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教材为师,学语言描写

合集下载

语言描写阅读+写作指导教案

语言描写阅读+写作指导教案

课题:第一章写人(描写)——第4讲语言(对话)描写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语言描写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2、学习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3、学习添上相应的表情和动作来加强对话的效果。

教材分析:《蛮子大伯》中富有个性的语言表现出“蛮子大伯”为人耿直、吃苦耐劳、机智勇敢的性格特征。

而《名作片段》中不同人物的语言也反映了其性格差异,这些是语言(对话)描写的优秀的示范。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一、阅读探究1、自读课文《蛮子大伯》,思考问题:A、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蛮子大伯”的性格特征。

——为人耿直、吃苦耐劳、机智勇敢B、“蛮子”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耿直、机灵、热心、点子多、能吃苦耐劳;敬重、喜欢。

2、根据你的理解,试着用文字替“蛮子大伯”画一幅肖像。

(肖像描写要做到“以形传神”)3、请从文中找出“蛮子大伯”富有个性的语言(对话)描写的句子。

“两根筷子一只碗,今天来个大会餐!”“两根筷子一只碗,黑黑的豆儿滚滚圆!”“两根筷子一只碗,二头要吃山药蛋!”“那些龟孙,偏偏吃的羊肉汤,也没得办法背回来!”“快走!鬼子来了!”“可怜的细妹子!也没得东西给你吃。

”二、语言描写指导1、形式多样化。

语言描写的几种不同形式: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中;提示语在后;不出现提示语。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是的。

”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2、人物语言个性化——即什么样人说什么样话所谓个性化就是什么人说什么话,每个人说的话都符合他的身份、地位、年龄、经历、教养、气质、习惯爱好和心理状态,以及所处的特定环境,使读者观其言知其人,闻其声便明其性。

举例:小故事——天下大雪,秀才、县官、财主相遇,财主提议以雪为题,每人念一句诗。

秀才说了一句:“大雪落地似鹅毛”。

县官接了一句:“满天下皇家瑞气”。

财主笑着说:“下它三年又何妨?”这时,来了一个穷人,一听就生气,嘟哝了一句:“放你娘的狗屁。

人物语言描写教案(共5篇)

人物语言描写教案(共5篇)

人物语言描写教案(共5篇)第一篇:人物语言描写教案人物语言描写教案训练点:语言描写训练目标:使学生认识语言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性格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掌握一些注意点,并能围绕这些知识进行片段写作训练。

训练重点: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描写来反映人物鲜明个性的能力。

训练时数:一课时一、什么是语言描写语言描写是指对人物说话时的内容、语气、声调等进行描写。

以表現人物身份、思想、感情和性格。

“语言,也就是说话。

”(吕叔湘语),它是思想的直接实现,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在体现之一,对人物说话的内容、语态、腔调以及其独特词语、习惯用语等进行细致生动地描摹,是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一种重要手段。

语言描写在人物描写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鲁迅先生曾指出,有成就的作家,他“写人物,几乎无须描写外貌,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独将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便是面目和身体,也表示着了”(《集外集〈穷人〉小引》),而“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

”由此可见,语言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性格的过程中具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故事导入:天下大雪,秀才、县官、财主相遇,财主提议以雪为题,每人念一句诗。

秀才说了一句:“大雪纷纷落地。

”县官接了一句:“都是皇家瑞气。

”财主笑着说:“再下三年何妨?”这时,来了一个穷人,一听就生气,骂了一句:“放你娘的狗屁。

”这段话,表明了不同身份的的人有不同的思想感情,说的话当然不同。

秀才是读书人,语言讲文采;县官不忘为皇帝歌功颂德;财主不愁吃,不愁穿,把下雪看作是乐事;唯独穷人,饥寒交迫,当然要埋怨骂人。

二、方法指导:(一)要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什么人说什么话)。

人物的语言必须个性化,即具有人物的个性特征,符合人物独特的身份、地位、年龄、职业、心理状态、文化教养等,使读者闻其言而如见其人,正如鲁迅所说:“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

”这里所说的“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就是具有个性特征的语言。

小学五年级语文《莫泊桑拜师》优质教案(优秀6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莫泊桑拜师》优质教案(优秀6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莫泊桑拜师》优质教案(优秀6篇)《莫泊桑拜师》篇一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莫泊桑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怀着一种急切的心情,拜谁为师?(点击出示)3.课文写了莫泊桑几次拜师?二、一次拜访,感悟“勤奋”1.莫泊桑三次拜访福楼拜,福楼拜这位老师分别教了他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先来看看莫泊桑第一次拜师的经过。

(2~5)福楼拜说了什么?哪句话最关键?画出来。

2.对于莫泊桑的困惑,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的问题之所在,你们知道他的问题在哪儿吗?(1)出示:这个问题很简单,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

(齐读)(2)老师所说的功夫指的是什么?(板书:功夫肯吃苦,勤练习)(3)怎样做是“肯吃苦,勤练习”?举例说来就是——(指名读例子)3.这一部分重点写了莫泊桑和老师之间的对话,(指名两人分角色读对话):▲两人读,指导:注意他们两人说话的语气(虚心坦白、急切;直截了当)▲女(莫泊桑)男(福楼拜)齐读。

三、二次拜访,感悟“仔细观察”1.谈话:那么,莫泊桑有没有按老师说的去下“功夫”呢?这次他的功夫下到家了吗?自己读读写莫泊桑第二次拜访老师的部分。

2.交流:(1)他下功夫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生交流相关句子)(2)这次,他功夫下到家了吗?又从哪里看出来的?3.过渡:他明明已经按老师说的话做了,为什么你们还认为他的功夫还没下到家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老师说的话,看看这功夫还有没有更深的意思?画出最关键的一句。

“怎么说没有什么东西好写呢?”(1)同样看马车,老师看到的和莫泊桑看到的一样吗?(逐个出示句子,读)(2)想象:这些不同情况下的马车分别是什么样的?(3)小结:同样是看,莫泊桑只看到马车,老师却看到了不同样子的马车,不同天气下的马车,走不同的路的马车,甚至还看到了驾车的人。

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老师看得是更仔细)(4)现在你能知道这“功夫”里还有怎样的意思?(板书:仔细观察)(5)这么精辟的道理,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举了一连串的例子,用了一连串的问句让学生自己感悟到的,这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循循善诱)(6)范读,自读句子,齐读。

莫泊桑拜师教学设计(优秀3篇)

莫泊桑拜师教学设计(优秀3篇)

莫泊桑拜师教学设计(优秀3篇)《莫泊桑拜师》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3.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4.懂得仔细观察、勤奋练习、不断积累是提高协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教学重点:1.读懂莫泊桑和福楼拜的对话从中懂得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教学难点: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准备:1.课前收集莫泊桑和福楼拜的生平资料。

2.《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片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激趣,导入新课师: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这时候我们会向别人请教,俗话说说不懂则问,我们可以向哪些人请教啊生:老师、同学、父母,懂得的的人!师:的确,遇到问题我们既要勤于思考,还要大胆实践。

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就是这样一个勤奋的人,今天,我们一同学习新课《莫伯桑拜师》1齐读课题师:课题交代了本文的主要内容,人物——(生:莫泊桑),事情——(拜师)①什么叫拜师?(恭恭敬敬地认某人为师)②向谁拜师?(福楼拜)③你对这两位作家都有哪些了解?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师:像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出好的作品,也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

那么,莫泊桑是怎样拜师学习写作的呢?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词语查字典或是联系上下文解决。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帮助正音,相机抽查词语的意思。

酷爱单调简陋吆喝孜孜不倦焦急万分直截了当烙印咖啡本质揣摩富丽堂皇滔滔不绝全神贯注3.在学生把课文读通顺的基础上,应让学生默读全文,感知大意,思考:① 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他怎样拜师求教的?② 他拜师后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③ 抓住“拜师”这一事件,直入重点段落,理清课文脉络。

④ 给课文分段,说大意1;2-9;10三、抓住重点句子,理清脉络1.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思考:莫泊桑几次向福楼拜请教?生:三次求教(2-5第一次;6-8第二次;9第三次)2.老师对学生分别提出哪些要求:(重点)四、学习第一段1、自由读第一段。

描写老师语言的句子

描写老师语言的句子

人物语言描写的例句1.老师的一席话,像在我的心窝里添了一把火,浑身都烧得热乎乎的。

老校长的每一句话都打动着在场人的心弦,它像惊雷,把人震醒;它像强心剂,使人振奋;它像补药,壮人气力;它像火光,暖人心窝!2.老师的亲切话语像那清澈的泉水,滋润着我的心田。

3.老师的告诫让我不断进步,像芝麻开花一样一节更比一节高。

4.老师的这些话,句句打在他的心坎上,仿佛是一场春雨,洒落在一块久旱的田地里,很快渗透了下去。

5.他讲起话来多有劲呀,每一句都像小锤一样敲在我的心上。

6.她就像一部永不生锈的播种机,不断地在孩子们的心田里播下理想和知识的种子。

7.老师的谆谆教诲,像一股暖流,流进她那早已枯竭的心田。

8.她大发脾气道:“你一个女孩子,不是我看轻你,用秤称一称能有几两重!”9.你别在我这儿啄木鸟翻跟头耍——花屁股。

10.俗话说:有爱孙猴儿的,就有爱猪八戒的。

林子大了,啥鸟都有。

11.“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

’你是堂堂的军官,哭得像个娘儿们,不害羞?”12.你真是鬼拜花堂——死作乐。

都这阵了,还满不在乎。

13.咱们是小药铺,存不住你这根大人参。

14.她这人是属手电筒的,光照人家不照自己。

15.他用鼻孔哼一声,说:“你是吹糖人儿的出身,口气怪大的。

”16.她嘴里咕哝着:“跳蚤不大,非要顶起被子来不可!”17.他一听,忽然哈哈大笑起来,嘲讽地说:“哼,真是高山打鼓——响(想)得不低”人物语言描写的例句(2)1.他强压怒火说:“你小子老鼠舔猫鼻子——胆子不小!”2.他今天居然也动手干家务活了,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啦!3.啧!啧!啧!你说得比唱的还好听。

4.你有多大本事,敢口出狂言?真是洗脸盆里扎猛子——不知深浅!5.芝麻粒儿大的事儿,给他一吹,就会有天那么大。

6.这句话就像钩子似的钩住了大家的心弦,算是说到了大家的心坎上了。

7.这些话虽然骂得很轻,却像重锤一般砸在我的心上。

8.妈妈这句话,像一根火柴,点燃了我心中的希望。

中班语言子路拜师教案

中班语言子路拜师教案

中班语言子路拜师教案教案标题:中班语言子路拜师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子路拜师,并能够正确使用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口语交流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卡片、故事书《孔子的故事》等。

2. 素材:关于子路拜师的图片和简短故事。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呈现一张描绘孔子和子路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是谁?他们在做什么?”2. 引导学生联想到孔子和他的学生子路之间的关系,并简要介绍子路拜师的概念。

主体活动:1. 听故事:使用故事书《孔子的故事》或讲述一个关于子路拜师的简短故事。

强调子路为了学习而选择拜师,以及他在拜师过程中的努力和奋斗。

2. 讨论:与学生分享关于子路拜师的故事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提问:“你们觉得子路拜师有什么好处?你们是否也有想要拜师学习的人或事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分享自己的想法。

3. 卡片配对游戏: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分别写有与子路拜师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如“拜师”、“学习”、“尊敬”等。

将卡片分发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配对,将相对应的卡片放在一起。

4. 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扮演孔子、子路和其他学生的角色,模拟子路拜师的场景。

鼓励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运用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并进行合作对话。

结束活动:1. 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角色扮演中的体验和感受。

2. 总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强调子路拜师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意义。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中与家人分享他们在学校学到的关于子路拜师的知识和经历。

2. 邀请家长来学校参观,与学生一起展示他们在角色扮演中的表演。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讨论、卡片配对游戏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学生分享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在引入活动中需要引导学生对图片进行观察和提问,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中课文语言描写教案

初中课文语言描写教案

初中课文语言描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背影》中的经典语言描写片段;(2)学会分析语言描写的手法和作用;(3)能够运用语言描写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背影》中的语言描写;(2)学会从语境、语气、用词等方面分析语言描写的作用;(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孝道观念;(2)学会珍惜亲情,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3)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背影》中的经典语言描写片段;(2)学会分析语言描写的手法和作用;(3)能够运用语言描写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语言描写背后的情感;(2)如何运用语言描写手法进行写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背影》的故事情节,让学生谈谈对父爱的理解。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背影》中的经典语言描写片段,感受语言描写的手法和作用。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语言描写片段,并分析其手法和作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课堂讲解,详细分析《背影》中的语言描写手法,如语境、语气、用词等,并阐述其作用。

5.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语言描写手法,创作一个关于亲情的短篇故事。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写作建议。

6. 分享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总结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和写作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背影》中的语言描写,学会分析语言描写的手法和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莫泊桑拜师》教材解读

《莫泊桑拜师》教材解读

《莫泊桑拜师》教材解读第一篇:《莫泊桑拜师》教材解读21.莫泊桑拜师【教材解读】课文紧扣“拜师”这个重点来逐层叙述,以事情发展顺序为线索,按照原因、经过、结果来叙述法国作家莫泊桑为写好作品三次到福楼拜家为师的故事,表现了莫泊桑对所酷爱的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和福楼拜热心提携后辈、关心文学青年的名师风范。

文中拜师的三个场面主要使用对话的形式进行叙述,其中穿插神态描写,人物特征明显。

文章表达了只要仔细观察,用心揣摩,广积素材才能写出有特色的作品的观点。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3、懂得仔细观察、勤学苦练、善于发现才能提高写作水平的道理【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懂莫泊桑和福楼拜的几次对话,从而感受人物特点品质以及明白提高写作水平的主要途径。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课初步学习这篇课文,谁能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跟大家分享文章的主要内容?2、我们通过读书,知道了莫泊桑因为作品写得平平常常,三次向福楼拜求教,终于懂得了写作的真谛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深入地去感受莫泊桑三次拜师的经历!【设计意图】根据新课标中要求高年段学生应“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因此在教学中教给学生概括方法,降低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

本文是记叙文,记叙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大多采用“要素串联”法。

“要素串联”就是把文章或段落的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巧妙的连缀起来。

二、理清文章脉络1、默读课文,根据提示,完成学习卡。

莫泊桑三次向福楼拜求教的原因是什么?福楼拜又是怎样指导的?2、同桌交流。

3、指名汇报,老师精讲并板书。

三、品读课文,感受人物品格,体会情感(一)福楼拜是怎样的老师?莫泊桑是一个怎样的人?默读课文,画出文中他们对话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一写你的读书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拜教材为师,学语言描写 
江苏东台市三仓镇新农小学(224235)刘日平 
言为心声,我们能从人物的语言中了解其内心世界,感 
悟其精神品质。写作文时,成功的语言描写能够鲜明地展示 
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 的内心世界,从而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留下深刻的 印象。所以,语言描写通常是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之一。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在习作中描写人物的语言呢?其 实,课文中就有很多精彩的语言描写片断,我们不妨引导学 生拜教材为师,从课文中学习描写语言。 一、直接描写 直接描写就是把镜头对准所要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文 章主人公),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或性格特点的语言描写 方法。 如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最后的姿势》中有这样一段 话:“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 跑!什么也不要拿!快……”’这段话是对谭千秋老师进行的 语言直接描写,为我们刻画了一位以学生为重、临危不惧、 沉着冷静、指挥有方的老师。 再如,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奠泊桑拜师》一文: “‘那——怎样才能使功夫到家呢?’莫泊桑急切地问。”这段 话也是对人物进行的一个语言直接描写,为我们刻画了一 个虚心好学、拜师心切的人。 二、间接描写 间接描写就是借他人(非文童主人公)之口从侧面来刻 画、烘托文章主人公,从而使主人公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 丰满的语言描写方法。 如在《最后的姿势》中,作者就分别借了第一个发现谭 老师的救援人员、获救的学生和一位老师之口,从三个不同 的角度,从侧面来描写人物的语言,使恪尽职守,把生的希 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谭千秋老师的形象更 加丰满感人、真实可信。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 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 四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 泪地说。 ‘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 上。’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 一位老师说:‘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师离门 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 的希望留给了学生。”’ 写人作文中,教师不妨引导学生采用直接描写与间接 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刻画主人公。 ・ 三、提示语 好的提示语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区分是谁说的话,还可 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说话人当时的动作、表情、心情等,从 习作讲坛 而更好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 如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理想韵风筝》一文:“他笑 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 
管,我自己来!”’作者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把一个对生 
活充满了爱,不向命运低头,自强不息的人生动地展现在读 
者面前,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再如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 
“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 
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 
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 
鸟做伴,我能舍得走吗?”’这既有人物的动作描写,又有人 
物的神态描写,读后我们不难感受到这是一位自在悠闲、热 
爱自然、热爱生活、豁达开朗的老人。 
我们所教的课文出现的人物语言描写,涵盖了提示语 
使用的三种基本形式,以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爱因斯坦 
和小女孩》一文为例: 
①牵羊式。即提示语在前,说话内容在后,提示语之后 
用冒号。如“冷不丁被小姑娘一撞,他抬起头,友好地冲女孩 

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 
②推车式。即说话内容在前,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后面 
用句号。如“‘你得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女孩这样说。” 
③挑担式。即提示语在说话内容的中间,提示语后面用 
逗号。如“‘先生,你好!’小姑娘说,‘我父亲说你是最伟大的 
爱因斯坦……”’ 
当然,在读者能够根据说话者的语言环境清楚地判断 
是谁说的话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把提示语省略掉。如苏教 
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船长》一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就在这 
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黑暗中人们听 
到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洛克机械师在哪儿?“船长叫我 
吗?“炉子怎么样了?“被海水淹了。“火呢? 灭了。’ 
‘机器怎样?“停了。”’这一片段就没有一个提示语,因为这 
段对话是船长哈尔威和机械师洛克两人之间的对话,所以 
省略了提示语,而且这样写,语句更简洁明快,更能突出当 
时情况的危急、时间的紧迫、船长的镇定。 
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需不需要 
提示语。写提示语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灵活变换提示语的 
位置,让句式富有变化。 
教材是最好的范本和老师,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示 
范作用,拜教材为师,学语言描写的方法。 


一 莫彩凤) 

( 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