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基础知识——中国话剧史略

合集下载

中国话剧史(本) 第三讲

中国话剧史(本)  第三讲

课后阅读
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第三章。
参考书目
《田汉文集》,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5年版。 《田汉二十年代话剧创作简论》、《南国社述评》,董健
当时,田汉、欧阳予倩和徐悲鸿三人打算成立南国
艺术学院,作为南国社的一部分。1928年1月,南 国艺术学院正式挂牌并招生。三人联名在《申报》 上连登了三天招生广告。田汉写的广告词,言: ‚凡愿参加吾等在野的艺术运动者集到兰旗下来。‛ 南国艺术学院设文学科 (主任田汉) 、戏剧科 (主任欧阳 予倩)、绘画科(主任徐悲鸿) ,除三位主任外,先后任 课的教师尚有洪深、徐志摩、孙师毅、陈子展等。 1928年4月,学院在田汉的带领下赴杭州公演(‚西 征公演‛),进一步扩大了‚南国‛的影响。暑假后, 南国艺术学院停办。部分学生组织起一个自学性质 的研究室。这年冬天,南国社便开始专门从事戏剧 运动了。
代表人物只有一个:田汉。
田汉对中国的戏剧创作、戏剧理论和戏
剧活动三个方面均有巨大贡献。
一、“南国社”之前的田汉
1898年3月12日(农历二月二十日),出
生于湖南长沙县东乡以东花果园田家塅的 茅坪。 原名寿昌。乳名‚和儿‛。田汉是他上中 学后自己取的名字。 母亲易克勤;父亲田禹卿1907年去世。 有两个弟弟田洪(寿康)、田沅(寿麟)。
‚怀念着旧的,又憧憬着新的,捉牢这一个,又舍不
得丢那一个,于是我成了暴风雨中的小舟似的,只好 让它漂流,让它颠簸,毫不能勇猛地向着某一个目标 疾驶迈进了。‛(1928年田汉致谷崎润一郎)
易漱瑜
安娥
二、田汉早期的话剧创作
留学日本时,田汉写理论批评,创作诗歌,
但他认为自己的真正使命是做一个‚中国未

编导艺考文常笔记精要:中国影视简史

编导艺考文常笔记精要:中国影视简史

编导艺考文学艺术常识(文常)备考课程编导艺考文常笔记精要中国影视简史第一节初期电影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影传入中国,由此开始了中国电影的拓荒期(1896-1931)。

早期电影主要为短故事片,到1926年掀起“古装片”、“武侠神怪片”的浪潮,直到1930年有声电影出现。

电影的诞生电影最初在中国被称为“西洋影戏”,1896年由欧洲传入上海和香港。

中国放映电影的第一人是上海徐园主人徐凌云。

中国第一部电影出现于1905年,是由北京泰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主持拍摄、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

任庆泰所建“大观楼电影院”是北京第一家带有专业性质的电影院。

上海是早期电影发展的重要基地。

1913年郑正秋编剧并与张石川联合导演了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

《劳工爱情》是我国库存最早的一部短故事片。

第一部长故事片是1921年由中国影戏研究社拍摄的《阎瑞生》。

香港的第一部短故事片是1913年由主持“人我镜”剧社的黎民伟拍摄的《庄子试妻》,在这部戏中出演的严姗姗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女演员。

黎民伟被称为“香港电影之父”。

1923年,明星电影公司完成的《孤儿救祖记》(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开创了中国有电影以来的最高票房纪录。

它标志着中国电影草创期的结束,促成了前所未有的“国产电影运动”。

影片主演者王汉伦是中国第一位女职业电影演员,曾有“悲剧明星”之誉。

这一时期的电影公司,除“明星公司”外,还有长城画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等。

“古装片”、“武侠片”1926年下半年开始的四年多时间里,中国电影兴起了“古装片”、“武侠片”、“神怪片”等商业电影的创作热潮。

“古装片”又称“稗史片”,基本根据旧文学素材改编,多演绎“才子佳人”或“英雄佳人”故事。

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的《美人计》和民新影片公司的《西厢记》是其中较为优秀者。

1928年明显公司的《火烧红莲寺》引起了“武侠神怪片”的创作热潮,一时间“到处有火,有寺必烧”,出现了《火烧青龙寺》、《火烧百合台》、《火烧剑锋寨》等一系列作品。

话剧理论知识

话剧理论知识

目录一话剧:话剧介绍二演员篇:表演:1话剧表演艺术2表演艺术基础知识3表演动作4表演技巧5演员的表演技巧语言表现:1说话的基本要求2话剧演员的舞台发声3台词的处理三导演篇四剧本篇:1选本子,改本子2话剧剧本创作3剧本创作步骤4剧本三大忌5剧本不光讲求可看性还要考虑可行性五参考网站一话剧话剧介绍话剧本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应该说是缺一不可。

更不可缺少的是接受这门艺术的对象———观众。

当然在莎士比亚的年代,话剧的因素要少一些。

话剧之所以在欧洲几百年经久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话剧培养了一代代的观众,而一代代观众对思考和娱乐这两者有机的结合又促使了话剧的发展。

话剧艺术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第一,舞台性。

古今中外的话剧演出都是借助于舞台完成的,舞台有各种样式,目的有二:一利演员表演剧情,一利观众从各个角度欣赏。

第二,直观性。

话剧首先是以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并用化妆、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型,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

第三,综合性。

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特点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的需要和适应的。

第四,对话性。

话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特点是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战线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

其中有人物独白,有观众对话,在特定的时、空内完成戏剧内容。

二演员篇A表演1话剧表演艺术话剧表演和影视有所不同。

用一个晚上是不可能完全提及的。

从表演方面看,理论是重要的,但关键还是实践。

表演,首先要接触表演元素。

我国从五十年代开始,专业院校都用苏联的理论。

这里讲的表演元素也是根据苏联的大纲。

但并非只有一种理论。

我们主要还是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一套表演元素。

*规定情境这是不能以个人意愿来作改变的。

作者已经写好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了。

而里面的情节发展,人物,人物关系都已经定了。

如果要改变,必须通过全剧组的一致认可才能够改变。

中国文化-话剧

中国文化-话剧

• 话剧是在本世纪初才由外国传入中 国的。1907年由中国留学日本东京 的曾孝谷据美国小说改编的《黑奴 吁天录》,是中国早期话剧的第一 个剧本。现代著名话剧家有郭沫若、 曹禺、洪深、田汉、老舍等。
郭沫若简介
•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 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因为 他的家乡有两条河叫“沫水”和“若水”)。四 川乐山人。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中国 科学院院长,为现代著名文学家、史学界权威 人士,蜚声国际,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是我 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 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和 著名的革命、社会活动家。 剧本作品 《屈原》(已拍摄发行)、《虎符》、《棠棣 之花》、《孔雀胆》、《南冠草》、《卓文 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 《聂嫈》《高渐离》;
• • • •




1930年 中国左翼剧团联盟在上海成立。 1932年 熊佛西到河北省定县实验“农村戏剧”。 1933年 中国旅行剧团成立于上海,唐槐秋任团长。 1934年 23岁的曹禺创作的戏剧处女作《雷雨》在《文学 季刊》发表(第1卷第3期)。 1935年 国立戏剧学校在南京成立,余上沅任校长(后更 名为国立戏剧专科学校)。 1936年 曹禺发表剧本《日出》,夏衍编剧的《赛金花》 上演。 1937年 “卢沟桥事变”后仅一个月,上海戏剧同人集体 创作的三幕剧《保卫卢沟桥》在上海公演。12月,中华全 国戏剧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成立。此年曹禺的剧本《原野》、 夏衍的剧本《上海屋檐下》发表。 1938年 鲁迅艺术学院成立于延安,沙可夫、赵毅敏、吴 玉章、周扬等先后担任院长。
• 一种以对白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最 早出现在辛亥革命前夕,当时称作“新剧”或 “文明戏”。新剧于辛亥革命后逐渐衰落。 “五四”运动以后,欧洲戏剧传入中国,中国 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称“爱美剧”和“白话 剧”。1928年又洪深提议定名为话剧。它通过 人物性格反映社会生活。话剧中的对话是经过 提炼加工的口语,必须具有个性化,自然,精 炼,生动,优美,富有表现力,通俗易懂,能 为群众所接受。郭沫若的《屈原》、老舍的 《茶馆》,曹禺的《雷雨》等,都是我国著名 的话剧。

中国戏剧知识

中国戏剧知识

中国戏剧知识中国戏剧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民族的精神。

本文将介绍中国戏剧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并对几种代表性的戏剧形式进行概述。

中国戏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仪式和神话传说。

最早的戏剧形式是神话剧,表演者通过扮演神明和传递神话故事,来祈求丰收和祝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戏剧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娱乐和艺术形式,并在不同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剧种。

中国戏剧的发展经历了多个时期。

在古代,宫廷戏曲是最受尊崇的戏剧形式,它主要在宫廷中演出,供皇帝和贵族观赏。

元曲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融合了汉族、回族和蒙古族的戏剧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明清时期,京剧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中国戏剧的代表性形式之一。

近代以来,话剧、电影和电视剧等新的表演形式逐渐兴起,为中国戏剧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戏剧的特点之一是注重表演技巧和形式美。

戏剧演员通过身体动作、声音和表情等多种方式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京剧的脸谱和唱腔、豫剧的快板和曲调,都是中国戏剧形式中独具特色的元素。

此外,中国戏剧还注重舞台美术和服装设计,通过精心布置的舞台和华丽的服饰,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

中国戏剧的另一个特点是注重道德教化和社会意义。

传统戏剧作品往往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文学名著为题材,通过塑造英雄人物和传递正能量的价值观,来教育观众。

故事情节通常以善恶对立和正邪斗争为主线,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伦理价值。

中国戏剧中有许多不同的剧种,每个剧种都有独特的特点和表演风格。

京剧是中国戏剧的代表,它以唱、念、做、打为基本表演形式,通过唱腔、动作和化妆等手法来表现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豫剧是河南地区的传统戏剧形式,以其独特的曲调和快板演唱而闻名。

评剧是北方地区的一种戏剧形式,以评话和唱词为主要表演方式,通常讲述历史故事和名著改编。

湘剧是湖南地区的一种戏剧形式,以其婉转悠扬的唱腔和细腻的表演而著称。

中国话剧的历史脉络

中国话剧的历史脉络

中国话剧的历史脉络文/ 宋宝珍2007年,中国话剧将走过一个世纪的光辉历程,迎来它的百年庆典。

遥想一百年前,中国的封建帝制还没有结束,清朝的统治已是内外交困,岌岌可危。

开始于19世纪末的洋务运动,至少让传统的士大夫认识到,中国并不是世界的中心、至尊的强国,在国力、教育、科技等许多方面,它已远远地落后于他国。

于是,中国人要放眼世界,要学以致强。

一批又一批聪慧的少年,被以国家的名义派往西洋(欧美)、东洋(日本),学习技能,吸纳经验,以便将来能够治国安邦。

众所周知,中国现代文学的诸位名家,多有留学日本的经历,如鲁迅、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等,而中国现代戏剧的诸位名家,如欧阳予倩、李叔同、田汉、夏衍等,也是在日本的文化土壤中,萌生了创立中国新剧的心志。

1907年2月,中国留日学生在东京成立了艺术团体春柳社,其成员效法日本的新派剧、新剧,演出了法国小仲马的名剧《茶花女》第3幕,同年6月,又演出了根据美国斯妥夫人的小说改编的《黑奴吁天录》。

作为中国话剧的创始者,李叔同扮演了茶花女,欧阳予倩参演了《黑奴吁天录》。

他们的演出,与传统的中国戏曲方式不同,不仅屏弃了程式化的歌舞演唱,而且还像实生活一样展示了剧中人的行动。

尽管在19世纪末上海已经出现了西方侨民的戏剧演出,上海的新式学堂里也出现过仅以对白演故事的学生戏剧,但是因为这类演出的社会影响有限,人们还是习惯于把春柳社在东京的演出,当成是中国话剧史的开端。

中国话剧在其早期历史中,曾经出现过多种称谓,为了区别于历史久远的中国戏曲,人们叫它“新剧”、“新戏”、“文明戏”、“戏剧”等,直到1928年4月,才由著名戏剧导演洪深提议,经由戏剧界同人附议,将这种效法西方的现代舞台艺术形式,命名为“话剧”。

意思是这种戏剧主要是以言说和对话的方式展开情节。

“话剧”这个名称从此约定俗成,一直沿用至今。

回顾中国话剧的历史,可以说它是生于忧患,长于危难,应时而生,应运而起。

清朝衰亡之后,各地军阀蜂起混战,中国的文化环境未见改善,创始期的话剧步履艰难。

中国话剧史(本二·下)第六讲 3.31

中国话剧史(本二·下)第六讲 3.31

年第5期 《绝对信号》,《十月》1982年第 期 绝对信号》 十月》 年第 车站》 十月》 年第3期 《车站》,《十月》1983年第 期 年第 野人》 十月》 年第2期 《野人》,《十月》1985年第 期 年第 对一种现代戏剧的追求》 《对一种现代戏剧的追求》,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 年生于江西赣州, 年生于江西赣州 江苏泰州。 江苏泰州 。 1962年毕业于北 年毕业于北 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 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 , 从事 翻 译 工 作 。 1970 年 下 放 , 1975年回京,1979年作为中 年回京, 年回京 年作为中 国作家代表团的翻译陪同巴 金出访法国。 金出访法国。 1981年调到北京人民艺术剧 年调到北京人民艺术剧 院任编剧。 院任编剧。 1987年应联邦德国莫拉特艺 年应联邦德国莫拉特艺 术研究所邀请赴德艺术创作, 术研究所邀请赴德艺术创作 , 转而居留巴黎。 转而居留巴黎。 2000年瑞典皇家学院授予他 年瑞典皇家学院授予他 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话剧史(本二下 中国话剧史(本二 下)
第六讲 新时期以来的话剧 至今) (1978至今) 至今
新时期以来的话剧( 至今) 第六讲 新时期以来的话剧(1978至今) 至今
1966—1976
吴晗: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京剧, 北京文艺》 吴晗: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京剧,《北京文艺》 1961年1月) 年 月 姚文元: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海瑞罢官>》 文汇报》 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 海瑞罢官 》,《文汇报》 1965年11月10日。 年 月 日
这一段探索戏剧“宣言” 这一段探索戏剧 “ 宣言 ” 中 , 不论是对戏剧对白或台 词的认识,还是对戏剧本源性艺术手段的尝试, 词的认识 , 还是对戏剧本源性艺术手段的尝试 , 甚至 连要达到的艺术目标———“完全的戏剧”———都同 完全的戏剧” 连要达到的艺术目标 完全的戏剧 都同 阿尔托的戏剧理论如出一辙。 阿尔托的戏剧理论如出一辙。

编导基础知识——中国话剧史略

编导基础知识——中国话剧史略
曹禺仿佛是为话剧而生,从看戏、演戏、导戏到写 戏,终其一生,无怨无悔。以话剧文学名世,构 筑起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话剧帝国”
二、曹禺创作的三个阶段
1、从《雷雨》《日出》到《原野》 是第一阶段。 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主题在三个剧作 中不断发展和深化。揭露中国社会的封 建性和黑暗性。显示出曹禺独特的戏剧 风格与悲剧艺术才华。
(左):欧阳予倩1925年《打鱼杀家》剧照 (右):欧阳予倩30年代在上海
(左):最早提出“话剧”一词的洪深20年代归国前 (右):30年代洪深在上海戏剧协社

南国社 1927年 田汉创办 欧阳予倩、洪深
等大师参与 发展小剧场话剧 作品往往带有感伤成分和浪漫色彩 不少成员成为中国戏剧、电影、音乐、美术
影视传媒类艺考专业基础课
中国戏剧史(新剧)

第一个十年

中国的话剧从无到有,在不断的革新中,完成了 由写意之旧戏曲到写实之现代话剧的转变。 第一个十年的话剧,关注时局、人生和社会现实,

也不断尝试丰富其艺术手段;

既引进了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也引进了现代主义 手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演出机制,建立了新的 戏剧美学原则和表演体系、模式。


1、精湛巧妙的戏剧结构(时间、场景、人物集中) 2、鲜明生动的人物性格(八个人物) 3、曲折跌宕的戏剧情节 (戏剧性、偶然性) 4、简练精确的个性化语言
八个个性化人物:

周朴园:荒唐狂妄、专横伪善 周蘩漪:任性孤独、强悍抗争 梅侍萍:忍痛挣扎、苦里求生 周 萍:荒淫放荡、懦弱颓唐 周 冲:纯真质朴、幻想憧憬 四 风:天真纯洁、诚挚善良 鲁大海:勇敢无私、爽朗粗犷 鲁 贵:奴性下贱、堕落卑鄙
《三块钱国币》 剧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李叔同(息霜)《茶花女》中 饰 玛格丽特 剧照
(右):弘一法师1920年在杭州(时年41岁,已受戒一年)
陆镜若肖像及剧照
欧阳予倩肖像及剧照
中国话剧的新生

现代话剧开山之作: 1919年3月 胡适的 独幕剧《终身大事》。
两个剧团: 民众戏剧社:1921年3月 上海戏剧协社:1921年12月。 两个剧团的宗旨:极力倡导“爱美剧”。


艺术特色——诗人写剧:
重视“语言的艺术”,风格偏于华丽。 运用人物的长篇独白,或叙事或抒情,推动 戏剧的发展。

田汉中后期著作
2)30-40年代戏剧主要两类题材
反映工人生活与斗争。代表作独幕剧《梅雨》,描写工人 生活的苦难,歌颂他们反压迫求解放的斗争精神。 表现抗日爱国主题。代表作《回春之曲》。共写了20多个 抗日宣传剧以及抗日为背景的社会问题剧。 抨击美帝国主义的罪行与国民党政府地黑暗。 代表作《丽人行》。 3)新中国成立之后 历史剧代表作:《文成公主》、《关汉卿》
2、从《全民总动员》到《桥》是第 二阶段,现实性明显加强。《蜕变》 《北京人》《家》等。 3、从《胆剑篇》到《王昭君》是第 三个阶段,历史剧创作的新高度。
三、一鸣惊人的《雷雨》
许多的巧合,但却透露着必然的悲剧。在一天、 两个舞台场景中,展示30年间封建家庭不合理关 系造成的悲剧,剖析了人性中爱与恨的交织。蕴 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震撼 力。
4、“国防戏剧”新人新作 a、新人有尤兢(于伶)、宋之的、陈白尘等; 新剧目有《走私》《咸鱼主义》《洋白糖》 《东北之家》等. b、 “好一计鞭子”:是《三江好》《最后一计》 《放下你的鞭子》三个抗战短剧的合称,当 时演遍中原大地、大江南北。 c、夏衍创作多幕剧《赛金花》《自由魂》 《上海屋檐下》。其中历史剧《赛金花》被 誉为“国防戏剧的力作”。
影视传媒类艺考专业基础课
中国戏剧史(新剧)

第一个十年

中国的话剧从无到有,在不断的革新中,完成了 由写意之旧戏曲到写实之现代话剧的转变。 第一个十年的话剧,关注时局、人生和社会现实,

也不断尝试丰富其艺术手段;

既引进了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也引进了现代主义 手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演出机制,建立了新的 戏剧美学原则和表演体系、模式。
曹禺1910--1996



儿时和少年时代的剧场熏陶给了他最初对戏剧直 观的感受。 1925年在南开中学开始演剧生涯,舞台演出的经 验,使他懂得了舞台,有了实践的经验。 1930年秋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清华大学的 系统学习使曹禺的戏剧有了一个理论上的提升。 “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员,左翼剧动 影响下的剧作家”。

蘩漪的悲剧有较深刻的意义,这个复杂 性格人物的反抗,既有反对封建压迫争 取民主的进步性,也带有自身的局限性。
《雷雨》主要人物——3、周萍


是个空虚、忧郁、卑怯、矛盾的人物, 他的灵魂始终被笼罩在周朴园精神统治 的阴影中。 周萍的悲剧反映了在封建专制主义环境 中,人的灵魂被压抑、毒化、吞噬的悲 剧。
《雷雨》主要人物——4、侍萍


是下层劳动妇女的悲剧形象,她纯朴、善良、坚 强,她历尽了人间艰辛,面对残酷的命运,她表 现出惊人的耐力和顽强的生活意志。 周朴园二十年前的遗弃,造成了她一生的不幸, 她唯一的希望就是千方百计地避开过去悲剧的重 演,但她最后的一线希望还是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二)《雷雨》的艺术成就

春柳社 留日学生 可视为最早话剧团体之


1906年底,曾孝谷、李叔同、陆镜若、 欧阳予倩、吴我尊、马绛士等一批留日 学生于日本东京发起成立。中国人表演 话剧。
剧目:《茶花女》《黑奴吁天录》
(左):李叔同(息霜)与曾延年(孝谷)在《茶花女》后台
(右):春柳四友(欧阳予倩、吴我尊、马绛士、陆镜若)


《获虎之夜》 黄大傻 我寂寞得没有法子。到了太阳落山, 鸟儿都回到窠里去了的时候,就独自一个人 挨到这后山上,望这个屋子里的灯光,尤其 是莲姑娘窗上的灯光,看见了她的窗子上的 灯光,就好象我还是五六年前在爹妈身边做 幸福的孩子,每天到这边山上喊莲妹出来同 玩的时候一样。尤其是下细雨的晚上,那窗 子上的灯光打远处望起来是那样朦朦胧胧的, 就像秋天里我捉了许多萤火虫,莲妹把它装 在蛋壳里。我一面呆看,一面痴想,身上给 雨点打的透湿也不觉得,直等灯光熄了,莲 妹睡了,我才回到戏台底下。
《上海屋檐下》 《赛金花》《法西斯细菌》
二、话剧文学的开创者:田汉、丁西林
田汉 中国现代“革命戏剧运动奠基人”
先发起创造社 后创办南国社 早期代表作《获虎之夜》《古潭的声音》 《名优之死》《南归》 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 浓重的浪漫感伤意味
诗一般流动华丽的语言
执著地关注爱、美、艺术的幻灭

特点:
A 艺术家形象。 B “美(爱情、艺术)的幻灭与毁灭”。
二、主要剧作家及创作

本时期的主要剧作家有田汉、洪深、曹禺、熊佛 西、李健吾、袁牧之、宋之的等。


洪深、欧阳予倩、田汉被称为“中国话剧
的三个奠基人”
洪深、田汉、曹禺、夏衍被称为“中国话剧四
大名家”
三、洪深的戏剧创作


中国话剧、电影运动的奠基者之一。 1922年创作了话剧《赵阎王》,袭用 美国剧作家奥尼尔《琼斯皇》的艺术手 法。 1924年把英国王尔德的名剧《温德米尔 夫人的扇子》改译为中国化了的《少奶 奶的扇子》,在中国话剧界建立起正规 的话剧表演和导演体系。
《三块钱国币》 剧照
第二个十年
30年代戏剧
一、无产阶级戏剧运动 1、上海艺术剧社: 1929年秋,由郑伯奇、沈端先等 在上海成立。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 出版《艺术》月刊,是我国最早在中国共产党领 导下的左翼戏剧团体。 2、中国左翼剧团联盟: 1930年8月以上海艺术剧社为 中心,联合辛酉、摩登、南国等剧社成立。 1931 年1月改组为“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简称“剧 联”)。 3、国防戏剧: 1936年初,上海剧作者协会成立,制 定了《国防戏剧纲领》,提出“国防戏剧”的口 号 ( 保卫国家疆土的戏剧 ) 以代替“无产阶级戏剧”


1、精湛巧妙的戏剧结构(时间、场景、人物集中) 2、鲜明生动的人物性格(八个人物) 3、曲折跌宕的戏剧情节 (戏剧性、偶然性) 4、简练精确的个性化语言
八个个性化人物:

周朴园:荒唐狂妄、专横伪善 周蘩漪:任性孤独、强悍抗争 梅侍萍:忍痛挣扎、苦里求生 周 萍:荒淫放荡、懦弱颓唐 周 冲:纯真质朴、幻想憧憬 四 风:天真纯洁、诚挚善良 鲁大海:勇敢无私、爽朗粗犷 鲁 贵:奴性下贱、堕落卑鄙

爱美剧:




“爱美” 系英文Amateur的音译,意为业余的。 “爱美剧” 是中国话剧运动的第二阶段,指五四运动后短暂兴起 的非职业戏剧运动。 1921年,汪优游针对文明戏商业化的弊病,首次提出组织非营业 性质的独立剧团的设想,并成立了民众戏剧社。 不久,陈大悲著文提出“爱美剧”主张,引起热烈反响。自此爱 美剧在北京、上海等地迅速取代已没落的文明戏,成为20年代初 中国话剧的主流。 它倡导小剧场运动,重视剧本,以“导演制”代替“明星制”,





1933年完成成名作四幕话剧《雷 雨》.1934年第一卷3期的《文学季刊》 破例全文刊载。 1935年先由留日学生在日本演出,同年8 月天津孤松剧团在国内首次公演,立即 引起轰动。 刘西渭:这是“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 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茅盾:“当年海上惊雷雨”。



1936年创作《日出》 1937年创作《原野》 1941发表《北京人》 1942年据巴金小说改编话剧《家》
四、名震剧坛的《日出》
(一)、《日出》的内容:对于“损不足以奉有余”社会的揭露。主要是通 过“不足”与“有余”两个社会阶层的对比来实现的。 《日出》截取了现代大都市的两个环境:高级大旅馆和三等妓院,将 剧中人物分成“有余者”和“不足者”两大营垒,表达作者对悖乎 “天道”的“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人之道”的愤慨与忧虑。 1、陈白露的高级客厅:围绕陈白露,聚集一群社会上等人物 ,花天 酒地,荒淫无耻,过着奢靡的生活。
田汉1930年在上海
田汉1936年在南京
《获虎之夜》剧照
《名优之死》剧照
丁西林 物理学家 我国现代喜剧创始人 丁西林是带着机智、幽默和微笑登上剧坛的,被誉为“独幕喜剧 的圣手”。
代表作:《一只马蜂》《压迫》《酒后》
《三块钱国币》《妙峰山》
创作多重理性趣味
在短小篇幅中表现“欺骗”主题,对“欺骗”、朦胧与多义的 嗜爱 并构筑逻辑悖论陷阱,别出心裁的结构 灵动活泼,机智幽默 匠心独运的戏剧结尾
主题:一部纠缠着复杂的血缘关系和聚集着
雷雨



“三一律”原则 受易卜生戏剧的影响 巧合+爱恨情仇 周朴园——鲁侍萍 繁漪 周萍 四凤 周冲
(一)《雷雨》主要人物——1、周朴园



是《雷雨》中心人物。其性格特征主要通过与侍 萍、蘩漪两位女性以及与鲁大海等人物的关系表 现出来的。 他性格冷酷、自私、虚伪。重视自己家庭的秩序 和自己在家庭中君临一切的地位,专横独断,唯 我独尊。 是一个人性复杂的人物。

上海民众戏剧社 1921年 五四后第一个新剧团
体 沈雁冰、郑振铎、熊佛西、陈大悲、欧阳予倩等十三 人 创办最早专门性戏剧刊物《戏剧》月刊 提出“爱美剧”主张 重理论与人才培养

上海戏剧协社 1921年 早期戏剧团体中历史最

应云卫、谷剑尘、欧阳予倩、洪深等 重舞台实践 提倡编写剧本 建立导演制 开男女同台风气之先 现代话剧最早的创作剧本——胡适《终身大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