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税务筹划 第二章作业答案

合集下载

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第三版)习题答案

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第三版)习题答案

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习题答案第一章答案一、单选题1. A2. D3. B4. D5. D 解析:现代企业具有生存权、发展权、自主权和自保权,其中自保权就包含了企业对自己经济利益的保护。

纳税关系到企业的重大利益,享受法律的保护并进行合法的税收筹划,是企业的正当权利。

二、多选题1. ABCD2. BCD3. ABD4. ABCD5. ABCD6. BD三、判断题1. 错解析:会计主体是财务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会计处理的数据和提供的财务信息,被严格限制在一个特定的、独立的或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之内,典型的会计主体是企业。

纳税主体必须是能够独立承担纳税义务的纳税人。

在一般情况下,会计主体应是纳税主体。

但在特殊或特定情况下,会计主体不一定就是纳税主体,纳税主体也不一定就是会计主体。

2. 对3. 错解析:避税是纳税人应享有的权利,即纳税人有权依据法律的“非不允许”进行选择和决策,是一种合法行为。

4. 错解析:税负转嫁是纳税人通过价格的调整与变动,将应纳税款转嫁给他人负担的过程。

因此税负转嫁不适用于所得税,只适用于流转税。

四.案例分析题提示:可以扣押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而不是”等于”.第二章答案一、单选题1. C2. A3. A4. C5. B6. C二、多选题1. ABCD2. ABC 解析:大型机器设备、电力、热力三项属于有型动产范围,应计算缴纳增值税。

房屋属于不动产,不在增值税范围之内。

3. AB 解析:生产免税产品没有销项税,不能抵扣进项税。

装修办公室属于将外购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不能抵扣进项税。

转售给其他企业、用于对外投资的货物可以抵扣进项税,也需要计算销项税。

4. CD 解析:进口货物适用税率为17%或13%,与纳税人规模无关。

5. BC 解析:增值税混合销售行为指一项销售行为既涉及货物和营业税劳务,不涉及其他。

6. ACD7.ABCD8.ACD9.ABC10.BD三、判断题1. 错解析:增值税只就增值额征税,如果相同税率的商品的最终售价相同,其总税负就必然相同,而与其经过多少个流转环节无关。

税务筹划 第二章作业答案

税务筹划 第二章作业答案

第二章案例1中国一外贸出口企业主营业务是向美国出口毛线手套,由于售价较低,被美国政府征收了反倾销关税,适用100%进口关税率。

但美国税法规定,对进口纺织残次品按吨征收进口关税,并且税率很低。

问该企业今后应如何进行税收筹划,降低关税?并说明该案例主要运用什么筹划原理?参考答案:外贸出口企业利用美国关税税法空白地方,一批订单分两次入关,第一批入关左手手套,第二批入关右手手套,这样就按照进口纺织残次品缴纳少量的关税。

案例2张华在市区有一套房屋拟出租,现有两个出租对象,一是出租给某个人居住,月租金2000元;二是出租给某个体户用于经营,月租金2000元。

租期1个月。

请给出税收筹划方案选择的依据,并说明该案例主要运用了什么筹划原理?方案一:出租给个人居住:应纳营业税=20003%=60(元)应纳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60×(7%+3%)=6(元)应纳房产税=2000×4%=80(元)应纳印花税=2000×1‰=2(元)应纳个人所得税=(2000-60-6-80-2-800)×10%=105.2(元)纳税总额253.2元。

方案二:出租给个体户经营:应纳营业税=2000×5%=100(元)应纳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100×(7%+3%)=10(元)应纳房产税=2000×12%=240(元)应纳印花税=2000×1‰=2(元)应纳个人所得税=(2000-100-10-240-2-800)×20%=169.6(元)纳税总额521.6元。

通过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租金收入相同的情况下,由于客体的不同造成适用税率上的差异,会使其租金收入所含税收负担有较大悬殊,该案例选择方案二比方案一多缴税268.4元。

案例3某科技公司拟将水变石油的专利技术转让给某海洋石油企业,签订协议共收取1500万元。

税法规定: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的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税收筹划(安徽财经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安徽财经大学

税收筹划(安徽财经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安徽财经大学

税收筹划(安徽财经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第一章测试1.与税收筹划的特点相符合的是()A:非法性B:随意性C:事后性D:专业性答案:专业性2.偷税有两个基本特征()和欺诈性A:非法性B:避税性C:非固定性D:随意性答案:非法性3.以暴力或威胁的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是()A:抗税B:偷税C:逃税D:避税答案:抗税4.税负弹性是指某一具体税种的税负伸缩性大小,下列不是影响税负弹性的因素为()。

A:税率B:计税基数C:扣除项目和扣除标准D:计征方式答案:计征方式5.在下列行为中,属于违法行为的有()A:偷税B:骗税C:避税D:税收筹划答案:偷税;骗税;避税6.围绕不同经营活动,税收筹划可以分为:()A:消费税税收筹划B:跨国经营税收筹划C:公司融资管理税收筹划D:企业功能管理税收筹划答案:跨国经营税收筹划;公司融资管理税收筹划;企业功能管理税收筹划7.下列关于税收筹划、偷税、逃税、抗税、骗税等的法律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逃税与偷税有共性,即都有欺诈性、隐蔽性,都是违反税法的行为。

B:骗税是指纳税人利用税法漏洞或者缺陷,通过对经营即财务活动的精心安排,已达到纳税负担最小的经济行为。

C:税收筹划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合法性,而偷税、逃税、抗税、骗税等则是违反法律的。

D:偷税具有故意性、欺诈性,是一种违法行为,应该受到处罚。

答案:逃税与偷税有共性,即都有欺诈性、隐蔽性,都是违反税法的行为。

;税收筹划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合法性,而偷税、逃税、抗税、骗税等则是违反法律的。

;偷税具有故意性、欺诈性,是一种违法行为,应该受到处罚。

8.税额的计算关键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课税对象金额,二是适用税率。

()A:对 B:错答案:对9.逃税是指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行为。

()A:对 B:错答案:错10.所得税中的累进税率对税收筹划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这主要是由于所得税中的累进税率设计使得高、低边际税率相差巨大。

税收筹划课后答案2

税收筹划课后答案2

第二章税收筹划的基本原理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绝对税收筹划的是()A.同一税种存在多个税率档次时,适用较低的税率B.充分利用税额抵扣C.获取时间价值D.争取退税2.使用分散税基进行税收筹划的制度中,最方便的是()A.累进税率B.起征点C.免征额D.比例税率3.对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认定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可适用的优惠税率是()A.20%B.15%C.5%D.10%4.转让定价的外部条件不包括()A.存在税收负担差别B.纳税人拥有自主定价权C.存在与纳税主体相关的税收优惠D.存在适当的转让定价交易主体5.延期纳税不具备的特征是()A.延期纳税是一种相对税收筹划的方式B.延期纳税使纳税人获得了有关税款的货币时间价值C.延期纳税使纳税人应缴纳税款的总金额得以降低D.采用延期纳税手段筹划,一般要经过税务机关的审批6.以下表述中,错误的是()A.转让定价通常是企业出于转移成本或利润的目的,有意识地调整双方交易价格的行为B.若要实现转让定价,需存在适当的交易主体C.从企业集团整体的角度考虑,关联交易和转让定价是一种零和交易D.转让定价可以有效地降低跨国纳税人的税收负担7.非商业企业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其适用的增值税征收率为()A.17%B.4%C.3%D.6%8.企业通过争取更多的“税前扣除”而实现的税收筹划,属于()A.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B.利用税法弹性进行税收筹划C.通过分散税基进行税收筹划D.利用税法空白进行税收筹划9.纳税人通过参与税收博弈,以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而实现的税收筹划,属于()A.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B.通过分散税基进行税收筹划C.利用税法空白进行税收筹划D.利用税法弹性进行税收筹划10.下列应按照13%税率缴纳增值税的货物或劳务是()A.寄售业销售寄售商品B. 加工劳务C.农膜D. 小规模纳税人销售的货物11.关于绝对税收筹划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绝对税收筹划是与纳税金额减少相联系的税收筹划B.享受减免税待遇属于绝对税收筹划的范畴C.在同一税种存在多个税率的情况下,筹划可通过适用较低的税率实现D.绝对税收筹划是将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向后推移,以获得货币时间价值12.关于相对税收筹划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在相对税收筹划中,纳税人应缴纳税款的绝对数额也相应减少B.降低涉税风险属于相对税收筹划C.通过降低涉税风险可避免缴纳滞纳金、罚款等非正常支出D.降低涉税风险可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纳税合理申报,最终降低管理成本13.以下符合“营改增”应税服务的有()A.湿租业务属于有形动产租赁服务B.不动产租赁服务C.代理报关服务属于鉴证咨询服务D.代理记账按照“咨询服务”征收增值税14.下列关于一般纳税人的资格认定表述,正确的是()A.小规模纳税人可自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B.新开业的纳税人,可在办理税务登记之日起30日内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C.年应税销售额未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企业,不能认定为一般纳税人D.通常情况下,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身份可以相互转换15.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A.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减按2%勺征收率征税B.一般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不得抵扣且未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按照4%正收率减半征收C.典当行业的一般纳税人销售死当物品按照4%征收率征收D.典当行业的一般纳税人销售死当物品由于享受优惠税率,不得自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二•多项选择题1.影响相对税收筹划效果的因素包括()A.纳税人需要缴纳的税款总额B.纳税人是否享受税收优惠C.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D.推迟纳税的时间长度2.境外单位或个人在境内提供增值税应税劳务和应税服务而在境内未设立经营机构的,增值税的扣缴义务人有()A.境内代理人B.境外银行C.应税劳务和服务的接收方D.境内银行3.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的主要形式包括()A.免税B.减税C•先征后退D.出口退税4.以下操作中属于绝对税收筹划的有()A.争取更多的税前“扣除”B.谨慎操作,降低财务风险C.争取退税D.充分利用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5.相对税收筹划效果可通过()几个角度衡量。

最新《税务筹划》试题二答案

最新《税务筹划》试题二答案

税务筹划试题二一、单选题(本题型共10 题,每题2 分)1. 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当存在多种税收政策、计税方法可供选择时,纳税人以税负最低为目的,对企业经营、投资、筹资等经济活动进行的涉税选择行为称作()A. 避税B. 节税C. 税负转嫁D. 推迟纳税2. 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以压低生产要素进价或降低工资、延长工时等方法转移给生产要素提供者负担的税负转嫁方法是()A. 后转B. 消转C. 税收资本化D. 前转3. 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在负债筹资的过程中,符合条件的筹资费用和利息支出均可在税前扣除B. 在权益筹资的过程中,股息不能作为费用税前列支,只能在企业税后利润中分配C. 在负债比例未超过一定的界限时,权益资本收益率及普通股每股收益额随负债比率的上升而下降D. 在息税前利润不变的条件下,企业的权益性筹资方式要比负债性筹资方式多缴纳企业所得税,表明债务筹资具有节税功能4. 金融企业支付给关联方的利息支出,其接受关联方债券性投资与其权益性投资的比例超过()时,超过部分产生的利息不得在发生当期和以后年度扣除。

A.2:1B.3:1C.4:1D.5:15. 小型微利企业适用所得税优惠税率为()A.10%B.15%C.20%D.25%6. 下列各项目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的是()A.中药材的种植B.林木的培育和种植C.林产品的采集D.海水养殖、内陆养殖7. 对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按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再以后()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

A.10%;3B.10% ;5C.20% ;3D.20% ;58. 一般纳税人向农业生产者购买免税农业产品,或者向小规模纳税人购买农业产品,准予按照买价和()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

A.3%B.7%C. 13%D.17%9. 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处于免税期间的企业,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享受免税带来的好处,应该选择的存货计价方法是()A. 后进先出法B. 先进先出法C. 移动加权平均法D. 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10. 购销差价是税务筹划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如果商品的购进成本较高,企业应采用哪种促销方式进行税务筹划()A. 打折销售B. 赠送商品C. 赠送购物券D. 返现金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 题,每题4 分)11. 税务筹划可能为企业带来相应的风险,包括()A. 投资扭曲风险B. 经营损益风险C.税收负担风险D.税款支付风险12. 根据筹划的着力点不同,可以把税务筹划原理分为()A. 税目筹划原理B. 税率筹划原理C .税额筹划原理D. 税基筹划原理13. 下列有关增值税中“增值率”的公式中,正确的有()A. 增值率=增值额/不含税销售收入B. 增值率=(销项税额-进项税额)/销项税额C. 增值率=应纳税额/进项税额D. 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销售收入X增值税税率X增值率14. 税务筹划的原则包括()A. 守法性原则B. 保护性原则C .实效性原则 D. 整体性原则15. 企业销售过程中的税务筹划包括()A.销售方式的税务筹划B.销售结算方式的税务筹划C.销售价格的税务筹划D.销售地点的税务筹划三、简答题(本题型共4 题,每题5 分)16. 简述税务筹划的含义和对企业的意义。

税收筹划(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第2章

 税收筹划(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第2章

第二章税收筹划的基本方法(习题及参考答案)1.税收筹划方案设计的目标是什么?2.税基筹划法有哪些具体操作方法?请举例说明。

3.税率筹划法有哪些具体操作方法?请举例说明。

4.你是如何认识会计政策筹划法的?当会计处理与税务规定存在差异时,应该如何进行税收筹划?5.合并筹划法与分立筹划法分别适用于哪些情形?参考答案:1.税收筹划方案的设计目标与财务管理的目标一致,且隶属于财务管理的大目标之中。

即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

2.(1)控制或安排税基的实现时间:包括推迟实现税基、均衡实现税基和提前实现税基等。

可通过合法推迟税基的实现时间、使税基在各个纳税期间均衡实现以及将税基合法提前实现等途径来实现。

(2)分解税基:即把税基进行合理分解,实现税基从税负较重的形式转化为税负较轻的形式。

(3)税基最小化:即合法降低税基总量,从而减少应纳税额或者避免多缴税。

3.比例税率筹划法:同一税种对不同征税对象实行的不同税率政策,分析其差距的原因及对税后利润的影响,可以寻找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的最低税负点或最佳税负点。

例如,对增值税比例税率进行筹划,寻找最低税负点或最佳税负点。

累进税率筹划法:各种形式的累进税率都存在一定的筹划空间,筹划累进税率的主要目标是防止税率的爬升。

可利用税率爬升的临界点进行筹划。

4.会计政策是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所采纳的具体处理方法和程序。

不同的会计政策必然会形成不同的财务结果,也必然会导致不同的税收负担。

当企业存在多种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时,择定有利于税后收益最大化的会计政策也是税收筹划的基本方法。

5.(1)合并筹划法一般应用于以下五个方面:①合并重组后的企业可以进入新的领域、新的行业,享受新领域、新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②并购有大量亏损的企业,可以盈亏抵补,实现低成本扩张;③企业合并可以实现关联性企业或上下游企业流通环节的减少,合理规避流转税和印花税;④企业合并可能改变纳税主体性质,譬如,企业可能因为合并而由小规模纳税人变为一般纳税人,或由内资企业变为中外合资企业;⑤企业合并可以利用免税重组优惠政策,规避资产转移过程中的税收负担。

纳税筹划第二章自测题

纳税筹划第二章自测题

第二章公司设立的税收筹划(一)单项选择1、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非居民企业减按()的所得税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A.5% B.10% C.15%D.20%答案解析:B正确。

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按照20%税率减半缴纳企业所得税(实际征税时适用10%的税率),即预提所得税。

2、我国公司制企业适用税率一般是25%,其中小型微利企业减按()的所得税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A.5% B.10% C.15%D.20%答案解析:D正确我国的公司制企业适用《企业所得税法》,适用所得税率一般都是25%,其中小型微利企业适用所得税率是20%。

3、需要同时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是()A.公司制企业B.个人独资企业C.合伙企业D.个体工商户答案解析:A正确。

公司制企业的营业利润在企业环节要课征企业所得税,税后利润以股息的形式分配给投资者时,投资者又得缴纳个人所得税,因而,存在两个层次的纳税;而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营业利润不缴纳企业所得税,只需缴纳作为合伙人而分得收益的个人所得税,不存在重复纳税。

4、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组织是()A.合伙企业B.普通合伙企业C.有限合伙企业D.股份有限合伙企业答案解析:B正确。

合伙企业是指由两人或两人以上订立合伙协议,为了共同目的,共同分享收益和承担责任的企业组织形式。

合伙企业分为普通合伙企业与有限合伙企业。

普通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组成,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5、下列关于纳税人身份的纳税筹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时,应当尽可能避免作为非居民纳税人,而选择作为居民纳税人,可以达到节省税金支出的目的B.许多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将实际管理机构设在低税区,或者在低税区设立销售公司,然后以该销售公司的名义从事营销活动。

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版)课后习题答案

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答案四、计算题1.(1)当期销项税额=[480*150+(50+60)*300+120000+14*450*(1+10%)]*17%+(69000+1130/1.13)*13%=[72000+33000+120000+6390]*17%+9100=231930*17%+9100=39428.1+9100=48528.1(元)(2)当期准予抵扣地进项税额=15200*(1-25%)+13600+800*7%+6870 =11400+13600+56+6870=31926(元)(3)本月应纳增值税=48528.1-31926=16602.1(元)2.(1)当期准予抵扣地进项税额=1700+5100+(15000+15000*6%)*17%=1700+5100+2703=9503(2)当期销项税额=23400/1.17*17%+234/1.17*17%*5+2340/1.17*17%+35100/1.17*17%=3400+170+340+5100=9010(3)应缴纳增值税=9010-9503=-4933.(1)当期准予抵扣地进项税额=17000+120=17120元(2)当期销项税额=120+2340/1.17*17%+120000*17%=120+340+20400=20860元(3)本月应纳增值税=20860-17120+104000/1.04*4%*50%=5740元4.(1)不能免征和抵扣税额=(40-20*3/4)*(17%-13%)=1万元(2)计算应纳税额全部进项税额=17++1.7+0.91+0.88=20.49(万元)销项税额=7÷1.17×17%+60×17%=11.22(万元)应纳税额=11.22-(20.49-1)-2=-10.27(万元)(3)计算企业免抵退税总额免抵退税额=(40-20*3/4)×13%=3.25(万元)(4)比大小确定当期应退和应抵免地税款11.27>3.25;应退税款3.25万元当期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退税额=0下期留抵税额=10.27-3.25=7.02(万元)五、分录题1. 会计分录:(1)借:应收账款 2340 000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0 000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0 000借:主营业务成本 1600 000贷:库存商品 1600 000借:银行存款 2320 000财务费用 20 000贷:应收账款 2340 000(2)借:应收账款 585 000(红字)贷:主营业务收入 500 000(红字)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 000(红字)(3)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先开发票地,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开具发票地当天.增值税销项税额为:100×17%=17万元.借:银行存款 300 000应收账款 870 000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 000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 000(4)销售增值税转型前购进或自制地固定资产,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应交增值税=10.4/(1+4%)×50%=0.2万元借:固定资产清理 320 000累计折旧 180 000贷:固定资产 500 000借:银行存款 104 000贷:固定资产 104 000借:固定资产清理 2 000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2 000借:营业外支出 218 000贷:固定资产清理 218 000(5)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只有专门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等地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才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其他混用地固定资产地进项税额均可以抵扣.可抵扣进项税额=8.5+10×7%=9.2万元借:固定资产 613 000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92 000贷:银行存款 705 000(6)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符合条件地代垫运费可以不作为价外费用缴纳增值税.借:应收账款 732 000贷:主营业务收入 600 000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02 000银行存款 30 000借:主营业务成本 450 000贷:库存商品 450 000(7)月末,增值税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34-8.5+17+10.2=52.7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额=30+9.2=39.2万元按照适用税率应缴纳增值税=52.7-39.2=13.5万元简易办法征税应纳增值税=0.2万元借: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135 000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 2 000贷:应缴税费—未交增值税 137 0002.(1)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股权投资 234 000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34 000借:主营业务成本 180 000贷:库存商品 180 000(2)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股权投资 250 000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34 000银行存款 16 000借: 主营业务成本 180 000贷:库存商品 180 000(3)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股权投资 224 000银行存款 10 000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 000借:主营业务成本 180 000贷:库存商品 180 000六.筹划题1.提示:运用价格折让临界点,计算临界点价格,比较后决策.2.A企业采取经销方式:应纳增值税=500×210×17%-50×1250×3%-1600=17850-1875-1600=14375(元)收益额=500×210-50×1250-14375=105000-62500-14375=28125A企业采取来料加工方式:应纳增值税=41000×17%-1600=6970-1600=5370(元)收益额=41000-5370=35630(元)来料加工方式少交增值税9005元,多获得收益7505元.对于B企业来说:采取经销方式:应纳增值税=50×1250×3%=1875(元)货物成本=500×210×(1+17%)=122850(元)采取来料加工方式:应纳增值税=0货物成本=50×1250×41000×(1+17%)=110 470(元)来料加工方式下,B企业地加工货物地成本降低12380元,增值税少交1875元.四、计算题1. (1)进口原材料应纳关税=(120+8+10+13)×10%=151×10%=15.1(万元)进口原材料应纳增值税=(151+15.1)×17%=28.237(万元)(2)进口机器设备应纳关税=(60+3+6+2)×10%=71×10%=7.1(万元)进口机器设备应纳增值税=(71+7.1)×17%=13.28(万元)(3)本月销项税额=340+11.7/1.17×17%+10×(2000/100)×17%=375.7(万元)允许抵扣地进项税额=28.237+13.28+51+(12+4)×7%+17=110.64(万元)应纳增值税=375.7-110.64=265.05(万元)(4)本月应纳消费税=(2000+11.7/1.17+10×2000/100)×12%=2210×12%=265.2(万元)2.(1)甲公司提货时,应组价计算消费税并由乙公司代收代缴消费税材料成本=10000+20000+300×(1-7%)=30279(元)加工及辅料费=8000(元)提货时应被代收代缴消费税=(30279+8000)÷(1-30%)×30%=16405.29(元)(2)甲公司进项税=1700+3400+300×7%+8000×17%+800×7%=6537(元)甲公司销项税=100000÷(1+17%)×17%=14529.91(元)应缴纳地增值税=14529.91-6537=7992.91(元)(3)甲公司销售香水应缴纳地消费税=100000÷(1+17%)×30%-16405.29×70%=25641.03-11483.7=14157.33(元)(4)乙公司应代收代缴甲公司消费税16405.29元.乙公司受托加工收入应缴纳增值税=8000×17%-200=1160(元)3.小汽车进口环节组成计税价格=(10*40+10+5+3)*(1+25%)/(1-5%)=522.5/0.95=550万元小汽车进口环节消费税=550*5%=27.5万元小汽车进口环节增值税=550*17%=93.5万元卷烟进口环节组成计税价格={150*(1+20%)+100*150/10000}/(1-56%)=412.5万元卷烟进口环节消费税=412.5*56%+100*150/10000=232.5万元卷烟进口环节增值税=412.5*17%=70.13万元销项税额=8×93.6/1.17×17%+1000×17%=108.8+170=278.8万元允许抵扣地进项税额=93.5+1*7%+70.13=163.7万元应纳增值税=278.8-163.7=115.1万元,应交消费税=0五、分录题1.应纳消费税额=700×20%=140(元)应纳增值税额=700×17%=119(元)借:应收账款 819贷:其他业务收入 7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119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140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1402.(1)发出材料时:借:委托加工物资 55 000贷:原材料 55 000(2)支付加工费和增值税时:借:委托加工物资 2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 400贷:银行存款 23 400(3)支付代扣代缴消费税时:代扣代缴消费税=(55000+20000)÷(1-30%)×30%=32143(元)提回后直接销售地,将加工环节已纳消费税计入成本借:委托加工物资 32 143贷:银行存款 32 143提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卷烟地,已纳消费税计入”应交税费”借:应交税费-消费税 32 143贷:银行存款 32 143(4)提回后直接销售地情况下,烟丝入库时:借:库存商品 107 143贷:委托加工物资 107 143烟丝销售时,不再缴纳消费税.提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卷烟地情况下,烟丝入库时:借:库存商品 75 000贷:委托加工物资 75 000六.筹划题1.方案一:委托加工成酒精,然后由本厂生产成白酒.该酒厂以价值250万元地原材料委托A厂加工成酒精,加工费支出150万元,加工后地酒精运回本厂后,再由本厂生产成白酒,需支付人工及其他费用100万元.A.代收代缴消费税为:组税价格=(250+150)÷(l-5%)=421.05万元消费税=421.05×5%=21.05(万元)B.白酒在委托加工环节缴纳地消费税不得抵扣,销售后,应交消费税为:1000×20%+100*2*0.5=300(万元)C.税后利润(所得税25%):(1000-250-150-21.05-100-300)×(1-25%)=178.95×75%=134.21(万元)方案二:委托A厂直接加工成白酒,收回后直接销售.该酒厂将价值250万元地原材料交A厂加工成白酒,需支付加工费250万元.产品运回后仍以1000万元地价格销售.A.代收代缴地消费税为:(250+250+100*2*0.5)÷(l-20%)×20%+100*2*0.5=250万元B.由于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直接对外销售,不必再缴消费税.税后利润如下:(1000-250-250-250)×(l-25%)=250×75%=187.5(万元)方案三:由该厂自己完成白酒地生产过程.由本厂生产,需支付人工费及其他费用250万元.应缴消费税=1000×20%+100*2*0.5=300万元税后利润=(1000-250-250-300)×(1-25%)=200×75%=150(万元)通过计算可知,方案二最优.第四章答案四、计算题1.吸收存款、转贴现收入、出纳长款免营业税营业税=(200+5+50+20+40+30+20)×5%=365×5%=18.25万元2. 营业税=(220+400+100)*20%+(120+150+600+76+4+10)×5%=620×20%+960*5%=124+48=172万元3. 营业税=(200+50+30+2+3)*5%+20*20%=285*5%+20*20%=14.25+4=18.25万元增值税=18/(1+3%)*2%=0.35万元4. 营业税=(200-50)*3%+(180+220-100)*5%=4.5+15=19.5万元5.(1)该公司应纳承包工程营业税=(4000+500+100-1000-200-30)×3%=101.1(万元)该公司应代扣代缴B公司营业税=(1000+200+30)×3%=36.9(万元)(2)该公司地自建自用行为不用缴营业税,自建自售则按建筑业、销售不动产行为各征一道营业税.建筑业营业税需要组成计税价格计算:=3000×50%×(1+20%)÷(1-3%)×3%=55.67(万元)销售不动产营业税=2400×5%=120(万元)(3)销售不动产营业税包括预售房屋地预售款:=(3000+2000)×5%=250(万元)(4)运输业营业税=200×3%+(300-150)×3%=10.5销售货物并负责运输取得收入缴纳增值税,不缴纳营业税.该公司共缴纳营业税:101.1+55.67+120+250+10.5=537.27(万元)代扣代缴营业税36.9万元.五、分录题1. (1)支付上月税款时.借: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48 000贷:银行存款 48 000(2)月末计算应交营业税时.商品房销售、配套设施销售,因属销售不动产,应按5%地税率计算营业税.=(1100000+260000)×5%=68000(元)代建工程结算收入,因属建筑业,应按3%税率计算营业税.=200000×3%=6000(元)两项合计应纳营业税=68000+6000=74000(元)借:主营税金及附加 74 000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74 0002.(1)取得第一笔租金时.借:银行存款 30 000贷:其他业务收入---经营租赁收入 10 000预收账款 20 000(2)计提当月营业税时.借:营业税金及附加---经营租赁支出 500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500(3)缴纳当月营业税时.借: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500贷:银行存款 500六.筹划题1. 提示如下:A公司本应该以土地和房屋出资1800万元,若占40%股份,则另一投资方必须出资2700万元,注册资本为4500万元.这样,因被投资地B公司是房地产企业,不能免征A公司就投资土地和房屋缴纳地流转税,但可以减少现金流出400万元.因土地和房屋有各自价格,筹划时可将总收入在土地和房屋间做适当分配,分别签合同,降低增值税额,减少纳税.2.提示如下:方案1.签一个房地产转让合同,直接转让房地产.按照9000万元缴纳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印花税补交契税,交土地增值税,交企业所得税,代扣个人所得税方案2:签一个代收拆迁款地合同,签一个转让房地产地合同.按照(9000-3*1669.8)缴纳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印花税补交契税,交土地增值税,交企业所得税,代扣个人所得税方案3:直接转让100%地股权.免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土地增值税交印花税,补交契税,交企业所得税,代扣个人所得税方案4:以房地产进行投资,与买方共同成立一个新企业,然后再转让在新企业中地股权. 免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土地增值税交纳股权转让地印花税补交契税,交纳企业所得税,代扣个人所得税与方案三不同地是,还可以用原来企业地名字从事活动.第五章答案四、计算题1.第一步,确定收入总额为货币与实物之和2200+100=2300(万元)第二步,确定扣除项目金额:支付地价款800万元房地产开发成本700万元开发费用=50+(800+700)×5%=125(万元)与转让房地产有关地税金中:营业税2300×5%=115(万元)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115×(7%+3%)=11.5(万元)加扣费用:(800+700)×20%=300(万元)扣除费用总计=800+700+125+115+11.5+300=2051.5(万元)第三步,确定增值额:2300-2051.5=248.5(万元)第四步,确定增长率:248.5÷2051.5=12.11%增长率低于20%地普通标准住宅,免税.2. 土地款=4750+250=5000万元,住宅楼和写字楼土地成本各2500万元住宅楼:收入=20 000万元营业税=20 000*5%=1000万元,城建税及附加=1000*(7%+3%)=100万元允许扣除金额=2500+3000+(300+5500*5%)+1100+5500*20%=2500+3000+575+1100+1100=8275万元增值额=20 000-8275=11725万元增长率=11725/8275=141.69%,适用税率50%,扣除率15%住宅楼应交土地增值税=11725*50%-8275*15%=5862.5-1241.25=4621.25万元写字楼:收入=30 000万元营业税=30 000*5%=1500万元,城建税及附加=1500*(7%+3%)=150万元允许扣除金额=2500+4000+6500*10%+1650+6500*20%=2500+4000+650+1650+1300=10100万元增值额=30 000-10100=19900万元增值率=19900/10100=197%,适用税率50%,扣除率15%写字楼应纳土地增值税=19900*50%-10100*15%=9950-1515=8435万元3.先判断进口货物完税价格为CIF成交价格-进口后装配调试费完税价格=600-30=570(万元)关税=570×10%=57(万元)纳税人应当自海关填发税款缴纳书之日起15日内完税,该公司应于1月24日前纳税,该公司25日纳税,滞纳1天,滞纳金为57万元×0.05%=285(元)五、分录题1.应交关税和商品采购成本计算如下:应交关税=4 000 000×43.8%=1 752 000(元)应交消费税=(4 000 000+1 752 000)÷(1-8%)×8%=6 252 174×8%=500 174(元)应交增值税=(4 000 000+1 752 000+500 174)×17%=6 252 174×17%=1 062 870(元)会计分录如下:(1)支付国外货款时:借:物资采购 4 000 000贷:应付账款 4 000 000(2)应交税金时:借:物资采购 2 252 174贷:应交税费---应交关税 1 752 000---应交消费税 500 174(3)上缴税金时: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 062 870---应交关税 1 752 000---应交消费税 500 174贷:银行存款 3 315 044(4)商品验收入库时:借:库存商品 6 252 174贷:物资采购 6 252 1742.(1)补交出让金时.借:无形资产 50 000贷:银行存款 50 000(2)转让时计算应交土地增值税时.增值额=2 000 000-50 000-10 000=140 000(元)增值率=140 000÷60 000×100%=233%应纳税额=140 000×60%-60 000×35%=63 000(元)借:银行存款 200 000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10 000---应交土地增值税 63 000无形资产 50 000营业外收入 77 000(3)上缴土地增值税及有关税金时.借:应交税费---应交土地增值税 63 000---应交营业税 10 000贷:银行存款 73 000六.筹划题1.提示:利用优惠政策,将普通住宅地增值额控制在20%以内.2.提示:利用零部件和整机地税率差别筹划.第六章答案四、计算题1.(1)该企业所得税前可扣除地销售费用200万元按税法规定,企业当年税前扣除地广告费用不能超过销售营业收入地15%.广告费限额=3000×15%=450(万元),广告费没有超支,允许扣除100万元.(2)计算该企业所得税前可扣除地管理费用=500-(20-12)-(36-6)-2=460(万元)①按税法规定,业务招待费用按照发生额地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销售营业收入地0.5%;业务招待费地限额计算:a.3000×0.5%=15(万元);b.20×60%=12(万元);可扣除12万元.②按税法规定,经营性租入固定资产地费用应按受益时间均匀扣除当年应计入成本费用地房租=36万÷24个月×4个月=6(万元)③存货跌价准备2万元属于税法不认可地支出(3)计算该企业计入计税所得地投资收益为0①国库券利息收入免缴企业所得税②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地投资收益属于免税收入③不认可权益法计算地投资损失15万元(4)企业间经营性违约罚款可扣除.计算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3000-1500-12-200-460-10.5=817.5(万元)(5)计算该企业应纳地所得税额=817.5×25%=204.38(万元)(6)应补缴企业所得税=204.38-190(预交)=14.38(万元)2. (1)该企业地会计利润总额企业账面利润=2000+10+1.7+60+10+2-1000-500-300-50-40-43.7=150(万元)(2)该企业对收入地纳税调整额2万元国债利息属于免税收入(3)广告费地纳税调整额:广告费限额=(2000+10)×15%=301.5(万元)广告费超支=400-301.5=98.5(万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98.5万元招待费、三新费用地纳税调整额:招待费限额地计算:80×60%=48万元,(2000+10)×0.5%=10.05万元招待费限额10.05万元,超支69.95万元三新费用加扣:70×50%=35万元合计调增管理费用=69.95-35=34.95万元营业外支出调整额:捐赠限额=150×12%=18万元,故20万元地公益捐赠中允许扣除地是18万元,直接捐赠10万元不允许扣除;行政罚款2不允许扣除.调增营业外支出14万元.(4)应纳税所得额=150-2+98.5+34.95+14=295.45万元应纳所得税=295.45×25%=73.86万元3.招待费标准100*60%=60万元,9600*0.5%=48万元,超支100-48=52万元广告费标准=9600*15%=1440万元,大于500万元,允许全额扣除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60*50%=30万元接受捐赠调整所得额=(50+8.5)=58.5万元允许捐赠支出=1000*12%=120万元,实际捐200万元,调整所得额=200-120=80万元允许三费额=300*(14%+2%+2.5%)=300*18.5%=55.5万元三费实际额=50+6+8=64万元,超标准=64-55.5=8.5万元应纳税所得额=1000+52-30+58.5+80+8.5=147万元企业所得税=147*25%=36.75万元4. 会计利润=800-200-20-40-45-50+60-5=500万元管理费用调整:投资者生活费用不得税前扣除,调增10万元;业务招待费=10*60%=6万元,800*0.5%=4万元,允许抵扣4万元,调增6万元研究开发费允许加扣50%,即20*50%=10万元,调减所得额10万元.财务费用调整:10-50*10%=5万元,调整所得额5万元.营业外支出调整:允许捐赠额=500*12%=60万元,实际公益性捐赠2万元,允许扣除,不用调整;直接捐赠1万元,不允许扣除,调增所得额1万元.营业外收入调整: 收入=7+7*20%=8.4万元,调增所得额=8.4-7=1.4万元全年应纳税所得额=500+10+6-10+5+1+1.4=513.4万元应纳所得税=513.4*25%=13.35万元五、分录题1. (1)2010年当期应交所得税会计折旧=300万元,税法折旧150万元,调增所得额=15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3000+150+500-1200×50%+250+100-300=3400(万元)应交所得税=3400×25%=850(万元)借:所得税费用85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850(2)2010年度递延所得税固定资产期末账面价值1200万元,计税基础1350万元,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50万元;存货计提减值准备,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0万元.交易性金融资产,计税基础1500万元,账面价值1800万元,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30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150+100)×25%=62.5(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2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额=62.5-20=42.5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300×25%=75(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25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额=75-25=50万元递延所得税=50-42.5=7.5(万元)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42.5所得税费用 7.5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50(3)利润表中应确认地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850+7.5=857.5(万元)2.(1)计算应缴所得税,并编制会计分录:罚款不允许税前扣除,调整所得额10万元.招待费标准:50*60%=30万元,5000*5‰=25万元,允许扣除25万元,调增所得额25万元. 广告费=5000*15%=750万元,实际600万元,允许全部扣除.公益性捐赠=300*12%=36万元,实际捐赠56万元,允许扣除36万元,调增所得额20万元. 研究开发费加扣70*50%=35万元商誉减值准备不允许税前扣除,调整所得额20万元,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交易性金融资产允许税前扣除1200万元,调增所得额200万元,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估计负债允许税前扣除30万元,调整所得额60万元,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所得额=300+10+25+20-35+20+200+60=600万元应交所得税=600*25%=150万元借:所得税费用 150万元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50万元(2)计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并编制会计分录;递延所得税资产地期末余额=180*25%=45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地期初余额=6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减期初后地增加额=45-60=-15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0*25%=0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25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减期初后地增加额=0-25=-25万元递延所得税=-25-(-15)=-10(万元)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25万元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15万元所得税费用 10万元(3)计算出利润表中地所得税费用应填报地数额.所得税费用=150-10=140万元六.筹划题1. 方案1:该项租赁业务按照税法规定应该缴纳增值税.由于该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因此,适用税率为17%,该项业务应纳税额为:应纳增值税=1800÷(1+17%)×17%-170=91.54(万元)应纳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91.54×(7%+3%)=9.154(万元)应纳印花税=1800×0.005%=0.09(万元)A公司总获利=1800-1170-91.54-9.154-0.09=529.22(万元)方案2:该项租赁业务按照税法规定应该缴纳营业税,税率为5%.收回残值=1170÷12×2=195(万元)应纳营业税=(1600+195-1170)×5%=31.25(万元)应纳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31.25×(7%+3%)=3.125(万元)应纳印花税=1600×0.03%=0.48(万元)A公司总获利=1600-1170-31.25-3.125-0.48+300=695.145(万元)显然,方案2比方案1多获利,应该选择方案2.第七章答案四、计算题1.(1)住房补贴2000元应并入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每月应税工资所得=8500+2000+5000=15500(元)工资应纳个人所得税={(15400-3500)×25%-1005}×6个月=1995×6=11970(元);年终奖金应纳个人所得税:24000÷12=2000,10%地税率,速算扣除数105元;应纳税额=24000×10%-105=2295(元)(2)省政府颁发地科技奖10000,免征个人所得税.(3)2008年10月9日后地利息,免税;存款利息应纳个人所得税=1000×5%=50(元)(4)除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外地其他企业地个人投资者,以企业资金为本人购买住房地支出,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地红利分配,依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被投资单位为其购买汽车应纳个人所得税=20万×20%=4(万元)2. 工资纳税=(10 000-3500)×20%-555=745元年终奖纳税:120 000/12=10 000元,税率20%纳税=120 000*25%-1005=28 995元出场费应纳税所得额=50 000×(1-20%)=40 000元允许捐赠30%=40 000×30%=12 000元,大于实际捐赠10 000元允许税前扣除额=10 000元,扣除后应纳税所得额=40 000-10 000=30 000元,适用税率30%,扣除数2000元出场费纳税=30 000×30%-2000=9 000-2 000=7 0002008年10月9日后,储蓄存款利息,免税.利息纳税=8 000×20%=1600元3. 单位组织演出属于工薪所得,工薪纳税=(10000+6000-3500)×25%-1005=2120元演出劳务:应纳税所得额=30 000×(1-20%)=24 000,税率30%,扣除数2000纳税=24 000×30%-2000=5200元中奖:允许捐赠=50 000×30%=15 000元,实际捐赠20 000元,只能扣除15 000元纳税=(50 000-15 000)×20%=7000元国债利息和储蓄存款利息,免税股息纳税=4000×20%=800元4. 工资纳税=(10000-3500)×20%-555=745元兼职收入按劳务纳税兼职收入纳税=8000×(1-20%)×20%=1280元讲课费纳税:应税所得额=10 000*(1-20%)=8000元允许捐=8000*30%=2400元,实际捐5000元,允许扣除2400元应纳税=(8000-2400)*20%=5600*20%=1120元未捐赠课酬纳税=8000*20%=1600稿酬纳税=10 000*(1-20%)*20%*(1-30%)=8000*14%=1120元转让房产纳税=(100-40-2)*20%=58*20%=11.6万元5.(1)小说稿酬纳税地计算.①出版小说和小说加印应合并为一次收入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50000+10000)×(1-20%)×20%×(1-30%)=6720(元).②小说连载应纳个人所得税:(3800-800)×20%×(1-30%)=420(元)(2)审稿收入属于劳务报酬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15000×20%×(1-20%)=2400(元)(3)临时翻译收入属于劳务报酬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3000-800)×20%=440(元)(4)境外收入分国分项计算税款抵扣限额,再计算在我国应纳税额.①A国讲学收入属劳务报酬收入,按我国税法规定计算地应纳税额(即抵扣限额),注意畸高收入加征计算:抵扣限额=30000×(1-20%)×30%-2000=5200(元)因其实际境外纳税5000元未超限额,境外已纳税款可全额抵扣,并需在我国补税:应补税=5200-5000=200(元)②B国书画展卖收入属劳务报酬收入,按我国税法规定计算地应纳税额(即抵扣限额),注意畸高收入加征计算:抵扣限额=70000(1-20%)×40%-7000=15400(元)因其实际境外纳税18000元超过限额,境外已纳税款只可抵扣15400元,并不需在我国补税,超限额部分地2600元不得影响A国计算,也不得在本年度应纳税额中抵扣,只能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内,从来自B国所得地未超限额地部分中抵扣.(5)孙某2007年应纳个人所得税=6720+420+2400+440+200=10180(元)六.筹划题1. 自己租房:每月应纳个人所得税=(5500-3500)×10%-105=95(元)实际收入=5500-95=5405元公司提供住房:3500元地收入免税.工资、薪金福利化筹划后,张先生可以节省个人所得税95元,而公司也没有增加支出.2. 如果刘先生和该公司存在稳定地雇佣和被雇佣关系,则应按工薪所得缴税,应纳税额为:(50000-3500)×30%-2755=11195(元)如果刘先生和该公司不存在稳定地雇佣和被雇佣关系,则应按劳务报酬缴税,应纳税额为:50000×(1-20%)×30%-2000=10000(元)因此,如果刘先生与该公司不存在稳定地雇佣和被雇佣关系,则他可以节省税收1195元.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1
2
3
案例1中国一外贸出口企业主营业务是向美国出口毛线手套,由于售价较4
低,被美国政府征收了反倾销关税,适用100%进口关税率。

但美国税法规定,5
对进口纺织残次品按吨征收进口关税,并且税率很低。

问该企业今后应如何进6
行税收筹划,降低关税?并说明该案例主要运用什么筹划原理?
7
参考答案:外贸出口企业利用美国关税税法空白地方,一批订单分两次入8
关,第一批入关左手手套,第二批入关右手手套,这样就按照进口纺织残次品9
缴纳少量的关税。

10
案例2
11
张华在市区有一套房屋拟出租,现有两个出租对象,一是出租给某个人居12
住,月租金2000元;二是出租给某个体户用于经营,月租金2000元。

租期1 13
个月。

请给出税收筹划方案选择的依据,并说明该案例主要运用了什么筹划原14
理?
15
方案一:出租给个人居住:
16
应纳营业税=20003%=60(元)
17
应纳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60×(7%+3%)=6(元)
18
应纳房产税=2000×4%=80(元)
19
应纳印花税=2000×1‰=2(元)
20
应纳个人所得税=(2000-60-6-80-2-800)×10%=105.2(元)
1
21
纳税总额253.2元。

22
方案二:出租给个体户经营:
23
应纳营业税=2000×5%=100(元)
24
应纳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100×(7%+3%)=10(元)
25
应纳房产税=2000×12%=240(元)
26
应纳印花税=2000×1‰=2(元)
27
应纳个人所得税=(2000-100-10-240-2-800)×20%=169.6(元)28
纳税总额521.6元。

29
通过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租金收入相同的情况下,由于客体的不同造成30
适用税率上的差异,会使其租金收入所含税收负担有较大悬殊,该案例选择方31
案二比方案一多缴税268.4元。

32
案例3
33
某科技公司拟将水变石油的专利技术转让给某海洋石油企业,签订协议共34
收取1500万元。

35
税法规定: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的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的部分,36
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该科技公司应如何37
转让?请写出主要运用什么筹划原理,如何筹划?
38
参考答案:
39
方案一:与客户的协议确认为一次性转让并收取1500万元,其所纳企业所40
得税为:
2
41
企业所得税=(1500-500)×25%×50%=125(万元)
42
方案二:与A客户协议确定为每年收取500万元
43
企业所得税=(500-500)×12.5%+(500-500)×12.5%+(500-44
500)×12.5%=0(万元)
45
方案三:与A客户协议确定为第一年收取700万元;第二年收取600万元;
46
第三年收取200万元。

47
企业所得税=(700-500)×12.5%+(600-500)×12.5%+48
0×12.5%
49
=200×12.5%+100×12.5%+0=37.5(万元)
50
选择方案二最优。

该案例主要运用了税基均衡实现原理
51
案例4
52
某日用化妆品厂,将生产的化妆品、护肤护发品、小工艺品等组成成53
套消费品销售。

每套消费品由下列产品组成:化妆品包括一瓶香水120元、一54
瓶指甲油40元、一支口红60元;护肤护发品包括两瓶浴液100元、一瓶摩丝55
32元;化妆工具及小工艺品10元、塑料包装盒5元。

化妆品消费税税率为30%,56
上述价格均不含税。

57
分析要求:从税务筹划角度,分析企业采用成套销售是否有利?
58
税负比较:成套销售应交消费税:
59
(120+40+60+100+32+10+5)×30%=110.1(元)
60
如果改成“先销售后包装”方式,可以大大降低消费税税负
3
61
(120+40+60)×30%=66(元)
62
可见,如果改成“先销售后包装”方式,每套化妆品消费税税负降低44.1 63
元,而且增值税税负仍然保持不变。

因此,企业从事消费税的兼营业务时,能64
单独核算,最好单独核算,没有必要成套销售的,最好单独销售,尽量降低企65
业的税收负担
66
该案例主要运用了税基最小化原理。

67
案例5某企业现在有以下三种税务筹划方案:方案1:第一年所得税税前利68
润100万元,第二年所得税税前利润100万元,第三年所得税税前利润100万69
元:方案2:第一年所得税税前利润50万元,第二年所得税税前利润100万元,70
第三年所得税税前利润150万元:方案3:第一年所得税税前利润50万元,第71
二年所得税税前利润50万元,第三年所得税税前利润200万元。

该企业的所得72
税率为25%,目标投资收益率为10%。

分析要求:1.该企业采用哪种税务筹划方73
案最优?2.如果该企业前两年享受所得税免税税收优惠,那么该企业应该采用74
哪种税务筹划方案?
75
参考答案:
76
(1)方案一:按投资收益率折算成现值为:100+100/1.1+100/1.12=273.55 77
(万元)
78
方案二:按投资收益率折算成现值为:50+100/1.1+150/1.12=264.88(万元)79
方案三:按投资收益率折算成现值为:50+50/1.1+200/1.12=260.73(万元)80
因此,选择方案三最优,因为它比方案一、方案二相对节减更多的税款,81
取得的收益最大。

82
(2)方案一:按投资收益率折算成现值为:0+0+100/1.12=82.64(万元)
4
5
方案二:按投资收益率折算成现值为:0+0+150/1.12=123.96(万元) 83 方案三:按投资收益率折算成现值为:0+0+200/1.12=165.29(万元) 84 因此,选择方案一最优,因为它比方案二、方案三绝对和相对都节减更多85 的税款,取得的收益最大。

86 案例6 87 假设一个公司的年度目标投资收益率为10%,在一定时期内所取得的税前所88 得相同。

如果税法允许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加速折旧法、89 一次计入费用法。

其结果假定是:方案1:采用年限平均法:T 1-1=T 1-2 =T 1-3=200万90 元,即每年缴纳的所得税相同;方案2:采用加速折旧法:T 2-1 =150万元,T 2-2 =20091 万元,T 2-3=250万元;方案3:采用一次计入费用法:T 3-1 =0万元,T 3-2 =300万元,92 T 3-3=300万元。

分析要求:该企业采用哪种方法更符合税务筹划的要求? 93 参考答案: 94 方案一:采用年限平均法,所得税按投资收益率折算成现值为: 95 200+200/1.1+200/1.12=547.08(万元) 96 方案一:采用加速折旧法,所得税按投资收益率折算成现值为: 97 150+200/1.1+250/1.12=538.41(万元) 98 方案一:采用一次计入费用法,所得税按投资收益率折算成现值为: 99 0+300/1.1+300/1.12=520.63(万元) 100 因此,选择方案三最优,因为它比方案一、方案二相对节减更多的税款,101 取得的收益最大。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