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库区水蚀荒漠化危险程度评价

合集下载

三峡工程长期运行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方案

三峡工程长期运行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方案

三峡工程长期运行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方案引言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位于中国长江中游。

它的建设是为了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水问题,并提供清洁能源。

然而,长期运行的三峡工程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为了可持续发展,需要评估其长期运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一、评估对象1. 水域生态系统:评估三峡水库的长期运行对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水质、水生物多样性、原生态区域等方面。

2. 沿岸生态系统:评估三峡工程长期运行对沿岸地区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湿地消失、岸线退化等方面。

3. 四川盆地生态系统:评估三峡工程长期运行对四川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地质构造、生物多样性、土壤侵蚀等方面。

二、评估方法1. 现场调查:对三峡工程周边及相关区域进行现场调查,收集生态环境数据,包括水质、土壤质量、植被状况等。

2. 水质监测:建立水质监测网,监测三峡水库及相关河流的水质变化,包括水中重金属、营养物质等指标。

3. 生物调查:进行周边生物多样性的调查,包括鸟类、鱼类、昆虫等,评估其对三峡工程的适应能力和生境状况。

4. 模型模拟:利用适当的数学模型,模拟三峡工程长期运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水位变化、水质变化等方面。

5. 经济评估:对三峡工程长期运行对当地经济的影响进行评估,包括农业、渔业、旅游等方面,推断生态环境在经济中的作用。

三、评估指标1. 水质指标:包括水中溶解氧、水温、pH值、化学需氧量等指标,以评估水体的生态健康度。

2. 水生物指标:评估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种群结构等,以了解水域生态系统的变化。

3. 影响区域指标:包括湿地退化程度、土地退化程度等,以了解沿岸地区的生态系统恢复情况。

4. 经济指标:评估农业和渔业产值变化、旅游收入等,以评估生态系统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四、保护措施1. 水质管理:加强水体污染控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

2. 湿地保护:加强湿地保护,恢复受损的湿地区域,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峡库区(重庆主城段)水体重金属污染分析及风险评价研究

三峡库区(重庆主城段)水体重金属污染分析及风险评价研究

三峡库区(重庆主城段)水体重金属污染分析及风险评价研究重金属具有较强的毒性、不可降解性、不可逆性、隐蔽性和生物累积性,是水生环境中的常见污染物。

重金属因其不可被降解而在自然界中不断累积。

在土壤,水体和大气中的重金属被动植物的生长过程所吸收,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物质的迁移与转换,最后进入人体,造成严重的生理后果,重者将导致死亡。

三峡库区位于长江干流的上游地区,重庆主城段作为三峡库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长江流域经济迅速发展和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研究本区域水体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对于人类的健康和区域经济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迄今为止,关于库区完全蓄水前后水体重金属的对比研究较少,本文的研究将从整体上了解库区完全蓄水对水体重金属的影响。

本文主要以三峡库区(重庆主城段)为主要研究区域,研究了水中溶解态和悬浮物中10种重要的有毒重金属(Cr、Cu、Zn、As、Cd、Pb、Se、Sb、Ba和Ni)的含量水平,并对其中6种含量较高的主要重金属(Cr、Cu、Zn、As、Cd和Pb)进行了包括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健康风险评价、地累积指数法评价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等研究。

比较全面的反应了三峡库区(重庆主城段)水体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为三峡库区重金属污染防控及修复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本次研究的具体发现如下:(1)对水体溶解态重金属的研究结果表明:(a).Se、Sb、Ba和N i的浓度远低于标准值;6种重金属(Cr、Cu、Zn、As、Cd和Pb)的浓度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标准;(b).从2015年到2016年,不同重金属元素在不同的采样点具有不同的变化趋势,Cr、Cu、As和Cd的浓度水平整体上呈下降趋势,Zn的浓度在大多数采样点呈上升趋势。

2016年寸滩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c).2015年到2016年水体溶解态总的重金属浓度水平整体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Zn是贡献率最大的重金属。

三峡库区消落带的土壤侵蚀特征分析

三峡库区消落带的土壤侵蚀特征分析

波浪形成及浪蚀岸坡
波浪侵蚀发生时期
波浪侵蚀贯穿三峡水库整个水位涨落周期,在不同水位的水陆交界面广泛分 布。在水位线附近坡面均有程度不等的波浪侵蚀发生,尤其发生在土质消落 带的陡坡、滩坡和平缓旱地的坡面上。 此外,在有上覆薄土层的峭壁消落 带,上覆薄土层很快被涌浪剥蚀掉,此后波浪侵蚀作用趋于减小。而在平坝 或台阶地(水田、旱田、或台地),波浪侵蚀仅发生在田坎部位。
在岸坡重力、地下水外渗及自身组成的裂缝等结构面的组合作用下,发 生条带状或窝状的座落、倾倒型的垂直移动。
塌陷型:在自重力和地下水静、动水压的作用下,岸坡土体因下伏空洞
或局部凹陷而引起周围土体由四周向中心塌陷的一种破坏形式,这种形式 在长江中下游干流河段出现的几率很小,一般在灰岩存在的河段有分布。
重力侵蚀发生时期
降雨侵蚀
由于三峡库区消落带地势陡峭和水库调蓄运行及自然条件等原因,水库边 缘植被往往容易遭受破坏,植被的消失使土壤有机质迅速分解而缺乏补给, 良好的土壤结构即遭破坏,抗蚀性能减弱,在降雨和坡面水流作用下,极 易发生土壤侵蚀。
降雨侵蚀发生时期
降雨径流侵蚀主要发生在消 落带成陆初期,此时正处于 水热资源丰富的夏秋季节, 消落带植被由于淹水消亡而 不能及时恢复,加之涌浪侵 蚀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在降 雨和坡面径流的作用下,极 易发生土壤侵蚀,但随着消 落带自然植被的逐渐恢复, 地表覆被增加,降雨径流侵 蚀的作用越来越弱。
图1 三峡库区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
四、消落带土壤侵蚀因子分析
消落带土壤侵蚀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内因主要有岸坡形态、物质组成、地质 构造等区域自然条件因素,外因主要有降雨、水位涨落、波浪、重力和人类活 动等因素。
1. 气候特征
消落带具有河谷气候的特点,是库区年热量条件最好的区域。在成陆期间, 消落带具有典型的亚热带气候特征:光照强,热量多,雨水足。 消落带成陆以后,在暴雨和高温的作用下,岩土体含水量发生饱和-不饱和 -饱和的快速变化,其内部应力及理化特性发生明显改变,凝聚力和抗剪力 大幅度下降,加之地表植被因为周期性淹没被反复破坏,生态功能大幅度下 降,成陆初期不易恢复,更容易遭受降雨溅蚀和径流冲刷。

三峡库区小流域水土流失预测评价——以重庆奉节地区为例

三峡库区小流域水土流失预测评价——以重庆奉节地区为例
第 1 1卷 第 1期
李一 夔等 : 三 峡 库 区小 流 域 水 土 流 失 预 测 评 价 一 一 以 重庆 奉 节 地 区 为例
1 3
感 影像 图获 得完 善 的地形 图 , 然后对 坡 度 、 坡 长进 行 计算 分析 ; ( 3 ) 植被 观 察 , 包 括植 被 的覆 盖面积 、 森林 郁 闭度 、 地 表 枯落 物等 ; ( 4 ) 土壤 的 自身属 性 , 包 括 土 壤水 分含 量 、 抗 冲刷 性 能 、 渗 透性 能 、 理化 性质 等等 。 土壤 理化 性 质 主 要 包 括 土 壤 质 地 、 紧实 度 、 土 壤 容 重、 粒 径组 成 、 土壤抗碱性 能、 p H 值 等 。本 文 主要 利 用指 示 剂法对 土 壤 p H 值进 行测 定 。 通 过研 究上 述 内容 , 利用 公式 ( 2 ) 计算 可能 流失 的水 土量 , 即可 对奉 节县 的水 土 流 失 情 况做 出准 确
开 展水 土保 持生 态 园区建设 的新 的治 理模 式 。 以三峡 库 区小 流域 为单 元 , 开 展各 个 县市 的水 土综 合 治理 , 实现水 系道路 配套 , 建成 稳产 高产优 质 的农 田。坡度 大 于 2 5 。 以上 的坡 耕 地 采取 退 耕 还 林 ( 草) , 争 取绿 化面 积达 到 1 0 0 %, 从 而使 水 土流 失 强 度 降低 , 坡 面径 流得 到 高效利 用 , 水 土 资源得 到有 效 保护 。果 园林 区在 优 化 种植 的 同 时 , 还 可 以结 合旅 游观 光 、 科 学研 究 、 生态示 范 等项 目, 优 化空气 质量 , 改善 生物 多样 性 , 在 实现 经济 效益 的 同时 , 也将 生态 质量 提高 到一定 层 次 。 ( 三) 坚持 可持 续发展 道 路 , 实 现生态 自我 调控 从奉 节县水土 流失 情况来看 , 三峡库 区小 流域水 土流失严重 , 三 峡库区的水土保 持和生 态建设 事关 我 国的经济 、 社会 、 环 境建 设 , 是 实现 人 与 自然 、 经 济 与 社会协 调可持续 发展的重大举 措 。因此 , 三峡 库 区小 流域水 土保持 生态 建设 , 要 实行 标本 兼 治 , 水 土综 合 治理 , 坚 持移 民安置 、 淹没 企业 迁 建 与生 态环 境保 护 和建设 相结合 ; 要继 续 推进 “ 长 治” 工 程 建设 , 加 强库 区地质 灾害 的研 究 和 防治 , 尤 其 要加 强 对滑 坡 、 岩崩 的治理 , 减 少入 江入 库泥 沙 ; 要 加 强 以植树 种 草 为重 点 的生 态建 设 , 大力推进 天然林 保护 、 荒 山荒坡 绿化 、 坡耕地退耕 还林 还 草 ; 要 积极 调 整农 村产 业 结构 , 发 展生态农业 , 努力把三 峡库区建设成 为生 态旅游 观光 区和生 态经济区 , 实现 生态环境 的可持 续发展 。

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解决措施

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解决措施

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解决措施近年来,随着三峡水库的建成和运行,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水库蓄水后,一些环境问题如滑坡、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日益严重,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希望能够改善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力度。

在水库蓄水后,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库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力度,加强了对植被的保护和恢复工作。

在一些易发生滑坡和土壤侵蚀的地区,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了植被的种植和修复,加强了对土地的保护和管理,有效地减少了土地的流失和侵蚀,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其次,政府加强了对三峡库区的水资源保护和管理。

水库蓄水后,一些地区的水资源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了保护和管理好当地的水资源,政府加强了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通过加强对水库周边的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生态环境,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的水资源环境。

再次,政府加大了对三峡库区的环境污染治理力度。

在水库蓄水后,一些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加大了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加强了对环境污染源的监测和治理工作。

通过加强对环境污染源的排放监测和管理,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的环境污染问题。

最后,政府加强了对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宣传教育工作。

在水库蓄水后,政府加强了对当地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当地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意识,增强了他们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积极性,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总之,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是一个长期而且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对环境问题的治理力度,加强对环境问题的监测和管理,通过各种措施,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当地的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峡环境评估报告

三峡环境评估报告

三峡环境评估报告三峡大坝是中国最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它位于长江上游的湖北省宜昌市,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之一。

大坝的建设实施了三峡工程,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项目,旨在减轻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威胁,并提供清洁的能源。

然而,三峡大坝的建设也引发了许多环境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环境评估来解决。

首先,三峡大坝的建设导致了洪水演变的变化。

大坝的建成使得长江上游的洪水峰值减小,但下游的洪水峰值增大。

这对下游城市和农田造成了巨大的洪水威胁,可能导致严重的灾害。

因此,需要对大坝的水位管理和洪水调度制定详细的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水威胁。

其次,三峡大坝的建设对下游沿岸的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影响。

大坝的建设导致了长江沿岸的湿地和栖息地的破坏,对下游的渔业和野生动物种群造成了严重损害。

为了保护这些生态系统,必须采取措施恢复和保护湿地,并确保鱼类和其他物种的迁徙通道得到良好的保护。

此外,三峡大坝的建设也引发了地质灾害的风险。

大坝的建设导致了土壤和岩石的改变,可能引发滑坡、岩溶和地震等地质灾害。

为了减少这些风险,必须对大坝及周边地区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和监测,并采取适当的防灾措施。

最后,三峡大坝的建设还对长江的水质产生了重大影响。

大坝的建设导致水质变化,增加了河水中的悬浮物和底泥,影响了下游的供水和水源的质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加强水资源管理,采取适当的废水处理和污染控制措施,以确保长江的水质达到可持续的水平。

总之,三峡大坝的建设对环境造成了许多影响,包括洪水演变、生态系统破坏、地质灾害风险和水质变化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行详细的环境评估,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环境影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三峡大坝的持续发展,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长江的环境。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调查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调查

小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调查四年级一、调查内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二、调查方式参考途径:新闻网、三峡网、长江科学院文献。

方式:查阅网上资料及文献三、调查过程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区经过多年的环境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由于环境保护基础比较薄弱,环保投入有限,目前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仍存在以下严峻问题:1.水土流失严重。

据有关文献,三峡库区侵蚀区面积占总幅员面积的88%,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幅员面积的82.9%,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年土壤侵蚀量1.37亿吨,平均土壤侵蚀模数4484吨/平方公里,中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79.8%。

每年入江河泥沙总量达0.9亿吨,对三峡工程的安全运行构成严重威胁。

每年随泥沙带入16万吨氮、磷、钾物质,对库区水质富营养化构成隐患。

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地,库区约65%的土壤侵蚀量来自坡耕地。

2.生态环境退化现象普遍。

由于乱砍滥伐森林和毁林开荒,森林覆盖率下降,森林的涵养水源功能呈明显下降趋势,保土拦沙能力下降。

多年来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河流年径流量减少。

此外,三峡库区及其上游陡坡垦植十分普遍,库区现有耕地面积1934万亩,其中坡耕地115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9.95%,其中25度以上坡耕地322万亩,不合理的农业开发造成大量的面源污染进入江河,加剧了水环境污染。

3.水体污染趋势加重。

目前,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质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由于三峡库区废水达标率低,污染处理设施严重不足,水体污染趋势加重,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三峡库区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水中,近三分之一未达标排放;库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低,沿江城镇大量的废污水及含粪便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库区江中,使库区水体污染严重,根据对库区水体主要断面的水质监测分析表明:水体中悬浮物、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磷等等10项指标超标。

长江水质以Ⅲ、Ⅳ类为主,主要城市江段超过Ⅲ类水质。

库区次级河流严重污染,不能满足水域功能要求。

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敏感性调查研究

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敏感性调查研究

要 由川东隆起褶皱带和川鄂湘黔褶 皱带构 成 , 属燕 山运动 和喜
马拉 雅运动抬升区 。区 内地形起 伏大 , 降雨 多 、 度大 , 强 地质 灾
土地利用现 状 图及 三 峡库 区各 区县 4 _ _ 9月 份平 均 降 水量 资
料 。将地形 图经矢量化处 理生成 D M, E 并提取坡度信 息。将土
格局 , 明确水 土流失敏感性区域 。 由于土壤侵蚀具有 多元性 、 杂性 、 复 时空 多变性 , 以建 立 所

个 适合于全 国的土壤侵蚀模 型是非 常 困难 的 。 目前 , 对小 针
流域的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 , 国内许 多学者 常在参 照通用 土壤
流失方程 的同时 , 结合研究区域实 际情况选 取评 价 因子 。本 研
究借 助于生态敏感性评价方 法 , 选取 D M( E 高程 ) 坡度 、 、 降水 、 地表 物质 、 地质灾 害 、 土地利用 等 6个 因子 , 重庆 三峡库 区水 对
土流失敏感性进行 了单 因子评价 和综合评 价。
1 重 庆 三 峡 库 区 水 土 流 失 概 况
重庆三峡库区地处 长 江上 游末 端 , 内地 质构造 复 杂 , 区 主
长治久安 , 促进库 区经济社会可持续 发展 , 具有重要 的意义 。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研究资料 采 用 了重 庆 市 三 峡 库 区 T 数 据 影 像 ( 0 8— M 20 0 ) 1: 6 、 5万 地形 图、 2 0万 重 庆市 地 质 灾害 易 发程 度 图 、 1: 0 1: 0 5 万重 庆市土壤类 型 图、0 7年 三峡库 区各 区县 1:1 20 0万
[ 关键 词 ]水 土流 失; 感性 ; 因子评 价 ; 敏 单 综合评价 ; 重庆三峡库 区 [ 摘 要 ]在 R 、 I S G S技术 支持下 , 兼顾坡 面侵蚀和重力侵蚀 , D M、 从 E 坡度 、 降水、 地表物质 、 地质 灾害 、 土地利 用等 6个 方 面, 对重庆三峡库 区水土 流失敏 感性进 行 了单 因子评价和 综合评价 。研 究结果表 明 : 重庆三峡 库 区水土流 失以 中、 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d An l t ir r h o e s n ay i H e a c y Pr c s (AHP) p cf al ,t p g a h c .S e ii l c y o o r p y,s i t p ,tl g e h d ,r i f l a d t e v g — o l y e i a em t o s a n a l n h e e l t t n c v r g a t r r ee t d a n ia o si ik a s s me t .Th v l a in r s l l s i e n o f u ik a i o e a e f co s we es lc e si d c t r n r s e s n s o s ee au t e u t ca sf d it o r r o s i s
lv l e es,na ey,rs fe m l ik—r e,m id , mod r t l e a e,a d s ve e St y r s lsi dia e t tt a e po e e e tfc to n e r . ud e u t n c t ha hew t r w rd s ri a i n of i
危 险程 度 比较 大 , 且存 在 明显 的地 区差 异 , 东 北 往 西 南 逐 渐 减 轻 。 从 关 键 词 : 峡 库 区 ; 蚀 荒 漠 化 ; 次 分 析 法 ; 价 三 水 层 评 中 图分 类号 : 8 1 X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 424 (0 2 0 —0 70 1 7—8 2 2 1 ) 30 3—4
on w a e po e s r iia i n t t r w rde e tfc ton i he Thr eGor sRe e v rA r as e ge s r oi e ,by a lc to I p ila a y i e hn og pp ia in ofG S s ata n l sst c ol y
The Riks Le e a u to o a e p we s r i i a i n s v lEv l a i n f r W t r o r De e tfc to
i o g i e to ft r e Go g s Re e v i e n Ch n q ng S c i n o he Th e r e s r o r Ar a
子 , 用 层 次 分 析 法 在 GI 间 分 析 技 术 的 支 持 下 , 重 庆 三 峡 库 区 的水 蚀 荒 漠 化 危 险 程 度 进 行 评 价 , 价 结 果 分 采 S空 对 评
为无危险 、 轻度 危 险 、 中度 危 险 以 及 重 度 危 险 4级 。结 果 表 明研 究 区 内水 蚀 荒 漠 化 危 险 程 度 为 中 度 危 险 , 是 潜 在 但
t e Th e r e s r o ra e p e r o h d r t ik i h o e t l o e a h rh g .B sd s e in h r e Go g sRe e v i r aa p a st emo e a e rs y wh l t e p t n i s sr t e ih e ap e ie ,r g o —
M A — ho g , ZH A N G a— he Ze z n H iz n
( .Ch n q n n tt t fS r e i g a d P a i g f r La d,Ch n q n 0 0 0,Ch n 1 o g i g I s iu e o u v y n n l nn n o n o g ig 4 0 2 ia 2 .Ch n q n c n l g n sne s Uni r iy,Ch n q n 0 7, o g i g Te h o o y a d Bu i s ve st o g i g 40 06 Chi a n )
Ab ta t o l we y p i cp e f o n n e ce t iiya d p a t a i t s r c :F l o d b r i lso mi a c ,s in i et n r c i b l y,t e p p rma e r k lv l s e e n s n d f c i h a e d i e e a s s me t s
第 3 4卷
第 3期 ( 第 1 8期 ) 总 9 21 O 2年 5月







Vo1 3 No. Su . o 9 .4 3( m N .1 8)
M a .2 2 y 01
Envr nm e ta o o n t io n nd Ec l gy i he Thr e Gor s e ge
a a ito n ik l v la lv ra in i rs e e ppe r o be s a s t ubs a i t ik lv lde r a egr du l r t ntalwih rs e e c e s a aly fom he n t a tt hes t t orhe s o t ou h—
重 庆 三峡 库 区水 蚀 荒 漠 化 危 险程 度 评 价
马 泽 忠 , 海珍 张
( . 庆 市 土 地 勘 测 规 划 院 , 庆 4 0 0 ;.重 庆 工 商 大 学 , 庆 40 0 ) 1重 重 0 学 性 以及 可 操 作 性 原 则 选 取 了 地 形 地 貌 、 壤 类 型 、 作 方 式 、 雨 及 植 被 覆 盖 度 因 根 科 土 耕 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