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的价值探讨

合集下载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引言儿童感染性疾病是儿科临床常见病之一,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对儿童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以及及时的治疗临床实践中显得非常重要。

全血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作为常见的临床检验项目,在儿科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单一指标的诊断效果有限,因此探讨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全血C反应蛋白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意义1. C反应蛋白的概念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在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感染以及组织损害的炎症反应中产生的可溶性蛋白,是一种急性期蛋白。

C反应蛋白是一种典型的感染性炎症标志物,其水平的升高提示着机体内的感染和炎症反应。

C反应蛋白的检测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2. C反应蛋白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在儿科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中,C反应蛋白的检测被广泛应用。

C反应蛋白的水平可以反映感染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因此在临床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对于那些无明显症状的患儿,C反应蛋白的检测可以更早地发现感染。

3. C反应蛋白的不足之处由于C反应蛋白的增高并不特异,其水平也会在其他炎症和损伤中升高,因此在儿科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单一依靠C反应蛋白的水平进行诊断并不足以准确判断患儿是否感染。

二、血常规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意义1. 血常规的概念血常规是通过检测患儿的外周血液成分,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患儿的免疫功能和炎症程度,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非常重要。

2. 血常规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血常规是儿科临床中常见的检测项目,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升高往往表明患儿存在感染炎症反应,而淋巴细胞百分比的下降也常常伴随着感染性疾病的发展。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摘要】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于患儿的治疗至关重要。

全血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是常用的检验指标,在儿科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全血C反应蛋白可以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的程度,血常规中的白细胞计数则可以提示机体的免疫状态。

本文通过论述全血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生物学作用和临床意义,并结合临床病例分析和研究方法及结果,探讨了二者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及诊断意义。

未来,这种联合检验有望成为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关键词】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价值、生物学作用、临床意义、联合检验、病例分析、研究方法、结果、诊断意义、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感谢您提供的指定内容和要求。

以下是关于的内容:感染性疾病在儿科领域是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对感染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因此容易发生各种感染性疾病。

在临床诊断中,准确快速地判断儿童是否患有感染性疾病对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目前,全血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中的白细胞计数被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但是单独使用这两项指标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联合检验这两项指标的价值备受关注。

全血C反应蛋白是机体炎症反应的标志物,其浓度会在感染或炎症时显著升高。

白细胞计数则是评估机体炎症程度和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

将全血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可以更全面、准确地评估儿童感染性疾病的情况,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

在本研究中,将探讨全血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准确的诊断依据,从而更好地指导治疗和提高患儿的治愈率。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对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对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对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李春芳【摘要】目的探讨全血C-反应蛋白(CRP)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在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12日—2017年3月12日在德州联合医院就诊的120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的血液标本,根据检测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检测组(单纯进行血常规检测)和联合检测组(进行全血CRP与血常规联合检测),每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儿各类型感染(包括肺炎、肠炎、脑膜炎、尿路感染等)的疾病检出率以及诊断准确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常规检测组比较,联合检测组患儿肺炎、肠炎、脑膜炎、尿路感染的检出率明显升高〔肺炎:93.3%(14/15)比62.5%(10/16),χ2=4.2102,P=0.0401;肠炎:93.3%(14/15)比46.7%(7/15),χ2=7.7778,P=0.0053;脑膜炎:91.7%(11/12)比38.5%(5/13),χ2=7.6667,P=0.0056;尿路感染:92.3%(12/13)比50.00%(6/12),χ2=5.5403,P=0.0186〕,其他类型疾病的检出率联合检测组也高于常规检测组〔1.0%(5/5)比0%(0/4),χ2=9.0000,P=0.0027〕,总诊断准确率明显升高〔93.33%(56/60)比46.67%(28/60),χ2=31.1111,P=0.0000〕.结论对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进行血常规与全血CRP联合检测,可保证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从而指导该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值得采纳.【期刊名称】《实用检验医师杂志》【年(卷),期】2018(010)003【总页数】3页(P152-154)【关键词】血常规;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作者】李春芳【作者单位】253000 山东德州,德州联合医院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小儿属于一类较为特殊的群体,由于年龄较小、卫生意识较差、机体免疫力较低,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导致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较高。

分析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分析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分析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摘要】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备受关注。

文章从解析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的原理出发,详细探讨了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结合临床病例分析,论证了该联合检验在提高儿科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早期预警方面的效果。

文章还比较了该方法的优势与局限性,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总结指出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有望成为一种有力的诊断工具。

【关键词】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儿科、细菌性感染、联合检验、应用价值、临床表现、临床病例、优势、局限性、前景、未来研究、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儿童的抵抗力相对成人较弱,感染易发,且临床表现常常多样化,不易确定病因。

如何快速准确地诊断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成为医务人员关注的焦点。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可以帮助医生更有效地辅助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率,同时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滥用。

在临床实践中,该联合检验已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通过对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该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对儿童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

.1.2 研究意义通过对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疾病的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

该检验方法还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客观的辅助诊断依据,提高诊疗效率,降低误诊率,减少不必要的用药和检查,帮助患儿尽快康复。

研究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望为儿童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手段。

2. 正文2.1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的原理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的原理是通过结合全血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指标,综合分析患儿的炎症程度和免疫状态,从而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的价值探讨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的价值探讨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的价值探讨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的价值。

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感染性疾病患儿共166例,将患儿按照感染的方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儿全部为细菌性感染,对照组患儿全部为病毒性感染,结合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计数和阳性率的比较分析。

结果: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患儿的全血C反应蛋白和常规中白细胞都显示出了升高状态,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另外观察组全血CRP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全血C反映蛋白的检测方法方便且快速,加上血常规白细胞联合检验,对于儿科感染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全血C反映蛋白;血常规;儿科;感染性【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2-0139-02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研究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的价值,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感染性疾病患儿共16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进行对比分析之后,小儿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更加准确的治疗,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感染性疾病患儿共166例为研究对象,本文选取对象均经过常规的检查后确诊为感染性疾病患儿。

所有患儿中男性患儿51例,女性患儿32例,患儿年龄5个月~14岁,平均年龄(5.5±1.2)岁,其中有28例患儿属于呼吸道感染,有36例患儿属于消化道感染,有19例患儿属于传染性疾病,将患儿随机分为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两组,每组83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验仪器检验过程主要利用的分析仪是贝克曼库尔特IMMAGE800特定蛋白分析仪和迈瑞BC-5800五分类血液分析仪,另外使用原装试剂、质控品和定标液。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效果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效果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效果摘要:目的:针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在临床中采取全血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联合检验的效果开展具体分析。

方法:研究开始到结束的时间为2019年5月-2020年5月,研究病例自我院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中选择,选择病例总数为70例,其中35例患儿进行血常规检验作为对比组,另35例患儿进行全血C 反应蛋白和血常规联合检验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诊断准确率。

结果:实验组患儿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比组,p<0.05。

结论: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在临床中进行全血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联合检验,能够促进疾病诊断准确率的提高。

关键词: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检验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在临床中主要归在感染性疾病范围中,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会导致儿童出现较多不适症状,使得儿童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危害[1]。

过去临床主要运用细菌培养来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进行诊断,但细菌培养需要较多时间,疾病诊断效率较慢,因此临床需要运用更为方便快捷的方式来诊断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本次研究中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开展全血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结合检验,具体研究信息汇总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开始到结束的时间为2019年5月-2020年5月,研究病例自我院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中选择,选择病例总数为70例,患儿可分为实验组与对比组,两组各包含有35例患儿。

实验组性别为男的患儿有20例,性别为女的患儿有15例,患儿年龄在3-14岁区间,年龄均值为(7.15±0.89)岁。

对比组性别为男的患儿有21例,性别为女的患儿有14例,患儿年龄在4-12岁区间,年龄均值为(6.88±1.05)岁。

比较两组患儿的基本信息,p>0.05。

1.2方法对比组患儿仅仅进行血常规检验,医护人员首先收集患儿的静脉血,收集量为2ml,然后借助希森美康XN1000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冲洗液与溶血素来开展血常规检验。

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引言在儿科临床诊断中,感染性疾病是常见的病因之一,如肺炎、脑膜炎、败血症等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及时、准确地诊断这些疾病对于儿童的治疗和恢复非常重要。

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是常用的检测手段之一,本文将重点分析这两项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一、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1.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血常规检验中最常用的指标之一,白细胞的增加可能表示机体正在应对感染。

在细菌性感染中,白细胞计数往往明显升高,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增多,而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相对减少。

白细胞计数可以作为细菌性感染的一个指示性指标,但并非具体诊断的依据。

2.中性粒细胞计数在细菌性感染中,中性粒细胞计数常常呈现明显的增加,尤其是儿童。

这是因为机体在感染时,会释放大量的中性粒细胞以应对细菌的侵袭。

中性粒细胞计数可以作为细菌性感染的一个重要指标。

3. C反应蛋白检验在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期蛋白,它在细菌感染时会迅速升高。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可以反映出机体的炎症状况,对于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对于细菌性感染,CRP通常在感染发生24小时后开始升高,可持续1-2周以上。

CRP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对于细菌感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两项检验并非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所以在临床诊断中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

还应谨慎选择抗生素,妥善用药,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结语儿童是家庭的希望,他们的健康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对儿童的威胁不容忽视,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对于儿童的康复至关重要。

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可以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结合其他检查方法和临床综合判断,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科学性。

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引言儿童是很容易感染细菌性疾病的群体,尤其是在幼儿园和学校等人员聚集的环境中。

对于儿科医生而言,正确快速地诊断出孩子们是否患有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这两项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并对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血常规的诊断价值血常规是临床常规检查中的重要项目之一,它通过对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指标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感染性疾病。

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是血常规检查中的关键指标。

白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通常情况下,白细胞计数在感染性疾病时会显著增高,这是机体抵抗感染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

白细胞分类检查也很重要,不同类型的细胞比例发生变化,也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感染的类型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能会显著增高,而淋巴细胞比例可能会显著减少。

全血C反应蛋白的诊断价值C反应蛋白是一种在机体受到感染或损伤时,由肝脏合成并释放到血液中的蛋白质,它是机体炎症反应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C反应蛋白的水平通常会明显升高,而在病情得到控制后,C反应蛋白的水平会逐渐下降。

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可以作为评估患者是否患有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与血常规相比,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更具有特异性,对于诊断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准确性更高。

在诊断上,血常规可以通过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感染性疾病,而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可以通过炎症反应的程度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这两项检验的联合应用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儿是否患有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在监测治疗效果上,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的价值探讨
发表时间:2016-06-20T11:14:41.537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22期作者:张发彦
[导读]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研究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的价值。

张发彦
(新疆新源县中医医院新疆新源 835800)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的价值。

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感染性疾病患儿共166例,将患儿按照感染的方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儿全部为细菌性感染,对照组患儿全部为病毒性感染,结合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计数和阳性率的比较分析。

结果: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患儿的全血C反应蛋白和常规中白细胞都显示出了升高状态,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另外观察组全血CRP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全血C反映蛋白的检测方法方便且快速,加上血常规白细胞联合检验,对于儿科感染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全血C反映蛋白;血常规;儿科;感染性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2-0139-02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研究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的价值,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感染性疾病患儿共16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进行对比分析之后,小儿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更加准确的治疗,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感染性疾病患儿共166例为研究对象,本文选取对象均经过常规的检查后确诊为感染性疾病患儿。

所有患儿中男性患儿51例,女性患儿32例,患儿年龄5个月~14岁,平均年龄(5.5±1.2)岁,其中有28例患儿属于呼吸道感染,有36例患儿属于消化道感染,有19例患儿属于传染性疾病,将患儿随机分为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两组,每组83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验仪器
检验过程主要利用的分析仪是贝克曼库尔特IMMAGE800特定蛋白分析仪和迈瑞BC-5800五分类血液分析仪,另外使用原装试剂、质控品和定标液。

必须要保证所使用仪器性能的良好性,并保证所使用试剂均在保质期内,除此之外室内的质控的状态也要有保证[1]。

1.3 检查方法
所有患儿需要在诊断时,对其末梢全血进行抽取,接着进行抗凝处理,处理过程利用EDTA-K2,并要保证抽取液体充分的混合,然后进行血常规检测,需要保证检测过程符合规范标准,与此同时,还应进行全血C反应蛋白定量。

1.4 评定标准
正常参考值:全血C反应蛋白计数检查后数值没有超过10mg/L,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值为(4~10)*109/L。

轻度升高患儿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值为(10~15)*109/L,中度升高患儿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值为(15~20)*109/L,重度升高患儿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值为
20*109/L。

1.5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或者采用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结果分析
观察组患儿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WBC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儿童的身体免疫功能并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所以在生存过程中更容易受到一些病菌的感染,通常容易感染到的细菌有:放线菌、曲霉菌、弯曲菌、腺病毒、似蚓蛔线虫等。

经常出现的感染,除了呼吸道和消化道的感染,还有传染性的感染和寄生虫病。

由于儿童天性活泼好动,且没有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所以很容易患类似的感染疾病。

儿童一旦患有感染性疾病,经常出现的症状就是咳嗽、流鼻涕、一定
程度的发热、厌食等。

发现儿童患感染性疾病之后,必须尽快进行治疗,避免治疗时间上的耽误而引发的其他并发症,避免对儿童的成长发育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过去对儿童细菌性感染的诊断存在较高的误诊率,是由于白细胞的计数容易受到不同种类的药物、患儿的情绪、环境的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而现阶段主要采用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相互联合进行诊断,突破了传统方式存在的局限性[2]。

在儿童感染性疾病常规检查项目中,进行血常规的白细胞计数检查比较常见,对该指标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其他条件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检查时需要排除其他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以保证白细胞计数的准确性。

患儿在进行相关检查之前不能服用药物或者抗生素,避免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不具代表性的现象出现,从而产生误诊的状况。

全血C反应蛋白是一种典型的蛋白质[3],在机体受到一定的感染或者人体组织存在一定损伤的状况下,全血C反应蛋白会出现极剧上升的状况,通过检测全血C反应蛋白,有助于儿童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近几年为对CRP检测的灵敏性进行了提高,研究出了CRT检测试剂盒,这种试剂盒能保证诊断的准确性,利用该试剂进行检测的时候不需要较多的血量,更加适合对儿童的相应检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利用[4]。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于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感染性疾病患儿共166例为研究对象,将患儿按照感染的方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儿全部为细菌感染,对照组患儿全部为病毒感染,结合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计数和阳性率比较分析。

结果得出,观察组患儿的全血CRP和血常规中WBC的计数和阳性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能帮助医护人员给予感染性疾病患儿更为合理的治疗方式,保证了诊断结果的可靠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利用。

【参考文献】
[1]尹雪莉.全血CRP测定在儿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8):2478-2479.
[2]刘春秀.C反应蛋白定量检测与白细胞计数的敏感性比较[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8):2204,2290.
[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儿童肝病和感染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等.第九届全国儿科感染性疾病暨第十届全国儿童肝脏疾病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儿科杂志,2012,50(4):315-317.
[4]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儿童肝病和感染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等.第十一届全国儿童肝脏疾病暨第十届全国儿科感染性疾病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儿科杂志,2013,51(4):317-3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