划 (13)4.5优化方案比选说明 (14)5 工程设计 (15)5.1土地平整工程 (15)5.2农田水利工程 (18)5.3田间道路工程 (22)5.4水土保持工程 (23)5.5土壤改良工程 (24)6 施工组织设计 (26)6.1施工条件 (26)6.2施工总布臵和施工方法 (27)6.3工程管理 (35)7 实施措施与工程管理 (38)7.1实施措施 (38)7.2工程管理 (40)1 综合说明该项目属于土地开发项目,项目区属低山缓坡地区。
项目申报总开发面积为11.6090公顷,图上实际量算面积为11.6090公顷,规划设计以图上量算面积为依据,实际开发面积以验收测量面积为准。
因此,项目规划总建设规模为11.6090公顷,预计新增耕地面积11.3770公顷,新增耕地率为98.00%。
项目特性表名称单位数值备注一、项目概况1、建设规模公顷11.6092、总投资元5695436.183、工程施工费元1982332.074、亩均工程投资元/亩11616.025、新增耕地面积公顷11.377 水田6、新增耕地系数%987、项目性质土地开发8、地形地貌低山缓坡9、建设期限3个月二、建设内容(1)土地平整1、表土剥离m3170662、表土回复m3170663、土地翻耕公顷11.377(2)农田水利工程1、灌排渠米1056 新增2、路涵处8 新增3、挡土墙米846 新增4、河道护岸米580 新增(3)道路1、4米田间道米1080 新增2、2米生产路米776 新增2 项目概况2.1 项目区基本情况2.1.1 位臵与范围柯城区石梁镇位于衢州市区西北部,镇政府驻石梁村前山。
东南距城10.5公里,辖区东界九华乡、万田乡,南连姜家山乡、航埠镇,西邻常山县,北靠七里乡。
石梁镇是柯城区面积最大的乡镇,总面积121.6平方公里,辖石梁、塘公、麻蓬、过溪、杨家源、九田、上静岩、荞麦坞、下静岩、中央方、柘川(原名:柘溪)、祝家山、蒋家、梅村、李家、后塘、柴家坊、流塘、白岭、珊塘、两头塘、大埂、里前坞、坎底(旧名:秀俱)、童前、半源、大俱源、下村、黄茶、派溪头(旧名:破溪头)、新溏底、大源山、寺桥、张西(原名:西坑)34个行政村,126个自然村,271个村民小组,8871户,30985人。
其中畲族、壮族等少数民族213人,余皆汉族。
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数255人。
石梁镇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地约占总面积70%以上,属千里岗山脉延伸部分。
海拔千米以上山峰20座,最高峰为西北边境的白菊花尖,海拔1395米,西坑岭海拔1348米,石门山、安山、翁家山、黄山分布于西部边境。
青龙山、蜜峰尖、大源山、大考山、九龙山、坞石岗分布于北部和东部边境。
白云山、衢门山独立于中部田野。
境内山谷遍布,山谷低部形成部分山间盆地和小平原。
石梁镇境内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降雨量1700—2000毫米,平均气温16‴,无霜期250天左右。
本次土地开发项目区块位于柯城区石梁镇下村村,东经118°27′36″~118°46′26″,北纬29°19′48″~29°2′17″,主要为低效园地开发。
2.1.2 自然条件1)气候及自然灾害柯城区具典型的盆地特征,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常年平均气温在16.3-17.3‴,3月平均气温4.5-5.3‴,3月平均气温27.6-29.2‴。
无霜期251-261天。
年日照总时数沿江平原地区在 1900小时以上,山区不足1600小时,太阳年辐射量4566.2兆焦耳。
项目区东临东海,海洋对陆地气候影响很大,每年4~9月多东或东南风,湿热多雨。
6月前后为梅雨期,7~9月为台风期。
冬季多北或西北风。
降水在时空分布上不均匀,多年平均1550mm。
年降水日数145~170天,5、6月份最多,3、4月份次之,11月至次年1月较少。
本区湿度较大,平均相对湿度82%,即使在相对干旱的7、8月间也在80%以上。
多年平均水面蒸发894.4mm,陆面蒸发600~800mm,以7、8月份最大,1、2月份最小。
2)地形地貌项目区属低山丘陵区,地势起伏不定,地貌类型多样。
地形上总体呈现北高南低。
3)土壤项目区地层土壤以黄壤为主,土壤剖面发育好、土层深厚、养分含量高,阳离子交换量也达到一般水平,保肥性好。
质地重壤土,含适量的砂和粘粒,水气协调,供肥性较强,表土较疏松,物理机械性和耕作适宜,质地皆轻粘土,土壤肥沃,适宜于种植多种农业作物。
4)工程地质项目区处于大地构造单元为华南褶皱系,浙东南褶皱带的新昌—定海断隆区。
浙江东部的华夏系构造是本区古构造的重要基础,构成了本的主要构造格架。
附近的主要断裂有温州—镇海大断裂及昌化—普陀大断裂。
5)天然建筑材料碎石及砂均可从当地市场上购买,可以满足本项目建设使用;衢州市柯城区当地有专业建材市场,可提供所需的水泥和各种钢材及其它的建筑材料等。
当地现代灌溉已有成功的经验,专业施工单位较多,在施工单位选择上应以专业施工单位为主,辅助土方工程可采用民工。
2.2 土地利用现状2.2.1 土地利用结构根据柯城区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项目区内主要为低效园地,因此新增耕地来源主要为园地开发。
土地利用现状见表2.1。
表2.1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单位:公顷地类耕地园地林地水域居民点交通用地未利用地总计面积/ 11.6090 / / / / / 11.60902.3 基础设施状况2.3.1 农田水利设施现状经现场踏勘,项目区内有一条较大渠道,可用于农田浇灌,其余没有可用灌溉水源。
项目区渠道多在0.5米左右,部分为土质渠道。
田间灌溉系统有待完善,灌溉保证率较低。
项目区排水系统较差,缺少配套的农田水利设施。
本次规划综合考虑灌溉水源、地形条件以及工程总体布局等因素,通过土地平整、灌溉排水等工程的建设,保证项目区旱能灌涝能排。
2.3.2 交通状况项目区内道路建设状况较差。
还未形成一个干路、支道、田间道、生产路相互连接贯通、布局均匀、合理的道路体系。
项目区西侧有一条道路与外界相通,主干交通基本能够满足通行,项目区中间有一条生产路,但路表面破损严重,交通条件较差,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通行要求。
3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3.1 土地利用限制因素a)限制因素本项目区土地利用主要限制因素:一是项目区主要为低效园地,遇暴雨易发生水土流失;二是当地政府和农民经济实力有限,资金短缺。
b)改善措施通过土地开发项目的实施,一是将项目区翻耕改良开发为水田,种植农作物,预防水土流失,提高土地质量,增加产出率,稳定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二是改善基础设施,完善交通网络;三是通过对项目区进行资金投入,解决地方资金不足问题,改善当地农业生产环境。
通过上述措施,进一步改善项目区土地利用的限制因素,加快当地农业发展。
3.2 新增耕地来源分析按照项目区土地开发优化设计方案,新增耕地潜力主要来源于对项目区内园地的开发,预计新增耕地面积11.3770公顷。
项目新增耕地潜力分析见表3.1。
表3.1 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分析表单位:公顷地类开发前开发后增减耕地0.000011.3770 4.3386园地11.6090 0.0000 -4.5346林地水域居民点交通用地0.0000 0.2320 0.2320未利用地总计11.6090 11.6090 0.0000 3.3 公众参与分析在项目开展过程中,石梁镇始终遵循公众广泛参与的原则。
为确定开发整理类型和范围,广泛征求专家和相关部门的意见,根据衢州区社会经济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确保政策和决策的科学性。
深入宣传土地整理政策,增进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动员、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土地开发整理,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创新能力,创建土地整理公众参与的形式,奠定土地整理工作得以顺利落实的群众基础。
4 工程规划4.1 工程规划目标1)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科学利用土地,提高耕地质量,改善耕作条件。
通过土地开发,使项目区内的林地和废弃园地得到有效利用,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新增耕地面积11.3770公顷。
2)通过土地开发,合理配臵灌排系统,增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功能,防止水土流失,使农业生产稳定持续发展。
完善项目区内的水利设施,防治旱、涝灾害,使得项目区农作物保持稳产。
3)通过土地开发,完善田间道路系统,提高农作物种植的规模化程度,为项目区的生产生活创造条件,使之适于现代化农业耕作、农产品运输以及居民生活的要求,显著提高居民生产生活的效率。
4)通过土地开发,在项目区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技术措施,开展多种生产经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统一。
4.2 规划标准4.2.1 土地平整工程通过项目区调查研究,依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土地整理标准》、《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结合有关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管理规定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实际情况,提出该项目规划建设标准。
项目规划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梯田(地)布局应根据地形地貌条件和排灌条件,结合沟渠和道路布局,以道路和沟渠为骨架划分耕作区,耕作区形状宜为矩形或正方形,四面或三面通路,路旁与渠道、农田防护林网结合,对少数地形有波状起伏的耕作区,应顺总的地势呈扇形。
在耕作区内布臵梯田(地),梯田(地)田块沿等高线布局,即长方向顺等高线布臵;梯田(地)田面长度主要根据地形地貌条件而定,大弯就势,小弯取直,以便利耕作,对少数地形有波状起伏的扇形耕作区,梯田(地)坎线亦随之略有弧度,不要求一律成直线。
2)梯地布臵标准。
结合项目区实际状况,梯地地块控制原则:陡坡区(10°~25°)耕作地块沿等高线布设,地块长度不小于100m,地块宽度不小于3m,梯地地块间的高差在3.0m左右耕地块土地平整内部高差在〒3cm,梯地地块间的高差在2.0m以内;新增耕地必须保证土层厚度在60cm 以上,其中耕地表层有30cm以上的耕作层或熟土层,熟土利用率为100%;耕作层中的碎石和树根必须清除完毕;高度一米以上梯田外侧砌坎与梯田齐平,基础必须挖至实土,不得在浮土上砌筑;耕作层平整度在10厘米以内,内低外高,并且内侧设田块灌排渠以利排水和水土保持,田块灌排渠具体布臵详见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