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孔大典-简介

合集下载

08年祭孔

08年祭孔

2008•中国•大姚石羊祭孔大典隆重举行石羊古镇 10月15日我要评论秋风送爽,香水河清,孔学绵延,华夏中兴。

9月30日,时逢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孔子诞辰2559周年之际,中共大姚县委、县人民政府隆重举办了以“文化名邦、祭孔圣地,祭拜先圣孔子、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2008·中国·大姚石羊祭孔大典”仪式活动,恭祭中华至圣先师孔丘仲尼。

祭孔大典仪式由云南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侯昆主持。

楚雄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吕琳麟宣布“2008·中国·大姚石羊祭孔大典”开始,楚雄师范学院院长李明诵读尊孔祭文,楚雄州委常委、州纪委书记李琳波发来贺电。

金秋时节的古镇石羊孔庙,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9:30分,在悠扬的洞经音乐声中,大姚石羊祭孔大典正式拉开序幕。

来自省内外的学子、游客将孔庙广场围得水泄不通。

礼乐声中,中共大姚县委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盛高举在祭孔大典上致词,盛高举说:“今年是孔子诞辰2559年,今天举办的2008’中国·大姚石羊祭孔大典,是大姚县恢复祭孔后的第三届祭孔活动。

始建于明朝洪武元年的石羊孔庙,在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孔庙中独树一帜,石羊孔庙孔子铜像,是世界上工艺最精美、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体积最大的孔子铜像。

孔子思想博大精深,尤其是尊师重教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然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孔子是万世师表,他的教诲万世长青,他的经典话语宣讲着天地的大爱,他的盛名与日月同辉。

大姚历史文化厚重,人文景观独特,在石羊这个守着孔庙的滇国盐都,儒教文化和彝族文化碰撞交融,盐文化与佛教文化相互激荡,留下了灿烂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举行祭孔大典活动,就是要将孔子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境界贯穿于现代祭孔、崇孔、尊师之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了我们今天祭孔的崭新诠释。

在楚雄师范学院院长李明诵读尊师祭孔祭文后,大姚县千名学子集体朗诵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曲阜孔庙祭孔大典

曲阜孔庙祭孔大典

曲阜孔庙祭孔大典主持人:悠远、深沉的音乐声再次响起。

公祭人员、乐舞生等相关人员在大成门前依次按指定位置就位,全体肃立。

鸣赞唱:“启户!”主持人:现在由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副主任朱正昌宣布祭祀开始主持人:礼生将殿庑诸门一时俱开,庭燎、门户吊灯俱点。

主持人:公祭乐舞第一篇章:《天人合一》主持人: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民胞物与泛爱八方生生不已盛德无疆天人合一道谐阴阳鸣赞唱:第二篇章《与时偕行》。

起乐,起舞!主持人:乾坤不老日月无殇泱泱华夏屹立东方元亨利贞与时行将继往开来永新此邦乾坤不老日月无殇泱泱华夏屹立东方元亨利贞与时行将继往开来永新此邦鸣赞唱:第三篇章《万世师表》。

起乐,起舞主持人:三代巨典六经华章金声玉振万仞宫墙博文约礼教化其张尊师重道斯文永昌鸣赞唱:第四篇章《为政以德》。

起乐,起舞!主持人:人文化成礼乐相襄仁义礼智至德煌煌君子德风万民慕仰德主刑辅纲纪有常鸣赞唱:第五篇章《九州重光》。

起乐,起舞!主持人:躬逢盛世国运隆昌海晏河清王道弥芳一阳来复九州重光和平崛起远迈汉唐主持人:“现在请曲阜市市长江成先生诵读祭文!”江成:洙泗流带,沃野万垄尼峄滴翠,回峰千重白云舒卧,紫霞纵横红缠杏坛,绿掩碑亭古城墉堞,圣庙龙腾诞圣吉日,鼓乐奏鸣嘉卉六醴,果饼三牲童子俎豆,耄耋礼容同根一脉,两岸祭孔共缅先师,追远慎终志道据德,心正意诚节用爱民,修齐治平为政北辰,身正令行见利思义,后凋寒松近悦远来,躬身自省博文约礼,弘毅任重已所不欲,勿施人行仁义宅居,诚信轫衡忠孝首善,礼法持恒中道不倚,恕道宽容以和为贵,华夏一统乾坤氲氤,和谐化生天和雨行,地和物丰家和事兴,国和人定万邦和谐,世界和平遗训在耳,发聩振聋高山仰止,桴海道兴联合国奖,以孔命名亘古首屈,文教巅峰百所学院,遍及九瀛黄发碧目,学在泮宫五洲四海,章甫诵经赞誉远播,天下服膺故里乡亲,蹈德践行幼学长教,老养壮用诚信工商,让畔桑农居如图藻,行掣电风盛世再现,小康初成天枹击鼓,海钹震庭河山舞姿,日月霓虹龙飙鳞爪,凤翥翼翀魂兮归来,又梦大同伏惟尚飨主持人:“全体代表向至圣先师孔子三鞠躬,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礼毕!”鸣赞唱:第六篇章《天下大同》,起乐,起舞!主持人:“大典进行成人礼仪式”主持人:讲信修睦贤能其当无争无战美善斯扬修齐治平三光永光天下大同协和万邦鸣赞唱:中国自古就有为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女子结发加笄的礼仪,称为冠礼。

祭孔

祭孔

29
2013-7-24
宋真宗趙恒封禅
30
2013-7-24

宋徽宗规定用"王者 之制"祭孔,定孔庙 大殿之名为"大成殿";

宋画《听琴图》, 图中悠然抚琴者 是宋徽宗。赵佶 (1082—1135) 也是此画的作者。
31
2013-7-24

到了清代的康熙、乾隆, 来的时候更气魄了。他们 都喜欢行走,对儒学的专 研确实也比较深入、因此 仪容整齐,咧咧扬扬。乍 一看这是皇帝厚待孔子, 实际上却是希望孔子厚待 他们。有一些来自北方民 族的的皇帝,甚至希望孔 子承认他们,收留他们。 (余秋雨)
37
2013-7-24

随着孔子思想的对外传播和华人的外移17 个世纪以来,中国周边国家越南、朝鲜、 日本等甚至欧洲、美洲等国家和地区也兴 建了许多礼制孔庙。每年全世界各地都举 行各种形式的祭孔大典,台湾、香港地区 每年的祭孔大典都是当地的文化盛事。今 年在香港举行的祭孔大典,是首次邀请山 东省曲阜市的原班人马,这在全球还是第 一次。

6
2013-7-24
7
2013-7-24
8
2013-7-24
9
2013-7-24
10
2013-7-24
2007祭孔大典祭文
海右山东,岱南奎星。圣诞吉日,鼓乐奏鸣。 黄河讴歌,泰山挺松。飞 泉漱液,嘉卉吐红。日月增光,齐鲁夸荣。西振河源,东澹海瀛。北 动玄土,南耀朱岭。环球华裔,额首隆庆。侨胞同胞,根连脉通。亚 非欧美,百校名孔。奥林匹克,喜临京城。五洲四海,睹我雄风。大 同非梦,人类有情。圣哲先导,万邦风从。我辈协力,盛世太平。风 发飙扬,纛拂云中。天地人和,万物繁盛。与时偕进,和谐化生。天 和雨顺,地和物丰。家和事兴,国和人定。 仁者爱人,和而不同。 忠孝首善,修齐治平。为政以德,气正风清。见利思义,躬行自省。 政通人和,德道常青。农工商旅,百业同兴。教科文卫,人本民生。 生态环保,天人一行。 原隰郁茂,畎渎流清。芳草绿堤,粳谷盈丰。 城如蜃楼,货殖纵横。翰墨奋藻,学子书英。 大国崛起,自强不陵。 一飞冲天,华夏振兴。励精图治,众志成城。万代功业,待我后生! 伏惟尚飨!

春天里的祭拜

春天里的祭拜

春天里的祭拜作者:启洪来源:《走向世界》2008年第09期今年的4月4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中国人习惯拜祭先人、寄托哀思的日子。

这期间,孔子故里曲阜迎来了近万名海内外的祭孔者。

4月6日,曲阜市人民政府在孔庙大成殿前举行盛大的清明祭孔活动,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近60年来的首次春季祭孔大典。

据资料记载,祭祀孔子的活动始于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公元前478年)。

最初每年只在每年秋天由其族人家祭,到东汉时实行春、秋两祭制,其后又发展到春夏秋冬逢节必祭,但都以春、秋两祭为主。

自实行公历以来,定为公历9月28日,现在的祭孔大典为阳历9月28日,但都属于“秋祭”。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孔子故里曲阜恢复了秋季在孔庙公祭的活动,目前已经连续举办了24届。

按照曲阜当地的风俗,每年清明节,孔氏后裔都要到其家族墓地孔林扫墓,祭拜祖先。

今年是传统节日成为公众法定假期的第一年,清明节期间,众多中外游客来到孔子故里曲阜观光、朝圣。

曲阜市政府利用这一时机,创新孔子文化旅游产品,弘扬孔子文化品牌,在孔子故里恢复传统的春季祭孔。

今年的春季祭孔,以典籍记载为依据,以清明节孔子后裔孔林扫墓祭祖程式为依托,通过场景布置、音响效果等手段,颂读祭文等仪式程序,再现清明时节祭祀孔子的盛大场景。

当天上午9时,在曲阜明代故城万仞宫墙举行了隆重的开城仪式。

祭祀者在仪仗队的引领下沿神道进入孔庙。

曲阜市市长刘森宣读了公祭祭文,来自海内外的各界人士依次敬献了花篮祭祀先哲孔子。

大成殿前,身着明代服装的舞生,伴随着悠扬的古乐,和数百名身着盛装的祭师进行了场面宏大的祭孔乐舞表演,生动地展现了尘封在古籍中的古老风俗。

祭孔大典中的乐舞表演,是继承了上古时代汉民族祭祀天地和庆祝丰收与战功的原始舞蹈形式,集礼、乐、舞于一体,是惟一保留下来的汉民族舞蹈,2005年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此次春季祭孔期间,另一场文化盛事也在曲阜市拉开序幕,面向广大游客和公众开设的文化大型讲座“孔子学堂”正式开讲。

小学三年级作文祭孔大典纪念孔子的节日

小学三年级作文祭孔大典纪念孔子的节日

祭孔大典纪念孔子的节日祭孔大典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在农历的九月二十八日,人们都会隆重地庆祝这一天,纪念伟大的思想家孔子。

孔子被视为中国古代教育的圣人,他对教育的贡献是无可替代的。

在这一天,学校里会举行特别的仪式和活动。

早晨,我们身着整齐的校服,排着整齐的队伍,面带庄严的表情,来到校园的广场上。

广场前摆放着一座高大的孔子塑像,我瞻仰着他聪明睿智的眼神,心中充满敬意。

透过这座雄伟的塑像,我仿佛看到了孔子生前辛勤教书育人的身影。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一场庄严而庄重的祭祀仪式。

校长首先向孔子像献上鲜花和礼物,随后,全校师生跟着校长一起跪拜三次,向孔子表示崇敬之情。

这一刻,整个校园弥漫着肃穆的气氛,让我感到无比庄严。

然后,我们进入了教室,开始一天的课程。

这一天的学习内容与传统文化相关,老师会给我们讲解孔子的生平事迹、他在教育上的理念以及他对后世的影响。

我听得入迷,对孔子的崇敬之情愈加浓厚。

午饭后,学校组织了一场文化活动。

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各自准备了精彩的表演。

有的同学表演了孔子带领学生们学习的场景,有的同学则扮演孔子的学生,生动地展示了古代学生的学习生活。

大家的表演精彩纷呈,引来了掌声连连。

这个活动不仅让我们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也增强了对孔子思想的认识。

祭孔大典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一部分,它告诉我们孔子思想的伟大和教育的重要性。

孔子倡导的“仁”、“礼”、“孝”等思想一直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这些价值观念都是我们成长的基石。

祭孔大典不仅是对孔子的敬意,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通过这个节日,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文化根源,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祭孔大典的敬意,如同孔子塑像的双眼,散发出智慧的光芒。

每一年的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都庄严而兴奋地迎接,因为它让我们更加了解和珍视孔子的思想。

我相信,只要我们不忘学习、品德和道德的重要性,我们一定能够在祭孔大典的熏陶下,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

总之,祭孔大典是一场充满庄重和教育意义的传统节日。

祭孔大典开庙乐曲 -回复

祭孔大典开庙乐曲 -回复

祭孔大典开庙乐曲-回复什么是祭孔大典?祭孔大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仪式,旨在缅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孔子。

据历史记载,祭孔乃为周朝的官方礼仪之一,自汉代开始逐渐发展壮大,并成为了华夏大地上一项盛大的祭祀活动。

如今,祭孔大典仍然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孔庙举行,成为了一种传承中华文化、传授孔子思想的重要方式之一。

大典的开庙乐曲在祭孔大典中,开庙乐曲是一种重要的音乐形式,它在乐曲中展示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寓意着对孔子的敬仰和礼教文化的传承。

开庙乐曲通常在大典的开始阶段演奏,以表达对孔子的尊敬,更好地准备人们的心情,使他们能够投入到整个仪式中。

传统上,开庙乐曲主要是由管乐器演奏而成。

最常见的演奏演奏乐器是古琴、笙、箫、打击乐等。

这些古老的乐器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悠扬的旋律,在开庙乐曲中与孔庙的庄严氛围融为一体。

开庙乐曲的主题中括号内的内容“祭孔大典开庙乐曲”是我们文章的主题,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乐曲的历史渊源2. 乐曲的演奏形式3. 乐曲的意义与象征4. 乐曲的演进与演变乐曲的历史渊源祭孔大典作为一个古老而庄重的仪式,其乐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

据记载,早在周朝时期,殷商时代的乐制已经为官方仪式所采用,为了向孔子表达崇高的敬意,音乐家们创作了一系列的乐曲,用来奏响祭孔大典的序曲。

乐曲的演奏形式乐曲的演奏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为知名的是古琴演奏。

古琴作为一种中国传统的七弦乐器,音色悠扬、沉稳。

乐曲的演奏通常由古琴师带领,其他乐器则辅以演奏。

除古琴外,笙、箫、打击乐等也常常出现在开庙乐曲中,为整个乐曲增添了动感和层次。

乐曲的意义与象征开庙乐曲的意义不仅在于表达对孔子的尊重,更在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乐曲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音调都隐含着千百年来人们对孔子的景仰和尊崇之情。

它饱含着我们对古人智慧和思想的敬仰,也是对中华传统礼仪的一种承诺。

同时,乐曲还通过特定的音乐结构和演奏形式,将人们带入一种神圣而庄重的氛围,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净化和沉思。

北京祭孔大典彰显儒学复兴

北京祭孔大典彰显儒学复兴
中。 的 生 活 完全 无 关 。 ”
“ 家学说 是 中国文化 的 重要组 成 儒
部分 , 与每个人都有关 。 她 “ ”但 不
太确定”如何有 关。
— —

对 于儒 学教 师杨儒 庆 ( ) 音 来
中 国领 导人 也 让 这位 思 想 家
说 ,这 个活动是 个可喜迹 象,表 明 为 己所用。 他重新 出现在教科 书里 ,
纪念 出生于公元前 5 1 5 年的 中 监 国学文化 节”的纪念活动采取 了
国最著名思想 家孔子 的活动在 北京 严 密 的 安 保 措 施 ,不 对 公 众 开放 , 员周润发主演 的《 孔子 》 挤掉 了《 阿 孔庙 国子监举 办。孔 子的影 响在 毛 但 对记者 开放 。参加祭 孔大典的有 凡达 》在一些影 院的放 映 ,但却远 泽 东时代遭到压制后 再次回升。 孔 子 诞 辰 纪 念 活动 因共 产 党 阿凡达 》成功。 中国官员, 以及 来 自台湾的代 表 团。 不如 《
人 们 对 孔 子 思 想 又 重 新 燃起 兴趣 。 他 说 : 儒 家 学说 一 向都 在 中 子 的思 想 。 “
摘编 自英 国 《 卫报 》网站

而 “ 和谐社会 ”的构 想也 借鉴 了孔 9月 2 8日
北京祭孔大典彰显儒学 复兴
自共产 党中国成 立以来 ,北京
纪 9 年 代 才在 曲阜— — 孔 子的 出 0

4 2
“ 这种 复兴正在各 个社 会层面 出现 ,

活动有一 个显 著的 变化 ,那就是 自 如今 ,大多数人 只是 对它好奇 ,而 见解。在 帝国时代 的 中国,儒 家学
中 国共 产 党 14 掌权 以来首 次 不是 真正理解这种 学说 。但 这样也 说 是一种保 守传 统 ,但 总是 具有批 ! 99年

济宁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济宁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济宁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梁祝传说(第一批,编号Ⅰ—7,济宁市)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马坡乡(原属邹县)驻地南约600米发掘出重修梁山伯祝英台墓记碑。

据碑文记载,此碑为明正德十一年所立,碑文交待了梁祝传说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过程,此碑是目前梁祝遗址中立碑人官位最高、立碑时间最早、记载梁祝传说内容最详实的一块碑。

其碑文记载的梁祝传说的基本内容为:在昔日的济宁九曲村,有一户姓祝的人家,因家中很富有,乡人称他为祝员外。

他家虽富,但并没有社会地位,而有男孩的家庭,孩子通过读书,求得官位,受到世人的尊重。

祝员外因自己家中没有男孩读书,整日哀声叹气。

他家中有一个女儿,叫祝英台,她看到父亲因没有男孩读书而发愁,为了解除父亲的忧愁,她女扮男装到邹县(今邹城市)峄山读书,路上遇到也去峄山读书的邹县西居村的梁山伯,两人相见后情投意合。

在峄山读书期间,二人同吃、同住,祝英台三年衣不解。

学业完后,梁山伯应祝英台之邀,到祝家拜访时,方知英台为女子,他向祝英台求婚,祝英台虽内心深爱梁山伯,但因此时祝英台父母已将她许于邹县西庄的马家,祝英台已无法答应梁山伯的要求。

梁山伯回家后不到一年,就因思恋祝英台而死。

马家迎娶祝英台的那天,祝英台也因思恋梁山伯而死在家中,马家迎亲的队伍空车而返。

梁山伯和祝英台因相互思恋而死的事,在当地很快传开,一些开明人士被梁祝二人真心相爱的故事所打动,经多方商议,决计把祝英台葬于梁山伯墓中,使她们生前虽不能结合,死后二人能永远相伴。

他们认为这样做,这无论是从天理还是从人情的角度讲,都是应该的。

后人为了纪念她们,唐朝武德年间,就在梁祝墓地建有祠堂,到了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对墓、祠进行重修,并立碑纪念。

这就是孔孟故里的梁祝传说。

二、鲁西南鼓吹乐(第一批,编号Ⅱ—45,嘉祥县)鲁西南鼓吹乐是山东鼓吹乐的重要流派,是一种以唢呐为主要演奏乐器的民间艺术形式。

鲁西南鼓吹乐主要分布在济宁市、菏泽市及周边地区,山东省嘉祥县是鲁西南鼓吹乐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祭孔大典 - 简介
祭孔大典,是祭祀孔子的典礼,称为“释奠礼”。

释、奠都有陈设、呈献的意思,指的是在祭典中,陈设音乐、舞蹈,并且呈献牲、酒等祭品,对孔子表示崇敬之意。

最初祭孔每年只有秋季一次,后增为春秋二次。

后来,人们又在阴历八月二十七日(相传为孔子诞辰)举行大祭。

这一天的祭孔仪式隆重,连在私塾念书和在学堂里学习的学生也要放假一至三天,以示敬重。

参加祭孔的人员,最初只限于孔氏直系子孙。

祭孔被当作国家的大典后,“家祭”仍照常进行。

国祭多由皇帝专门指定的大臣、地方官或皇帝自己亲至阙里孔庙致祭。

祭孔,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而主要在孔(文)庙举行的隆重祀典,两千多年来从未间断,成为世界祭祀史、人类文化节史上的一个奇迹。

祭孔大典 - 形成源流
祭孔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卒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祭祀孔子,孔子故居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孔庙。

汉高祖刘邦过鲁,以“太牢”祭祀孔子,开历代帝王祭孔之先河。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各地纷纷建孔庙,至直县县有孔庙的盛况,孔庙逐渐演变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

元、明、清三个朝代皇帝为孔子举行国家祭奠的主要场所在北京孔庙。

随着历代帝王的褒赠加封,祭典仪式日臻隆重恢弘,礼器、乐器、乐章、舞谱等也多由皇帝钦定颁行。

历代帝王或亲临主祭,或遣官代祭,或便道拜谒,总计达196次。

祭孔大典在古代被称作“国之大典”。

自唐玄宗于公元739年封孔子为“文宣王”后,祭祀孔子的活动开始升格。

宋代后祭祀制度扶摇直上,明代已达到帝王规格。

至清代,祭祀孔子更是隆重盛大,达到了顶峰。

清朝仅乾隆皇帝一人就先后8次亲临曲阜拜谒孔子。

民国政府明令全国祭孔,其程序和礼仪做了较大变动,献爵改为献花圈,古典祭服改为长袍马褂,跪拜改为鞠躬礼。

1986年,沉寂了半个世纪的祭孔大典经曲阜市文化部门挖掘整理,在当年的“孔子故里游”开幕式上得以重现。

祭孔大典 - 祭典仪式
祭孔大典主要包括乐、歌、舞、礼四种形式,乐、歌、舞都是紧紧围绕礼仪而进行的,所有礼仪要求“必丰、必洁、必诚、必敬”。

大典用音乐、舞蹈等集中表现了儒家思想文化,体现了艺术形式与政治内容的高度统一,形象地阐释了孔子学说中“礼”的涵义,表达了“仁者爱人”、“以礼立人”的思想,具有较强的思想亲和力、精神凝聚力和艺术感染力,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和乐氛围、构建和谐社会、凝聚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作用。

祭孔的最重要议程是三献礼,主祭人要先整衣冠、洗手后才能到孔子香案前上香鞠躬,鞠躬作揖时男的要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女的要右手在前左手在后。

所谓三献,分初献、亚献和终献。

初献帛爵,帛是黄色的丝绸,爵指仿古的酒杯,由正献官将帛爵供奉到香案后,主祭人宣读并供奉祭文,而后全体参祭人员对孔子像五鞠躬,齐诵《孔子赞》。

亚献和终献都是献香献酒,分别由亚献官和终献官将香和酒供奉在香案上,程序和初献相当。

如今的曲阜祭孔大典共分为明故城开城仪式、孔庙开庙仪式、现代公祭和传统祭祀四个部分。

与往年祭孔相比,在音乐、舞蹈和服饰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

首先是音乐新,在原有乐谱的基础上,重新制作了开城、祭孔音乐,引入了交响乐、合唱乐团的表现形式,意在达到磅礴大气、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其次是舞蹈新,大典参照《中国历代孔庙雅乐》等有关文献图谱,对祭孔乐舞进行了重新编排,使其更具感染力。

再者是服饰新,演出使用的明代服装和道具经过重新设计制作,准确体现了明代祭孔的规模和盛况。

更加古朴、庄严、凝重,展现了“千古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的盛况。

祭孔大典 - 影响
由于做出了兴办私学、传承古学、开创儒学三大历史性贡献,孔子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历史文化巨人。

其开创的儒家学说,不仅成为中国历代王朝的思想支柱,而且对广大平民百姓的思想与生活也产生了极深影响。

因此,孔子的地位不断提高,直至成为至高无上的圣人,受到盛大而又隆重的祭祀。

孔子离去了两千多年,他创立的学说在中国古代占据统治地位,成为中国的文化主流,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17世纪以来,中国周边国家越南、朝鲜、日本、琉球(今属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也兴建了许多礼制孔庙。

18世纪以来,随着孔子思想的对外传播和华人的外移,在欧洲、美洲和亚洲的其他国家也出现了许多孔庙。

全盛时期,世界上共有孔庙3000多座,其中礼制孔庙2000余座,是世界上最多的礼制庙宇。

新的历史时期的祭孔大典,不仅将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群体集体缅怀先圣、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华美德、提高民族素质、加强民族凝聚、增强民族自信、振奋民族精神、激励后昆奋进、促进世界和谐、推动人类文明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同时也将在中国文化史、世界祭祀史、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浓墨重彩。

东方圣人——孔子及其倡导的儒家文化所代表的价值、精神、智慧,亦将因之弘扬光大,造福中国千秋万代,泽被世界人类。

祭孔大典 - 孔子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

鲁国人,生于公元前552年,卒于公元前479年,享年73岁。

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据说有3000弟子,其中优秀的有72人。

他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

他曾周游列国,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

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

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

孔子倡导“天人合一”,以善处人与自然的关系,阐述和弘扬了人不仅要“仁民”,也要“爱物”的道理。

孔子坚决主张国家要实行“富之教之”的德政,使社会与文化得到发展。

孔子认为文明的最高成就在于造就理想人
格以创立理想社会,通过潜志躬行“内圣外王之道”,以达到“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之境界。

由于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深远影响,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