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库区的水资源2

合集下载

三峡库区水资源质量保护问题

三峡库区水资源质量保护问题

0.引言三峡工程是备受世人瞩目的跨世界工程,历经17年(1993-2009年)建设,防洪、发电、航运、补水等综合效益逐步凸显,彻底实现了一个民族的百年三峡梦,见证着中华民族阔步走向伟大复兴。

三峡水库面积1084平方公里,库容393亿立方米,年平均径流量4510亿立方米,涉及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0.4%[1]。

作为我国最大的战略性淡水资源宝库,三峡水库水量充沛,水质清洁,是大自然对三峡库区的天然馈赠,水库同时肩负着保障沿江区域的用水安全以及我国淡水资源优化配置顺利实现的重任,其战略作用和意义不言而喻。

但是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人口快速增长、环境污染加重以及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大环境下,随着三峡水库自2008年开始进行175米试验性蓄水,三峡库区的水资源质量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切实做好库区水资源的保护工作,不但能够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而且有利于沿江经济带的健康协调发展。

相反,如果继续对库区水资源质量恶化的现状熟视无睹,放任自流,严重污染的水环境势必危及到人们的生存环境,阻碍整个沿江经济带的开发与建设,进而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三峡库区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工作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本文在系统收集整理国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三峡库区水资源质量保护的重大意义,其次分析了库区水资源现状及成因,进而提出了库区水资源质量保护的一些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够为三峡库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1.三峡库区水资源质量保护的重大意义首先,做好三峡库区水资源质量保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全国来看,长江流域在全国淡水资源整体优化配置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逐步实施,其作用愈加凸显。

三峡工程作为长江流域的特大型水利枢纽,库区水资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南水北调沿线特别是京津人民群众的用水安全,其政治经济影响不可估量。

从三峡工程系统综合效益来看,其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灌溉、水产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能否长期正常发挥,第一取决于三峡水库的严格管理和正常安全运行,第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库区水资源质量,进而取决于库区整体生态环境的优良。

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

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

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把重庆建设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重要讲话精神,适应重庆“一圈两翼”的战略发展新格局的需要,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精神,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生态功能区划工作的通知》(环发[2002]117号)及其附件《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的精神和具体要求,在全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原《重庆市生态功能区》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更新、补充与修改,通过系统分析全市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对原《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进行了修编。

一、区划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三峡库区的重要生态环境地位,以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前提,以保障统筹城乡发展和“一圈两翼”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为目标,为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和人居生活质量。

(二)区划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与开发,避免盲目开发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

发生学原则。

根据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系统结构、过程、格局的关系,确定主导因子及区划依据。

区域相关原则。

综合考虑自然区域和行政区域,妥善处理区县级尺度和全市尺度的关系。

相似性原则。

根据区域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服务功能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分区。

区域共轭原则。

任何一个生态单元必须是完整的个体,不存在彼此分离的部分。

前瞻性原则。

充分把握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演变趋势且具有前瞻性。

(三)区划范围重庆市行政区域范围,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

(四)区划目标1.明确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的结构与过程特征;2.诊断区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3.分析不同生态因子和生态过程对人类活动胁迫的敏感性特点;4.评价不同生态环境要素的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5.制定全市生态功能区划方案;6.揭示重庆市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7.提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对策。

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

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

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把重庆建设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重要讲话精神,适应重庆“一圈两翼”的战略发展新格局的需要,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精神,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生态功能区划工作的通知》(环发[2002]117号)及其附件《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的精神和具体要求,在全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原《重庆市生态功能区》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更新、补充与修改,通过系统分析全市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对原《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进行了修编。

一、区划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三峡库区的重要生态环境地位,以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前提,以保障统筹城乡发展和“一圈两翼”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为目标,为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和人居生活质量。

(二)区划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与开发,避免盲目开发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

发生学原则。

根据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系统结构、过程、格局的关系,确定主导因子及区划依据。

区域相关原则。

综合考虑自然区域和行政区域,妥善处理区县级尺度和全市尺度的关系。

相似性原则。

根据区域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服务功能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分区。

区域共轭原则。

任何一个生态单元必须是完整的个体,不存在彼此分离的部分。

前瞻性原则。

充分把握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演变趋势且具有前瞻性。

(三)区划范围重庆市行政区域范围,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

(四)区划目标1.明确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的结构与过程特征;2.诊断区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3.分析不同生态因子和生态过程对人类活动胁迫的敏感性特点;4.评价不同生态环境要素的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5.制定全市生态功能区划方案;6.揭示重庆市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7.提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对策。

三峡库区水质及影响因素的典型相关分析

三峡库区水质及影响因素的典型相关分析

三峡库区水质及影响因素的典型相关分析三峡库区水质及影响因素的典型相关分析引言: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之一,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水资源却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

为了保护水资源,科学研究人员对水质进行相关分析,以了解水质与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而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本文将以三峡库区为例,进行水质及影响因素的典型相关分析。

一、三峡库区的特点三峡库区位于长江上游,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这个地区的水资源对于上游和下游地区的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都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然而,随着三峡大坝的建设和库区的形成,水质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在水质方面,三峡库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水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营养物质的超标以及水中微生物的污染等。

二、三峡库区水质的相关分析水质的相关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揭示水质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在三峡库区的水质相关分析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水体自身特性:水体的pH值、水温、溶解氧、浊度等参数会影响水质。

通过相关分析可以了解水体自身特性与水质的关系。

例如,研究发现三峡库区水温与水中微生物污染有一定的相关性,水温较高时容易导致微生物数量的增加。

2.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是水质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峡库区周边居民的农业、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都会对水质产生影响。

通过相关分析可以了解这些人类活动对水质的影响程度。

例如,研究发现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是导致水体养分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3.气候因素:气候因素对水质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降雨量的增加会导致水中营养物质的增加,从而影响水质。

通过相关分析可以了解气候因素对水质的影响程度。

例如,研究发现三峡库区降雨量与水体营养物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4.生态因素:三峡库区的生态系统是维持水质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生态系统的破坏会导致水质的恶化。

三峡水库调度和库区水资源与河道管理办法

三峡水库调度和库区水资源与河道管理办法

三峡水库调度和库区水资源与河道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宜昌市移民局•【公布日期】2018.10.29•【字号】•【施行日期】2018.10.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三峡水库调度和库区水资源与河道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三峡水库调度和库区水资源与河道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发挥三峡水库的综合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三峡水库调度,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和安全运行的监督,三峡库区水资源和河道的管理以及水行政监督检查等。

前款所称三峡水库调度,是指三峡水库汛期的防洪调度以及汛前消落期、汛后蓄水期和枯水运用期的水量调度。

第三条三峡水库调度和库区水资源与河道管理,应当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科学调度,合理配置水资源,保护水环境,充分发挥三峡水库的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灌溉、旅游等综合功能。

第四条水利部负责三峡水库水量的统一调度和库区水资源与河道管理的监督工作。

长江水利委员会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和水利部的授权,负责三峡水库水量的统一调度和库区水资源与河道管理工作。

重庆市、湖北省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三峡库区水资源和河道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法负责三峡库区相关管理工作。

第五条长江水利委员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商重庆市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划定三峡水库管理和保护范围。

第六条长江水利委员会和有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三峡水库管理和保护范围内的水行政执法,并按照管理权限,对管辖范围内各项水事活动进行监督检查,依法查处水事违法活动。

第七条长江水利委员会和有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联合执法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和巡查制度。

第二章水库调度第八条三峡水库的防洪调度,应当依据经批准的长江流域防御洪水方案、洪水调度方案和三峡水库洪水调度方案、调度规程、年度汛期调度运用计划以及防洪调度指令进行,并服从国家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长江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调度指挥和监督管理。

三峡水库重庆段整体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三峡水库重庆段整体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质 状 况 在 6a中 总 体 上 污 染 有 所 控 制 , 质 趋 于 好 转 。 水
碚 ( 陵江 ) 临江 门( 陵江 ) 武 隆 ( 江 ) 嘉 、 嘉 、 乌 。
( )在参 与趋势 分 析 的 3项参 数 中 , 质参 数 浓 2 水 度呈 上升趋 势 的 比例大 于 呈 下 降趋 势 比例 的有 总 磷 ,
有机 污染 已得 到控制 ; 油类 下 降 比例 3 . 3 , 明 石 3 3% 无
显趋 势变 化 比例 占 5 . 6 , 升 比例 占 1 . 1 。 55% 上 1 1%
图 1 三 峡 重 庆 库 段 主 要 监 测 断 面 不 葸
( )在 9个 监 测 断 面 中 , 流 奉 节 、 县 2个 断 面 3 干 万 水 质 参 数 浓 度 呈 下 降 趋 势 的 比 例 大 于 上 升 趋 势 的 比
段 近 几年 水质 数 据 的分 析 , 用 季 节 性 K na 检 验 法 分 别 对 库 区 干 流 6个 水 质 监 测 控 制 断 面和 主 要 支 流 的 采 edl l 3个代 表 断 面近 6a 20 20 (0 3~ 0 8年 ) 的主 要 污 染 指 标 总磷 、 高锰 酸 盐指 数 和 石 油 类 进 行 水 质 趋 势 分 析 。 结 果 显 示 , 区江段 水质 参 数 浓 度 趋 势 以 下 降 变化 为主 , 体水 质 状 况 6a来 基 本趋 于好 转 ; 区重 庆 江段 受 总 磷 库 总 库
2 3 水 质 资 料 和 趋 势 分 析 水 质 参 数 的选 取 .
水 质 序 列 的 长 短 对 趋 势 分 析 有 很 大 影 响 , 于 水 由 质 数据具 有很 强 的随机 性 , 列 过 长或 过 短 ( 序 2~3a )

重庆三峡库区概况

重庆三峡库区概况

重庆三峡库区概况————————————————————————————————作者:————————————————————————————————日期:第二章重庆市三峡库区概况第一节自然条件一、生态地理位置重庆市三峡库区位于长江上游下段,东起巫山县、西至江津市、南起武隆县、北至开县,地理范围在北纬28°28′~31°44′、东经105°49′~110°12′之间。

东南、东北与鄂西交界,西南与川黔接壤,西北与川陕相邻,是长江上游主要的生态脆弱区之一。

三峡库区是中国乃至世界最为特殊的生态功能区,其水土保持、水质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功能对于投资庞大的三峡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行、长江中下游的防洪与生态安全具有特殊的、重要的战略意义。

而三峡库区重庆段覆盖了大部分三峡库区范围,其面积约占整个三峡库区面积的%,由此则凸现出其重要的生态地理位置。

二、地质概况重庆三峡库区地处大巴山断褶带、川东褶皱带和川鄂湘黔隆起褶皱带三大构造单元的交汇处,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

区域地表起伏,地形破碎。

大地构造单元属于扬子准地台,仅巫溪北东面小片地方属秦岭地槽褶皱系。

就构造特征,大巴山断褶带构造线由北西向向东转为东西向,并向南突出形成弧形构造体系;东南部的川鄂湘黔隆起褶皱带构造线由近南北向,向北逐渐变为北东,构造和岩性控制着地貌发育,地形倒置明显;库区中西部的川东褶皱带构造线表现为北北-北东向梳状褶皱,地质构造制约着地貌发育,背斜形成狭长高峻山岭,向斜则成宽缓的丘陵,成为典型的平行岭谷区(图)。

区内主要经历过前震旦纪晋宁运动、侏罗纪末燕山运动和老第三纪末喜山运动等三次构造运动,地层岩性跨度很大,从震旦系至第四系之间除少部分缺失外均有分布,岩性组合为泥灰岩、泥质页岩、泥质粉沙岩、碳酸盐岩及部分煤层和粘土层。

岩性成分主要有石灰岩、白云岩、砂岩、粘土岩及含煤砂页岩等,有的产状陡倾,有的则平缓近于水平。

三峡库区重庆主城江段的水质分析

三峡库区重庆主城江段的水质分析

三峡库区重庆主城江段的水质分析李彦杰;肖国生;刘仁华;杨俊年;周大祥【摘要】In order to study the water quality variation in the Chongqing Urban Section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fter the operation to raise the level of water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to 175 meters, the water samples of the surface layer sampled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in 2011 were used for determining contents of DO, CODMn, NH/-N and TP by methods in Water quality-Technical regulation on the design of sampling programmes HJ495-2009.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DO, CODMn and NH4+-N showed no significant changes, and concentration of total TP decreased in comparison with 2009. The water body was not strongly polluted by organic compounds. The concentration of TP was beyond the limit of eutrophicati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DO was lower from March to August,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NH4+ -N showed in January and February, and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CODMn and TP showed from May to October. The concentrations of DO, CODMn, NH4+-N and TP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hree different water seasons.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reveal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NH4+-N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DO (R = 0. 742, P<0. 01). Compared with weak negative correlation in 2009, the concentration of TP showe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CODMn CR = 0. 673, P<0. 01) in 2011.%为了探明2010年三峡水库175 m蓄水完成后重庆主城江段水质的变化特征及其成因,采用《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HJ495-2009》规定的方法,于2011年1 12月逐月采集表层水样,初步研究了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氨氮(NH+-N)和总磷(TP)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特征及其可能成因.结果表明:与2009年相比,2011年水体中DO、CODMn和NH+-N的含量无明显变化,TP的含量出现下降.重庆主城江段水质整体污染较轻,TP的含量高于富营养化的限值,DO的含量在3-8月较低,NH4+-N的含量在1- 2月较高,CODMn和TP的含量在5-10月较高.DO、CODMn、NH4+-N和TP的含量在不同水期均有显著性差异;在调查时空内,NH4+-N和DO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742,P<0.01),TP和CODMn的含量相关性由2009年的弱负相关(R=-0.036)转变为2011年的显著正相关(R=0.673,P<0.01).【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40)007【总页数】3页(P239-241)【关键词】三峡库区;水质分析;重庆主城【作者】李彦杰;肖国生;刘仁华;杨俊年;周大祥【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404100;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重庆404100;重庆三峡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404100;重庆三峡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404100;重庆三峡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404100;重庆三峡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404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92003年6月三峡水库完成139 m蓄水以来,库区干流及支流河道演变成为一个狭长的河道型水库,其覆盖范围从湖北省宜昌三峡大坝上游到重庆主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三峡库区的水资源
重庆市三峡库区地表径流全部由
大气降水补给,其年际变化和年内分配
都和同期的降水量呈正相关。

同时受地
形地貌因素的影响,地区之间形成较大
差异。

据多年资料统计库区大部分地区
年降水量为1000~1200mm,年平均降
水总量约为560亿m3。

重庆市全市径流
系数为总降水量的0.51,如果按照这个
系数计算,重庆市三峡库区年地表径流
总量约为280多亿m3。

重庆市地下水也由大气降水补给,受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及含水量空间展布的控制。

由于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因此水文地质环境也十分复杂。

全区地下水主要有碳酸盐岩层溶水、碎屑岩孔隙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三个类型。

据粗略统计全区地下水的年均总量约为80多亿m3。

重庆市三峡库区入境河流主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綦江等几十条,出境河流则主要是长江。

巫山县的碚石是总出口。

境内实际取用过境水约10~20亿m3。

重庆市三峡库区水资源的特点是:(1)降水量分布不均。

中东部多其他地区少。

(2)地表水资源分布不均,过境水资源丰富。

全部地表径流总量约280多亿m3。

地区分配不均,中东部中山低山区,人少、地稀产水多,中西部低山丘陵区,人多、地广产水少。

全区年入境水量约3000~4000亿m3,年取用水量约10~20亿m3。

(4)
重庆市三峡库区水资源污染情
况较为严重。

污染源主要有:水土流
失导致的非点源污染;库区沿岸城镇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或间接排
入河流,以及库区搬迁集镇和企业污
染;不合理施肥造成库区化肥面源污
染;农田及地表径流将农药及固体废
弃物带入河流;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畜禽粪便利用不好也会造成污染;船舶等流动载体在库区水域运行过程中将油类或其它污染物排入河流。

据统计重庆三峡库区每年入江泥沙所带的氮、磷总量近400多万吨;重点工业污染源工业废水年排放量约为1亿多m3;年直排长江的城市污水量约2亿多m3之间;库区年均化肥施用量已达400多kg/hm2;目前库区在农业上使用的农药品种达130余种,常用的有50种以上。

从农药施用总量看,各区县年均农药施用量基本都在50吨以上;监测结果表明,库区年畜禽粪便磷流失量平均约为400多吨/年;根据长江沿线各港航监督局每年上报的污染事故统计,各种船舶排入长江的污染物仅油类一项就有2800吨之多,船舶垃圾约有8000吨,形成了长江最大的流动污染源。

这些污染为库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

为了保护三峡库区的水资源我们应该个人对水土保持的
重要性和法治性认识,能深刻理解经济效益获取与生态保护的
关系,致使在开发建设中片面追求眼前利益,乱挖乱采、乱倒
乱弃的现象慢慢减少,人为水土流失呈现缩小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