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进式论证结构 答案(3)

合集下载

递进式议论文结构模式

递进式议论文结构模式

议论文递进式结构模式一、明确模式:递进式结构,是纵向开拓,步步推进,深化议论。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什么”可理解为提出问题:或指明问题的实质,或申述论述的范围,或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等;也可以是对论述对象作必要的解释、说明等。

从“为什么”与“怎么样”的角度论述,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两部分可以并重,也可以有所侧重,不一定平均用力。

侧重点的选择,要考虑需要我们着重讲清的是观点成立的理由,还是根据某个道理应该怎么做。

一般说来,如果道理简单,显而易见,无须详加论证,则可在“怎么样”上多做文章;如果“怎么样”的问题众所周知,不言而喻,则可在“为什么”上多做文章,“怎么样”可一笔带过或干脆不谈。

一般亮明观点之后展开的思路有两种走向:如果观点是肯定判断,那么就要从重要性、必要性角度论述,如观点是“我们要培养节俭的美德”,那么就谈“节俭”的重要性、必要性。

如果观点是否定判断,就谈不能这么做的原因,或继续这么做的危害性。

如观点是“这种赶时髦的做法并不好”,那就要讲“不好”的理由,或“赶时髦”的危害性。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是最有助于拓开思路的论证结构模式。

至于怎么用好这种模式,则关键在于灵活变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各自的论述侧重点。

二、具体操作:(一)模式:标题:命题或自拟引论:提出论点或论据本论:论证分论点一:分论点(是什么)+分析论证+小结论证分论点二:分论点(为什么)+分析论证+小结(三层层进)论证分论点三:分论点(怎么样、怎么办)+分析论证+小结结论:照应全文例:写作《要钻牛角尖》的提纲(1)什么是“钻牛角尖”:对任何事情,哪怕是极细小的事情,都采取认真钻研的态度(是什么)(2)搞学问“钻牛角尖”才会有所成就,搞科技“钻牛角尖”才有发明创造(为什么)(3)发扬“钻牛角尖”精神会多出成果,多造就人才(会怎样)(4)“钻牛角尖”要有认真的态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怎么办)例文1 2006山东高考满分作文,关于远看近看星星不同的材料话题。

高考议论文的四种结构模式(含参考答案)

高考议论文的四种结构模式(含参考答案)

2020高考议论文的四种结构模式一、解说合理的论证结构,是指要把握住全文的总体设计。

要认真分析和研究观点与材料的关系、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它们来决定写作的先后顺序,即文章的结构准确把握论证结构,有利于我们写作水平和阅读水平的提高。

二、议论文的常见论证结构类型1.并列式2.对照式3.启感式4.递进式(一)并列式先提出总论点,然后并列地从几个方面分别对总论点加以论述,即论述部分是由并列的几个分论点的论述组成的。

并列式的几个分论点常常放在每段开头,以显示层次。

运用这种结构形式的关键,是对一个总论点能够从不同的侧面来加以认识,并能够并列地排出几个能说明总论点的分论点来。

例1.题目:《谈意气》中心论点: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要意气风发分论点:(从意气的作用角度设置)1.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情感)2.人有意气,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行动)3.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意志不衰(意志)例2.题目:社会是一本书,人是一本书,自然是一本书,父母同学都是一本书。

”读”是了解,是探索,是超越,从读书中能够思索、感悟和品味,以《品读人生》为题写篇作文。

中心论点:只要你细细品读,这杯“白开水”会变成一杯香醇的美酒,令人回味无穷。

分论点:(从读的方法角度设置)1.品读人生,要先学会品读他人(汲取营养)2.品读人生,要学会品读失败和痛苦(获取教训)3.品读人生,要学会品读成功与喜悦(学会珍惜)例3.材料:有人曾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说:“砌砖。

”第二个工人说:“我正在赚钱。

”第三个工人说:“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

”请就以上材料用并列式结构写一篇议论文。

第一个把砌砖看成毫无目的的工作,既看不到工作的意义,又认识不到劳动的价值,自然是敷衍了事,缺乏责任感和上进心;第三个热爱本职工作,把它看成是一种创造,对此有浓厚的兴趣、强烈的进取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自然会成为有名的建筑师我们可以从工作态度、兴趣,热爱本职工作等方面提出论点结构示例:中心论点:树立崇高的理想是获得事业成功的前提。

202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层进式结构作文讲解与训练

202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层进式结构作文讲解与训练

202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层进式结构作文讲解与训练层进式结构又叫递进式结构,是议论文基础结构技巧之一。

即在论证的过程中,将论点分成关联紧密的几个,从不同的向度进行论述。

最常见的层进式结构类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做)”。

在具体写作实践中,根据作文材料和论点的实际,灵活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议论向度即可,并不需要严格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一般结构。

但不同向度之间,要注意内在的逻辑顺序。

层进式结构的基本模式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分论点1 +论据+分析论证分论点2 +论据+分析论证分论点3 +论据+分析论证结尾呼吁号召、升华主题、首尾呼应注意:层进式结构的基本模式和并列式结构的基本模式基本是相似的,最大的区别就是,层进式结构的分论点从不同议论向度出发,并列式结构的分论点从同一向度出发。

技法指导模式指导1、开头(6行,即90字以内即可,最长不要超过120字)观点突出——开头的最后一句即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且论点句通常是一个语意明确的肯定句。

简洁有力——导入观点的内容无需太长,无论是以事入题还是以理入题,始终坚持言简意赅的原则,繁冗之言,能省则省;富有文采——开头是作文中的重要段落,要多花一些时间推敲,以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2、层进式主体段(观点鲜明,逻辑严密)议论向度一般2个即可,800字的文章中如果向度过多,容易使得议论流于表面,无法深入。

四个向度可以进行灵活组合,但要注意内在的逻辑顺序,在议论时做到逻辑严密。

如“解决问题”放在“分析问题”之后。

层进式的段落,大多数时候并没有并列式结构的主体段开头句那样明显的标志,但在写作时,同样要观点鲜明,点明论点的句子一般放在段落开头或者段落结尾,且要尽量做到观点鲜明,语句通畅优美。

(在写作时可以参考并列式结构分论点的润色方法,合理利用名人名句,采用对偶等修辞,做到铿锵有力,错落有致)在进行议论向度的转变时,要注意写好衔接的语句,使得段与段之间的过渡连贯自然,环环相扣。

议论文常见论证结构归纳:并列式、对照式、递进式、综合式、复合式

议论文常见论证结构归纳:并列式、对照式、递进式、综合式、复合式

议论文常见论证结构归纳:并列式、对照式、递进式、综合式、复合式学习清单:1、学习并列式(横式)论证结构2、学习对照式(横式)论证结构3、学习递进式(纵式)论证结构4、学习综合式(纵横)论证结构5、学习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复合式结构一、前言先回顾一下议论文的相关知识: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2、论据包括:事实论据、道理论据3、论证方法包括: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4、立论的角度:要小巧、要准确、要新颖、要深刻5、论据的选择:准,具有针对性;真,具有可靠性;精,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多样性);新,具有鲜活性(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时代气息)6、论据的使用:裁,概括论据理,分析论据①正反分析法:“没有……,而是……”“不仅没有……,反而”②假设分析法:“试想……”“如果(倘使假如)……,那么(就)……”“若无……,怎能……”③因果分析法:“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等。

④引申类比法:“都如那样”“......尚且如此,……又何尝不是这样……”“依此类推”缝,组合论据排比组合:“从……到……”“当……的时候”“无论……还是……”对比组合:正例、反例一篇好的议论文,或者一段成功的议论,除了在内容上要做到有理有据之外,在形式上还要做到思路清晰,条理分明,也就是议论要条有理。

二、两种最简单最原始的结构:归纳式、演绎式(论据并列式)(一)归纳式即先摆出一系列事实,然后归纳得出论点。

归纳式主要用于段落里对某个观点的论证,而用作全文结构的较少,一般与其他形式结合使用。

1、片段示例:《劝学》第二段事例1:青出于蓝事例2:冰寒于水事例3:直木輮轮事例4:木受绳直事例5:金就砺利结论:君子博学,则知明无过2、全文示例:过秦论(贾谊)事例1:秦孝公内立法度,外斗诸侯事例2:惠文、武、昭襄三代秦君“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事例3:秦始皇“序八州而朝同列”事例4:秦王朝的废、焚、隳、杀致使“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结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二)演绎式即先提出论点,再用一系列事实证明之,与归纳式正好相反。

第533期:作文指导高考议论文结构范例之递进式论证

第533期:作文指导高考议论文结构范例之递进式论证

第533期:作文指导高考议论文结构范例之递进式论证1、例文四:还是淡泊宁静些好“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自从诸葛亮在他的《诫子书》中讲过这话以后,经过一千余年岁月的沉淀,已凝固成一句著名的箴言而被许多人奉为座右铭。

恐怕这足以说明,这句话所包涵的人生意味该是多么隽永深长;淡泊宁静,该是多么令人崇尚的美德。

在我国历史上,能做到淡泊宁静的志士仁人并不鲜见。

博于学而精于思的庄周,曾因贫困贷米度日;楚庄王闻其才名,用厚币礼聘,许以为相,庄周却表示宁为“孤豚”,不为“牺牛”,将做官视同被宰杀而献祭的牛,甘愿清心寡欲,终于成为一代宗师。

诸葛亮少时不求闻达,躬耕于南阳,遍读诸子百家;因为通阴阳,晓八卦;仰知天文,俯察地理;定国安民,用兵施政之道,无不了然于胸,终成一代名相。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淡泊宁静,对于我国古代志士仁人来说,乃是一种修身立世所追求的境界,一种恒定志向、获取成功的路径,一种于扰攘红尘中保持独立人格的自重和高洁。

因此,作为一种美德,才世世代代被人广为称颂。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变的时代,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动,已使急功近利成为时尚;社会心态的浮躁和浅薄,也使世俗化、物欲化倾向日益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到淡泊宁静也许更难了。

但是,难以做到并非不应该做到;唯其难以做到,也就更需要我们大力倡导。

大家知道,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就是一个淡泊宁静的人。

为了攻克“歌德巴赫猜想”,他毕生沉浸在自己的数学王国,宠辱不惊,视名利同陌路。

而另一位被誉为“文化昆仑”、“学界泰斗”的钱钟书先生,则更是淡泊宁静得令人肃然。

记者采访,他回避;为他录像,他谢绝;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的编辑们曾想尽办法,但他坚决不同意上镜。

至于这个会那个会的邀请,他也从不给面子。

他的妙论是:“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三不四的话,花些不明不白的钱,何苦来?”如此人格,真令那些钻天觅缝,蝇营狗苟之徒羞煞愧煞!当然,我们认为淡泊宁静值得提倡,并不反对某些人宦海凌风,商海弄潮,而只是说,无论如何,我们不应该将淡泊宁静看作是一道过去的风景线,看作是一种时代落伍者的迂阔和陈腐。

议论文写作结构——递进式

议论文写作结构——递进式

议论文写作‎结构——递进式递进式结构‎(一)特点: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有简单到复‎杂。

各分论点的‎前后顺序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否则会影响‎文章的说理‎逻辑。

结构模式:引论:提出论点或‎论据本论:论证分论点‎一:分论点+分析论证+小结论证分论点‎二:分论点+分析论证+小结(三层之间是‎递进关系)论证分论点‎三:分论点+分析论证+小结结论:照应全文例文:诗意地生活‎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过,我们都在看‎似乎静的生‎活里奋力地‎拼搏。

若说诗意地‎生活,在我看来并‎非海明威仰‎望乞力马扎‎罗之雪时的‎浪漫,不是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寂寞。

而是在纷繁‎现世之中,留一方净土‎种理想,然后一刻不‎停去奋斗,直至收获人‎生一片金黄‎麦田。

(总论点)这种生活的‎诗意正是王‎国维《人间词语》中人生三境‎界。

(过渡到分论‎点)理想。

是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略‎”。

(分论点1)是理想点燃‎星星之火,是理想洗去‎茫茫尘埃,是理想让我‎们一眼望断‎天涯,开始追寻之‎旅。

泰戈尔曾说‎:“我诗中的天‎堂正是我心‎中的理想。

”正是心中有‎理想才会奋‎力去追诗意‎的天堂。

诗意地生活‎,首先要有一‎个理想,不论它是黯‎淡还是光辉‎,也不论它是‎渺小还是伟‎大,若无理想,春天的繁花‎如何盛开出‎绚烂,夏日的星辰‎如何闪烁银‎辉,人生之路,如何扬帆起‎航,冲得一片诗‎情到碧霄?奋斗。

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分论点2)柳永在《凤栖梧》中诉说对伊‎人的思念,生活的诗意‎,等待奋斗去‎实现理想。

现世中,诗意地生活‎,便是拿起奋‎斗的斧劈开‎理想的石,卷起千层浪‎来比万丈豪‎情。

昔秦始皇定‎下一统天下‎的理想,便每一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南制百越,收为象郡,奋斗的脚步‎一刻都不曾‎停止,终于待得麾‎灭六国,横扫中原的‎壮观场面。

议论文之递进式结构

议论文之递进式结构
• (即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关系安排层次。)
• 递进式的基本结构模式图①: • 一、引论(提出论点或论题) • 二、本论(证明论点) • 分论点①:是什么(概念:范围;解释、说
明;) • 分论点②:为什么 层• (原因:a这么做的重要性、必要性——意义; 进 或b不这么做的危害性——后果) • 分论点③:怎么办 • (方法。说明如何解决问题。 ) • 分论点④:会怎样(意义、作用、结果) • 三、结论(照应)
• ①首先要承认困难。(因为困难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 ②其次要不怕困难。(因为困难像弹簧, 你强它就弱)
• ③再次要分析研究困难,千方百计战胜困 难。
• ⑵按意义上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顺序安 排层次,对论点进行分析。
• ①本论部分的第一种形式:
• 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 思路来提炼分论点。“为什么”或“怎么 办” 还有再分解的余地。
• 【针对性训练】 • 题目:《说“思”》 • 1、“思”就是提倡动脑筋(是什么) • 2、“勤思”的重要(为什么) • 3、还要“善思”(怎么办)
• 【针对性训练】
• ⑴题目:《要钻牛角尖》,可以这样纵向 展开:
• 2、“纵向式分解”(纵向递进)
• 在具体操作时有两种方法:
• ⑴按意义上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等顺序安排层次,对 论点进行分析。
• 【实例分析】 题目:《要做老实人》。 • 本论部分先说“做一个老实人,对自己是一种莫大的
享受”,
• 再说“做一个老实人,对别人是一种莫大的尊重”,
• 最后说“做一个老实人,是对整个社会环境的莫大贡 献”。
• 如何应对缺陷?
• ①要坦然面对自己的缺陷;
• ②适当地修饰、掩盖自己的缺陷(如美 容),使自己的形象更理想,这是现实的 需要,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主观题论证分析:论证思路与论证结构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主观题论证分析:论证思路与论证结构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主观题论证分析:论证思路与论证结构知识精炼论述类文本考查行文脉络在新高考的模拟卷中频频出现,考查行文脉络,实则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文章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

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思维的发展,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

“分析文章结构”,就是分析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

所谓“要点”“中心”,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

它们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

“归纳内容要点”,是指针对阅读材料的整体内容或部分内容,用几句或一句简明的话扼要地表达出来,它是一种提炼和综合的过程,即在正确理解有关内容的本质后进行提炼说明。

它侧重考查考生对语段乃至整个文本进行总结与把握的能力。

“概括中心意思”,是把文章内容、主旨进行具体化的阐发或概括,是一种“化零为整”的归纳整理过程。

文章的中心意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

它侧重考查考生能否着眼文本整体驾驭文本,通过理清文本内部的相互关系来抓住文本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

总而言之,解答该类题目的核心要义就是列出文本的结构提纲。

l设问透视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行文思路/论证思路/论证结构。

材料一是如何围绕“XXX”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材料二在论证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

注:题干含有“思路”“层次”“脉络”的,如“论证思路”“论证层次”等。

l技巧锦囊:论证思路(行文脉络、行文思路)、论证结构答题辨析:论证思路是作者在论述过程中所用的方法,也就是逻辑内容。

结构是指作者对文章材料组织安排的方法,它是思路外在的表现形式。

文章的结构反映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靠文章的结构表现出来。

行文脉络,是贯穿全文的一个线索,也就是指的是论点索贯穿全文的内容。

论证思路(行文脉络、行文思路)、论证结构答题格式基本一致,但是论证结构要首先指出论证结构(并列式、层进式/递进式、对比式、总分式等),然后依次按照【答题模板】作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议论文系列训练之主体部分论证结构导学案答案二、层进式论证结构(二)典例分析:小议“慎独”①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列举反例,反弹琵琶法开篇)②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提出论点)(是什么)③“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慎独”。

一个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④“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

《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泉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

王密说:“暮夜无知。

”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

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扬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

⑤“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

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

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

(以上三段回答为什么)(并列中有递进)⑥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

(转入怎么办)(递进式)(与后两段构成总分式)⑦“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

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

⑧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

他一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

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

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

”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⑨“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

一个人要进步,就要经常地、认真地反省自己。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所领受的、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蜚声中外的医学院士吴阶平在年老时这样反思自己:“我自己认为,在1950—1960这十年里是取得了可喜成绩的,那时自己也的确十分勤奋,但这并不代表一生中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

自己在科学研究中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远远不够,自省也有偷懒、靠小聪明过关甚至是一知半解的地方。

”科学家们这种勤于反思、严于自律的精神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这两段构成并列式)⑩“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慎独”是一盏明灯,可帮你照亮前行之路,明辨是非曲直;“慎独”是一剂良药,可使你内心清朗,精神昂然。

(比喻论证)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踏实做事,坦荡为人,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点评:这篇文章是典型的综合式,大结构中又包含小结构。

从整体上看,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谋篇布局的,也就是层进式。

在写为什么时,采用了并列式+层进式;在写怎么办时,采用了总分式+并列式。

(三)课堂练习:(1)拟写《要钻牛角尖》的提纲(1)什么是“钻牛角尖”:对任何事情,哪怕是极细小的事情,都采取认真钻研的态度(是什么)(2)搞学问“钻牛角尖”才会有所成就,搞科技“钻牛角尖”才有发明创造(为什么)(3)发扬“钻牛角尖”精神会多出成果,多造就人才(会怎样)(4)“钻牛角尖”要有认真的态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怎么办)(2)以话题“人生的加减法”为例,可以这样分解:①是什么:面对人生的加减,要加一点自然的清逸野气,减一点人工合成的矫揉造作;②为什么:因为物欲横流,社会需要抵制诱惑,坚守真实的自我,拒绝庸俗,追慕高尚;③怎么样:既要有出世的隐逸,又要有入世的积极。

1、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拟写提纲:第一步拓展思路1、“是什么”感动的含义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正义的号角。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内心的爱,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前进的脚步……感动是一种美丽的情感体验,是一种自然的情感流露和表白,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是心灵的滋补,是一种有益的洗濯和陶冶。

2.“为什么”可以想到:只有那些对真善美有着本能追求而又情感丰富、细腻的心灵,才善于领悟世界的美好,才会时常被感动的潮水濡湿。

对于那些心灵来说,感动是无处不在的。

正是这来自心灵的感动,让人倍觉人生的温馨。

3.“怎么办”可以想到: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抖擞精神,总有一种力量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

这种力量来自于你,来自于我,来自于你们中间每一个人。

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自我,去寻找一种久违的感动,去体验一种泪流满面的冲动……4.“会怎样”可以想到:感动,把我们的眼睛叫醒,把我们的鼻子叫醒,把我们的心灵叫醒,所有的人都叫醒了,我们因感动而胸怀理想,因感动而充满希望,它把我们引向美好的未来。

一个容易被感动又能使别人感动的人,实在是幸福的。

第二步拟写提纲一、感动是一种美丽的情感体验。

二、感动源于对生活的挚爱三、感动促进了人格的升华四、缺少感动社会将越冷漠,生活将越显枯燥结论、学会感动,是生活所需要的(四)优秀作文赏析:例一:论压力俗话说“井无压力不喷油,人无压力轻飘飘”。

的确,“有压力才有动力”,那么,适当的压力对人有什么好处呢?闲适使人懒惰,当今社会有多少富家子弟因为生活的无忧无虑而消沉度日,荒废一生,可见,没有压力的人是不会时刻鞭策自己向前走的。

压力可以转变为推动力。

中国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下,外国人还扬言“会修通过关沟段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顶着这么多的压力,但凭着满怀的爱国热情,詹天佑概然受命修建京张铁路。

带上多方的压力,他创造性地运用“折返线”原理,在山多陡坡的青龙桥修筑了一段“人”字形线路,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列强曾说过:或许连外国资深工程师也不能使关沟段线路完工。

看来,压力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适当的压力虽然有利于人的前进,但每个人承受压力的程度都不同,太大的压力有时会适得其反,对人产生伤害。

近年来,有很多学生都因为学习上的压力过大而自杀,社会各界在这方面也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收效都不大,所以减压关键要靠自己,要正确面对压力,适当地调整自己的心态。

首先,对于压力我们要毫不畏惧,要有自信。

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当年因语言表达能力差,教书吃力,不合格,但他发现自己长于科研,于是增添自信心,致力于数学研究,后来终于成为这么的数学家。

其次,面对压力我们要有勇敢的精神,用实力去打倒它,用实力去证明自己。

波兰的哥白尼通过对天体的长期观察和科学的论证,发现地球中心说是错误的,他不顾教会的迫害,大胆发表《天体运行论》,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的观点。

最后,面对过强的压力,我们要适当地释放自己,使自己放松,忘却压力,许多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减压方式。

因此,他们才会成功,如毛泽东选择游泳,刘翔选择唱歌等等。

当然,不一定有压力就一定会成功的,还有很多因素也是关键,但压力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是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论压力》思路:参考:作者首先引用俗语导出话题,接着谈“为什么”——“那么,适当的压力对人有什么好处呢?”,然后结合现实重点论证“怎么办”——如何正确面对压力,最后得出结论——辩证地对待压力。

例二:贵在坚持有两个人结伴横过沙漠。

至腹地,一人中暑了,又没水喝,不能行动。

同伴给他一支手枪,五颗子弹,嘱咐他过了三小时后,每隔一小时鸣一枪,以让他能辨别方向,回来会合。

过了8小时,同伴提着满壶清水带着骆驼商旅循枪声找来。

结果只见到一具尸体,其头部被一颗子弹穿透了,手枪和五个弹壳草散落在死者周围。

他自杀了,没有坚持到还有被救希望的最后一刻。

他的沙漠之旅的悲剧结局,从反面向人们提出了一个警示:坚持,再坚持。

(定向引述材料,提出本文中心。

)不论做什么事情,可以说没有坚持就没有成功。

因为无论大小事情,从开始到终结都有一个过程,只有把全过程都按规定完成了,才是成功。

不坚持就意味着半途而废,就必然到达不了成功的终点。

大事要坚持,小事要坚持;耗时长的要坚持,耗时短的也要坚持。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打了8年,解放战争打了3年,没有坚持就没有胜利;每个人的学业,小学6年,中学6年,有的上了大学还需4年,没有坚持就不能毕业。

不说这些大事,就说简单得如烧一壶开水,需要5分钟你烧了3分钟就熄火,春天去踏青,要走10里,你走了8里就回程,开水喝不上,美景也赏不成。

(初论坚持的重要意义。

先说事理,再举例子。

选例有大有小,综合起来就能说明所有的事。

)坚持,在接近成功的最后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因为越接近成功越艰难;二是因为已经到了最后阶段,如果因不坚持而失败,前功尽弃,尤为可惜。

水烧到了99度,不坚持就不能沸腾;万米赛跑,跑了9999米不能计算成绩。

这位沙漠探险者,已经熬过8个钟头,放弃了最后的坚持,终成戈壁冤魂。

我们看过女排惊心动魄的世界比赛,她们在0∶2失利、第三局又处于劣势的情况下,靠了坚持到最后的精神,反败为胜,结果以3∶2夺得胜利;也看到过以2∶0领先,又先得14分把对手逼到绝境的情势下因没有坚持拿到最后1分,结果痛失战机。

欢笑与泪水,荣誉与失落,都只隔着一层障碍--坚持。

面临险恶,坚持有时能化险为夷,绝处逢生;面临顺境,大意则功败垂成,痛失荆州。

坚持可贵,在危险中坚持更可贵,在最后关头坚持,则是最成熟的表现。

只有坚持,才没有“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遗憾。

(这一段把论证推进一层:从一般地说坚持,说到在危险情境和最后关头要坚持。

)坚持是对人的意志力的考验,坚持靠希望来支持。

没有毅力就无法坚持。

中途生厌倦,见异思迁,改弦易辙,当然无坚持可言。

在时间和艰险的考验面前,第一批被击倒的就是那些意志薄弱者。

这些都是不言而喻的道理。

而一旦失去了希望,就等于砍倒了坚持的双腿,意志再强也得倒下。

这位沙漠探险者,在放了最后一枪后,他觉得再也没有招来同伴的希望了,死神逼来,生机断绝,与其多受一阵煎熬再死去,不如自杀快捷而少痛苦,他是在泯灭了希望以后才出此下策的。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里把至于险远的条件归纳为志、力、物,他把“志”放在极重要的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