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杰鲁论文
第八届“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获奖论文

第30卷第1期中国机械工程V o l.30㊀N o.12019年1月C H I N A M E C HA N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p p.118G125第八届 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 获奖论文㊀㊀第八届 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 于2018年11月10日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上颁发. 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 由台湾上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共同设立,旨在提升中国制造技术的水平,加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工作,鼓励创新精神,提高中国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博士生教育的水平;激发与鼓励中国青年学子投入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研发及创意应用,培养优秀机械工程人才,增进企业界与学术界间的互动,进而促进机械工业技术的提升与创新.本届 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 共评选出金奖论文1篇,银奖论文2篇,铜奖论文3篇,优秀奖论文5篇,佳作奖论文10篇,特别奖论文3篇.其中,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特别奖为本届起新增的特设奖项,由上银科技卓永财董事长提议设立.该奖项专为奖励非原985高校在机械制造领域,特别是在机床或其基础零部件,以及基础制造工艺的研究方面取得优秀成果的博士论文. 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 设立8年来,影响力越来越大,推动了一批青年学者在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做出了非常有创新性的研究业绩.序号奖项论文概述1金奖论文名称:C F R P低损伤钻削制孔关键技术研究作㊀㊀者:付㊀饶㊀㊀毕业学校:大连理工大学㊀㊀指导教师:贾振元㊁王福吉㊀㊀轻质高强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 F R P)是运载装备减重增效的优选材料.此类材料构件的装配连接需加工大量连接孔,且制孔损伤容限要求苛刻,但C F R P制孔易在出口区域产生严重损伤,这制约了C F R P的应用.本文建立了C F R P切削加工中单侧弱约束区域材料的单纤维切削和刀具/纤维接触的理论模型,表征了钻削出口材料的切削过程,揭示了单侧弱约束区域纤维㊁树脂及界面的细观去除行为,得到了合理控制切削力㊁抑制钻削出口损伤的理论依据.揭示了温度对C F R P单/多向层合板切削性能的影响规律和钻削C F R P单/多向层合板出口区域的温度分布特征,得到了合理抑制切削温度影响的依据.基于上述两方面研究,提出了 反向剪切 C F R P切削损伤抑制原理,发明了具有反向剪切功能的微齿结构,开创了微齿剪刀切削的钻削刀具设计思想,形成了微齿钻削刀具的设计方法,发明了系列化微齿钻削制孔刀具,实现了C F R P低损伤钻削制孔.提出了在入口侧控制吸入气体的逆向冷却钻削制孔工艺,可控制并降低钻削温度,有效抑制了制孔损伤.刀具和工艺关键技术已应用在多家航空航天企业,为我国航空航天等领域高端装备C F R P构件的研制提供了支撑.2银奖论文名称:基于模态局部化的弱耦合谐振式加速度传感器敏感机理研究作㊀㊀者:张和民㊀㊀毕业学校:西北工业大学㊀㊀指导教师:苑伟政㊁常洪龙㊀㊀微机械加速度传感器在航空航天器的惯性导航㊁地球物理勘探㊁工业与消费电子等领域有着广阔而重要的应用需求,然而,当前国内外的微机械加速度传感器的精度极限受到了微加工技术与检测技术的双重限制而不能大幅提高,因此,发现新的敏感机理成了提高精度㊁突破瓶颈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首次提出将模态局部化现象引入惯性传感器研究,探讨基于模态局部化的弱耦合谐振式惯性敏感新机理,研制基于该机理的加速度传感器.主要成果包括:弱耦合谐振式加速度差分敏感技术,实现了加速度对串联谐振器的差分扰动,提出幅值比检测方法,其灵敏度是传统频率检测法灵敏度的302倍,且对封装压力㊁环境温度等易变参数的鲁棒性提高一个数量级;多自由度串联谐振式传感器工作点可调节技术,利用静电负刚度效应消除加工误差造成的结构失衡,实现了工作点可调的工作模式,显著提高了传感器的使用灵活性;模态局部化传感器的大量程线性化实现方法,提出多模态幅值比和的新型输出方式,将模态局部化传感器的线性化量程提高一倍以上;非对称耦合谐振器的馈通信号抑制技术,采用负电流补偿技术减小驱动馈通,大幅提高了幅值频率检测精度.811续表序号奖项论文概述3银奖论文名称:级间液压机械双反馈新原理及其在大流量控制阀中的应用研究作㊀㊀者:刘建彬㊀㊀毕业学校:浙江大学㊀㊀指导教师:杨华勇㊁谢海波㊀㊀多级流量阀以液压反馈㊁机械反馈㊁液压跟随以及电反馈等单一级间反馈方式实现先导阀芯对主阀芯的位移控制.随着流量阀应用需求日益提高,探索级间多反馈原理,综合利用各反馈方式的优点,克服单一反馈方式的局限,对高性能流量阀进行深入研究势在必行.本文针对流量阀级间双反馈新原理及应用展开研究.提出了级间液压机械双反馈新原理,双反馈作用互补,使双反馈液压阀具备结构简单㊁密封数量少㊁控制区间宽度大等优点;提出了主阀芯上的带通油孔的减振尾结构,可通过液流冲击作用抵消开启方向的液动力,进而改变阀芯液动力的方向,同时降低液动力幅值;创新设计了先导阀芯尾部的快关阀口结构,快关阀口在先导阀芯关闭至一定开度时打开并直接连通负载口与控制腔,加快控制腔压力的飞升过程,提高两阀芯的关闭速度;级间液压机械双反馈原理大流量负载控制阀样机在汽车起重机变幅系统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其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或超越了相应型号进口垄断负载控制阀.4铜奖论文名称:聚合物微结构成形的介观尺度效应及其本构建模作㊀㊀者:邓宇君㊀㊀毕业学校:上海交通大学㊀㊀指导教师:林忠钦㊁傅铭旺㊀㊀具有表面微细功能结构的聚合物薄膜产品的表面微细功能特征尺寸多在10~500μm,其成形加工属于典型的介观尺度制造范畴.随着成形特征尺寸降低至介观尺度,聚合物材料的屈服应力和弹性模量等力学参数呈现出强化的趋势,具有尺度效应.传统的聚合物材料本构模型,无法准确预测聚合物材料介观尺度变形行为,难以指导聚合物表面微细功能结构加工的工艺设计和优化.围绕聚合物介观尺度效应问题,本文研究了宏观尺度下聚合物材料的力学性能,搭建了考虑应变率影响的弹黏塑性模型;开展了不同厚度的聚合物薄膜微弯曲实验,研究了介观尺度下聚合物材料的尺度效应规律,并为了描述介观尺度下聚合物的变形行为建立了应变梯度弹黏塑性本构模型;建立考虑考虑尺度效应的聚合物变形仿真分析的有限元模型;实验分析了聚合物表面微细压印成形中的尺度效应现象,探索了聚合物表面复杂结构大面积微细辊压成形的可行性.5铜奖论文名称:仿生微纳结构黏附机理及其面向智能拾取的黏附传感一体化设计作㊀㊀者:胡㊀鸿㊀㊀毕业学校:西安交通大学㊀㊀指导教师:邵金友㊁丁玉成㊀㊀如何实现微纳仿生黏附结构的批量化制造㊁增强黏附材料的表面适应性㊁感知界面的黏附状态是制约仿生黏附结构工程应用的关键难题.本文以 蘑菇形 微纳仿生黏附结构的规模化制造技术开发为基础,围绕仿生黏附结构的黏附机理及其增强机制,黏附传感一体化设计等内容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为智能拾取机械手开发提供了新途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①提出了基于预制结构电场诱导的微纳仿生黏附结构制造新方法,利用电场驱动的材料流变生长和界面润湿效应,实现了异型仿生黏附结构的可控制造.②建立了基于变厚度薄板大挠曲变形的脱黏力学模型,量化了真空效应与摩擦力对法向黏附力的贡献,实现了黏附结构的优化设计.③提出了以 蘑菇形 结构为接触单元的离散支撑多级结构(dGD A F),通过引入可弯曲薄膜基底,有效提升了粗糙表面的黏附强度.④设计制造了具有接触状态感知功能的自传感黏附结构,实现了界面黏附与界面状态监控的一体化集成,为智能机械手开发提供了新途径.⑤提出了气压调控的黏附/脱附控制方法,开发了智能拾取机械手,实现了多种典型物体的智能抓取和释放.6铜奖论文名称:K D P晶体修复用球头微铣刀及其对表面质量影响的研究作㊀㊀者:陈㊀妮㊀㊀毕业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㊀㊀指导教师:陈明君㊀㊀磷酸二氢钾(p o t a s s i u md i h y d r o g e n p h o s p h a t e,K D P)晶体是核聚变装置中必不可少的光学元件,但K D P晶体在连续高能激光打靶和超精密加工时会产生微缺陷点,需要对其进行及911第八届 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 获奖论文续表序号奖项论文概述时处理.然而,由于K D P晶体的软脆特性,在微铣削修复缺陷点时,容易在修复曲面出现脆性点及耕犁效应区域.以有限元仿真铣削过程中的切削力㊁微铣刀和K D P晶体切削区最大拉应力为球头微铣刀几何参数优选的主要评价指标,获得了几何参数对K D P晶体微铣削质量的影响规律,并优选了法向前角㊁法向后角和刀刃钝圆半径.通过自制和商用微铣刀的切削对比实验验证了所设计球头微铣刀的切削性能.结合切削过程中切削厚度㊁最小切削厚度和切削力之间的周期性,建立了切屑形成的理论预测模型,得出微铣削K D P晶体的最小切削厚度.随着刀刃钝圆半径的增加,最小切削厚度呈增长趋势;当每齿进给量与刀刃钝圆半径的比值小于0.5时,微铣削加工中存在剧烈的尺寸效应.通过分析球头微铣刀铣削K D P晶体过程中的切削力㊁切削比能㊁所加工微槽及切屑形貌,获得了球头微铣刀铣削K D P晶体过程中尺寸效应㊁塑性域及脆性域铣削参数范围,优选了铣削参数.所加工的高斯曲面粗糙度R a值均小于32n m,满足激光打靶要求,从而验证了自行研制球头微铣刀和优选铣削参数的合理性.7优秀奖论文名称:超导磁力与液膜力复合轴承的应用基础研究作㊀㊀者:许吉敏㊀㊀毕业学校:西安交通大学㊀㊀指导教师:袁小阳㊀㊀论文以液氢液氧火箭涡轮泵为应用背景,将超导磁悬浮技术与流体支撑技术引入到涡轮泵轴系支撑中,提出了新型超导磁力与液膜力复合轴承.围绕磁液两种力场的物理复合㊁结构实现及复合轴承的服役性能和模拟涡轮泵工况的高速试验等重要应用基础问题,开展理论和试验研究.取得的创新成果有:针对高速和可重复使用火箭涡轮泵给出了磁液优势互补㊁启停磨损与高速振动稳定性较优的复合轴承设计;研究了先进的超导瓦块制备工艺技术,为超导磁液复合轴承构建提供了高性能关键组件,悬浮力密度最高约为12.4N/c m2,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建立了以微小间隙为特色的超导磁力仿真研究和测量体系,为复合轴承的磁力设计奠定了理论和物质基础;建立了复合轴承热黏磁性能分析模型,研制了高速立式试验台,开展了最高转速10000r/m i n的试验研究,验证了磁液复合的可行性和先进性.论文形成了复合轴承设计技术基础㊁复合轴承制造技术基础㊁超导磁力理论与实验技术基础㊁复合轴承计算与试验的成套工程技术基础,为复合轴承在我国新一代高速㊁可重复使用火箭涡轮泵的应用奠定了基础.8优秀奖论文名称:动轴变速齿轮传动理论及应用作㊀㊀者:郑方焱㊀㊀毕业学校:武汉理工大学㊀㊀指导教师:郭孔辉㊁华㊀林㊀㊀目前齿轮理论以定轴传动为基本点,规定两齿轮轴线的相对位置在传动中不变.若假设齿轮轴线相对运动,可得到动轴齿轮传动.本研究提出动轴齿轮传动的基本假设,尝试建立动轴变速比齿轮传动理论体系.①传动原理:提出动轴齿轮传动基本概念,将传动中轴线夹角和偏置定义为主动轮转角的函数;建立动轴齿轮传动的基础椭球面坐标系,研究瞬轴面㊁横断面与轴向面的几何性质,讨论点啮合空间齿轮传动的节曲面.②几何设计:研究线接触共轭齿面的产形原理和方法,研究产形轮的几何性质,提出产形轮齿面的自由构造方法,推导线啮合共轭齿面的方程,应用于线啮合齿轮传动设计;研究点接触共轭齿面的产形原理和方法,建立产形轮的运动标架和位姿,推导空间点啮合共轭齿面方程,应用于空间点啮合齿轮传动设计;研究基础齿条齿面的自由修形原理和方法,推导局部修形齿面方程,开发修形设计软件.③加工制造:建立能适用于众多工艺类型和机床形式的齿轮展成法制造联动数学模型,研究插齿和铣齿非圆齿轮的联动模型,开发各类齿轮制造软件平台.④传动机构:提出动轴齿轮传动机构的概念,研究单级和二级变中心距齿轮传动,开发非圆齿轮系列分割器产品.021中国机械工程第30卷第1期2019年1月上半月续表序号奖项论文概述9优秀奖论文名称:石英玻璃的高效可控精密磨削机理研究作㊀㊀者:王㊀伟㊀㊀毕业学校:山东大学㊀㊀指导教师:王㊀军㊁姚㊀鹏㊀㊀本文针对目前石英玻璃光学元件加工效率低,塑性域磨削难以实现的问题,研究了石英玻璃的高效可控精密磨削机理.①通过室温和高温纳米压痕实验研究了温度对石英玻璃变形和裂纹扩展机理的影响.室温下石英玻璃的微观结构不致密,且裂纹容易成核扩展,塑性域加工困难.在高温下石英玻璃的力学性能得到改善,适于塑性域加工.②建立了单颗磨粒划擦石英玻璃的弹性应力场解析模型,研究了裂纹成核位置与序列及其对材料去除机理的影响.在划擦过程中,中央裂纹最先成核,其深度决定了材料的裂纹损伤深度.侧向裂纹㊁赫兹裂纹和径向裂纹交织扩展,引起材料的脆性域去除.③建立了单颗磨粒划擦原始损伤表面的裂纹失稳扩展临界函数,研究了石英玻璃表面微裂纹损伤的可控磨削机理.随着单颗磨粒磨削深度的增加,材料的磨削机理依次是塑性域去除㊁低载半脆性域去除㊁全脆性域去除和高载半脆性域去除.对石英玻璃进行全脆性域磨削时,磨削力低,砂轮自锐性好,能获得材料去除率较高㊁质量较好的磨削表面.④采用大磨削深度干磨削石英玻璃,改善了石英玻璃的塑性加工性能,实现了高效塑性域磨削.建立了石英玻璃的干磨削温度场理论模型,通过红外透射测温法在线测量了石英玻璃的干磨削温度.10优秀奖论文名称:高精度激光差动共焦超长焦距测量方法与技术研究作㊀㊀者:李志刚㊀㊀毕业学校:北京理工大学㊀㊀指导教师:赵维谦㊀㊀开展高精度超长焦距的测量方法和技术研究对激光聚变系统㊁空间光学系统和高能激光武器等大型光学系统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论文完成的工作有:开展了一种具有参考镜焦距和组合透镜间隔自校准能力的激光差动共焦组合焦距测量方法研究;构建了激光差动共焦组合超长焦距测量光路,建立了测量光路三维点扩散函数理论模型;提出了参考镜焦距和镜组间隔自校准方法,解决了组合测量法中参考镜焦距和镜组间隔校准难题;提出了一种被测镜曲率半径高精度测量的激光差动共焦超大曲率半径测量方法;参与研制了首台测量口径ϕ610mm 超长焦距测量系统,开展了系统误差分析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31.2m焦距相对重复测量精度为0.0034%(34p p m),对12m焦距相对重复测量精度为0.0044%(44p p m).综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参考镜焦距和组合透镜间隔自校准能力的激光差动共焦超长焦距测量方法,并研制了一套大口径超长焦距测量系统,验证了所提方法可行性,为解决大口径超长焦距的高精度测量难题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技术途径.11优秀奖论文名称:冷等离子体辅助金刚石切削黑色金属基础研究作㊀㊀者:黄㊀帅㊀㊀毕业学校:大连理工大学㊀㊀指导教师:徐文骥㊁刘㊀新㊀㊀缺乏抑制刀具磨损的有效方法是制约黑色金属金刚石超精密切削技术进步的瓶颈问题.论文利用冷等离子体射流的载能活性粒子比碳原子更易与铁原子快速结合形成更强化学键和冷却润滑效果好的特点,将其施加于切削界面,实时降低刀工界面的化学亲和性和改善切削区的热力作用,从而抑制金刚石切削黑色金属时的刀具磨损.①研制了冷却润滑效果好㊁易输送至刀工接触界面进行特性调控的大气压柔性冷等离子射流,采用分子动力学㊁热分析㊁摩擦磨损等理论和试验方法研究了冷等离子体射流辅助切削的作用机理,并进行了基础的切削试验.②分子动力学模拟和热分析试验发现,氮冷等离子体可降低黑色金属对金刚石的化学亲和性.不同氛围中的N A K80/金刚石摩擦副的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氮气射流和氮冷等离子体射流可减轻摩擦副的氧化磨损,氮冷等离子体有利于减轻摩擦副的黏着磨损.③研制了振动特性可控的超声椭圆振动装置,切削试验结果表明冷等离子体和超声椭圆振动共同作用时,抑制金刚石刀具磨损的效果最佳,有效切削距离可提高10倍,且工件的表面粗糙度最低,同时有利于抑制金刚石刀具的扩散磨损.121第八届 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 获奖论文续表序号奖项论文概述12佳作奖论文名称:强磁场环境下含有纳米添加物的陶瓷结合剂C B N砂轮制备技术及其磨削作㊀㊀者:李灏楠㊀㊀毕业学校:东北大学㊀㊀指导教师:于天彪㊁D r a g o sA x i n t e㊀㊀针对我国目前高性能陶瓷C B N砂轮制备方面的落后现状,本文将纳米材料技术和强磁场材料制备技术引入到了砂轮制备过程中,制得了具有特定磨粒取向和致密结合剂结构的纳米陶瓷结合剂C B N砂轮.具体研究内容包括:①将纳米材料添加至传统陶瓷结合剂配方中,并通过开展正交试验优化了纳米陶瓷结合剂的组分配方和各组分占比,制得了烧结工艺性和机械性能均优于传统结合剂的纳米陶瓷结合剂.②将强磁场材料制备技术引入至砂轮烧结过程中,制得了具有特定磨粒取向和致密结合剂结构的强磁场纳米陶瓷C B N砂轮,并对重要的制备工艺参数进行了优选.③分别针对金属和硬脆材料不同磨削去除机理,提出了考虑磨粒和工件间瞬态微观接触状态的磨后表面形貌㊁磨削力以及磨削温度仿真建模方法,为分析本文砂轮特殊结构与其磨削性能间关系提供了分析方法和手段.④通过磨削实验对比了强磁场砂轮和普通陶瓷C B N砂轮在磨后工件表面完整性㊁磨削力以及磨削温度方面的磨削性能,并对砂轮磨削性能优越性进行了定性解释.13佳作奖论文名称:基于多视觉特征获取与融合的焊道轨迹自动识别作㊀㊀者:曾锦乐㊀㊀毕业学校:清华大学㊀㊀指导教师:都东㊀㊀在机器人化精密焊接过程中,利用视觉方法实时检测焊道实际位置,以补偿实际焊道轨迹与机器示教轨迹间的偏移,对保证焊接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已有研究往往针对焊道与母材的几何结构特征差异,采用结构光等单一视觉特征检测方法识别焊道位置.此类基于单一视觉特征的检测方法无法适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强镜面反射表面工件细隙焊道轨迹精密检测以及能源装备等领域的中厚板多层多道焊接轨迹自动识别等场合.本文研究了焊道区多视觉特征同步获取方法,并对多种视觉特征信息进行融合处理,获得更为准确的焊道轨迹检测结果,解决了强镜面反射表面工件细隙焊道三维轨迹自主辨识㊁中厚板多层多道焊智能排道与自动跟踪等国际焊接领域难题,并在航空航天制造㊁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开始得到应用,显示出了良好前景,为实现焊接过程智能控制提供了基础.14佳作奖论文名称:复杂型面薄壁回转体零件旋印电解加工基础研究作㊀㊀者:王登勇㊀㊀毕业学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㊀㊀指导教师:朱㊀荻㊁朱增伟㊀㊀机匣是一种大型薄壁回转体零件,是航空发动机的核心部件,其壁薄㊁外形结构复杂㊁材料去除量大,存在加工精度差㊁效率低等瓶颈.为此,本文提出机匣旋印电解加工技术,采用带有窗口的回转体工具电极,通过工件与工具的同步对转,实现机匣复杂凹凸形面的一次性无变形加工,对于薄壁机匣加工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建立旋印电解加工数学模型,得出凸台动态成形规律;揭示对转脉动态下材料电化学溶解机理,得出材料蚀除速率与钝化膜破裂时间㊁电极转速的变化规律;提出钝性金属涂层及正电位辅助电极两种抑制杂散腐蚀方法,显著提高凸台成形精度;提出基于阴极窗口运动轨迹优化的回转体工具设计方法,并开发出阴极设计软件;最后,研制出旋印电解加工机床,并实现薄壁机匣样件的一次性加工成形,表面粗糙度R a可达0.2μm,最小壁厚0.96mm,壁厚均匀性小于0.1mm,凸台轮廓精度满足设计要求.15佳作奖论文名称:基于双高斯分层表面理论的密封摩擦磨损研究作㊀㊀者:胡松涛㊀㊀毕业学校:清华大学㊀㊀指导教师:刘向锋㊀㊀机械密封作为旋转机械的关键部件,广泛应用于核电能源㊁石油化工㊁航空航天等领域.作为密封副的 指纹 ,端面形貌在摩擦磨损中形成机理与功能性能的揭示与利用,是保证长使役周期内密封性能稳定可靠的关键内容.学者多以单层表面视角来认识表面,增加了准确表征表面形貌特征并揭示其形成机理与功能性能的难度.论文基于双高斯分层表面理论提出适 221中国机械工程第30卷第1期2019年1月上半月。
关于开展2012届普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专项检查的通... .doc

关于开展2012届普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专项检查的通知各学院:根据普通本科教学工作安排,决定开展2012届普通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质量专项检查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检查对象普通本科教学学院(含国际学院)的毕业论文(设计)二、检查内容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过程材料齐备情况包括封面、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及任务书、指导情况登记表、指导教师评阅表、评阅教师评阅表、答辩委员会审定表等,中英文摘要、中文目录、正文(含脚注)、参考文献等,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程度、学术水平、成绩记录完备情况,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评定成绩差异情况及存在的其他主要问题等。
三、检查形式本次检查以学院自查和学校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学院自查(9月15日~10月8日)①各学院组织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自查,负责本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的自查工作。
②学院在自查的基础上,形成自查总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⑴分析本届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的性质、难度、份量及综合训练情况;⑵分析本届毕业论文(设计)的整体水平与质量;⑶分析本届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保障和监控措施;⑷本届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⑸今后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意见与措施等。
2.学校抽查(10月9月~10月19日)①教务处组织毕业论文(设计)“查重”检测后由专家评审撰写质量。
②检查结束后,将向学院反馈检查结果,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年度教学常态监控数据中。
四、抽检范围1.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抽查比例:原则上抽取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总篇数的3~5%,或小专业3篇左右。
2.毕业论文(设计)的抽选办法:原则上在专业或班级中抽选优秀论文(设计)1篇和随机抽选1~2篇。
其中优秀论文(设计)以已推荐的校优毕业论文(设计)为准,具体名单见附表1。
五、材料提交时间各学院请将抽检的毕业论文(设计)的纸质材料及学院自查总结于2012年10月9日前提交教务处实践科。
联系人:雷发斌李蕾电话:83816414特此通知!附表1:各学院2012届普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名单表附表2:江西财经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查情况专家评审表教务处2012年9月12日附表1:各学院2012届普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名单表江西财经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查专家评审表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为:90≤X<100分为优秀;80≤X<90分为良好;70≤X<79分为中等;60≤X<69分为及格;X<60分为不及格。
《中国血液净化》第19卷(2020年)论文主题词索引

《中国血液净化》第19卷(2020年)论文主题词索引(以下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D导管插入术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王光璞,吴迪,李胜开)(12):850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侧上肢功能障碍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张莉,程艳娇,刘璇)(1):37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促进动静脉内瘘成熟的疗效分析(李慧,朱一枫,李晶晶)(2):120高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7年次级通畅率的影响(孙春艳,宋利,莫雅文)(3):187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防治进展(周喜田,张喜成,刘海日)(4):250新建糖尿病肾病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度评估及血流动力学的研究(潘文静,丁钟琴,刘同强)(5):330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分析(徐耀,徐艳,郝冬冬)(6):393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动静脉内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通畅率的影响(黎淮,翟亚玲,袁亮)(8):554动静脉内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麻醉镇痛的研究进展(温静,詹申,王玉柱)(9):630PTA联合开放手术治疗上肢动静脉内瘘I合并II型狭窄疗效分析(杨雨雯,张萌,芮婷婷)(10):706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内瘘狭窄的研究进展(李闫,王保兴)(11):764动静脉内瘘,人工尿激酶溶栓联合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早期血栓的效果分析(郜同心,任建伟) (5):334全腔内治疗人造血管透析通路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疗效的研究(付大鹏,安鑫,丁锦辉)(7):47627例人工血管内瘘移植物感染的处理策略(万恒,刘灏,林智琪)(7):4781例合并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下肢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建立与维护(于敏,施娅雪,鲍雪东)(12):855F腹膜透析基线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对腹膜透析患者预后影响的探讨(武蓓,王梅,赵慧萍)(1):17肾衰竭患儿腹膜透析管置入术及并发症临床分析(高阳旭,刘晓宇,钟旭辉)(1):21腹壁下动脉位置变异的研究进展(姜珊,宋会男,张蕊) (1):56腹膜透析子宫全切术后并发阴道瘘1例(滕秋萍,冯爱桥) (1):70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不同转归患者的临床特点(严月华,杨春慧,纪天蓉)(2):77基线血尿酸水平与首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间的关系(李庆根,刘桂凌,詹秋楠)(2):81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低T3综合征与残余肾功能及生存之间的关系(田信奎,刘玲玲,鲁新红)(2):95自动化腹膜透析治疗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史春夏,李妍,史亚男)(2):99自动化腹膜透析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中的应用(罗佩婷,张禹,李忻阳)(2):124使用生物电阻抗技术辅助确定腹膜透析患者目标体质量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武蓓,王梅,赵慧萍(3):165蜡样芽孢杆菌致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临床特点--个案报道并文献复习(郭红霞,孙庆华,史春迎)(3):213超声引导下微穿刺系统置入腹膜透析导管的临床应用(郭姗姗,付纲)(4):274腹膜透析患者并发横纹肌溶解症1例(曹琳,韩庆烽)(4):287行为转变理论模式改善腹膜透析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效果研究(蔡明玉,龚文姜,李雪)(5):305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纤维化的研究进展(张禹,李忻阳,罗佩婷)(5):317采用垂直律动技术改善导管移位所致腹膜透析液引流障碍临床疗效探讨(王吉,朱楠,于青)(6):381自动化腹膜透析在住院强化透析患者中的适用性探讨(徐焱,陈连华,赵金文)(6):389新型腹膜透析液的研究进展(郭红霞,唐雯)(6):403腹膜透析患者磷清除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鲁琳,匡鼎伟) (6):406紧急起始腹膜透析研究新进展(吕诗凡,金海姣,倪兆慧) (7):433自动化腹膜透析在紧急起始腹膜透析中的应用(李微,刘师辰,谢舜昀)(7):437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膳食调查及营养状况(李季芳,符乃尹,郑晓东)(7):440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对高糖诱导人腹膜间皮细胞-间充质转化的影响和机制(赵星旭,樊怡,高利丽)(7): 466红细胞分布宽度动态变化可预测腹膜透析患者死亡(李天慧,赵班,陈爱群)(8):537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的研究进展(席海玲,陈赟敏,周婷婷)(8):550腹膜透析患者血红蛋白变异管理策略(王晓阳,赵占正) (9):577腹膜透析患者的贫血诊治现状(陈孟华,田娜)(9):581腹膜透析掉队数据评估行腹膜透析影响因素(杨春慧,严月华,姚烨)(9):598改良经皮穿刺腹膜透析置管术在紧急起始腹膜透析中的应用(黄坚成,边学燕,包斯增)(10):653不宁腿综合征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危险因素分析(詹秋楠,刘桂凌,李丹丹)(10):656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腹膜透析导管置入术的临床应用(陈昊路,张熙熙,傅雪琴)(10):669基于远程监控系统的自动化腹膜透析患者联合照护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罗纪聪,赵景宏,王颖)(11):730 24例腹膜透析相关真菌性腹膜炎临床分析(倪军,余瑾,周柳沙)(11):734腹膜透析患者容量超负荷的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赵彩萍,杨春芳,王丽)(11):738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的差异分析(徐潇漪,程虹,杨敏)(11):751腹膜转运特性对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刘春芳,李冰)(11):772长透析龄腹膜透析合并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的难治性腹膜炎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梁琦晨,赵慧萍,武蓓)(11):790影响腹膜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水平达标的相关因素分析(田延红,田娜,张倩)(12):8111-3-β-D葡聚糖和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在早期诊断腹膜透析相关真菌性腹膜炎中的价值分析(侯世会,龚文姜,余艳) (12):816H护理扣眼穿刺法与绳梯穿刺法对动静脉内瘘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王培莉,施素华,林巧红)(1):65多元化教育模式对长期留置涤纶套双腔导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依从性及不良心理的影响(叶婉荷,高琴,刘君) (2):134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杨仁梅,费利燕,朱慧平)(2):138简化服药依从性问卷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口服磷结合剂依从性的应用(徐辉,朱丽,李国祝)(3):197契约式管理对腹膜透析患者的容量管理效果(刘丽,吴燕妮,张蕊)(3):201自制肾性贫血家庭管理手册在腹膜透析患者贫血管理中的应用(杜俊,汪海燕,王铁云)(3):205感恩拓延-建构理论疗法改善腹膜透析患者不良情绪及自我管理行为的观察研究(龚文姜,杨杰,蔡明玉)(4):266成都市血液透析护士对内瘘专科知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朱林芳,薛贵方,袁怀红)(4):270规范化血液透析安装预冲质量改进的多中心研究(梁俊卿,王颖,马思慧)(5):338自动化腹膜透析在紧急起始腹膜透析患者中的护理(孙娟,范立卓,王海玲)(5):342腹膜透析患者糖尿病足护理行为调查及新发足部溃疡等复合终点的影响因素(刘天姣,许莹,齐心)(5):346构筑基于病友共情延续性健康教育模式对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陈涛,程惠玲,陈星华) (6):420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护理期间营养评估与专病一体化饮食指导效果探析(陈科威,徐晓珍,葛玉英)(6):424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传染病健康素养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朱林芳,薛贵方,袁怀红)(6):427透析用留置针在自体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建立隧道中应用(王冠群,刘苗,肖燕)(7):500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护理的最佳证据总结(王慧,姚苗苗,张佳馨)(8):569居家腹膜透析患者照顾者疾病家庭负担的调查分析(胡慧敏,王静,徐欢欢)(8):573基于一点二源的适应性护理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效果分析(杨沛芝,张建林,刘燕)(10):717J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异常及其对生存的影响(田信奎,刘玲玲,解倩)(3):170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再次手术前定位的临床价值(李玲,富丽萍,赵朕龙)(8):517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与肾移植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进展(刘晓怡,谢超,孔耀中)(8):547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状旁腺重量与血生化水平的关系(孟娇,陈昊路,宋春轶)(10):664甲状旁腺切除术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手术治疗进展(周加军)(3):194甲状旁腺全切加自体移植术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曹全艺,王德光,郝丽) (4):22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切除术后软组织钙化复发并感染1例(黄教文,郭胜根,刘黄华)(5):359肾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合并甲状腺癌手术方式的探讨(周鹏,庄大勇,贺青卿)(7):454行甲状旁腺全切术的265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特征分析(毕婷,冯晓东,程广明)(8):505继发性甲状旁腺切除术后高钾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邹芸,周华,张丽伟)(11):756维持性透析患者甲状旁腺全切术后营养不良和炎症状态的评价(周小春,王晓玲,马志刚)(12):807M免疫吸附蛋白A免疫吸附清除高致敏肾移植受者HLA特异性抗体的临床观察(涂亚芳,吴雄飞,王艳奎)(3):248免疫吸附治疗视神经脊髓炎的研究进展(周冉,周亦伦) (9):627S肾功能衰竭,急性红细胞生成素对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的作用研究(李婧,万辛,马梦青)(8):533吸附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滤器在脓毒症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余真,冉晓,李树生)(12):798肾功能衰竭,慢性慢性肾脏病患者生活质量评估方法与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潘林蓉,刘爽,蒋更如)(1):49硫代硫酸钠治疗尿毒症瘙痒的临床观察(吴虹,肖跃飞) (2):92低氧诱导因子稳定剂在肾性贫血中的成功应用对未来的启示(刘必成,李作林,林善锬)(3):145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炎症状态及其对肾性贫血的治疗影响(赵璐,刘虹)(3):149红细胞生成刺激因子低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处理策略(蒲蕾,王莉)(3):153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与尿毒症患者血管钙化的相关性分析(彭琼瑶,谢树钦,马宁)(5):289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在慢性肾脏病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进展(袁美杰,吴明,叶朝阳)(5):327慢性肾脏病贫血患者心血管安全性问题探析(贾媛媛,金方霞,杜玄一)(6):364慢性肾脏病患者铁缺乏及铁代谢(陈吉林,林洪丽)(6):368肾性贫血的药物治疗现状与进展(喻倩,路香雪,张嘉铃) (9):589维生素D结合蛋白研究新进展(邓秉权,李屾森,邢红霞) (9):634转化生长因子-RhoGTP酶/Rho激酶系统信号通路在低氧诱导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马金兰,孙雪,张志强)(10):683尿毒症肺炎(刘礼新,谢伟基,张益民)(10):696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意义(古晓燕,龚德华)(10):699中国门诊患者高钾血症分布及诊疗现状的流行病学研究(边佳明,左力,赵厚宇)(11):726H型高血压在慢性肾脏病中的研究进展(赵亚,王俭勤) (11):768肾病患者碘对比剂应用共识解读(王旭,罗冬平,郭晓凯) (11):775慢性肾脏病和心力衰竭患者高钾血症的现状及治疗(金方霞,贾媛媛,杜玄一)(12):837肾替代疗法延长间断肾脏替代治疗非计划性下机相关因素分析(李雪洁,郑茜子,于重燕)(1):3不同透析方式对肾移植预后影响的研究进展(王明君,李燕,李宁)(1):52尿毒症患者选择自动化腹膜透析模式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王茜茜,章海芬)(3):191单次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清除不同分子量尿毒症毒素的疗效研究(李团结,李旭,于泽莺)(4):246实时动态体质量监测联合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连续性血液净化中的作用(常立欣,刘兰)(8):525枸橼酸钠抗凝在不同血液净化模式中的应用(潘鑫,谢攀,卓燕)(8):543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体外循环寿命的影响因素分析(李佩芸,林丽,张凌)(9):610重症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非计划下机的相关因素研究(李克佳,胡军,苏琳)(9):645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大鼠体内硫酸吲哚酚清除影响的研究(刘书馨,肖佳,单婧)(11):760肾透析红细胞分布宽度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杜孟,张继强)(1):7血液透析患者的双酚A暴露情况及潜在危害(王兆星,史振伟)(1):59自拟慢泡快冲改良预充法在无肝素血液透析中的临床观察(陆晓凤,金炜,杨丽红)(2):85预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列线图模型的建立(梅游英,余晓玲,孔曼丽)(2):108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研究进展(张嘉铃,喻倩,李寒)(2):127低蛋白大米联合低磷乳清蛋白改善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自身对照研究(王松,田信奎,鲁新红)(3):16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正五聚蛋白的变化与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陈静,陈奕鸣,杨晶)(3):183 1例双重血浆置换中静脉输注亚胺培南引起类溶血现象的分析(王亮,陈蕾,薛瑾虹)(3):216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张利平,杨洁,孙华毅)(4):242血液透析患者胃肠道症状研究的进展(年素娟,郑丽平,杨娟)(4):253在线血液透析滤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系统评价(张淑,王建宁,黄秋霞)(5):294血液灌流联合药物治疗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抗体阳性皮肌炎合并快速进展性间质性肺病12例回顾性分析(钮含春,王晓军,戈海青)(5):314单中心血液透析聚砜膜透析器反应临床观察(吴私,周光宇,李德天)(5):357维生素D受体TaqI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肾脏病透析患者预后的关系(李赞,周树录)(6):372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基因表达蛋白2、腱糖蛋白C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杨军,万晨阳,李婷)(6):376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对二氧化碳结合力及左心室重构的影响(袁丹,黄蓉,李忠心)(6):385血液透析患者照顾者负担及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苗金红,王看看,王晓星)(6):413定量超声测定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密度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王静,温洁,李姜)(7):458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瓣膜钙化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及可溶性klotho蛋白水平的关系(闫燕,薛凌宇,张修振)(7):46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阴囊肿瘤样钙化1例(李洪,白亚飞,安娜)(7):503透析器过敏反应18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曾维玲,栾中佼,周光宇)(8):52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相关性分析(赵俊丽,朱君君,邵霞)(8):528初始透析患者临床特征分析(赵玉超,左力)(9):585甲状旁腺增生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全因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中的作用(刘雪姣,谢晓东,程虹)(9):592微生物制剂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尿毒症毒素及微炎症状态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王悦琳,张红梅)(9):60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王冲,李月红) (10):692宁波市鄞州区透析患者30天再入院影响因素分析及简易评分工具构建(孙小宇,聂振禹,孙烨祥)(11):721 12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镁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王熙坚,祁月,张叶)(11):747老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合并急性肾损伤介入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的时机与疗效分析(林长煜,许文波,赵洲锋) (12):803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比低通量血液透析临床效果Meta分析(蒋宇豪,王耀羚,郭武栋)(12):824儿科重症血液净化的认识(王志远,徐玉萍,王梦斌)(12): 847肾透析,康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跌倒事件的影响因素探究(李晓霞,贾林沛,李兵)(4):234预测人体水负荷回归公式个体化滴定血液透析患者目标体质量的临床应用(柴媛敏,孙秀丽,李静)(5):310开展居家血液透析风险控制的研究进展(赵莉,章海芬,杨艳)(6):410健康生命量表应用于自动化腹膜透析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生命质量评价的信效度研究(罗纪聪,赵景宏,成琼)(7):445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能水平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杨玉洁,何茂芯,曾英)(7):496家属参与护理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效果观察(王晓君,李剑,马莉)(9):641肾透析,感染梅毒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韦尼克脑病1例(任雯雯)(2):142内涤纶套感染致腹膜透析导管相关性腹膜炎1例(马涛,丁嘉祥,郑姝颖)(2):143应用二代测序技术精准诊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伴发结核性脑膜炎1例并文献复习(聂广燕,崔洪青,张承宁)(6):431碘液微型盖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调查研究(丁嘉祥,甘红兵,方晓完)(7):449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肺结核与普通人群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李丽丽,闫国胜,王美田)(12):829肾透析,运动透析中脚踏车运动对尿毒症患者不安腿综合征的防治效果观察(王无瑕,李佳玲,于涛)(4):230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运动能力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何茂芯,杨玉洁,余少斌)(4):238肾透析,血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容量负荷分布及其与血压关系的多中心研究(张周沧,甘良英,李忠心)(3):174氧疗联合低温血液透析对透析性低血压的影响(张静,金领微,刘海萍)(3):179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多因素分析(吴敏,侯毅,李广义)(5):298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情况与透析性低血压的相关性分析(张红,周培一,党毅)(8):513血压变异性与透析患者住院情况的相关性研究(付永刚,李霞,曾燕)(9):606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期间血压波动及其与容量的关系探讨(程灵红,张红梅,田荣荣)(10):660成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血压变异性独立影响因素探讨(巩楠,张学强,袁铮)(10):673肾透析,血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硬化蛋白水平与血管钙化的相关性分析(曹倩颖,周晶晶,刘小菁)(2):10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分析(魏萌,魏丽敏,王萌)(11):74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水平与血管钙化的关系(富宇婷,郝丽荣,常靓)(12):832肾透析,营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素养与治疗依从性的相关性研究(王雪,薛贵方)(2):88综合营养评估法在维持性透析患者中的临床运用进展(舒亮辉,朝亚)(2):130粗纤维营养膳食结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疗效及便秘情况的影响(闫艳,董玉香)(4):217血液透析患者蛋白质摄入量的研究进展(田荣荣,张红梅,常立阳)(4):256慢性肾脏病营养治疗的研究进展(刘海洋,刘虹)(4):259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症的危险因素及其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才智,芦桂芝,马艳玲)(5):323肾透析,肾性骨营养不良基层血液透析患者骨与矿物质代谢现状调查(蒋易,陆晓青,梁献慧)(4):225武汉地区血液透析患者矿物质-骨异常现状分析(闵永龙,程力,李红波)(4):282电子智能辅助工具改善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及矿物质骨代谢异常的观察研究(封蕾,杨杰,李萍)(5):301肾透析,血管通路腕部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前血管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张利荣,侯毅,孙秀丽)(1):29新建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窃血现象与流量分布分析(卢文文,王涌,杨晓莉)(1):33。
河海大学2012届校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公示

公示根据《关于做好2012年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评优、总结及归档工作的通知》(河海教[2012]22号)要求,经各系推荐、学院审核、教务处复核,张弘等224位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被评为“河海大学2012届本科优秀毕业设计 (论文)”,陈喜等145位教师被评为“河海大学2012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现予以公示。
如有异议,请于9月7日下午5点前以书面材料形式反馈至教务处实践教学科(江宁校区勤学楼1115),电话58099175。
教务处 2012年9月4日附件1:河海大学2012届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附件2:河海大学2012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附件1:河海大学2012届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共224篇)(排名不分先后)附件2:河海大学2012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共145名)(排名不分先后)水文水资源学院(6名)陈喜瞿思敏任黎徐慧严晓菊阮爱东水利水电学院(10名)岑威钧徐锡荣周兰庭高玉琴周建旭蔡付林冯宝平盛金昌邢文刚毕利东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9名)陶桂兰严士常吴腾翟秋陈伟郝嘉凌季小梅张俞陈美香土木与交通学院(9名)蒋勇庄妍伍凯倪小东谢发祥冷飞傅中秋王斌张小丽环境学院(6名)陈卫郑晓英陶辉张春雷纪靓靓刘晓东能源与电气学院(10名)潘文霞潘学萍孙国强余昆王万成卢新彪潘虹周大庆郑源左潞计算机与信息学院(10名)鹿浩郭洁陆阳廖小平韩立新娄渊胜吴学文李岳衡居美艳徐淑芳力学与材料学院(3名)张旭明刘小艳马爱斌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8名)李勇何祺胜黄晓时李嘉孙树林宋汉周张发明理学院(6名)丁根宏孙光洪刘向阳钱江朱卫华宋建平商学院(16名)张颖杜晓荣唐勇军聂志萍尹庆民朱智洺华坚刘戎周彧臧德霞袁汝华张云宁王龙陶飞飞王龙宝陈艳萍公共管理学院(5名)韩振燕张鑫于红张健挺沈晓静法学院(4名)晋海陈广华徐军吴志红外国语学院(3名)祝吉芳袁一平杨荣华马克思主义学院(1名)金林南常州校区机电工程学院(16名)胡友安何钢卞新高李奎林岗许焕敏傅雯张敏刘巍刘升张根元包烨峰丁治中王小妍全鹰钱丽娜常州校区计算机与信息学院(13名)朱昌平韩庆邦韩光洁陶剑锋汤一彬刘艳费峻涛薛云灿苗红霞韩庆邦单鸣雷陈慧萍牟艳常州校区商学院(11名)王普查于楚宿晓吴敏刘晓农马海良徐绪堪庞庆华杨志明王敏缪小莉。
上海海事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姓 名 刘浩亮 蒋宏鸣 李俊甫 杨平 黄茜茜 吴帅 徐晨凯 王晗 邬仲堃 蒋丽莎 陆丽 杜青 刘频频 詹冉 周灵 娄祝坤 黄夏燕 侍磊 陈瑞楠 姚漫 陈飞燕 葛娜 王明新 刘岩君 孙玉萍 柳亮 司晓楠 冯丹丹 张雯雯 贾玉珠 孟思辰 刘清华 袁凡 周菲菲 徐攀 毕如林 刘丹丹 刘康克 刘秀玲 李淑琴 陶莎 于航 胡少龙
姓 名 袁潘 姚汾 王倪传 徐璞 陈雪琴 陈雪莲 武楠 薛冰玢 阳宏 朱胜庭 李伟崇 黄欢 陈娜 路遥 王迪 王萍 谢小丹 孙丽玲 吴聪聪 庞海军 王正君 陶金 刘博 朱楼 熊亚洲 李云林
学 科 专 业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信号与信息处理 信号与信息处理 信号与信息处理 通信与信息系统 通信与信息系统 通信与信息系统 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会计学 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 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国际法学 国际法学 国际法学 国际法学 国际法学 国际法学 国际法学 国际法学 国际法学 国际法学 国际法学 国际法学 国际法学 法律硕士(非法学) 法律硕士(法学) 法律硕士(非法学) 法律硕士(法学) 法律硕士 民商法学 民商法学 经济法学 经济法学
邹盈颖 杨召南 章博 尹东年 佘少锋 胡正良 於世成 李云章 张江艳 沈禹钧 胡正良 林源民 王国华 康锐 沈秋明 徐国平 蒋正雄 宋旭明 王铁雄 陈芳 郏丙贵 徐大梅
科学研究院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文理学院 张笑 彭丽姣 马彬 金玲 魏龙龙 王伟 方秋莉 胡晓娜 包雪 陈竹青 许黎明 孙友刚 段占晓 孙运杰 张威 徐曼 马治远 赵铭 周晶晶 温彤 黄增富 王丽芸 陈增志 张倩楠 徐弘萱 韩中 王志刚 张立平 段玉龙 李双明 刘潇潇 陈慧 龙亮军 陈梦 柏威 廖倩 曹静怡 盛瑞庆 程文 彭嘉瑶 刘俊超 吴江伟 刘雄伟 郑淼 张磊 柳正涛 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 技术经济与管理 技术经济与管理 技术经济与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电子工程 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制冷及低温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 轮机工程 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英语笔译 英语笔译 英语笔译 英语笔译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经济法学 民商法学 民商法学 韩晓龙 韩晓龙 乐美龙 寿建敏 刘娟娟 杜麒栋 邵俊岗 董慧 严伟 严伟 宓为建 董丽华 董达善 王步来 吴卫民 施伟锋 王天真 韩金刚 韩金刚 汤天浩 施伟锋 肖健梅 王锡淮 吴善刚 吴华锋 毛奇凰 章学来 江国和 孙永明 胡以怀 顾彩香 瞿宗德 尚新 翁凤翔 宋志平 王大伟 崔淑珍 王大伟 毛立群 刘伟 秦天保 刘伟 张婕姝 韩皓 徐大梅 沈晓明 宋旭明
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对良性中央气道狭窄胶原蛋白沉积的影响论文

on
coHagen deposition in benign central airway stenosis Huaping,Yang Dongyong,Chen Xiaoyang,Zhang
Chert地咖ng,她Do咖ng,Zeng]在ming,Zhang
Corresponding author:zeng
us
(t=一8.105.P=0.000)before and after the CI treatment,respectively;107 024±54 880 772(t=一0.621.P=0.54)before and after the LBI treatment,respectively.Trend
stenosis;
Betamethasone;
Bronchoscopes;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Innovation Pilot
Fund program:Beijing Hospital Authority Clinical Technology (XML)(201314);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Fujian Province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616・
主堡结筮塑哩噬苤盍!Q!!至!旦箜塑鲞筮!期Gji!』旦!!望垦!!Pi!垡!:垒!理匹婴!!:y!!.!!,盟!.!
.论著
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对良性中央气道 狭窄胶原蛋白沉积的影响
陈云峰许丹凤
【摘要】 曾奕明 张华平
杨栋勇
陈晓阳
张杰
目的了解黏膜下注射复方倍他米松对气道瘢痕组织增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2014届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结果公示

罗珏楠 张 红
臧乃康 周一丹 黄 希
马石梓 张 欣
史加杰 邵建驰 丁善荣 杨荔荔 王昭玥 沈玉娟 黄 荣
高晓红 徐蓼芫 刘其霞 许岩桂 赵 敏
纺织服装 系 工程学部
王飞艳 孙启龙 季菊英 许 茜
徐振艺 马 帅
建筑工程 系
华沁园4#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南通市开洋有限公司办公楼设计 Brokaw’s带隙基准电压源电路设计
学生姓名
王圣岩 凌斌红 季 萍
指导教师姓名
丁富生 陈春保 赵 陈 微 亮
中文系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艺术系 13 14 15 16 17
张红雅 保 钰
钟再强 王 李 丽 莉
陈雅丽 朱晶晶 贾庆彪 吴 杨 月 霞
人文学部
外文系
浅析汉英商标翻译 高中生英语自主阅读能力研究 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作文中动词错误研究 从创伤研究角度解读《远山淡影》
理学部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教育科学 系
高中生压力及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焦虑与小学生同伴侵害之间的关系 人格特征对驾驶行为影响的眼动研究
徐赟卿 苗 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地理学系 经管学部 管理学系 机械工程 系
上海市嘉定区居住用地价格影响因素研究 地方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困境 及提升途径研究 N6135前盖板工艺规程及工装设计 家用热风机设计研究 纳米银整理对棉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 浮雕艺术在服装中表现 芳纶或芳砜纶增强活性炭纤维纸的制备及其性 能研究 针织材料在服装廓型设计中的运用 镂空印花与立体折纸在女装中运用 纺织联合工厂织部工场设计 五万锭棉纺厂设计 金缘家园12#楼施工组织设计
西安交通大学2011届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网

管院 31 32 人文 33 34 法学 35 36 37 经金 38 39 40 金禾 41 42 43 44 45 航天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软件 55 56 医学 院 57 南冠君 杨玉珂 刘春艳 生命 理学 院 人居 李炜昕 张凯 贾辰凌 黄崇辉 徐先彬 刘钊 胡民 张李钰 杨超 外国 语学 院 薛米江 张倩 陈力 梁陶 陈庆毅 班斓 郭彬 逄金栋 王钊 余林芳 牛壮 张阗 王鹏 汤晓磊 林海聪
论
文
题
目
指导教师 封铁英 万迪昉 孙林岩 翟杨莉 杨晓萍 王保民 贺艳 冯宗宪 周亚莉 杨万平 彭晖 俞炜华 曾卫红 刘丹翎 赵刚 杨洁 董龙雷 陈振茂 董明海 张淳民 宋晓平 王宇 周桂江 李剑君 周秦武 张雅利 曾明 金莉 孟歌 曾爱国
宝鸡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资规模模型构建与应用 动态差异化的保证金及涨跌停板组合机制对股指期货交易行为影响的研究 基于生理测量的汽车仪表评价 “革命”与“情爱”的伦理困境——建国后京剧《四郎探母》的接受分析 试论“明清调”在日本的发展状况及契机 拉美国家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ADR)改革评述 论WTO贸易救济争端中的审查标准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壁垒测度和风险分析 资源与环境双重约束下的中国经济增长问题研究 陕西省二氧化碳兹涅茨曲线:形状、拐点与影响因素 我国零售产业集聚研究——二维评价视角下的实证分析 大学生快乐感基数调查及相关分析研究——以西安交通大学本科生为例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 Between Fiction and Reality: A Metafictional Approach to the Thematic Analysis of Atonement マスメディアにおける制度的会話分析——インタビューを中心に Analyse de l'art de traduction du théâtre à travers une version fran çaise de L'Orage 双足步行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建模 载流导体磁弹稳定性数值分析 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公租房生活区09#楼设计 高分辨多光谱合成技术研究 磁性马氏体材料体系中应变玻璃现象的研究 新型配合物磷光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其基本光物理的研究 基于纳米金与抗体共价偶联的共振散射光谱法测定免疫球蛋白(IgG) 基于射频收发的多参数生理监护系统软件设计与研究 H2O2诱导Min6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的建立及柿叶类黄酮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主题信息采集系统中定制下载与信息过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质谱分析技术的蛋白质测序算法的研究与改进 抗癌新药舒尼替尼中间体的合成工艺改进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异黄酮类药物与环糊精的结合常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让农村初中学生记住英语词汇的几种方法云南省富宁县田蓬镇第二中心学校颜杰鲁在中国的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山区,学生们在小学六年都没有接触过英语,进入七年级后英语才起步。
无疑,这种现状与城市学生相比,起点就很低。
我们知道,学习英语就像学习汉语一样,它需要记忆、积累和掌握很多词汇,怎样才能让学生们记住这些词汇呢?无论是作为学生还是老师都需要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农村初中英语老师们都会发出一个共同的感叹——学生记忆单词的效果太差了,新课实在难得上下去。
是啊,事实的确如此!学完一册书了也没有记住几个单词,有个别学生即使花两个小时也记不住五个单词。
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来说,就算记住了也是短时记忆,半天过后就会忘得一干二净。
在一个班级里大约有五十个学生,能够长时间记住的屈指一数不到三人,由于上一个话题的单词没有记住下一个话题就很难教学。
随着教学内容越来越多,学生的单词储备量也越来越参差不齐,两级(好与差)、三级(好、中、差)分化就越来越严重。
这些一连串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英语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进度。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记忆英语词汇的这个瓶颈问题呢?作为一名农村初中的英语老师,我把自己的几种方法写出来和大家共勉。
一、在教学中要激发和保持学生记忆单词的兴趣。
对于农村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刚进入七年级时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都是一样。
英语老师们都会发现在教学二十六个字母和第一单元的第一个话题——Welcome to China!时,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记忆能力都差不多,特别是测验第一单元的结果很令人满意,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八十分以上,可以说英语老师和学生都是信心十足。
但是在后来的几个星期教学过程中,老师就会发现情况发生了变化——学生们的两级、三级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这是为什么呢?很明显,是因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发生了较大的差异。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非常有必要激发并保持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怎样才能让学生保持最初接触英语的兴趣,这是每个英语老师都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在课堂上,由于记忆的内容较多,如果长时间的机械训练、学生的大脑容易疲劳。
久而久之,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就会减弱。
如果我们把一些活动应用到英语教学中来,用娱乐性的活动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例如,男生说汉语,女生说出对应的英语单词,老师问、学生答,同桌之间一个问另一个答,这样循环往复地进行。
也可以让学生从对话或短文中找出本页的生词并且读出来,看谁读得好。
同学之间比一比在相同的时间内谁拼写出的单词最多,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奖励。
通过以上的活动,可以使每个学生全身心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中,以饱满的热情去学习英语。
二、英语老师们要帮助学生养成记忆的好习惯,而且这也需要学生具备足够的耐心和毅力。
有的学生因为没有养成记忆的好习惯、不具备足够的耐心和毅力,他们觉得记忆单词是一件很枯燥乏味的事情,这样的学生根本不喜欢记单词。
即使记了,由于不注意巩固,几个小时后又全部忘记。
在班上拥有超强记忆能力的同学寥寥无几,作为英语老师只能鼓励学生坚持。
信心+毅力+耐心=成功。
因为记忆单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坚持不懈、永不放弃才能成为学习上的佼佼者。
有的学生急于求成、脾气暴躁,记两三个单词就觉得很烦,于是就把书和笔扔在一边,不想再记了。
针对这些情况,老师很有必要举出些生活中的实例来鼓励这样的学生,让他们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给自己充电和加气。
相反,有的学生因为记忆方法得当,有耐心和毅力,他们记得很快、很牢,这样的人学习英语就会容易了许多。
英语和我们的母语一样是一种语言,它的词汇量很大,学生要想学好这门语言,就一定得积累相当多的词汇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就算记不住,我们也不能放弃,一定得给自己加油!因为记忆本身就是和遗忘不断作斗争的过程,要想方设法用记忆规律去战胜遗忘规律。
用最原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记了忘、忘了记,记到不再忘记为止。
三、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俗话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如果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失去了自信心,那么其它的一切就谈不上了。
英语老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不要因为学生写不及格或者不得一百分就破口大骂,这样只会更加让学生失去自信心。
有的学生把nice写成nise老师可以在作业本上写上:“真可惜,因为你写错了一个字母,这个单词全都错了,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会更加仔细的,你能做到吗?”我批改听写本时,习惯在得一百分的学生作业本上画上一张笑脸,有的学生偶尔只得九十分,我也画上一张笑脸,但是我会在听写本上写上“这次送给你十分,下一次记得还给老师”于是下次我写十一个单词,他果然得到一百一十分,说明上次送的十分他还给我了。
慢慢地,大多数学生都相信自己能做到,不怕出错。
他们知道,老师不会因为他们的错误大发雷霆,而且他们还能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
根据他们记忆能力的差异,在班级里评出“好记星”、“记忆大王”等称号。
这些人能够把他们的记忆方法在班上交流,同时也给学生之间提供借鉴、取长补短的平台。
当学生们完成任务后,要及时给予完成得好的学生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在全班学生面前得到肯定、得到掌声。
与此同时,任务完成得不好的学生英语老师应该更加小心翼翼地留心观察,及时发现他们的努力成果,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也要加以表扬。
还可以特意布置些简单的任务让他们下去完成,英语老师给予他们的精神食粮绝对不能少于优秀学生,从而让他们感觉到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对英语更加有信心。
学生有了自信心后才会更爱展示自己、发挥自己、不断完善与提高。
四、用好的、有激励性的批语激发他们记忆单词的热情。
我们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能只靠三分钟的热度,要让这种热度持续下去甚至升温事情才会成功,尤其是要在记忆单词这个长期的过程中就更加不容易了。
所有的英语老师都曾经做过学生,我认为英语老师在学生听写本上的批语也是非常关键的,好的批语能让学生的热情高涨、催人奋进;有的批语会使人精神受到挫折,灰心丧气、更严重的时候能毁了学生的一生。
作为一名农村初中英语老师难免会在学生的听写本上写一些批语,使用这些批语时我们要小心。
教学中我经常在学生听写本上写这些批语:“棒极了”、“争取每天进步一点点”、“这次写不好别难过,老师相信下次你一定能行”、“别泄气、只要坚持你一定会取得进步,记得多做题”、“你比前几次进步多了”、“你能保持一百分吗?”、“你的进步是老师最大的快乐”、“老师会把你的进步跟你的家长说的”、“你是全班同学的榜样”等等。
太多的批语也成就了太多的学生。
通过这些批语,我发现我的学生记忆单词的热情一直高涨,他们体会到了学习英语的快乐,所以他们的英语成绩越来越好。
五、根据农村初中的实际情况,英语老师做出适当的要求。
在农村初中大多数学生的家都住在偏远的山区,大约百分之九十的学生是住校生,走读生屈指可数。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记住英语单词,英语老师有必要在学生宿舍里做一些相应的设置。
例如,找一块黑板把当天所学的单词写在上面,叫学生睡觉前看几分钟,当他们在宿舍时无意间也能看到;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把黑体字、重点短语和句子抄写后贴在自己床边的墙上。
学生们在宿舍里也可以相互提问,根据我的实际经验,英语老师不定时地去宿舍里检查、提问,效果也非常好。
对于走读生来说,英语老师要求他们制作“口袋笔记本”,把每天所学的单词、短语及重点句子记下来,让他们在回家和上学的途中记忆。
每天十分钟,只要能够坚持,一个月下来就会发现自己比别人记得更多的词汇。
我所在的农村初中是一个集边疆、少数民族、贫穷落后为一体的地方,除了英语课本学生就一无所有了。
老师在课堂上教学词汇时也要格外下功夫,精心地做好每节课的课堂设计,力求教学手段新鲜多变、教学活动生动直观,这样有利于改变词汇教学的格局,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在教学词汇时老师多应用模型、图片、实物等让学生在直接感触中记忆单词。
教学实践证明,用实物教学词汇既增加了真实感又能刺激学生的脑神经,调动课堂的积极性,从更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效率。
六、在农村初中的英语老师要积极地营造一种有趣的语言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更多动口、动手、多读和多想的机会。
怎样营造呢?我觉得在班上、年级上和学校里进行一些小比赛、小测验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试比较,在我们身边有的老师进行的小测验、小比赛的次数多,他们的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兴趣更浓,学习目的也更加明确,教学成绩总是好过别人。
相反,有的老师却害怕批改试卷和作业,整个学期也不进行一次测验和比赛。
他们所教的学生也跟着得过且过,老师更不知道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到一个学期结束了县上要进行统考,成绩差得惊人,“真是不考不知道,一考吓人一大跳”。
英语学科的知识点很多,重在平时的积累。
我建议广大英语教师在教学时不要为了赶课而忽视了一些细节,平时把基础打扎实能在学期结束时完成课本内容就行了。
在我的教学中,我把每个话题、每个单元的词汇和知识点都拿来做一些小比赛、小测验,我的学生会觉得很新鲜,学得好的学生觉得很有成就感,对英语的兴趣越来越浓;学得不好的学生会及时发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并且努力赶上。
只有这样,我才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哪些应该重复讲解,哪些应该及时弥补。
当然,老师在设置奖项时,不能只针对优秀的学生,对于学困生也应该设置进步奖、优秀奖、笔迹工整奖等。
这样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盼头和迸头。
老师的教学工作也会更容易、更有效。
弹指一挥间。
我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而且扎根于偏远的农村初中已经有十余年了,想一想自己的教学经历,我的心就像一个被掀翻了的五味瓶子,充满了酸甜苦辣。
虽然付出了太多心血,也收获了很多,我教的孩子一批又一批地成为了大学生。
更值得一提的是英语都是他们的强项,很多学生赶上了我的足迹——考上英语专业。
我的教学成绩在本地也算比较好,曾经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
当然,在英语词汇教学方面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老师都有不同的方法,这些只是我个人的方法,也不一定适合于每个农村初中的老师和学生。
我希望在广大农村初中的英语老师们别总是抱怨工作环境的恶劣,在教学中,多想一些办法来解决英语词汇教学难这个瓶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