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熟读的文章

合集下载

一二年级朗读经典文章

一二年级朗读经典文章

一二年级朗读经典文章
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选择适合他们的经典文章非常重要,既要保证文章的趣味性,又要确保文章的内容简单易懂,能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以下是一些适合一二年级学生的经典文章建议:
1. 《小王子》:这是一本法国作家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的经典小说,讲述了一位小王子的冒险故事,文章简洁易懂,寓意深远,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阅读兴趣有很大帮助。

2. 《三字经》:这是一本传统的中国启蒙教材,由三个字一句的韵文组成,内容涵盖了历史、哲学、文化等多个方面,读起来朗朗上口,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华文化传统。

3. 《安徒生童话》:安徒生童话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经典之作,其中包括《丑小鸭》、《小人鱼》、《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经典故事,这些故事寓意深刻,语言优美,适合一二年级学生阅读。

4. 《格林童话》:格林童话是德国文学家格林兄弟整理的经典故事集,其中包括《白雪公主》、《灰姑娘》、《小红帽》等经典故事,这些故事充满了神奇的幻想和智慧,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5. 《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奴隶出身的伊索所著的寓言集,其中包括《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等经典故事,这些故事短小精悍,寓意深刻,有助于学生理解人性和动物的习性。

在选择文章时,教师要注意文章的长度和难度要适合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也要注意文章的趣味性和教育意义,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优秀朗读文章经典

优秀朗读文章经典

优秀朗读文章经典
以下是一些适合朗读的经典文章,它们具有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
●《荷塘月色》朱自清
这是一篇描写荷塘月色的散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通过朗读这篇文章,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背影》朱自清
这是一篇回忆父亲的文章,语言朴实,情感真挚。

通过朗读这篇文章,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父亲的思念和对亲情的珍视。

●《春》朱自清
这是一篇描写春天的散文,语言生动,充满诗意。

通过朗读这篇文章,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

●《岳阳楼记》范仲淹
这是一篇描写岳阳楼景色的文言文,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通过朗读这篇文章,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生的思考。

以上信息,供参考。

第21课《熟读精思(节选)》

第21课《熟读精思(节选)》
观书有感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从诗句中品到了什么?
熟读精思(节选)

几 案
dào
不可倒一字
21.熟读精思(节选)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 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 明读之。 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 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 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 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 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
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
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
注释是理解文言文的一根很好的小拐棍儿。
我们就一起来借助注释读懂第一段的意思。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 ① ,令洁净端
正,将书册齐整顿放 ② ,正身体,对书
册,详缓 ③ 看字,仔细分明读之。
注释
①几案:书桌。
围绕题目,这三段分别侧重讲了什么? 第一段先写读书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 第二段写“熟读”的要求和意义;
第三段写“精思”的要求和意义。
请边听朗读边用笔在课文中勾画出下面这些问题的答案。
⑴读书的准备是什么?
⑵熟读有什么要求?有什么好处?
⑶精思的前提和关键分别是什么?
⑴读书的准备是什么? 整顿几案、书册。正身体, 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
凡是读书,必须先整理好读书用的桌子,使桌
子干净平稳,把书册整齐地放在桌子上,让身体坐 正,面对书册,仔细从容地看清书上的文字,仔细 清楚地朗读文章。

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精思子自知7篇

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精思子自知7篇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7篇第1篇示例: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这句古语流传至今,给人以深远的启示和教诲。

在当今信息快速更新的时代,很多人更倾向于追求新鲜、时尚的东西,而往往忽略了旧书、旧知识的珍贵和深厚内涵,旧书所蕴含的智慧和经验却是无法替代和比拟的。

在翻开那些旧书的页页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邃思想和真知灼见。

旧书虽然已经历了风雨,却依然散发着一股难以言喻的魅力。

它们仿佛是时间的见证者,承载着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沉淀。

每一页的文字都是智者的思考和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正如古人所说:“熟读精思子自知”,只有通过反复的阅读和深入思考,我们才能领悟到其中的奥妙和道理,才能使自己得以超越。

旧书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处世智慧。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迷失方向,追逐名利和物质,而忽略了内心的世界。

通过阅读旧书,我们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在书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每一个故事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和启示。

通过品读这些故事,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如何处世待人、如何坚持追求、如何面对挫折困难,以及如何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

除了人生哲理和处世智慧之外,旧书还向我们展示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

在这些古老的书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时代的风土人情、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

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下社会的现状和问题,为自己的未来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和决策。

旧书还可以让我们领略不同文化的魅力和风采,增进我们的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能力。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应该珍视和尊重那些经典的著作,通过反复品读和深入思考,汲取其中的智慧和启示,让自己得以超越和成长。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健,让自己的人生焕发出更加绚丽的色彩。

愿我们能够珍惜旧书,开启心灵的窗户,唤醒内心的智慧,使自己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作文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作文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你好啊,我是小明,今年6年级了。

我从小就特别喜欢读书,因为书里有无穷无尽的知识宝藏,等着我去发掘和探索。

可是,单单喜欢读书还不够,我们要有一些读书的好习惯和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地从书本里获益。

接下来,就让我告诉你我是怎么做的吧。

首先,循序渐进地读书非常重要。

就像我们每天上学一样,老师不会一下子把所有知识都塞给我们,而是由浅入深、一步一个脚印地教导我们。

读书就是这样,我们要按部就班,先从简单的书籍做起,把基础知识打牢。

等打好基础后,再读一些深奥的书,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步步深入。

我从一年级开始,就爱上了低年级的故事书,里面有好玩有趣的小故事,配上生动的插图,非常吸引人。

等到三四年级时,我便开始接触课外读物,比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名著,通过这些书,不仅提高了阅读理解的能力,也开阔了视野,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五六年级了,我的阅读面就更广泛了,除了中文书籍,我还开始阅读英文原版书。

起初觉得英文书有点难度,但通过不断地坚持,慢慢便能驾轻就熟。

读英文书不但锻炼了英语能力,也让我了解到了不同的文化。

其次,熟读并精思书中内容太重要了。

对于一些平时读不太懂的书,我都会认真反复多读几遍,并做一些笔记,把自己不懂或者有疑惑的地方记下来。

有时还会把笔记拿给老师或父母看,请教他们,这样对内容的理解就更加透彻和深刻了。

读书读到有好的体会时,我还会反复琢磨,并将这些精华体会记录下来,作为自己的读书笔记。

长期坚持这种精读习惯,不知不觉中,我的思维就越来越活跃开阔了。

看问题的角度也变得独特而有见地,在班上的发言常常会让同学和老师刮目相看。

最后,看书除了能获取知识,还能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爱读书的孩子一般性格都比较内向沉稳,我也不例外。

但是,通过长期的读书实践,我的胆量和独立思考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

读书给了我太多的积极影响,让我成为一个阅历丰富、独立睿智的好学生。

《熟读精思》原文和译文

《熟读精思》原文和译文

《熟读精思》原文和译文【原文】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⑴,则亦虚心静虑,勿遽⑵取舍于其间。

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⑶,以验其通塞⑷,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⑸矣。

复以众说互相诘难⑹,而求其理之所安⑺,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⑻而无以立⑼矣。

大率⑽徐行却立⑾,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⑿;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⒀置而徐理之。

此观书之法也。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⒁身体,对书册,详⒂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

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⒃暗记。

只要多诵⒄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⒅。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⒆。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字词解释】⑴纷错:纷繁错杂。

⑵遽(jù):仓促⑶之所之:到所要去的地方。

即顺着文章的思路去想。

⑷通塞:畅通和堵塞。

⑸自屈:自动屈服。

⑹诘难:追问,责难⑺安:稳妥。

⑻夺于公论:被公认的见解所更改。

夺,更改,修正。

⑼无以立:不能成立。

⑽大率:大多⑾徐行却立:徐行,慢慢走。

却立,退立。

⑿节目:木头节子,即关键之处。

⒀姑:姑且,暂且。

⒁正:使……端正。

⒂详:仔细。

⒃牵强暗记:勉强硬记,指文章没有读熟,就一句一句地在心里硬记。

⒄诵:读。

⒅见(xiàn):通“现”,显现。

⒆急:要紧,急迫。

【译文】看书大多数都必须先要熟读,让书上的语句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

紧接着就精心地思考,让它的道理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这样以后可以有所收获了。

至于那些对于文章道理有疑惑的地方,各家说法纷繁错杂,就也要虚心静静思索,不要匆忙急促地在各家意见中确定谁对谁错。

《论语》要冷看,《孟子》要熟读

《论语》要冷看,《孟子》要熟读

朱熹认为:《四书》应当依照《⼤学》、《论语》、《孟⼦》、《中庸》的次序来读。

先读《⼤学》,以⽴其规模。

这就好⽐建造房⼦应当先打好地基。

《⼤学》包含的是为⼈为学的纲⽬。

“⼤学”的意思,便是教⼈学做⼤⼈,为⼈为学要先⽴⼀个做“⼤⼈”的规模。

做“⼤⼈”的规模是从“格致诚正”,⼀直到“修齐治平”。

⼀个“⼤⼈”不仅体贴、理解天地万物,省察⾃⼰内⼼的每⼀个念头,⽽且⼼怀家国天下,更为重要的是,“⼤⼈”将万物、⾃⾝与天下贯通成⼀个相互关联的整体。

因此,《⼤学》不仅展现了⼀个包括“万物——⾃我——他⼈”的阔⼤⼈⽣内容,⽽且厘清并指明了⼈⽣努⼒的⽬标与次第。

所以,朱⼦强调,《四书》应当先读《⼤学》,可以把《⼤学》的内容作为⼀个构架,然后再将其他书填补进去。

次读《论语》,以⽴根本。

《论语》是孔门诸弟⼦答问的记录,孔⼦的语默静动皆有记载,最为亲切可信。

儒家思想的精义亦囊括其中。

因此,次读《论语》,可以从中了解并体悟圣⼈中正平和之道。

次读《孟⼦》,以激其发越。

《孟⼦》⾔:“吾养吾浩然之⽓。

”《孟⼦》的⽂⽓极为雄壮,如孟⼦其⼈,泰⼭乔岳。

儒家以孔⼦发端,孟⼦畅其源流。

朱⼦以《孟⼦》次《论语》,是在学者⼤根⼤本确⽴之后,激发其昂扬的志⽓。

如《易·乾》云:“天⾏健,君⼦以⾃强不息”,读《孟⼦》,以激其发越,即是期望通过阅读《孟⼦》来激发学者乾健不已的精神。

最后读《中庸》,以尽其精微。

《中庸》⼀书难读,初学者未当理会。

需要在其他三书都读完了,于其中道理都有所了悟之后再来读。

朱⼦在《中庸章句》中称其为“孔门传授⼼法”,“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

因此,《中庸》的道理⾮常精奥,要放在最后来研究。

《四书》的阅读次序,不仅包含了朱⼦对于《四书》内容的理解,⽽且也蕴涵了朱⼦⾃⾝⽴教教⼈的深意。

关于《四书》具体的阅读原则与⽅法,朱⼦曾说:讲习孔孟书。

孔孟往矣,⼝不能⾔。

须以此⼼⽐孔孟之⼼,将孔孟⼼作⾃⼰⼼。

要须⾃家说时,孔孟点头道是,⽅得。

《读书之要》朱熹

《读书之要》朱熹

《读书之要》朱熹朱熹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公元1130—1200年,江西婺源人),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从事教育50余年。

在长期的求知、治学过程中,总结出一套学习方法。

所著的《读书之要》至今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原文】大抵观书先需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

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

复已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自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立矣。

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

【翻译】凡是读书必须先要熟读,让里面的话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

进一步就仔细的思考,使它的意思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然后可以有所心得。

至于那些对于文章意思有疑惑的,大家的言论纷乱错杂的,就也要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不要匆忙急促地在当中取舍。

先把其中的一篇自己单独列为一说,顺着文章的思路去想,来验证它思路的通畅和阻塞,那么那些特别没有明显含义和道理的,不等到和其他的学说相比较道理就已经自动屈服了。

再用大家的言论互相诘问反驳,然后寻求它的道理的稳妥,来考证它的正确或错误,好像是对其实是错的,也将被公众承认的说法所否定而不能成立。

一般情况下慢慢地停下来看,处理静止状态观察动态的,像加工坚硬的木头,先加工它的容易的地方而再加工它的关键之处;像解开缠乱在一起的绳子,地方有所不通就暂且放在那儿慢点去处理它。

这就是看书的方法。

古人读书大多功利性过强,说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手钟票”,天下士子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向名利的顶峰发起无数的冲刺,即使头破血流,也鲜有退缩之意。

这样孙康映雪、车胤囊萤并不算什么奇事,更有悬梁刺股之发烧行为,让人觉得一部中华古人读书史实则是和了鲜血和泪水写就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遡洄从之,道阻且跻。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遡洄从之,道阻且右。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1]。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2]。

登白薠[3]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苹[4]中,罾[5]何为兮木上。

沅有茝兮澧有兰[6],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7]。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8];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9],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10]蕙櫋[11]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12]。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13]。

女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揖余袂兮江中,遗余褋[14]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褋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注释】:[1]:音“于”。

[2]:古音“护”。

[3]:音“凡”,草名,似莎而大。

[4]:音“贫”,多年生水草。

[5]:音“增”,捕鱼的网。

[6]:音“连”。

[7]:音“式”,水涯。

[8]:音“记”。

[9]:音“疗”,屋椽。

[10]:音“批”,剖开。

[11]:音“棉”,隔扇。

[12]:音“航”。

[13]:音“民”。

[14]:音“谍”,《方言》:禅衣,江淮南楚之间谓之“褋”。

禅衣即女子内衣,是湘夫人送给湘君的信物。

这是古时女子爱情生活的习惯。

[15]:音“未”。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代悲白头翁刘希夷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沈园二首陆游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牡丹亭·惊梦汤显祖雨巷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也许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我希望每一个时刻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我希望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画出笨拙的自由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一片天空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我想画下早晨画下露水所能看见的微笑画下所有最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爱情她没有见过阴云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她永远看着我永远,看着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我想画下遥远的风景画下清晰的地平线和水波画下许许多多快乐的小河画下丘陵长满淡淡的绒毛让它们相爱让每一个默许每一阵静静的春天悸动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我还想画下未来我没见过她,也不可能但知道她很美我画下她秋天的风衣画下那些燃烧的烛火和枫叶画下许多因为爱她而熄灭的心画下婚礼画下一个个早早醒来的节日上面贴着玻璃糖纸和北方童话的插图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擦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我想画下风画下一架比一架更高大的山岭画下来东方民族的渴望画下大海无边无际愉快的声音最后,在纸角上我还想画下自己画下一只树熊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丛林里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发愣他没有家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他只有,许许多多浆果一样的梦和很大很大的眼睛我在希望在想但不知为什么我没有领到蜡笔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我只有我我的手指和创痛只有撕碎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让它们从今天消失我是一个孩子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燕歌行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前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