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复习PPT课件 人教版3优质课件

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复习PPT课件 人教版3优质课件

表示分子个数的是____;
(3)
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5)_____;
表示元素化合价数值的是_____.
表(4示)(5一) 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的是
______.
五、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氯气 2.氦气
3.硫酸钠
4.硝酸锌 5.氢氧化亚铁 6.氯化钡
7.碳酸铝 8.硫酸 9.甲烷 10.乙醇
水,其中常用的絮凝剂是(C )
A.氯气 B.活性炭 C.明矾 D.漂白粉
下列做法会引起水体污染的是( A )
①使用含磷洗衣粉;②任意占用耕地;③工业污水任意排放;④
大量使用农药;⑤鱼类养殖;⑥生活污水任意排放;⑦乱砍滥伐森
林;⑧猎杀野生动物
A、①②③④⑥ B、③④⑥⑦ C、①③④⑥ D、全部
洪涝地区的灾民用下列步骤将河水转化为可饮用水,以下处理过
高锰酸钾 ⑤

④ 水槽 ⑤ 集气瓶 ⑥ 铁夹 。

⑵指出该制取装置(左边)中的两处明显错误:①

①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②斜 试管口没塞;棉花
从酒精灯尚未点燃角度看,该收集装置中还隐藏着两处错误: ① 集气瓶的水没充满,② 没开始加热就把导管。伸到集气瓶中
⑶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有:A.向试管内装入高锰酸钾 B.加热试
分子
构成
原子
得失电子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2.分子和原子有什么根本区别和联系?用
分子原子知识会解释两种变化(如:水的蒸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发和水的分解有什么不同?)
3.原子的构成 原子
原子核
+
中子不带电 质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复习PPT课件(25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复习PPT课件(25张)

C
基本概念
一、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的有关知识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关 系?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分子
构成
原子
得失电子
离子
和联系?用分子原子 知识会解释两种变化(如: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有什 么不同?)
1)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到集气瓶里面,如果小木条复燃,则 证明气体是氧气。 1)排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如果小木条复燃, 则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2)排水法收集,当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氧 气已经收集满。
某同学设计了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的装置如图。 ⑴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 ① ② ③ 。 试管 铁架台 酒精灯 ④ ⑤ ⑥ 。 水槽 集气瓶 铁夹 ⑵指出该制取装置(左边)中的两处明显错误: ① , ② ; 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试管口没塞棉花 从酒精灯尚未点燃角度看,该收集装置中还隐藏着两处错误: ① ,② 。 集气瓶的水没充满 没开始加热就把导管伸到集气瓶中 ⑶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有: A.向试管内装入高锰酸钾 B.加热试管 C.检查装置 气密性 D.将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E.将导管伸入盛满 水的集气瓶中 F.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正确操作顺序是 。 ⑷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⑸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 CAFDBE △ ⑹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是为了 。 2KMnO4=; K2MnO4+MnO2+O2↑ ⑺实验完毕后,应先 ,再 防止试管内的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以防止 。 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⑻右图不宜用于收集氧气的装置有 。 A B 把导管移出水面 熄灭酒精灯 C D 水倒流进试管,使试管炸裂 BD
二、物质的分类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课件pp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课件pp

知识点4:氧气的制取
浓 硫 酸
知识点5:化学反应的类型
• • • • 化合反应:A+B=AB 基本反应类型 分解反应:AB=A+B 置换反应:A+BC=B+AC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知识点6:催化剂
九年级化学上册 总复习
绪言
• 道尔顿——原子论 阿伏伽德罗——分子学说 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 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回顾旧知识
1,怎样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常伴随有哪些现象? 3,记住一些特殊的变化和性质? 4,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5,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6,常见的实验仪器的名称? 7,药品取用,加热,洗涤的操作要领? 8,检查两种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知识点2: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
2,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 不成立的是 ( D ) A.因为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 烟幕弹 B.因为金属钨的熔点高,所以被用来制造灯 泡中的灯丝 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 品包装袋内防腐 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燃料
知识点3:氧气的性质
反应现象及其共同点和不同点
知识点3:氧气的性质
物质 木炭 黑色固体 反应现象
①在空气中燃烧持续红热;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发出白光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放出热量。 注意:夹木炭的坩埚钳应由上而下慢慢伸入瓶中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注意: ①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②铁丝的一 端系一根火柴;③集气瓶底部预先装少量水或 铺一层细沙 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注意:实验现象描述应为产生白烟,不是白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总复习》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总复习》PPT课件

液体体积一定( )
A.大于8mL√
B.小于8mL
C.无法确定
D.等于8mL
◆空气的成分、污染、防治
1、空气的成分 2、空气中氮气的性质 3、测氧含量实验原理、现象、结论、注意事项 4、污染空气的两个方面 5、空气污染的防治
1、药品要求:不能生成气体 (不能是木炭、硫等,造成偏小)
2、装置要求:气密性好(否则偏小) 3、操作要求:立即插入(否则偏大)
◆氧气的制取
1、氧气的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的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方法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三个原理 (2)实验装置 (3)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4)验满方法及检验方法
◆氧气的制取
选择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仪器 装置图.(填“√”)
A 氧气
氢气
二氧化碳
B
C
D
E
◆物质的类别
1、从宏观认识物质 题
九年级化学上册
总复习
第一单元
• 物质的变化 • 物质的性质 • 蜡烛的燃烧 • 呼出气体成分探究 •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第二单元
• 空气的成分、污染与防治 • 测氧含量实验 • 氧气的性质 • 氧气的制取 • 物质的类型 • 化学反应类型
第三单元
• 分子、原子、离子 • 原子的结构 • 元素、元素符号、元素周期
第四单元
• 水的组成与水的净化 • 化学式、化合价、化合价规则 • 相对分子质量相关计算
第五单元
•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 化学方程式及其计算
第六单元
• 碳的单质 • 二氧化碳 • 一氧化碳 • 碳及含碳化合物间的关系
第七单元
• 燃烧与灭火 • 燃料燃烧及其利用 • 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课件

11.进行化学实验离不开仪器,对常见仪器的识别,了 解它们的主要用途以及实验操作时应注意的问题等都 是学习化学、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下 图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化学仪器:
(1)B仪器的名称是___试__管___,C仪器的名称是_蒸__发__皿___, F仪器的用途是__吸__取__或__滴__加__少__量__液__体_______。
3.(2019·安顺)实验准备室里,实验仪器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下列表述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试管:“干净吧!我身上一滴水都没有。” B.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 C.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D.量筒:“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点拨】试管干燥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 理变化;酒精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 理变化;铁架台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 化学变化;量筒摔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 物理变化。故选C。
9.(2019·赤峰)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金刚石的硬度大——裁玻璃 B.氢气密度小——填充探空气球 C.CO具有还原性——冶炼金属 D.干冰有制冷作用——人工降雨
【点拨】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 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C。
【答案】C
10.(2019·德州)下面是实验室常见的玻璃仪器,其中能 够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 A )
12.某化学小组按照图示步骤探究蜡烛及其燃烧实验。
有下列实验现象或说法:①实验Ⅰ中小木条c处最先变黑;
②实验Ⅱ中若用干冷的烧杯,可以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
珠;③实验Ⅱ中可能会观察到干燥烧杯内壁被熏黑;④
实验Ⅲ中,若用燃着的火柴接近导管另外一端,无火焰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课件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课件

第2课时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规律方法综合练
5.将①物理性质、②化学性质、③物理变化、④化学变化的序号 填在下列横线上。 碳酸氢铵是一种白色固体____①____,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二氧 化碳和水____④____。氨气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____①____。 生成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____③____。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 无味的气体___①_____,不可燃____②____,将其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____④____。
第2课时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根据上述文字叙述可归纳出: 氯气的物理性质有_常_温__下__氯_气__是_一__种__黄_绿__色_气__体__,_密__度_比__空__气_大__,__能_溶__于_水_; 氯气的化学性质有_有__剧_毒__,_能__与__水_、__碱_等__物__质_反__应_________________。 (2)氯气泄漏时,下列防御自救措施合理的是____A_B___(填字母)。 A.立即用浸过水或弱碱性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 B.逃生时应往高处逆风跑 C.逃生时应往低处顺风跑 (3)写出氯气的一种用途:__用_于__消_毒__(_合_理__即_可__)__________________。
B.冰雪融化
C.汽油挥发
D.燃放烟花
第1课时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C )
A. 秸秆造纸
B.火药爆炸
C.铁水铸锅
D.牛奶变酸
第1课时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将少量胆矾在研钵内研碎,胆矾发生了___物__理___变化。 向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 ___蓝_____色的氢氧化铜沉淀,该变化属于___化__学___变化。

初三上学期化学复习PPT

初三上学期化学复习PPT

硫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S
O2
SO2
加少量的水
防止对空气造成污 染
空气:发红光
木炭
氧气:发白光
(灰黑色固体) 放出热量
石灰水变浑浊
碳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C
O2
CO2
空气中:红热现象
氧气中:剧烈燃烧、
铁丝
四射
(银白色固体)
放出大量的热 生成黑色固体
火星
铁 + 氧气
Fe
O2
点燃 四氧化三铁
Fe3O4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
水、二氧化硫等
化合物:
纯洁物:由一种物质 组成
氧化物
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纯洁物,如氧 气、氢气等
课题2 水的净化常见的四种净ຫໍສະໝຸດ 的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过滤定义:将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与水别分开来 的操作。
过滤时应本卷须知: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不要留有气泡 二低 漏斗内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边缘 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倾倒液体时,烧杯与玻璃棒接触 玻璃棒末端与漏斗内三层滤纸处接触 漏斗下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接触
1、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课时2 原子的构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2、原子是又什么构成的呢?
原子核,核外电子。
原子核可分:
质子跟中子
3、质子数,核电核数、电子数的关系 考虑:原子都是有质子中子跟电子构成的么?
4、各种粒子的所带的电性? 质子带正电 核外电子带负电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5、相对原子质量 〔1〕相对原子质量=
该原子的实际质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总复习PPT课件(46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总复习PPT课件(46张)

◆氧气的制取
1、氧气的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的物理方法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三个原理 (2)实验装置 (3)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4)验满方法及检验方法
◆氧气的制取
选择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仪器 装置图.(填“√”)
A 氧气 氢气 二氧化碳
B
C
D
E
◆物质的类别
1、从宏观认识物质
第四单元
• 水的组成与水的净化 • 化学式、化合价、化合价规则 • 相对分子质量相关计算
第五单元
•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 化学方程式及其计算
第六单元
• • • • 碳的单质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碳及含碳化合物间的关系
第七单元
• 燃烧与灭火 • 燃料燃烧及其利用 • 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物质的变化
化学上册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化 学上册总复习 课件
第一单元
• • • • •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性质 蜡烛的燃烧 呼出气体成分探究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第二单元
• • • • • • 空气的成分、污染与防治 测氧含量实验 氧气的性质 氧气的制取 物质的类型 化学反应类型
第三单元
• 分子、原子、离子 • 原子的结构 • 元素、元素符号、元素周期
手握检验法 加热检验法 液封检验法
洗去碳酸钙可加入稀盐酸溶解
检查气密性
◆实验操作
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先仰视读数为19mL,倒出 一些液体后,俯视读数11mL.则该同学倒出的液体 体积一定( ) √ A.大于8mL B.小于8mL C.无法确定 D.等于8mL
◆空气的成分、污染、防治
1、空气的成分 2、空气中氮气的性质 3、测氧含量实验原理、现象、结论、注意事项 4、污染空气的两个方面 5、空气污染的防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2020/12/3
1. 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3) 离子
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阳离子
正电荷数
离子
阴离子
负电荷数
=原子所失去的电子数 =原子所得到的电子数
常见原子团: OH- NO3- CO32- SO42- NH4+ 、HCO3PO43- MnO4- MnO42- ClO3- 等


离子


11
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以及含有铵根离子的化 合物
2020/12/3
1. 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原 子 、 离 子 的 区 别 与 联 系
12
原子
结构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不带电性) 相对不稳定结构
性质 活泼
表示方 元素符号 法
相互关 系
阴离子
得电子原子 2020/12/3
铁(Fe) 碳(C) 碘(I2)例外 (3)双原子单质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加2表示。 氧气 O2
(4) 化学式的意义:
a、表示某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c、表示该物质的1个分子,
d、表示该物质的1个分子的原子组成。
15
2020/12/3
4、化合价
16
➢ 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 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20。20/12/3
CuSO4 Na2SO4 BaSO4 Na2CO3 K2CO3 CaCO3 AgNO3 NH4NO3 NaHCO3 NH4HCO3 Ca(HCO3)2 NaCl CaCl2 AgCl BaCl2 NH4Cl FeSO4 Fe2(SO4)3 Al2(SO4)3
17
2020/12/3
练习2:常见物质的化学式书写
➢ 分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质量;
➢ 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
(蒸发、溶解、扩散等)
➢ 分子有一定的间隔;
(物质的“三态”变化)
➢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5
2020/12/3
1. 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1) 分子


分子
构 成
非金属单质 气态化合物 酸类、有机物
18
2020/12/3
练习3、指出下列红色部分数字的含义
(1) 2He (2)N2O5 (3)Ca2+ (4)Na2S (5)Al
不能说几个元素
电荷数的一类原子
既表示种类,又表示个数,能 说几个原子
原子是体现元素 性质的最小粒子
宏观:水是由氢、氧元素构 成
微观: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 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14
2020/12/3
3、化学式
(1)单原子单质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 氦气(He)
(2)金属单质和固态非金属单质也用元素符号表示。
Na
+11 2 8 1
Na+
28
+11
练习:请写出碳原子、镁离子、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9
2020/12/3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成为稳定结 构
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个,易得到电子而成为 8个电子的稳 定结构
最外层有8个(He:2个)电子,是稳定结构
=原子序数
3
2020/12/3
一、初三化学知识网络图
2、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 物质
混合物
4
单质
金属 非金属
氧化物
无机 化合物Βιβλιοθήκη 酸碱 化合物盐
有机 化合物 2020/12/3
非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含氧酸 无氧酸
二、化学用语复习
1. 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1) 分子
➢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氮气、氢气、氧气、氦气、红磷、硫磺、锌、水、干冰、 一氧化碳、生石灰、氧化钠、氧化镁、氧化铝、氧化钡、 氧化铁、磁性氧化铁、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氢氧化铜、氢氧化铝、氢氧化铁、
硫酸钠、硫酸铝、硫酸锌、硫酸铁、硫酸铵、碳酸钠、 碳酸钾、碳酸钙、碳酸铵、硝酸银、硝酸钙、硝酸铜、 硝酸铵、氯化钠、氯化钡、氯化钙、氯化铵、氯化亚铁、 高锰酸钾、锰酸钾
H2O、H2O2
(H2、O2、N2、Cl2等)
(HCl、NH3、CO2等) (CH4、C2H5OH等)
6
2020/12/3
1. 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2) 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 原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质量 ➢ 原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 原子间有一定的距离
7
2020/12/3
离子(相对稳定结构) 阴离子: (带负电)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 (带正电)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稳定 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所带的电性和电量
阳离子失电子
2. 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 核电荷数(质子数)是确定元素种类的标准,
核电荷数相同的原子、离子都属于同一种元素。
➢ 元素只有种类,没有个数。 ➢ 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13
2020/12/3
(1)元素符号所表达的含义
a、表示某一种元素,
b、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c、表示某些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2)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区别
联系
使用范围
元素 原子
只表示种类,没有个数的含义,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
1. 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2) 原子 相对原子质量 =
某原子的实际质量
1 C-12原子的质量×
12
原子
原 少数的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 子 构 成
稀有气体
金属单质(铁、铜等)
8
2020/12/3
1. 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核外电子排布 多电子原子的电子在核外是分层排布的。由里向外,依次为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四、五、 六、七层,分别命名为:K、L、M、N、O、P、Q。
CuSO4 HCl NH4NO3
练习1:给下列物质命名,并说出红色部分的化合价
CaO CO2 CuO MgO SO2 P2O5 Al2O3 FeO Fe2O3 Fe3O4
H2SO4 HNO3 H3PO4 H2CO3 HCl HBr H2S NaOH KOH Ba(OH)2 Ca(OH)2 Cu(OH)2
初中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课件
化学知识网络图
1、物质的组成 单质
元素
物质
离子 原子
化合物
分子
宏观角度
2
2020/12/3
原子核 核外电子 微观角度
质子 中子
一、初三化学知识网络图
小结:1、原子中: 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2、阳离子的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3、阴离子的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