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九运动背景

合集下载

名词解释一二九运动

名词解释一二九运动

名词解释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又称五四后第一次全国范围的抗日运动,是指从1935年12月9日至12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华中地区以湖南省长沙市为中心举行的一场抗日的大规模武装起义。

一二九运动的背景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特别是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伪满洲国,震惊全国人民。

同时,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对抗日政策的软弱也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和抗议。

一二九运动的规模之大和影响之深远使其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之一。

运动中的军事行动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和地方武装共同完成。

参与运动的人民群众广泛,包括知识分子、工人、学生、商人等各个阶层。

在一二九运动中,参与者进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抗议活动,控制了长沙市政府和部分大城市。

同时,中国人民抗日红军也在一二九运动的基础上,积极展开军事行动,与敌对势力进行战斗。

运动中的人民群众掀起了排日浪潮,对敌人进行暴力和非暴力的斗争,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胜利。

然而,由于运动的发展缺乏统一的领导和组织,以及国民党政府军队的镇压,一二九运动最终失败。

但它对中国人民的觉醒和抗战精神的培养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二九运动显示了人民群众的抗日意志和组织能力,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一二九运动也是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矛盾日益激化的一个转折点。

运动中,中国共产党对于国民党政府的软弱抗日政策进行了批评,提出了自己的抗日方案。

这导致了后来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并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战中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总之,一二九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抗日运动,它展现了中国人民对于日本侵略的抗议和斗争精神,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一二九运动

一二九运动

一二·九运动的发生:
时 间:1935年12月9日 地 点: 北平(北京) 主 体: 爱国学生、各界爱国人士 口 号:“停止内帝国主义 侵略中国,并吞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 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 民的觉醒。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 国内和平和对日战。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 民主运动新高潮的来到。
一二·九运动的背景: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 略中国。
他们在东北地区推行殖民地化统治的同时, 利用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主义,把侵略魔爪 一步步伸向华北,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1935年五六月间,日本侵略者密谋策划, 在天津和河北等地制造事端,并以武力相威 胁,先后迫使南京国民政府接受达成了“何 梅协定”和“秦土协定”,把包括平津在内 的河北、察哈尔两省的大部分主权奉送给日 本。造成了中国国土大批流失!
鲁迅、宋庆龄等爱国知名人士赞扬爱国学生的英 勇奋斗精神,捐款支持学生抗日救国运动。海外华侨 也以各种方式支援爱国学生。一二九运动广泛地宣传 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抗日主 张,掀起了全国抗日救国运动的新高潮 。
谢谢大家!
一二·九运动
三年18班 第六小组
一二·九运动的由来:
一二·九运动 又称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 动。
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 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 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 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这场轰轰烈 烈的学生爱国运动就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
12月1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发表《为援助北平学 生救国运动告工友书》,号召全国各业、各厂的男女 工友起来召集群众会议,发表宣言和通电,抗议汉奸 卖国贼出卖华北与屠杀、逮捕爱国学生。

关于一二九运动的背景

关于一二九运动的背景

关于一二九运动的背景、准备、经过、全国响应简明资料一二九运动是指1935年12月9日,在北平发起的一场学生要求政府抗日的游行示威活动。

它广泛地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抗日主张,掀起了全国抗日救国运动的新高潮。

背景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后,继续向华北进犯,1935年6、7月间通过“秦土协定”控制察哈尔省,指使汉奸殷汝耕在冀东建立傀儡政权(“ 冀东防共自治政府”)。

国民党政府准备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适应日本侵略者提出的“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

对应这一局势,中国共产党于8月1日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号召全国军民团结抗日救国。

准备11月18日,北平各大中学校学生代表即召开联席会议,秘密成立北平学联。

选举郭明秋为执行主席,共产党派黄敬、姚依林等人参与对学联的领导。

12月3日北平学联召开会议,决定联络各大中学校,发起大规模请愿。

12月6日北平15所大中学校发表宣言,反对华北“防共自治”,要求国民党政府讨伐殷汝耕,动员全国对敌抵抗,提出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吞并中国华北为核心的9项政治纲领,呼吁停止内战,共赴国难,团结全国各界民众,武装反抗日本侵略者,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而斗争。

此时传来冀察政务委员会将于12月9日成立的消息,于是学联决定将请愿定于12月9日经过12月9日“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爆发。

凌晨,军警包围了不少大中学校,并关闭了西直门,请愿的学生群情激愤,纷纷冲破封锁。

于上午10时30分,到达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所在地中南海新华门门前,向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请愿。

愤怒的学生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五省自治!”“打倒汉奸卖国贼!”“立即停止内战!”请愿群众代表向国民政府提出6项要求:(1)反对华北自治及其类似组织;(2)反对一切中日间的秘密交涉,立即公布应付目前危机的外交政策;(3)保障人民言论、集会、出版自由;(4)停止内战,立刻准备对外的自卫战争;(5)不得任意逮捕人民;(6)立即释放被捕学生。

一二九运动

一二九运动

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是指1935年12月9日发生在北平的一次伟大的抗日救亡运动。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后,把侵略的魔爪进一步伸向华北,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危机。

国民党继续执行不抵抗主义,为适应日本“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确定在1935年12月16日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

与此同时,加紧“围剿”红军,镇压人民的抗日救国运动。

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年学生,悲愤不已。

1935年12月初,北平各校学生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北方局的领导、推动下,纷纷发表宣言,“反对一切伪组织、伪自治”。

这时,国民党政府派何应钦来到北平。

北平学联代表大会决定以实际行动表示华北青年的抗日决心,发动各校学生,向何应钦请愿游行。

12月9日,北平学生冲破了国民党当局沿街设置的封锁线,汇合在新华门前。

学生向何应钦的代表提出了表达中国人民愿望的六项要求:反对所谓“防共自治运动”;公开宣布中日交涉经过;不得任意捕人;保障地方领土安全;停止一切内战;要求言论集会结社出版自由。

何应钦的代表对学生的正义要求不予理睬。

被激怒的学生高喊“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向长安街奔去。

当游行队伍走到天安门、东长安街、王府井南口时,手无寸铁的学生遭到国民党军警的大刀、木棍、水龙的袭击,100多人受伤,30多人被捕。

被阻挡在城外的学生游行队伍,沿城墙外围游行,在冰天冻地的寒风中,忍饥挨饿,坚持了一天却未能进城。

他们向城上的军警挥泪讲演,向周围的市民哭诉,宣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道理。

12月10日,根据北平学联的决定,北平各校学生实行总罢课。

16日是国民党“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的日子,北平学生和各界民众三万余人,为抗议“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举行更大规模的游行示威。

他们冲破国民党军警的包围,先后在天桥和正阳门广场召开群众大会,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不得不延期成立。

接着北平和天津的学生,又组织南下宣传团,深入各地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主张。

129运动背景

129运动背景

一二·九运动1935年的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史称“一二·九”运动。

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1935年下半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华北事变,进一步控制察哈尔,并指使汉奸殷汝耕在冀东成立傀儡政权。

而国民党政府继续坚持不抵抗政策。

失地丧权,亡国灭种的大祸迫在眉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由王明起草《八一宣言》,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号召,宣言在莫斯科和巴黎发表,并迅速传回国内,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处在国防最前线的北平学生,痛切感到“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1935年春夏之交,中共河北省委特派员李常青抵北平,建立由彭涛等组成的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指定周小舟负责中华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北平分会的工作。

在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1935年11月18日,北平市大中学校学生联合会成立。

随后,学联决定以请愿的方式,发动一次抗日救国行动。

12月6日,北平15所大中学校发表宣言,反对华北“防共自治”,要求国民党政府讨伐殷汝耕,宣布对日本的外交政策,动员全国对敌抵抗,切实开放人民言论、结社、集会自由。

这时,传来冀察政务委员会将于12月9日成立的消息。

北平学联党团决定在这一天举行抗日救国请愿。

12月7日,北平学联召开各校代表会议,议定请愿游行的集合时间、行动路线和口号等。

会后,各校学生自治会紧张地进行动员和准备工作。

12月9日,寒风凛冽,滴水成冰。

在黄敬、姚依林、郭明秋等共产党员的组织和指挥下,参加抗日救国请愿游行的爱国学生涌上街头。

走在队伍前列的是东北大学、中国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和市立女一中等校的学生。

警察当局事先得知学生要请愿游行,清晨即下达戒严令,在一些街道要冲设了岗哨。

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等城外学生被军警阻拦,在西直门同军警发生冲突。

一二九运动的内容PPT

一二九运动的内容PPT
日本在中国的侵略行为包括占领中国领土、屠杀平民、掠夺 资源和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这些行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 大的痛苦和损失。
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随着日本侵略的加剧,中国的民族危 机不断加深。中国面临着领土丧失、 主权被侵犯、经济受打击和人民生命 安全受威胁等多重危机。
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受到了 严重的影响,国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 挑战和危机。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开始高 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认识到日本侵略的危害和民族 危机的重要性,纷纷加入到抗日救亡的行列中。
抗日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的强烈反 抗和对民族独立的渴望。
02 一二九运动的发展过程
党的建设
一二九运动强调了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只有 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才能更好地领导革 命事业。在当今时代,我们仍需加强党的建 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必须坚持反对妥协投降
妥协投降的危害
一二九运动揭示了妥协投降的危害性,妥协投降只会让敌人更加嚣张,丧失国家和民族 的利益。在当今时代,我们仍需警惕妥协投降的思想和行为,坚决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
一二九运动后,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渐提 高,一些国际组织开始关注中国的抗战事业 ,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援助和支持。此外, 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奠定了基础。
04 一二九运动的教训和意义
必须坚持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
民族团结
一二九运动强调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只有全民族团结一致,才能共同抵御外敌,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 当今时代,我们仍需要坚持民族团结,共同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益。
坚持斗争
一二九运动强调了坚持斗争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屈不挠的斗争,才能实现民族独立和 人民解放。在当今时代,我们仍需发扬斗争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而努力奋斗。

一二九运动文章

一二九运动文章

一二九运动文章一二九运动,是指1935年12月9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在江西省瑞金地区发动的一次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起义。

这次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起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一二九运动的背景是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和革命力量的残酷迫害和镇压。

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实行了极端的反革命政策,对共产党和革命力量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导致革命力量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严重威胁。

为了挽救革命力量的危局,中国共产党决定发动一二九运动,组织工农红军进行反击。

一二九运动的发起地点是江西省瑞金地区,这个地区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根据地,也是工农红军的主要驻扎地。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工农红军迅速组织起义部队,向国民党反动派发起了武装进攻。

起义部队奋勇作战,取得了一系列胜利,迅速扩大了起义的规模,形成了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有力打击。

一二九运动的影响是深远的。

这次起义不仅挽救了革命力量的危局,也震动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二九运动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加强了革命力量的团结和壮大,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二九运动的历史地位是不可磨灭的。

这次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起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一二九运动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开始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斗争,为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二九运动的胜利,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总之,一二九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这次起义不仅挽救了革命力量的危局,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二九运动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爱国纪念日一二九运动详解课件

爱国纪念日一二九运动详解课件

02
学生游行遭到国民党军 警镇压,激起全国愤怒 。
03
学生爱国运动迅速波及 全国,形成抗日救亡运 动的高潮。
04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 成。
02 一二九运动的影响
CHAPTER
对中国共产党的意义
激发了共产党人的民族自豪感 和民族自信心,增强了党的凝 聚力和战斗力。
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 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青年人具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应该积极探索新的领域和机会,为国家的发展注入新的活 力和动力。
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
01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是一面具有最大号召力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
精神的核心,我们应该始终坚持爱国主义的基本原则。
02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与时代相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应该不断赋予爱国主义精神新的内
涵和意义,使其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
03
培养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
通过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使人们更加关注国
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命运。
04 一二九运动的纪念与传承
CHAPTER
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的设立
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 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 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 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12月 12日,北平学生举行第5次示威游行,高呼 “援助绥远抗战”、“各党派联合起来”等 口号。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 生爱国运动。
青年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青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一二九运动时期,青年学生是推动国家进步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他们通过自己的行动 和口号,唤醒了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