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微量物证的综合应用
浅谈微量物证在交通肇事逃逸案现场勘查中的作用

浅谈微量物证在交通肇事逃逸案现场勘查中的作用作者:赵海光刘海宁刘特男来源:《卷宗》2016年第12期摘要:近年来交通运输业不断发展,有关交通事故逃逸的案件也逐渐增多,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遭到破坏,所以掌握交通肇事逃逸案的特点是公安侦查人员的首要任务。
交通肇事逃逸案的现场一般较为广阔开放,微量物证的分布也较为复杂。
因此能准确找到微量物证现场分布位置,熟练提取并保护微量物证,结合微量物证分析并重建现场是及时破案,为法庭提供证据材料的先决因素,微量物证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关键词: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微量物证;作用1 交通肇事逃逸案中微量物证的种类首先微量物证指代的是证明犯罪存在的细小材料或物质痕迹。
在微量物证的检验中我们通常需要有关的仪器进行理化性质的分析,从而掌握材料的化学成分或者外部形态。
微量物证的种类复杂繁多,这往往取决于案件的性质种类,犯罪嫌疑人的职业差异,发生案件的场地条件等,比如种子、花粉、木屑、毛发、羽毛、鳞片、纤维、油漆、玻璃、油脂、墨水、水泥、化妆品、药物等。
人体微量物质是交通肇事逃逸案中最常见的,其中大致定为第一寻找目标的是血液、血痕、人体毛发、脑部组织等,骨骼肌肉等则较少出现。
另外,油漆、漆痕、纤维、玻璃、橡胶、塑料、金属、皮革、油污、沥清、泥土、植物等在交通肇事的现场出现的概率较大。
侦查人员在现场勘查中要注意物证的保护和提取。
有关人体微量物证要强调的是,在交通肇事逃逸案的现场往往会有人体的脱落物或者流出物,这些物证的分布位置往往是在车辆的保险杠、机器盖、轮胎、底盘、车门等。
若出现驾驶者伤亡的现象,我们可以从坐垫、挡风玻璃、驾驶室的门、和变速器等位置来寻找有关的物证。
更为严重的是移尸和弃尸情节,一旦发生我们可以从犯罪嫌疑人的衣服鞋子、车辆的后备箱等位置入手,寻找有关的人体组织和部分血迹。
比较重要的还有纤维物证和油漆物证等。
2 微量物证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中的作用(1)微量物证用于明确侦查方向。
交通肇事逃逸案中油漆物证的综合应用_邱照

收稿日期:2002-05-18作者简介:邱照(1964年)),男,湖北人,副教授。
交通肇事逃逸案中油漆物证的综合应用邱 照(湖北警官学院,湖北武汉,430034)摘 要 我国加入WTO 后,交通运输业将得到高速发展,交通事故也必将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此类事故给国家、集体和个人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只有不断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才能有效地打击交通肇事逃逸案中的违法犯罪人员,也才能有效遏制交通事故上升的势头。
关键词 油漆物证 交通肇事 整体分离痕迹 红外光谱检验 扫描电镜检验中图分类号 U4911310 引 言交通肇事逃逸案,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死伤后,肇事者故意驾车或弃车逃离现场,企图逃避法律追究的案件。
随着中国加入WT O,各类机动车辆的大量增加,加之有些司机素质低下,使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居高不下,据湖北交警部门统计,1999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发生899起,2000年发生887起,2001年发生826起。
在此类案件中,车辆与车辆,车辆与人,车辆与其他物体之间一般会发生强力碰撞和刮擦。
由于车体外壳大部分地方都涂有油漆,从而使油漆成为交通肇事逃逸案中一个非常重要并且最常出现的能证明事故存在的物证。
这种油漆物证既是判断车种、车型的重要特证,同时也是确定肇事车辆的有力证据。
1 油漆的组成及分布特点油漆是一种有机高分子胶体混合物,将其涂布在物体表面能干结成膜,学名叫有机涂料,俗称油漆。
油漆由树脂(或油料)、颜料、溶剂和添加剂四个部分组成。
其中树脂是许多高分子复杂化合物相互溶解而成的混合物,它在油漆中作为主要的成膜物质;颜料是一种细微粉末状的有色物质,能均匀地分散在水或油的介质中;溶剂是一种能溶解树脂、油类等物质、易挥发的有机液体。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油漆的性能和质量,还需要加诸如增塑剂、固化剂、催化剂、稳定剂等添加剂。
当车辆与车辆发生碰撞和刮擦,被碰撞和刮擦部位的漆层会发生脱落或相互间的油漆物质转移,机动车辆与自行车或行人相碰撞和刮擦,有时会在自行车某部位,被害人的衣服、身体上留下肇事车辆的油漆。
交通肇事案件中微量物证应用特点及难点

交通肇事案件中微量物证应用特点及难点摘要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它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成为了另一批人胡作非为的利器。
新的技术方法使犯罪的手段不断进化,犯罪分子的反侦查意识也不断提高,多样化、智能化、隐秘化、高效化的犯罪渐渐成为一种趋势。
现场勘查与之前相比,难度大大增加。
宏观物证的收集与利用基本无法进行,在这种新的环境中寻找新的突破口将成为侦破案件的关键。
再高明的犯罪手段总会在现场留下蛛丝马迹,所以加大对微量物证的重视与利用会对破案大有裨益。
在交通事故案件的处理中,微量物证更是有着不可动摇地位。
交通事故现场一般都具有开放性、复杂性的特点,现场微量物证的种类则更是多种多样,玻璃油漆类物证、橡胶轮胎类物证、塑料树脂类物证、纤维毛发类物证、铁锈泥土类物证等等。
面对这些现场物证,只有以丰富的经验、过硬的技术,以及高科技的仪器设备作为支撑,微量物证才能发挥出它巨大的效用。
关键词微量物证交通事故技术鉴定作者简介:王文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侦查学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91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8.06.329“只要两个客体相互接触,在客体之间机械力的作用下,在接触面上就会发生物质交换现象。
”洛卡德物质交换原理作为物证技术的基础,为交通事故中微量物证的寻找提供了方向。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私家车的数量急剧攀升,交通肇事案件也成为一项重大的安全隐患。
在交通肇事案件中,车辆、人体、物体之间必然会发生某种接触,并且这种接触大部分是在高速运动的情况下发生,所以才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伤。
很多肇事司机在案件发生后,为了逃避责任,会采取各种手段破坏事故现场,欲以销毁他认为会对自身不利的证据来逃脱司法机关的打击。
这导致肇事现场的原貌很大程度上被损毁变动,没有较为明显、直观的证据可供侦查人员利用,给警察破案带来了很大阻力。
在科技的进步以及西方国家侦查技术的影响中,我国的刑事侦查也开辟新的物证领域――微量物证,它的出现打破了侦查中对传统物证过度依赖的窘境,解决了传统“宏观现场”遭到破坏后无法再发现有效线索的难题。
浅谈痕迹检验和微量检验在交通事故中的应用

浅谈痕迹检验和微量检验在交通事故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20-12-08T08:12:40.064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0年第23期作者:张卫[导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汽车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多。
身份证号码:64010319710705XXXX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汽车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多。
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与此同时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事故种类愈发复杂和多样。
交通事故损害的增大、当事人法律意识的加强、肇事逃逸案件的增多以及进入诉讼程序案件的增加都加大了对物证证据,尤其是痕迹物证鉴定的需求。
本文就痕迹检验和微量检验在交通事故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痕迹鉴定;微量物证;交通事故引言痕迹检验技术是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型检验技术,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中应用较为广泛。
近些年,随着汽车销量的不断攀升,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量也在随之增多,车辆痕迹检验技术已经逐渐成为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充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检验手段。
1痕迹检验技术在道路交通事故鉴定中的重要意义随着我国民主法制社会建设稳步的推进、各项法律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法律意识在人民群众心中的不断增强,社会各界对道路交通事故进行专业鉴定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
交通警察需要对事故的责任进行划分,保险公司需要对事故进行核查和理赔,由此引发的各类诉讼案件也不断增多。
(1)为法庭提供诉讼证据。
证据通常是指与案件有关联的客观事实,用以证明案件事实是否真实存在的根据,证据是诉讼的灵魂和核心,办案人员需通过证据对案件的真实情况进行调查。
证据之所以能够为案件处理起到证明作用,在于其本身与案件之间存在的必然关联性。
但是,证据信息所具有的这种证明作用,往往并不是常规途径就可以让人理解和认识的,事故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往往是一种无意识的哑巴证据,其本身并不能自明其义,只有借助科学技术去发现识别与案件间的客观联系,才能充分发挥其证明作用。
道路交通事故中微量物证的应用

道路交通事故中微量物证的应用作者:冉金明来源:《法制与社会》2013年第29期摘要微量物证的应用在频发的交通事故案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广泛的存在于交通事故现场中,为处理交通事故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本文从着重从应用角度对微量物证进行讨論。
本文首先对微量物证进行了介绍,从定义、特征、种类角度做出了概述。
随后结合实际案件对微量物证的应用情况分类阐释。
最后结合微量物证的应用现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几点值得注意的地方。
关键词微量物证交通事故应用作者简介:冉金明,郑州市交警支队,研究方向:痕迹检验及事故处理。
中图分类号:D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10-263-02随着社会的发展,机动车辆的数量与日俱增,交通事故的频发趋势也随之而来。
传统物证不足以在新型的交通事故中提供足够的案件处理的证据支持,故而微量物证的利用就显得十分关键了。
微量物证以其物小细微、难以发现、不易提取等特点对事故的现场勘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但是微量物证对于还原事故现场、鉴定事故甚至揭露犯罪事实方面能够提供更为全面而有力的证据。
提高微量物证的收集能力和应用水平对于妥善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有着重大意义。
一、微量物证概述微量物证的司法解释为罪犯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遗留、附着在现场或从现场带走的能够用以揭露和证实犯罪行为或为侦破案件提供线索和范围的量小体微、有时用肉眼很难看见或者根本看不见的物质。
在交通事故中,必然存在车辆与车辆、人或其他物体的接触,存在接触就会客观存在接触过的痕迹,或是散落的一些微小物品。
这对于还原事故过程至关重要。
(一)微量物证的特点首先是隐蔽性。
微量物证往往体积小、质量轻,有时会依附于其他物体而存在。
难以仅凭肉眼轻而易举的发现。
微量物证的提取通常采用专业的手段和专业的工具来进行。
其次,广泛的附着性也是一大特点。
交通事故中涉及到的人、车、物等上面均有可能依附有微量物证。
玻璃碎屑、粉末、血迹甚至毛发等都往往依附在各个环节,值得办案人员重视。
痕迹物证在道路交通事故逃逸案件的作用

TRAFFIC AND SAFETY | 交通与安全痕迹物证在道路交通事故逃逸案件的作用王伟 吕洋洋安徽龙图司法鉴定中心 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发布,截至 2021 年12月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3.95亿辆。
汽车改变了传统的出行方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事故处理的数量和难度也在增加。
特别是在一些司机肇事后,为了逃避刑事和民事责任,置伤者于不顾,驾车逃逸的情况时有发生,给交通事故的认定带来了困难。
因此,必须充分利用交通事故现场的痕迹物证,为处理交通事故案件提供依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司法鉴定中的痕迹物证应运而生。
笔者将结合多年来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物证司法鉴定的经验和相关鉴定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司法鉴定多学科的联合,探讨道路交通事故逃逸案件中痕迹物证的作用。
关键词:司法鉴定 逃逸 事故痕迹物证 整体分离 痕迹比对 微量物交换1 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物证司法鉴定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
或者说,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由司法机关或当事人委托法定鉴定单位,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依照法定程序作出鉴别和判断的一种活动。
其包含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法医损伤鉴定及个体识别(DNA)鉴定。
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是运用痕迹物证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结合车辆工程、交通工程、痕迹物证、法医损伤学和事故重建等技术,并通过痕迹检验、功能检查、书证审查、理论计算和综合分析,对道路交通事故的状态、过程和成因等案件事实认定所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
2 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的应用案例2.1 通过个体识别(DNA)和人身损伤形态来判定肇事车辆20××年×月××日××时许,接群众报警称,在××路段一行人摔倒,事故现场无肇事车辆,随即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民警赶赴现场,到达事故现场后,对事故现场环境进行勘查,初步排除行人自己摔倒的可能性,且无目击证人,后120赶到事故现场,确认上述行人已经死亡,办案民警调取事发时的卡口录像,初步认定李某驾驶的××号牌重型半挂列车有重大肇事嫌疑,随即办案机关工作人员对卡口视频进行摸排,通过公安网络查询与嫌疑车辆当事人取的联系,但该当事人矢口否认其车辆与死者发生过接触。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微量物证的综合应用_何洪源

2 4 2 轮胎物证的提取 在交通事故现场发现较大块 ( 1 毫克以上 ) 的 轮胎胎面胶碎末, 可用不锈钢制镊子直接夹取, 分 别放入检材收集瓶中保存, 并注明此物证是由车辆 哪个相应部位 的轮胎遗留的。若轮胎检材 量较少 时, 应使用一块纱布或棉球沾上水后擦沾轮胎微量 痕迹处, 然后将纱布或湿棉球连同微量附着物一起 放进检材提取瓶。若轮胎物证很细小, 而且面积分 布较大, 可以使用静电取迹器提取。同时注意提取 嫌疑肇事车辆比对检验用轮胎物证。 2 5 油斑物证的提取 2 5 1 衣服上油斑的提取 将衣服上的油斑沿斑痕边缘剪下, 放在带塞子 的密封玻璃容器中 , 注明检材在衣服上的部位名称 和受害人姓名后送检。 2 5 2 地面上油斑的提取 当动植物油或矿物油撒落在 水泥或沥青路面 上, 用不锈钢镊子夹住脱脂棉球或纱布条沾取, 然 后迅速放进带磨口塞的玻璃容器中送检。 当动植物油或矿物油洒落在地面的沙石或泥土 中, 用手术刀或不锈钢小匙 等刮取被油浸 渍的泥 土, 或用不锈钢镊子夹取带油迹的沙石 , 一起迅速 放进带磨口塞的玻璃容器中送检。 2 5 3 客体上油斑的提取 客体比较坚硬而且不吸油类物质, 如金属或汽 车表面, 应使用镊子夹住棉球或纱布擦下油迹后, 装入带磨口塞的玻璃容器中送检。客体比较软且又 会吸油脂类的 物质, 如木质 材料, 油会浸 入木质 内, 可用手术刀将浸油的木质层一起取下, 装入大 一些的磨口塞的玻璃容器中。注意将瓶口密封, 不 能使用橡皮塞 , 也不能用纸张包裹油斑检材。 2 5 4 被污染过的油斑的提取 勘查现场的人员根据油斑依附状态 , 直接按上 述方法提取, 不必进行油斑的分离和纯化。如果油 斑中混杂其他 颜色, 要分析 是否由客体颜 色引起 的。如果油斑混杂颜色与客体无关, 而且与比对的 油脂 (或矿物油 ) 的颜色完全 不同, 不必 提取此 油斑送检。 2 6 汽车玻璃物证的提取 注意判断是否为汽车玻璃, 是否为此次交通事 故所留的汽车玻璃。对肉眼能观察到的玻璃碎片, 一般用不锈钢 镊子和检材收取 勺提取。当 玻璃较 多, 微粒较细 , 且分布面积较大时, 可利用 JKX AT 型交通事故现场微量物证提取箱中配备的静电 19
浅析现场微量物证在侦破案件当中的作用86

浅析现场微量物证在侦破案件当中的作用微量物证是相对于常规物证而言的,是指与案件有关的遗留在犯罪现场上、被害人身上或罪犯从现场带走的,能够为侦查破案提供方向、线索,能够证实犯罪的各种微细物质。
微量物证(trace evidence)是指微量的、潜在的物证。
这一名词源与英文的trace evidence,包含检材量及少,肉眼不可见和某种化学成分含量很低两种意思。
微量物证则是一切量小体微的以其存在状况、外部特征以及其品质、性能来证明案情的客观实在。
微量物证与传统的痕迹物证相比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量小体微:微量物证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体积小、数量少,常常是现场物品的零星残留,或者是犯罪分子销毁罪证时的遗漏,现场搜寻时容易被人忽视,不容易被发现。
2、种类繁多:微量物证在各类案件中涉及范围非常广泛,任何物质都可能成为微量物证。
3、出现几率高微量物证种类繁多,因其数量少、体积小,很容易遗留在犯罪现场或从犯罪现场被带走,但是,无论犯罪分子如何刻意避免也难以全部销毁,所以它的出现几率比常规物证要高得多。
4、隐蔽性强、不易毁灭:微量物证容易混杂在复杂的外界环境中,或是依附在与其接近的物体上。
即使罪犯分子有意识地毁灭它,也难免有所遗漏。
这些遗漏很可能成为日后破案的关键。
5、容易被污染或丢失:微小的东西很容易被人忽略,更容易在不经意间被人破坏或遗漏。
另外,在提取、包装和送检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污染或丢失。
6、具有分离性和不完整性。
现场微量物证是指罪犯在实施犯罪过程中,遗留附着在现场或从现场带走的能够用以揭露和证实犯罪行为的或为侦察破案提供线索和范围的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量小体微的物质。
只要有案件发生,就可能有微量物证存在,刑事犯罪学家埃德蒙•洛卡德曾这样说过:"任何接触都可以留下痕迹"。
下面本人结合实践,谈一下现场微量物证在案件侦破中的作用。
一、现场微量物证为侦破案件确定侦查方向,划定嫌疑范围犯罪活动是一种交换运动,包括宏观交换和微观交换,被盗物品本身是一种交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颗粒飞溅到附近 ( 称为 “ 玻璃雨” 。这些微小颗 )
粒会 附着 在驾驶 员 的手套 、衣服 、鞋 袜及头 发上 不
易脱落 ,有的司机在肇事逃跑后更换车灯、风档玻 璃 ,甚至修车 、喷漆来掩盖肇事的痕迹 , 但往往忽 视这些肉眼难以发现的玻璃微粒。在实验室用专用 设备提取衣物上的这些微粒 ,同肇事车或同现场的
交通 肇 事 逃 逸 案件 中微量 物 证 的综0 8 ( 中国人 民公安 大 学刑事科 学技 术系 ,北京
摘
要 近年来,带有智能型犯罪的交通肇事案件如伪造现场、销毁证据,甚至移尸灭迹的案件
明显增 多,加大了案件侦破的难度。交通肇事逃逸案具有现场开放的特 点,微 量物证的分布复
据。
关键词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微量物证 ;综合应用 中图分类号 D 1. 9 92
0 引言
2 纪9 O世 0年代 以来 ,在 交警 部 门处 理 的众 多
l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中微量物证的存在与分布 交通肇事逃逸案具有现场开放 的特点 , 微量物
证 的分 布复杂 ,交通事 故 中常见 的微量 物证有 油漆 物证 、塑料和 合成树脂 物证 、纤 维物证 、橡胶 和轮 胎 物证 、油斑 物证 、玻璃 物 证 、人 体 微量 物 证 等 。 由于微量 物证 种类 、发生作 用方式 以及 遗 留部 位 的
杂 ,常见 的微 量物证 有 油漆 物 证 、 塑料 和合 成 树 脂物 证 、 纤维 物证 、橡 胶 和轮 胎 物 证 、油 斑 物
证、玻璃物证、人体微量物证等。明确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中微量物证 的存在与分布,准确勘 查、 提取现场微量物证,正确运用检验技术 ,能准确分析交通肇事案件 的始发过程 ,确定事故责任 ; 能识破 案件 真伪 ,为 准确定 案 、及 时破 案提供 充分 有效 的证据材 料 ;能为 法庭 审理 提供科 学的依
维普资讯
中国人 民公 安 大学 学报 (自然科 学版 )
20 06年第 1 N . 20 Ju a oC i s p : ! ! !望! ! 垒 : 期 01 06 or l f h e 1! 丝 n n e 1 ! !( ! ) 篁笠 塑 曼 ! !
当车辆与 车辆发生 碰撞 和刮 擦 ,被 碰撞 和刮擦
部位的漆层会发生脱落或相互间的油漆物质转移 ;
机 动车辆 若与 自行车 或行人 相碰撞 和刮 擦 ,有时会
在 自行车某部位,被害人的衣服 、身体上留下肇事 车辆 的 油漆 。现场 油漆物证 的形 态与车 辆涂层 油漆
的老化程 度及 事故 本 身 作 用 力 的大 小 、方 向有 关 。
不同,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微量物证具有不同的存
在 与分 布形式 。
1 1 油漆 物证 .
公路之间、车辆与公路旁植物及其他物证之间存在 接触 ,就会 在双 方客体 上 留下微量 物证 。通 过微量
物证 分析 ,能重 现交通 事故 的动态 过程 ,对 现场进 行重 构 。微 量 物 证 具 有体 积 小 、质 量 轻 、不 易 察 觉 、易污染 等特点 ,极 易被 现场勘 查人 员疏 忽 、遗 漏 、丢失 和污染 ,很多 原本 可 以利 用 的微 量 物证没
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所 以,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中 ,明确微量物证 的存在与分布 ,提高微量物证 的 收集能力 ,正确运用微量物证的检验技术 ,必将在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的侦破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的是车辆表面油漆脱落 ,有的则是多层油漆甚至 是底部的腻子层也同时脱落。一般来讲 ,只有那些
旧车因 表层 油 漆严重 老化 ,附着 力差 ,会呈 现较 大
的片状散落 ,其他则多呈细小颗粒状和小片。如果
基 金项 目 本研究得到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 目 建设计划资助, 目 项 编号 : Y 10 1 3 。 S S040 6 4 作者 简 介 何洪源 (95 1 一 6 ) ,女, 北京人 , 博士,副教授。
・
1 ・ 7
维普资讯
何洪源 王 龙: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微量 堑的缰 廛旦 -
在事故 现场 收集 到的漆 层较厚且 厚 薄不均 匀 ,可判 断此漆 片为修补 喷涂过 油漆 的车辆 上掉下 来 的 ;反 之如漆 片厚 度较 均匀 ,则此漆 片 为从厂家 喷涂 油漆 的原 车上 脱落 。 12 塑料 和合 成树 脂物证 . 根据 塑料零 部件成 分 、性 能及事 故作 用力方 向 和大小 不 同 ,脱 落 的 塑料 物 质 形 态 不 同。可 塑 性
道路交通事故 中,交通 肇事逃逸 案的 比重不断增 加 ,犯罪分子愈来愈狡猾 ,为了逃避责任,有的肇
事后 驾车 、弃车 逃逸 ,有 的采取种 种手段 破 坏事故 现场 ,有 的甚至 以毁灭 证据来 掩盖 罪行 ,致使 交通
事故现场常规物证逐渐减少 ,因此 ,交通事故现场
的微 量物证 的开 发 和利用显 得尤为 重要 。交通 事故 中 ,只要 车辆与 车辆之 间 、车辆 与人之 间 、车 辆与
玻璃 进行 比对检 验 ,可对该 司机 是否 驾过该 车并 是
否 到过现场 进行 判断 。
碎 ,呈 块状脱落 。如机 动 车转 向灯 灯罩 、非机 动车
17 人体微 量物证 .
尾灯标志等 ;可塑性较强 、质地柔软而有一定韧性
的塑料零 部件 经 强力 撞 击 或擦 刮 ,局 部 产生 高 温 , 被撕裂 或拉伸 ,呈胶状 或 薄膜状 ,粘 附在 车辆 或物 体表面 。如非机 动车 把套 ,常 因被 机动 车擦刮 而呈 薄膜状 粘附在 车辆表 面 。
13 纤维 物证 .
在交通 事故现场 ,伤亡人体 的脱 落物 和流出 物 ,主要遗 留在现场地面和肇事车辆的保险杠 、机 器盖、轮胎 、底盘等部位 。驾驶人员伤亡的事故 , 人 体物质 可粘 附在驾驶 室 的门 、坐垫 、方 向盘 和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